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初中美术 1.红色记忆 课件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案全集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案全集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案集第一课红色记忆(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美术作品形式。
教学难点:革命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1)作品欣赏: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硝烟》《胜利渡长江》。
(2)介绍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创设和渲染研究气氛。
(3)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产生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之情,对美术作品有了初步了解。
2、深入理解(1)欣赏教科书中美术作品《启航》、《占领总统府》、《开国大典》、《太行铁壁》等革命美术作品。
问:你喜欢那幅作品?为什么?以上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采用了哪些艺术表现形式?(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所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XXX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1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案选集况。
场面恢宏,喜庆热烈,XXX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栾,心胸不凡。
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坦荡,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
画家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
作者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并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在写实手法的描画中,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如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素描要求,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柱子,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强化画面主题和总体的需要,同时也适于中国广大读者的审美情趣。
还应该提到的是,这些作品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抒情性。
XXX在他的写实油画中,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营养,如明快响亮的色彩、某种装饰意味等都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理想。
《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
它深入人心,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新中国建设者的爱国情感……画家XXX曾作过如下分析:“从构图到设色,从人物到场面,它的气派很足以反映泱泱大国的风度。
浙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课件 1.印象派的画家们 (共26张PPT)
• 这幅作品在构 图方面非常巧 妙:整个画面 的重心向右倾 斜,但是由于 背景和后面的 人物处于一种 运动状态和左 下角的一小块 灯光,使得画 面在保持了平 衡的同时还和 主要人物的动 作节奏达成了 一致。
• 德加画的芭蓄舞女既不是名演员, 也不是化了妆的社会名媛,而是 一些普通演员。她们勤于艺事, 每天苦练,报酬很低,19世纪的 法国,芭蓄舞虽属高雅的艺术, 但演员的地位普遍不高,能摘取 社会荣誉桂冠的只有少数名演员。 画家以这些普通演员的舞姿为媒 介,刻意地追寻着光与色的绘画 表现,与此同时,在他的笔下也 流露出对这些演员的真诚的同情。 所以,画家除了画她们台前的曼 妙舞姿,也画她们在后台的苦练 生活。这些绘画杰作,是展现当 时舞蹈演员生活的广角镜。
• 吹笛 少年
• 马奈
• 布面 油彩
马奈的作品之所以受到 人们的赏识,主要是他 选材和表现的自由.不 受空间透视的束缚,以 及有外光的新鲜感,突 破传统的千篇一律的棕 褐色调,到后期,他改 用彩色笔触和彩色线条 作画,无论是题材还是 表现方现法,马奈的绘 画都具有较多新意,马 奈的艺术好比从古典派 走向印象派的一座桥梁。
印 象 派 的 画 家 们
学习目标
• 初步了解印象派产生的时期、画派的主 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
• 通过作品欣赏、知识讲解、笔法体验等 一系列活动,感悟印象派作品光与色的 关系,尝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景物的 色彩变化。
• 产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情与向往之情。
光的色散
• 在西方绘画的发展 历程中,画家总是将当 时的科学成就引入的艺 术创作中。由于19世纪 下半叶光学和色彩学研 究成果问世,并且随着 艺术创作上光学和色彩 学与美学的结合,一些 艺术家开始尝试纯粹 “外光”的描绘以及对 新的色彩关系开始逐渐 的分析,一个新派别-----印象主义诞生了。
浙美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美术下册红色记忆_课件1
虎门销烟(浮雕) 1953—1958 曾 竹韶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浮雕) 1953—1958 刘开渠
• 刘开渠(1904.10-1993.6),原名刘大田。 萧县刘窑村人。刘开渠是中国现代雕塑大师,杰 出的艺术教育家。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 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城 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等职。 • 作品表现了解放军横渡长江,登上长江南岸 的瞬间,表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观场面。 作品中人物多而不乱,布局很有次序和节奏感, 众多的人物表现统一中有变化,能在有限的空间 内表现出千军万马的宏大场面,十分生动地表现 了中国革命中的重要画面 。
启航(油画) 2009 何红舟 黄发祥
占领总统府(油画) 1977 陈逸飞 魏景山
开国大典(油画) 1952 董希文
• 《开国大典》是中国画家董希文于1953年完成的著名油 画,描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在 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的一刻,为董氏最著名的代表作。2011年6月,为庆祝建党 90周年,油画真迹首度向公众开放。目前该作品收藏于中国国 家博物馆。
• 曾竹韶(1908-2012 ),福建厦门人。中 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参加筹备中国革命博 物馆,并任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顾问。 • 曾竹韶的代表作《虎门销烟》,是纪念碑 碑座十块大型浮雕的第一块,表现了1839年广 东虎门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原作200厘米 ×492厘米,其设计和塑造手法是现实主义的, 吸收和运用了中国传统雕刻技法,表现风格注 重了民族的欣赏习惯,具有整体洗练、刻画细 腻、质朴清新的特点 。
血衣(素描) 1959 王式廓
高中美术_红色记忆——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赏析教学课件设计共26页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中美术_红色记忆——红色经典美术作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品赏析教学课件设计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6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何俊锋)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一课红色记忆(一课时)目标: 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形式。
教学难点:革命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1)作品欣赏: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硝烟》《胜利渡长江》。
(2)介绍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创设和渲染学习气氛。
(3)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产生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之情,对美术作品有了初步了解。
2、深入理解(1)欣赏教科书中美术作品《启航》、《占领总统府》、《开国大典》、《太行铁壁》等革命美术作品。
问:你喜欢那幅作品?为什么?以上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采用了哪些艺术表现形式?(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所描绘的是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
场面恢宏,喜庆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栾,气度不凡。
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开阔,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
画家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
