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文之艺术类读书笔记
艺术类书籍读后感
艺术类书籍读后感《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是一本关于艺术史的经典著作,作者是欧内斯特·加罗。
这本书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见解,深受读者的喜爱。
它不仅讲述了艺术的发展历程,还剖析了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艺术对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也对艺术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热爱。
在《艺术的故事》中,作者将艺术史分为不同的时期,从史前艺术到当代艺术,逐一进行了介绍。
通过对每个时期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分析,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艺术的发展轨迹和变迁。
同时,作者还结合了历史、哲学、宗教等方面的知识,深入剖析了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这让我对艺术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不再局限于表面的艺术形式,而是能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在阅读《艺术的故事》时,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无论是古代的壁画、雕塑,还是现代的绘画、雕刻,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艺术家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为人类文明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正是这种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让我对艺术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和热爱,也让我更加欣赏和尊重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此外,通过《艺术的故事》这本书,我还对艺术的审美标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艺术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而这种差异正是艺术发展的动力之一。
艺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和发展。
因此,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应该摒弃成见,尊重不同的审美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艺术的魅力。
总的来说,《艺术的故事》是一本极具价值的艺术史读物,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也让我对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热爱。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艺术史的知识,也对艺术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用心地去欣赏和理解艺术,也会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
美术类读书笔记
美术类读书笔记Studying art is not just about learning techniques and theories, but also about delving deep into the emotions and meanings behind the works of art. 研究艺术不仅仅是学习技术和理论,还包括深入探讨艺术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Art books serve as valuable resources for students and enthusiasts alike, providing insights into various artists, movements, and styles. 艺术书籍为学生和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深入了解各种艺术家、流派和风格。
One of the most intriguing aspects of studying art is the ability to interpret and analyze the visual language expressed in paintings, sculptures, and other forms of art. 研究艺术最有趣的一点是能够解读和分析绘画、雕塑和其他形式艺术中表达的视觉语言。
Through reading art books, one can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in which artworks were created, allowing for a deeper appreciation of their significance. 通过阅读艺术书籍,可以更好地了解艺术作品创作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更深刻地欣赏它们的重要性。
艺术类书籍读书笔记
艺术类书籍读书笔记书籍简介本书是一本关于艺术的探究和思考的读物。
通过深入探讨不同艺术形式和艺术家的作品,作者试图揭示艺术的本质和意义。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拓宽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并提供一些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表达的思考和启发。
重要思想本书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观点,下面列举几个值得关注的:1. 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作者强调了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认为艺术可以是多种形式和表达方式的结合。
艺术家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和创作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读者则可以从中获得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作者强调了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认为艺术可以是多种形式和表达方式的结合。
