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隔离操作规程

隔离操作规程

隔离操作规程隔离操作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为了保护人员的安全以及防止可能导致交叉感染的危险,采取一系列措施将被隔离对象与其他人员、设备、区域等隔离开来执行工作。

为了确保隔离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制定规范的隔离操作规程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隔离操作规程的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与范围隔离操作旨在减少或消除人员接触危险因素,防止交叉感染及其他安全风险的发生。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生产环境、医疗机构、实验室等各类场所,对于需要进行隔离操作的工作场景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二、隔离操作原则1.明确隔离对象:制定隔离操作前,必须准确确定需要隔离的对象,例如病原体、有害物质等。

2.设立隔离区域:根据实际需要,在必要的区域内设立专门的隔离区域。

隔离区域应具备独立通风系统、完善的防护设施和相关物品储备。

3.制定操作流程:明确隔离对象的操作流程,包括检查、准备、操作、结束等步骤,并规定各步骤所需的防护措施。

4.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所有参与隔离操作的人员必须佩戴符合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自身安全。

5.有效消毒:对于可能被污染的工作区域、设备或用品,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三、隔离操作步骤1.检查隔离区域:隔离操作前,对隔离区域进行全面检查,确保防护设施完好、消毒措施到位,无任何异常情况。

2.准备个人防护:参与隔离操作的人员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确保全身覆盖并有效防护。

3.进入隔离区域: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步骤进入隔离区域,遵循洁区与污区的分隔原则,确保不发生交叉感染。

4.操作过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操作,并保持专注和高度警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5.消毒处理:在所有操作结束后,对隔离区域及相关设备、用品进行全面消毒处理,以确保无任何感染源残留。

6.退出隔离区域:完成操作后,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步骤安全地退出隔离区域,并将个人防护装备放置于指定位置进行消毒处理。

保护性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保护性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保护性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
经异体肝细胞移植患者安置于保护性病房,以减少患者对环境中真菌如曲霉菌属的暴露。

二、环境管理
1.病房环境
(1)病房送风应经过高效滤过。

(2)病房空气应定向流动,从房间的一侧送风,穿过病床,从房间双侧排风。

(3)病房正压差应达到2.5Pa以上,每日应通过烟柱、飘带等肉眼观察压差。

(4)病房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5)空气交换应≥12次/h。

2.物体表面应光滑、无孔,宜于擦洗。

日常应湿式清洁。

3.走廊和病房不应铺设地毯。

4.病房内禁止摆放干花和鲜花、盆栽植物。

三、患者管理
尽量缩短患者在保护性病房外逗留时间。

四、个人防护装备
建筑施工期间,患者离开保护性病房时,如果病情允许应给患者提供呼吸保护,如医用防护口罩。

五、隔离措施
1.对所有患者采取标准预防。

2.按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和接触预防。

对病毒性疾病患者采取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期限应适当延长。

3.如果患者没有可疑或确诊感染,或者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没有使用指针,则不需要采取屏障预防,如口罩、隔离衣、手套。

4.如果需要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同时由感染了需要空
气隔离的疾病(如肺或喉结核、水痘-带状疱疹急性期),应执行空气隔离措施。

(1)保护性病房应保持正压
(2)在病房与走廊之间应设置缓冲间。

病房空气应由独立的排风管道,如果回风则管道中应放置高效滤过器。

(3)如果没有缓冲间,则应将患者置于负压病房,并使用便携式工业空气过滤以加强对真菌孢子的过滤。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周口市中医院院感科目录 术语和定义 01 隔离的管理要求02建筑布局及管理要求03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04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05术语与定义第一部分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空气传播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除的宿主或场所病原体从传染源传到易感者的途径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感染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离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隔离 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个人防护用品 PPE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

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标准预防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的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及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可能含有感染因子的原则。

床单元消毒 对患者住院期间、出院、转院、死亡后所用的床及床周围物体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 终末消毒 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如传染病患者出院,转院,死亡后,对病室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第二部分Array隔离的管理要求隔离的管理要求 在新建改建与扩建时,建筑布局应符合医院卫生学要求,并应具备隔离预防的功能,区域划分应明确标示清楚12354 应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隔离预防制度并实施678 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为原则应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应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包括隔离患者,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防护知识的培训,为其提供合适必要的 防护用品,正确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护技术,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应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隔离区域的消毒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建筑布局及管理要求第三部分建筑布局及隔离要求医院建筑区域划分: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险性的程度分为4个区域:低危险区:包括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务区中等危险区域:普通门诊,普通病房 高度危险区:包括感染疾病科极高度危险区:手术室、ICU、器官移植病房 1.应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因人员流程,物品流程交叉导致污染2.根据建筑分区的要求,同一等级分区科室应相对集中,高危险区的科室应相对独立,宜于普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3.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4.应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配备合适的手卫生设施普通病区建筑布局在病区的末端,应设一间或多间隔离病室隔离要求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

隔离开关操作规程办法

隔离开关操作规程办法

隔离开关操作规程办法一、引言隔离开关作为电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使用对于保证电气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旨在规定隔离开关的操作规程办法,确保隔离开关能够正常开启、关闭和隔离,保证电气系统的运行安全。

二、隔离开关的定义隔离开关是指用于保障人员和设备在维护、检修、停电等工作期间的安全隔离开关,用于断开电路,使电源与负载隔离,从而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电气设备。

三、隔离开关的分类隔离开关的分类主要有:带负载分断的隔离开关、不带负载分断的隔离开关、带短路保护的隔离开关、合成过零的隔离开关等。

四、隔离开关的选用标准1.隔离开关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隔离开关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要与所连接的设备和电源相匹配。

