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促织》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表现手法,欣赏作品的艺术魅力。

(3)能够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爱,理解作品所传达的社会责任感。

(2)学会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现象,提高自身的社会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促织》的主题思想。

(2)分析作品中的表现手法。

(3)欣赏作品的艺术魅力。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蒲松龄及作品《聊斋志异》。

(2)引发学生对《促织》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分析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如夸张、讽刺等。

4. 教师讲解:(1)讲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2)解析作品中的深刻内涵。

5. 赏析与拓展:(1)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艺术魅力。

(2)拓展相关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6.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爱。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社会素养。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分析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写一篇短文。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促织》的主题思想,分析作品中的表现手法,欣赏作品的艺术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指导。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蒲松龄《促织》赏析

蒲松龄《促织》赏析

蒲松龄《促织》赏析【内容提要】本文从曲折离奇的情节、逼真形象的人物、细腻入微的描写、寓意深刻的思想等四个方面赏析了《促织》的艺术成就,旨在帮助读者加深理解。

【关键词】《促织》情节人物细节思想赏析《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经典小说,是《聊斋志异》反应统治阶级搜刮民脂民膏、劳民伤财的名篇。

促织,即蟋蟀,亦即蛐蛐。

小说通过叙写皇宫盛行游戏斗蟋蟀,官府逼迫成名征蟋蟀,使得成名倾家荡产,几欲寻死,又瞎雀碰个好谷穗意外得志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穷奢极欲、纸醉金迷生活导致老百姓深受其害的罪恶。

下面着重从四个方面赏析《促织》:一、曲折离奇的情节情节是小说三要素之一,好的小说应该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且情节禁忌平铺直叙,而要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这样才能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促织》就是这样的小说。

小说一开始先交代了成名被抓官差征收蟋蟀的原因:宫中盛行斗蟋蟀游戏,有人献了一只勇猛好斗的蟋蟀,博得了皇上欢心,于是上官一级一级责令每年进贡蟋蟀,供皇上游戏。

再写成名因被抓了官差征收蟋蟀而倾家荡产,又因抓不到蟋蟀而被责打,“忧闷欲死”。

后来在驼背巫画图暗示下好不容易找到一只“巨身修尾,青项金翅”的蟋蟀,眼看就要度过难关。

蟋蟀偏又被儿子弄死了。

这使得成名又陷入困境,更糟糕的是儿子怕父亲责罚而跳井。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啊!虽然儿子苏醒过来,但没有蟋蟀无法交差,成名又陷于愁苦绝望之中。

但天无绝人之路,作者笔锋一转,写成名又捉到一只勇猛善斗,既能斗过名蟋蟀,也能斗过鸡,还能应节而舞的小蟋蟀,交了差,发了财,皆大欢喜。

综上所述,随着故事的发展变化,成名感情经历了这样的轨迹:“忧闷欲死”,“唯思自尽”(家产荡尽又抓不到蟋蟀无法交差时)→“大喜”(抓到“巨身修尾,青项金翅”的蟋蟀时)→“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儿子弄死蟋蟀投井自杀时)→“心稍慰”(儿子半夜复苏时)→喜(又捉到一只小蟋蟀时)→大喜(小蟋蟀斗过少年气焰嚣张的大蟋蟀时)→惊喜(斗过不可一世的鸡时)→皆大欢喜(交了差发了财时)。

《促织》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促织》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促织》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读原文:促织蒲松龄〔清代〕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令以责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成然之。

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

成妻具资诣问。

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

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

问者爇香于鼎,再拜。

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

各各竦立以听。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

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

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旁一蟆,若将跳舞。

展玩不可晓。

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真逼似。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

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遽扑之,入石穴中。

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逐而得之。

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

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

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儿惧,啼告母。

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出。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促织》全文;(2)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感悟作品中的哲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促织》全文;(2)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3)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2)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入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蒲松龄及作品《聊斋志异》,引发学生对《促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促织》,标注生僻字词,查找资料了解其含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生僻字词的含义,剖析作品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

