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美丽的田园》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六章《美丽的田园》。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如农作物、家禽等,并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对田园风光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田园中的各种景物。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对田园景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计数。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田园中的各种景物。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对田园景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计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实物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景物。
2. 新课导入:介绍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如农作物、家禽等,并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对田园风光有更深入的了解。
3. 课堂讲解:讲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对田园景物进行分类和计数。
例如,我们可以将农作物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家禽可以按照颜色和品种进行分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景物进行分类和计数,并展示他们的结果。
5.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如果有一片农田,其中有20棵玉米和15棵水稻,我们可以问学生:玉米和水稻各有多少棵?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美丽的田园农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家禽按颜色分类按品种分类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你家附近的田园风光。
答案:略2. 数一数,你家附近的农田中有多少棵玉米和水稻?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让他们对田园风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讲解和练习,学生也学会了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对田园景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计数。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延伸,观察和描述他们家附近的田园风光,并尝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类和计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 (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1.6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如农作物、动物等,并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一节内容紧承第1.5节《大自然中的数学》,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物也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如何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描述这些事物,他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事物的认知和操作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并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美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并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学生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和描述田园中的景物,培养自己的数学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
通过设置美丽的田园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并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内含美丽的田园图片和相关的数学问题;准备一些田园景物的模型或者图片,方便学生操作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了哪些景物。
同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有几棵树?有几只小鸟?”等,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田园的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绘田园风光,让学生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学习基本的数学知识。
本课的主要内容有:认识数字1-10,学习加减法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字和运算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和探索,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10,掌握加减法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数字1-10,掌握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描绘美丽的田园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字和运算,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任务驱动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操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田园风光和相关的数学知识。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和实物模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是与田园风光相关的数学知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6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感。
同时,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但还需要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巩固和应用。
同时,学生对美丽的田园风光有较高的兴趣,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激发他们对祖国美丽风光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感。
2.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
通过美丽的田园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丽的田园图片,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向学生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b.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田园风光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a.向学生介绍田园风光的美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受田园风光的魅力。
b.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a.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实际的加减法问题。
b.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巩固(5分钟)a.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a.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美丽的田园风光?b.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美丽田园。
一年级下册数学《美丽的田园》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美丽的田园》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漂亮的田园》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
2、创设生动好玩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3、渗透算法多样化的,培育学生的协作和创新实力。
教学重点:从日常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
教学难点:从日常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轻轻,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漂亮的田园,你们有爱好吗?(有)好,让我们坐上汽车动身吧!二、发觉问题,解决问题1.看一看。
(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啊,多美的地方啊!细致看看,这里都有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视察画面的内容。
2.说一说。
你能不能用数学的眼光细致视察一下,找出藏在里面的数学信息呢?依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小山羊有5只,小绵羊有7只;岸上有6只白鹅,河里有8只白鹅。
3.引入。
在漂亮的田园里,我们找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真不错!不过,这只小白鹅伸长颈项似乎有点不服气!听听,它在说什么?4.提出数学问题。
下面请小挚友们开动脑筋,先提一提关于小白鹅的数学问题,比一比谁最聪慧,提出的问题最多!5.沟通反馈,集体。
学生说问题,老师板书:河里有8只白鹅,岸上有6只白鹅。
一共有几只白鹅?一共有14只白鹅,河里有8只,草地上有几只?一共有14只白鹅,岸上有6只,河里有几只?6.解决问题。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求“一共有几只白鹅”。
全班沟通,明确:8+6=14(只)7.解决“。
比。
少几”的问题。
出示问题: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小鸟少几只?学生独立思索并列式。
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14页“练一练”1、2题,指名汇报。
2.联系生活实际,发觉问题,解决问题。
视察教室里的人和物,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四、全课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补评:板书设计:漂亮的田园一共有几只白鹅?8+6=14(只)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小鸟少几只?11-5=6(只)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漂亮的田园》教案2教学目的 1. 初步发展从详细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实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美丽的田园》教案及教学反思
先出示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上都有些什么?各有几只?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全班交流。 2.完成第(2)题: 请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2.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观察教室里的人和物,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美丽的田园
一共有几只白鹅?
8+6=14(只)
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小鸟少几只?