3.隔离开关的分断能力和短路保护能力要符合使用要求。

4.隔离开关的质量要有保证,应选择正规生产厂家的产品,避免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五、隔离开关的操作规程办法1.操作前检查在操作隔离开关之前,应该仔细检查开关的状态,包括检查开关是否处于闭合状态、开关本身是否有可见的损坏和松动、开关的外部接线是否正常等。

2.操作过程(1)开启隔离开关:操作人先在保护栅路上拉开隔离开关,等待几秒钟后,再向相应隔离线路合上安全阀门。

在隔离开关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确认保护栅路的安全情况,并且保证操作人和周围人员在安全位置上。

(2)关闭隔离开关:在开启隔离开关后,如果要关闭隔离开关,应采取与开启相反的步骤进行操作。

操作时应注意:先关闭安全阀,再关闭隔离开关。

3.操作注意事项(1)在开启和关闭隔离开关时,要使用标准的开关工具,避免人为操作造成的损坏。

(2)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以任何理由忽视安全。

(3)对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严禁单独操作隔离开关。

六、操作安全措施1.在操作上述隔离开关时,应该严格遵守以下操作安全措施:2.遵守电气安全规范,在操作前检查隔离开关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电器安全情况,确认隔离开关处于待操作状态;3.接触电气部件时,应先切断电源,避免触电危险;4.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开关工具,注意开关的操作规律;5.在操作过程中,随时关注电气系统的变化,确认操作的有效性,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正确性。

隔离操作规程

隔离操作规程

隔离操作规程隔离操作规程是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预防事故和事故伤害的发生,以及保护设备和设施的完好性而设立的。

在工作过程中,将设备、设施或工作区域与其他设备、设施或工作区域隔离开来,以防止事故和事故伤害的发生。

(2)元件锁定:使用钥匙、锁、挡块等工具,将设备或设施的零部件锁定住,以防止误操作造成事故。

(3)电气隔离:通过切断电源、拆除电线等手段,将电器设备与电交流断开,以防止电击和火灾的发生。

(4)机械隔离:使用挡块、锁定装置等手段,将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固定住,以防止意外启动或运动引起的伤害。

4.隔离操作的流程(1)确定隔离范围:根据工作需要和安全要求,确定需要隔离的设备、设施或工作区域。

(2)准备工作:了解隔离对象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确认是否需要停止生产或工作,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工具、材料和隔离设备。

(3)信息发布:向相关人员发布隔离操作的信息,包括隔离范围、时间、原因和必要的安全措施等。

(4)设备关停:根据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逐步进行设备或设施的关停,对其进行必要的降压、切断电源或其他隔离措施。

(5)元件锁定:对设备或设施的关键部件进行锁定,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确保元件处于安全隔离状态。

(6)电气隔离:对需要隔离的电气设备,首先切断电源,然后将相关电线或插座拆除或标记,以确保电器设备与电交流隔离。

(7)机械隔离:对需要隔离的机械设备,使用挡块、锁等固定装置将其机械部件固定住,确保不会意外运动。

(8)操作完成:确认隔离操作完成后,对相关设备和设施进行检查,确保隔离状态的安全可靠。

(9)解除隔离:在隔离工作结束后,按照相反的流程进行设备解隔离,确保设备和设施能够正常启动或恢复工作。

5.安全措施(1)个人防护:在隔离过程中,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2)专人指挥:隔离操作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和具备相关知识的人员指挥,确保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

(3)警示标识:在进行隔离操作过程中,必须在相关设备或设施附近明显位置放置警示标识或警戒线,提醒他人注意隔离操作。

隔离衣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隔离衣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隔离衣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穿隔离衣方法注:
a非一次性隔离衣穿戴时,注意勿使衣袖触及衣领。

脱隔离衣方法
操作完成,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图119-2A) 摘掉手套,实施手卫生后,解开颈后带子(图119-2B)
右手深入左手腕部袖内,拉下袖子过手;用盖着的左手握住右手隔离衣袖子的外面,拉下右侧袖子(图119-2C和D)
双手转换逐渐从袖管中退出,脱下隔离衣(图119-2E)
非一次性使用的隔离衣:左手握住领子,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悬挂于适宜区域(图119-2F和G)
不再使用时或一次性隔离衣,脱下后污染面向内,卷成包裹
状,丢入指定回收袋或医疗废物容器内(图119-2H)
脱隔离衣方法注:
a隔离衣被患者血液、体液及污染物污染或有破损时,应随时更换。

b悬挂于污染区,污染面向外;若悬挂于清洁区,则污染面向里。

其他管理要求1. 一次性使用隔离衣,每次操作完成后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不得重复使用;重复使用的隔离衣,应定期清洗、消毒或灭菌。

2. 隔离衣应放置于隔离病房的出、人口或病床旁,不能悬挂在更衣室。

3. 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时,隔离衣若无明显污染可连续使用。

接触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时,应在每个患者之间更换隔离衣。

4.不建议使用一次性手术衣代替隔离衣。

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一、隔离衣或防护服的选用(一)隔离衣符合YY/T 0506.1,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和患者周围环境,如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c.difficile(艰难梭菌)、NV(诺如病毒)和其他肠道病原体、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不管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

2.皮肤或衣服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时。

3.接触的患者有非自制性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时。

4.进入重点部门,如ICU、NICU、保护性病房等,是否需穿隔离衣,应视人员进入目的及与患者接触状况,或根据医疗机构的内部规定而定。

(二)防护服符合GB 19082。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1.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患者时。

