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论文2000字
传播学概论论文
传播学概论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传播学概论的综合分析,探讨了传播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核心理论。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传递信息和意义的学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首先介绍了传播学的定义,然后回顾了传播学的发展历程,描述了传播学的起源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方向。
接着,本文重点阐述了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包括传播过程理论、媒介效果理论以及公共关系理论。
最后,本文总结了传播学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1. 介绍传播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如何传递信息和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传播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理解不同传播媒介的影响,以及人们如何利用传播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和传递信息。
本文将围绕传播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核心理论展开讨论。
2.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的定义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简单来说,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和意义传递的学科。
它涉及到传播媒介、传播过程、传播效果以及与传播相关的各个方面。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广泛,包括口头交流、书面传播、媒体传播等。
3.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较长的历史。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通过口头交流来传递信息和意义。
随着文字的出现,书面传播成为主要形式,人们开始通过书籍和文献来传播知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报、电话、电视等新的传播媒介相继出现,传播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当前,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4. 传播学的核心理论4.1 传播过程理论传播过程理论是传播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研究传播过程中信息是如何传递和接收的。
该理论包括了传播源、媒介、受众以及传播效果等要素。
传播过程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信息的流动和影响力的产生。
4.2 媒介效果理论媒介效果理论是传播学的另一个核心理论。
它研究了媒介对人们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通过研究媒介效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力,以及人们对不同媒介的反应。
传播社会学论文(5篇)
传播社会学论文(5篇)传播社会学论文(5篇)传播社会学论文范文第1篇如今,高校内自媒体进展如火如荼,学校不仅会有官方微信号,一些同学组织同样也有自己的微信号用来推送消息。
与企业的微信公众号有所不同,高校城询问平台以及我们的公众号都有明确的对象,即高校城的师生,我们会针对广阔师生推送他们最需要的信息。
校内网络信息平台既然明确了对象,那就可以进行广泛的线下活动,组织企业家校内行和同学企业行活动。
这样零距离的线下接触可以使平台更好的被企业和同学接受。
线下活动与线上的信息推送双管齐下,推动高校城资讯平台在各高校间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2建设实施2.1明确服务对象随着网络科技和新媒体技术的迅猛进展及普及,据调查移动互联网查询已经成为猎取校内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而网络渐渐成为一种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媒介和交互的便捷端口,给各大高校高校生的专业学习、校内生活和社交实践等均带来深刻的影响。
高校城校内资讯平台就是在互联网信息传播进展普及的技术上建立的,服务的不仅仅是广阔在校同学,让莘莘学子获得各自所需的校内一手信息丰富自己的校内生活,同时,资讯平台也为高校各高校生组织和服务机构搭建了信息传递的稳定桥梁,关心组织和机构准时宣扬校内活动,并运用平台的留言评论系统为活动效果反馈供应渠道。
使两者间有效互动,满意各自需求。
2.2建设便捷的信息平台信息平台的建设是在高效便捷的互联网和多种多样的新媒体盛行的现状下顺势而生的,通过制作特地资讯平台的网站论坛,微信公众订阅号等方式,建设信息平台的媒体实体,准时更新放送资讯。
为了使校内信息平台更加人性化、为同学群里供应更便捷的服务,系统增加了微信公众号订阅功能。
每个手机用户都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无论是电脑和手机只要关注我们的网站和订阅号,就可以接受推送选择信息。
校内信息平台是连接用户与数字化校内的接口,既可以为用户供应权限范围内的功能服务与共性化需求。
同时校内信息平台也实现了移动客户端与校内信息的联通。
传播学毕业论文
传播学毕业论⽂传播学⼜称传学、传意学等,是通过汇集各种观点和⽅法论来研究各种传播活动的学科。
毕业论⽂,按⼀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等教育⾃学考试本科及研究⽣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集中进⾏科学研究训练⽽要求学⽣在毕业前总结性独⽴作业、撰写的论⽂。
传播学毕业论⽂1 选题⼀:移动直播 参考⽅向:移动直播技术升级、秀场直播模式分析、移动直播内容产业分析、传统媒体移动直播试⽔ xx是视频直播的元年,看看各⼤互联⽹公司、媒体在布局直播时的⼒度就知道了。
直播实在是个太⼤的主题,虽然不能⽅⽅⾯⾯都进⾏研究,但你⾄少可以将关注点聚焦在某⼀具体领域,⽐如以《华盛顿邮报》为例分析媒体转型中的直播运⽤,再⽐如Facebook等互联⽹巨头的社交直播等等。
选题⼆:VR虚拟现实+内容 参考⽅向:数字媒体VR报道实践、VR纪录⽚的⽣产与分发、国内媒体VR新闻创新案例与应⽤前景 当今科技界聊的最多的话题,⼤概不是直播就是VR。
VR真是⼀盘超⼤的棋,各个巨头纷纷⼊局,不管是VR硬件设备,还是VR内容⽣产似乎总有⽆穷的潜⼒等待挖掘,Facebook的⼩扎更是全⼒“押宝”VR。
那你能研究些啥呢?数字化媒体如何运⽤VR进⾏多元化新闻报道呈现形式?VR内容⽣产的现状、前景与忧虑?更酷的同学是不是还可以学习美国⼤学⽣做个VR毕设?期待你们的脑洞! 选题三:资讯短视频 参考⽅向:国内短视频创业综述、青年⽤户短视频消费习惯调查、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特征 有没有发现⼀夜之间,短视频⽕了,⽹红、垂直⾏业、社交巨头...⼊局者甚多。
媒体⼈转型投⾝短视频内容创业,更让⼤家对短视频领域充满好奇。
短视频为什么这么⽕?为什么这么多媒体⼈将创业⽬标置于此?短视频是如何带来⼤规模流量的?互联⽹、媒体巨头⼜是如何布局短视频⼤棋的?……多看看相关研究,你或许会有更多灵感。
选题四:突发新闻报道 参考⽅向:外媒如何利⽤社交媒体报道突发、直播在突发报道中的作⽤、突发报道中的社交信源核实⽅法论 近⼏个⽉国际国内突发新闻不断,⾯对这样的突发新闻,媒体作何反应?如何报道?运⽤什么先进⼯具来提⾼报道效率?社交媒体如何聚合消息?发挥何种作⽤?成为“报道主⼒”后⼜对这个传播版图有着怎样的影响?……当下全新的传播环境中,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好问题。
