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如何让法治成为信仰
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权利
健全法律体系
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制定符合社会发展的法律,保障公民的合法 权益。
强化法律实施
加强法律的实施和执行力度,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完善司法救济
为公民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渠道,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
加强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强化司法独立
01
确保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机关和个人的干涉。
维护社会稳定
法治信仰有助于维护社会 稳定,使人们能够在一个 和谐、有序的环境中生活 和发展。
法治信仰的内涵
01
02
03
04
法律至上
法治信仰强调法律的至高地位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凌驾
于法律之上。
公正平等
法治信仰要求公正和平等对待 所有人,不因地位、权力或财
富而有所偏袒。
人权保障
法治信仰强调尊重和保护人权 ,确保每个人的自由、尊严和
全感。
05
当前我国在培养法治信仰 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
析
存在的问题
法律知识普及程度低
我国公民普遍缺乏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对法律条款和法律原则的 理解不足。
法律意识淡薄
许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对法律权利和 义务的认识不清。
法治观念不强
一些公民对法治的信仰程度不够,对法律制度的信任度和尊重度不 足。
法治能够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 救济途径,促进公平正义的实 现。
03
如何培养法治信仰?
从小培养法治意识
家庭和学校是培养法治意识的重要场所。家长和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法治意识 ,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非法,以及违法行为的后果。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让孩子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如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破 坏公共财物等。
2023年某青年干部“坚守法治信仰 学法守法用法”主题演讲稿(精选3篇)
2023年某青年干部“坚守法治信仰学法守法用法”主题演讲稿(精选3篇)演讲稿一: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主题演讲:“坚守法治信仰学法守法用法”。
作为2023年的一名青年干部,我深深体会到了法治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法治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我们的共同信仰和追求。
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法律的作用更加凸显,而我们青年干部更应该成为法治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首先,我们要坚守法治信仰。
法治信仰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信念,也是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我们要始终坚持法律至上,遵纪守法,不搞特权,不犯法纪。
要用法治信仰引领自己的言行,做到守法自律、廉洁奉公。
只有坚守法治信仰,我们才能树立良好的榜样,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其次,我们要学法守法用法。
法律是社会运行的规则,只有深入学习和理解法律,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
我们要注重法律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法治素质。
同时,在实践中要严守法律底线,不得有违法行为,不得把个人利益凌驾于法律之上。
在工作中要严格依法行政,不得滥用职权,不得违背法律规定。
只有学法守法用法,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促进社会进步。
最后,我们要共同努力,推动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也是所有青年干部的共同使命。
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宣扬法治精神,提高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同时,要关注法律的完善和修订,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推动法治建设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
亲爱的同事们,法治信仰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学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让我们共同努力,坚守法治信仰,做到学法守法用法,共同推动法治的发展和进步。
谢谢大家!演讲稿二: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我的主题演讲:“坚守法治信仰学法守法用法”。
法治信仰是每个青年干部应当具备的思想觉悟,对我们青年干部来说,坚守法治信仰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是我们行使权力和责任的底线,也是我们成长为合格干部的重要标志。
让法律成为一种人民信念
被 累积、被 激 化 , 最终成 为社 会 不和 谐 的根 源。
在 这 个 意 义 上 , 依 法 治 国 不 仅 是 我 们 倡 导 的 价 值 理 念 , 更 是 一 种 重 在 躬 行 的 社 会 实 践 。 它 不 仅 要 求 司 法 部 门 , 同 时 也 要 求 权 力 金 字 塔 的 各 个 层 面 , 认 真 对
正 被认 真 对待 。
对 法律信 仰 的呵护 ,不 仅 关乎 个 案公 平 ,更 关 系整 个社 会 生态 。 可 以想 象,
如 果 当 事 人 满 怀 希 望 寻 求 救 济 ,却 被 “ 律 ” 冰 冷 的 面 孔 拒 门 外 ; 如 果 社 会 公 法
平 正 义 的 “ 后 防 线 ” 就 此 失 守 , 人 们 对 法 律 的 信 仰 无 所 附 着 , 那 会 带 来 怎 样 的 最
圆
让法律成为一种人 民信念
范 正 伟
法 律 的 力 量 , 来 自 司 法 的 善 良和 公 正 , 来 自权 力 的 谦 抑 和 自律 , 来 自 由 此 生
成 的社会 理性 和 法律信 仰 。
