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宣传手册

合集下载

语言文字普法宣传册子

语言文字普法宣传册子

语言文字普法宣传册子
简介
本宣传册旨在普及语言文字法律知识,帮助人们了解并遵守相关法规,以促进社会文明、文化交流和公平竞争。

目标读者
本册子适合所有关注语言文字规范和法律意识的人士,包括但不限于:
- 教育工作者
- 学生和家长
- 文化界从业人员
- 出版和媒体从业人员
- 商业企业和组织负责人
内容概要
第一部分:语言文字法律基础
1. 语言文字法律的重要性
2. 相关法规概述
3. 具体案例分析
第二部分:常见语言文字违法行为
1. 侵犯版权和知识产权
2. 诽谤和侮辱
3. 骚扰和恶意短信
4. 广告虚假宣传
5. 不当语言文字使用引发的法律纠纷
第三部分:语言文字普法建议
1. 不违法的语言文字使用规范
2. 提高法律意识和法规守则的重要性
3. 公众参与和举报渠道
使用方法
请大家阅读本册子,并质疑、研究和传播其中的知识。

当发现或遇到语言文字违法行为时,应该立即采取相应的合法举措。

结语
语言文字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应该在法律框架内合理使用。

通过普法宣传,我们能够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健康、公正的社会环境。

---
以上是《语言文字普法宣传册子》的概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谢阅读!。

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手册扬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手册扬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宣传手册扬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扬州市迎接江苏省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领导小组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手册目录一、江苏省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评估问答4二、社会规范用字常识10(一)常见错别字百例10 (二)广告招牌中汉语拼音注音须知21(三)公务用字须知22三、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口号26四、容易写错的扬州地名28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8 六、《江苏省社会用字管理暂行规定》31、江苏省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检查评估问答1.什么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答:2001 年1 月1 日国家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规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

2.国家对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是什么?答:国家对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基本目标要求是:“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

3.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城市语言文字评估主要围绕“综合管理、普及普通话、应用规范字” 三方面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

4.我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何时接受省级检查评估?答:今年10 月份,我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将接受省级检查评估。

5.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重点领域是哪些?答: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重点是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主要公共服务行业和公共设施(含主要街道)。

目的是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国家公务员的带头作用、新闻媒体的示范作用和主要服务行业的窗口作用,以带动整个城市用语用字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6.什么是规范汉字?答:规范汉字是经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反之,国家已简化的繁体字、已淘汰的异体字、旧字形以及旧译名用字、已更改的地名中的生僻字、已废止的《二简字》等均属不规范字。

7.什么是社会用字?答:凡面向社会公众的示意性文字都属于社会用字。

例如:报纸、杂志、书籍等出版物上的用字,电视屏幕上的用字,商店牌匾、商品包装等的用字,街头车站牌、路名牌、广告牌、标语牌等的用字,机关、部队、团体、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的单位名牌、公文、印章、板报等的用字,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晚会等文体活动和各种展销会、洽谈会等会议的用字,车站、码头、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的用字,车船等交通、运输工具上的用字等等。

【新】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材料

【新】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材料

【新】幼儿园语言文字宣传内容
一、什么是普通话?
1、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各方言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即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

我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新中国建立以后,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受到高度重视。

1955年,“全个会议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名称、定义和标准,将它正式定名为“普通话”,意思是“普通”“共通”的语言,同时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确定了普通话的内涵,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什么是规范汉字?规范汉字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1、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以及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2、传承字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沿用至今,未加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字。

3、规范汉字是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我国现行的语言文字的通用范围有所不同,分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方通用语言文字两个层次。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包括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方。

三、国家推行规范汉字的重点是什么?
国家推行规范汉字的重点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用字,机关公务用字,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媒体用字,公共场所的标牌、宣传标语、广告等用字。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手册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手册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手册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手册1.推普周简介为了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普及,经国务院批准,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通过开展推普周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积极推行规范汉字,在全社会营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的良好氛围。

2.为什么要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我国是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

