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梳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fa607bca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a.png)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梳理本文介绍了植物种子的生长变化。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种子是由完成了受精过程的胚珠发育而成的,包括种皮和胚,部分种子还有胚乳。
种子在一定条件下能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可以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
种皮是坚韧的,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胚包括子叶、胚根、胚芽、胚轴。
胚乳储藏着营养物质。
虽然种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实验探究可以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
最后提到了一些关于种子内部结构的说法,其中有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胚芽会发育成为叶和茎。
为了保证凤仙花种子的发芽率,我们需要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进行种植。
在准备花盆和土的时候,我们需要先放一块小石头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接着,我们可以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洞,深度约1厘米,每个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种子,再用土盖住洞口。
浇适量的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如果凤仙花种子不够饱满,可以将种子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把浮在水面上的种子挑出去,这样可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播种通常在春天进行,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和充足的空气,而光照不足并不影响种子的萌发。
观察种子在土壤中的变化可以使用种植杯,先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卫生纸,装进一些土壤,使卫生纸贴住杯壁,然后把种子放在杯壁和卫生纸之间,向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我们可以根据凤仙花的生长时间,记录植株高度、叶的数量、整体的样子、每日的变化及我们为植物做的事情,以做一个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
除了凤仙花种子,选带芽眼的土豆、红薯块或天竺葵的枝条种到花盆里也可以观察到它们的生长变化,这说明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来繁殖后代。
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然后根迅速向下生长,最终都是向下生长的。
根、茎、叶是植物的三个重要部分。
在这三者之中,根的生长速度最快,也是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来的部分。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https://img.taocdn.com/s3/m/1a04737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d.png)
假设1: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先快后慢地下降 假设2: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先慢后快地下降 假设3: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匀速下降 …………
四、探究热水变凉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
实验步液泡完全浸入到 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二、判断题
1、用手可以准确感觉物体的温度.( × ) 2、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
3、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
度”,用“℃”来表示.( √ ) 4、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 ) 5、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是先慢后快。(× )
6、测量物体的温度时,要根据被测物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
二、感受水的冷热差别,形成温度的概念
同一杯水,它的冷热应该一样的啊!怎么会一只手感觉冷, 一只手感觉热呢?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什么来表示呢? 温度 什么叫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用什么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
温度计
三、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认识酒精温度计的构造
装有酒 精的玻 璃泡
能让酒 精流动 的细管
玻璃管
刻度
三、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正确使用酒精温度计的方法
(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 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
(3)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读 数,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继续观测会发现 ,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当水温下 降到与室温相同时,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四、探究热水变凉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与热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与热](https://img.taocdn.com/s3/m/6186b4ceff00bed5b8f31d34.png)
你能解释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吗? 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
夏天温度高,轮胎内的气体受热膨胀, 容易爆胎。
你能解释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吗? 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乒乓球内气体受 热膨胀,可使瘪的乒乓球重新是利用热胀冷缩最简单的例子。因为水 银的膨胀系数比较大,变化较明显。人们就把水 银或酒精,导入密封的玻璃管,用来测量温度。
拓展
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
干湿温度计 电子水温计
电子体温计
拓展
水银温度计
水银体温计是一种传统的 体温计,由玻璃制成,里 面含有水银柱,价格低廉, 使用也比较方便,一般在 需要测试的部位,比如腋 窝。口腔和肛门,停留5分 钟左右,可以取出读数。
拓展
各种各样的测温仪器
拓展
继续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 温度的知识。
实验注意点
• 做完受热实验后,立即将烧瓶放入冷水中做受热实 验,这样实验的现象会明显一些。
探究