作者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并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如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po绘画中的素描要求,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柱子,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强化画面主题和总体的需要,同时也适于中国广大读者的审美情趣。
还应该提到的是,这些作品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抒情性。
董希文在他的写实油画中,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营养,如明快响亮的色彩、某种装饰意味等都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理想。
《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 。
它深入人心,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新中国建设者的爱国情感…… 画家艾中信曾作过如下分析:“从构图到设色,从人物到场面,它的气派很足以反映泱泱大国的风度。
初中红色记忆美术教案
初中红色记忆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色记忆的含义,认识红色记忆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红色记忆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红色记忆的概念和意义2. 红色记忆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3. 红色记忆美术作品创作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红色记忆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分析,创作方法与技巧的掌握。
2. 难点:红色记忆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红色记忆美术作品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工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红色记忆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红色记忆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2. 欣赏与分析:展示红色记忆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色彩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
3. 创作指导:讲解红色记忆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红色记忆美术作品。
4. 实践与展示: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体会,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对红色记忆美术作品的热爱和研究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色记忆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2. 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学生对红色记忆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和欣赏红色记忆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结合红色记忆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红色记忆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浙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1红色记忆教案设计
浙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1红色记忆教案设计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红色记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通过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分析,学会掌握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学习领域欣赏?评述1课时三、教学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分析。
四、教学难点如何用美术语言来赏析一件美术作品及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五、教学过程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的上课内容是《红色记忆》。
每个人都有记忆,有欢乐的也有悲伤的。
我们的祖国走过了几千年的漫长的岁月,其中有辉煌的成就,也有屈辱的历史。
今天《红色记忆》这一课就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带领我们回忆一下中国近、现代100多年以来的历史。
一、情境导入1、位于天安门广场中心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有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每年都有上千万人前来瞻仰,这八幅浮雕作品记录了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伟大斗争中的重要时刻,你能说出它们各自表现了什么历史事件吗?《虎门销烟》1839年《金田起义》1851年《武昌起义》1911年《五四运动》1919年《五卅运动》1925年《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抗日敌后游击战》1938年开始《胜利渡长江》1949年2、音频导入播放《保卫黄河》音乐片段。
提问:?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称吗?这首歌曲描述了浮雕作品中的哪一个场景?学生讨论后回答。
《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鸦片战争前夕,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
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焚烧,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
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
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
歌曲《保卫黄河》描述的场景——抗日敌后游击战《抗日敌后游击战》——浮雕上显现出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
最新浙美版初中八年级美术上册全册精品课件
启航(油画) 2009 何红舟 黄发祥
以上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 作品采用了哪些艺术表现形式?
(油画) 1952 董希文
开国大典
实
虚
(油画) 1952 董希文
构图两大创意:
一是左实右虚。
开国大典
二是右边缺少了一根柱子。
支柱(版画) 1984 张怀江
艰苦岁月(雕塑) 1956 潘鹤
• 在《支柱》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画面迸发出的深 沉、坚韧、激昂的精神力量,这“无形的支柱”与“澎湃的激 流”,也许正是作者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 《艰苦岁月》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作品。它以动人的形象, 体现了最能在观者心灵中激起共鸣的主题。如今《艰苦岁月》 已成为各种中小学美术欣赏教材及百年美术必收录的作品之一。 作品原件现存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这一作品是潘鹤受中央 军委总政治部委托,为建军30周年美术展而做,当时的主旨是 要表现第四野战军解放海南的情景。潘鹤舍弃了浅白地表现战 争胜利场面的思路,他采访了曾任海南游击队司令员的冯白驹, 决定从艰苦场面来表现。结果草稿因为“没有表现革命高潮和 胜利”而被否决了。不服输的潘鹤坚持了自己的思路,最终形 成了一个老战士和小战士的形象构思。
• 《占领总统府》(又名《蒋家王朝的覆灭》)是陈逸飞 与魏景山合作创作于1977年,堪称陈逸飞最经典之作,也是其 留名于美术史的力作。表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 府,升上红旗的场面,标志着蒋家王朝的灭亡,新中国的开始。 作品场面壮观,气势恢弘。即使今天看来,还具有撼人心魄的 艺术感染力。
初中美术教案红色记忆
教案名称:初中美术教案——红色记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红色文化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2. 红色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表现手法。
3. 红色文化题材的美术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课内容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红色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表现手法,如色彩、线条、构图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红色文化题材的美术作品欣赏,分析作品中的红色文化元素。
三、美术作品创作(15分钟)1. 教师布置美术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红色文化知识进行创作。
2. 学生现场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收获,巩固红色文化知识。
2. 学生反思自己在美术创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红色文化的能力。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资源:1. 红色文化相关书籍、图片、视频等资料。
2. 美术创作工具和材料。
教学建议:1. 教师应充分准备红色文化相关资料,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传承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浙美版九年级(初三)美术下册全套PPT课件
40
注意到了挂画与房 间色彩的关系了吗?