共同语的普及程度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中国成立以来,推广普通话工作已开展40多年并取得很大成绩,但全社会普及普通话的目标尚未实现,还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普及民族共同语的客观需要。

因此,大力推行、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既是当前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各族人民的热切愿望,是符合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

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对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推普参与意识和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进一步推动推广普通话工作和整个语言文字工作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宗旨是什么?“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宗旨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大力推广普通话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说普通话的风气,推动推广普通话工作向纵深发展。

4.国家如何开展推普周活动?国家专门成立了“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由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办公室设在教育部),统一部署和指导全国推普周活动。

按照惯例,除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推普周宣传活动外,教育部、国家语委每年都要确定若干城市为重点活动城市,并在其中选定两个城市,分别作为开幕式和闭幕式举办城市。

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材料4

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材料4

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材料4第一篇: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材料4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材料(四)语言文字常识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什么?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2.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

它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3.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什么语言?汉语是我国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4.你知道有多少使用汉字的国家?除了中国,使用汉字的国家还有越南、日本、朝鲜、韩国等。

5.我国现在有多少种语言和文字?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数目可能在80种以上。

我国各民族现行文字共有40种左右。

6.“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哪一年写进宪法的?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从此,普通话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7.社会用字不规范主要表现是什么?主要有四种表现:写错别字;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包括使用被废止的“二简字”);使用已淘汰的异体字;滥用繁体字。

8.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颁布的《语拼音方案》是用来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

它有五个部分组成: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9.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10.普通话测试等级共分为三级六等。

其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一级甲等(≥97)、一级乙等(≥92)、二级甲等(≥87)、二级乙等(≥80)、三级甲等、三级乙等。

11.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全国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周为:每年九月的第三周;全国推广普通话第一个宣传周是:1998年9月的第三周。

2018年9月17日至23日是第二十一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第二篇:小学作文宣传语言作文是在耕耘,用脑、用笔在耕耘心田的大地、思想的篇章。

不要认为这个提法对小学生来说是太高了。

在孩子们初学作文的起始阶段就要引导他们树立这个观念。

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宣传内容

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宣传内容

欢迎来到我们幼儿园的语言文字工作宣传内容!我们致力于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富有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语言环境。

以下是我们的宣传内容:
1. 丰富的语言环境:我们的幼儿园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环境,包括绘本角、语言角、故事角等。

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阅读书籍、讲故事、模仿表演,从中培养语言表达的兴趣和能力。

2. 专业的语言指导:我们的老师具备专业的语言教育背景,能够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指导。

通过游戏、歌曲、故事等多种形式,激发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技巧。

3. 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我们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活动,让孩子们敢于开口,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我们鼓励孩子们用准确、流利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

4. 培养阅读兴趣:我们鼓励孩子们培养阅读的兴趣,每天都会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

我们精选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图书,通过绘本、图画书、儿歌等多种形式,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5. 文字启蒙教育:我们的幼儿园注重文字的启蒙教育,通过字母、汉字、数字等的教学,让孩子们逐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文字知识。

我们采用游戏、歌曲、手工制作等方式,
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文字。

在我们的幼儿园,我们相信语言文字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创造有趣的语言环境和专业的指导,我们帮助孩子们培养自信、准确、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见证孩子们在语言文字上的成长!。

普通话宣传手册

普通话宣传手册

普通话宣传手册介绍本宣传手册旨在向广大人群介绍普通话的重要性和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普通话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不仅在国内起着重要的沟通作用,也在国际交流中具有重要地位。

普通话的重要性1. 统一沟通:普通话是中国的标准语言,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语言的使用,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用同一个语言进行交流,打破了方言带来的沟通壁垒。

2. 促进发展:普通话的普及和使用不仅有助于打破地域局限,还提高了人们的交流效率。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普通话的普及对于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增加竞争力:掌握普通话可以提升个人在教育、职场等领域的竞争力。

普通话是中国的国家语言,很多工作和机会都需要具备良好的普通话能力。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1. 保护中国文化:普通话是中国的独特文化之一,通过推广普通话,可以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中国的语言文化遗产。