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放入热水中,气球鼓起来了,放入冷水中,气球变瘪 了。
实验结论 气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探究
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
问题:铜球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
我的预测是铜球在受热时体积会膨 胀,冷却后体积会缩小。
• 观察常温下铜球通过铁圈的情况。 • 给铜球加热后,观察铜球是否能通过。 • 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后,再试着让它通过铁圈
。
探究
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加热铜球,铜球不能通过铁圈,冷却铜球,铜球又能 通过铁圈了。
实验结论 固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小知识
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 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 叫作热胀冷缩。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d41a5d10722192e4436f648.png)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1、人体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局部:〔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
3、人的手骨共有〔27〕块。
4、骨又硬又结实,它们可以〔生长〕,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
5、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细胞〕。
6、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7、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
8、人体主要关节有:〔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9、关节常见的类型有:〔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
10、关节的运动方法与相应的关节名称:〔1〕屈伸:指关节、膝关节〔2〕旋转:肘关节〔3〕既能屈伸又能旋转:肩关节11、人体关节有〔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12、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13、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完成的。
14、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
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15、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16、人体静止不动时,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17、经常运动的好处有:〔肌肉兴盛〕、〔体力充分〕、〔改善柔韧性〕、〔更有耐力〕…18、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19、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有:〔鱼、虾、肉、蛋类;豆、奶类〕。
钙含量高的食品有:〔豆、奶类〕。
20、预防运动受伤的方法有:〔做好打算活动〕、〔穿戴保护器具〕、〔使用软垫〕。
第二单元《养蚕》1、蚕卵是〔椭圆形〕的,呈〔青黑色〕,中间有些凹下去。
2、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颜色黑黑的,像蚂蚁,只有〔两三毫米〕长。
3、蚕吃的食物主要是〔桑叶〕。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893ef2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e.png)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梳理四年级科学下册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科版2017)知识梳理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2.种子:显花植物所特有的器官,是由完成了受精过程的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包括种皮和胚,部分种子还有胚乳。
种子在一定条件下能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3.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能观察到种子更多的特征。
(1)看:用肉眼观察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及其他显著特征;然后用放大镜观察颗粒较小的种子的特征。
(2)摸:用手摸摸种子的软硬、光滑程度。
(3)闻:用鼻子闻一闻种子的气味。
(4)测量:了解种子的重量、体积等。
(5)观察记录: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可以发现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各不相同。
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种子名称颜色大小(厘米)形状蚕豆青绿色至棕褐色 1.2~1.5 肾形花生浅红色、淡褐色0.5~1.5 椭圆形玉米黄、白、黑、紫色0.5~1 楔形小麦黄色6~8 卵圆形菜豆白色、褐色或有花斑0.9~2 肾形4.种皮:坚韧,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5.胚包括子叶、胚根、胚芽、胚轴。
蚕豆种子的结构玉米种子的结构(1)子叶:储藏或转运营养物质。
有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的种子有两片子叶。
(2)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3)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4)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6.胚乳:储藏着营养物质。
(1)胚乳不是胚的结构。
(2)有些种子没有胚乳,如蚕豆种子、菜豆种子等。
7.虽然种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实验探究:取一粒干的蚕豆和用水浸泡一天的蚕豆,观察它们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
1.用眼睛直接观察两粒种子外部的颜色、大小、形状及其他显著特征;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两粒种子的内部结构。
2.用手摸一摸两粒种子的外部,感觉种皮的软硬、光滑程度。
3.用鼻子闻一闻两粒种子是否存在特殊气味。
4.轻轻地剥去种皮,将“豆瓣”分开,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0c17c4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62.png)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一、植物的生长变化。
1. 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 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又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例如,菜豆种子的子叶有两片,储存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子叶有一片,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2. 种子的萌发。