2.接触疑似或确诊SARS、禽流感或大流行流感等患者时,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

二、隔离衣、防护服穿脱方法(一)隔离衣穿脱方法1.穿隔离衣方法:(1)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露出左手(图70一1a)。

(2)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露出右手,举双手将袖抖上,注意勿触及面部(图70—1b)。

(3)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系好颈带(图70—1c)。

(4)再扎好袖口(图70—1d)。

(5)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 5 cm)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图70—1e)。

(6)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图70—1f)。

(7)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图70—1g)。

(8)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折叠处(图70—1h)。

(9)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图70—1i)。

图70 1 穿隔离衣方法2.脱隔离衣方法:(1)重复性使用:1)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图70—2a)。

2)消毒双手(图70—2b)。

图70 2 脱隔离衣方法3)解开颈后带子(图70—2c)。

4)右手伸人左手腕部袖内,拉下袖子过手(图70—2d)。

保护性隔离操作规程

保护性隔离操作规程

保护性隔离操作规程1目的:保护免疫缺陷或免疫低下患者,减少患者对环境中致病微生物的暴露,降低医院感染的机会。

2范围:2.1早产儿及低体重儿。

2.2免疫低下患者:白细胞低于1×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500个/mm3的患者。

2.3免疫缺陷患者。

3定义:3.1保护性隔离:也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的患者,如早产儿、白血病、脏器移植及免疫缺陷患者等。

3.2免疫缺陷患者:免疫缺陷患者是指由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发育缺陷或免疫反应障碍致使人体抗感染能力低下,由临床诊断为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需要进行保护性隔离。

4内容:4.1建筑及环境管理:4.1.1应尽量在病区末端设置隔离病室,且具良好的密闭性;或建立局部保护区域。

4.1.2病房内物体表面应光滑、无孔,易于擦洗。

日常保洁应采取湿式清洁。

4.1.3病房内禁止摆放干花、鲜花及盆栽植物。

4.2患者的保护:4.2.1尽可能缩短患者在保护性病房外的逗留时间。

4.2.2患者离开保护性病房时,如果病情允许应给患者提供呼吸防护,如戴口罩。

4.2.3需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同时又患需要空气隔离的疾病(如水痘-带状疱疹急性期),应执行空气隔离措施。

4.3隔离措施:4.3.1患者应安置在单间内,专人护理,实施标准预防。

4.3.2进入病房的医护人员或家属需戴口罩,必要时戴帽子,穿隔离衣、鞋套。

4.3.3所有进入病房的物品应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

4.3.4一切诊疗护理操作,遵循无菌操作要求。

4.3.5严格控制探视人员,禁止患者传播性疾病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者前来探视。

4.3.6患者的餐具、放义齿的杯子等专人专用,并做好清洁、消毒和保洁工作。

4.3.7患者勤换内衣裤,切实做好皮肤护理和定期擦浴等基础护理。

4.3.8与患者接触前洗手或用速干型手消毒剂。

4.3.9患者的治疗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以避免过多的人员流动把细菌带入病房。

4.3.10医护人员患有或怀疑患有呼吸道疾病或咽部带菌者、皮肤疖子人员,应避免接触患者。

隔离技术操作流程

隔离技术操作流程

隔离技术操作流程隔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安全操作,它用于防止有害物质或微生物对人体或环境造成危害。

在实验室、医院、工业生产等领域,隔离技术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介绍隔离技术的操作流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进行准备工作。

在进行隔离操作之前,需要对所使用的设备、工具和隔离区域进行清洁消毒。

确保隔离区域内的空气流通良好,避免有害物质或微生物的扩散。

同时,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保护自己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

接下来,进行样品或物质的处理。

将待处理的样品或物质放置在隔离操作台上,注意避免产生气溶胶或液体飞溅。

在处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如果需要进行分离、培养或检测,应当选择适当的实验室设备和试剂,并按照相应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随后,进行废弃物的处理。

在隔离操作完成后,需要将使用过的实验器皿、工具和废弃物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

有机废弃物和化学品废弃物应当分开存放,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同时,对隔离区域进行彻底清洁消毒,确保没有残留的有害物质或微生物。

最后,进行记录和总结。

在完成隔离操作后,需要对整个操作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操作人员、操作时间、使用的设备和试剂、操作步骤以及操作结果等。

这些记录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非常重要。

同时,对隔离操作的效果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隔离操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总而言之,隔离技术操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样品处理、废弃物处理和记录总结等环节。

在进行隔离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程和操作流程,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隔离技术操作流程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医院里隔离技术要求规范》

《医院里隔离技术要求规范》

.~《医院隔断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隔断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与隔断要求、医务人员防范用品的使用和不同样流传路子疾病的隔断与预防。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种医院。

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全部的更正 ( 不包括勘误内容 ) 或校正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可是,激励依照本标准完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082 区用一次性防范服技术要求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感染源 source of infection病原体自然生计、生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3.2 流传路子 modes of lransmission病原体从感染源流传到易感者的路子。

3. 3易感人群susceptible hosts对某种疾病或传生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3.4标准预防staodard precaotion针对医院全部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依照预期可能的裸露采用手套、隔断衣、口罩、护目镜或防范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衣着合适的防范用品办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 不包括汗液 ) 、非完满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3.5空气流传airborne transmission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 ≤ 5 μm) 经过空气流动以致的疾病流传。

3.6飞沫流传droplet transmission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 > 5μm) ,在空气中短距离 (l m 内) 搬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以致的流传。

3.7 接触流传 contact transmission病原体经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以致的流传。

