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土石方计算公式
路基土石方计算规则
路基土石方计算规则最近,很多便宜在网上问我路基挖方、填方、借方、利用方、弃方计算,我把相关的问题解释如下:路基土石方数量是公路工程的重要工程量之一,直接影响公路的工程造价、劳动力、机具设备和施工期限。
土石方工程数量越多,投资越大,其工程投资约占总体工程的35%甚至更多,是公路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土石方工程的计算准确与否显得十分重要。
一、土石方工程数量的计算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土石方工程按不同工程项目分别计算。
其项目有:1、路基挖方、填方、借方、利用方、弃方计算。
(1)根据原地面线,标准横断面形式计算帽子挖方、帽子填方工程量。
(2)根据填挖高度确定路基处理段落及宽度计算路基处理挖方、路基处理填方工程量。
步骤如下:①确定经济运距、运输机具和免费运距的大小。
②在计算表中,标出沿线弃土场的位置、桥隧起终桩号以及涵洞位置。
③按就近与土石方运量最小的原则调配。
④用挖余方中的土方远运参与填方利用,公式:V填土=(V土1∕r1+V土2∕r2+V土3∕r3)。
式中:V土1,V土2,V土3—表示参与填方的挖余方中松土、普通土、硬土体积(天然密实方),r1,r2,r3—表示各自的换算系数,若土方不够,可以石代土,公式:V填石=(V石1+V石2+V石3)∕r4式中:V石1、V石2、V石3—表示参与填方的挖余方中软石、次坚石、坚石体积(天然密实方);r4—石方的换算系数。
⑤计算废方量和借方量:V废方=挖余方-V土1-V土2-V土3-V石1-V石2-V 石3;V借方=填缺方-V填土-V填石2.其它增加土方:包括清除表土增加土石方数量、填前碾压增加土石方数量、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需要加宽填筑土石方数量和因地基自然下沉增加的土石方数量等。
(1)清除表土增加土方量。
清除表土为新征用土地宽度范围内全路线长度(扣除桥涵结构物长度)清表工程量,当公路路基基底为水稻田或浅水塘时,应是先挖沟疏干并清除腐植土、淤泥、地表树根草植等,根据新建或改建实际平均情表情况,确定清表厚度,一般在0.1-0.2之间。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和公式及常规土方计价规则
路基土石方是公路工程的一项主要工程量,在公路设计和路线方案比较中,路基土石方数量的多少是评价公路测设质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在编制公路施工组织计划和工程概预算时,还需要确定分段和全线路基土石方数量。
地面形状是很复杂的,填、挖方不是简单的几何体,所以其计算只能是近似的,计算的精确度取决于中桩间距、测绘横断面时采点的密度和计算公式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等。
计算时一般应按工程的要求,在保证使用精度的前提下力求简化。
一、横断面面积计算路基的填挖断面面积,是指断面图中原地面线与路基设计线所包围的面积,高于地面线者为填,低于地面线者为挖,两者应分别计算。
通常采用积距法和坐标法。
1.积距法:如图4-5将断面按单位横宽划分为若干个梯形和三角形,每个小条块的面积近似按每个小条块中心高度与单位宽度的乘积:Ai=b hi则横断面面积: A =b h1+b h2 +b h3 +… +b hn =b ∑ hi当 b = 1m 时,则 A 在数值上就等于各小条块平均高度之和∑ hi 。
2.坐标法:如图4-6已知断面图上各转折点坐标(xi,yi), 则断面面积为:A = [∑(xi yi+1-xi+1yi ) ] 1/2坐标法的计算精度较高,适宜用计算机计算。
二、土石方数量计算路基土石方计算工作量较大,加之路基填挖变化的不规则性,要精确计算土石方体积是十分困难的。
在工程上通常采用近似计算。
即假定相邻断面间为一棱柱体,则其体积为:V=(A1+A2)式中:V —体积,即土石方数量(m3);A1、A2 —分别为相邻两断面的面积(m2);L —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m)。
此种方法称为平均断面法,如图4-7。
用平均断面法计算土石方体积简便、实用,是公路上常采用的方法。
但其精度较差,只有当A1、A2相差不大时才较准确。
当A1、A2相差较大时,则按棱台体公式计算更为接近,其公式如下:V= (A1+A2) L (1+ )式中:m = A1 / A2 ,其中A1 <A2 。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和公式及常规土方计价规则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及公式路基土石方是公路工程的一项主要工程量,在公路设计和路线方案比较中,路基土石方数量的多少是评价公路测设质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在编制公路施工组织计划和工程概预算时,还需要确定分段和全线路基土石方数量。