“ 律 必 须被 信 仰 ,否 则将 形 同虚 设 。” 对 法 律 的信仰 ,是 法治 国家 的题 中 法 应 有 之 义 , 也 是 和 谐 社 会 的 重 要 基 石 。 而 这 种 信 仰 的 生 成 , 则 取 决 于 法 律 是 否 真
来 自权 力 的谦 抑 和 自律 ,来 自由 此生 成 的社 会 理性 和 法律信 仰 。 只有 当法律 成 为
人 们 寻 求 救 济 的 不 二 选 择 , 成 为 人 们 的 日常 生 活 方 式 时 ,社 会 的 稳 定 和 谐 才 能 指
中国还是法治的发展中国家
以法治方式推进试点改革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主任、教授 李仕春试点改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及司法改革、社会改革、文化改革普遍采取的基本路径,甚至是国家制定法律的重要路径。
以经济领域为例,我国采用试点改革的有经济特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贸试验区等。
改革试点区的很多政策优惠都在减弱或者消失,最大的优惠或者权利就是先行先试的权力。
先行先试就必然要突破现有制度的局限实现制度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法律改革。
因此,先行先试与改革于法有据两者之间难以避免存在一定张力甚至冲突。
从我国目前改革试点地区的做法来看,先行先试主要体现在法律空白区域立法权制定条例;在遵循宪法和法律基本原则和法制统一原则的前提下,对法律法规进行变通适用;规定了改革主体的试错权。
应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各试点改革地区都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和推进改革,努力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但是,许多试点改革由来已久,一些试点改革涉及面非常宽泛,特别是在经济建设中,试点改革的立法难以避免地涉及国家法律保留事项。
比如,现行的多个自贸试验区条例都或多或少涉及到金融、贸易、税收、土地、司法等事项,而这些事项又都属于专属于法律保留事项。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以法治方式推进试点改革,使经济社会领域的改革在法治轨道上运行,非常重要且迫切。
对此,我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全面正确理解改革于法有据的含义。
改革于法有据,不仅应当在于立法先行,还应当强调法律授权。
先行先试必然要求制定属于相对法律保留事项的立法,尤其是对现行法律行政法规进行变通适用。
但是这些立法和法律法规的变通适用,都必须取得全国人大立法机关的授权。
如果没有先有法或者法律授权,就不允许存在于法治轨道之外的所谓的试点。
二是试点改革地区立法应当遵循法律保留原则和法律优先原则。
先行先试不得制定《立法法》第8条规定法律保留事项。
同时,变通使用必须遵循法律优先原则,即行政行为包括行政立法必须根据法律作出;试点改革地区的行政立法包括所采取的行政举措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如何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
作为政法的一名学生,很快我就想到了“法治信仰”,这是出自政法的“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这16个字也是西法大精神的重要内容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规格。
当然,16字精神也是很深刻体现了我校“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这对一代一代的政法人我们有很好的敦促作用。
通过一个学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入地学习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要求。
尤其是从内容上来说,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我进一步地加深了对法治信仰的认识,并产生了一定的思考。
应该说,从宏观层面来看,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是概括的非常到位了。
就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这都是报告的原文,全部摘抄了,因为概括的很精到,所以不便修改,更加重要的是跟法治信仰这个主题是相关的。
当然,上面的是当从高度上概括了法治社会的建立与维护,这里我就再从主管方面谈谈我的简单认识。
主要是从简单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进行分析。
○1法治信仰是什么?用一种充满激情与理性的口吻来表达,法治信仰就是社会主体对法理性认识基础上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验,是对法的一种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是以理性为基础的主体对法律全身心的理性化了的法的激情和激情化了的法的理性。
青少年法治宣传标语大全
青少年法治宣传标语大全1. “法治阳光,照亮青少年的成长路!就像灯塔指引船只,法治为我们指引正确方向。
想想看,如果没有法治,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混乱呀!”例子:在学校里,如果没有规定不能打架,那岂不是天天都有人打架啦!2. “青少年们,知法守法才能自由翱翔!如同鸟儿依靠翅膀,我们依靠法律。
难道不是吗?”例子:要是不知道法律底线在哪里,那不是很容易就犯错啦!3. “懂法用法,让青少年的未来闪闪发光!这就好比拥有一把钥匙,能打开无数扇门。
你不想拥有这把钥匙吗?”例子:当我们遇到问题时,用法律知识来解决,多厉害呀!4. “法治是青少年的保护盾,坚不可摧!就像战士的铠甲一样。
大家想想,没有保护盾多危险呀!”例子:要是被坏人欺负了,有法律保护我们,就不用害怕啦!5. “青少年与法同行,一路精彩!好比和好朋友手牵手前进。
不是这样吗?”例子:我们遵守交通法,才能安全地过马路呀!6. “让法治在青少年心中扎根,茁壮成长!如同种子在土地里生根发芽。
这多重要呀!”例子:从小就懂法,长大就更能明辨是非啦!7. “法治守护青少年,时刻相伴!像影子一样不离不弃。
难道你不觉得吗?”例子:不管在哪里,法律都在守护着我们呢!8. “青少年要拥抱法治,拥抱美好未来!如同拥抱阳光般温暖。
你还在等什么呢?”例子:有了法治,未来的道路才会更平坦呀!9. “增强法治意识,青少年的必备功课!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自然。
这不难做到吧?”例子:看到红灯就停下,这就是法治意识呀!10. “青少年,让法治成为你的信仰!好比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方向。
真的很有必要呀!”例子: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相信法律能给我们公正,多棒呀!观点结论:青少年法治宣传非常重要,它能引导青少年走上正确的道路,保护他们的权益,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们每个人都要重视起来,积极参与到青少年法治宣传中去。
让法律成为一种信仰