隔离器系统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隔离器系统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隔离器系统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前言隔离器是一种专门用于隔离电气电路的设备,它可以有效地保护人身财产安全。

在使用隔离器的时候,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了保障使用隔离器的安全和可靠性,本文提出了隔离器系统的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

安全操作1. 隔离器的安装在进行隔离器的安装前,应该根据设备的有关要求和技术规范,充分了解现场情况,并着重考虑安装的地点、环境、可靠性等因素,遵循以下相关要求:•安装位置应满足隔离器的使用要求,并进行鉴定认定;•隔离器的安装应在设备停电并进行接地的情况下进行;•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场合,应根据项目要求或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特殊设计。

2. 隔离器的操作在进行隔离器的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遵守以下要求:•操作隔离器前应先切断电源,并进行接地;•操作人员应进行安全保护,穿戴工作服并佩戴相关安全用品;•操作人员应正确使用隔离器进行相应操作,严禁擅自更改、拆卸、修改或能源化开关;•操作人员应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安全,以避免走火和短路等事故。

3. 隔离器的故障处理在隔离器发生故障时,应及时进行排查处理,遵循以下要求:•首先应切断电源,进行接地;•初步判断是故障是隔离器本身的问题还是外部电源故障,判断后对症下药;•如需排除故障,需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修和维修,遵循规程进行,维修前必须将电源切断。

保养规程1. 定期检查隔离器系统必须定期检查,包括外部表面、接线端子、机构连杆、断口部位及合闸机构等。

具体检查要求如下:•外部表面:检查表面是否有变形、破损、划痕、裂纹、严重腐蚀等现象;•接线端子:动作过多次的接线端子是否松动、损坏,表面是否有氧化、腐蚀等现象;•机构连杆:检查是否变形、扭曲、断裂等现象;•断口部位:若隔离器内部有隔离片,应检查隔离片是否发生变形、翘曲等现象;•合闸机构:检查合闸机构的状态是否正确,如各机构的线性、间隙、磨损等是否符合规范。

2. 清洁维护隔离器表面应该保持清洁,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渐渐积聚灰尘而影响其正常使用。

隔离操作规程

隔离操作规程

隔离操作规程
《隔离操作规程》
隔离操作是在实验室或生产环境中常见的一种重要操作,它可以有效地防止有害物质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伤害。

为了确保隔离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需要制定一套严格的规程和操作流程。

首先,隔离操作规程应包括对不同级别的有害物质进行分类,确定每种物质的隔离要求和操作程序。

在实验室或生产现场中,应该设立清晰的标识和标识牌,标明禁止进入的区域和需要戴防护装备的地方。

其次,规程应该明确规定工作人员在进行隔离操作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包括穿戴防护服、佩戴呼吸器、使用化学品保护手套等。

在操作前,应该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了解并能够正确执行隔离操作规程。

此外,规程还应包括对隔离设备和设施的检查和维护要求。

隔离设备和设施必须保持完好,确保其密封性和防护性能。

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隔离设备的漏洞和损坏,保障隔离操作的安全性。

总之,制定一套完善的《隔离操作规程》对于实验室和生产环境中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执行,可以有效地防止有害物质的泄漏和扩散,保障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防护用品使用

防护用品使用

三 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 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 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 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一)患者的隔离
1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2 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 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捷表 面的污染。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1)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 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 等时。
(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 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 诊疗、护理时。
(3)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喷溅时。
穿隔离衣流程
多次使用后再消毒的布制隔离衣
1.右手提衣领, 左手伸入袖内, 右手将衣领向上 拉,使左手露出
一般防护
穿工作服
一级防护
一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
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 严格执行手卫生。 5 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
与粘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
适用于进入特殊传染病留观室、隔离病房或病区的医 务人员;接触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 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 医务人员和司机。
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 消毒。 3 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4 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5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四、隔离衣与防护服
隔 离衣
1 隔离衣:用于保护医务人员免受到血 液、体液和其他感染性物质污染,或 用于保护患者避免感染的防护用品。 根据与患者接触的方式包括接触感染 性物质的情况和隔离衣阻隔血液和体 液的可能性选择是否穿隔离衣或选择 其型号。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