高品质的裙装 也是一道风景。
41
因为有了它的到来,宁静的 蓝色中多了分活泼的点缀。
42Leabharlann 高纯度的居室色彩浓艳、神秘的紫
活泼、明朗的绿
43
低纯度的居室色彩
44
色彩搭配是居室设计的关键所在,你的房间或家里是怎样进行色彩搭配 的?你认为有哪些地方还可以变得更好?
24
异域之东南亚风格
巴厘岛的醇厚风格
简洁、优雅的和室风格
25
异域之欧式风格
家具上优美的曲线,饰以堂 皇的金色,尽显华丽、典雅的古 典风格。
意大利古典风格
西班牙古典风格
26
你认为居室的风格和什么有关系? 你喜欢哪种风格的居室设计?为什么? 你或是你亲友的家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格?
27
点 缀
背
色
景
色
21
奉行“少就是多”的装饰美原 则,使居室装饰在平实自然中显现 出现实生活气息的特殊韵味。
现代风格
22
后现代风格
充分利用空间,整体设计紧凑, 常常利用设置隔墙、屏风、柱子的 手法来制造空间的层次感。
23
自然风格
纯木的桌椅,蓝白相间的地板,藤编的草帽,绣 有蓝色花纹的靠垫,俨然已送来了海岸的和风 。
4
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5
这幅作品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作。我称赞这幅画,因为 它用平凡的题材创造出引发共鸣的感动,表达了画家对苦难的同情和 对革命的向往。
6
7
百 老 汇 爵 士 乐 作 者 蒙 德 里 安
8
9
10
南宋谢赫最先提出了中国画的品评方法,被称为“谢赫六法”, 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 写。
七年级美术下册《红色记忆》教案、教学设计
3.练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邀请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红色主题绘画的色彩搭配、构图技巧等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红色主题绘画在美术创作中的价值,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讲授、示范、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红色主题绘画的知识与技能。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红色主题绘画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发挥个人想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通过对红色主题绘画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4.布置课后作业:以红色主题绘画为基础,进行创作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以红色文化为素材,创作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五、作业布置
1.创作一幅以红色主题的绘画作品,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色彩搭配和构图技巧。作品尺寸不限,可以是描绘革命历史场景、表现英雄人物或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
2.过程与方法方面:如何引导学生从欣赏红色主题绘画作品入手,发现其中的艺术特点,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是本章节的教学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红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是本章节的情感教育重点。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红色主题绘画作品,让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浙美版九年级(初三)美术下册全套PPT课件
你的房间是如何布置的?
你的家是如何布置的?
你的亲友家里又是如何布置的?
什么样的家居环境让你感到和谐、温馨?
居室的风格
居室的色彩配色分析 色相 对比色调 中性色调 明度 邻近色调 冷色调 暖色调
纯度
传统中国风格
古色古香的桌椅、屏风、书画,象征平安吉祥的瓶镜陈设和大红的 宫灯,构成了中国特有的传统居室风格。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红色中的和谐》; 弗拉芒克(Maufice de Vlaminck,1876—1958)《塞纳河畔的采石场》; 德兰(Andre Derain,1880—1954)《威斯敏斯特桥》。
亨利· 马蒂斯
课堂延伸
请同学们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古民居中 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并请同桌来一同欣赏。
课后作业
(1)用泥巴或其他材料,几天完成一件表现 古民居的立体作品。 (2)设计一个保护古民居的宣传广告或一本 介绍古民居的旅游宣传手册。 (3)分组活动:搜集有关中国古民居的资料、 图片,举行专题展览。就古民居的审美价值和文 化价值以及如何保护这些古民居展开讨论。并写 出一份书面报告。
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 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 曰门。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 装置:~儿。~口。开~见山。
北京大学校门
清华大学校门
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的校
门设计的各自特色?
北大的校门设计整体上给人什么感觉? 与平时所见到的其他大学校门比较有什 么不同?
北大的校门设计最大的特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样 点是有_________ 式,这种木结构的殿门式 的大门,具有古香古色的 建筑美感,且显得古朴、 庄严、典雅。
最新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3.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及其人格魅力。
4.设计一张封面。
二、重点:了解鲁迅生平事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了解鲁迅同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关系。学会欣赏、评述版画的主要表现语言和手段,具备综合探索的能力,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问:你喜欢那幅作品?为什么?
以上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采用了哪些艺术表现形式?
(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所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场面恢宏,喜庆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栾,气度不凡。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开阔,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画家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 法。作者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并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如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素描要求,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柱子,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强化画面主题和总体的需要,同时也适于中国广大读者的审美情趣。还应该提到的是,这些作品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抒情性 。 董希文在他的写实油画中,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营养,如明快响亮的色彩、某种装饰意味等都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