11-5=6(只)
本节课是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节综合练习课,主要是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清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并从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帮助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 20 以内数的加
这种学习形式,通过小动物的言语及多媒体的运用给学生一个推动力,吸引他们的目
光,同时也抓住学生乐于追求新鲜,勇于挑战的心理,能让每个孩子都全身心地投入
到学习上,使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这堂课充满神秘感,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好。
掌握 20 以内加减的计算方法,能理解 20 以内进位加、退位减的算理,并能 正确的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会数学学习的乐 趣。
讨论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大家看,春天是多姿多彩的季节,田园里 的小动物在悠闲地玩耍着,让我们跟着笑笑和淘气的脚步一起去看一看吧!
减法的知识,使学生的计算能达到正确与熟练的要求。因此在课一开始,我就鼓励孩
课后 反思
子去发现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本节内容只有一幅图,只看一张图提问题,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
1.6美丽的田园(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
1.6 美丽的田园(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在美丽的田园里,我作为一名教师,将带领一年级下册的孩子们走进数学的世界。
一、教学内容我们的教材是数学一年级下册,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第6章“美丽的田园”。
这一章节主要内容包括:理解田园中的物体和数量关系,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1. 理解田园中的物体和数量关系;2. 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田园中的物体和数量关系,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则是如何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准备了田园场景的教具,包括稻草人、小鸟、蝴蝶等,以及一些数字卡片和加减法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向孩子们展示田园场景的教具,让他们自由发挥,描述他们看到的物体和数量关系。
2. 例题讲解:接着,我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如“稻草人旁边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几只小鸟?”来引导孩子们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孩子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4. 观察和思考:我会引导孩子们观察田园场景,鼓励他们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列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步骤,如“田园中的物体和数量关系”、“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等,以便孩子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和记住重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稻草人旁边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几只小鸟?2. 稻草人旁边有5朵花,摘走了3朵,还剩下几朵花?答案:1. 5只小鸟 2. 2朵花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观察周围的物体和数量关系,拓展他们的思维和观察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5)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喜欢动手操作。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解决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美丽的田园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美丽的田园图片2.学习材料3.小组合作学习准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谈谈对田园风光的感受。
2.呈现(10分钟)呈现田园中的动物和植物,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分类。
如:有几只鸟?有几朵花?有几棵树?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计数和统计。
如:我们组有几只鸟?有几朵花?有几棵树?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田园风光的美丽。
同时,引导学生用加减法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我们组有几只鸟,加上另一组有几只鸟,一共有几只鸟?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田园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我们带的食物分完了,我们应该如何分配?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出解决方法。
6.小结(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白,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1.7《美丽的田园》(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
1.7《美丽的田园》(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计划的重要性。
下面是我根据《美丽的田园》这一教案,为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制定的详细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7章《美丽的田园》的相关知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田园中各种图形的识别和分类,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同时,本节课还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识别并命名田园中的各种常见图形;2. 能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特点;3. 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田园中各种图形的识别和分类,以及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实物模型、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田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各种图形。
2. 知识讲解:我会用PPT展示各种图形的模型,详细讲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找一些生活中的图形,进行观察和分类,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 请学生回家后,尝试解决一些与图形相关的问题,如计算图形的面积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同时,我也会设计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延伸学习。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三篇
【导语】《美丽的⽥园》是北师⼤版⼩学数学第⼀册第七单元的最后⼀课,主要是让学⽣联系⽣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 培养学⽣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
2.培养学⽣的语⾔表达能⼒。
3.让学⽣感受数学与⽣活的联系,培养学⽣的环保意识。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幅情境图,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让学⽣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
因此,我的设计思路是从以下⼏⽅⾯考虑的。
1. 从学⽣喜爱的童话故事引⼊,让学⽣充当童话⾥的⾓⾊,⽤数学知识去帮助可怜的“丑⼩鸭”,从⽽获得成功感,萌发学习的愿望。
2.我校正在进⾏⼀节课35分钟的课改实验,因此教学环节要少,要保证学⽣有充分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提出不同的问题,去思考交流。
3.⽼师教的⽬的是为了不教,因此最后要让学⽣评价、反思⾃⼰的表现,促进学⽣的不断发展。
反思是⼀种隐性的教育资源,让每位学⽣学会反思,⽆疑等于给每⼈配备了⼀位尽责的⽼师,可以随时调整⾃⼰的⾏为。
〖学校及学⽣状况分析〗 学校教学条件较好,配备了电脑、实物投影仪,为使⽤多媒体课件提供了可能,⾮常有利于低年级的教师创设⽣动的情境,开展丰富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
我班共有学⽣45⼈,通过近⼀个学期的学习,学⽣的语⾔表达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学⽣爱提“⼀共有多少?”“还剩多少?”等顺向思维的问题,⽽且学⽣如果上课伊始提不起兴趣,就很懒得去表达。
因此,如何创设⼀个能调起学⽣积极性的情境⾄关重要。
〖课堂实录〗 (⼀)导⼊激趣 1. 创设情境,练习⼝算。
师:同学们听过《丑⼩鸭》的故事吗? 课件出⽰画⾯:⼀只丑⼩鸭抬头仰望着天空中飞过的⽩天鹅,眼⾥流露出悲伤、郁闷的眼神。
师:丑⼩鸭多想变成美丽的⽩天鹅啊,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学⽣脱⼝⽽出:愿意。
