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预算管理模式的转变看预算会计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协调和衔接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协调和衔接作者:卫伟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16期行政事业单位是指国家进行行政管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其业务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地宏观调控者。
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主要由财政部门承担,使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严格遵守会计准则、预算制度,资金的支出和使用将受到严格的控制和限制。
本文通过协调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分析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协调行政事业单位强化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达到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资金的利用率目的。
预算管理是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审核、报批。
近几年来,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和强化管理。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完全按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制度设计的。
2013年我国财政部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增加了会计的相关内容,2019年又颁布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规定: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应与其会计核算相结合。
这是我国会计准则的要求,也是行政管理的需要。
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冲突入手,探讨如何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协调,以期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及后续改革、发展提供借鉴。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为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督,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提高依法理财水平,我国各级政府自上而下制定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财政部门同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之间,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同所属的行政事业部门之间关于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以及責任、权力与利益划分的基本组织制度。
编制和执行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常规性工作。
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不仅体现了财政资金在某段时间内的收支变化,还反映了货币资金转化为实物工作量的增减变动情况。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预算管理的变化及应对策略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预算管理的变化及应对策略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预算管理也面临了一些变化。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预算管理不仅需要满足传统的财务管理需求,还需要兼顾政府的公共管理责任和社会效益。
政府部门需要及时调整预算管理策略,以适应新的会计制度要求。
本文将从预算管理的变化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预算编制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预算编制需要更加规范和透明。
政府部门需要遵循一定的会计原则和规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影响因素,保证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政府部门需要及时公开预算编制的相关信息,方便社会公众和相关利益相关者监督,以确保预算编制的公正和透明。
2. 预算执行的效率和公正性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政府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更加注重效率和公正。
预算资金的使用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而且要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
预算资金的使用要公正公平,不能偏袒特定利益群体,要保证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3. 预算监督的加强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预算监督也得到了加强。
相关监督部门和社会公众对政府预算的监督要更加严格和细致,确保预算的合规和合理。
政府部门要主动配合相关监督和检查工作,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二、应对策略1.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把控,建立健全的预算编制流程和机制,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确保预算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政府部门要加强预算编制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编制预算的能力和水平。
政府部门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
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加强对预算资金的监控和评估,确保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效果。
政府部门要建立公平的预算执行机制,加强对预算资金的配置和使用的公正性监督。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预算管理也面临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
政府部门需要及时调整预算管理策略,加强对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管理和监控,确保预算管理的合规和合理。
预算管理一体化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变动探究
ACCOUNTING LEARNING101预算管理一体化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变动探究桂花 烟台市园林建设养护中心摘要:预算管理一体化是对财政资金管理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意在通过合理科学的管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率,是对于预算改革的深化。
事业单位必须通过变更管理观念认清发展实际,按照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出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发展路径,将预算管理一体化作为整个改革工作的关键一环,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影响会计核算,推动会计核算改革,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工作质量。
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的意义入手,分析当前改革过程中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措施,以期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预算管理一体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变动引言新时代背景下财政制度开始进行优化改革,预算管理是其中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优化财政制度的关键。
预算管理制度建设是国家重点项目。