5. 赏析翻译:对比分析原文与翻译,赏析作品的文学价值,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促织》全文;3. 选择一篇《聊斋志异》其他作品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作品中的奥秘;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深入理解作品;3. 采用对比分析法,赏析原文与翻译的差异,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4. 利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读后感:通过阅读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4. 小组分享: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表达能力等。

《促织》全文译注解析

《促织》全文译注解析

【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 为初中,G 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宣德征 ∧ ∧ 民(期间,时期) (崇尚)(每年,名作状)(省略“之于”)(中间) (副词,本来) (地名) 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向民间征收蟋蟀。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上官,斗而∧(之)常供。

令∧ (之)(讨好,巴结)(把,拿)(进献) (让)(于是,就)(责令)(省略“县令”)(把)(省略“供应的差事”) 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把供应之里正。

市中得佳者其 ∧(之)(责令)(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用笼子,名作状)(抬高,也作使动)(通“值”)(积,储存)(省略,好的蟋蟀) 的差事责令给各乡里正。

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它们(并把它们) 货。

里胥此口,每(当作)(珍奇的) (猾,黠:均狡猾刁诈意) (借) (征税)(聚敛)(成年男子) (责令) (常常) 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常常家之产。

(使……倾尽)(多)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本段重点实词:10个,高中2个】【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 为初中,G 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有成名者,操 童子∧为人猾胥 里(县) (操:从事 (行业) (卖,引申为成功、到达。

译考取)(表被动)(报告,告知)(充当)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

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 正役,百营 不能产 征促织,成不(计策) (办法) (摆脱) (终了,结束)(微薄的)(牵连妨碍)(完)(副词,适逢)的差事。

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

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

《促织》全文译注解析

《促织》全文译注解析

【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 为初中,G 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宣德征 ∧ ∧ 民(期间,时期) (崇尚)(每年,名作状)(省略“之于”)(中间) (副词,本来) (地名) 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向民间征收蟋蟀。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上官,斗而∧(之)常供。

令∧ (之)(讨好,巴结)(把,拿)(进献) (让)(于是,就)(责令)(省略“县令”)(把)(省略“供应的差事”) 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把供应之里正。

市中得佳者其 ∧(之)(责令)(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用笼子,名作状)(抬高,也作使动)(通“值”)(积,储存)(省略,好的蟋蟀) 的差事责令给各乡里正。

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它们(并把它们) 货。

里胥此口,每(当作)(珍奇的) (猾,黠:均狡猾刁诈意) (借) (征税)(聚敛)(成年男子) (责令) (常常) 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常常家之产。

(使……倾尽)(多)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本段重点实词:10个,高中2个】【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 为初中,G 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有成名者,操 童子∧为人猾胥 里(县) (操:从事 (行业) (卖,引申为成功、到达。

译考取)(表被动)(报告,告知)(充当)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

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 正役,百营 不能产 征促织,成不(计策) (办法) (摆脱) (终了,结束)(微薄的)(牵连妨碍)(完)(副词,适逢)的差事。