师:怎么帮呢?你们看,每只丑⼩鸭都带有5道⼝算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都解答对了,就会有⼀只丑⼩鸭变成美丽的天鹅。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 》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田园景色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内容包括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如房子、小鸟、蜜蜂、小鱼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初步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但是他们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同时,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通过生活中的景物,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田园景色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田园景色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
通过创设美丽的田园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美丽的田园景色和相关的问题。
学生准备课本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美丽的田园景色,引导学生观察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如房子、小鸟、蜜蜂、小鱼等。
同时提出问题,如“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打开课本,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田园景色图,并提出问题,如“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感知田园景色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每组选择一种景物,如房子、小鸟、蜜蜂、小鱼等,用彩泥或其他材料制作出这种景物,并摆放在桌面上,形成一个美丽的田园景色。
《美丽的田园》数学教案设计
《美丽的田园》數學教案設計教案名称:《美丽的田园》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和空间观念,通过观察和描绘田园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田园景色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
2. 空间观念的建立:远近、大小、高低等。
3. 田园景色的描绘:田野、树木、房屋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田园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田园中的各种元素,并提问:“你们能找出视频中哪些物体是我们在数学中学过的几何图形吗?”第二步: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基本的几何图形和空间观念,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举例说明。
2. 教师展示一些描绘田园景色的图片,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和理解这些图片。
第三步:实践活动1.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田园景色进行描绘,可以使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不同的元素。
2. 小组展示:各小组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第四步: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观察和描绘田园景色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观察身边的田园景色,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
2. 设计一幅描绘田园景色的图画,尽可能多地使用学到的几何图形。
五、教学反思:这堂课旨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此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 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教案:美丽的田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6章“美丽的田园”。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田园中的各种景物以及它们的特点。
具体内容包括:1. 认识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如农作物、动物等。
2. 学习景物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如农作物种植的行数、列数,动物的分布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田园景物,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田园中的各种景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能够发现景物之间的数量和位置关系。
3. 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田园景物,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2.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发现景物之间的数量和位置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田园景物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一张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景物,如农作物、动物等,让学生初步了解田园景物的特点。
2. 学习景物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农作物,如玉米、水稻等,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行数、列数,让学生用数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 学习景物的特点: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如小鸟、青蛙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如颜色、大小等,并让学生用彩笔在卡片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田园景物图片,观察图片中的景物,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如“这张图片中有几只小鸟?”,“这些农作物种植了几行几列?”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美丽的田园景物:农作物、动物等数量和位置关系:行数、列数特点:颜色、大小等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景物,如公园、街道等,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答案:略2. 请学生画出一张自己喜欢的田园景物,并标注出它们的数量和位置关系。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景物,发现数量和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的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 》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一年级下册数学中的简单几何图形,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通过观察美丽的田园图片,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和区分这些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观察,他们能够识别出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
但在课堂上,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他们对这些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观察和识别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观察和识别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
2.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观察和识别几何图形,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丽的田园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几何图形。
2.准备几何图形卡片,用于课堂操练和巩固知识。
3.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课后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这幅图中看到了哪些美丽的图形?”让学生自由发言,尝试找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几何图形卡片,一一呈现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图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找出对方身上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每个小组合作找出5个几何图形,并汇报答案。
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1. 找出图片中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2.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一单元,主要围绕“解决问题”展开。
