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
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3篇

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3篇这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带给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资料,由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来共同研究课堂效果、改善提高课堂效率的工作。
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能够透过授课和听课的教师在此次的课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
这种活动不仅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带给了科学的依据。
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带给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堂异构的授课方式完全是开放式,自己讲完之后,立即就会听到与本节课资料相同,但风格迥异的另一堂课。
自己的优势、劣势,授课时存在的问题即一览无余。
这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激励。
在你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及时吸取了他人的经验,这样既到达了学习交流的目的,更弥补了自身的不足,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课堂中。
活动中我与马春梅老师执教了《四个太阳》一课,虽然是同一篇课文的同一课时,但我们的执教风格与执教方法有很大的差别。
在识字环节中,马老师采用了采用了集中识字的方法。
我重视说话的训练,抓住果园里,果子熟了,有什么,怎样邀请小伙伴品尝果实的香甜,进行语言训练,从易到难,步步深入,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而马老师设计了三个环节。
金黄的什么,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谁来尝尝水果的香甜。
什么热得怎样样,展开语言训练。
我们的课也存有相同的点:都使用了问答引入,在自学一二两段时,都创设了情境和注重语言训练。
在修完课文后,我们使学生利用准备工作的材料,画一个自己讨厌的太阳,并想一想你必须把它赠送给谁?马老师并使学生讲出为什么必须这么画?培育了学生的想象力。
但我们这两节课也都存有自己的不足之处。
马老师的课训练学生感情朗诵比较分散,学生没念的兴趣。
我的课在结尾只使学生图画出来自己心中的太阳,赠送给谁,却没使学生讲出为什么必须这么画。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反思(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同一节课的不同教师进行教学,比较、分析、反思,找出各自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促进教师共同进步。
二、活动过程1. 确定课题本次活动选择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草船借箭》一课进行同课异构。
该课题具有典型性,有助于教师从中汲取教学经验。
2. 教师备课五位教师分别进行备课,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
3. 同课异构五位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授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4. 评课交流课后,五位教师进行评课交流,共同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探讨改进措施。
三、活动反思1. 教学设计的多样性本次活动展示了五位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多样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方法的创新五位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这些方法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五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了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们纷纷表示,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4.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五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评课交流中,教师们分享了各自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方面的经验和技巧。
5.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五位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评课交流中,教师们表示,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6.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本次活动使教师们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们将更加注重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改进措施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方法运用能力。
2.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促进教师共同进步。
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6篇)“同课异构”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
下面给大家分享了同课异构学习的心得体会(精选6 篇),欢迎借鉴!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篇1本周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学习交流的机会。
探讨教学,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更容易学到其他老师的经验。
“同课异构”活动的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
它赋予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在比较中学习的特性。
比如张希亲老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课堂上的激情与活力让人印象深刻;王凤丽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贴近学生实际的引导等都具有鲜明特色。
她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而我自己在这些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她们都很有耐心地对学生进行着这一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她们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
她们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大家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也有不少方面值得我反思。
例如:活动的组织、时间的分配,如何更科学,更合理?教学语言如何更精练,更生动?如何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如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当然,通过这次活动,我也进行了认真研讨与总结:1、重视基础训练。
教师引导应到位应强调备课的重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会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会提出问题,因为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在这种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识得到了掌握,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得到了体验;引导学生说思路,说方法,说体验和感悟,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5篇)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在整个同课异构的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收获,对教育方面的思考也更加深入。
以下是我在同课异构中的心得体会:首先,在同课异构过程中,我意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同课异构中,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只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才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并使他们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通过同课异构,我学会了更加科学、系统地设计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在同课异构中,我在教学方法上有了很大的改变。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即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而在同课异构中,我学会了更多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例如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合作学习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课异构让我意识到,教学应该是一种互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此外,在同课异构中,我也发现了评价的重要性。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总结,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提高学习效果。