-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 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
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 根、茎、叶的生长。
- 根的作用。
- 根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 根的生长方向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如大豆的根)和须根系(如小麦的根)。
- 茎的作用。
- 茎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茎能将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叶、花、果实等器官;将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根等器官。
- 茎的形态多样,有直立茎(如杨树的茎)、缠绕茎(如牵牛花的茎)、攀缘茎(如葡萄的茎)、匍匐茎(如草莓的茎)。
- 叶的作用。
- 叶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光合作用的公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 叶还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还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4. 植物的开花结果。
- 花的结构。
- 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等部分。
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花药里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里有胚珠。
- 传粉。
- 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传粉的方式有自花传粉(如豌豆花)和异花传粉(如油菜花)。
异花传粉主要依靠昆虫(如蜜蜂、蝴蝶等)或风力等外界因素。
- 受精。
- 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
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4d603a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6b.png)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一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的生命的。
2、解剖种子的顺序是先剖开种皮,在分开子叶,然后在用放大镜观察两片子叶的连接处有什么。
3、种子的种皮能保护内部的组织结构。
4、观察植物的种子时不宜采用的方式是用嘴尝。
5、浸泡一天的种子的胚芽变长。
6、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主要原因是种子的胚被虫子咬坏。
6、浸泡一天的蚕豆种子,种子外部的种皮破裂,内部的胚根和胚芽开始萌发。
7、不同植物的种子大小,形状,颜色都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
8、种子的结构:种皮:保护种子,减少水分流失;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根:形成根;子叶:为胚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
第二课种植凤仙花1、我们选种子时,要选择那些丰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2、为了看清楚种子的萌发过程,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卫生纸,应该把种子放在杯壁和卫生纸之间。
3、种植凤仙花应该选择的季节是春季。
4、凤仙花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5、最适宜种子萌发的环境是潮湿、松软的土壤。
6、播种后一般经过7到10天凤仙花的种子会萌收回幼苗。
7、凤仙花种子萌发需要相宜的温度、水分、空气、泥土等必备前提。
8、播种凤仙花种子时,要先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口上,然后再放适量的土。
放一块小瓦片的目的是浇水时,多余的水会流出,而土壤不会随着流出。
9、播种凤仙花时,凤仙花种子埋入土中的合理深度大约为1厘米。
10、播种完成后,要在花盆中浇适量的水,适量的水是指使土壤湿润即可。
11、播种完成后,要将花盆放在温暖的地方。
12、播种凤仙花时,要挑选丰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丰满的种子储备的营养更丰富,更利于萌发,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能保证胚是完整的。
第三课种子长出了根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四年级下科学
![四年级下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46ad88c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7.png)
四年级下科学
第一章:春季气候
春季的特点
春天是一年中气温逐渐回升、生物逐渐苏醒的季节。
在春季,
雨水增多,天气多变,气温适宜,万物开始生长,大地变得生机勃勃。
春季的气象
春季气候多变,既有温暖的晴天,也有寒冷的雨雪天气。
春季
还会出现雷阵雨和龙卷风等极端天气。
春季的气压较低,风速较快,空气湿度较高。
春季的生物
春天是万物苏醒的季节,大自然开始变得生机勃勃。
植物开始
发芽、生长,动物也开始繁殖。
春天还是各种鸟类迁移的时节,许
多温带鸟类会到北极圈以北的地区繁殖。
第二章:水的变化
溶解
物质在水中溶解时,会与水分子之间的力相互作用,形成溶液。
水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如食盐、糖等。
溶解程度还受到温度、压力
等因素的影响。
沸腾和蒸发
水在加热后会沸腾,变成水蒸气。
水蒸气会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层,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云。
当
云中的水滴增大到足够大的时候,便会落下成为降水。
冰的变化
水在温度降低时,会形成冰。
冰可以通过加热变成水,也可以通过融化变成水。
冰也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融化和冻结。
以上是四年级下科学的内容概览,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喜欢科学,探索科学。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课本第一单元解答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课本第一单元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632675e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e.png)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课本答案植物的生长变化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种子有什么外部特征呢?(研讨1)(1)种子的形状:种子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圆圆的,有的扁扁的,有的表面有沟。
(2)种子的颜色丰富多彩,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棕等颜色在种子身上都能找到。
(3)种子的大小也各不相同。
(4)外面有种皮,保护种子。
2.种子的内部结构:种子里面都是胚构成的。
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研讨2)3.种子的内部结构图4.种子的子叶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
(研讨3)5.种子贴画第2课种植凤仙花1.种子萌发、生长需要什么条件?(研讨2)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怎样才能观察种子的变化过程呢?要观察植物种子在土壤中发生的变化,可以将植物的种子种在透明的杯子里。