传播学方面论文优秀范文(2)
传播学方面论文优秀范文(2)传播学方面论文篇3浅谈传播学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及其创新路径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经历了被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的语言转向。
之后,语言问题也成为许多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家和思想家关注的焦点。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人文社会学科,也必然受到语言转向思潮的影响,语言研究直接进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理论渊源及其内涵西方现代哲学语言转向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研究的理论渊源和理论支撑,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加明确了语言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内涵,力求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创新。
1.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理论渊源⑴西方现代哲学的语言转向。
整个19世纪至20世纪的西方哲学之所以出现“语言学转向”,就是希望通过语言这一特殊介质、通过研究语言与思维的深层系去理解理性何以可能,探究人的内在世界。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为什么在语言中,尽管说话人本身、表达方式、遣词造句、观点看法等各不相同,人们还是可以相互理解?他首先指出了言语(speech)和语言(language)的差别。
前者表示的是符号(code),是实际说出来的那些话;后者表示的是信息(message),是语言系统,来自于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群体所拥有的可以使他们进行交流的知识。
在索绪尔看来,语言和言语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
⑵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
在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研究置于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普遍存在的语言转向大背景下的同时,也很有必要考察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的本质的揭示中,语言是属人的、劳动(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生活、物质生产实践的结果。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其有精辟的论述:“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
新闻传播论文范文3篇
新闻传播论⽂范⽂3篇新闻传播学论⽂摘要本⽂归纳了近年中国⼤陆新闻传播学硕⼠和博⼠论⽂中存在的九类问题,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于社会科学成果的⼀系列评估标准。
作者认为,新闻传播学硕⼠和博⼠论⽂需要借鉴这⼀评估标准,以提⾼论⽂质量。
中国⼤陆的⼤学新闻传播院系要求论⽂以发表在“核⼼期刊”上、获奖、来⾃较⾼的课题级别等等作为学术评价标准,是存在缺陷的,不能全⾯证明论⽂的价值。
关键词学术论⽂评估标准近年中国⼤陆招收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数量急遽增长,重点⼤学新闻传播学系招收硕⼠研究⽣的数量,已经与本科⽣相当;⽽研究⽣导师,即使破格提拔,增长也是有限的。
初带研究⽣的⽣⼿导师较多,如何保障研究⽣的教学质量,特别是毕业论⽂的⽔平,已经成为⼀个现实的问题。
这⾥谈谈常见的论⽂写作中问题,以及评估论⽂学术⽔平的标准,交流⼀下,供同⾏们讨论。
新闻传播学硕⼠和博⼠论⽂中存在的九种问题我近年评阅硕⼠和博⼠论⽂近百篇,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九种:⼀,将论⽂写成教材或普及读物。
虽然处于学习阶段,但硕⼠、博⼠论⽂⽆论如何属于学术论⽂⼀类。
⽽现在⼀些论⽂,有的很像教材,将某⼀论证对象从定义、重要意义开始说起,⽅⽅⾯⾯都讲到,讲完了,⽂章也就结束了。
有的很像普及读物,对某⼀别⼈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外国的),⽅⽅⾯⾯做了介绍,介绍完全了,⽂章也就结束了。
有⼀篇关于探险报道的硕⼠论⽂初稿,从什么是探险、什么叫探险报道、探险和探险报道的历史开始写起,然后是详尽的关于探险报道的写作要领、注意事项,直⾄采访时要穿什么⾐服等,全写到了,相当全⾯。
写完了,⽂章结束。
另⼀篇关于世界性通讯社的博⼠论⽂,叙述了各⼤通讯社的历史,只在各章最后有⼀数百字的段落“论证”⼏句,论⽂就算写完了。
没有提出⾃⼰的新观点、新发现,也没有研究的新视⾓。
这样的论⽂每年所展⽐例不⼩,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将论⽂写成了⼯作经验总结或理论宣传⽂章。
可能有的作者在读研前是做宣传⼯作的,或者担任领导⼲部的⽂字秘书,这种⼯作经历使得作者写的论⽂,⽂字流畅,话语是成套路的,诸如:在……形势下,在……领导下,为了……,以……为基础,以……为指针,做到打实⼏个重点……、突出⼏个……、落实⼏个……等等。
传播学发展论文模板(10篇)
例如:曾经是传播与发展的主导范式之一的“创新与扩散研究所作的大部分努力是以农民和乡村居民为目标对象的。
美国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率先对此做出了努力和评估。
现在,它已成为第三世界各国的大多数发展计划中的一个特色。
那些计划不仅与农业有关,而且涉及健康、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
”②20世纪60年代早期,美国公立大学和农业推广组织将其研究成果向拉丁美洲、非洲、亚洲发展中国家输出。
这一跨国行动的主要动力是农业发展,研究主题是农业创新的扩散。
学者们力图证明他们的思想“在第三世界国家农民中的扩散与发生在拥有更多媒体设施的环境(如美国和欧洲)中的扩散具有大致相同的模式,并且在扩散过程中以及用于分析这个过程的概念和模型也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
”③其后,在70年代早期开始反思自己以前的研究,评估预期和非预期结果。
并逐渐转为对环境等相关问题的关注上。
我们可以将发展传播学对乡村社会信息传播系统的相关研究划归为早期乡村传播的研究先驱,但其背后所潜藏的理论含义和价值选择则是不同的。
本文所说的乡村传播学是在对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和传播学在中国的本土化中提出来的。
其研究视角带有明显的中国化色彩。
乡村传播学的研究以中国当代社会中最突出的问题为出发点,关注在这一社会现实情境中,乡村内部和城乡之间的信息传播系统,以信息为核心拓展开来,在信息已成为社会管理的核心命题时,乡村传播学的切入点便得日益重要起来。
在这一中国特色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将乡村传播学的理论界基础界定为:传播学理论和行动研究理论(ActionResearch)。
传播学的兴起与西方社会当时的社会情境紧密相关。
从学科发展的视野出发,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分野很大程度上是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换言之,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促使相关的现实命题变得越来越学术化,而关注社会总体的和谐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学术使命和现实使命。