从初期改革时,预算管理中融入权责发生制入手,到制定和推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再发展到与市场发展相符合的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统一的预算管理一体化,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也出现了重大变革,推动我国预算管理质量的提升。
而预算管理一体化则是新时代下的新要求,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制度改革对于市场发展趋势的适应。
行政事业单位就是政府部门基于公益目的建立起的服务组织,与以普通社会为主体的独立组织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和预算具有社会性、非营利性,因此受到上级部门的控制较为严格。
但是,在时代发展背景下,会计核算制度仍存在着规范化不强、滞后于时代发展等局限性。
若想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质量,就必须明确发展目标,紧跟时代发展趋势,跟随市场完成财政会计制度改革,通过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为财政的科学合理利用提供前提保障,实现预算管理目标,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的意义(一)提升预算管理能力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内部资源管理的最重要前提和参照就是预算管理,一般情况下,预算管理不当会增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风险和资源浪费,因此必须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力,通过有效管理提升单位工作质量,而预算管理一体化就是在此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改革方向。
试论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及改革
试论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及改革作者:吴晓榕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08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设计的预算管理模式已开始逐步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制度也随之改变,预算会计的客体运行环境同时发生着变化,这就迫切需要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关键词:预算会计;财务报告;会计核算中图分类号:F81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108-02一、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从1950年社会主义预算会计体系设想的提出至今,我国社会主义预算会计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预算会计第一个时期:建国初期的预算会计。
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着生产停滞、市场混乱、通货膨胀等经济困难,加上长期的革命战争形成的各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工作混乱的状况,使国家财政收少而支多,预算极不平衡。
为了建立新的预算会计工作秩序,财政部于1950年10月召开了全国预算会计、金库制度会议,讨论通过并颁布了各级财政机关适用的《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和各级事业行政单位适用的《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
第二个时期: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50年代末,我国的国民经济进入了调整时期,财政部于1962年和1965年分别召开了全国第一次会计工作会议和全国预算会计工作会议,提出稳步推进预算会计改革。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按照不同需要由财政部统一设计、制定了适用于各个级别单位的四本制度。
(2)修改了会计科目,把会计科目分为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三类,并采用“资金来源一资金运用=资金结存”的会计平衡公式。
(3)改革记账方法,取消借贷记账法,采用以资金活动为记账主体的“收付记账法”。
(4)完善“银行支出数”的财政支出列报基础,并加强对“银行支取列报数”的管理。
第三个时期: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形式固定 下来的有 别于企 业会计 的独立的
会计体系。 为适应 财政体 制和财 务改革 的要 求 , 财政部于 1 8 9 3年 和 1 8 9 8年 , 两次修 改预 算会计制度。形成 了一个 以总预算会计为
3 算会计理论和方法体 系。 预 现 行预 算会 计 制度 对预 算 会计 的 概
治、经济形 势的发展 和财 政预算管理工作 的需要 ,对预算会计 制度进行了不断的修
订。 16 到 9 5年 已经 逐 步 形 成 了 一套 较 为成
《 政总预 算会计 制度》 《 财 、 行政单位会计制
度》 事业 单位会 计准则 ( 和《 试行 )、 事业 》《
单位会计 制度》 构成 了约 束预 算会计执行 ,
证、 账簿、 表等进一步 系统化 、 报 规范化 . 形
成 了 比较 完 整 的 方 法体 系 。 20 0 1年 以来 , 国 开 始 实 施 财 政 国 库 我
主导、 事业行政单位会计 为补 充的 、 以制度
形式确定的独立会计系统 。 由于预算会计制度存 在较 浓的计划经 济色彩,财政部于 1 9 7年对预算会计制度 9
( ) 一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预算会计制度形成 。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建 立于 2 O世纪 5 0 年代 。 9 0年 , 15 财政部根 据原 中央人 民政 府政务院公布的《 预算决算暂行条例》 中 和《 央金库条例》 出了建立我国预算会计体 系 提 的设想,并于 同年 1 2月 1 2日正式制发 了
念、 适用范 围、 能 、 算对象 、 职 核 管理方 法、 会计模式等一 系列理论 问题 形成了比较完
健康运行产生错误导 向,不利于防范和化
解政府的财政风险。 2不能如实反映单位 的资产、 负债和收
预算管理制度与政府会计改革浅析
革 的重点转移到财政支出管理方面来 , 政府预算编制 、 国库管 理制度和预算科 目 体系等基础性 管理制度 的改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M ) 2 0年 4 I F于 D 1 月发布了《 财政透 明
度 手册》 为在财政 透 明度方面 表现不佳 的 国家 和政 , , 提供 了更好 的用 以推动财政透 明度进程 的指南 ,而改进政府会计 与报告 系统是增进财政透 明度进程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 目
预算又是各 自不同的体系 ,而二者 的关系又是相互制 约和相
互促进的。 目前 , 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与政府会计改革不相 我 适应 , 迫切需要对预算管理制度 和政府会计 进行改革和调整 ,
以促进我国经 济的发展 。
一
库会计和收入征解会计等 。由于预算管理制度 的改革 , 使得传
统预算会计制度 中的核算 内容 、 核算方法等需要进一步改革 , 以适应部 门预算、 国库单一账户 、 政府采购等改革的要求。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 速度 的加 快 ,关于非企业会计组成体 系构 建的讨论 日趋增 多。我 国的预算会计体系也应该在 向政 府会计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方向发展。
施有关 的公共 财务制度 、 内部控制 制度 、 审计监督 制度 、 业绩
础 。但不管是政府 职能的转换 ,还是政府绩效评 价制度的建 设; 不管是公共 财政体制 的改革 , 是政府 审计监督 的加强 , 还
均对反 映政 府经济活 动的政府会计信 息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
评价制度等配套制度 的建设 。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预算执行 管理工作 , 高预算执行的严密性和严肃性。充分认识加强预 提
体 制改革 ; 得税 收入分享 改革 ; 费改革 ; 所 税 深化 “ 收支两 条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变迁的历程描述与思考
【 摘要 】 预算会计韵度的变迁是伴随着
预 算 管理 体 制 改 革而进 行 的 。本 文拟 用新 制
段 预算体制 总体保 持稳定 局 部略有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 1 8 年财 . 9 9 政部又根据预算分级 包干体制管理要求 , 陆 续修订 和制定 了 《 财政机 关总预算会 计制
成i 中央财政收 入比重不断下降 , 弱化 了中 央政府 的宏观调控能力。从 总体上看 , 分级
计的组织管理体系与核算要 求. 既是纲领性
国家又根据 建立公共财政 的要求 , 先后推行
了政府采购、 国库单一账户和政府收支重新
的规定 , 又是操 作性的范本 , 奠定了我 国预 算会计工作的基础 , 初步建立了统一 的预算
新 中国成立 以来 ,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经
历 了一 个 不 断 实 践 、 断 总 结 、 断改 革 和 不 不 不 断 完善 的 渐进 过 程 。
( ) 四 预算会计制度变迁全面展开阶段
(g 2年一 19 19 9 9年 )
理等 内容作 了制度安排。这些 制度安排使
预算会计在 “ 一五” 时期得 到稳 步发展。在