成飞医院ICU院感标准操作流程目录1、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3~42、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4~53、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5~74、保护性隔离标准操作规程……………………………………………………………….7~85、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8~106、医务人员洗手标准操作规程…………………………………………………………….10~117、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11)8、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1~149、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4~1710、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7~2011、个人防护穿脱顺序标准操作规程………………………………………………………20~2212、血液和体液皮肤黏膜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22~2313、医院内肺炎预防及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3~2414、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4~2615、导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6~2716、ICU 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27-2817、ICU 环境管理……………………………………………………………………….28-29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原,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施;二、患者安置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3当需与未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有开放性伤口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2床间距应≥1 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接触隔离,在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的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4设立隔离标识;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三、个人防护装备1.不论是接触患者完整的皮肤或环境表面,例如:医疗设备、床栏杆,都应在进入房间或分隔间时戴手套;2.隔离衣;1进入病房或分隔间时应穿隔离衣,并于离开患者医疗环境前脱卸隔离衣及执行手卫生;2脱卸隔离衣后,应确保衣服及皮肤不接触污染的环境表面;四、患者转运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2.确需转运时,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3.转运前工作人员应执行手卫生并脱卸和丢弃受污染的个人防护装备; 4.转运到达目的地后,医务人员再穿戴干净的个人防护装备处置患者;五、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1.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处理相关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2.一般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压脉带等应专用,不能专用的医疗装置应在每一位患者使用前后进行清洁和消毒;六、环境病房环境表面,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床栏杆、床旁桌、卫生间、门把手以及患者周围的物体表面,应经常清洁消毒;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预防通过飞沫传播的感染原,如百日咳杆菌、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脑膜炎双球菌及A群链球菌特别是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24 h内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四项的预防措施;二、患者安置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优先安置重度咳嗽且有痰的患者;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3当需与其他不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2床间距应≥1 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飞沫隔离,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并且建议患者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三、个人防护装备1.进人病房或分隔间应戴口罩;2.密切接触患者时,除了口罩以外,不建议常规佩戴护目装备,例如护目镜或防护面罩;3.针对疑似或确诊SARS、禽流感或流感大流行的患者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四、患者转运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动;2.确需转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口罩;3.如患者已戴口罩,负责转运患者的人员不必戴口罩;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预防通过空气传播的感染原,如麻疹病毒、水痘病毒、结核分枝杆菌、播散性带状疱疹病毒,推测SARS-CoVSARS冠状病毒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下列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施;二、患者安置1.应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负压病房应达到以下要求;1空气交换≥6次/h现存病房或≥12次/h新建或改建病房;2病房空气可直接排至室外,若排入邻近空间或空气循环系统需经高效过滤; 3每日监测、记录负压值,并通过烟柱、飘带等肉眼观察压差;4病房门应随时保持关闭;2.当负压病房不足时,应尽快将患者转送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三、门急诊1.应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通过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或疑似患者; 2.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条件受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安置于专用隔离诊室或引导至感染性疾病门诊;当患者离开以后,应将房间空置至少1 h;3.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遵守呼吸卫生咳嗽礼仪;除了在负压病房内,患者需持续佩戴外科口罩;四、人员限制应尽可能安排具有特异性免疫的医务人员进入病房;五、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无论是否具有特异性免疫,当进入病房时,均应佩戴经过密合度测试的N95呼吸防护器或医用防护口罩;六、患者转运1.应尽量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2.确需转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3.应覆盖水痘或天花或结核性等皮肤损伤;保护性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将异体干细胞移植患者安置于保护性病房,以减少患者对环境中真菌如曲霉菌属的暴露;二、环境管理1.环境控制;1病房送风应经过高效过滤;2病房空气应定向流动,从房间的一侧送风,穿过病床,从房间的对侧排风;3病房正压差应达到2.5 Pa以上,每日应通过烟柱、飘带等,肉眼观察压差; 4病房应有良好的密封性;5空气交换≥12次/h;2.物体表面应光滑、无孔,易于擦洗;日常应湿式清洁;3.走廊和病房不应铺设地毯;4.病房内禁止摆放干花和鲜花、盆栽植物;三、患者管理尽可能缩短患者在保护性病房外的逗留时间;四、个人防护装备建筑施工期间,患者离开保护性病房时,如果病情允许应给患者提供呼吸防护,如医用防护口罩;五、隔离措施1.对所有患者采取标准预防;2.按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和接触预防;对病毒性感染患者采取的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期限应适当延长;3.如果患者没有可疑或确诊感染,或者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没有使用指征,则不需要采取屏障预防,如口罩、隔离衣、手套;4.