3.凤仙花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表4.为什么要选择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播种?大多数种子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都能长成一株植物。
但是有些种子,由于发育不完全、内部结构损伤、被虫蛀等原因,就无法发芽、生长了。
5.怎样才能做好观察记录?了解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
记录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过程。
包括记录的时间、种植的地点、植物的名称、植物的生长状况(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植物的阶段数据(植株的高度、茎的粗细、花的大小和数量等)。
同时,可以给植物拍照或画简图,更直观地记录植物的生长状态;也可以写观察日记,详细记录。
拓展.选带芽的马铃薯块、红薯块或天竺葵的枝条种到花盆里,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
马铃薯和红薯既不是果实,也不是种子,而是植物的块茎或块根。
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能萌发出幼芽,从而长成新的植物体。
而天竺葵既可用其种子繁殖,也可用其枝条进行扦插繁殖。
第3课.种子长出了根1. 种子发芽的过程是怎样的?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1)无论种脐朝向哪个方向,最后根总是向下生长,茎总是向上生长。
(2)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515e5f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0c.png)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开始新生命的。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3.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其中胚又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4.种子里重要的是胚,它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5.我们可以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1.2《种植凤仙花》1. 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可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2. 在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拍照、画图、使用测量纸带等方式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3. 播种是指用播种的方式种植。
播种的好季节是春天。
4.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5. 做一个种植杯可以观察种子在土壤中发生的变化。
(1)杯壁和卫生纸之间摆放4粒种脐方向不同的种子。
(2)向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6.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来繁殖后代。
1.3种子长出了根1. 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然后长出茎和叶,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2. 无论把种子的种脐朝什么方向放置,根最终都是向下生长的。
3. 探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1)选用红色的水是为了便于观测。
(2)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防止试管中的水蒸发到空气中。
(3)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水面下降。
(4)实验结论:试管中水面下降说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4. 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 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
常见的有直根系、须根系和变态根。
1.4茎和叶1. 植物的叶子平展而且在茎上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2. 植物的叶子能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3. 茎的运输作用实验(1)实验现象:将凤仙花的茎纵切开,发现茎的纵切面上有红色的线状结构。
将凤仙花的茎横切开,发现茎的横切面上有红色的点状结构。
(2)实验结论:茎具有运输的作用。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d9ca72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6.png)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种子包括种皮和胚,部分种子还有胚乳。
2.绿色开花植物从种子开始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3.种子里重要的是胚,它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4.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相同之处是都有胚。
5.种子的胚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6.种子由种皮、胚等组成,其中胚又分为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
7.种子萌发后,胚根形成植物的根,胚芽形成植物的茎和叶。
8.最小的种子——斑叶兰的种子,一亿粒种子重50克7.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8.不同植物的种子形状、大小、颜色、光滑程度、气味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9.种子的内部结构又有相同之处,一般来讲植物的种子都包括种皮、胚、胚根、胚芽、子叶几个部分。
Z J10.说说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
11.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呢?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根发育成了根,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
13.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相同之处是都有胚。
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Z J1.2种植凤仙花1.种植凤仙花,应该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2.种子萌发的基本条件有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等。
3.光照不是种子的萌发的必要的环境条件,多数种子在黑暗中也可以萌发。
4.凤仙花的最佳播种时间是每年4月份。
5.凤仙花种子在泥土里的种植深度约1厘米比较合适。
6.做一个种植杯,可以观察种子在土壤中发生的变化。
7.谈谈种植凤仙花的步骤1准备好花盆和土,先把小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e4c647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c.png)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四年级下册教科版第一单元:生物界的多样性生物界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生物界的多样性非常丰富,包括了植物界、动物界和微生物界。