地面形状是很复杂的,填、挖方不是简单的几何体,所以其计算只能是近似的,计算的精确度取决于中桩间距、测绘横断面时采点的密度和计算公式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等。
计算时一般应按工程的要求,在保证使用精度的前提下力求简化。
一、横断面面积计算路基的填挖断面面积,是指断面图中原地面线与路基设计线所包围的面积,高于地面线者为填,低于地面线者为挖,两者应分别计算。
通常采用积距法和坐标法。
1.积距法:如图4-5将断面按单位横宽划分为若干个梯形和三角形,每个小条块的面积近似按每个小条块中心高度与单位宽度的乘积:Ai=b hi则横断面面积:A =b h1+b h2 +b h3 +…+b hn =b∑hi当b = 1m 时,则A 在数值上就等于各小条块平均高度之和∑hi 。
2.坐标法:如图4-6已知断面图上各转折点坐标(xi,yi), 则断面面积为:A = [∑(xi yi+1-xi+1yi ) ] 1/2坐标法的计算精度较高,适宜用计算机计算。
二、土石方数量计算路基土石方计算工作量较大,加之路基填挖变化的不规则性,要精确计算土石方体积是十分困难的。
在工程上通常采用近似计算。
即假定相邻断面间为一棱柱体,则其体积为:V=(A1+A2)式中:V —体积,即土石方数量(m3);A1、A2 —分别为相邻两断面的面积(m2);L —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m)。
此种方法称为平均断面法,如图4-7。
用平均断面法计算土石方体积简便、实用,是公路上常采用的方法。
但其精度较差,只有当A1、A2相差不大时才较准确。
当A1、A2相差较大时,则按棱台体公式计算更为接近,其公式如下:V=(A1+A2) L (1+ )式中:m = A1 / A2 ,其中A1 <A2 。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和公式及常规土方计价规则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及公式路基土石方是公路工程的一项主要工程量,在公路设计和路线方案比较中,路基土石方数量的多少是评价公路测设质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在编制公路施工组织计划和工程概预算时,还需要确定分段和全线路基土石方数量。
地面形状是很复杂的,填、挖方不是简单的几何体,所以其计算只能是近似的,计算的精确度取决于中桩间距、测绘横断面时采点的密度和计算公式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等。
计算时一般应按工程的要求,在保证使用精度的前提下力求简化。
一、横断面面积计算路基的填挖断面面积,是指断面图中原地面线与路基设计线所包围的面积,高于地面线者为填,低于地面线者为挖,两者应分别计算。
通常采用积距法和坐标法。
1.积距法:如图4-5将断面按单位横宽划分为若干个梯形和三角形,每个小条块的面积近似按每个小条块中心高度与单位宽度的乘积:Ai=b hi则横断面面积:A =b h1+b h2 +b h3 +…+b hn =b∑hi当b = 1m 时,则A 在数值上就等于各小条块平均高度之和∑hi 。
2.坐标法:如图4-6已知断面图上各转折点坐标(xi,yi), 则断面面积为:A = [∑(xi yi+1-xi+1yi ) ] 1/2坐标法的计算精度较高,适宜用计算机计算。
二、土石方数量计算路基土石方计算工作量较大,加之路基填挖变化的不规则性,要精确计算土石方体积是十分困难的。
在工程上通常采用近似计算。
即假定相邻断面间为一棱柱体,则其体积为:V=(A1+A2)式中:V —体积,即土石方数量(m3);A1、A2 —分别为相邻两断面的面积(m2);L —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m)。
此种方法称为平均断面法,如图4-7。
用平均断面法计算土石方体积简便、实用,是公路上常采用的方法。
但其精度较差,只有当A1、A2相差不大时才较准确。
当A1、A2相差较大时,则按棱台体公式计算更为接近,其公式如下:V=(A1+A2) L (1+ )式中:m = A1 / A2 ,其中A1 <A2 。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和公式及常规土方计价规则
路基⼟⽯⽅计算⽅法和公式及常规⼟⽅计价规则路基⼟⽯⽅计算⽅法及公式路基⼟⽯⽅是公路⼯程的⼀项主要⼯程量,在公路设计和路线⽅案⽐较中,路基⼟⽯⽅数量的多少是评价公路测设质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
在编制公路施⼯组织计划和⼯程概预算时,还需要确定分段和全线路基⼟⽯⽅数量。
地⾯形状是很复杂的,填、挖⽅不是简单的⼏何体,所以其计算只能是近似的,计算的精确度取决于中桩间距、测绘横断⾯时采点的密度和计算公式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等。