2. 加强国际交流:普通话的普及也有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市场感兴趣,掌握普通话可以为国际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好的沟通和了解的途径。

3. 促进社会和谐:普通话作为全国统一的语言,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推广普通话的方式1. 学校教育:加强普通话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2. 媒体宣传: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渠道,广泛宣传普通话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3. 社会活动:组织普通话培训班、比赛等社会活动,鼓励更多人研究和使用普通话。

结语普通话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有利于促进沟通、发展和文化保护。

我们应该一起努力,积极学习和使用普通话,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资料

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资料

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资料一、什么是普通话?什么是规范汉字?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通常是以语音、语汇、语法三个方面来对普通话加以规范。

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简化字以1986年10月由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中所收的简化字为准。

正体字以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选用的字为准。

传承字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沿用至今,未加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字。

规范汉字的字形以1988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的新字形为准。

二、哪些情形必须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用语用字?(一)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

(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三)招牌、广告用字。

(四)企业事业组织名称。

(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三、哪些情形可以保留和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一)文物古迹。

(二)姓氏中的异体字。

(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六)经国务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四、不同岗位的从业人员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什么要求?(一)教师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幼儿园教师和汉语教师应达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普通话教师和语音教师应达到一级乙等以上水平。

(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部门人员应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

(三)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达到一级乙等以上水平,其中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达到一级甲等水平。

(四)公共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应达到三级以上水平,其中广播员、解说员、话务员和导游等特定岗位的从业人员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

(五)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

五、什么是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等级怎么划分?普通话水平测试全部采用口试进行,主要检测一个人运用普通话交际的能力。

上海建桥学院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手册

上海建桥学院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手册

一、基础知识01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国家通用语言。

02什么是规范汉字?规范汉字适用于现代汉语,包括“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字”两部分。

“经过整理简化的字”由国务院或国家主管部门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如《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

“未整理简化的字”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沿用至今、不需要整理简化的传承字,如“人、土、大、小、王、田、心、引”等。

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什么?该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04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该法于2000年10月31日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制定了本法。

0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行业以及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信息技术产品、广告、招牌、企业事业组织名称和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等方面的使用做出了规定。

07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何重要意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最新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册汇编

最新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册汇编

最新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册汇编简介本宣传册旨在向大众普及最新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和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定义、必要性、实施方法以及效益,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1. 什么是语言文字规范化?语言文字规范化是以国家或地区共同意识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语言和文字进行规范、统一的过程。

它可以确保语言和文字的清晰、准确和规范使用,促进沟通和交流的效率,增强社会的整体素质和形象。

2. 为什么需要语言文字规范化?* 消除歧义和误解:规范的语言文字使用可以避免歧义和误解,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和效果。

通过统一的规范,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困惑和争议。

消除歧义和误解:规范的语言文字使用可以避免歧义和误解,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和效果。

通过统一的规范,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困惑和争议。

* 促进社会和谐:规范化的语言文字有助于建立一个相互理解、尊重和包容的社会氛围。

人们可以更好地交流和沟通,减少因语言文字问题而引发的冲突和误解。

促进社会和谐:规范化的语言文字有助于建立一个相互理解、尊重和包容的社会氛围。

人们可以更好地交流和沟通,减少因语言文字问题而引发的冲突和误解。

* 提升文化形象:规范化的语言文字使得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形象更加统一和规范。

在国际交流中,拥有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将有助于提高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

提升文化形象:规范化的语言文字使得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形象更加统一和规范。

在国际交流中,拥有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将有助于提高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

3. 如何实施语言文字规范化?* 制定统一标准:国家或地区需要制定统一的语言文字标准,明确规定语法、词汇和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确保人们在书写和口语交流中能够遵循相同的规则。

制定统一标准:国家或地区需要制定统一的语言文字标准,明确规定语法、词汇和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确保人们在书写和口语交流中能够遵循相同的规则。

语言文字普法宣传

语言文字普法宣传

语言文字普法宣传一)大标题: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在规范语言文字中做表率1.什么是普通话答: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