历经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西方社会,对于战争中对人类本身的非理性特征的认知和运用各种手段毫无人文信念地、纯粹为了战争目的的宣传活动,从全方位的角度进行了反思和探讨,传播学学科在这一及其现实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中凸显出现,并得益于相关社会科学的学科领域围绕信息本身,对信息传播模式、信息传播渠道、信息传播效果,以及对传播者与受众的相关研究而逐渐确立。
新闻传播论文(优选10篇)
新闻传播论文(优选10篇)新闻传播是新闻系学生必修科目之一,新闻传播主要可以为三大类:传统媒体、新媒体策划、行业编辑。
本文分享了10篇优质的"新闻传播论文";,不管你是主攻哪类专业,在写作论文时,都可参考以上优秀范文。
新闻传播论文(优选10篇)之第一篇: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的飞速发展,旧式传播媒介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以媒介融合为背景的新闻传播需要得到变革。
本文通过对媒介融合以及该背景下的变革现状进行简要概述,分析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对当下新闻媒体的结构、体系与特点进行总结,希望可以为新闻传播的发展提供具体的参考。
关键词:新闻传播,媒介融合,体系变革一、前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同时对新闻媒体的结构、体系、经营模式也有一定的冲刷。
传统的新闻媒体对信息化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局限。
因此,多种新兴传媒方式的出现带动了媒体行业更替新式的运营模式,帮助其相互借鉴提升,将新闻传播领域做得更具高效性、时代性。
二、媒介融合概述媒介融合的概念于1983年被普尔教授在《自由的科技》一书中提出,教授认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致使多种形式的媒体传播途径结合到了一起。
我国于2005年正式接触媒介融合技术,某些专家表示媒介融合其实是将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等多个方面自由组合。
还有许多专家认为媒体融合就是将计算机、杂志、书籍等传播媒介进行同化结合。
其实新闻传播主要是依靠卫星技术,不过新闻传播的重点是信息技术,导致多种媒体在一个平台上运营,由此实现了媒体之间的融合,同时向着媒介系统化迈进。
新媒体与互联网技术在信息传播方面的速度快、范围大、简易方便等优势都使得互联网与新媒体深受大众的喜爱。
例如在微信、QQ、微博等平台中,使用用户拓宽了信息的发布渠道,将传播途径逐渐转变为中心化。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的现状(一)主要内容的变化首先对于传统的新闻媒体来说,信息提供方一般为政府机关单位、国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部门,由记者与通讯员进行信息搜集与发布新闻内容的工作,新闻热线这种形式对于新闻报道来说很少见【2】。
传播学方面论文免费例文
传播学方面论文免费例文新闻传播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播学方面论文免费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传播学方面论文免费例文篇1试论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摘要传播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产生,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
传播学在中国30多年来的发展。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目前,传播学的研究遇到教育、运用和方法等困境。
本文对发展传播学研究在中国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审慎展望。
关键词传播学发展;阶段;困境;展望传播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人们赖以信息交流的手段,只要有人类生活,就会有传播活动。
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在美国产生,并在美国迅速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传播学开始传入欧洲,出现在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前苏联等国家。
20世纪80年代,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被引进中国,从此,传播学开始传入中国。
1 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从传播学被引进,30多年来,传播学在中国经历了三个阶段:引入阶段、困难阶段、发展阶段。
在传播学刚被引入中国时,主要是翻译和介绍国外有名的传播学作品。
1982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揭开了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序幕。
1982年,在中国传播学历史上,有两件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大事。
一件是当年6月至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首都新闻学会调查组共同进行举行地区新闻受众调查,这是自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进行的受众调查;另一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世界新闻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开始编辑一本介绍传播学的著作,并准备召开一次全国性的传播学学术研讨会。
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召开第一次全国性的传播学学术研讨会。
传播学正在我国逐步发展,但1989年下半年却因我国形势发展问题遭到了困难,开始走下坡路。
传播学被当作“资产阶级新闻学”而批判,被批成“精神污染”,有些老教授评价传播学否定阶级斗争,应拒绝接受,接着又有人撰写文章批判传播学无关阶级与阶级斗争。
有关传播学论文参考范文
有关传播学论文参考范文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交流活动及规律的学说,传则求通,传播学除了对一般的生产生活信息的交流传播进行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对意识形态方面内容的传播研究。
下文是店铺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有关传播学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有关传播学论文参考范文篇1试论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区别近年来,有人提出,进入21世纪,新闻学必须审视自己的学科地位和影响。
一些新闻定义丢弃“事实”与“报道”的传统品牌转而突出“信息”与“传播”。
这就又引出一个话题,传播学与新闻学是否一回事?在研究这个问题前,先要搞清什么叫新闻。
一、对新闻定义的讨论1.对新闻定义的理解。
先看看新闻的定义我们知道新闻的定义最早是陆定一提出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个定义几乎占据主流观点半个多世纪,用今天的眼光看,确实存在着“时态单一”的先天不足,所以后来有人又加了“和正在发生、发现的”几个词,合起来就成了“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和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我的看法是,这个定义排除了报道主体的限定(不仅仅是新闻媒体或者记者,但加这八字有点多余——以前的新闻定义谁也没有设定主体),加了报道方式和手段,加了“将要发生的”,时态更全面,但加了“重要”限定过于模糊,什么是重要或者不重要?有什么标准?同时报道者也见仁见智。