计算时⼀般应按⼯程的要求,在保证使⽤精度的前提下⼒求简化。
⼀、横断⾯⾯积计算路基的填挖断⾯⾯积,是指断⾯图中原地⾯线与路基设计线所包围的⾯积,⾼于地⾯线者为填,低于地⾯线者为挖,两者应分别计算。
通常采⽤积距法和坐标法。
1.积距法:如图4-5将断⾯按单位横宽划分为若⼲个梯形和三⾓形,每个⼩条块的⾯积近似按每个⼩条块中⼼⾼度与单位宽度的乘积:Ai=b hi则横断⾯⾯积: A =b h1+b h2 +b h3 +… +b hn =b ∑ hi当 b = 1m 时,则 A 在数值上就等于各⼩条块平均⾼度之和∑ hi 。
2.坐标法:如图4-6已知断⾯图上各转折点坐标(xi,yi), 则断⾯⾯积为:A = [∑(xi yi+1-xi+1yi ) ] 1/2坐标法的计算精度较⾼,适宜⽤计算机计算。
⼆、⼟⽯⽅数量计算路基⼟⽯⽅计算⼯作量较⼤,加之路基填挖变化的不规则性,要精确计算⼟⽯⽅体积是⼗分困难的。
在⼯程上通常采⽤近似计算。
即假定相邻断⾯间为⼀棱柱体,则其体积为:V=(A1+A2)式中:V —体积,即⼟⽯⽅数量(m3);A1、A2 —分别为相邻两断⾯的⾯积(m2);L —相邻断⾯之间的距离(m)。
此种⽅法称为平均断⾯法,如图4-7。
⽤平均断⾯法计算⼟⽯⽅体积简便、实⽤,是公路上常采⽤的⽅法。
但其精度较差,只有当A1、A2相差不⼤时才较准确。
当A1、A2相差较⼤时,则按棱台体公式计算更为接近,其公式如下:V= (A1+A2) L (1+ )式中:m = A1 / A2 ,其中A1 <A2 。
路基土石方计算公式
路基土石方计算公式及相关要求(计划统计用)杨海波第一章路基土石方统计相关要求1、根据填筑类型和填料划分各个施工段,并采用相应的公式;2、填土标高资料通过测量得出;3、涵洞、通道所占体积、涵通台背回填均要扣除;4、桥梁端头按照实际填筑里程段计算;5、所有公式均列在计算表中,不允许用计算器计算,导致无追溯性;第二章路基土石方统计计算公式一、名称解释H面:路面标高;H测:实测填筑标高;H原:清表后原地面标高;梯形上底宽:L上;梯形下底宽:L下;填筑面积:S。
我所画断面图仅为示意图,且根据№1合同段图纸统计得出,具体请参阅各标图纸第二册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并予以更新;二、非膨胀土填方段上底宽:L上=28+3*(H面-H测);下底宽:L下=28+3*(H面-H原);填筑面积:S=(L上+L下)*(H测-H原)/2;备注:正常段路面宽度按照28米计算,加宽段则按照实际宽度计算;三、非膨胀土路堑段H原=(H原左+H原右)/2(如果清表后左右侧原地面标高不一致,用左右侧平均原地面标高计算);上底宽:L上=28+1.6*2+2*(H原-H面);下底宽:L下=28+1.6*2+2*(H测-H面);填筑面积:S=(L上+L下)*(H原-H测)/2;备注:正常段路面宽度按照28+1.6*2米计算,加宽段则按照实际宽度计算;四、弱膨胀土填方段1、当填筑总高度H<6m,公式与“二、非膨胀土填方段”完全相同;2、当填筑总高度H>6m(1)填土在1:1.75部位时上底宽:L上=28+(H面-H测)*1.5*2+4+(H面- H测-6)*0.25*2;下底宽:L下=28+(H面-H原)*1.5*2+4+(H面- H原-6)*0.25*2;填筑面积:S=(L上+L下)*(H测-H原)/2;备注:正常段路面宽度按照28米计算,加宽段则按照实际宽度计算;(2)填土在1:1.5部位时,与“二、非膨胀土填方段”公式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加上两个小梯形面积;单个小梯形面积为:(2+2+(H面-H原-6)*0.25)*(H面-H原-6)/2;五、弱膨胀土路堑段;中膨胀土路堑段1、当填筑总高度H<6m,公式与“三、非膨胀土路堑段”基本相同,仅路面设计宽度变更为“28+2.1*2”;2、当填筑总高度H>6m(1)填土在1:1.75部位时,上底宽:L上=28+2.1*2+2*1.5*6+4+(H原-H面-6)*1.75*2;下底宽:L下=28+2.1*2+2*1.5*6+4+(H测-H面-6)*1.75*2;填筑面积:S=(L上+L下)*(H原-H测)/2;(2)填土在1:1.5部位时两个梯形相加S= S上面+ S下面○上面梯形上底宽:L上=28+2.1*2+2*1.5*6+4+(H原-H面-6)*1.75*2;下底宽:L下=28+2.1*2+2*1.5*6+4;填筑面积:S上面=(L上+L下)*(H原-H面-6)/2;○下面梯形上底宽:L上=28+2.1*2+2*1.5*6+4;下底宽:L下=28+2.1*2+2*1.5*(H测-H面);填筑面积:S下面=(L上+L下)*(6-H测+H面)/2;六、岩石路堑段1、当填筑总高度H<1.5m,且为“微风化粘土岩、沙砾岩、云母石英片岩”上底宽:L上=28+1.6*2+2*0.75*(H原-H面);下底宽:L下=28+1.6*2+2*0.75*(H测-H面);填筑面积:S=(L上+L下)*(H原-H测)/2;2、当填筑总高度H<1.5m,且为“残坡积土、强风化粘土岩、膨胀性粘土”上底宽:L上=28+1.6*2+2*1*(H原-H面);下底宽:L下=28+1.6*2+2*1*(H测-H面);填筑面积:S=(L上+L下)*(H原-H测)/2;3、当填筑总高度H>1.5m(1)填土在1:0.75部位时,上底宽:L上=28+2.1*2+2*0.5*1.5+4+(H原-H面-1.5)*0.75*2;下底宽:L下=28+2.1*2+2*0.5*1.5+4+(H测-H面-1.5)*0.75*2;填筑面积:S=(L上+L下)*(H原-H测)/2;(2)填土在1:0.5部位时两个梯形相加S= S上面+ S下面○上面梯形上底宽:L上=28+2.1*2+2*0.5*1.5+4+(H原-H面-1.5)*0.75*2;下底宽:L下=28+2.1*2+2*0.5*1.5+4;填筑面积:S上面=(L上+L下)*(H原-H面-1.5)/2;○下面梯形上底宽:L上=28+2.1*2+2*0.5*1.5+4;下底宽:L下=28+2.1*2+2*0.5*(H测-H面);填筑面积:S下面=(L上+L下)*(1.5-H测+H面)/2;七、匝道路段由于数量少,由各个总监办把关自行计算,但是必须附上计算草图和公式备查;。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和公式及常规土方计价规则审批稿
路基⼟⽯⽅计算⽅法和公式及常规⼟⽅计价规则审批稿路基⼟⽯⽅计算⽅法和公式及常规⼟⽅计价规则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路基⼟⽯⽅计算⽅法?及公式路基⼟⽯⽅是公路⼯程的⼀项主要⼯程量,在公路设计和路线⽅案⽐较中,路基⼟⽯⽅数量的多少是评价公路测设质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
在编制公路施⼯组织计划和⼯程概预算时,还需要确定分段和全线路基⼟⽯⽅数量。
地⾯形状是很复杂的,填、挖⽅不是简单的⼏何体,所以其计算只能是近似的,计算的精确度取决于中桩间距、测绘横断⾯时采点的密度和计算公式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等。
计算时⼀般应按⼯程的要求,在保证使⽤精度的前提下⼒求简化。
⼀、横断⾯⾯积计算路基的填挖断⾯⾯积,是指断⾯图中原地⾯线与路基设计线所包围的⾯积,⾼于地⾯线者为填,低于地⾯线者为挖,两者应分别计算。
通常采⽤积距法和坐标法。
1.积距法:如图4-5将断⾯按单位横宽划分为若⼲个梯形和三⾓形,每个⼩条块的⾯积近似按每个⼩条块中⼼⾼度与单位宽度的乘积:Ai=b hi则横断⾯⾯积: A =b h1+b h2 +b h3 +… +b hn =b∑ hi当 b = 1m 时,则 A 在数值上就等于各⼩条块平均⾼度之和∑ hi 。
2.坐标法:如图4-6已知断⾯图上各转折点坐标(xi,yi), 则断⾯⾯积为:A = [∑(xi yi+1-xi+1yi ) ] 1/2坐标法的计算精度较⾼,适宜⽤计算机计算。
⼆、⼟⽯⽅数量计算路基⼟⽯⽅计算⼯作量较⼤,加之路基填挖变化的不规则性,要精确计算⼟⽯⽅体积是⼗分困难的。
在⼯程上通常采⽤近似计算。
即假定相邻断⾯间为⼀棱柱体,则其体积为:V=(A1+A2)式中:V —体积,即⼟⽯⽅数量(m3);A1、A2 —分别为相邻两断⾯的⾯积(m2);L —相邻断⾯之间的距离(m)。
此种⽅法称为平均断⾯法,如图4-7。
⽤平均断⾯法计算⼟⽯⽅体积简便、实⽤,是公路上常采⽤的⽅法。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和公式及常规土方计价规则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及公式路基土石方是公路工程的一项主要工程量,在公路设计和路线方案比较中,路基土石方数量的多少是评价公路测设质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在编制公路施工组织计划和工程概预算时,还需要确定分段和全线路基土石方数量。
地面形状是很复杂的,填、挖方不是简单的几何体,所以其计算只能是近似的,计算的精确度取决于中桩间距、测绘横断面时采点的密度和计算公式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等。
计算时一般应按工程的要求,在保证使用精度的前提下力求简化。
一、横断面面积计算路基的填挖断面面积,是指断面图中原地面线与路基设计线所包围的面积,高于地面线者为填,低于地面线者为挖,两者应分别计算。
通常采用积距法和坐标法。
1.积距法:如图4-5将断面按单位横宽划分为若干个梯形和三角形,每个小条块的面积近似按每个小条块中心高度与单位宽度的乘积:Ai=b hi则横断面面积:A =b h1+b h2 +b h3 +…+b hn =b∑hi当b = 1m 时,则A 在数值上就等于各小条块平均高度之和∑hi 。
2.坐标法:如图4-6已知断面图上各转折点坐标(xi,yi), 则断面面积为:A = [∑(xi yi+1-xi+1yi ) ] 1/2坐标法的计算精度较高,适宜用计算机计算。
二、土石方数量计算路基土石方计算工作量较大,加之路基填挖变化的不规则性,要精确计算土石方体积是十分困难的。
在工程上通常采用近似计算。
即假定相邻断面间为一棱柱体,则其体积为:V=(A1+A2)式中:V —体积,即土石方数量(m3);A1、A2 —分别为相邻两断面的面积(m2);L —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m)。