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

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1.2 教学内容1.3 教学方法1.4 教学准备1.5 教学评价第二章:《促织》原文解析2.1 原文阅读2.2 词语注释2.3 句子结构分析2.4 主题思想探讨2.5 文学价值评价第三章:翻译技巧讲解3.1 翻译原则3.2 词语翻译3.3 句子翻译3.4 语篇翻译3.5 翻译实践第四章:《促织》译文赏析4.1 译文展示4.2 译文优点分析4.3 译文不足之处4.4 改进建议4.5 译文欣赏第五章:课堂实践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实践活动5.2 作业布置5.3 作业批改与反馈5.4 教学反思5.5 拓展阅读推荐第六章:对比分析与跨文化交际6.1 对比分析方法6.2 中西方文化差异6.3 《促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度6.4 跨文化交际的意义6.5 案例研究与讨论第七章:翻译策略与应用7.1 直译与意译的抉择7.2 文化适应与转换7.3 归化与异化的应用7.4 动态对等与功能对等7.5 实际操作案例分析第八章:学生译文展示与点评8.1 学生译文样本8.2 学生译文点评8.3 学生译文修改建议8.4 优秀学生译文选登8.5 学生互评与讨论第九章:教学案例研究9.1 教学案例选取9.2 案例分析与问题诊断9.3 解决方案与教学改进9.4 案例实施与效果评估9.5 教学案例总结与启示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目标回顾10.2 学生学习成果评价10.3 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反思10.4 未来教学计划与展望10.5 学生反馈与建议征集第十一章:翻译与职业素养11.1 翻译行业的职业要求11.2 翻译伦理与规范11.3 翻译者的素质与能力提升11.4 翻译实习与实践机会11.5 职业规划与未来发展第十二章:多维度评价与自我提升12.1 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12.2 自我评价与反思12.3 同伴评价与互助学习12.4 教师评价与指导12.5 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第十三章:现代翻译技术应用13.1 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13.2 机器翻译与13.3 语料库建设与应用13.4 网络资源与数据库利用13.5 翻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第十四章:特殊场合下的翻译14.1 会议翻译技巧14.2 本地化与国际化14.3 法律文件翻译14.4 医学与科技翻译14.5 文化冲击与适应第十五章:综合练习与期末考试15.1 期末考试的形式与内容15.2 综合练习设计与布置15.3 期末考试前的复习策略15.4 应试技巧与心理调适15.5 期末考试后的总结与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讲解了《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的相关内容,重点和难点如下:1. 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确定: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古代汉语》第四章《散文鉴赏》第二节《促织》。

详细内容包括《促织》原文的阅读、理解、翻译和赏析。

重点分析散文的写作技巧、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促织》的原文阅读、翻译和赏析;2. 理解并分析散文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3.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促织》原文的理解、翻译和赏析;教学重点:分析散文的写作技巧、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促织》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促织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2. 阅读原文:让学生自主阅读《促织》原文,了解大意;3. 翻译原文: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讲解重点字词;4. 赏析散文:分析散文的写作技巧、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5.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讲解答题方法和技巧;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散文中的难点和重点,促进学生互动交流;六、板书设计1. 《促织》2. 主要内容:a. 原文阅读b. 翻译赏析c. 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d. 作者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翻译《促织》原文;b. 分析《促织》中的修辞手法;c.谈谈你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2. 答案:a. 略;b. 略;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基本掌握,但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还有待提高;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散文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原文翻译赏析;2. 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的分析;3. 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4. 作业设计。

一、原文翻译赏析1. 词汇:古代汉语词汇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要掌握重点词汇的古今异义;2. 语法: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注意句子成分和语序;3. 修辞: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文的修辞效果,如对仗、排比等;4. 意境:翻译时要传达出原文的意境美,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聊斋志异之促织》原文及译文

《聊斋志异之促织》原文及译文

《聊斋志异之促织》原文及译文《聊斋志异之促织》的原文及译文《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聊斋志异之促织》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聊斋志异之促织》原文及译文原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此物故非西产。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令以责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妻曰:“死何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成然之。

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即捕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不能行捉矣。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

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

入其室,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

问者爇香于鼎,再拜。

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成妻纳钱案上,焚香以拜。

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跳舞。

展玩不可晓。

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瞩景状,与村东大佛阁真逼似。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

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成益愕,急逐之。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

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

状极俊健,逐而得之。

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促织》原文及翻译赏析

《促织》原文及翻译赏析

《促织》原文及翻译赏析《促织》原文及翻译赏析《促织》是蒲松龄受到吕毖的《明朝小史》记载以及冯梦龙《济颠罗汉净慈寺显圣记》中济公火化促织的故事的影响,经过艺术加工而作。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促织》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促织》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促织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古诗简介《促织》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是诗人听闻蟋蟀而感秋。