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

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台湾地区的官方语言,是四种官方语言之一。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从语音、语汇、语法三个方面来对普通话加以规范。

2、为什么推广普通话答:推广普通话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需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拥有统一、规范的语言,是关系到国家独立和民族凝聚力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大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每个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也是公民具有国家意识、主权意识、法制意识、文明意识、现代意识的具体体现。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我国各民族的交流与往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

3、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大意义是什么答:现在,天下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都通过国际交往、国际合作来发展自己。

中国要进行改革开放,也需要放眼天下,汲取天下先辈手艺、办理经验以及统统有利于我国现代化扶植的东西。

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中国语言和文字,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的构成部分和生动象征。

中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过程中还融合了语言文字标准化方面的国际经验。

因此,当前奉行国家通用规范语言文字不仅有利于人们把握好社会交际工具为社会发展服务,还对当今时代的国家改革开放和信息化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同时,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不是合乎规范标准,每每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水平。

语言文字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是信息的载体。

增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对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与交流和文化教诲水平的提高,都有紧张的意义。

语言文字标准化知识宣传资料

语言文字标准化知识宣传资料

语言文字标准化知识宣传资料普及一般话知识问答1.国家语委规定,什么时刻实现一般话在全国初步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大体标准的目标?答:2020年2.《教师资格条例实施方法》中对教师一般话品级标准的规定是什么?答: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应不低于二级乙等,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乙等。

3.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三纳入一渗透”的内容是什么?答: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标准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培育目标和有关课程标准,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术训练的大体内容,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治理,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

4.推行一般话的十二字方针是什么?答:“大力推行、踊跃普及、慢慢提高”5.什么是一般话水平测试?答:一般话水平测试是应试人运用一般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的检测和评定,是应试人的汉语标准语测试。

应试人在运用一般话口语进行表达进程中所表现的语音、辞汇、语法标准程度,是评定其所达到的水平品级的重要依据。

一般话水平测试一概采纳口语方式进行。

6.现时期,一般话水平测试的要紧测试对象包括那些人?答:(1)教师和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2)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3)影视话剧演员;(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5)师范类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影视话剧演出专业和其他与口语表达紧密相关专业的学生;(6)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应该同意测试的人员。

7.一般话品级证书由什么机构颁发?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语委办颁发。

8.一般话水平的品级由什么机构认定?答:测试成绩的认定由省级语委办公室确信,但其中一级甲等成绩必需在认定前由国家语委一般话培训测试中心复审,一级乙等成绩在认定前由省级一般话培训测试中心复审。

9.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的原那么是什么?答:①国际化原那么:字母采纳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

②音素化原那么:用音素来描述音节。

语言文字宣传手册

语言文字宣传手册

语言文字宣传手册第一篇:语言文字宣传手册语言文字规范宣传手册目录一、基本规范用语要求二、基本规范用字要求三、基础规范知识四、日常规范文明用语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请说普通话请写规范字语言文字工作的任务是:坚持普通话的法定地位,大力推广普通话;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努力推进全社会用字规范化。