应该是“具有新闻价值的”,而加上“具有新闻价值的”,既多余重复又互相矛盾(这里的“事实”一定有新闻价值,否则就不可能叫新闻;同时解释概念时不能出现和概念相同的词语);说成是“竞争活动”显然又舍本求末,因为新闻报道的目的是将新闻事实传播给大众,而竞争是报道过程中的状态和表象,它说明不了新闻的本质内涵。
故我认为还是用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发现的)、正在发生的、将要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比较合适。
去掉报道方式是因媒体不同各有所表,无须多言;去掉“重要”的原因已讲了。
新近限定了新闻的本质,正在发生是因为现代传媒手段已经能够做到这一点,如电视、网络、手机的现场直播,将要发生的是说预测性报道和重大事件可以提前策划,进行报道。
传播学毕业论文_传播学研究论文
传播学毕业论文_传播学研究论文新媒介时代,新闻传播学学科知识谱系被重构,新闻传播学核心概念不断发展变化。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传播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传播学毕业论文篇一传播学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分析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深刻分析这些问题,才能提出更有效的解决途径。
现从传播学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这些角度主要包括受众、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效果这四个相关要素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过程有着推动作用。
关键词:传播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自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个问题之后,我国就更加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成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完善。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用传播学的方法,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关问题的研究更深刻、更全面。
一、受众思想受到冲击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人民群众有了更多机会了解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并与自己的生活进行对比,加上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出现的负面情况,有不少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质疑。
一方面,改革开放后,我们向外看世界,中外交流增多,东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碰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个人利益,过去对理想的信仰现在变为对物质利益的追捧。
特别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一些政治立场不坚定、缺乏理论分析能力的受众开始怀疑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论断,甚至对整个社会主义理论产生怀疑。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如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等社会矛盾,这在客观上动摇了受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任。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利益格局的变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也日趋多元化、务实化和功利化”[1],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兴起,大大冲击了集体主义、无私奉献等精神信仰,扭曲了受众的主导价值。
关于传播学方面的学年论文
关于传播学方面的学年论文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与近现代以来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播学方面的学年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传播学方面的学年论文篇1浅论假新闻的成因、危害及对策摘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近年来,媒体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假新闻,严重地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
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但传媒竞争的激烈、记者自身职业素养不到位、撰稿人为谋取私利而胡编乱造、编者的疏忽大意是主要原因。
本文除了简单论述假新闻产生的背景、成因和危害,还简述编辑人员甄别和防范假新闻的方法。
关键词:假新闻;成因;危害;对策;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受众经常听到各式各样的假新闻,也对年末各大媒体评价出来的假新闻耳熟能详。
从纸质媒体到电视媒体再到网络媒体,假新闻在我们身边已经无孔不入。
那何谓假新闻?笔者在研读大量以假新闻为研究对象的论文的基础上,得到这样一个定义:新闻媒体报道的、无可靠消息来源的、蓄意或无心之失造成的基本失实或完全失实的新闻。
一、假新闻产生的背景当前新闻业竞争空前激烈,要在这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媒体普遍追求最新的新闻、独家新闻。
在记者编辑利用自己的新闻敏感筛选新闻线索和采写新闻的时候,要确保时效性并使自己的判断百分之百正确并非易事,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制造出千夫所指的假新闻。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
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信息传播便捷的同时,其强大的自由性和原创性使得信息发布和传输没有严格的检查和核实系统,微博、贴吧、论坛、博客等操作方式也越来越简便和多样化,简便和多样化的特点使得网络在最大限度让受众享有信息传播的便捷的同时,也深受虚假新闻泛滥之害。
在信息发布方面,网络具有匿名性;在数量上,它又具有海量性。
这两重特点往往导致信息来源难以查证。
同时,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追求轰动效应,假新闻利用大量耸人听闻的内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广泛传播。
根据纽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多数派好比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少数派往这个磁场靠近,结果只能导致多数派(谬误)越强,少数派(真理)越弱。
新闻传播学论文
新闻传播学论文新闻传播学是一个内容广泛的边缘性学科,其理论来源复杂,且就业面十分广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新闻传播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闻传播学论文篇一传播学视角下微课探析摘要:从传播学视角来看,微课属于教育传播活动的媒介,应遵循相关的学习理论和认知规律。