此种方法称为平均断面法,如图4-7。
用平均断面法计算土石方体积简便、实用,是公路上常采用的方法。
但其精度较差,只有当A1、A2相差不大时才较准确。
当A1、A2相差较大时,则按棱台体公式计算更为接近,其公式如下:V=(A1+A2) L (1+ )式中:m = A1 / A2 ,其中A1 <A2 。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和公式及常规土方计价规则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及公式路基土石方是公路工程的一项主要工程量,在公路设计和路线方案比较中,路基土石方数量的多少是评价公路测设质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在编制公路施工组织计划和工程概预算时,还需要确定分段和全线路基土石方数量。
地面形状是很复杂的,填、挖方不是简单的几何体,所以其计算只能是近似的,计算的精确度取决于中桩间距、测绘横断面时采点的密度和计算公式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等。
计算时一般应按工程的要求,在保证使用精度的前提下力求简化。
一、横断面面积计算路基的填挖断面面积,是指断面图中原地面线与路基设计线所包围的面积,高于地面线者为填,低于地面线者为挖,两者应分别计算。
通常采用积距法和坐标法。
1.积距法:如图4-5将断面按单位横宽划分为若干个梯形和三角形,每个小条块的面积近似按每个小条块中心高度与单位宽度的乘积:Ai=b hi则横断面面积:A =b h1+b h2 +b h3 +…+b hn =b∑hi当b = 1m 时,则A 在数值上就等于各小条块平均高度之和∑hi 。
2.坐标法:如图4-6已知断面图上各转折点坐标(xi,yi), 则断面面积为:A = [∑(xi yi+1-xi+1yi ) ] 1/2坐标法的计算精度较高,适宜用计算机计算。
二、土石方数量计算路基土石方计算工作量较大,加之路基填挖变化的不规则性,要精确计算土石方体积是十分困难的。
在工程上通常采用近似计算。
即假定相邻断面间为一棱柱体,则其体积为:V=(A1+A2)式中:V —体积,即土石方数量(m3);A1、A2 —分别为相邻两断面的面积(m2);L —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m)。
此种方法称为平均断面法,如图4-7。
用平均断面法计算土石方体积简便、实用,是公路上常采用的方法。
但其精度较差,只有当A1、A2相差不大时才较准确。
当A1、A2相差较大时,则按棱台体公式计算更为接近,其公式如下:V=(A1+A2) L (1+ )式中:m = A1 / A2 ,其中A1 <A2 。
2024年一级建造师《公路实务》总结性资料
1.路基土石方平均运距计算(运量×运距的和除以总运量)例如:运距30m 的土石方20万立方米,运距50m 的土石方18万立方米。
采用推土机推运施工2024年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总结性资料一、全书公式汇总,推土机推运平均运距=200000×30+180000×50200000+180000=39.5m。
2.路基压实度压实度=现场干密度/室内最大干密度×100%。
3.路面混合料平均运距计算第一种情况:料场位于路线起点或者终点,则平均运距为路线全长(L)的一半。
如果线外还有一段距离,加上即可。
平均运距=L/2第二种情况料场在路线边上的任意位置,平均运距为料场距起点的距离的一半(D)乘以距起点的距离(B)加上料场距终点的距离的一半(E)乘以距终点的距离(C)之和除以路线全长(L),即(DB+EC)/L。
如果料场位置恰好在路线的中点上,则平均运距为L/4。
第三种情况料场距离路线有一段距离(A),上线位置在路线中间任意位置。
则平均运距为=(DB+CE)/L+A。
4.普通模板荷载计算①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对水平面模板可采用2.0kN/rn 2,对垂直面模板可采用4.0kN/rn 2,且作用范围在新浇筑混凝土侧压力的有效压头高度之内。
②当采用内部振捣器时,新浇筑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可按下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F=0.22γc t 0β1β2V0.5F=γc H式中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kN/㎡);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³);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t 0——新浇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按试验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采用t 0=200/(T+15)[T 为混凝土的温度(℃)]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加外加剂时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30mm 时,取0.85;坍落度为50~90mm 时,取1.00;坍落度为110~150mm 时,取1.5;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筑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