1. 植物界的多样性植物界是指地球上的植物总称。
植物可以分为细菌、藻类、真菌和高等植物四个类群。
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常见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如厨房的水槽、洗手间的马桶等。
藻类一般生长在水中,有些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地球提供氧气。
真菌包括了蘑菇、霉菌等,它们一般生长在潮湿的地方。
高等植物又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个类群。
2. 动物界的多样性动物界是指地球上的动物总称。
动物界中有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个大的类群。
无脊椎动物一般没有脊椎,包括昆虫、蜘蛛和软体动物等。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数量最多的类群了,我们周围可以见到的蚂蚁、蜜蜂、蝴蝶都属于昆虫。
脊椎动物有脊椎,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3. 微生物界的多样性微生物界是指地球上的微生物总称。
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了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细菌生存在我们的食品中,有些细菌对人体有益,而另一些细菌会导致食物中毒。
病毒是一种寄生生物,需要依靠宿主生物才能生存和繁殖。
真菌一般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例如霉菌。
第二单元: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包括生长、繁殖、代谢和适应环境。
1. 生长:生长是生命现象中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生物通过摄取营养物质,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物质,并不断地增加体积和体重。
2. 繁殖:繁殖是生物为了保证种群的延续而进行的过程。
生物可以通过有性和无性两种方式进行繁殖。
有性繁殖需要两个个体参与,产生具有遗传差异的后代;无性繁殖则只需要一个个体,产生的后代与自己完全相同。
3. 代谢:代谢是生物体内进行化学反应的过程。
代谢包括了合成物质和分解物质两个方面。
合成物质是指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分解物质则是指生物体内产生的废物。
4. 适应环境:生物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会发生适应性变化。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1844d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67.png)
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热胀冷缩1、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3、水的反常膨胀现象:自然界中的水有少数物质脾气很古怪,它们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胀也叫反常膨胀;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4、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5、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的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6、生活中的问题:瓶装饮料、啤酒等不能装得很满要留有一定的空间;水烧开时,会从壶嘴里溢出来;瘪了的乒乓球用热水烫一下就修复了;架电线时要把电线冬天拉得紧一些, 夏天松一些;火车行驶的钢轨连接处留有一些间隙也叫伸缩缝;7、夏天,自行车容易爆胎的原因是车胎内的空气过足受热体积膨胀所致; 冬天,自来水管有时会被冻裂是因为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致;8、“小喷泉”实验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9、在研究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实验时,我们看到:在铜球未被加热时,能穿过铁环;当铜球被酒精灯外延加热3-5分钟后,就不能穿过铁环了,当把被加热的铜球放到冷水中冷却后,又能通过铁环了;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1、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2、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使用时,把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距被观察物体越近,观察的越清楚,也越能分辨物体的细节;3、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测试岩石软硬程度的方法非常简单:砸开岩石后,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刻画;手指甲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软;手指甲刻画后没有刻痕,铜钥匙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硬;铜钥匙刻画后没有刻痕,小刀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留下刻痕的岩石硬度非常大;5、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三大类:即由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一、做个岩石百宝箱1、制作岩石标本的方法:1将岩石砸成与标本盒大小相近的小块,洗净、晾干;2制作岩石标签:裁些小纸条,写上岩石的编号、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 3将制成的标签贴在岩石下面;二、岩石的用途1、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建房、铺路、修桥、造纪念碑2、岩石是是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石磨、石头工具3、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玉石做的手饰、挂件4、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石灰岩烧石灰,制水泥;还是制玻璃的原料,用油页岩来炼石油;三、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地质学家利用石头可以找到矿藏;2、远古时代人们利用石头做工具;3、石头中含有很多矿物;如铁、铜、铝等;4、四、岩石在受到高温、高压作用时,其内部结构重新组合,便形成了富含矿产的变质岩,如铁、金、石墨、石棉、滑石等;五、变质岩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六、1、开发新能源来代替矿产资源: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2、作为当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保护岩石、保护土壤、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七、岩石的风化1、岩石在自然界中,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2、岩石经过风化最终会变成细沙,成为土壤的一部分;3、用镊子夹住一块岩石,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然后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实验目的: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痕,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一块一块往下掉碎石屑; 