艺术家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和创作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读者则可以从中获得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2. 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本书探讨了艺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创作的表达,它也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特征。
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艺术作品,读者可以了解艺术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中获得对社会和文化的更深入的理解。
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本书探讨了艺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创作的表达,它也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特征。
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艺术作品,读者可以了解艺术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中获得对社会和文化的更深入的理解。
3. 艺术的创造过程:作者详细描述了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思维方式。
他认为艺术家不仅需要有创意和灵感,还需要有深厚的知识和技巧。
通过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并欣赏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努力。
艺术的创造过程:作者详细描述了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思维方式。
他认为艺术家不仅需要有创意和灵感,还需要有深厚的知识和技巧。
通过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并欣赏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努力。
对读者的启示本书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对于艺术的理解和启示。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 拓宽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尝试接触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作品;- 了解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中获得对社会和文化的更深入的认识;- 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思维方式,增强对艺术家的赞赏和尊重。
艺术类的读书笔记大全
艺术类的读书笔记大全艺术类有关书籍读书笔记[原创]《专题与实验摄影》读书笔记整理了以前看过的一本关于专题摄影的书的读书笔记,给大家分享,请大家多提意见~作为艺术的摄影就必须摸索景物外延和背后的意义。
优秀的专题摄影作为摄影的影象价值和人文的非功利价值,依然是摄影最本质的价值所在。
专题摄影分类:一、纪实类二、艺术类一、1、纪实类:从事实出发,反映一个事件的始末及发展过程。
也是指:用几张甚至上百张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图片围绕一个主题所组成的完整的报道。
“组成组照报道的关键是照片之间的联系”(尤金.史密斯)2、纪实类专题追求的是意识世界的“共同经验”,传达一种普遍的人文情怀。
(纪实类专题应是本着一种同情心去关怀被摄对象,如:尤金.史密斯的关于日本鱼村汞中毒事件的《水俣病的受害者》、以至后来史帝文.麦凯瑞的阿富汗专题、解海龙的《希望工程》、侯登科的《客》等等都是以一种人文情怀去关注那些处于社会动荡之中或者是社会地层的人们的生活,给世人以揭示和启发,让世人明白在物质丰裕的今天仍然还有许多依旧徘徊在饥饿和死亡边缘的人们。
但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作品集则是个例外,他用近乎残酷而正直的目光观察生活在周围的形形色色的美国人,从生活细节中将美国人的生活状态表现得有时甚至是“不堪如目”,加上广角镜头的运用和不完整构图的出现,使布勒松的决定性瞬间在画面中找不到丝毫的影子,从而确立了“非决定性瞬间”的著名理论和创作方式。
二、艺术类:更多的是从观念出发,从感受出发,从思想出发,而不是从技巧出发。
艺术类专题所传达的“共同经验”较少,它所关注的世界,并不是世俗的世界,而是心灵的世界,他即便是拍摄了现实题材,最终影象的落脚点是通过影象的演说方式,揭示社会的善恶与人性的多种层面,并不断寻求影象表达的各种可能性。
(象曼.雷在利用负感效应使画面产生负像的反转抽象效果方面的超现实主义的尝试;克莱格的《海的裸体》,沃尔夫刚.皮特佐克的《挤压》等人体专题把超现实主义的影子带入了人体摄影领域,让人体摄影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艺术读书笔记600字五篇
If you think that you have forgotten a person, then you are not so stupid as to mention her with forgetting.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艺术读书笔记600字五篇艺术读书笔记一孟子曰:“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但是,什么是“本心”,孟子没有直接给出回答,而只是慨叹,曾经为了“本心”,可以放弃房子、家室乃至社会地位。
像孟子一般的圣人,尚且无法给“本心”以恰切的定义,像我这样的凡人,自然也不到这一点。
但是,林语堂先生,则偏要通过一部以非母语完成的文集,来向世人展示其偿求先贤之心。
《生活的艺术》出版于1937年的美国,在写作了《吾土吾民》之后。
1937年的美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中国却发生着可以让全世界铭记的历史。
《吾土吾民》向美国人展示的,是五千年古国的儒雅之风,泱泱中华文明虽患难而泰然视之的不凡气度,再经由大师的文笔,自然得以明垂青史。
而《生活的艺术》则更像是在向人展示林先生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
一种闲适、优雅、浪漫、幽默的生活方式,对于张爱玲笔下的“易先生”而言,自然是心之所向,但对于其时常常苦于生计的“易太太”,则显得太过窔辽了。
因此,读这样一本书,要于盛世,于衣食无虑之时,以无争之心,去体会林先生的“艺术人生”。
前几日外出实习,在深圳地铁里看到一则广告,“天天不塞车,时间是我的”,旁边还有一则广告,“多睡十分钟,也不怕迟到”。
小小广告,折射出一种生活方式——人们为了生计而奔波,基于经济的选择,而在时间、金钱与生命之间取舍。
回程的路上,于北京地铁里看到另一则广告,“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这里面所体现的,又是另一种生活态度——为了大家、为了地球、为了子孙后代,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