让法律成为一种信仰福建重宇合众(泉州)律师事务所苏清柱【内容摘要】:“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通过公正审判,使每个当事人受到一次活生生的法治教育,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只有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法治才能成为一种“国家信仰”,法治才有最坚强的支撑。
【关键词】法律信仰法治人治开篇列举两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第一、“一位校友在德国留学期间,在一家图书馆,钱包被扒手窃走,包里有20欧元。
他不准备报警,可是图书馆的保安却报了警,不到5分钟,一位女警察赶到现场,问了情况,便请他做笔录,女警察说:“图书馆的自动安全系统已经录下了小偷的尊容,警察局今天就可以将小偷的照片张贴到全区各个警察局。
如果乃找不到小偷,我们会把录像带送电视台反复播放,直到破案为止。
”“我看算了,只有20欧元,不必兴师动众。
即使抓到了小偷,所花费的代价也太大了。
”他对女警察说。
“不!我们是警察,不是商人,只有商人才讲值不值,而法律的尊严不能用金钱衡量。
小偷触犯了法律,就必须受到法律的惩罚。
”女警察严厉地说。
结果,当电视台播出小偷偷钱录像的第二天,小偷就落网了。
”第二、“相传春秋时期,鲁国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看见同胞被卖为奴婢,只要他们肯出钱把人赎回来,那么回到鲁国后,国家就会给他们以赔偿和奖励。
这条法律执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乡的鲁国人因此得救,因此得以重返故国。
后来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贡,他是一个很有钱的商人,他从国外赎回来了很多鲁国人,但却拒绝了国家的赔偿,因为他自认为不需要这笔钱,情愿为国分担赎人的负累。
但孔子却大骂子贡不止,说子贡此举伤天害理。
祸害了无数落难的鲁国同胞。
孔子说:“万事,不过义、利二字而已,鲁国原先的法律,所求的不过是人们心中的一个‘义’字,只要大家看见落难的同胞时能生出恻隐之心、只要他肯不怕麻烦去赎这个人、去把同胞带回国,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善举。
法治是一种信仰
试论法理学中的法律信仰卢梭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
法律信仰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备要件。
一、法律信仰的重要性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先生告诉我们,“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对法律的信仰是一种内在的心理信念,这种内在的心理信念对法律权威的确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法律信仰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1、法律本身蕴藏着一种理想,需要民众的认同和尊重。
法律不仅仅是一种制度、一种秩序和一种统治工具,而且更重要的是法律本身隐藏着一种公平正义的价值、代表了一种理想信念和文化力量。
人类必须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人类必须对法律存有信仰,只有外在的法律诉之于人性,符合人的心理或情感,并从内心敬重法律、信仰法律时,法律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根,并发挥作用。
2、由服从法律到信仰法律,是实现法治的必由之路。
法治需要相应的意识,而意识从消极服从到自觉信仰的提升才是法治化的动力源泉。
服从法律与信仰法律的关系是这样的,即公众在对法律价值作出认同之后就会去服从法律,在这一过程中法律又满足了主体内心的需要从而在主体内心中产生了对法律的信仰,相应的法律信仰一旦生成又会促使主体更加自觉得服从法律,爱护法律。
正如伯尔曼所说的:“法律只有在受到信任并且因而并不要求强制力的时候,才是有效的;依法统治者无须处处都依赖警察。
”法治的实现是建立在人们对法的信仰的理念之上,从服从法律到信仰法律是实现法治的必然趋势。
3、法律信仰是法律获得权威性的根源。
法律的至上性、权威性形成所依赖的是公众对法的一种神圣感情,它不是靠严刑峻法下社会成员初于畏惧法律而被动的服从法律来完成,而是寄希望于社会公众发自内心的对法的真诚信仰,一种类似于宗教般的情怀。
只有在这种信仰中,人们对法的信任、尊重之情才会被激发,法律的至上性和最高权威性也才可能得以真正的确立和维持。
二、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当代中国公众对法律缺乏信仰,主要与传统中国的法律文化、政治文化、民众法律意识淡薄等等诸多因素有关。
法律信仰演讲稿
法律信仰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法律信仰”。
法律信仰,顾名思义,就是对法律的信任与敬仰。
法律作为一种规范行为的原则和准则,不仅对个人的行为起着引导作用,也维护着社会秩序的稳定。
法律信仰是现代社会中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信仰,它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素养。
首先,法律信仰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石。
法治国家的建设,离不开全体公民对法律的支持与信仰。
只有当人们对法律产生信心以及对法律的普遍尊重,社会中才能够形成遵循法律的共识,才能够有秩序与公平。
相反,如果社会中存在法律信仰的缺失,就会产生法律的漏洞和崩溃现象,使得社会陷入混乱与动荡之中。
其次,法律信仰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法律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它对所有人都是平等适用的。
只有当每个人都具备法律信仰,才能够保证每个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益得到公正保护。
而如果个人对法律缺乏信仰,就会导致人们将个人感情与利益置于法律之上,产生偏见和不公平的行为。
法律信仰的树立,可以使每个人都摆脱私欲的诱惑,客观公正地看待事物,形成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再次,法律信仰是培养社会良好风气的重要推动力。
法律的权威来自于社会认可和尊重,而这种尊重与认可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只有当每个人都有了法律信仰,才能够共同遵守法律规定,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反之,如果个人缺乏对法律的信仰,就会形成道德滑坡、道德沦丧的恶性循环,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
那么,如何培养和弘扬法律信仰呢?首先,强调法律教育的重要性。
法律知识的学习是培养法律信仰的基础,只有了解法律,才能够理解法律的作用和价值。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教育,让每个人都能够明了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并将其内化为个人日常行为的准则。
其次,注重有实际行动的践行。
法律信仰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表白,更要以实际行动去践行。