一、基本规范用语要求(一)普通话成为党政机关主要工作用语。

(二)电台、电视台自办节目(戏曲、曲艺和省广电局特批使用方言播出的节目除外)以普通话为播出用语。

(三)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校园语言。

(四)公共服务行业各行业所属单位以普通话为主要服务用语。

二、基本规范用字要求(一)党政机关 1.名称牌用字规范。

2.公文、印章用字规范。

3.标志牌、批示牌、电子屏幕、印刷体标语(牌)、网站(网站主页及自己制作上传的内容,不含链接)等用字规范。

(二)新闻媒体1.印刷体报头(名)、刊名、厂名、台名、制作单位名称和栏目名称、片名、网站(网站主页及自己制作上传的内容,不含链接)用字符合要求。

2.报刊出版物内文用字规范。

3.影视屏幕用字规范。

4.广告用字符合规定。

5.编辑、记者、校对、中文字幕机操作人员具有正确运用规范字的能力,逐步做到持证上岗。

(三)教育系统1.名称牌、标志牌、标语(牌)用字符合要求。

2.公文、校刊(报)、讲义、试卷及其他自办印刷物用字规范。

3.批示牌、电子屏幕、网站(网站主页及自己制作上传的内容,不含链接)等用字规范。

4.教师板书及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用字符合要求。

5.学生能认识并正确书写所学规范字。

(四)公共服务行业1.名称牌、招牌、广告制作业从业人员具有正确运用规范字的能力,逐步做到持证上岗。

2.名称牌、招牌用字符合要求;其中的汉语拼音、外文部分书写正确。

3.街、巷牌,公共交通站名牌,公共设施标志牌,交通指示牌用字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

4.广告用字符合规定。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知识手册 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知识手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知识宣传手册目录第一章汉字的历史一、汉字的演变过程二、汉字简化三、汉字的特点四、汉字书体的演变第二章汉语的历史第三章语言文字法规选编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节选)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规范企业名称和商标、广告用字的通知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关于广播、电影、电视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四、关于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带头使用规范字的通知五、关于开展国家公务员普通话培训的通知第四章党的十八大报告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第五章《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第六章语言文字知识问答第七章公文、材料用字及格式小知识第八章安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口号第一章汉字的历史一、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商)(周)(秦)(汉)(魏晋)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

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

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

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

语言文字普法宣传教材

语言文字普法宣传教材

语言文字普法宣传教材
引言
语言文字是我们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和遵守、文化多样
性以及言辞的合法性十分必要。

为此,本宣传教材旨在加强对语言
文字普法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帮助公众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一部分:
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保护不仅是维护民主社会的根本,还有助于促进思想交流和知识创新。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的含义、边
界和限制,以及公民如何行使这一权利。

第二部分:文化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语言文字使用的背景
和基础。

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以及不同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

本部分将介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并提供一些相关法律法规的
解读和案例分析。

第三部分:合法言辞
言辞的合法性受到法律的保护,但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言辞表达时,我们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本部分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言辞问题以及相应的法律规定,帮助公众了解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同时避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结论
本宣传教材旨在普及语言文字普法知识,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我们呼吁大家积极研究和宣传这些知识,以共同建设一个法治和谐的社会。

> 注意:本宣传教材旨在为公众提供普法指导,并不构成法律意见。

具体问题请咨询专业法律机构或律师。

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手册扬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手册扬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手册扬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宣传手册扬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扬州市迎接江苏省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领导小组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手册目录一、江苏省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评估问答4二、社会规范用字常识10(一)常见错别字百例10 (二)广告招牌中汉语拼音注音须知21(三)公务用字须知22三、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口号26四、容易写错的扬州地名28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8 六、《江苏省社会用字管理暂行规定》31、江苏省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检查评估问答1.什么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答:2001 年1 月1 日国家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规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

2.国家对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是什么?答:国家对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基本目标要求是:“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

3.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城市语言文字评估主要围绕“综合管理、普及普通话、应用规范字” 三方面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

4.我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何时接受省级检查评估?答:今年10 月份,我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将接受省级检查评估。

5.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重点领域是哪些?答: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重点是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主要公共服务行业和公共设施(含主要街道)。

目的是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国家公务员的带头作用、新闻媒体的示范作用和主要服务行业的窗口作用,以带动整个城市用语用字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6.什么是规范汉字?答:规范汉字是经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反之,国家已简化的繁体字、已淘汰的异体字、旧字形以及旧译名用字、已更改的地名中的生僻字、已废止的《二简字》等均属不规范字。

7.什么是社会用字?答:凡面向社会公众的示意性文字都属于社会用字。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手册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手册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手册关键信息项:1、协议目的2、语言文字规范的范围3、规范的标准与依据4、违反规范的处理方式5、协议的有效期限6、协议的更新与修订机制7、各方的权利与义务8、争议解决方式11 协议目的本协议旨在明确语言文字规范的相关要求和标准,以促进准确、清晰、规范的语言文字使用,提高交流的效率和质量。

111 促进有效的信息传递,减少因语言文字不规范导致的误解和歧义。

112 提升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专业性,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公认的标准。