艺术作文之艺术导论读书笔记
艺术作文之艺术导论读书笔记LTc。
艺术真实是假定性和真实性的统一。
b。
艺术的真实不仅是现象的真实而且是本质的真实:艺术的真实要求通过现象的真实反映达到对本质的把握。
c。
艺术的真实不仅是再现的真实而且是表现的真实: a。
“再现的真实”就是真实的描绘事物的形貌色彩。
b。
“表现的真实”就是真实的表现人的思想感情。
(2)本质的区别:a。
科学真实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没有差别的同一的,艺术的真实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有差别的。
b。
科学的真实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纯客观的,纯理性的反映,艺术的真实是人对客观是包含情感的反映。
c。
科学的真实是惟一的,艺术的真实是多样的。
七、艺术典型及其特征(1)典型的艺术形象就是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具有广泛深刻的共性,并达到了共性和个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形象,是高度完满的统一。
(2)特征:a。
典型形象既有共性也有个性:a。
共性表现人物的相似性,个性表现人物的差别性.b。
共性体现典型形象的思想价值,个性体现典型形象的艺术价值。
b。
典型形象的共性表现在:a。
典型形象体现了一类人的共性,是一类人的代表。
b。
典型人物表现了人的共同本性。
c。
典型人物体现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表现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c。
典型形象的个性表现在:a。
典型形象性格的丰满性.典型人物性格的丰满性的最高境界是不可言传性。
b。
典型形象性格的鲜明性。
c。
典型人物性格的独特性。
独特性就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性。
八、意境及其特征(1)“意”就是情与思。
“境”就是物与象。
“意境”就是“意”与“境”的有机融和与和谐统一。
意境是艺术形象的精髓。
(2)特征:a。
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a。
“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
b。
情是灵魂,景是表现。
c。
情景交融是意境的主要内容和根本特征。
b。
是物我同一的艺术形象: a。
“同一”就是情与景融合无间。
b。
物我同一是中国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c。
是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虚实相生的两种类型:a。
最新的艺术读书笔记5篇
最新的艺术读书笔记书中部分观点早已不适用当下社会,但书中弗洛姆对爱的思考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会经历的思考过,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艺术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
艺术读书笔记1小说的核心。
什么是小说的核心或是价值所在。
昆德拉在这本书中讲了这样一句话:小说诞生于幽默精神。
一个不会笑、没有幽默感的人是进入不了小说的国度的。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
”这句犹太的谚语,在阅读之前我一直不能理解。
人要活着,想要深刻有意义的活着,怎能不去认真思考世界呢,只有通过思考才能透过纷繁浩瀚的表面慢慢理清世界本身的思路。
可是昆德拉告诉我这个世界存在本身并不是一个唯一或是必有一个定论。
我们所能积极寻求的只是对于世界的一种理解。
我们能做到的只是把握存在的某个方式。
论断是愚蠢的。
所以昆德拉说:小说是作为上帝笑声的回声,是个体想象的天堂,在其中没有一个人拥有真理,所有人都有权被理解。
想象死亡。
什么样的小说才能带领人进入一种完全想像的境界。
轻飘飘或是沉甸甸。
头脑与身体完全断开。
亮着昏黄灯光的夜色下的斗室成了天堂。
小说总是在讲着死亡或是与死亡有关的体验。
在死亡的入口或是边界,传达那种不可言达的经验。
人生很无奈,活在没有经验的世界之中。
我们无从寻找到世界的真理,甚至越来越难以了解自己。
在这一新的处境之上建立起新的艺术,即小说的艺术,昆德拉如是说。
存在。
存在是什么?存在属于人类可能性的领域,所有人类可能成为的,所有人类做得出来的。
存在即是意味着存在的可能性。
昆德拉认为每一部小说都在试图回答同一个问题:人的存在是什么,它的诗性在哪里?正是因为只作为可能性的存在的存在,小说的世界里充满了乐趣。
想象力。
小说家肆意的想象。
拥有明净的,消除了滞碍的头脑。
“一个真正小说家的特征:不喜欢谈自己”。
希望自己从来不存在过,被历史删除而不仅是遗忘。
小说家只渴望人们记住的只是他印出的书。
正是因为存在只是一种可能的状态,无法把握世界的真理,无法把握自身的真理,小说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甚至于写作者也是陌生的。
艺术读书笔记范文4篇_读书笔记_
艺术读书笔记范文4篇1.细心观察,为总结评价提供真实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做有心人,面向全体,分层观察,做到心中有数,总结评价时才能言之有物,具有针对性,收到实效。
2.留足时间,使总结评价得以课内完成。
为取得评价效益,首先要有足够的时间作保障。
一般来说,总结评价所用的时时,少则2—3 分钟,多则3—5 分钟,一节课如能做到总结评价完成,布置作业后,就铃响下课,效果最佳,也最受学生的欢迎和赞赏。
3.把握要点,让总结评价内容具体而全面。
很多人都同意这个公式: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人才。
因为制定教学目标要考虑它,设计教学程序要考虑它,所以总结评价时更不应忽略它。
(1)在智力因素方面,要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评价。
通过归纳总结,进一步揭示规律,使知识得到升华。
(2)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等进行鼓励性评价。
4.方法灵活,使总结评价取得最佳效益。
课堂总结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应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不拘一格。
一般要按总结评价的几个方面,遵循评价原则,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多向信息交流等方式方法,目的在于把个别的优点和长处化作集体共有的精神财富。
总结评价搞好了,会使全体学生在认知和情感领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造成一个爱集体、爱学习、团结互助的好学风,并使学生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质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全面和谐地得到发展。