我们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遵守交通规则、保持社交礼貌、尊重他人的隐私等,这些都是培养法律信仰的具体行动。
关于坚定法治信仰演讲稿精选
关于坚定法治信仰演讲稿精选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公民普遍对法治尊重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前提。
那么如何演讲关于坚定法治信仰?下面店铺整理了坚定法治信仰演讲稿,供你参考。
坚定法治信仰演讲稿篇1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呼唤法律信仰,构建和谐社会》翻开历史泛黄的书页,在人猿揖别的上游,本来没有法律,自从氏族社会的瓦解,国家的出现,法律便应运而生。
沿着历史的长河顺流而下,我们便可以找到古罗马城堡上的《十二铜表法》,古巴比伦遗址上的《汉漠拉比法》,更可以领略我们中华民族的《商律》、《秦简》,以及中国现行的1982年宪法及其所有子法等。
这一系列法律的颁布实施,说明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一直在孜孜以求着法治这一神圣的目标。
亚里士多德曾说,法治包括两重涵义:已成立的法律必须被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良好的法律。
几千年来,多少哲人为法治所魂牵梦绕,多少智慧为法治所激情碰撞,多少先贤又为法治而折腰呐喊。
法治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所接受的最具普适性的原则。
换言之,法治作为一种信仰已成为最基本的准则。
美国著名法史学家伯尔曼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他将形同虚设。
当美国的总统选举陷入僵局时,是作为正义化身的最高法院一锤定音确立了布什的总统地位。
尽管与之争雄的戈尔存有不满,但他还是接受了最高法院的裁决。
事实上,他所服从的不仅仅是美国的最高法院,而是通过最高法院所张扬出来的法治理念和信仰。
中国正处在敏感的社会转型阶段,胡锦涛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也提出了新时代的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八荣八耻不仅体现了新时代的荣辱观,更体现了庄严的宪法精神,告诉我们要遵守宪法和法律。
只有知荣辱,才能文明守纪,只有建设更美好的法制社会,才能建设更美好的和谐。
在这一背景下,完成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法治的支撑,要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根本性转变,核心在于法律信仰的构建以及法律权威的树立。
“我与宪法”主题征文: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我与宪法”主题征文: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我与宪法主题征文: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我从小生活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每天都经过嘈杂的大街小巷,每一条路都有我留下的足迹。
那时,我想过很多种建设家乡的方式,或许会成为一名科学家,或是一名教师,当这一天终于临时,却是一种我从未想过的可能----是的,我成为了一名城管执法人。
从穿上这身制服起,我不忘服务人民的初心,牢记依法行政的使命,在乍暖还寒的春天,查处滴撒抛漏的违章运输车辆,值守在拆违治乱的现场;烈日炎炎的夏天,顶着似火的骄阳,清运臭味冲天的垃圾,修剪模纹,灌溉植被;落叶纷纷的秋天,伴着凌晨的钟声清扫树叶;滴水成冰的冬天,用冻僵的双手铲除积雪。
说起城管,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大多是小摊小贩蹬起车子赶紧跑的画面,或者是与市民发生口角争执的场景,百姓对我们有误解有偏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不断改进着执法方式。
所谓立良法以行善治,执法就是依法行政,我们的执法水平,直接关系和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因此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我们应当做到的。
当然,我们也是这样做的,韩成东,是一位共产党员,同时也是兢兢业业工作20XX年的执法中队长,在xx县乐园五金街拆除违章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工作紧、任务重,我们平均每天值勤都在10小时以上,徒步巡查5、6个小时,还由于工作不被认同,经常遭受谩骂污辱,甚至拳打脚踢,我们遇到过相对人以跳楼胁迫的方式妨碍执法,遇到过他们声泪俱下的哭诉没有了谋生手段,也遇到过集中上访、恶意举报延缓工作进度,在那漫长而又繁琐的的整治日子里,我的心情一度低迷消沉,心中也悄悄的打起了退堂鼓。
但韩队长顶着身心巨大压力,始终冲锋在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让我看到了一名城管执法人应有的风姿,他带头守法、尊法,坚持法理与情理并用,挨家挨户做工作、送文书,深入了解各户的诉求,宣讲政策法规,耐心沟通,主动化解矛盾,顺利拆除了乐园五金街多达64处的外接棚舍,使群众多年的困扰得以消除,既保证了执法效果,最终也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
2023国考申论范文:树立法律信仰 建设法治社会
2023国考申论范文:树立法律信仰建设法治社会2023国考申论范文:树立法律信仰建设法治社会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法治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法治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树立法律信仰,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措施,以建设一个更加公平、正义、和谐的法治社会。
一、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1. 培养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的基石,它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形成遵守法律的自觉和自愿意识。
公民只有拥有正确的法治观念,才能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2.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而法律信仰能够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法律,从而减少社会矛盾和纠纷的发生。
只有在人们都树立起法律信仰的基础上,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3. 保护个人权益:法律信仰能够提高个人的法律意识,使其能够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且有能力维护自己的权益。
只有在法律信仰的引导下,个体才能得到公正的对待,避免受到不公平待遇。