12 语言文字规范的范围本协议涵盖以下语言文字规范方面:121 汉字的书写规范,包括笔画、笔顺、字形等。

122 词语的正确用法,包括词义、词性、搭配等。

123 句子的语法结构,包括主谓宾的搭配、语序、句式等。

124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包括各种标点的用法和规范。

125 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和读音标准。

13 规范的标准与依据语言文字规范的标准依据以下内容:131 国家颁布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132 权威的语言文字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

133 正式发布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文件。

14 违反规范的处理方式对于违反语言文字规范的情况,将采取以下处理方式:141 对于一般性的错误,进行提醒和纠正,并提供正确的示范和解释。

142 对于多次违反或严重违反规范的情况,可能会要求进行专门的学习和培训。

143 在重要的书面文件或公开场合中严重违反规范,可能会导致相应的责任追究。

15 协议的有效期限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具体年限。

151 在有效期届满前,各方应提前协商是否续签或修改协议。

16 协议的更新与修订机制为适应语言文字规范的发展和变化,本协议将根据以下情况进行更新和修订:161 国家出台新的语言文字规范政策或标准。

162 语言文字使用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发生重大变化。

163 协议的更新和修订需经过各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17 各方的权利与义务171 各方有权要求对方遵守语言文字规范,并对不规范的使用提出纠正意见。

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材料(汇编)

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材料(汇编)

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材料(一)1.什么是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这里的“普通”不是“普普通通”之意。

而是“规范、标准”之意。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

共同的语言和规范化的语言是不可分割的。

没有一定的规范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共同。

普通话的规范指的是现代汉语在语音、语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2.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

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使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的凝聚力。

3.推广普通话的有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4.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政策方针:“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政策:各民族语言平等共存。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自由。

5.新世纪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目标和基本措施新世纪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目标是: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本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目标管理、量化评估”是面向部门和地区普及普通话工作的科学管理方法;“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依据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语水平测试标准》和测试大纲,评价个人掌握普通话规范程度和运用普通话能力的一种语言考试;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保证推广普通话及普通话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措施;经国务院批准,自 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每年一度的推普周以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推广普通话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规范宣传手册目录一、基本规范用语要求二、基本规范用字要求三、基础规范知识四、日常规范文明用语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请说普通话请写规范字语言文字工作的任务是:坚持普通话的法定地位,大力推广普通话;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努力推进全社会用字规范化。

一、基本规范用语要求(一)普通话成为党政机关主要工作用语。

(二)电台、电视台自办节目(戏曲、曲艺和省广电局特批使用方言播出的节目除外)以普通话为播出用语。

(三)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校园语言。

(四)公共服务行业各行业所属单位以普通话为主要服务用语。

二、基本规范用字要求(一)党政机关1.名称牌用字规范。

2.公文、印章用字规范。

3.标志牌、批示牌、电子屏幕、印刷体标语(牌)、网站(网站主页及自己制作上传的内容,不含链接)等用字规范。

(二)新闻媒体1.印刷体报头(名)、刊名、厂名、台名、制作单位名称和栏目名称、片名、网站(网站主页及自己制作上传的内容,不含链接)用字符合要求。

2.报刊出版物内文用字规范。

3.影视屏幕用字规范。

4.广告用字符合规定。

5.编辑、记者、校对、中文字幕机操作人员具有正确运用规范字的能力,逐步做到持证上岗。

(三)教育系统1.名称牌、标志牌、标语(牌)用字符合要求。

2.公文、校刊(报)、讲义、试卷及其他自办印刷物用字规范。

3.批示牌、电子屏幕、网站(网站主页及自己制作上传的内容,不含链接)等用字规范。

4.教师板书及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用字符合要求。

5.学生能认识并正确书写所学规范字。

(四)公共服务行业1.名称牌、招牌、广告制作业从业人员具有正确运用规范字的能力,逐步做到持证上岗。

2.名称牌、招牌用字符合要求;其中的汉语拼音、外文部分书写正确。

3.街、巷牌,公共交通站名牌,公共设施标志牌,交通指示牌用字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