在同课异构中,我尝试了多种评价方法,例如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
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我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同课异构让我明白了,评价不仅仅是给学生打分和排名,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促进个人发展。
此外,在同课异构中,我也更加注重了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节奏和学习兴趣,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个性化教学。
在同课异构中,我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例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种个性化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课异构让我明白了,作为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最后,在同课异构中,我也发现了教师间的互动和合作的重要性。
同课异构是一种团队合作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学习和协作。
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

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同课异构是近年来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讲授同样的知识,采用相同的教学手段,而同课异构则是在相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差异化发展。
它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多样性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
同课异构的实践,需要教师首先对班级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
这些模式可以是单独完成任务、小组合作、学生自主探究,或者其他创新的教学方式。
教师需要提供不同的资源和扶持,帮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取得成功。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同课异构能够有效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同课异构的反思,我们需要重视的是教师在实践中的角色。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诲者,而是变成了一名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教师在设计教学模式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同课异构还需要教师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的资源,让学生们有机会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工具和资源,如在线课堂、多媒体教学、教学演示或是访问外部资源,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习体验。
在同课异构的实践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教学质量的评估。
教学质量的评估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定,而不是依据老师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发展速度都不同。
教师应该认真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整,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总之,同课异构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进一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式,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同课异构需要我们一代代教师和教育者不断挑战传统教育模式,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创造更好的教育未来。
“同课异构”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知识、 身的教学 理 论修 养 、 学法 的 自 教
选取、 能力培养的目 标等, 重新设计本 课的教学方案。 重构可能有不同层次:
本 次活动 中这三 位 教师 , 教材 对
使用电子由 件传递信息) ) 时比较注重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点拨, 倡导
学 生主 动参与, 乐于探 究, 培养 学生交
长处, 可以更好地改正自 身的不足。 这 种收获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是不能体
会 到的, 在以后的备 课 、 上课 中我们 也
的基 础 上 , 于 本 节 、 单 元 的学 科 基 本
并围绕某种相同的教学方法或评价方
法, 针对不同内 容和学生进行异 构。 穆 “ 同课异构” 的特点 “ 同课异构 ” 在对教材 的把 握和教 学 方法 的设 计 上强调 “ 同中求异 、 异中 求同”让 我们清 楚地 看到不 同的教 师 , 对 同一教 材内容的不同处理 , 同的教 不 学策 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 果, 并由此 打开 了教 师 的教学 思路 , 彰显 教 师 教 学个 性 , 继承 和批 判的统一 , 是 真正 体 现了资源共享 , 优势 互补 。同课异构 ” “ 提升了教 师的教学水 平, 优化了课堂结 构, 革了学 生的学 习方 式, 大提 高 变 大 了课堂 效率。 教师身上可以看出以下 从 三点 , : 者课 型新 , 者表 现新 , ①新 教 学 听者耳 目 ; 新 ②活: 启发思 维活, 问设 质
的具体做法以及一些思考。
信息的基础上, 我们要求教师带着问 题解读该课——如果我来上这节课该
失以及应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3 中 0 国信息技术教育 21/ 0 1 0 l
第 三 步 : 移 和重 构 。 解 读 他 迁 在 人教 学设 计 、 摩 体验 他人 教学 实 践 观
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15篇)

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15篇)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112月13日去天津中学参加“华北九校初中数学同课异构”做课活动,来自天津中学的马玲玲、静海二中的贾智学、河北师大附中的苑义层、内蒙古锡林浩特六中的刘娟娟四位教师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我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都会展现出不一样的教学风格。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刘娟娟教师先类比线段的比较并在黑板上贴了三个不一样颜色和不一样大小的角,学生利用第四个角在黑板上比较,引出本课课题。
让学生感觉数学是趣味的。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
长期以来,数学几乎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重知识的传授,轻本事的培养;重学习的结果,轻探究的过程;重反复的练习,轻情感的满足……这一切,使我们学生对数学很难激起兴趣。
他们感到数学是枯燥的、烦琐的,数学几乎等同于做题,并且没完没了。
一个巧妙的问题引入,把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激起,他们感到数学是趣味的。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各种情境,为学生供给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
二、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苑义层教师经过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时,就是经过动画演示,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天津中学的马玲玲教师的语言表述最好,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四位教师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进取性。
教学语言叙述应合乎逻辑,因果关系不能颠倒,提出问题要清晰明确。
教学语言应规范化,用普通话教学。
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要根据不一样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理解和理解的语言。
五、小组合作。