4. 增强法治履约能力:法律信仰能够促使公民自觉履行法律责任和义务,从而增强国家法治的实效性。
只有公民自觉履行法律责任和义务,才能让法律不再成为空文,建设一个真正依法治国的社会。
二、树立法律信仰的策略和措施1. 提高法律意识的教育水平:加强普法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普通公民的法律意识。
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增设法律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并且培养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
2. 构建健全的法治环境:加强依法行政和执法公正,建设阳光执法制度,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法律教育和法治观念的培养。
通过法治环境的构建,提高社会公众对法治的信任感,促进法律信仰的形成。
3. 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的及时性、科学性和公正性,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同时,加强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够平等地获得法律保护和服务。
如何利用法律基础知识参与社会治理
如何利用法律基础知识参与社会治理在当今社会,法律已经成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作为社会的一员,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不仅能够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还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为构建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法律基础知识参与社会治理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律的认识、理解、态度和信仰的总和。
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才能真正从内心尊重法律、信仰法律,自觉遵守法律,并积极维护法律的权威。
我们要认识到法律不是一种束缚,而是一种保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要摒弃那种“法不责众”“人情大于法”的错误观念,树立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正确理念。
同时,要积极关注国家的法制建设,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动态,增强对法律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其次,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比如消费纠纷、劳动争议、邻里矛盾等。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通过合法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比如,在消费过程中,如果购买到了假冒伪劣商品,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商家索赔;在劳动中,如果遭遇用人单位的不公正待遇,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相关法律的具体规定,收集证据,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申诉和维权。
同时,要保持理性和冷静,避免采取过激的行为,以免使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
再者,积极参与法律宣传和教育活动。
法律的普及和宣传对于提高社会的整体法律素质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参加社区的法制讲座、参与法律知识竞赛、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法律案例等,向身边的人传播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特别是对于一些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农民工、残疾人等,更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法律需要全社会的信仰(颜律师)
3、“排队间距有差异”
4、先来后到的原则给学习和生活带来 的安全、有序、文明、公平的秩序。
5、当遇到特殊的场合、特殊的人,需 要特殊处理,这是伦理道德和人情味。
6、礼让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知识产权法
五、知识产权法
五、知识产权法
五、知识产权法
一、宪法——12月4日国家宪法日
二、国旗法
1、《国旗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2、《国旗法》第十九条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毁、毁损、涂划、玷污 、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 的,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二、国旗法
二、国旗法
三、道路交通安全法
1、走人行道,注意靠边。
2、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穿越 马路。
3、穿越马路左看右看,确认 安全。
4、自行车(特别是共享单车) 必须12岁以上才可以上路。
5、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遵守公 共秩序;讲究社会公德。
三、道路交通安全法
四、刑法
扫黑除恶第九类打击重点-校园欺凌
宪法在我心中(12.4国家宪法日)
一、宪法——12月4日国家宪法日
1、2014年12月4日是中国首个国家宪法日。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都是依据宪 法制定的,宪法是大部分法律的母法。 3、宪法日的确定更是党和国家对依法治国的坚强决心。依法治国,首先 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宪法,树立和维护宪法的权威,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 做到依宪治国。
二、国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 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在公共场合,故意 篡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 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当代大学生如何依法治国
当代大学生如何依法治国法治始终是为人服务的,是人的工具。
法治以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性为根据。