19 9 9年 9月, 财政部在《 关于改进 2 0 00 年中央预算编制的意见》中要求。0 0年选 20 择部分部门试行部 门预算编制方法。随后 ,
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 制度》 。两个制度
比较 系 统 、 面 、 确 地 规 定 了我 国 预 算 会 全 明
扩大 ,分级包干体 制暴露出诸多制度弊端。 如: 税收调节功能 弱化 , 影响统一市 场的形
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两个制度堪称为新中
包干体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的要求 , 发
论预算会计的现状及发展
论预算会计的现状及发展作者:陈艳丽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3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对预算会计的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但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在长期的运行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预算会计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新会计准则下,如何弥补现有预算会计体制的缺陷,创新会计制度,推进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文首先对预算会计进行了概述,对其概念和组成体系做了深入说明,然后详细说明了当前预算会计发展中的问题,最后重点阐述了我国预算会计未来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预算会计;收付实现制;核算;政府信息;改革Abstract: along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 and government function change, the budget accounting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more. But China's current budget accounting system in the long run appeared many problems, already can not well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budget accounting. Therefore, in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how to make up for the defects of current budget accounting system, accounting system innovation, and promote the budget accounting system reform,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work. In this paper, at first the budget accounting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and composition of the system further instructions, and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current budget accounting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finally focused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our country budget accounting ideas.Keywords: budget accounting; Cash basis; Accounting;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form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预算会计概述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使用预算拨款的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核算和监督各项财政性资金运动、单位预算资金运动的运动过程和结果以及有关经营收支情况的专业会计。
浅析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结合
浅析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结合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或地方政庹直接投资兴办和管理的,具有独立核算和自负盈亏责任的事业法人。
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营中,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的结合对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和长远规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浅析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结合,探讨它们的关系、作用和优化方法。
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财务会计是事业单位日常经济活动的信息记录和报告系统,它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用于反映事业单位的经济实体。
财务会计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为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而预算管理则是对事业单位未来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通过预算编制、执行和控制,实现事业单位的经济目标和计划。
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地调动事业单位的经济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保障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财务会计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数据和财务信息,而预算管理则需要依托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预测和规划。
财务会计的报表和分析能够为预算编制提供重要的依据,预算管理的执行和控制也需要及时地反馈到财务会计系统中。
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不仅需要密切合作,而且需要相互协调,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利用。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结合还可以通过一些优化方法来实现。
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一个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能够规范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地收集、处理和汇总经济数据和财务信息,为预算管理提供重要的支持。
加强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的沟通与协调。
建立起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保障两者之间的信息畅通和资源协调。
建立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
通过对财务数据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激励和约束事业单位的员工,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结合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看财政总预算会计改革的方向
算 会计 制 度改 革 以重 大 影响 。 这一 过 程
反 过来 也 会对 政府 预 算 改革 起 到促 进 和 推 动作 用 。 ( ) 府预 算 体 制 改革 要 求政 府 财 六 政 务报 告全 面反映 政府的 受托 责任 我 国政府 财务 报告 的范 围狭 窄 , 提供 的信息 较 为零 散且 不全 面 , 务结 构不合 财
分, 其所 有 的资 金都 是 财政 资金 , 要通 都 过 国库单 一账 户 收 付 ,其 资金 活 动 已通 过 总预 算会计 得到 反映 。 ( ) 五 政府 预 算 改革 还将 使 政府 总预
购部 门组织对 外采 购 , 政部 门通过 国库 财
直接 向供 货商或 劳务 提供者 支付款项。这 将使 得 财政 部 门的 职责 不 仅仅 是 按 预算 和各单 位用款 进度层 层下 拨经 费 , 要根 还 据采 购机 构提 交 的预 算 拨款 申请 书 和有
事的公共 活动范 围与 内容 不大相 同 , 这也 存在着不少弊 端。 ( ) 府 采购 制 度 的推 行使 得 政 府 三 政
总预算 会 计对 采购 资金 的核 算从 财 政 拨
向行政 单位 拨 付经 费 ,行 政 单位 收 取财 政 总预 算会 计拨 入 的经 费和 向下 级 行 政 事 业单 位转 拨 经费 ,行 政 单 位 向财 政 总
单 位 资金 的所 有权 和 使 用权 ;不改 变 部
理, 且局 限 于预 算 收 支信息 , 不能 全面 这
.