运用传播学框架、使用与满足、符号互动等理论研究微课,对微课突出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需求、以及实现微课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微课;传播学理论;特点;策略伴随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创新不断涌现,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为代表,基于视屏媒介的创新教学形式获得教育界的普遍认可,并得到逐步推广运用。
微课制作简便,符合学生碎片化学习与移动学习的需求,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从教育传播活动来看,微课是传播知识和技能的媒介。
从传播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微课,有利于全面和深刻地认识微课的特点,进一步探索微课设计和制作策略。
1微课的起源和定义在信息社会,由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快,抓住教学重点和要点,节省时间,成为时代的潮流,微课应运而生。
微课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学方法变革的产物。
微课又叫微课程(Microlecture),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社区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一个概念。
美国可汗学院利用录屏技术开发了3000多门在线图书馆微型教学视频课程,为世界各地网络学生提供服务。
从2010年以来,我国微课的发展很快,推广和普及迅速。
目前还没有微课的统一定义。
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网络信息中心胡铁生认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把教学视频作为主要的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和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了使学习者获得自主学习的最佳效果,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简短而完整的教学活动。
传播学方面论文优秀范文
传播学方面论文优秀范文传播学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人们赖以信息交流的手段,只要有人类生活,就会有传播活动。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播学方面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传播学方面论文篇1刍议传播学课程案例库建设【摘要】案例教学在国外备受推崇,但在国内却尚未普及,在高校传播学课程的教学中,更是少有使用。
加大传播学课程案例库建设,充分合理的运用案例库,是传播学教学的一条新途径。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传播学教学中案例库建设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新的案例库建设及运用的方式。
【关键词】传播学课程案例库建设传播学是近年来全国高校新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学科。
传播学建立在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基础之上,由于具有信息科学的学科渊源,传播学与普通的人文科学不同,有着自然科学的逻辑性和实用性。
而与一般的自然科学相比,传播学又具有无可比拟的思辨特性。
因此,传播学的教学既不能像人文科学只有理论讲解,也不可能像自然科学一样以实验为主,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建设科学的案例库并合理利用就是一种有效方式。
一、传播学课程案例库建设的重要性目前在国内案例教学尚未普及,教学效果也不令人满意,特别是在传播学课程的教学中,还很少有高校真正使用,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案例库建设的落后。
传播学课程案例库建设是当务之急。
这是由传播学学科特性所决定的。
传播学是将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单纯的理论讲解无法准确的阐释这门学科的精髓,同时,传播学中有大量的统计学知识的运用,必须放在具体的案例中才能说明数据的意义。
这是由传播学课程的授课对象所决定的。
在我国,传播学课程基本都开设在新闻传播学专业,招生对象是文科生,普遍思辨性有余而逻辑性不足。
从具体的事件入手,在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过程中,运用传播学的知识得出结论,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具有很大的针对性。
案例库的使用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大有帮助。
新闻与传播毕业论文【精选7篇】
时间稍纵即逝,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为了让您对于新闻系毕业论文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山草香给大家分享了7篇新闻与传播毕业论文,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一、自媒体新闻传播所具有的特点(一)自媒体新闻传播一般是用户自己主动去传播,所以信息的传播是非常及时的。
但是由于每个人都会受到自身知识文化的限制,所以他们所发表的对同一事件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
这些不同就使信息碎片化了。
(二)现代社会新闻传播越来越依赖网络,而网络的飞快发展就使得新闻传播速度也逐渐加快。
人们运用自媒体在知道的一时间将新闻信息通过平台发布出去,大大增强了信息的时效性。
(三)自媒体是人们在网络上发布消息来传播的,一个人发布的消息往往能被很多人看到,因此,自媒体的传播是多对多的。
并且,网络的快捷使自媒体的传播变得非常快和方便。
(四)自媒体的发布一般是一些人对件事的看法!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的特点。
而且,人们经常会选择性的看待一件事,只发布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想就可以发布。
(五)人们在发布消息时,为了更清楚、更明白,除了文字,还可以配上图片、动画等。
这样可以让消息更加详细,具体,具有真实性。
二、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两面性(二)自媒体新闻传播可以第一时间将新闻传播给大众,人们一可以立即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自媒体新闻传播形式改变了以往的线性新闻传播形式,是以网状向外扩散形式传播,其速度几何倍的增长。
所以其所以其能够很快的被人们知道。
(四)新闻信息被大众知道后,人们如果对此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就会让这条信息被更多人知道。
人们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相互讨论。
这些讨论代表人们内心的愿望与想法,政府工作人员可以据此作出作合乎人民群众利益的决策。
这样也可以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
(五)自媒体新闻传播有很多的优点,在此不一一列举出来。
关于传播学的论文
关于传播学的论文我国的传播学研究起步较晚,经过近30年的演进,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高校一门重要的学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播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传播学的论文范文一:传播学视域下电视晚会的仪式传播一、视听层面(一)镜头语言近年来,仪式性晚会繁荣发展,它的镜头表达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模式。