本单元通过美丽的田园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认识田园中的事物,如小鸟、小兔、庄稼等;学习用10以内数描述事物,如3只小鸟、5朵花等;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如2+3=5、5-2=3等;解决实际问题,如田园里有多少只小鸟和小兔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本能力,对于10以内的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存在着对加减法的理解不够深入、解决实际问题时思路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意义,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小鸟、小兔、庄稼等模型的图片或实物。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记录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田园中的事物,如小鸟、小兔、庄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田园中的事物,如3只小鸟、5朵花等,引导学生用10以内数描述这些事物。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拼图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觉得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这些基本图形的概念。它们是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重要元素,并在艺术、建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举例:正方形的特点是四条边等长,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有两对相等的边,四个角也是直角。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观察一幅田园图画,找出其中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图形的认识和拼贴活动表现出很高的兴趣。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尤其是当我展示田园图画,让他们找出各种图形时,孩子们的眼神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课堂上,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遇到了困难。为此,我使用了积木模型进行了直观的比较,帮助他们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这种方法似乎很有效,大多数学生在操作后都能正确区分这两种图形。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能够识别并描述生活中的基本图形,提高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拼贴图形创作美丽的田园图画,增强实践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特征,提高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 》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和体验田园景色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这一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操作来进一步培养。
同时,学生的数学基础各不相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感知田园景色的美丽,培养审美情感。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田园景色的美丽,培养审美情感。
2.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丽的田园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美丽的田园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田园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感。
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与田园景色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
例如:“田园中有几只小鸟?有几朵花?”等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例如,用画笔描绘出自己看到的田园景色,或者用其他方式表达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操作成果,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过程。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是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
本节课通过美丽的田园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田园中的小动物、水果、农作物等,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感知数量关系,体验简单的加减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但他们还处在数学思维的初级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直观的场景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本节课通过美丽的田园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美丽的田园场景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学生能够观察、比较、操作,感知数量关系,体验简单的加减运算。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数量关系,体验简单的加减运算。
2.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操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美丽的田园图片、水果、农作物等教具。
2.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田园中的小动物、水果、农作物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田园中的水果、农作物等,让学生发现数量关系,并呈现相关的数学问题。
如:苹果有3个,香蕉有5个,一共有多少个?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呈现的数学问题。
如:学生可以拿出3个苹果和5个香蕉,进行实物加法操作,得出答案。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美丽田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美丽的田园》数学教案设计
《美丽的田园》數學教案設計主题:《美丽的田园》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探索,学生能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及其属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几何图形的基本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通过观察田园风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田园风光的照片,让学生欣赏并描述照片中的景色。
教师提问:“你们在照片中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2. 讲授新课:介绍各种几何图形的基本属性,如边数、角度、形状等。
然后,让学生从田园风光的照片中找出这些几何图形。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每组分配一幅田园风光的照片,让他们在照片中寻找尽可能多的几何图形,并画出来。
完成后,各组分享自己的发现。
4.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在生活中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对于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根据他们找到的几何图形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分。
2. 在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于有创新性或深度的想法给予表扬。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找一张自己家附近的照片,尝试从中找出几何图形。
2. 阅读关于几何图形的课外读物,增加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
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田园》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提出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 创设情境,练习口算。
(1)同学们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吗?
课件出示画面:一只丑小鸭抬头仰望着天空中飞过的白天鹅,眼里流露出悲伤、郁闷的眼神。
(2)丑小鸭多想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啊,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3)怎么帮呢?你们看,每只丑小鸭都带有5道口算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目都解答对了,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
试试吧!
课件逐一出示口算题(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5道口算题得数正确后,就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
学生积极性更高了。
2.铺垫引入。
(1)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后,高兴地与同伴们一起飞呀飞,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
(板书课题:美丽的田园)
(2)课件出示画面:美丽的田园。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出示“美丽的田园”主题图,让学生自己感受田园的美丽后提问:谁能用最美的语言说一说在田园里都看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老师同时画简笔画:树、鸟、鹅、羊、花)
3、小结并提出要求: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的也非常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到田园里寻找快乐,发现数学问题。
你能在田园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4、小组合作:
从五种景物中选择一种本组最喜欢的提出问题,并简单纪录好,写出解答的算式。
5、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板书算式(解答问题可形式多种)。
提出的数学问题有:
(1)白羊有多少只?黑羊有多少只?