本人曾多次翻阅此书,起先只是随意乱翻,因为我觉得班主任工作是件十分累人的‚差事‛是什么让李老师能一干50年半个世纪不变呢,我当时很难想象,像是在寻找答案似的我拜读了这本书,当然后来被吸引于一则则有趣而富有实效的案例,读后颇感李老师育人手法之高超。
渐渐读全了,愈发感受到了一种真正的育人思想蕴含其中,这是教育的精华、生命所在。
读罢《班主任工作艺术一百例》,书中列举的许多案例,拨开了我教育中的许多迷雾,也使我更多地品尝到了成功育人的滋味。
其中让我领悟最深的是以下几点:一、爱心不变相信任何一个教师都会说自己爱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但我在平时工作的时候,由于和学生们之间了解不深,每逢有学生上课违反纪律,自己总是气得两眼呆直,面红口青。
艺术作文之艺术与视知觉读书笔记
艺术与视知觉念书笔录【篇一:艺术视知觉】人的左半脑是管抽象思想的,右半脑是管形象思想的,但是却没有注意到还有更抽象的形式,这个形式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个特别的地区。
世界上最优异的大众艺术,包含电影,广告,绘画,雕塑,服饰设计等,都是经过这种视觉形式把观众带入这个特别地区的。
视觉心理学是研究视觉与思想的特别关系,而不是研究一般关系。
这是视觉心理学与视觉美学的根本差别。
其实最高等的思想形式,是一种更抽象的形式,即非逻辑形式。
这种形式离开了经验和事物的广泛规律,它令人意识到其独到的合理和真切。
人的想象力的产生,又是人的抽象水平所决定的。
所以人类思想的发展受形式的影响,在形式的多样性和多变性的发展过程中,因抽象水平的提升,促使了人类智慧的发展,令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更全面,直到深刻、完美,既而发展到人能描述事物的表面形态,形成了形象思想的发展。
世界的进步,在于大脑的活动,而大脑的活动则在于形式的活动。
一个有详细内容的世界,不过大脑的外面形式。
只有进入抽象活动,才是大脑的内部形式。
用形式能够代替内容,用观点能够代替形式。
所谓形式,就是指物理形式和心理形式的相同作用,即内在形式能表达外在形式的作用。
或许说表达外在形式和内在形式的关系,称为形式。
当我们谈到事物的关系时,第一要谈到形式,这样做的结果,是先找到自己的看法,而后去认识这件事物和那件事物的关系。
假如某一种抽象形式见告他,离太阳系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星球,下的是黑雪,他必定感觉这样的形式很风趣。
万宝路香烟广告,广告中,用马,西部牛仔,套马绳,表现“力”的形式,广告中力的抽象形式和香烟中力的抽象形式奇妙联合,使观众从力的视觉形式中,知觉到香烟的观点。
希腊哲学家康德:没有抽象的视觉谓之盲;没有视觉的抽象谓之空(洞)。
依据毕加索的看法,一幅画其实不是大脑之外的知觉对象,看到一张桌子和看到一幅画应当是不相同的,全部再现性艺术都是抽象的。
一个画家单凭手中的技艺而脑筋里没有与技艺符合的抽象水平是没法成为形象思想的艺术家的。
艺术作文之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
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篇一:学习艺术概论的心得体会范文】学习艺术概论的心得体会范文通过一学期“艺术概论”的学习,张老师对艺术学的课程内容以理论结合实际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全面介绍了艺术特征、艺术起源、艺术地位以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文化角度带领我们学员对五大艺术门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涉及中外古今许多著名艺术家与优秀艺术作品,内容丰富、例证详实,熔“知识性、理论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于一炉,有助于提高我们学员的审美水平、艺术修养,以及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通过对“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相信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1、掌握相关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学好艺术概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与艺术密切相关,掌握这些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互相沟通,相得益彰。
同时对加深对艺术理论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广泛涉猎各种艺术门类,获取丰富的艺术实证资料,以避免艺术理论的枯燥无味。
艺术是一个十分繁复的领域,包括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雕塑、工艺、戏剧、影视等,甚至包括今天刚兴起的网络艺术、游戏艺术。
3、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艺术概论的根本法则。
理论来源于实践,其生命力在于对人的实践行为的概括和指导。
理论如果不联系实际,就是教条,不但无益甚至有害。
艺术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精辟地理解专业课所讲授的内容,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艺术感悟力;反过来,较高的艺术感悟力对于提升我们的艺术理论水平,促进我们对艺术现象的理论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通过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我才真正对艺术有所了解。
我选修艺术概论这门课主要是想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结合所学专业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篇二:设计概论学习心得】《设计的魅力》———读设计学概论有感设计学类144 储筠尧设计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多学科相互交叉,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融合,具有整体的科学表现特征的新兴艺术类学科。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_艺术的故事读书心得五篇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_艺术的故事读书心得五篇《艺术的故事》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艺术的故事的读书笔记,仅供大家参考。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1《艺术的故事》是贡布里希爵士编的,书中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20世纪前半叶的实验艺术发展历程。
里面的内容很多,绘画、雕塑、建筑均有所涉及。
倘若是其它艺术史类的著作,六七百页厚的书籍细看下来多少是需要些勇气的。
还好本书通俗易懂,简明晓畅的语言就能表达严肃的题目。