日
维普资讯
反映并解脱 政府 的受托责任 。
的政府 担保项 目; 已核
中具 有重要 的作 用。预算是政 府取得 和使 用财 务资源 的主 要依据 , 是广泛 使用 的 也 控制 工具。预算对 特定用途 的资金既 有授
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是预算 管理 服务 的 ,预算 管理体 系决 定 了预 算会 计体 系 的群 体构 成 。新 预算 会计 改革 基本 保 持 了我 国多 年来 行之 有效 的预算 会 计体 系 ,只是 在体 系 内部 进行 了局 部 的重新 划分 ,这 就是 总预 算 会计、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 计和行 政单 位会 计 。 这一体 系 , 我 国在 市 场 是 经济 发展 过程 中形成 的 规范 的预算 舍弃 模式 和运行 机制 ,它 对于 保护 国家 公共 财产 的安 全完整 , 预算 管理具 有重 要作 用 。 强化 但是 现 有的 预算会 计体 系随 着 预算 管理 改革 的不 断 深入 已界定 不够 准确 。 我们 应按 照 国际惯例 , 预算会 计体 系 由政府 会计 和事业 单 位会 计构 成 ,其 中政 府会 计 由财政 总 预算会 计 和行政 单位会 计组 成 。 因为 , 预算管 理制 度 的改 随着 革 ,财 政部 门对 财政 支 出资金实 施 全过 程 管 理 ,财政 总预算 会计 的 临近对 象 已延伸 到 原 来 的单位预 算会 计 ,对单 位预 算会 计 的依 赖 减弱 ,财政 支 出就是 实 际的购 买 支出 或转 移 告 等 。 参 考 文 献 支 出。各行 政单 位 由于 它只是 政府 的组 成 部 分, 其所有 的资 金都 是财 政资 金 , 要通 过 国 【】 颖 丽 . 算会计 改革 的思考f . 大学 , 都 1 唐 预 J河北 】 0 —1 -01 库单一账户收付,其资金活动已通过总预算 20 4 】 . 会计 反映 。 因此 总 预算会 计 和行政 单 位会 计 是总 和分 的关 系 。 22逐步 转 向权 责发 生制会 计基 础 - 权 责发 生制 是使 用者 评价 政府 财政 受 托 责任 履行 情况 的必要 手 段 ,也 是新 公共 管 理 体制 下政府 会计 的改革 方 向 ,发达 国家 不 同
财务会计发展方向及其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
浅谈财务会计发展方向及其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摘要:财务会计及其预算制度会计也总在不断的社会发展中一次又一次地得到革新。
时代的进步,经济环境的变化,世界会计研究者的不断努力,推动了他们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财务会计发展预算会计制度财务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是在簿记、传统会计以及财务历史成就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会计的发展是反应式的”,财务会计的出现有着其历史的必然性。
20世纪财务会计在确认和计量技术、信息系统的建设、财务报告体系的充实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然而,建国以来,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制度和财政管理的需要,经过不断的改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预算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
下面就来谈谈这两方面的发展。
首先来谈谈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
其次,再谈谈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
一、公允价值会计在下一世纪发挥主导作用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公允价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基础的会计模式。
由于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和及时性,使得现行财务报告过度关注历史、成本和利润,忽视未来、现金流和价值。
公允价值会计因其潜在的高度相关性,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其运用已经从金融工具扩展到传统领域。
公允价值会计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其运用领域已经由金融工具扩展至其他领域,大有取代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之势。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
该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是最为显著的方面。
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为公允价值会计在下一世纪发挥主导作用创造了客观环境。
二、wallman(1996)提出彩色财务报告模式为财务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描绘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模式正陷入困境:一方面投资者指责财务会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程度正在降低;另一方面,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技术及财务会计本质特征限制了相当多的项目无法进入财务报表进行确认,而只能够在表外进行披露,致使表外信息披露的激增和信息过载。
预算管理制度体制变化
预算管理制度体制变化一、历史演变1. 传统预算管理制度传统的预算管理制度主要是指传统的预算编制、执行和考核制度。
这种制度一般是由上级向下级分配任务和资源,下级单位根据上级下达的指标编制预算,然后执行并报告执行情况。
这种制度具有强调控制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对下级单位的行为有一定的束缚效果,但也容易导致僵化和浪费。
2. 现代预算管理制度随着管理理念的更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预算管理制度逐渐兴起。
现代预算管理制度强调以目标为导向,注重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采用灵活的编制和执行方式,注重沟通和协调。
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更加关注组织的长期发展和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员工的参与和激励,强调团队合作和胜任力发展。
3. 新型预算管理制度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发展,新型预算管理制度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新型预算管理制度借鉴了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更加注重战略规划和市场导向,更加注重信息共享和智能化决策,更加灵活应变和创新变革。
新型预算管理制度引入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动了预算管理体制的深化和转型。
二、现状分析1. 全球化影响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之一,也深刻影响着预算管理制度体制的变化。
随着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兴起,预算管理制度需要适应全球化运营的需求,加强国际合作和竞争力,采取更加灵活和综合的管理方式。
国际化的财务报告和绩效评价标准也对预算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2. 科技革命影响科技革命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深刻影响着预算管理制度体制的变化。