(白羊有6只,黑羊有5只)
(2)白羊和黑羊一共有多少只?
算式为:6+5=11(只)或5+6=11(只)
(3)一共有11只羊,白羊有6只,黑羊有几只?
算式为:11-6=5(只)
(5)一共有11只羊,黑羊有5只,白羊有几只?
算式为:11-5=6(只)
(6)岸上的鹅和水里的鹅一共有几只?
算式为:6+8=14(只)
(7)一共有14只鹅,水里有8只,岸上有几只?
算式为:14-8=6(只)
(8)一共有14只鹅,岸上有6只,水里有几只?
算式为:14-6=8(只)
(9)左边有8棵大树,右边有9棵大树,一共有多少棵大树?算式为:8+9=17(只)
(10)一共有17棵大树,左边有8课,右边有几棵?
算式为:17-8=9(棵)
(11)一共有17棵大树,右边有9课,左边有几棵?
算式为:17-9=8(棵)
(12)树上的小鸟和天上飞的小鸟共多少只?
算式为:12+5=17(只)或5+12=17(只)
(13)一共有17只小鸟,树上有5只,天上有几只?
算式为:17-5=12(只)
(14)一共有17只小鸟,天上有12只,树上有几只小鸟?
算式为:17-12=5(只)
(15)黄花和红花一共有多少朵?
算式为:13+6=19(朵)或6+13=19(朵)
(16)一共有19朵小花,黄花有6朵,红花有多少朵?
算式为:19-6=13(朵)
(17)一共有19朵小花,红花有13朵,黄花有多少朵?
算式为:19-13=6(朵)
同学们在美丽的田园里发现了这么多数学
一年级数学教案
●三、课堂总结,升华提高。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大家说得真好!其实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就会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用学过的知识很好地解决它。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游戏:送信。
1、游戏准备:每个小组一个邮箱,邮箱上分别贴着6,7,8、9四个数字,每组一叠空白的纸片。
2、游戏要求:
(1)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邮箱上的号码进行编写算式,把编好的算式写在卡片上,投入相对应的邮箱中。
如1组选择数字8,就可以写出4+4=8,10-2=8,12-4=8等等。
信为8的2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
(2)小组合作完成后,各小组负责检查本组信箱中的算式,如果能查找错的算式并订正,给予这个小组奖励。
全部选对的小组相互比一比哪个小组送的信最多,就给胜出的小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二、练一练。
1、课本85页第1题。
(1)先引导学生看着一幅图,写出算式。
(2)结合图意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3)比较3个算式,找出3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
(4)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幅图,然后同桌交流,集体反馈。
2、课本85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扮演啄木鸟医生,相互给对方抓虫子。
全对的奖励一颗智慧星。
3、课本85页第3题。
(1)指导学生看书,弄清题意。
(2)看看书上关于数字“9”是怎样说的。
生1:9比10小。
生2:比5大4的数。
生3:18-9=9。
生4:3本书和6本书加起来是9本书。
(3)关于9,你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1:比6大3是9。
生2:倒6是9。
生3:5个苹果和4个苹果加起来是9个苹果。
(4)一个数字,竟然有这么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这数字可真神奇。
现在小朋友换个数,再说一说。
(教师在20以内任意写几个数,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
)
4、拓展思维:
(1)老师这儿有个字谜,想让小朋友猜一猜:这两个数相加是15,这两个数相减是1。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
生:一个数是8,一个数是7。
(2)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把相加是15的算式写出来,然后找一个算式是两数相减等于1的。
(3)很好,下面小朋友也试一试,编个字谜让大家来猜一猜。
(学生第一次编字,只要编得合理,老师就肯定、鼓励。
)
三、总结。
这节课咱们通过游戏,练一练,说一说,猜一猜,加深了对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如果你还有些困难,别着急,只要你继续努力,相信你明天会有更大的进步。
板书:美丽的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