与一般美术史不同,这本书既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也不是用一些抽象难懂的“主义”来概括美术史,而是描述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
贡布里希认为艺术的发展是在艺术家不断解决由社会和艺术传统自身所提出的问题过程中形成的。
在导论中,他就骇人听闻地说:“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当然,当我们大致读过他所讲述的历史,再看到他说艺术的故事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故事”时,就会真正明白他的意思。
一般公众已经安于一种观念,认为艺术家就应该创作艺术,跟鞋匠制作靴子没有多大差别。
这种观念等于说,一个艺术家应该创作他曾看见过被标名为艺术的那种绘画或雕塑。
人们能够理解这个含糊的要求,但是遗憾,那正是艺术家唯一做不到的事情。
以前已经做过的东西不再出现任何问题,也就没有任何任务能够激发艺术家的干劲。
但是批评家和“博学之士”有时也有类似的误解之过。
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其物。
只有艺术家,他们是男男女女,具有绝佳的天资,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以达到“合适”的效果;更难得的是,他们是具有正直性格的人,绝不肯在半途止步,时刻准备放弃所有省事的效果,放弃所有表面上的成功,去经历诚实的工作中的辛劳和痛苦。
贡布里希的讲述完美而亲切,平易近人的作品,艺术理论被以通俗的方式叙述出来,作为例子的艺术品的选用真的很合适。
读者和作者也可以取得较好的互动。
关于艺术的读书笔记
关于艺术的读书笔记【篇一:《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看完了《艺术的故事》,再回过头看书名和内容简介,不由觉得“故事”真的是再适合不过的形容了。
它概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但是相比于说它讲述了一段关于艺术的历史,更多的是在叙述艺术和艺术家们的故事。
对于艺术的含义,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在不同时代和地区的定义不同,而“艺术”这一概念则是武断地用一个思维框架来套所有艺术家的所有出品。
贡布里希认为,仅仅由于一幅画让他想起了童年而喜欢它,没有任何问题。
没有错误的“喜欢”,只有错误的“不喜欢”。
错误的不喜欢指的是任由偏见蒙蔽自己,丧失了欣赏艺术作品的机会。
在序中贡布里希说道,“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而在书中他又说道,“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其物。
只有艺术家,他们是男男女女,具有绝佳的天资,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以达到‘合适’的效果;更难得的是,他们是具有正直性格的人,绝不肯在半途止步,时刻准备放弃所有省事的效果,放弃所有表面上的成功,去经历诚实的工作的辛劳和痛苦。
我们相信永远都会有艺术家诞生。
” 那么艺术家又是什么?书中提到,“所谓的艺术家,从前是用有色土在洞窟的石壁上大略画个野牛形状,现在则是购买颜料,为招贴板设计广告画。
”这两个例子冰山一角,并不能全面的概括一个艺术家的真正定义。
但这样的说法,也说明贡布里希对艺术并不持有崇敬而疏远的态度,他认为艺术家是亲近的,艺术也是可以亲近的。
他对艺术家们的创作是这么说的,“艺术家和批评家过去和现在都对科学的威力和声望深有印象,由此不仅产生了信奉实验的正常思想,也产生了不那么正常的思想,信奉一切看起来难解的东西。
”而在如何欣赏艺术方面,贡布里希也作了详述:既然艺术是一种美,那么欣赏艺术,就不应该着重于“艺术学”或者“艺术史”所关注的东西,而应该去欣赏一种美,从艺术作品中寻求共鸣。
按照作者的说法,艺术家们创造他们的作品的时候,最看重的是如何做到“合适”,而这个“合适”在欣赏的时候,也是最应该看重的。
艺术类读书笔记参考
艺术类读书笔记参考艺术类读书笔记模板参考 篇⼀:美术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美术》读书笔记 我国的古代的美术教育,在普通学校的教育中始终没能占⼀席之地。
宫廷画家和在野的⽂⼈⼠⼤夫画家习画⼤都临摹⼊⼿,选择优秀的临本进⾏临摹,掌握笔法、墨法、并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式进⾏。
北宋设⽴画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个皇家美术学院,在招收制度、课程设置等⽅⾯都已趋于完善,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版画得到空前发展,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量出现,成为我国古代习画的教材。
在近代美术教育中,我国中⼩学美术教育户肇始于清朝末年。
在近现代的历史发展中,虽然,我国的教育经历了战⽕、天灾、⼈祸,经历了⽆数曲折和挫折,但⼀些美术教育先驱者们,在维护和弘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美术教育经验,把西⽅美术中的⾊彩学、透视学、解剖学,设⾊、明暗等画法;以及设计、⼯艺制作中的⼀些新的理念引进了中⼩学美术教育之中,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美术教育体系,经过⼏代⼈不懈努⼒,普及了美术教育。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陆推⾏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改⾰开放政策,短短的20多年间,⼤陆的经济有了长⾜的发展,社会⾯貌发⽣了深刻变化,令世界瞠⽬。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陆的中⼩学美术教育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20多年的时间⾥,中国的中⼩学美术教育经历了恢复与建设、发展与提⾼这样两个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的⼀些组织和机构,形成了信息传播和反馈的完整系统。
环环相连的各级艺术教育组织,在传达贯彻上级精神、反映基层艺术教育情况、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等⽅⾯,发挥了积极作⽤。
中华⼈民共和国成⽴后,国家教育部曾在1956年5⽉颁发中⼩学图画教学⼤纲,这是我国建国以后的第⼀个图画教学⼤纲。
1988年11⽉,国家教委颁发了《义务教育全⽇制⼩学、初级中学教学⼤纲(初审稿)》初中美术教学⼤纲的⽬的任务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学⽣的审美能⼒,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学⽣的观察能⼒、想像能⼒、形象思维能⼒和创造能⼒。
艺术作品的读后感
艺术作品的读后感艺术作品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思想和创造力。
每当我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时,都会被它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所触动,产生一种独特的读后感。
下面,我将分享几个我最近读后感最深的艺术作品。