在文艺表演时,则多采用全景甚至远景的拍摄方式,如,孙悦唱《记忆中的歌》时,舞台上出现了几十位身着淡蓝服装的少女,舞台布景华丽,镜头多是从远景拍摄,充分表现了整个场面的宏大。
在其他歌舞中也较多运用全景或远景的景别呈现方式,同时在拍摄高度上俯拍角度也运用较多。
俯拍和全景、远景镜头的拍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个体形象的呈现,在整个晚会中淡化了个体的地位和力量,更加突出晚会的整体性和参与性,营造出庄严、宏大的仪式气氛。
(二)舞台美术设计和高科技的应用舞台美术是电视晚会仪式中最为直接和直观的仪式符号,尤其带有象征性。
它一般包括布景、色彩、灯光、化妆、服装、道具等,舞台美术所包含的这些元素往往具有符号性的作用和意义。
历年的国庆晚会都以国旗为主题,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具有最高的神圣性和不可侵犯性,也最能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晚会在置景和具体节目的创作中也对这一元素充分利用;参加晚会仪式的演员的服饰或者是喜庆、鲜亮或者是洁白、神圣的颜色,道具也采用具有特殊含义的事物,比如,大大的洁白的和平鸽羽毛;晚会中,升降舞台、长长的T型舞台和阶梯舞台的运用,更是增加了晚会仪式的神圣感。
随着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每台晚会的举办都采用最新的高科技元素。
这种以雄厚的财力和技术打造的晚会舞台的视觉享受,不仅具有市场意义,而且更能彰显一个国家的崛起和民族前进的步伐。
在歌舞者表演的时候,在主持人解说的时候,舞台LED大屏幕上显示着或温情、或气势磅礴、或能唤起人们共同情感和记忆的画面,在充分制造美感的同时,也营造着情感氛围。
有关新闻传播学论文范文
有关新闻传播学论文范文新闻传播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所要传播的知识应该是我们所需要的知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传播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传播学论文篇一:《传播学下摇滚乐传播分析》摇滚乐是20世纪60年代的抗议歌曲,也是70年代理想幻灭之声,他承袭了美国黑人音乐,活力十足并充满能量,它的形式与发展方向在不断变化,有时表现出走向纯艺术的雄心,有时又回归传统的流行娱乐角色。
摇滚乐是最受年轻人钟爱的共通语言,同时也是传统人士与卫道者攻击的目标,它反映了社会上的现象,有时甚至引发争议和事端。
摇滚乐历来都是社会学、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亚文化形态。
比尔•哈利的一首《昼夜摇滚》标志着摇滚时代的到来。
而在中国,崔健的一张名为《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的专辑给世人带来了一股新鲜风气,摇滚乐便由此在中国生发开来。
传播学是20世纪出现的新兴社会科学,它与社会学、信息论、控制论、新闻学、政治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诸多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互相影响和渗透。
在传播学视角下,摇滚乐的迅速传播不仅映证了传播学的某些理论范式,也拓展了传播学的理论外延。
一、传播学视角下的摇滚乐摇滚乐自身从创作、制作到演出以及整个的推广过程几乎完整的包含了传播活动的几大类型,并且每一个部分都与摇滚乐的孕育过程非常契合。
1、摇滚乐的传播过程属于国际传播的范畴摇滚乐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是节奏布鲁斯与乡村音乐结合的产物,但是摇滚乐带来了世界性的影响,猫王、披头士、鲍勃•迪伦、迈克尔•杰克逊等都是家喻户晓的摇滚乐大师。
摇滚乐起源于美国,其最终能够登陆中国以及被崔健将中国的摇滚乐推向了世界等成功的传播范例都依赖于摇滚音乐本身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大众传播。
2、摇滚乐的传播是一种组织传播摇滚乐的制作与演奏是以摇滚乐队这个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而通过音乐信息的传递将参与摇滚乐制作与演奏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传播学硕士论文六篇
传播学硕士论文六篇传播学硕士论文范文1【摘要】目前,我国的新闻与传播硕士在培育的过程中存在实践缺乏和师资队伍不完善等问题。
因此,本文通过对美国密苏里高校新闻学院培育模式的探究分析,并针对我国专业硕士的教育特点,提出具有密苏里特色的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培育模式:增加新闻与传播硕士课程的实践环节,加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引进和考核机制,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
关键词密苏里高校双师型新闻与传播硕士一、我国新闻与传播硕士培育的特点早年,我国高校以新闻学与传播学学术型硕士教育为主,目的是为了培育教学和科研专业人才。
但传统的培育模式使得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的毕业生有着学问体系单薄、创新思维弱等问题特点,不能适应新闻与传播事业进展的需求。
于是,国务院委员会在2021 年批准开设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其目标是:“培育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化了解中国基本国情,娴熟把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特地人才。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培育过程中,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考核机制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与师资配备无法严格区分虽然学界已经将“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严格区分,高校也因此将原来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培育方案进行修改。
但是在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里,某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仍旧是由原来的理论课老师授课,所讲授的内容与之前的相差无几。
而且,专业选修课的开课也是依据同学的选课人数及老师的上课时间而定,有些对于专业硕士比较重要的课程,却由于选课人数过少或是没有相应的老师授课而不能开课。
最终,专业型硕士的培育方案与学术型硕士的培育方案并没有太大区分,这些课程的学习不能满意新闻媒体部门对专业人才的学问和力量的需求,不能达到培育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育的目标。
2、教学内容实践性缺乏及考核机制过于宽松专业型硕士学位的设置主要目的是为了培育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特殊是对于新闻与传播学这种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更需要突出同学的实践力量。
传播学方面论文参考
传播学方面论文参考新闻传播学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新闻学在德国和美国形成学科,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在美国形成学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播学方面论文参考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传播学方面论文参考篇1浅析新闻传播存在的不足及完善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速发展,我国媒体的新闻传播能力也得到了显着提升,但人们精神生活丰富的同时,也对我国媒体的新闻传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闻传播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够对公众的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并推动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完善公众的价值观念。