首联写蟋蟀哀音的不同寻常,中间两联写蟋蟀鸣声不断对人们心绪的影响,尾联以蟋蟀叫声不受礼俗影响作结。

全诗运用衬托、互文等手法,抒发了诗人的羁旅愁怀之感。

翻译/译文蟋蟀的鸣叫声十分微细,那哀婉的声音多么动人!它在寒冷的野外草丛间叫得不畅,移到床下来鸣叫似与我心相亲。

唉,久客他乡的我怎能不闻声而泪下?结伴多年的妻子也难以稳睡到天明。

想那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也不如这天真的声音如此感人。

注释⑴促织:即蟋蟀,今甘肃天水一带俗称“黑羊”。

⑵哀音:哀婉的声音。

⑶“草根”句:蟋蟀在野外草根间鸣叫,因霜露寒冷,故鸣声不畅。

⑷亲:近。

⑸得:能够。

⑹放妻:指妻子。

一说指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

⑺悲丝:哀婉的丝乐。

急管:激昂的管乐。

⑻感激:感动,激发。

天真:这里指促织没有受礼俗影响自然真切的鸣声。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天所作。

当时杜甫还在秦州,远离家乡,夜间听闻蟋蟀哀婉的叫声从而感秋,至而牵动了思乡之情,作此诗抒发远离家乡的羁旅愁怀。

赏析/鉴赏整体赏析人们常常把呜叫声当作动物的语言,所以听到反复不断的声音,就自然想象到那是在不断地诉说着什么,或要求着什么,把它想象成无休止的倾诉。

杜甫在秦州的几个月,正是促织活动的时候。

傍晚,清晨,特别是不眠之夜,大约都是在促织的鸣叫声中度过的。

诗人久客在外,心情本来就很凄凉,被促织声一激,往往不禁泪下。

这首诗,就是诗人当时忧伤感情的真实写照。

《促织》全文翻译

《促织》全文翻译

【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为初中,G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宣德,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c。

此物故(期间,时期)(崇尚)(每年,名作状)(省略‚之于‛)(中间)(副词,本来)(地名)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向民间征收蟋蟀。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上官,以一头进c,试使c斗而才,因责c∧(之)常供。

令以∧(之)(讨好,巴结)(把,拿)(进献)(让)(于是,就)(责令)(省略‚县令‛)(把)(省略‚供应的差事‛)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把供应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c其直,居c∧(之)(分派)(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用笼子,名作状)(抬高,也作使动)(通‚值‛)(积,储存)(省略,好的蟋蟀)的差事分派给各乡里正。

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它们(并把它们)货。

里胥猾黠,假c此科敛丁口,每责c(当作)(珍奇的)(猾,黠:均狡猾刁诈意)(借)(征税)(聚敛)(成年男子)(指派)(常常)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常常家之产。

(使……倾尽)(多)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本段重点实词:10个,高中2个】【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为初中,G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有成名者,操G童子业c,久不售。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里(县)(操:从事(行业)(卖,引申为成功、到达。

译考取)(表被动)(报告,告知)(充当)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

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正役,百营谋c不能脱。

不终岁,薄G产累尽c。

会征促织,成不(计策)(办法)(摆脱)(终了,结束)(微薄的)(牵连妨碍)(完)(副词,适逢)的差事。

《促织》全文翻译

《促织》全文翻译

第一段原文对译 【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 为初中,G 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宣德 间c ,宫中尚 促织之戏,岁 征 ∧ ∧ 民 间c 。

此物故 非西产;有华阴c 令欲(期间,时期) (崇尚) (每年,名作状)(省略‚之于‛)(中间) (副词,本来) (地名)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向民间征收蟋蟀。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媚 上官, 以一头进c ,试使c 斗而 才,因 责c ∧(之)常供。