实验结论:温度变化对岩石具有破坏作用;第三单元:土壤与植物1、土壤是由空气、沙、黏土、水、腐殖质、无机盐等成分构成的;每立方米土壤中的生物数比地球上的人口数还多;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出现什么现象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空气;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观察出现什么现象静止后土壤分两层,下层颗粒较大是沙子,上层颗粒较小是黏土;3、用滴管取上层清夜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加热,水滴干后玻璃片上有脏的痕迹,说明土壤里有溶于水的物质,例如盐类;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什么现象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用火烧,冒烟有气味,烧过后土壤变干; 颜色变浅,说明土壤里有水分和腐殖质;5、土壤的分类根据含沙量土壤分分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砂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叫做黏质土;砂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叫做壤土;2、三类土壤特点:砂质土透气性好,但保水性能差; 黏质土保水性能好但透气性差;壤土透气性能好保水性能也好;3、我国的土壤种类及分布:分布面积较广的自然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 ,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等;其中,黑土和褐土的天然肥力较高 ;黑土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因为它有深厚的腐殖质层,一般在70厘米左右,最后的可达1米以上;4、在土壤的渗水室验中:不同土壤的量一样,水量一样,要同时向漏斗里倒水;1、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为植物提供根系的生长环境,为其保温、保湿,同时还辅助根部对植株的固定作用;2是很好的“储藏室”;通过根向植物提供水分和无机盐等营养学成分;3土壤中还有大量的其他生物,如微生物和无脊椎动物;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质为无机物,为植物的生提供营养;无脊椎动物能够通过其生理作用达到翻土的目的,增大空气含量;同时蚯蚓的粪便又能为植物提供直接营养;2、土壤不同,植物的生长也会不同3、不同土壤对同一种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1相同的条件是什么①都放在阳光下;②浇同样多的水③植物相同2不同的条件是什么土壤不同实验现象:壤土类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最好;实验结论: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的土壤:壤土类土壤;4、土壤对植物的意义1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水保存在土壤中,土壤中的水是陆生植物生命活动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2土壤中有含氮、磷、钾、钙、铁、锌、铜等植物生长所需元素的无机盐,它们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植物的每一部分都要呼吸,土壤中必须有一定量的空气来保证根的呼吸;雨后的土壤容易硬化板结,人们及时松土,可增加土壤颗粒间的空隙,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使植物得到更多的新鲜空气10、保护土壤一、土壤现状1、日趋严重的草场沙化2、土壤资源的不合理利用3、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4、城市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是土壤恶化1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仅为0.001平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同时,我国非农业用地还在每年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土地的人口压力将越来越大;2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如沙漠、隔壁、石裸岩、冰川以及永久积雪区;3还有一部分土地质量较差,如涝洼地、山地、盐碱地、水土流失、红壤低产地等; 二、我国每年土壤流失约50亿吨以上;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很严重,每年被冲刷走的氮、磷、钾元素相当于流失4000万吨化肥;三、1、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是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 1草可以不让土流出来;2草可以保护土壤;3花草树木可以保护土壤;4植物可以保护土壤水土流失的对比试验;实验物品:两块木板,上面铺上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2个水槽、2块木板、2个喷壶;实验步骤:两块木板,上面铺上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同时用喷壶浇同样多的水;用烧杯把留下来的水收集起来;3、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有草覆盖的木板留下来的水较少,而且较清;无草覆盖的木板留下来的水较多,而且较浑;实验结论1、水、土、植物是相互依存的;2、植物可以保护土不被水冲走,同时也使水不被流失,有了水和土植物才能生存;3、没有植物的保护,水、土易流失,没有了土和水,植物也不能生存;第四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1、像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灯这样的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源发出的光都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3、按来源给光源分类,可以将其分为自然光源、生物光源、人造光源 ;4、“小孔成像”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越来越多的灯饰在美化、点缀我们的生活,但灯光过多、过亮会产生光污染;玩镜子1、平面镜表面是平的,能反光,镜中的像与镜外的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能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室内装饰镜平面镜具有成像的特点,使室内景物成像后,使人产生空间扩大的感觉;2、弯道反光镜、汽车后视镜凸面镜的表面是凸起的,具有扩大观察范围的作用;3、医生戴的额镜、太阳灶凹面镜能把反射的光聚集在一点,提高其亮度和温度;在勺子的凹面看到的像是上下颠倒缩小的;凸面看到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筷子“折”了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生活中的例子; 筷子“折”了、小河里的水变“深”了、鱼缸里的鱼变“大”了、窗外的大树“折”了;海市蜃楼、云海佛光、三日同辉等;彩虹的秘密1、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三棱镜能把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2、雨后,空中悬浮着许多小水珠,阳光被这些小水珠分解成了七种色光,形成彩虹;3、彩虹在空中出现的时间较短 ,早晨看到的彩虹一般在天空的西边;因为空中形成彩虹的小水珠很快蒸发了,所以彩虹很快就消失了;1、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光学实验证明:白光可以被分解;被分解的光又可以合成白光; 通过玩陀螺发现:红色+绿色=黄色; 绿色+蓝色=淡蓝; 