4.广告用字符合规定。

三、基础规范知识(一)文字材料中序号、标点的正确使用1.“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用顿号不规范,应该用逗号,即“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

2.“一,”、“二,”、“三,”等用逗号不规范,而应该用顿号,即“一、”、“二、”、“三、”。

3.“1、”、“2、”、“3、”和“A、”、“B、”、“C、”等用顿号不规范,而应该使用齐线墨点(实心小圆点),即“1.”、“2.”、“3.”或“A.”、“B.”、“C.”。

4.序号如加括号,如(1)(2)(3)等不再加标点符号。

(二)年份中“零”的正确使用年份如用中文形式表示,如“二○○五年十月”,则中间的“○”不能写成阿拉伯数字的长“0”或英语全角字符“O”,而应该用圆“○”(一般在电脑“插入”栏里“特殊符号”或“几何图形符”中选择);年份如用阿拉伯数字形式表示,则中间应该用长“0”表示,如:“2005年10月”。

(三)公文的年份中“括号”的正确使用印发公文时,年份外的括号应该用中括号“〔〕”,而不应该用小括号“()”或方括号“[ ] ”。

如:桐教(2005)5号(不规范)桐教[2005] 5号(不规范)桐教〔2005〕5号(规范)(四)正确区分连接号和破折号1.凡文中使用连接号的应该使用“~”,而不使用“—”或“——”。

例:“200公斤~300公斤”(使用规范)2.凡文中使用破折号的应该使用占两个空格的连线“─—”而不用“~”或只占一个空格的短线“—”或两个短线“——”表示。

(选取破折号,一般在电脑“插入”栏“标点符号”中查找)例:我们是─—中国人。

(规范)(五)汉语拼音注音字母的正确使用1.大小写:句子的首字母大写;诗行的首字母大写;专有名词每个词首字母大写;标题、标语可以全部大写。

2.分连写:词内连写,词间分写。

例:“公共场所请勿吸烟”GONG GONG CHANG SUO QING WU XI YAN以上未按《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标注,不规范。

以下标注规范:“公共场所请勿吸烟”GONGGONG CHANGSUO QING WU XI YAN四、日常规范文明用语1.您好!2.请!3.对不起。

4.谢谢!5.再见!6.请问您贵姓?7.请原谅!8.不用谢!9.没关系!10.欢迎您光临!11.请坐!12.请喝茶!13.请多关照!14.谢谢您的合作!15.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16.没关系,我刚到。

17.给您添麻烦了。

18.您好,请问您需要帮助吗?19.请慢走!20.欢迎再来!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条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第四条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五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条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

第七条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第八条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第九条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一条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

第十二条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

第十四条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一)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三)招牌、广告用字;(四)企业事业组织名称;(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第十五条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六条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使用方言:(一)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确需使用的;(二)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用语;(三)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的;(四)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的。

第十七条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一)文物古迹;(二)姓氏中的异体字;(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第十八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第十九条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章管理和监督第二十一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由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负责规划指导、管理监督。

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本系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二十二条地方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管理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四条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

第二十五条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由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审定。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不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使用语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

本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人员用语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的,有关单位应当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由有关单位作出处理。

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干涉他人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

第四章附则第二十八条本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六、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第一条为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和使用语言文字,均须遵守本办法。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使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

本办法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主要包括《汉语拼音方案》、《简化字总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标点符号用法》等规范和标准。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将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有计划地对农民(包括进城务工人员)等人员开展普通话培训和规范汉字推广使用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在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履行下列职责:(一)宣传贯彻语言文字法律制度,依法制定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二)监督检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的执行情况;(三)指导、协调各部门、各行业推广使用普通话和推行使用规范汉字工作;(四)组织实施语言文字工作的评估;(五)管理、监督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培训、测试工作;(六)受委托对因语言文字的歧义、误解引起纠纷提出鉴别意见;(七)组织做好本系统推广使用普通话和推行使用规范汉字工作;(八)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有关语言文字的其他职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