令 以 ∧ (之) (讨好,巴结)(把,拿)(进献) (让) (于是,就)(责令)(省略‚县令‛)(把)(省略‚供应的差事‛)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把供应责c 之里正。

市中 游侠儿 得佳者 笼 养之,昂c 其 直, 居c ∧(之) (分派)(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用笼子,名作状)(抬高,也作使动)(通‚值‛)(积,储存)(省略,好的蟋蟀)的差事分派给各乡里正。

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它们(并把它们) 为c 奇G 货。

里胥 猾 黠, 假c 此 科 敛 丁 口,每 责c 一头,辄(当作)(珍奇的) (猾,黠:均狡猾刁诈意) (借) (征税)(聚敛)(成年男子) (指派) (常常)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常常倾 数G 家之产。

(使……倾尽)(多)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本段重点实词:10个,高中2个】 第二段原文对译 【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 为初中,G 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 古今异义 (有……者:有一个叫……的人)(童子,童生。

科举时代还没有考取秀才的读书人)(迂讷,拘谨而又不善于说话)(↓显现才能,名作动)邑 有成名者,操G 童子 业c ,久不 售。

《促织》经典全文翻译

《促织》经典全文翻译

《促织》经典全文翻译【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为初中,G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宣德征∧∧民(期间,时期)(崇尚)(每年,名作状)(省略“之于”)(中间)(副词,本来)(地名)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向民间征收蟋蟀。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斗而∧(之)∧(之)(讨好,巴结)(把,拿)(进献)(让)(于是,就)(责令)(省略“县令”)(把)(省略“供应的差事”)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把供应之里正。

市中得佳者养之,其∧(之)(分派)(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用笼子,名作状)(抬高,也作使动)(通“值”)(积,储存)(省略,好的蟋蟀)的差事分派给各乡里正。

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它们(并把它们)货。

此(当作)(珍奇的)(猾,黠:均狡猾刁诈意)(借)(征税)(聚敛)(成年男子)(指派)(常常)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常常家之产。

(使……倾尽)(多)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本段重点实词:10个,高中2个】【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为初中,G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古今异义)(迂讷,拘谨而又不善于说话)(↓显现才能,名作动)- 2 -有成名者,童子久不∧为人猾胥里(县)(操:从事(行业)(卖,引申为成功、到达。

译考取)(表被动)(报告,告知)(充当)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

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正役,百营不能岁,产征促织,成不(计策)(办法)(摆脱)(终了,结束)(微薄的)(牵连妨碍)(完)(副词,适逢)的差事。

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

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

《促织》全文翻译

《促织》全文翻译

第一段原文对译 【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 为初中,G 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宣德 间c ,宫中尚 促织之戏,岁 征 ∧ ∧ 民 间c 。

此物故 非西产;有华阴c 令欲 (期间,时期) (崇尚) (每年,名作状)(省略‚之于‛)(中间) (副词,本来) (地名) 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向民间征收蟋蟀。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媚 上官, 以一头进c ,试使c斗而 才,因 责c ∧(之)常供。

令 以 ∧ (之)(讨好,巴结)(把,拿)(进献) (让) (于是,就)(责令)(省略‚县令‛)(把)(省略‚供应的差事‛) 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把供应责c 之里正。

市中 游侠儿 得佳者 笼 养之,昂c 其 直, 居c ∧(之)(分派)(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用笼子,名作状)(抬高,也作使动)(通‚值‛)(积,储存)(省略,好的蟋蟀) 的差事分派给各乡里正。

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它们(并把它们) 为c 奇G 货。

里胥 猾 黠, 假c 此 科 敛 丁 口,每 责c 一头,辄 (当作)(珍奇的) (猾,黠:均狡猾刁诈意) (借) (征税)(聚敛)(成年男子) (指派) (常常) 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常常 倾 数G 家之产。

(使……倾尽)(多)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本段重点实词:10个,高中2个】第二段原文对译 【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 为初中,G 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邑 有成名者,操G 童子 业c ,久不 售。