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预算管理制度变得更加智能化和数字化,实现了预算编制、执行和评价的自动化和实时化,提高了效率和透明度,降低了成本和风险。
3. 管理理念影响管理理念是预算管理制度体制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传统的管理理念强调层级控制和权威管理,现代的管理理念强调目标导向和分权责任,新型的管理理念强调价值共创和开放创新。
预算管理制度体制的变化需要结合不同的管理理念,注重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的培养,推动管理制度体制向更加平稳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试论预算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
1中国预算会计的体系建立与发展西方国家的预算会计确定得早,相对比较完善,已形成了较为规范的预算会计法规体系。
我国非营利组织历史悠久,但对其会计系统研究的兴起较晚。
从开国到现在,中国的预算会计依照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形势需求跟财政政策的切实需求,不断改革和完善,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预算会计体系方法论。
并从多年的实施中不断升华,形成了独特的经验体系。
预算会计是政府保证市场有序发展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
它从我国的经济运营程序中来,又彰显着我国经济运行的宏观政策和微观调整。
是我国经济政策实施的一个有力证据和理论保障。
对我国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预算会计不能一成不变,必须以一种前进的姿态更好地服务我国的经济政策。
1.1中国预算会计的萌芽我国从开国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是预算会计初始阶段,1950年时,我国财政部提出了建设预算会计体系的设想。
依据是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的预算决算暂行条例和中央金库条例。
并在同年正式刊发了《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和《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
以此为标志,中国第一套适合新中国国情需要的预算会计制度建立了。
1.2预算会计的不断发展与进步1951年开始,中国财政部依据不同发展时期对预算会计的不同需求,从制度上对预算会计进行了很多次的修订。
到了1965年就基本上形成了会计制度相对固定的与企业会计又相对独立的会计体系。
以1983年跟1988年为时间节点,对预算会计制度又进行了两次修订。
修订以后又逐步形成了以制度的形式确定的独立运营的会计系统。
这此改革以后,出于对此制度有强烈计划经济色彩的原因,中国财政部在1997年对预算会计制度又进行了新一轮的大幅度改革。
现在我国所实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主要是在1998年正式实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等_系列的预算会计制度。
2对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现状的分析从总的方面来看,我国现在所实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基本上能够适应财税体制的改革、国家财政预算的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统筹状况。
论政府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差异与协调
论政府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差异与协调摘要:本文通过对政府职能、特性的详细阐述,引申出政府会计,对预算的阐述引申出预算会计。
并通过对政府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比较,得出二者的关系,最后得出把预算会计扩展为政府会计是一种趋势。
关键字:政府会计预算会计差异协调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改革也刻不容缓。
然而现行的预算会计在一定程度仍是沿用计划经济时期预算管理的一些特征作为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政府报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预算会计必须进行改革——采用预算会计与政府会计两个信息系统相互融合的模式方向进行改革。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预算会计和政府会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本文将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就未来的会计改革中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提出一些方法。
首先,从两者的内涵对其进行区分。
政府会计是指用于确认、计量、记录政府受人民委托管理国家公共事务和国家资源、国有资产的情况,报告政府公共财务资源管理的业绩及履行受托责任情况的专门会计。
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于核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非营利组织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体系。
仅从内涵上进行区分,政府会计则是用以对公共部门的财政交易和事项进行记录和计量并报告给信息使用者的信息系统;预算会计是为了确保预算得到良好的执行,用来追踪和报告支出周期的拨款和拨款使用阶段发生的财务交易信息系统。
其次,从政府会计与预算会计的目标对二者进行比较。
政府会计的基本目标应以反映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为主,政府会计目标的定位也应从政府业务活动的特点方面来进行考虑。
政务活动的计量和报告重点是本期财务资源的来源、使用和余额,商业活动更关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成本等信息。
预算会计有三级目标,基本目标是保持公共资金的安全完整,防止腐败和揭露贪污。
中级目标是促进合理的财务管理。
高级目标是帮助政府解除受托责任,而解除受托责任的目标可以通过增加代理人披露信息的激励和减少委托人的信息成本来更好的实现。
一体化预算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面对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一体化预算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面对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引言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其运营工作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支持,因而充分做好预算规划,才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预算管理也成为财政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