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人性状况决定着不同的法治,不同社会生活条件下的法治反映着不同人性的需求。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当代大学生依法治国,希望大家喜欢。
当代大学生依法治国篇一依法治国从我做起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
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从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至今中国在法治国家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中国法制法规体系还存在漏洞缺失,社会法治观念还较淡薄,官员权力滥用、国人道德缺失现象时有发生。
在全会上指出,“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
为发展中国特色的法治化反腐新路径指明方向。
以“打虎拍蝇”为主题的反腐风暴高压推进,其中一些委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撤销职务。
据统计,在以后的21个月里,光省部级干部,就有近50人落马,每两个月,落马5人。
在某些省份,有近一半被查。
在依法反腐上取得进步。
中共从严治党的举措深获民众支持与赞许。
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践行依法治国呢?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邓小平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江泽民指出,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胡锦涛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我们应该紧紧记住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我们应该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培养法律思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坚定法治信仰演讲稿
坚定法治信仰演讲稿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坚强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自觉维护。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全民守法的目标,把“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阐明了守法对于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必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产生深刻影响。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法律要充分发挥作用,离不开信法、守法的深厚土壤。
一个国家没有法治信仰,一个社会缺乏法治精神,法治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法虽立而难行。
只有培育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树立法治意识,让法治在人民心中生根,才能法治在社会有效运行、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培育法治信仰,离不开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手段。
要深入开展走基层、串社区、进校园、到企业、上机关、入家庭等多种活动,深入浅出、深化创新法治宣传,强力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同时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将法治文化和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提高普法教育的有效性,扩大和增进人民群众的法治理解,牢固树立法治信仰,从知法懂法进而信法用法。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
培育法治信仰,离不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引领示范。
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体现出对法治的忠诚和捍卫,不违法行使权力,更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违法者受到惩处,才能引导群众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带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之风,坚定法治信仰。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法治信仰最好的支撑。
公正的裁判是加固法治信仰的基石,而不公正的裁判会污染法治精神的源头。
如果通过正常程序不能得到公平正义,人民群众对执法部门司法机关就难以形成信任,其公信力就会受到损害。
只有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让违法者付出代价,杜绝法外开恩,对每一起司法个案都公正审理,才能使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全民信仰。
树立法律信仰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陈,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因在工作中遭遇不公待遇,走上维权之路。
在维权过程中,小陈深刻体会到法律信仰的重要性,最终通过法律途径成功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以小陈的维权之路为例,探讨如何树立法律信仰。
二、案例经过1. 工作中遭遇不公待遇小陈在某公司担任销售员,入职后,公司承诺给予较高的提成待遇。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公司以各种理由克扣小陈的提成,使得小陈的工资收入远低于承诺的数额。
在多次与公司协商无果后,小陈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2. 寻求法律帮助小陈了解到,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小陈决定寻求法律帮助。
在朋友的推荐下,小陈找到了一家专业的律师事务所。
3. 律师调查取证律师在接受小陈的委托后,开始调查取证。
通过查阅公司工资发放记录、劳动合同等相关证据,律师发现公司确实存在克扣小陈提成的情况。
4. 提起诉讼在充分准备后,律师代表小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法庭上,律师根据事实和法律,有力地维护了小陈的合法权益。
5. 维权成功经过审理,法院判决公司支付小陈被克扣的提成及赔偿金。