∧为人 迂讷,遂 为 猾胥 报G 充 里(县) (操:从事 (行业) (卖,引申为成功、到达。

译考取)(表被动)(报告,告知)(充当)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汉语》教材第四册第十二章《促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促织》原文的翻译和赏析,着重分析文章的文学特点、语言特色以及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促织》原文的基本意思,能准确翻译全文。

2. 分析《促织》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色,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促织》原文的深入理解和翻译,以及对文章文学手法和语言特色的分析。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以及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原文及翻译、赏析资料。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只促织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促织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1)让学生观察图片,思考促织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促织的了解。

2. 课堂讲解(1)原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原文,学生跟读。

(2)原文翻译:引导学生对照教材,逐句翻译原文。

(3)文学手法和语言特色分析: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分析文章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色。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促织的认识。

(2)邀请学生模仿文章的写作手法,创作一篇关于促织的短文。

4. 例题讲解(1)分析文章中的一段精彩语句,讲解其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类似的句子。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文章中的一段原文。

(2)分析文章中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色。

(2)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促织》2. 内容:原文、翻译、文学手法、语言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促织》一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答案:略2. 作业题目:请运用《促织》的写作手法,创作一篇关于动物的短文。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

《促织》优质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促织》优质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促织》优质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促织》一文,位于教材第三章“文言文阅读”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词语理解、句子解析、课文翻译、课文赏析。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语及其用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通过对课文句子的解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课文句子的解析。

2. 教学重点:课文翻译与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促织”的传说,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词语学习: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引导学生运用词典查阅并理解。

3.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课文翻译: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课文,讲解翻译技巧。

5. 课文赏析:分析课文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课文重点词语及其解释。

2. 黑板右侧:课文翻译与赏析要点。

3. 中间部分:课文结构图,展示句子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实践情景引入:在课堂导入环节,讲述“促织”传说中的趣味故事,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难点句子为例,详细讲解句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随堂练习:设计词语填空、翻译句子等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过程中,注意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接受并理解教学内容。

同时,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设计。

3. 作业设计,特别是作业题目的答案提供。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蒲松龄同情百姓的博大胸怀和对封建统治者罪恶的揭露。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翻译全文。

教学难点: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

教学方法:阅读、鉴赏、引导、讨论。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语】300多年前,在山东省淄川县,有这么一个“怪人”:此人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典当破旧衣物,置办茶水摆在路边,供过往行人歇脚、解渴;他不收钱,只要求每个歇脚的人给他讲个新奇的故事。

原来此人是在搜集写作素材。

他白天听,晚上伏案写作。

这个“怪人”就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

【作者介绍】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

他是清代康熙年间人,是一位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一生著述丰富。

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诗一千几百首,词一百首,散文四百多篇。

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

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写有一副“落第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聊斋志异》介绍】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聚一生心血而成。

《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共8卷,491篇,约40万余字。

《促织》全文翻译

《促织》全文翻译

【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为初中,G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宣德,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c。

此物故(期间,时期)(崇尚)(每年,名作状)(省略‚之于‛)(中间)(副词,本来)(地名)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向民间征收蟋蟀。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上官,以一头进c,试使c斗而才,因责c∧(之)常供。

令以∧(之)(讨好,巴结)(把,拿)(进献)(让)(于是,就)(责令)(省略‚县令‛)(把)(省略‚供应的差事‛)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把供应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c其直,居c∧(之)(分派)(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用笼子,名作状)(抬高,也作使动)(通‚值‛)(积,储存)(省略,好的蟋蟀)的差事分派给各乡里正。

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它们(并把它们)货。

里胥猾黠,假c此科敛丁口,每责c(当作)(珍奇的)(猾,黠:均狡猾刁诈意)(借)(征税)(聚敛)(成年男子)(指派)(常常)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常常家之产。