但新闻能力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新兴传媒方式的出现,导致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并没有得到相应重视,也没有明确认识到我国媒介新格局形成的过程中,新闻传播并不仅仅是传递信息,也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一、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一)社会责任内涵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媒体已经从传统新闻传播的单向模式转化为了传统媒介与新型媒介相交融的多元化信息传播模式。
但在我国新型媒介格局的形成过程中,新闻传播渠道的扩充,也加大了新闻传播能力的社会责任。
我国媒体新闻传播能力的社会主任主要包括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众心理健康的法律、道德责任与社会义务。
新闻媒介和从业人员在新闻活动过程中,媒介虽然享有新闻自由,但也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只有明确认识到新闻传播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才能达到新闻责任与权力的统一,加强我国传媒引导理性生活和塑造道德精神的社会价值。
(二)中国特色新闻传播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新闻媒介社会责任也更为重要,因而需要在促进新闻消息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的同时,也应当树立更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提升了媒介的发展进程,新闻传播渠道得到了扩充,新闻传播途径也更为广泛。
并且受众作为传播者的作用对象,民众普遍文化水平的提高,也使得民众在接收新闻信息的过程中,不再处于被动状态,这也加大了对新闻信息专业性的需求。
传播学学年论文
传播学学年论文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播学学年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传播学学年论文篇1论网络时代下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摘要:“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产生是传播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进入了真正的网络时代,“使用与满足理论”也得到了复兴。
网络传播带来的是人类传播史上一场空前深刻的革命,它同时为“适用于满足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拓展了空间。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网络时代受众播客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将“使用与满足理论”比喻为“自助餐厅”:受众参与传播,犹如在自助餐厅就餐,每个人都将根据自己的口味及食欲来挑选饭菜。
自助餐厅里的主角是受众,媒介只是为受众服务。
也就是说,“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研究媒介——受众之间的一种趋向,这一趋向的核心主张是:受众成员对媒介产品的消费是有目的的,旨在满足某些个人的、经验化的需求,即人们观看电视与电影或阅读报纸与书籍等,实际上都在不同程度的使自己的某些需求得到满足。
①一、网络时代“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一)“使用与满足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复兴当家用电脑开始普及,互联网成为与传统四大媒介并列的传播媒介时,这些科技进步的成果也开始进入传播学研究者的视野。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复兴,也正是源于互联网的发展。
托马斯·鲁杰罗(Thomas Ruggiero)认为,“在每个新的大众传播媒介产生初期,使用与满足总能提供一种最前沿的研究方法”。
他提出了以计算机为中介的“提供了大量传播行为集合”的互联网的三个特性,供“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者考察:1.交互性“极大地加强了积极地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的核心概念”,因为大众传播中的交互性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传播过程中参与者能够控制和在相互交流中改变角色的程度”,它赋予受众更大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2.去一体化是“媒介使用者从一个丰富的菜单中选择的能力……和传统的大众媒介不同的是,互联网之类的新媒介具有选择性,允许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量身定做”。
传播学论文
传播学论文引言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行为的学科,包括传播理论、传播媒介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将从传播理论、传播媒介、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传播理论传播理论是传播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主要研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
常见的传播理论包括媒介依赖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传播渠道理论等。
这些理论对于理解信息传播的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媒介依赖理论媒介依赖理论是指人们在获取信息时对特定的媒介形式产生依赖。
例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获取信息。
媒介依赖理论在解释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在接收信息时会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例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信息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这是社会认知理论研究的对象。
传播渠道理论传播渠道理论研究的是信息传播的路径和方式。
例如,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口口相传等都是常见的传播渠道。
理解传播渠道对于分析信息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载体,包括印刷媒介、广播媒介、电视媒介、互联网媒介等。
不同的传播媒介对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效果都有影响。
印刷媒介印刷媒介是传统的信息传播工具,如报纸、书籍等。
印刷媒介具有信息传播范围广、精确性高等特点,但受限于传播速度慢和传播途径单一等问题。
广播媒介广播媒介是通过电波传播信息的工具,如电台、电视等。
广播媒介具有传播速度快、可覆盖广泛等特点,但受限于传播内容的一致性和缺乏交互性等问题。
电视媒介电视媒介是通过电视信号传播信息的工具。