公司不服判决,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然而,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
最终,小陈成功维权。
三、案例启示1. 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小陈的维权之路充分说明了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只有当人们内心深处对法律充满敬畏,才能在遇到不公待遇时,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法律知识普及的必要性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遭遇不公待遇时,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权。
因此,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全民法治素养,对于树立法律信仰具有重要意义。
3. 律师在维权中的作用律师作为法律专业人士,在维权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能够帮助当事人收集证据、制定诉讼策略,还能够代表当事人出庭应诉,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 企业依法经营的重要性本案中,公司因违法经营,导致员工权益受损。
坚守法治信仰心得体会交流发言
坚守法治信仰心得体会交流发言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因此,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担起X和使命,更要始终坚守法治信仰。
因为在这样一个激流勇进、激浊扬清的新时代,我们迎来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民追逐中国梦的强劲XX,广大党员干部理当拥有与法前行、与法同步的坚定信念,用实际行动践行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而这种信念的强大支撑也必然是法治。
坚守法治信仰,离不开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
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在树立、锤炼和坚定法治信仰的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尤须廓清思想迷雾,把准关键节点,蓄足自信底气,自觉做法治的信仰者、实践者、维护者和引领者。
坚守法治信仰,离不开全社会对法治的敬仰和推崇。
广大党员干部都是普法宣讲员,传播法治精神,弘扬法治正能量,促进和带动全体民众相信法律、信仰法治,营造法治信仰氛围。
只有当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依法办事成为一种习惯、恪守法律规则成为一种自然,才能使法治释放更多的规则正。
9.4全民守法(教学设计)2024年春高一下学期政治高效课堂优质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精练(必修3)
9.4 全民守法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正确认识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明白守法是为了更好维护自身的利益。
2、科学精神:明白全民守法是—个系统性工程、渐进性工程、持续性工程。
3、法治意识:通过学习,培养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
4、公共参与:通过了解和分析法治案例,理解全民守法的重要性。
二、【重难点】1、重点:全民守法的内涵和意义。
2、难点:全民守法的要求和推进全民守法的措施。
三、【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四、讲授新课1、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依法维权全民守法》并提出问题:在中国依法维权全民守法还有多远?如何才能做到?2、【学习过程】总议题:拥抱法治让中国更美好议题一:全民守法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探究与分享:展示图片:展示材料:如何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情境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要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让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情境二中国青年报社官方微博发起了一项“如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投票,结果显示,如果消费权益受到侵害,33.8%的受访者会向有关部门举报,坚决维护权益,22.1%的受访者会找商家理论,协商解决。
探究1 结合情境,运用“全民守法”的知识,说明全民守法的要求有哪些,全民守法的含义是什么。
探究 2 结合情境二,说明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通过哪些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探究提示:探究 1 提示:①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②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探究2 提示: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后,学生交流并回答。
教师点拨:(一)全民守法的内涵1.内涵: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感谢市局提供这个平台,让我有机会在这里谈谈工作生活中的所思所感。
最近,中央电视台刚刚播放了六集的专题片《法治中国》,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今天我也蹭蹭热度,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有关“法治”的话题——“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之所以想到这个话题,是源于大学时期的同学之间的一次闲聊,聊天的内容是作为法学专业的一名大学生,当你遇到麻烦的时候,你首先求助什么,是求助法律,还是找熟人。
答案令人沮丧,大家都认为会先找熟人。
将近二十年过去了,现在的答案呢?这道看似简单的选择题其实很直观地反映了我们对法治的信仰程度,也正是这道选择题,让我感受到法治信仰其实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
什么是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人们对于法律的一种尊崇、信服的态度,是自愿接受法律统治的一种依赖的姿态,是法律执行的社会心理基石。
只有树立了法治信仰,人们才可能对法律忠诚,才会自觉地投入到捍卫法律尊严和权威的斗争中。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算是信仰法治呢?