如果需要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同时又感染了需要空气隔离的疾病如肺或喉结核、水痘一带状疱疹急性期,应执行空气隔离措施;1保护性病房应保持正压;2在病房与走廊之间应设置缓冲间;病房空气应有独立的排风管道,如果回风则管道中应放置高效空气过滤器;3如果没有缓冲间,则应将患者置于负压病室,并使用便携式工业空气过滤器以加强对真菌孢子的过敏;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一、术语和定义1.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4.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二、手卫生应遵循的原则一基本要求1.手部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2.手部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3.手部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抹指甲油等指甲装饰物;二洗手、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1.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洗手;2.手部证实或怀疑被可能形成孢子的微生物污染时,如艰难梭菌、炭疽杆菌等,应洗手;3.如厕之后,应洗手;4.其他情况应首选卫生手消毒;三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1.先洗手,后消毒;2.不同患者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外科手消毒;三、6个重要的手卫生指征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需注意的是:戴手套不能取代手卫生;若符合上述手卫生指征且需戴手套时,则戴手套前或脱手套后,仍须执行手卫生;四、手卫生促进策略1.确保手清洁剂、一次性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手卫生用品的充足供应; 2.医务人员明确手卫生的意义、方法和指征;3.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定期进行监测、反馈;4.鼓励患者、探视者和医务人员合作,共同促进医疗机构的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标准操作规程一、定义洗手,即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二、设施1.流动水;2.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开关;3.清洁剂,宜含有护肤成分和使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容器每次用完应清洁、消毒;若为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4.应配备一次性干手纸巾或烘手机,或其他可避免二次污染的干手方法; 三、方法1.打湿:流动水打湿双手;2.涂抹:足量皂液涂抹双手所有皮肤;3.揉搓:揉搓双手至少15 s,具体揉搓步骤如下;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第四步: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第五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第六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4.冲洗:流动水彻底冲洗双手;5.干燥:一次性干手纸巾或烘手机干燥双手;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一、定义卫生手消毒,即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二、设施1.速干手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2.速干手消毒剂宜含有护肤成分,无异味、无刺激性等,医务人员应有良好的接受性;3.速干手消毒剂宜使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容器每次用完应清洁、消毒; 4.应方便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点取用;三、方法1.取液:取足量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2.涂抹:涂抹双手,确保完全覆盖所有皮肤;3.揉搓:揉搓双手直至彻底干燥;具体揉搓方法与洗手的具体揉搓步骤相同;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一、手套的分类一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1.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2.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二可重复使用手套1.橡胶耐油手套,为接触矿物油、植物油以及脂肪族的各种溶剂时戴用的手套;2.耐酸碱手套,为接触酸碱溶液时戴用的手套;3.浸塑手套,用于防水、洗涤剂、脏污及轻微机械等伤害,仅适用于清洁工等类似工种手套;二、手套的选择应根据配戴者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材质和不同种类的手套;一使用手套的基本原则应遵循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的原则;不管是否使用手套均应遵循手卫生指征;二可能发生不良反应者的选用原则1.应尽量戴用由合成橡胶制成的手套,不宜戴用天然橡胶胶乳制成的手套; 2.宜选用无粉手套,不宜选用有粉手套;三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与可重复使用手套的使用原则1.直接接触患者,应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2.清洁环境或医疗设备,应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或可重复使用的手套; 3.一次性医用手套应一次性使用;四外科手套的使用指征1.手术操作;2.阴道分娩;3.放射介入手术;4.中心静脉置管;5.全胃肠外营养和化疗药物准备;五检查手套的使用指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体液明显污染的物品时,应使用检查手套;1.直接接触:接触血液;接触黏膜组织和破损皮肤;有潜在高传染性、高危险性的微生物;疫情或紧急情况;静脉注射;抽血;静脉导管拔管;妇科检查;非密闭式吸痰;2.间接接触:倾倒呕吐物;处理清洁器械;处理废物;清理喷溅的体液六无需使用手套的情况除接触隔离以外,不接触血液、体液或污染环境,不需要使用手套; 1.直接接触:量血压;测体温和脉搏;皮下和肌内注射;给患者洗澡和穿衣;转运患者;医治眼睛和耳朵无分泌物;无渗血的静脉导管操作;2.间接接触:使用电话;书写医疗文书;发放口服药物;收发患者餐具;更换被服;放置无创呼吸机和氧气插管;移动患者使用的设备;三、戴手套与脱手套的指征一戴手套1.进行无菌操作之前;2.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前,不管是否进行无菌操作和接触破损皮肤和黏膜组织;3.接触实施接触隔离措施的患者和患者周围区域之前;二脱手套1.手套破损或疑有破损时;2.接触血液、其他体液、破损皮肤和黏膜组织之后,操作结束之后;3.接触每个患者和患者周围环境或污染的身体部位之后;4.有手卫生指征时;四、手套戴脱方法一戴无菌手套的方法1.打开手套包,一手掀起口袋的开口处;2.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3.掀起另一只袋口,已带着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边内面,将手套戴好;然后将手套的翻转处套在工作衣袖外面;4.有粉手套应采用无菌方法除去表面粉末;二脱手套的方法1.用戴着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2.戴着手套的手握住脱下的手套,用脱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洁面手套内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3.用手捏住手套的内面丢至指定容器内;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一、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面部防护用品一口罩1.外科口罩:为无纺布或复合材料制成,采用系带;3层材料分别为:外层抗水、中层吸附、内层吸湿,并带有鼻夹;能阻止接触直径>5μm的感染因子,适用于有创操作中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的防护,以及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2.医用防护口罩:如N95防护口罩,能阻止吸入直径<5μm的感染因子,如结核杆菌、天花病毒、SARS病毒和含有感染原的粉尘,如曲霉菌属等真菌孢子,适用于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3.普通医用口罩:为无纺布或复合材料制成,采用松紧带;3层材料分别为:外层抗水、中层吸附、内层吸湿,并带有鼻夹;适用于普通环境下的卫生护理,不得用于有创操作;4.