土石方计算规则范文
土石方计算规则范文一、开挖量计算1.开挖量计算的基本公式为:开挖量(m³)=面积(㎡)×均边高(m)其中,面积指的是开挖区域的水平面积,均边高指的是开挖面的平均高度。
2.对于复杂形状的开挖区域,可以将开挖区域划分成多个简单形状的区域,分别计算各个区域的开挖量,然后将各个区域的开挖量相加得到总的开挖量。
3.在实际工程中,为了考虑开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通常会在计算结果中增加一定的开挖余量,以确保施工安全,避免出现开挖量不足的情况。
二、填方量计算1.填方量计算的基本公式为:填方量(m³)=面积(㎡)×均边高(m)其中,面积指的是填方区域的水平面积,均边高指的是填方面的平均高度。
2.对于复杂形状的填方区域,可以将填方区域划分成多个简单形状的区域,分别计算各个区域的填方量,然后将各个区域的填方量相加得到总的填方量。
3.在实际工程中,为了考虑填方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通常会在计算结果中增加一定的填方余量,以确保施工安全,避免出现填方量不足的情况。
三、边坡体积计算1.边坡体积计算是指计算边坡面积与边坡高度的乘积,得到边坡的体积。
边坡体积计算一般用于坡面绿化、护坡设计等情况。
2.边坡体积计算的基本公式为:边坡体积(m³)=面积(㎡)×高度(m)其中,面积指的是边坡的水平面积,高度指的是边坡的高度。
3.对于复杂形状的边坡区域,可以将边坡区域划分成多个简单形状的区域,分别计算各个区域的边坡体积,然后将各个区域的边坡体积相加得到总的边坡体积。
四、注意事项1.在土石方计算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工程规范进行计算,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2.在计算中需要考虑附加因素,如开挖与填方的土质、土体收缩、土方的堆取损耗等。
3.土石方计算中的单位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制,即立方米(m³)作为计量单位。
4.计算结果应进行后期检查和确认,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土石方计算规则是土地开发、路基工程以及土建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准确计算土石方量对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路基土石方计量规则
路基土石方计量规则路基土石方数量是公路工程的重要工程量之一,直接影响公路的工程造价、劳动力、机具设备和施工期限。
土石方工程数量越多,投资越大,其工程投资约占总体工程的35%甚至更多,是公路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土石方工程的计算准确与否显得十分重要。
一、土石方工程数量的计算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土石方工程按不同工程项目分别计算。
其项目有:1、路基挖方、填方、借方、利用方、弃方计算。
(1)根据原地面线,标准横断面形式计算帽子挖方、帽子填方工程量。
(2)根据填挖高度确定路基处理段落及宽度计算路基处理挖方、路基处理填方工程量。
步骤如下:①确定经济运距、运输机具和免费运距的大小。
②在计算表中,标出沿线弃土场的位置、桥隧起终桩号以及涵洞位置。
③按就近与土石方运量最小的原则调配。
④用挖余方中的土方远运参与填方利用,公式:V填土=(V土1∕r1+V土2∕r2+V土3∕r3)。
式中:V土1,V土2,V土3—表示参与填方的挖余方中松土、普通土、硬土体积(天然密实方),r1,r2,r3—表示各自的换算系数,若土方不够,可以石代土,公式:V填石=(V石1+V石2+V石3)∕r4式中:V石1、V 石2、V石3—表示参与填方的挖余方中软石、次坚石、坚石体积(天然密实方);r4—石方的换算系数。
⑤计算废方量和借方量:V废方=挖余方-V土1-V土2-V土3-V石1-V石2-V 石3;V借方=填缺方-V填土-V填石2.其它增加土方:包括清除表土增加土石方数量、填前碾压增加土石方数量、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需要加宽填筑土石方数量和因地基自然下沉增加的土石方数量等。