有人曾经总结,一个信仰法治的人大致有五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论在什么时间、地点或者场合,都能自觉遵守法律,没有被迫之心;二是不论别人是否遵守法律,自己都能坚持遵守法律,没有攀比之心;三是不论遵守法律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弊,都能坚持遵守法律,没有投机之心;四是当权利受到非法侵犯时,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没有怨悔之心;五是能够长期持续地信仰和遵守法律,没有放弃之心。
如果一个人具有了上述五方面的表现,那么,不论他是否懂法,我们都得恭喜他,因为他已经成为信仰法治的“法治人”了。
在这里,我也想谈谈我对信仰法治的理解。
首先,信仰法治在于内化于心的规则意识。
法治其实就是规则之治,信仰法治实际上就是对规则的信赖。
只有当人们自发地承认和依赖规则,规则才能被遵守,讲规则、按规则办事才能成为现实,法治才有可能融入到每个人的社会活动,并成为一种信仰。
关于规则意识有许多鲜活的例子,比如里约奥运会的女子接力赛,美国女子接力队因申诉成功被允许单独重赛,导致中国队被淘汰出局,其原因就在于美国代表团找到并利用了《田径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中有利于自己的条款。
申诉结果出来后,中国队提出了抗议,列举了多条理由,咋一听都有道理,但遗憾的是没有援引任何规则支持自己的诉求。
这一事件虽是个案,但恰恰反映了我们规则意
识的欠缺,这种欠缺导致的结果是我们不知道依靠规则,不懂得运用规则,不会让规则为自己服务。
近年来,职业举报搞得我们焦头烂额。
但是反过来看,面对职业举报,我们从置之不理、不知所措,到后来接到投诉举报能够依法审查有关诉求,按程序办理答复,再到现在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约束职业举报行为,实际上正是一个法治信仰的培养过程。
虽然这个过程有点痛苦,有点狼狈,但可喜的是我们的法治信仰在一天天树立起来。
其次,信仰法治在于外化于行的遵法守法。
信仰法治首先体现在人们的认知层面,也就是规则意识的养成。
同时,信仰法治还需要从认知层面走向实践层面,只有将法治精神、法治规则实现在行为之中,才能真正体现法治的价值所在。
作为一个公民,信仰法治可以体现在我们日常的自觉守法中。
现代社会本身就是一个规则化的社会,人们每天从早上睁开眼睛到晚上休息,时时刻刻都在和规则打交道,这里面可能有国家法律,有乡约民规,有工作制度,但不可回避的是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从婴儿到坟墓,都被纳入到密密麻麻的法律体系和社会规则中。
信仰法治,遵守规则实际上是现代社会替每个人做出的选择。
作为一名公务员,信仰法治还可以体现在我们的认真履职中。
当我们加入到公务员队伍,实际上就是和国家签订了一份契约,国家应当按时足额向我们支付报酬,作为对价,我们应当认真履职,向国家提
供足量优质的智力和劳力,这正是法治精神中最古老契约精神。
因此,认真履职不仅仅是规章制度的要求,更是信仰法治的一种体现。
作为执法人员,信仰法治更可以体现在我们的依法执法中。
执法人员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执法人员对法律采取的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一般公民对法律的看法。
执法者执法犯法,必然导致人们对法律乃至整个法治体制的否定性评价。
同时,作为执法者,还应当正确处理法治与正义的关系,在执法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合理、不公正而法律又没有约束的现象,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谴责,可以呼吁立法的完善,但却不能超越法律去主持我们所认为的正义。
因为我们不是快意恩仇的侠客,也不是正义的化身,我们行使的仅仅是法律授予的职权,超越法律去主持正义恰恰是对法治精神的最可怕破坏,其长期积淀下来而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上访。
最后,信仰法治还在于灵活开拓的法治思维。
信仰法治要求我们对法律的忠诚和服从,但和宗教信仰不同的是,法治信仰还需要信仰主体具有自我反省和调整的精神。
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在于很多相关因素紧紧纠缠在一起,国家法律与乡规民约、传统习惯与现代制度、政府与公众、经济与政治、稳定与发展,等等因素常常高度压缩到一个问题中,机械地遵从某一个法律条款往往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信仰法治并不意味着对某个法律条文的生搬硬套,而是要求
我们具备灵活开拓的法治思维。
面对法律的求助者,我们要帮助他们从法律制度中寻求支持和正义,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坚定他们对法治的信仰;面对法律的反抗者,我们要运用各种法律手段严惩违法,捍卫法律的尊严;面对法律游戏的参加者,比如规避或滥用法律的,我们要容忍他们利用法律漏洞获得权利和利益,并用法治方式去填补漏洞。
法律制度是永远不完善的,也是永远正在完善的,信仰法治并不是信仰某个法条,而在于用法治思维去思考问题,用法律价值去衡量关系,用法律手段去解决矛盾,这才是树立法治信仰的真正目标。
我是04年加入工商队伍,在我加入工商队伍的这几年,正是工商系统法治建设大发展的几年。
从08年总局提出工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到10年正式提出法治工商建设,到现在法治工商建设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一步步见证依法行政的理念在逐步深入到每一位工商干部的心中,在不断践行到每一项日常工作中,信仰法治在渐渐成为大家的一种工作习惯。
近年来,工商系统一直处在改革的风口浪尖,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还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许多人对工商部门的前景感到担忧和迷茫。
有人说,在连工商总局都将法治工商建设中的“工商”两个字拿掉的时候,谈法治工商建设还有什么意义?我在想,恰恰是在这种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才要
考虑假如有一天机构真的合并了,工商系统这个老牌的执法队伍能留下什么,我们这么多工商执法人员能把什么东西带到新的部门生根发芽。
我想,唯一能留下的是我们这么多年来培养的一种遵法守法、依法行政的工作理念,一种对法治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