蓝色+绿色=紫色;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同一种颜色的衣服在不同颜色的光的照射下,色彩是不一样的;16、光与我们的生活1、光对我们的生活有有利的方面:光诱捕器捕杀蚊子,用激光做手术,水幕电影;也有不利方面:电气焊光、玻璃幕墙、长期看电视损伤眼睛;2、光污染分为白亮污染,如玻璃幕墙等;人工白昼,如广告牌、霓虹灯、夜景照明等;彩光污染,如旋转灯、闪烁的彩色光源等3、偏振片是一种特殊的光学材料,它可以过滤掉物体上强烈的反射光,在特定的场合下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也可用旧胶卷代替偏振片;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 17、航海家的发现1、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400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若乘坐每小时800千米的飞机绕地球一周,要连续飞行50个小时; 若乘坐每小时100千米的汽车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17天;3、从古至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很曲折的过程;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16世纪至17世纪,航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 ;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船队发现了新的“大陆”,这就是现在的美洲; 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起航,开始了令他名垂青史的环球航行;4.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证明地球是球体1太阳、月亮、星星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2在海边看远处的航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才看到船体;3乘坐飞机一直前行,不改变航向,总能回到出发地;4月食、或航天器;18、地球上有什么1.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海洋占71%,陆地占29%;2.地球的模型是地球仪;3.在地球仪表面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弧线;其中连接两极的线,叫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与经线相交的线叫纬线,指示东西方向;4.赤道是中间最大的纬线圈,它把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5. 根据地面接受太阳光线的照射情况,人们把地球分为五带分别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6、在地球上有七大洲和四大洋;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符号和色彩表示,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地球;七大洲: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9、我在哪里1、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参照周围其他物体的位置来确定;2、GPS指的是卫星定位系统;在地图上,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民用GPS卫星地位系统主要原理是是什么答:通过卫星对目标进行监视,再把讯号发送给地球上的移动通讯基站,然后通过基站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20、苹果为什么落地1、在地球上或地球附近,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2、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指向地球中心的;3、宇航员在太空中会失重现象;21 测量重力1、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2、使用测力计时先将指针调到零刻度处;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注意所测重力不要超过测力计的最大量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认识身边的植物1.知识目标:了解并识别身边的植物种类、名称,及有关的植物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孩子善于观察,思考的能力。
培养孩子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并能大胆与他人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研究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科学创新的精神,感受自然,培养审美情趣。
【材料准备】剪子、胶带、标本夹、相机,彩笔,画架,画纸,记录笔,记录表,铁锹。
【计划时间】5课时【阶段安排】第一阶段制定研究方案1课时第二阶段探究实践阶段3课时第三阶段成果交流阶段1课时第一阶段方案制定【阶段目标】1.知识目标:学好小组合作,共同制定活动方案。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步骤设计】一、导入(实物导入:教师随身带几种身边常见而又比较奇特的花草树木的叶子或者花朵让学生辨认)师:同学们,我们身边有很多的常见植物,同学们是不是都很熟悉啊?你们认识我手中的叶子或者花朵是来自什么植物吗?有关这些植物的知识,同学们了解多少呢?谁来说一说。
生:……(很多同学肯定不知道)师:(揭晓答案)看来同学们对我们身边的植物熟视无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我们身边的植物吧。
板书课题:认识身边的植物二、提出活动任务师:我们怎么去研究呢?具体研究什么问题呢?生:我们研究周围有哪些植物?生:植物有哪些作用?生:植物的家在哪?生:植物是如何吸收水分的?……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出自己观点。
并把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写到黑板上。
师生共同归纳子课题:1.身边有哪些植物?2.身边植物有哪些作用?3.植物是怎样吸收水分的?师:今天我们就以这三个课题为子课题进行研究,同学们要用为期三周的时间,采用多种方法,去观察,研究,搜集你要的有关资料。
这节课我们就要为观察、研究、搜集做准备,展开一场活动方案设计大赛,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活动方案。
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设计的方案好。
同学们开始设计吧。
三、小组商讨探究重点,形成活动方案。
1.自由择组2.师生共同提出评比规则(1)科学合理(2)便于操作(3)有创意,有周全的注意事项。
3.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四、方案交流1.身边有哪些植物小组:2.身边植物有哪些作用小组:(1)采访组:采访教师,同学,家长,社会人士植物有哪些作用(2)搜集资料组:通过上网,查阅书籍,报刊等形式来获取植物的作用。
(3)试验组:通过试验方式来验证上述两组得到的植物的作用。
3.植物是怎样吸收水分的小组:分两个小组:(1)实验组:主要通过试验的方法来验证植物是如何吸收水分的。
(2)搜集资料组:通过上网,查阅书籍报刊等资料来搜集植物吸收水分的理论资料。
每个小组交流完毕,其他小组成员要及时对该组发言进行评价,提出优点,缺点。
依次进行。
教师可根据需要随时穿插评价。
并由小组推荐评出最近设计方案。
五、方案改进每个小组可根据其他小组提供的建议进行具体的改进。
六、总结各位同学,今天我们为实践活动《认识身边的植物》设计了很多的方案,每个小组的设计都非常不错,都体现了各个小组的特点,说明我们每个同学都是非常用心的。
我们每个小组的方案除了要根据其他小组的建议进行修改外,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进行修改。
【板书设计】认识身边的植物1.身边有哪些植物?2.身边植物有哪些作用?3.植物是怎样吸收水分的?第二阶段探究实践【阶段目标】1.活动目标:按照方案的设计要求,各小组认真合作,进行探究实践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大胆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步骤设计】一、布置任务,提出要求上节课各个小组已经制定了各自的探究方案,本节课开始,大家就要亲历实践,开始探究活动。