针对传统预算管理体系中信息量大、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行使预算、会计核算工作有机关联起来,对于加强预算资金管控、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一体化预算环境的构建还处于起步阶段,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也会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需要从深层次制定相应的管理举措,从而推动预算一体化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概述2020 年财政部发布《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各地相继开启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将预算和会计核算合并为一体,旨在加强预算资金使用管控,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行也对会计核算工作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基本内涵传统的预算管理体系往往面临数据量大、信息传递不及时、会计核算滞后等问题,特别是收付实现制已经无法满足预算、核算管理的要求。
为此,我国开始推行预算管理一体系化,力求从制度与规范入手,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整合财务工作流程,创建全新的预算管理模式,更好地保护国有资产,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
具体而言,预算管理一体化就是将预算与会计核算合并,使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紧密衔接,通过信息化管理,实时掌握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营情况,将实际的收支与预算对比,确保预算计划得到有效执行。
预算管理一体化包含总预算会计核算、单位会计核算、预算指标会计核算。
总预算会计是财政部门对财政各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1]。
单位会计核算是由事业单位对发生的具体经济事项进行核算。
所以预算管理一体化涵盖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部分,以利于清晰显示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及相关会计信息,并为决算报告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意义在我国财政制度改革工作中,预算是尤为关键的环节,也是各项财务活动的起点,实行预算管理一体化有助于增强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加强对预算资金的管控,构建高效的治理体系。
当前预算会计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方向
会 计 报 告 体 系不 完善 等 。 所 以 , 预 算 会 计 必 须 根 据 自身 的 实 际 情 况 , 有 针 对 性 地 改 革 现 行 预 算 会 计 体 系. 建 立 更 为 完 善 的 新 型 预 算会 计模 式 。 关键词: 预 算会 计 改 革 砷 策
预算会计 主要 以货 币为计量单位 , 运用报告 、 计量 、 确认及 记录等
金 会 计就 是 现代 公 立非 营利 组 织 会 计 和 政府 会 计 的 一 个标 志 。 随 着 近 些年的发展 , 基 金会 计 已经 在 我 国得 到 的 长 足 的 发 展 , 其基 本 雏 形 已 经
形成。
预 算 会 计 在 企 业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 企业的经济发展形式 也是多种多样 , 其
方式进行预算 。 相 对 来 说 市 场 经 济 的业 务 是 会 计 工 作 的 主体 , 主 要 对 经 济业务的发生实施监督及各种往来的核算。 政府 、 企 事 业 单 及 行 政 单 位
的分配领域及社会再生产过程都属于预算会计的主体。
一
性 这三种 明显特征 , 每种类别 的基金都有着其 自身独特 的基金 结余、 费 用、 支 出、 收入 、 负债 、 资产等 , 从而进一步组成一个特定 的会计主体 。 基
( 一) 套 计 预 算 的 内容 真 实度 不 高
( 二) 预 算套 计 工 作 模 式 将 套 改 革 和 创 新 在 日益 激烈 的 市场 竞 争 当 中 , 企 业 必 须 要抢 占 市 场 的 先 机 , 不 断 去 开 拓 市 场 和 占领 市 场 , 这 就 需 要 企 业 要 跟 上 时代 的脚 步 。 找 到 符 合 时 代 要 求 的经 营 手段 , 那么, 就 将 会 放 弃 一 些 传 统 中 不适 合 现代 发 展 的 经 营 理 念 和管 理 措 施 , 通 过 不 断 的创 新 和 学 习 。 在 对 企 业 的会 计 预 算 调 节 的 环 节 当 中 。企 业 可 以在 一 定 的环 境 下 允 许 责 任 人 员 和 责 任 单 位 申请 对 预 算 进行 调 整 , 并有企业批复后正式传达执行的预算。 但 是 会 计 预 算 在 具 体 工作 的 执行 过 程 中 , 会 因为 很 多 原 因发 生 变 化 , 在 确保 会 计 预 算 的 可操 作性 、 严 肃 性 和 科 学 性 的前 提 下 , 是 可 以 对会 计 预 算 进 行 科 学 合 理 的调整的 。 这 是 企业 良性 发 展 的需 要 。最 后 , 在 会计 预 算 奖 惩 的 环 节 当
预算管理一体化对政府会计业务工作的影响
预算管理一体化对政府会计业务工作的影响摘要:目前,辽宁省已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上线运行,各市县区一体化建设也取得成效,初步实现全国预算数据衔接贯通。
为此本文探讨了预算管理一体化对政府会计业务工作的影响与应对策略,希望可以为财务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预算管理一体化;行政事业单位;政府会计现行的《预算法》《会计法》等法规为推进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持与技术保障,尤其在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一体化体系逐步健全的发展环境下,政府会计应正确认识到原有财务管理方法的单一性,主动应对一体化进程带来的工作影响,从指标、预算资金、支付等多角度调整会计工作内容与形式,以此提高政府会计管理水平。
1 提升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效能在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中,各预算单位打破了固有的思维模式,不像以前一样认为只要做好凭后期记账凭证和财务报表即可,而是做好项目支出、预算编制阶段等前置环节的各项工作,从指标源头全流程控制,促进了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化,使预算单位提高了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科学性、规范性。
由于一体化系统能够将预算项目支出信息通过从财政预算股室部门的预算编制到各支出股室部门和国库部门的预算执行进行全过程传递,指标实现实时共享与透明,预算单位在会计科目设置、经济支出科目、功能支出科目、会计核算基础与财政总预算会计方面实现了高度统一,并且在预算指标执行中就会发现个别资金问题,能在资金支付前就可以进行指标内容或性质更改,极大提升了会计核算工作效能。
因此,预算单位将单位资金与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全部编入预算,包括当年资金收入支出和上年度资金结转结余。