作品一:《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著名艺术家达·芬奇的杰作,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之一。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幅作品时,我被蒙娜丽莎的微笑所吸引。
她的眼神深邃而神秘,仿佛在向我诉说着无言的故事。
我沉浸在她的微笑中,感受到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通过观赏《蒙娜丽莎》,我也深刻体会到艺术家的创作力和技巧。
达·芬奇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将蒙娜丽莎的神秘感和内心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运用柔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创造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
这幅作品让我明白了艺术的力量,它可以超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触动人心。
作品二:《星空》《星空》是著名画家梵高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鲜艳的色彩而闻名于世。
当我第一次看到《星空》时,我被它所传递的情感所震撼。
画中的星空充满了无限的神秘和浪漫,让人仿佛置身于宇宙之中。
通过观赏《星空》,我感受到了梵高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独特见解。
他通过独特的画风和色彩运用,将自然的美与内心的情感融为一体。
这幅作品让我明白了艺术的力量,它可以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作品三:《音乐之声》《音乐之声》是一部经典的音乐剧,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故事和音乐的力量。
当我第一次欣赏这部音乐剧时,我被它所传递的情感和音乐的魅力所打动。
剧中的音乐和歌曲充满了活力和力量,让人不禁跟随着旋律一起起舞。
通过观赏《音乐之声》,我明白了音乐的力量和它对人们情感的影响。
音乐可以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快乐、悲伤、希望和勇气。
这部音乐剧让我明白了艺术的力量,它可以通过音乐的魔力,传递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观赏这些艺术作品,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艺术类书籍读后感
艺术类书籍读后感
《名画欣赏与鉴赏》读后感
《名画欣赏与鉴赏》是一本介绍艺术画作的书籍,通过对名画
的解读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这本书让我对
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验,让我深深地沉浸在艺术的世界中。
在书中,作者对一些著名的艺术作品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包括画作的背景故事、艺术家的生平经历、作品的创作背景等。
通
过这些介绍,我对这些名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欣赏和喜爱
这些作品。
例如,书中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我对这幅名画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加欣赏其中的细节和艺术价值。
除了对具体作品的解读,书中还介绍了艺术鉴赏的方法和技巧,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
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画作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也更加独立地
进行艺术作品的鉴赏和评价。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对艺术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艺术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了
解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我更加能够理解他们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也更加欣赏他们的艺术成就。
通过阅读《名画欣赏与鉴赏》,我对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验,也更加热爱艺术。
这本书不仅让我对名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学会了更好地欣赏和鉴赏艺术作品。
我相信,在以后的艺术欣赏中,这些知识和技巧一定会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感谢这本书,让我对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验。
艺术作文之艺术类书籍读书笔记
艺术类书籍读书笔记【篇一:《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看完了《艺术的故事》,再回过头看书名和内容简介,不由觉得“故事”真的是再适合不过的形容了。
它概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但是相比于说它讲述了一段关于艺术的历史,更多的是在叙述艺术和艺术家们的故事。
对于艺术的含义,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在不同时代和地区的定义不同,而“艺术”这一概念则是武断地用一个思维框架来套所有艺术家的所有出品。
贡布里希认为,仅仅由于一幅画让他想起了童年而喜欢它,没有任何问题。
没有错误的“喜欢”,只有错误的“不喜欢”。
错误的不喜欢指的是任由偏见蒙蔽自己,丧失了欣赏艺术作品的机会。
在序中贡布里希说道,“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而在书中他又说道,“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其物。
只有艺术家,他们是男男女女,具有绝佳的天资,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以达到‘合适’的效果;更难得的是,他们是具有正直性格的人,绝不肯在半途止步,时刻准备放弃所有省事的效果,放弃所有表面上的成功,去经历诚实的工作的辛劳和痛苦。
我们相信永远都会有艺术家诞生。
” 那么艺术家又是什么?书中提到,“所谓的艺术家,从前是用有色土在洞窟的石壁上大略画个野牛形状,现在则是购买颜料,为招贴板设计广告画。
”这两个例子冰山一角,并不能全面的概括一个艺术家的真正定义。
但这样的说法,也说明贡布里希对艺术并不持有崇敬而疏远的态度,他认为艺术家是亲近的,艺术也是可以亲近的。
他对艺术家们的创作是这么说的,“艺术家和批评家过去和现在都对科学的威力和声望深有印象,由此不仅产生了信奉实验的正常思想,也产生了不那么正常的思想,信奉一切看起来难解的东西。