(使……倾尽)(多)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本段重点实词:10个,高中2个】【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为初中,G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有成名者,操G童子业c,久不售。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里(县)(操:从事(行业)(卖,引申为成功、到达。

译考取)(表被动)(报告,告知)(充当)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

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正役,百营谋c不能脱。

不终岁,薄G产累尽c。

会征促织,成不(计策)(办法)(摆脱)(终了,结束)(微薄的)(牵连妨碍)(完)(副词,适逢)的差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松龄《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促织》教案促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蒲松龄同情百姓的博大胸怀和对封建统治者罪恶的揭露。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翻译全文。

教学难点: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

教学方法:阅读、鉴赏、引导、讨论。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语】300多年前,在山东省淄川县,有这么一个“怪人”:此人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典当破旧衣物,置办茶水摆在路边,供过往行人歇脚、解渴;他不收钱,只要求每个歇脚的人给他讲个新奇的故事。

原来此人是在搜集写作素材。

他白天听,晚上伏案写作。

这个“怪人”就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

【作者介绍】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

他是清代康熙年间人,是一位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一生著述丰富。

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诗一千几百首,词一百首,散文四百多篇。

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

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写有一副“落第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聊斋志异》介绍】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聚一生心血而成。

《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共8卷,491篇,约40万余字。

“聊斋”作者的书斋名,“志异”记述花妖狐鬼及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

目的是“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郭沫若称赞它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写作背景介绍】这篇小说写的是明代宣德年间的事情,其实大有深意。

“宣德治世,宣宗令主…顾以草虫纤物殃民至此耶?抑传闻失实耶?”这是跟作者同时代的诗坛宗师王渔洋写在《聊斋志异》手稿本上的一条评语。

王渔洋为什么要强调宣德年间是“治世”,宣宗是“令主”,即“明君”呢?显然他的用意,是要提醒读者读《促织》时要联系眼前的现实。

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正被目为“英主”。

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狗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于世的。

可见作者的创作意图,实际上是在借讲前朝“令主”当政的“治世”时代的事,来揭露“当时”“英主”当政的“盛世”的黑暗现实。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当是目有所睹;“天子偶用一物”,更是特有所指,不是泛泛议论。

这正反映了蒲松龄思想的深刻处,“治世”、“盛世”尚且如此,那“庸主”当政的“衰世”就不用说了。

【文言知识点】1、通假字:①昂其直,居为奇货(“直”通“值”,价格)②成妻具赀诣问(“赀”通“资”,钱财)③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而”通“尔”,你)④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裁”通“才”,刚)⑤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⑥翼日进宰(“翼”通“翌”,次)⑦牛羊蹄躈各千计(“躈”通“噭”)2、古今异义词:两股间脓血流离股,大腿屁股。

久不售售,考取卖物出手。

亦无售者售,买卖物出手。

败堵丛草堵,墙堵塞。

宰严限追比宰,县令主管、主持或杀。

抢乎欲绝抢,碰撞抢夺、争夺。

3、此类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1)岁征民间,每年。

(2)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3)早出暮归,在早上、在晚上。

(4)取儿藁葬,用草席(裹)。

(5)日与子弟角,每天。

(6)力叮不释,用力。

(7)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名词活用作动词——(1)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2)旬余,杖至百,用杖打。

(3)大喜,笼归,用笼子装。

(4)上于盆而养之,放到、放进。

(5)儿涕而出,流着泪。

(6)自名“蟹壳青”,命名。

(7)细疏其能,陈述。

(8)故天子一跬步,走半步。

(9)裘马扬扬,穿着皮衣,骑着马。

(10)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受穷,变富。

(11)仙及鸡犬,成仙。

使动用法——(1)昂其直,使…高,抬高。

(2)辄倾数家之产,使…倾尽/竭尽。

(3)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意动用法——(1)成然之,认为…是对的。

(2)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劣/差。

(3)益奇之,认为…奇特。

薄产累尽,形作动,赔尽。

蟹白栗黄,形作名,白肉,黄粉。

成述其异,形作名,奇特的本领。

啼告母,动词作状语。

4、特殊句式:(1)定语后置句,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2)被动句,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3)省略句,又试之鸡。