不断完善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不仅提高了记账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还能够为日后自动生成年末决算和财报、提高决算和财报编报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2 指标和支付方式相融合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中明确取消了财务部门直接拨付和经财政部门授权拨付的区分,以往传统的支付方式对拨付渠道进行了划分,一方面是直接拨付,另一方面是经财政部门授权拨付,但是在一体化规范落实下,支付方式转变为面向资金支出者统一实行国库资金集中收付的部门的直接付款或仅对部分资金支出进行财务审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预算管理模式的转变看预算会计发展一、预算管理模式的转变对预算会计的影响我国正在进行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将使预算管理模式由长期沿用的粗放型向“控制导向”型的转变改革的重点在支出预算管理制度方面,目的是要:建立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高效、科学、规范、透明的支出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以此控制公共支出规模,更好地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预算编制环节,通过早编细编预算、改进预算编制办法、实行部门预算,来提高预算质量,增强预算约束力;在预算执行环节,通过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来规范预算执行,监控支出过程,提高支出效率和效果这些改革不是对原有制度细枝末叶的修补,而是制度创新,是根本的变革,它将对预算会计产生明显的影响。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立将改变预算资金的流转。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分散的国库收付制度相对应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求政府性收入统一纳入国库管理,所有的财政支出都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拨付。
这就是说,预算支出款项的拨付,不必再由财政部门事先将资金从国库拨出,通过预算部门(单位)层层转拨,最后由支出预算单位使用向供应商付款,而是由财政部门根据用款单位的拨款请求,按照购贷合同从国库直接将资金拨付给商品的供应商或劳务的提供者。
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预算执行环节改革的核心内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立,改变了预算资金的流转,如图1。
首先,预算资金的流转环节减少了,流程缩短了。
支出发生时,货币形态的预算资金从国库拨款直接进入供应商商业银行账户后,就退出了预算会计系统。
因此,支出付款不需要中间环节,直接由起点到达终点,各种转拨环节消失;流程也随之缩短,从“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二级单位—基层单位”的中间过程已截去。
其次,资金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在分散的支付制度下,预算资金一直以货币形态在整个预算系统内部流转,从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二级单位—基层单位逐级转拨预算资金。
而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预算会计系统内部一般没有货币形态的预算资金流动,部分情况下存在实物资金流入现象,如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政府采购购买的大宗库存材料,因非随购随用,故不即时转为支出。
另外,还根据实际需要增设了转账阶段。
转账是为了反映各部门和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并没有实际的货币资金流动,大都是实物资金流动或依托于实际购买支付而人为假定的价值活动,计量记录的依据是采购合同、采购实体的验收报告和转账通知等。
还有,支出单位(部门)由于不再转拨预算资金,也就不必再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拨款资金账户,有关的货币资金核算也随之消失预算资金流程的改变还使得预算资金在离开预算会计系统前,一直都受到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监督,避免了原来预算资金一旦离开国库进入预算单位或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账户就脱离财政监控的局面。
其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立也影响单位收支的确认。
在收入方面,一般来说,预算单位(部门)从财政获得预算经费并不伴随实际的货币资金流入,只在部分情况下有实物资金的流入,收入确认计量的依据只是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的转账通知及其他原始凭证在支出确认方面,影响更明显。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将预算支出活动分为拨款、银行支出、实际支出等三环节,由于认识和实践上的变化先后经历了以“实际支出数”、“银行支出数”、“财政拨款数”为基础确认财政预算支出的三个不同阶段。
但是,随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立,对于购买性支出,财政预算支出的确认即财政再分配结束的时点应是政府购买付款这一刻,其后实际上是居民或组织的消费阶段。
因此,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财政预算支出的确认基础和确认时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财政部门从国库向供应商支付货款并为支出预算单位取得商品或劳务(供货合同)的时候,就已完成了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因此应按照有关凭证以实际支付的“采购合同价”确认本级财政支出。
这意味着,财政支出不再“以拨列支”,也不再依赖于单位支出。
对于转移支付而言,由于不需要通过购买换取产品或劳务,因此按规定拨出款项就可确认支出发生。
对支出预算单位来说,支出的确认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只是在部分情况下,支出并未伴随资源流出单位,而只是假定的价值活动,即转账,依据的是转账通知及货物验收单等其他有关凭证.从上述分析也可以看出,财政预算支出、单位支出的确认时间更加接近,确认的基础也更加明确了。
(二)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增加了预算会计核算内容提高了核算要求政府采购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执行预算、管理公共支出的基本手段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实际上是改变由各预算单位或部门自行分散购买的做法,对政府的购买性公共支出进行集中管理,由专门的机构负责采购,其目的是控制支出,节约公共资金,提高财政支出的效果和效率。
在实践中,实行政府采购的项目,其货款一般都由财政部门直接付款。
因此,政府采购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辅相成,对预算会计的影响也是共同的。
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开展,政府采购资金运动就成了预算会计的一个新的重要的核算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的许多采购项目,不仅有财政预算资金,还有其他资金。
这些采购资金,应集中到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统一支付。
因此,也就产生了资金从预算单位(部门)向财政部门流动的现象另外,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还会造成预算单位收支过程中价值流转和资金及实物流转的脱节,政府采购物品的价值按转账通知流入、流出单位,但货币资金却不实际进出单位。
(三)预算编制的改革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预算编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部门预算、早编细编预算、采用零基预算方法。
部门预算要求反映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涵盖所有的预算资金。