(1)清除表土增加土方量。
清除表土为新征用土地宽度范围内全路线长度(扣除桥涵结构物长度)清表工程量,当公路路基基底为水稻田或浅水塘时,应是先挖沟疏干并清除腐植土、淤泥、地表树根草植等,根据新建或改建实际平均情表情况,确定清表厚度,一般在0.1-0.2之间。
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计算回填至原地面所需的清除增加工程量。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和公式及常规土方计价规则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及公式路基土石方是公路工程的一项主要工程量,在公路设计和路线方案比较中,路基土石方数量的多少是评价公路测设质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在编制公路施工组织计划和工程概预算时,还需要确定分段和全线路基土石方数量。
地面形状是很复杂的,填、挖方不是简单的几何体,所以其计算只能是近似的,计算的精确度取决于中桩间距、测绘横断面时采点的密度和计算公式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等。
计算时一般应按工程的要求,在保证使用精度的前提下力求简化。
一、横断面面积计算路基的填挖断面面积,是指断面图中原地面线与路基设计线所包围的面积,高于地面线者为填,低于地面线者为挖,两者应分别计算。
通常采用积距法和坐标法。
1.积距法:如图4-5将断面按单位横宽划分为若干个梯形和三角形,每个小条块的面积近似按每个小条块中心高度与单位宽度的乘积:Ai=b hi则横断面面积: A =b h1+b h2 +b h3 +… +b hn =b ∑ hi当 b = 1m 时,则 A 在数值上就等于各小条块平均高度之和∑ hi 。
2.坐标法:如图4-6已知断面图上各转折点坐标(xi,yi), 则断面面积为:A = [∑(xi yi+1-xi+1yi ) ] 1/2坐标法的计算精度较高,适宜用计算机计算。
二、土石方数量计算路基土石方计算工作量较大,加之路基填挖变化的不规则性,要精确计算土石方体积是十分困难的。
在工程上通常采用近似计算。
即假定相邻断面间为一棱柱体,则其体积为:V=(A1+A2)式中:V —体积,即土石方数量(m3);A1、A2 —分别为相邻两断面的面积(m2);L —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m)。
此种方法称为平均断面法,如图4-7。
用平均断面法计算土石方体积简便、实用,是公路上常采用的方法。
但其精度较差,只有当A1、A2相差不大时才较准确。
当A1、A2相差较大时,则按棱台体公式计算更为接近,其公式如下:V= (A1+A2) L (1+ )式中:m = A1 / A2 ,其中A1 <A2 。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和公式及常规土方计价规则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及公式路基土石方就是公路工程的一项主要工程量,在公路设计与路线方案比较中,路基土石方数量的多少就是评价公路测设质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在编制公路施工组织计划与工程概预算时,还需要确定分段与全线路基土石方数量。
地面形状就是很复杂的,填、挖方不就是简单的几何体,所以其计算只能就是近似的,计算的精确度取决于中桩间距、测绘横断面时采点的密度与计算公式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等。
计算时一般应按工程的要求,在保证使用精度的前提下力求简化。
一、横断面面积计算路基的填挖断面面积,就是指断面图中原地面线与路基设计线所包围的面积,高于地面线者为填,低于地面线者为挖,两者应分别计算。
通常采用积距法与坐标法。
1、积距法:如图4-5将断面按单位横宽划分为若干个梯形与三角形,每个小条块的面积近似按每个小条块中心高度与单位宽度的乘积:Ai=b hi则横断面面积: A =b h1+b h2 +b h3 +… +b hn =b ∑ hi当 b = 1m 时,则 A 在数值上就等于各小条块平均高度之与∑ hi 。
2、坐标法:如图4-6已知断面图上各转折点坐标(xi,yi), 则断面面积为:A = [∑(xi yi+1-xi+1yi ) ] 1/2坐标法的计算精度较高,适宜用计算机计算。
二、土石方数量计算路基土石方计算工作量较大,加之路基填挖变化的不规则性,要精确计算土石方体积就是十分困难的。
在工程上通常采用近似计算。
即假定相邻断面间为一棱柱体,则其体积为:V=(A1+A2)式中:V —体积,即土石方数量(m3);A1、A2 —分别为相邻两断面的面积(m2);L —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m)。
此种方法称为平均断面法,如图4-7。
用平均断面法计算土石方体积简便、实用,就是公路上常采用的方法。
但其精度较差,只有当A1、A2相差不大时才较准确。