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针对各小组的具体情况提几点要求:1.遵从方案的设计,但在实践过程中,感到方案不周全的,可对方案及时进行修改。
2.探究身边植物种类的小组,要注意保护植物,尤其在做植物标本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少破坏植物。
3.采访小组的同学一定要按照采访的要求去做,比如:注意安全、有礼貌、必要时提前预约、做好笔录等。
4.实验小组的同学,做实验的器材,如果实验室中没有,就要自己想办法制作。
或者寻找替代品。
该小组同学一定要注意操作规范,安全。
5.搜集资料同学,必要时可以与微机室管理员和图书室管理员取得联系。
6.各位同学在活动中要积极思考,提出新颖的问题,以便探究更加深入。
7.听从组长的安排。
各成员要相互协作,不要单独行动。
也可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交流一下。
二、亲历实践各小组带好各自所需的物品分头活动。
各小组要先从整体出发,有整体到细节。
身边有哪些植物小组:要先从大方向着手,从植物的整体认识着手;然后再研究部分;最后根据选中的典型植物进行标本制作。
身边植物有哪些作用小组:先进行搜集资料和采访阶段的工作,再进行实验阶段的工作,对采访和搜集的结果进行实验。
植物是如何吸收水分的小组:先进行搜集资料的工作,再进行实验阶段的工作,通过试验验证搜集的理论。
三、过程指导教师此过程中要大胆放手,同时又要参与其中,兼顾各组,巡回指导。
尤其对各组的安全问题,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答学生在此过程中提出的疑问等。
同时要鼓励学生对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多加思考,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尽量在小组内解决。
四、资料整理活动过程结束,由小组成员对实践过程中掌握的材料进行整理,加工。
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及时提出建议。
有必要时学生可以将资料改编成适合展示的不同形式的材料:文字的,非文字的。
具体形式如手抄报,多媒体,对话,小品等。
总之,形式要多种多样,直观形象,适合展示。
第三阶段成果交流【阶段目标】1.活动目标:对前端亲历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材料进行多种形式的展示。
2.能力目标:通过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学生的胆量和勇气,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步骤设计】一、导入前面一段时间,我们进行了实践活动和资料整理,我们大家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从总的方面来说,实践活动的好与坏,除了看过程中的探究是否认真,是否深入,是否亲自取得了丰富的资料外,还要看资料整理后如何展示,哪个小组做的更好?哪个小组更能赢得其他小组的赞同?这就要看我们各个小组在这节课上的展示本领了。
二、小组汇报(在资料整理阶段,教师应明确各个小组的展示方式并参与指导)“身边有哪些植物”研究小组:1.准备情况:(1)准备了多彩的照片册,植物画册,草本植物全体标本,较大植物花标本,叶标本,根系标本等。
每本标本都附有详细的标本说明。
可谓丰富多彩。
(2)准备了活动故事。
2.展示情况:共分三个小组进行展示。
(1)实物展示组:有三名同学分别向同学们介绍照片的来历,选材,特殊照片的意义,画册中的植物特点,及标本的制作构思等。
(2)故事组:本组同学根据本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的所看,所想,所思,或者是某一植物的发现经历整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身边植物有哪些作用”小组:1.准备情况:(1)准备了详实的采访记录。
搜集了大量的资料。
(2)对搜集的理论大都进行了试验验证,有详实的实验报告。
(3)准备了快板(4)准备了故事2.展示情况:本组展示分两个小组进行。
第一个小组讲故事,主要是把采访和搜集资料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以及在试验中闹出的笑话,整编成故事,讲给大家。
第二个小组用表演快板的形式来表现植物对防风固沙吸尘消噪净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植物是怎样吸收水分的”小组:1.准备情况:(1)准备了较为丰富的资料卡(2)准备了一组实验。
2.展示情况:本组展示由搜集资料组和实验组同学同台演示,第一步先有搜集资料组同学介绍资料卡内容,接着由实验组同学从资料卡中任选一张,进行实验演示。
三、及时评价在每个小组展示活动过程中,每个同学不要打断他们的展示。
在小组活动结束后,每一个同学可以积极地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师可以在每个同学的发言前后随时进行。
教师不仅要对展示的同学进行评价,有必要时也要对发言评价的同学进行评价。
对他们的评价做出指导性的建议。
对所有同学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四、整体评价在所有小组的展示活动中,同学们都尽心尽力,在努力展示自己成果的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包括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等。
第一个展示的小组的同学,准备的非常充分,展示内容非常全面,具体。
第二个展示的小组的同学,表演非常活泼,把一个非常抽象的事物,用简单易记的快板形式给展现了出来。
这两个小组的故事也讲得非常好,说明这两个小组的同学都非常善于思考。
第三个展示的小组的同学,虽然只是演示了一组实验,但是这个实验说明了这个小组的同学非常务实,他们用真实的实验告诉大家,他们做实验的真实性,同时也说明他们搜集的资料不仅仅是理论,而是经过实验验证了的理论。
总之前两个小组从成果方面进行了展示,第三个小组从过程方面进行了展示,各有侧重点。
在这次展示活动中,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优秀。
五、活动总结本次活动同学们从制定方案到展示成果,都表现的非常积极,这次活动也仅仅是抛砖引玉,同学们在活动中肯定也发现了许多其他的问题,同学们不妨在课下继续探究。
第一课时校园植物教学目标:我校是一所县级示范小学,是一所以打造科技校园为特色的小学。
学校为了在全校普及科普知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增加了很多相关的设备设施。
植物园就是其中之一。
里面种植了种类繁多的各种植物。
此次活动就是为学生介绍学校植物园的各种植物,让学生知道一些常见植物的特点,增加对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学情分析: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植物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并不知道植物的一些特点和习性,对植物的作用和常用用途更是肤浅,所以,带领学生参观植物园,认识各种植物,有很大意义。
活动目标:1.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了解学校建立植物园的意义。
2. 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认识学校植物园里各种植物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
3. 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增加认识自热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热爱自热的情感。
活动时间:2课时活动前的准备:老师准备活动方案。
联系好植物园的管理老师。
准备好相机,负责摄影工作。
学生准备相关文具,做好记录的准备工作。
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活动过程:一、分组根据学生的喜好自行分组,全班共分八个大组。
最后一个组6个人,其余每个组8个人,共62人。
每个组推选好组长,首先确定本小组的活动形式,并且负责本组人员观察过程的安全、纪律,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二、实地观察在科学教师和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学生整齐的进入学校的植物园。
让科学老师介绍植物园创建的时间,意义。
再介绍植物园的各种植物的名称、习性、用途。
让学生做好观察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