纱布口罩:适用于普通环境下的卫生护理不得用于有创操作;二护目镜或防护面罩1.对未被怀疑需要采取空气隔离的患者,如结核杆菌、SARS或出血热病毒感染等进行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时,特别是支气管镜检查、非密闭式吸痰和气管插管时,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2.对怀疑或确认需要采取空气隔离的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非密闭式吸痰、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可能发生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3.接触疑似或确诊SARS、禽流感或大流行流感等患者时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二、基本要求1.除纱布口罩外,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以及普通医用口罩均应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2.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人员应进行密合性测试和培训,并选择个人合适的医用防护口罩;面部特征发生明显变化时应重新进行密合性测试;3.佩戴时应注意内外和上下之分,防水层朝外,有鼻夹的一侧在上,或者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4.一次性口罩应一次性使用;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5.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变形及其他明显缺陷;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三、佩戴方法一佩戴外科口罩和普通医用口罩的方法1.将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2.将口罩上方带系于头顶上方;3.将双手食指尖放在鼻夹上不要用一只手捏鼻夹,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4.根据颜面部形状,调整系带的松紧度;二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方法1.拿取合适的医用防护口罩;2.一手托住防护口罩,防水层朝外有鼻夹的一侧在上;3.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4.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5.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6.将双手示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7.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测试;测试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四、摘除方法一摘除口罩的方法1.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2.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3.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指定容器内;二摘除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入指定容器内;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一、隔离衣或防护服的选用一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和患者周围环境,如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C.difficile艰难梭菌、NV诺如病毒和其他肠道病原体、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不管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2.皮肤或衣服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时;3.接触的患者有非自制性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时;4.进入重点部门,如Icu、NICU、保护性病房等,是否需穿隔离衣,应视人员进入目的及与患者接触状况;二防护服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1.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患者时;2.接触疑似或确诊SARS、禽流感或大流行流感等患者时,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二、隔离衣、防护服穿脱方法一隔离衣穿脱方法1.穿隔离衣方法:1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露出左手;2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露出右手,举双手将袖抖上,注意勿触及面部;3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系好颈带;4再扎好袖口;5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5 cm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6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7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8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折叠处;9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2.脱隔离衣方法:1重复性使用:1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2消毒双手;3解开颈后带子;4右手伸入左手腕部袖内,拉下袖子过手;5用遮盖着的左手握住右手隔离衣袖子的外面,拉下右侧袖子;6双手转换逐渐从袖管中退出,脱下隔离衣;7左手握住领子,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污染面向外悬挂污染区;如果是悬挂污染区外,则污染面向里;8不再使用时,将脱下的隔离衣,污染面向内,卷成包裹状,丢至指定容器内; 2一次性使用:1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2消毒双手;3解开颈后带子;4双手持带将隔离衣从胸前向下拉;5右手捏住左衣领内侧清洁面脱去左袖;6左手握住右侧衣领内侧下拉脱下右袖,将隔离衣污染面向里,衣领及衣边卷至中央,放入指定容器内;二防护服穿脱方法1.穿防护服:联体或分体防护服,应遵循先穿下衣,再穿上衣,然后戴好帽子,最后拉上拉锁的顺序;2.脱防护服:1分体防护服:1应先将拉链拉开;2向上提拉帽子,使头部脱离帽子;3脱袖子,将污染面向里脱下后放入指定容器内;4下衣污染面向里由上向下边脱边卷,脱下后放人指定容器内;2连体防护服:1先将拉链拉到底;2向上提拉帽子,使头部脱离帽子;3脱袖子,从上向下将污染面向里边脱边卷;4脱下后放入指定容器内;三、注意事项1.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2.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3.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4.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或防护服若无明显污染可连续使用; 5.接触疑似患者时,隔离衣或防护服应在接触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 6.隔离衣或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7.重复性使用的隔离衣应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个人防护PPE穿脱顺序标准操作规程1.穿着有普通隔离衣的PPE顺序在病房外,如有缓冲间应在缓冲间内完成:1手部卫生此时人员可穿着白大衣;2戴口罩;3戴一次性帽子接触隔离可省略该步骤;4穿普通隔离衣后开口隔离衣;5穿鞋套接触隔离可省略该步骤;6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接触隔离可省略该步骤;7戴手套压住袖口;2.穿着有防护服连体衣的PPE顺序在病房外,如有缓冲间应在缓冲间内完成:1手部卫生此时人员可穿着白大衣’2戴口罩;3戴一次性帽子接触隔离可省略该步骤;4穿防护服:脱卸自己的鞋,穿着连体防护服裤子,穿着长筒套鞋,穿着连体防护服袖子,戴上连体防护帽子,拉上拉链;5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接触隔离可省略该步骤;6戴手套压住袖口;二、PPE脱卸顺序1.脱卸有普通隔离衣的PPE顺序:1拿住护目镜防护面罩的前部,摘除护目镜防护面罩在病房外,如有缓冲间应在缓冲间内完成’2脱卸手套;3手部卫生洗手为主’4脱卸隔离衣解开背带,双手胸前交叉反脱隔离衣,将外层包裹在内;5脱卸帽子手指伸入帽子内,摘除帽子;6脱卸鞋套;7手部卫生洗手为主;8脱卸口罩此步骤在病房或缓冲间外完成;9手部卫生可先洗手,再含醇手消毒剂擦手;。