当A1、A2相差较大时,则按棱台体公式计算更为接近,其公式如下:V= (A1+A2) L (1+ )式中:m = A1 / A2 ,其中A1 <A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基土石方计算公式及相关要求(计划统计用)
杨海波
第一章路基土石方统计相关要求
1、根据填筑类型和填料划分各个施工段,并采用相应的公式;
2、填土标高资料通过测量得出;
3、涵洞、通道所占体积、涵通台背回填均要扣除;
4、桥梁端头按照实际填筑里程段计算;
5、所有公式均列在计算表中,不允许用计算器计算,导致无追溯性;
第二章路基土石方统计计算公式
一、名称解释
H面:路面标高;H测:实测填筑标高;H原:清表后原地面标高;梯形上底宽:L上;梯形下底宽:L下;填筑面积:S。
我所画断面图仅为示意图,且根据№1合同段图纸统计得出,具体请参阅各标图纸第二册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并予以更新;
二、非膨胀土填方段
上底宽:L上=28+3*(H面-H测);
下底宽:L下=28+3*(H面-H原);
填筑面积:S=(L上+L下)*(H测-H原)/2;
备注:正常段路面宽度按照28米计算,加宽段则按照实际宽度计算;
三、非膨胀土路堑段
H原=(H原左+H原右)/2(如果清表后左右侧原地面标高不一致,用左右侧平均原地面标高计算);
上底宽:L上=28+1.6*2+2*(H原-H面);
下底宽:L下=28+1.6*2+2*(H测-H面);
填筑面积:S=(L上+L下)*(H原-H测)/2;
备注:正常段路面宽度按照28+1.6*2米计算,加宽段则按照实际宽度计算;
四、弱膨胀土填方段
1、当填筑总高度H<6m,公式与“二、非膨胀土填方段”完全相同;
2、当填筑总高度H>6m
(1)填土在1:1.75部位时
上底宽:L上=28+(H面-H测)*1.5*2+4+(H面- H测-6)*0.25*2;
下底宽:L下=28+(H面-H原)*1.5*2+4+(H面- H原-6)*0.25*2;
填筑面积:S=(L上+L下)*(H测-H原)/2;
备注:正常段路面宽度按照28米计算,加宽段则按照实际宽度计算;
(2)填土在1:1.5部位时,与“二、非膨胀土填方段”公式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加上两个小梯形面积;单个小梯形面积为:(2+2+(H面-H原-6)*0.25)*(H面-H原-6)/2;
五、弱膨胀土路堑段;中膨胀土路堑段
1、当填筑总高度H<6m,公式与“三、非膨胀土路堑段”基本相同,仅路面设计宽度变更为“28+2.1*2”;
2、当填筑总高度H>6m
(1)填土在1:1.75部位时,
上底宽:L上=28+2.1*2+2*1.5*6+4+(H原-H面-6)*1.75*2;
下底宽:L下=28+2.1*2+2*1.5*6+4+(H测-H面-6)*1.75*2;
填筑面积:S=(L上+L下)*(H原-H测)/2;
(2)填土在1:1.5部位时
两个梯形相加S= S上面+ S下面
○上面梯形
上底宽:L上=28+2.1*2+2*1.5*6+4+(H原-H面-6)*1.75*2;
下底宽:L下=28+2.1*2+2*1.5*6+4;
填筑面积:S上面=(L上+L下)*(H原-H面-6)/2;
○下面梯形
上底宽:L上=28+2.1*2+2*1.5*6+4;
下底宽:L下=28+2.1*2+2*1.5*(H测-H面);
填筑面积:S下面=(L上+L下)*(6-H测+H面)/2;
六、岩石路堑段
1、当填筑总高度H<1.5m,且为“微风化粘土岩、沙砾岩、云母石英片岩”
上底宽:L上=28+1.6*2+2*0.75*(H原-H面);
下底宽:L下=28+1.6*2+2*0.75*(H测-H面);
填筑面积:S=(L上+L下)*(H原-H测)/2;
2、当填筑总高度H<1.5m,且为“残坡积土、强风化粘土岩、膨胀性粘土”
上底宽:L上=28+1.6*2+2*1*(H原-H面);
下底宽:L下=28+1.6*2+2*1*(H测-H面);
填筑面积:S=(L上+L下)*(H原-H测)/2;
3、当填筑总高度H>1.5m
(1)填土在1:0.75部位时,
上底宽:L上=28+2.1*2+2*0.5*1.5+4+(H原-H面-1.5)*0.75*2;
下底宽:L下=28+2.1*2+2*0.5*1.5+4+(H测-H面-1.5)*0.75*2;
填筑面积:S=(L上+L下)*(H原-H测)/2;
(2)填土在1:0.5部位时
两个梯形相加S= S上面+ S下面
○上面梯形
上底宽:L上=28+2.1*2+2*0.5*1.5+4+(H原-H面-1.5)*0.75*2;
下底宽:L下=28+2.1*2+2*0.5*1.5+4;
填筑面积:S上面=(L上+L下)*(H原-H面-1.5)/2;
○下面梯形
上底宽:L上=28+2.1*2+2*0.5*1.5+4;
下底宽:L下=28+2.1*2+2*0.5*(H测-H面);
填筑面积:S下面=(L上+L下)*(1.5-H测+H面)/2;
七、匝道路段由于数量少,由各个总监办把关自行计算,但是必须附上计算草图和公式备查;。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