电视媒介具有图像和声音的结合,能够提供更直观和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但受限于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的单一性。
互联网媒介互联网媒介是当前信息传播领域最为重要的媒介之一。
互联网媒介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传播途径多样等特点,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和广泛。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指信息传播对受众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应形成怎样的媒介观
近年来,媒介的发展速度与影响力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力,我们可以没有知识,可以没有信仰,我们可以混沌的生存,但是却不能没有媒介,因为我们是“被媒介”的一族,我们只能臣服于媒介。
我们享受着媒介或是说被享受着媒介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与激情,满足与享受,然而媒介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解构着传统,瓦解着社会,突破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底线。
当道德不再光辉,当上帝已经死去,当创新被当作异类,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媒介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的著名实例或研究来分析媒介的利与弊,解析媒介的功能与作用,表达了自己的媒介观:爱亦可,憎亦可,关键是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一媒介是什么
对于“媒介”这一概念的理解现在是十分混乱,有时它与符号混淆:“媒介是指承载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包括物质实体和物理能。
前者如文字、各种印刷品、记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信息传播器材等;后者如声波、光、电波等。
”(1);有时它与传播形式相混:“媒介是一个简单方便的术语,通常用来指所有面向广大传播对象的信息传播形式,包括电影、电视、广播、报刊、通俗文学和音乐。
”(2);有时它与渠道、讯息混淆:“严格地讲,媒介就是渠道——即口语单词、印刷单词等等。
但是,这一术语常常用来指渠道和信源两者,有时甚至包括讯息。
”“当我们说到‘大众媒介’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仅指大众传播的渠道,而且指这些渠道的内容,甚至还指那些为之工作的人们的行为。
”(3);在媒介研究大师麦克卢汉笔下,“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德弗勒也从广义的层面建构媒介:“媒介可以是任何一种用来传播人类意识的载体或一组安排有序的载体。
”
对“媒介”认知的混乱,笔引起理论研究的混乱,理论研究的混乱则影响着我们的传播实践,为了能够准确的说明我的观点,必须对媒介有自己的一个定位,也为了说明问题时的一致,我赞同浙江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教授邵培仁的观点,即媒介是“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
息的物质实体”,它包括书籍、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及其生产、传播机构。
我认为媒介这一概念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
古代的书本、报刊就是那个时代的媒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的媒介也不再是人们所熟悉的传统媒介,还包括了不断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
例如,手机也由原来单纯意义上的通讯工具发展到现在的传播媒体。
媒介的本质是不变的。
中国古代对媒介的定义是“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而在英语中“media”最早的解释是“使事物之间发生关系的中介体,手段,工具等。
”数百年,甚至数千年过去了,人们对媒介做过的定义,但它的本质始终是不变的,始终是引导双方甚至多方发生关系的一种中介。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不是吞并,而是互相融合、相互发展。
新媒体的出现虽然对传统媒介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使传统媒介产生了危机感。
但是,新媒体的出现,我认为不会取代传统媒体,两者都具有自身的优点和缺陷,两者只有相互结合才能满足人们对媒介的需求,例如《南方周末》在刊发纸质媒介的同时,也吸取了新媒体的技术,在网络上使用网络版的报纸。
从而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扩大的报纸的影响力,我认为这才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发展的一个趋势。
媒介的影响是巨大的。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已经不可能摆脱媒介的“纠缠”了,人们仿佛不知不觉就陷入了媒介编制的巨大网络之中,成了它的“俘虏”。
人们总是习惯于吃早餐时看报纸,开车时听广播,工作学习是浏览网页,查找资料,而下班后还得坐到电视机前看电视。
在这个地球人,几乎没有人可以自豪地宣布,它曾经没有而且永远不会跟媒介扯上关系了,就是据说躲进深山的本拉登先生,曾经也借助媒介力量造成了举世轰动的效果。
媒介是把双刃剑。
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媒介也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乐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各种烦恼,比如,无节制的上网让你鼻梁上的眼镜片越来越厚,孩子长期的迷恋电视让你一筹莫展,而开车听广播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率激增又让你长时间诚惶诚恐。
总而言之,媒介就是一带刺得玫瑰型美女,一面让你爱不释手,一面又让你痛不欲生。
媒体的发展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据报道,2005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实现增加值1900亿元,约占当年全国GDP的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6%。
从1991年~2000年的10年间,中国传媒广告经营额由35亿增长到712亿,年平均增长率35%,远高于同期GDP年均8%的增速。
1978年,全国只有180多种报纸,现在已经有2000多种,期刊从900多种发展到现在的9000多种。
无论从产值看,还是从社会影响力看,传媒业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龙头。
纵观当前的传媒业,无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在关注新闻、反映这个世界动态的同时,大多都加入专家对事件的分析和评论。
这些专家不同于以往的媒体评论员.他们多是独立于媒体之外,受媒体之邀.对事件或者社会问题作解释、点评,以指导大众更清楚地认识问题。
在社会科学领域,他们精通自己所研究范围内的问题。
因而对相关新闻事件也有一定的发言权和权威性。
大学生要开阔传播的视野,借鉴各种媒介观点的优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也不能一味的相信他们的观点,要有自己特殊的理解,但是不能反媒介,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
让媒介接受你,而不是你接受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