”而在如何欣赏艺术方面,贡布里希也作了详述:既然艺术是一种美,那么欣赏艺术,就不应该着重于“艺术学”或者“艺术史”所关注的东西,而应该去欣赏一种美,从艺术作品中寻求共鸣。
按照作者的说法,艺术家们创造他们的作品的时候,最看重的是如何做到“合适”,而这个“合适”在欣赏的时候,也是最应该看重的。
与艺术的读书笔记
与艺术的读书笔记与艺术有关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艺术有关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与艺术有关的读书笔记《人类的艺术》是一部大砖头,前前后后看了三个月,终于看完了,舒口气。
回顾下:1、房龙真的是很博学,从雕刻和岩画说到新印象派,音乐、歌剧、绘画、舞蹈、诗歌、建筑等全部涵盖,时间跨越几千年。
本书内容偏重介绍西方艺术史,对东方艺术史涉及不深且充满歧视。
对影响西方艺术史发展的关键人物进行了详细介绍,但有的章节写得有些冗长且夹杂了很多宣扬宗教的内容。
有一点不能忽视,西方艺术史同时也是宗教发展史;2、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是没有前途的。
适应某种需要而产生的艺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创造的艺术,是永久有生命力的。
肖邦的钢琴曲里充满了为祖国波兰独立奔走的民族情绪并因此不断被传颂。
当然,很不幸的,最后肖邦被吃嫩草的杜德望夫人变成了药渣,他们俩的事情被这位夫人记录在《马略卡的冬天》里;3、从事艺术工作是没有捷径的。
灵感不是成功之母,成功之母是坚韧不拔的毅力。
业精于勤,完善于实践。
让我想起关于帕格尼尼用一根弦拉曲子的故事,其实这都是刻意练习的结果。
当然,帕格尼尼同学起初练这个是为了泡妞;4、所有的艺术,本质上都是个人体验的成果。
一个人不论用什么办法,只要他能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反映自然界,他就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印象派就是一帮把人物或器具从背景中凸显出来,仿佛物体完全是在光线中,用破碎的一小块一小块颜色块来表现闪光效果的疯子;5、自然界与人类接触是通过万物来实现的,人类则以对万物做出反应来表白自己。
这种反映(表白)就是所谓艺术。
各种艺术的职责都为终极的最高艺术,生活的艺术,做出贡献。
在艺术上,你不必达到专业艺术家的水平。
在闲暇时做一下艺术实践,摄影、烹饪、绘画、舞蹈,你会发现其乐无穷;6、一切艺术,不仅反映艺术家的经济环境,而且反映他们的地理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类读书笔记【篇一:美术读书笔记】《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读书笔记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曹晓娇最近看了一本是一个美国教育学家科汉盖纳著的《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一书。
虽然这本书我只读了一半,但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有趣的教育方法已经让我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了新的认识。
边读边想,触发了许多感想,并记录了下来,限于我本人学力,有些地方可能不是非常妥帖,好在有感而发,对于严密的逻辑关系也就不讲究深入细致的推敲了。
一、让你的指尖对你说,你并非总是需要语言—本书主要观点摘要。
综观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里德与罗恩非德的工具论与纳艾斯与克里的本质论成为了两种主要派别。
持本质论观点者,强调科目中心,注重通过严谨的美术学科内容的设置来实现美术教育价值,工具论观点者则更强调美术的教育功能,如创造力的培养,他们重视教育过程,但忽视创作效果。
通览全书,我个人以为《美术,另一种学习语言》这一本书的观点从属于工具论,即主张通过美术实现教育价值。
这种观点我们很清楚地可以从书中探讨的主要内容上看出。
本人当然认同这种观点,引用“让你的指尖对你说,你并非总是需要语言”这句话也是再次强调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该书分三章,主要内容主要有:第一章美术与儿童,涉及课堂中的美术活动与儿童美术的本质两个课题,主要探讨美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术为什么是学生在发展、个性、情绪、交流上的一种有效途径。
第二章美术与学习,主要探讨美术能否有助于以及如何有助于学生了解自我,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观察以及了解自身及他人的情感。
第三章美术与学校,主要探讨美术与其他课程结合的可能性,有利于美术学习的学校环境如何布置,美术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家长交流的方法以及美术在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儿童、非语言儿童、富裕儿童、天才儿童、障碍儿童发展上的作用。
如果再作具体一些的阐述话,又可细化为以下内容。
(一)通过美术教育能更好了解儿童,也能促使学生理解自己,发展自信“艺术提供了理解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法。
它能使儿童自身与他们的思想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使儿童更好地理解自己。
”“当儿童开始懂得他们有力量改变和重构他们创造的形状时,他们就发展了自信和对自己能力和果敢的欣赏力。
以上是来自书中的两段话,足以印证作者的:“通过美术教育能更好了解儿童,也能促使学生理解自己,发展自信”的观点(二)儿童美术的特点是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获得自我肯定。
“儿童的美术表达思想,探索美术媒体,并使自我得以肯定。
”“他们更多地沉入创作过程中,而不顾他们的作品将被如何评价”分析儿童美术时,最基本的方法应是对儿童及其自发性的探寻。
能够说明的是,作者认为儿童美术具有自发性与原生态性(这一点我国儿童美术研究者杨景芝持同等态度)(三)美术教育不仅关心儿童的自我表现,也要通过技术指导和扩展参照矿框架来发展儿童这种观点在证明了我们美术教学的必要性的同时也提出了教学的指向。
以下是作者的原文片断,大家可以品读出一二。
“美术教育关心早期儿童美术作品和他们更年长时的美术作品,前者通过提供合适的材料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来推进,后者则通过技术指导和扩展参照框架,即了解人类经验的范围和个人拥有的可能性来发展”美术能发展儿童形象思维、阅读能力等一系列思维品质与能力对于美术能发展儿童形象思维能力这一点我们早已认同,在〈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有详细的阐述,现实中,儿童为一张画取名就是最好的表征。
提高阅读能力则是一种我们以前较忽视的观点,不过随着“视觉文化时代(指文化脱离以语言为主导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的形态—王大根.2005)”的到来,阅读图像能力的培养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课题,美术能提高阅读能力也就成了铁板丁丁的事了。