配电隔离器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配电隔离器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配电隔离器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配电隔离器是电力系统中使用较广的一种电气设备,作用主要是在重载电路或维护电气设备时隔离电路。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配电隔离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受到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配电隔离器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1. 预防措施1.1 培训和资质要求所有需要操作和维护配电隔离器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并且具有相应的资质。

在进行相关操作或故障排除时,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或绕开维护程序。

1.2 制定设备管理规程建立配电隔离器管理规程,规定设备的使用、检查、维护和保养要求,确保符合国家或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1.3 使用标准保护设备配电隔离器通常用于配合断路器或电容器等设备进行操作,需要使用标准的保护设备来确保过载和短路时的正常运行。

1.4 检查设备的现场环境隔离器的运行需要在一定的气候环境下进行,需要检查现场的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是否符合设备要求,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员安全。

1.5 确保电源安全稳定正确接线,使用标准的电源营销或保护措施来保障电源的稳定和安全,减少因电源问题造成的设备损坏和安全事故。

1.6 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配电隔离器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的完好性和正常运行。

在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如佩戴防护用品、根据要求使用工具等。

2. 操作规程2.1 开关操作1.必须为标准开关手柄,不得更改和替代。

2.开关处应有标识标志,便于识别和使用。

3.手柄应固定牢靠,不可松动或脱落。

4.开关操作时应先确认负载关闭,然后确保隔离器操作正确性和电源稳定性。

2.2 阀门操作1.确认阀门的位置,根据位置开启或关闭。

2.阀门开关时应小心操作,避免阀门因操作不当而损坏或泄漏。

3.阀门操作前先与其他设备进行联锁,确保安全和正确性。

2.3 维护操作1.在进行任何维护操作之前,必须先停用隔离器,确保设备的安全和人员的安全。

保护性隔离标准操作规程试题

保护性隔离标准操作规程试题

保护性隔离标准操作规程试题一、单选题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 ) 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A.24 小时B.48 小时C.36 小时D.12 小时2、按规定,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衣物洗涤应遵循的原则是()A.混合清洗、消毒B.混合消毒、清洗C.单独消毒、清洗D.单独清洗、不消毒3 、130.按规定,医院感染按其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为( )A.外源性医院感染B .内源性医院感染C.外源性医院感染和内源性医院感染D.交叉感染4、按规定,医院感染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住院病人B.门诊病人C.病人陪人D.探视者5、床单位首选消毒方法为( )A、日光曝晒B、紫外线照射消毒C、床单位臭氧消毒器消毒D、甲醛薰蒸6、置于无菌储槽中的棉球、纱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多少小时? ( )A 、2 小时B 、4 小时C 、8 小时D 、24 小时7、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 )A、清洁伤口-感染伤口- 隔离伤口B、感染伤口- 隔离伤口- 清洁伤口C、清洁伤口- 隔离伤口-感染伤口D、隔离伤口-感染伤口-清洁伤口8、按规定,被HBV 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的时限为( )A.8 小时内 B .12 小时内C.24 小时内D.48 小时内9、医院感染的感染源之中最重要的感染源是( )A.带菌者B.已感染的病人C.环境储源D.动物感染源10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对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职能界定为()A.管理科室B.业务科室C.综合科室D.赋予一定管理职能的业务科室11、.按规定,对病室内的空气及地面应采取的措施包括( ) A.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消毒B.定时空气消毒,必要时通风换气;地面干式清扫,遇污染时清洁C.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干式清洁,遇污染时清扫D.定时空气消毒,必要时通风换气;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消毒12、内源性医院感染的原因是( )A.病人自身反抗力增加,对本身固有的细菌感受性降低B.病人自身反抗力降低,对本身固有的细菌感受性增加C.病人自身反抗力降低,对本身固有的细菌感受性降低D.病人自身反抗力增加,对本身固有的细菌感受性增加13、按规定,医护人员进入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内的要求是( )A.不必衣帽整洁,既可执行技术操作B.应衣帽整洁,既可执行技术操作C.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D.不必衣帽整洁,只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既可14 、《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规定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的处理原则为( )A.混合放置、一起装运B.半封闭运送、分开装运C.封闭运送、分开装运D.封闭运送、一起装运15 、82.戊二醛属灭菌剂,常用灭菌浓度和对医疗器械浸泡灭菌需要的时间分别为( )A.1%;.8h ;B.2%;10h ;C.3%;5h ;D.0.5%;6h;二、多选题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是由那些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A. 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B. 临床相关科室、检验科、药剂科C、供应室、手术室、预防保健科、设备科、后勤科室、人事科D.党办、保卫科2 、根据医用物品污染后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 )A. 高度危(wei)险物品B. 中度危(wei)险物品C.低度危(wei)险物品D. 无菌物品3、下列哪些消毒剂属于灭菌剂( )A.2%戊二醛B.0.5%过氧乙酸C.含氯消毒剂D.75%酒精4、输血相关感染有( )A.爱滋病、梅毒、疟疾B. 乙肝、丙肝、戊肝C. 巨细胞病毒D. 甲肝5、采用呼吸道隔离的疾病有( )A、麻疹B、腮腺炎C、流脑D、甲肝6、灭菌后的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 ( )A、手感潮湿B、与潮湿物接触C、在有效期内D、包装松散7、医院感染传播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 )A.感染源B.传播途径C. 易感人群8、下列哪些情况医务人员应认真洗手( )A、接触病人先后、进行无菌操作先后、进行介人治疗前后;B 、进人或者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C、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先后、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戴手套前、脱手套后D、使用厕所先后9、下列哪些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A、认真洗手B、合理使用抗生素C、严格执行无菌操作D、消毒隔离E、禁止院内吸烟10、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途径有( )A、医务人员携带特殊的耐药菌B、共用呼吸机治疗C、使用激素D、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污染11、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 )A、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B、婴幼儿及老年人C 、营养不良者D、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12、各种诊疗活动所致的医院感染的传播,常见有以下几种( )A、血液及血制品B 、输液制品C、药品及药液D 、诊疗器械和设备、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13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规定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包括( )A.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性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
将异体于细胞移植患者安置予保护性瘸房,以减少患者对环境中真菌如曲霉菌属露。

二、环境管理
1、环境控制。

(1)病房送风应经过高效过滤。

(2)病房空气应定向流动,从病房的一侧送风,穿过病床,从房间的对侧排风。

(3)病房正压差应达到2.5Pa以上,每日应通过烟柱、飘带等,肉眼观察压差。

(4)病房应有良好的密封性。

(5)空气交换≥12次/h。

2、物体表面应光滑、无孔,易予擦洗。

日常应湿式清洁。

3、走廊和病房不应铺设地毯。

4、病房内禁止摆放于花和鲜花、盆栽植物。

三、患者管理
尽可能缩短患者在保护性病房外的逗留时间。

四、个人防护装备
建筑施工期阀,患者离开保护性病房时,如果病情允许应给患者提供呼吸防护,如医用防护口罩。

五、隔离措施
1、对所有患者采取标准预防。

2、按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和接触预防。

对病毒性感染患者采
取的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期限应适当延长。

3、如果患者没有刻可疑或确诊感染,或者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没有
使用指征,则不需要采取屏障预防,如口罩、隔离衣、手套。

4、如果需要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同时又感染了需要空气隔离的疾病
(如肺或喉结核、水痘一带状疱疹急性期),应执行空气隔离措施。

(1)保护性病房应保持正压。

(2)在病房与走廊之间应设置缓冲阀。

病房空气应有独立的排风管道,如果回风则管道中应放置高效空气过滤器。

(3)如果没有缓冲间,则应将患者嚣于负压病室,并使用便携式工业空气过滤器以加强对真菌孢子的过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