5、课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1)俄见小虫跃起,不久,一会儿。

(2)旋见鸡伸颈摆扑,随即,跟着。

(3)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一会儿。

(4)斯须就毙,一会儿。

(5)未几,成归,没多久。

(6)无何,宰以卓异闻,没多久。

(7)既而得尸于井,不久,随后。

(8)食顷,帘动,吃一顿饭的工夫。

【情节】1、对于小说,人们最感兴趣的是它的情节。

请同学们按照情节发展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把文章分为6部分,并给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答:序幕(1):征虫,交代背景。

开端(2):觅虫,山穷水尽,悲。

发展(3):卜虫、得虫,柳暗花明,喜。

高潮(4-7):失虫、化虫、斗虫,大起大落,悲。

结局(8):献虫,因祸得福,喜。

尾声(9):评虫,痛斥官吏警戒天子。

2、据情节,可以看出文章始终围绕的一条主线是什么?围绕这条主线,情节具体有几次起落波折?这样安排有何妙处?答:文章始终围绕的一条主线是促织得失。

情节有四次起落波折:报充里正,严遭杖刑(一落)——山穷水尽;按图索虫,终获佳品(一起)——柳暗花明;毙虫失子,陷入绝境(二落)——乐极生悲;魂化促织,出现转机(二起)——偶然生喜;比之他虫,惭怍不已(三落)——自惭失落;虫显异能,惊喜万分(三起)——化悲为喜;进献令宰,令宰怒呵(四落)——怒呵犹信;呈献皇上,裘马扬扬(四起)——因祸得福。

这样写的妙处:这样的情节设置,避免了阅读小说一览无余的乏味,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

曲折多变的情节发展既引人入胜,又能更充分、深刻地表现统治集团的荒谬、苛酷给普通百姓造成的巨大灾难。

3、有人认为小说的喜剧性结局削减了对丑恶社会的谴责力量,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谈谈看法。

答:①这个结局是虚幻的,当时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

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虫去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笞皇帝视人命如玩小虫。

②成名“因祸得福”即使是真,也是偶然的。

百姓的生死祸福,竟系于区区小虫,封建统治的腐败已到何种程度!③“喜剧”的结局,实际上是嘲讽了一出丑剧,“成名裘马扬扬”,连“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泽”,这岂不荒唐可笑!【心理描写】阅读课文第4-7段,找出体现成名心理活动变化的单音词,依次填入空格处。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蟋蟀则(怒),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悲),见儿子气息惙然则转为(喜),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愁)。

忽闻门外虫鸣则既(惊)且(喜),然见蟋蟀短小则认为它(劣);视之,意似良,则又转为(喜)。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恐)。

成名的内心变化,写得错落有致,其时悲时怒时喜时愁。

可见一只小小的蟋蟀竟然或牵动着主人公的心,主宰主人公的命运。

这细致入微、曲折变化的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熔于一炉,有力地揭示了皇帝荒淫,官贪吏虐,致使百姓家败人亡的罪恶现实。

【总结】《促织》是一篇借前朝故事,讽刺现实,寄托“孤愤”的佳作。

作者以一只促织的得失为线索,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鞭挞了宫廷生活的荒淫无道,揭露了大小官吏的谄媚逢迎,寄托了作者对备受欺凌压迫的广大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作业布置:预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原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令以责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成然之。

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

成妻具资诣问。

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

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

问者爇香于鼎,再拜。

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

各各竦立以听。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

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

展玩不可晓。

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

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遽扑之,入石穴中。

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逐而得之。

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

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

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儿惧,啼告母。

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日将暮,取儿藁葬。

近抚之,气息惙然。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

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

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

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

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

成以其小,劣之。

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

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喜而收之。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