因此,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预算会计,也应以预算资金全貌为对象,不应再有遗缺。
细化预算编制要求细化到项目,也就是收支科目要重新科学分类。
因此,预算会计的明细核算应作相应调整。
采用零基预算方法,则对预算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要求:预算会计不仅要提供收支流量方面的信息,还要提供资产存量方面的信息,而且信息应真实细致二、预算会计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预算管理模式的转变对预算会计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包括会计目标、会计主体、会计对象、会计事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等,涉及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
这要求预算会计顺应预算管理模式的转变,进一步发展完善,合理定位,充分发挥预算会计的职能作用,更好地为财政管理和单位内部管理服务。
(一)重新梳理,确立公共财政框架下的预算会计体系,建立与支出预算管理制度相适应的预算会计组织机构。
随着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公共支出预算的范围将以社会共同需要为标准来界定,有的单位(主要是现有部分事业单位)不符合这一标准,不应纳入公共支出预算范围,不能继续由财政供给经费,应逐步进入市场。
相应地,预算会计体系?的范围就要按公共支出预算范围进行调整,未纳入公共支出预算的单位应退出预算会计系列,改用企业会计制度。
对不断增多的非国有事业单位,因其具有非营利性、公共性,应明确将其纳入预算会计体系,这也有利于创造公平环境和提高信息可比性^为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作相应改革建议引入基金会计,设置如永久限定用途基金、暂时限定用途基金、未限制用途基金等若干基金种类,以满足不同性质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多样化的资财提供形式的需要。
在改革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时,还应当注意会计制度的统一问题。
修改后的《会计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
因此,现行多个行业会计制度的做法必须改变,应制订更适用更具广泛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各有关部门和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只能根据统一会计制度制订具体实施办法或补充规定预算会计体系的构成模式应与国际惯例接轨,即预算会计体系由政府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构成,其中政府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组成因为,随着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财政部门对财政支出资金实施全过程管理,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监控对象已延伸到原来的单位预算会计,对单位预算会计的依赖减弱,财政支出就是实际的购买支出或转移支出。
各行政单位由于它只是政府组成部分,其所有的资金都是财政资金,都要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收付,其资金活动已通过总预算会计反映。
因此,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可以说是总和分的关系,他们共同构成了政府会计,其会计目标是为财政管理服务。
而事业单位,除了财政资金外还有其他性质的资金,这部分资金收付不须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其会计系统的独立性相对较强,只是由于与政府会计有共同的非营利性、公共性特征以及近阶段我国事业单位仍以国有为主的实际,而与财政总预算会计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总的来看,这种体系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美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加拿大的“公立部门会计”等是比较接近的。
按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要求并与上述的会计体系相协调,预算会计的组织机构也应作相应调整行政单位因其资金都通过国库账户收付,会计机构应集中到政府财政部门,代表政府为各单位办理会计事务,核算和监督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
事业单位除财政资金收支外还有包括事业收入(预算外资金除外)、经营收入等资金,其收支不须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会计机构仍由单位设置,接受财政经费供给的事业单位应按照规定向财政部门编报报表(二)合理定位,确立各预算会计的管理重心。
新的支出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后,财政总预算会计监控的范围将理宽,逐步向原单位预算会计延伸,原来只有单位预算会计才能提供的信息现在总预算会计就能提供。
因此,核算的细化和对财政支出和资金的全过程监控是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趋势和重点。
行政单位应作为“支出中心”,会计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支出和资产的控制管理方面。
对行政单位来说,它是履行行政职能的政府部门,只是政府整体的一个部分,不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不是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
从经济供给方面看,行政单位行政职能,其经费来源于政府财政因此,行政单位对收入、净资产及负债不应具有实质的控制能力和权力,只能被动接受相反,由于履行行政职能要运用资产,必定发生各类行政支出。
因此,行政单位是政府资产的直接和实际控制者,是财政支出控制的首要控制点自然地,行政单位会计应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重点加强对资产和支出的管理控制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性组织,其财务管理的目标不在于追求利润,而在于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
另外,由于政府财政不可能包办所有事业,需要事业单位利用其他的力量,合理合法地组织收入,以补充经费不足。
因此,事业单位应作为“收支中心”,会计工作的重点不仅在于加强资产管理,控制支出,还应当避免收不抵支,保全净资产,保证事业的后续发展在加强预算单位的资产管理方面,重点要改变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只重流量(收支)不重存量(资产),只会要钱(要求财政补助)不注意花钱(合理开支)等现象为此,单位预算会计应建立徤全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改进核算办法,加强核算监督,使账面价值尽量不失实,会计信息完整细致、不失真如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可以进行必要的改进:对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可以进行价值核减的办法来反映单位的固定资产状况和价值实际,相应设置“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对事业单位则采取类似企业的折旧的办法来改进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相应设置“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