(四)美术是一种交流,情绪宣泄的手段,是儿童个性品质的表征,是儿童了解自我的手段,这一点我们不难理解,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儿童一边画画一边自言自语的样子,多数绘画时(除非强迫)他们都是在一种自发性的情感表达中,通过绘画(美术)儿童也能进一步展示自我了解自我。
(五)美术教育帮助儿童了解自我的活动建议作者认为美术教育应帮助儿童了解自我非常重要,并建议设计以下一些活动,玩一种关于我的游戏,装扮望远镜,做画夹子写出兴趣爱好,画自己,全班相集,用粘泥表示对自我的想法,化妆戏剧游戏。
美术提高学生的认识技巧的活动建议,美术能促进知识的积累和个人的解释能力,训练认识技巧的活动有:制作拼贴壁画、根据模特画画、画诗意、创造想象的动物和地方、作平面和立体图、感觉训练、印图案、分类拼贴、动态雕塑、运动画、班级滑稽专栏、比较。
美术促进观察能力的活动建议。
作者认为每个人的观察具有差异,学习观察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色彩意识、形状和形式、质地。
促进观察的活动有:在色彩方面,设计一个顶板投射器、玩彩色胶片、在形式方面,闭眼泥塑、塑造扭动动物、在家里欣赏自然形式,在质地方面,做质地簿、碎布拼贴。
美术促进情感发展的活动建议。
美术有效释放儿童个人烦恼,能发展他们对自己的情感和周围人的情感的理解力。
有关活动:薄纸拼贴、情感泥塑、做面具、做木偶。
在阅读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这是作者的一种课程综合的思想。
作者认为美术完全可以综合社会学习、科学学习、语言艺术学习、数学学习一起进行教学。
并提出了以下活动建议:从信号、符号到设计,做块故事布,动物行为的视觉记录。
另外,作者还花了一些篇幅阐述了自己对智力、创造性和智商测验看法,分析了美术与少数民族儿童(强调了民族自身文化教学)、贫困儿童(依靠美术弥补与社会分离的裂痕)、非语言儿童(美术是非常好的交流方法)、富裕儿童(发展健康的自我表现)、天才儿童(建立课后兴趣小组)、障碍儿童(发展障碍以外的其它方面的敏感性)等各类特殊儿童的关系。
谁正被造就,陶工还是陶壶?——本书对当前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启迪。
谁正被造就,陶工还是陶壶?这句话来源于这本书的“目的说明”里。
原意是陶工在制作陶壶的时候不仅造就了陶壶也造就了自己的技能。
运用在这里,说明我阅读了本书不仅了解了作者的观点也对新课程美术教学实践有了一些粗浅想法。
以下择要阐述一二。
(一)教学要注重审美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审美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理念是我们美术教师一直推崇的,在该书中也倡导这样一种观念。
(二)教师教学的责任在于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我个人一直赞同在美术学科(其它学科)开展探究学习,但是坚决反对将探究学习视为唯一的教学方法。
事实上,不论是从知识的快速有效传承角度还是能力的培养角度,两者的相互有机结合才是最佳的选择。
从这一点看,作者的观点存在一些片面的地方。
(三)确定有意义的目标,技术只是手段作者认为“在美术中,儿童必须在有意义的目标确定后,技术才能被决定.”关于这一点,作者在导言中一再强调“技术不应是一堂课的唯一目的,技术掌握应为个人表现服务。
”的确,美术是个人的、是生活的,作为技能应该为美化生活、转达情感服务。
(四)评价要在集体与个人两方面进行从某种角度审视,集体评价注重群体意识的培养,个体评价注重自我意识的培养。
在评价时我们使用的有效方法是“只能以儿童自己的年龄、生活、思想和情感为背景”。
具体操作方法很多,比如:将学生代表作品保留在文件夹内。
(五)注重差异教学(六)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重,教学途径的多样性,教学评价的差异性。
这里可以借用作者论述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规律所用的一句话“谨防使用公式给每位学生铁上标签和进行分类”(原意是,教师不要强行将学生按照罗恩菲德与皮亚杰的美术认知发展年龄分段进行分类,在这里是指不要搞一刀切的评价方法。
)我师范时的老师曾对我说,阅读其实是一种休息。
我现在尚不能达到这种境界。
只是觉得阅读能增长见识,俗语云“山中一日、世上千年”。
自觉一日不读书边有落伍的感觉,因此,大多数时候也逼着自己学习。
以上的读书笔记思考的不能算很深入,只是一时兴趣而已,如果同道中人阅读后有所收益并引发探讨,那便是我求之不得的了。
【篇二:《论艺术的精神》读书笔记】论艺术的精神设计艺术学院 10服装班邱国霞 2010081622“有人说,艺术是时代的产儿。
但是这种艺术,只能艺术地重复那些以被同时代人清楚地认识了的东西。
所以它没有生命力,它仅仅是时代的产儿,无法孕育未来。
这是一种被阉割了的艺术。
它是短命的,那个养育它的时代一旦改变,它也就立刻在精神上死亡。
在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中,艺术完全由一个具有着亚裔血统欧洲人用“精神”的力量释放包围——艺术,在伟大的20世纪显现出了它前所未有的内在力量,被无数注重人性的艺术家和理论家重新解读与创造。
从这本书的总体风格来看,书中弥漫着沃林格尔对艺术表现的本质解释以及20世纪整个思想文化氛围下的尼采、叔本华等所提倡的自我意志的含混氤氲,这是把二元论作为世界观的典型体现,并且也是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创作的思想源泉及理论基础。
论艺术的精神,是康定斯基的最重要的理论文献之一,这篇文章分为了概论与绘画两个部分。
概论中用引言、运动、精神转折点与金字塔四个小部分解释了他对于艺术品、艺术家等的定义与互动把艺术的过程与变化归结到精神的作用并以一种运动的方式把这个过程展现给读者。
第一部分,概论:“所以一件艺术作品的形式有不可抗拒的内在力量所举,这是艺术中唯一不变的法则。
一件优美的作品是内涵和外表统一和谐的结果:换句话说,一幅画是个精神有机体,他像一切物质有机体一样,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
”艺术的原动力来自于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积极向上、催人奋进。
在作者对人类自身的认知中,灵魂与肉体紧密相连,它通过各种感觉媒介产生印象。
演绎了欣赏艺术品的整个过程:感情(艺术家的)——感受——艺术作品——感受——感情(观赏者的)。
在这里,整个过程包含了几个概念:艺术家的感情,感受1,艺术作品,感受2,观赏者感情。
整个过程似乎揭示了作者的理论主旨:精神至尚。
艺术品的形式应该“内在的,所以它孕育着希望和未来。
”艺术作品包含着艺术家的灵魂,艺术家是“能够描绘一切事物的人。
”抽象的论述和高亢的基调铺垫了艺术精神的“运动”,精神生活所代表的“巨大的锐角三角形”,也许也是康定斯基绘画思维的产物,又也许是他抽象成果的宣言符号。
这个巨大的三角形需要冲破的,不仅仅是旧的“怎样表现”的向上的物理运动,同时在内部的形式里也有着层出不穷的关于艺术与艺术家的稳定结构。
随着三角形的运动,内部的结构似乎在一个临界状态开始动荡,带着摇摇欲坠和呼之欲出的惊悚,人类的精神终于出现了康定斯基所认知的“转折点”。
在“精神的转折点”一节中,蕴含着批判的影子,康定斯基提出了他对于时代思想混乱的出路及自己的艺术理论基础:通神学,并把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内心。
他标榜了布莱维斯基夫人的理论把梅特林克与瓦格纳作为了例证的典型从象征与重复的文学手法与结构等发掘了艺术精神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