刘娟娟教师对学习资料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我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本事,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苑义层教师给学生讨论的时间比较充分,能深入每一组倾听学生讨论并时而和学生共同交流。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精选10篇-最新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精选10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的精心为您带来了10篇《同课异构心得体会》,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篇一月12日我参加了日照港中学举办的同课异构活动,认真聆听了各位老师执教的英语课,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每位老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听课就像照镜子,从这几节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英语课堂上,我不但发现了自己平时上课中存在的问题,也从中受到很大启发1、多媒体的使用现代化英语教学中,黑板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板了。
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的加入,使得黑板的内容更加丰富。
此次活动,老师们都运用了多媒体这现代的教学工具,以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和有声的对话,让教学内容更形象化,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教师基本功扎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5位教师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全堂使用英语教学,整堂课轻松、活泼。
师生配合默契。
教师教态亲切,身体语言丰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平时我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
因此,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各地老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
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
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确,难易适中。
只有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孩子会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都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3、教师自身素质高,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在听课中我发现每位老师的基本功都很扎实尤其是秦琼老师,她的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充分利用肢体语言,使人如沐春风,吸引学生同时,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挖掘了德育因素根据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4、情境的设置英语的学习要求在语境中学习句子,在句子中学习单词。
同课异构下的_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同课异构下的教学实践,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同课异构的优势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同课异构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 丰富教学资源。
同课异构使得教师可以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课异构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推动教育公平。
同课异构为不同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
三、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案例1. 案例背景某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上,教师选择《桂林山水》一文进行教学。
该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2. 教学目标(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3. 教学策略教师A:以传统讲授法为主,注重知识传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
教师B: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意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师C: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教学过程教师A:(1)导入:播放桂林山水风景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文章内容,分析修辞手法。
(3)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B:(1)导入:播放音乐,展示桂林山水图片,让学生在音乐和画面中感受美景。
(2)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讨论: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美景?(4)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篇描绘家乡美景的作文。
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6篇)

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精选6篇)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精选6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的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月24日,我参加了为期一天的xx中学和xx二中举办的“同课异构”学习,学习归来既欣喜又倍感压力,欣喜是因为收获颇多,压力那么肩上沉甸甸的担子,新课改势在必行,但要做好它却是任重而道远,上午我听了两堂学案导学的英语课,内容均为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叁第二单元课文知识点讲解,两节课都非常精彩也各有特色,第一节课是由xx中学的老师上的,课堂偏重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注重对知识的讲解,知识容量大,以老师为主体,学生活动偏少,而第二节是由xx二中的老师上的,采用的是新课改模式,课堂构造采用了721模式,课堂主要流程为讨论—展示—点评—总结,学生活动占主体,教师只起组织、点播作用,课堂气氛十分活泼,学生兴趣浓厚。
当然,不能说哪节课更好,它们各有特色,当新旧思想、传统教学法与新课改思维发生碰撞,我们不能全盘否认传统也不能盲目追随新思想,太和模式也好xx二中模式也罢,都不一定适合我们学校,我们不能盲目照搬,我们须要创造出适合我们学生的模式。
就学生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学生根底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也偏弱,所以我认为导学案不宜太繁琐,应简单但是抓住重点,这样即使根底差一点的同学也能体会到解答问题的成就感,慢慢的使他们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
其次,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预习,做导学案,新课改的精华在于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可如果每天晚自习都埋头于做堆积如山的作业,再加上老师晚自习还要上课的话,那幺学生根本没有时间预习,没有发现问题也就不能解决问题,新课改也就无从实施,当然了,前面所说的只是先决条件,都是为上课而做准备的,但是我发现上学期刚用新课改方式上课的时候举步维艰,因为根本没有同学愿意提出问题,更别说主动解答问题,有也只是几个成绩拔尖的,真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但这次学习之后,我豁然开朗,要想让同学们积极去探究还得有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要让他们产生你追我赶的竞争,要让不积极的小组有紧迫感,所以不仅及时奖励优秀的小组,还得给个别施加点压力。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_三篇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_同课异构教学反思_三篇同课异构教学反思_三篇篇一:同课异构教学反思学校在5月份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接到通知我就开始研究教材,备课,和同组老师商量各个上课的细节,在每一个教学情景中会出现的状况给予解决的方案,课堂设计上另辟蹊径,努力寻找适合学生掌握口语交际规律的课堂教学结构,调整教学策略。
执教中,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从中感悟课堂所学的内容要在生活中加以运用,以获得学习体验。
可是在听完其他老师的授课后,我的不足是那样的明显,为什么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会有如此不同的教学效果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角色不同。
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担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所以把自己看作“教”者、“问”者、“师”者,一切从自己的意志出发,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
而如果老师也把自己当作“学”者、“思”者、“听”者、“参与”者,以学生为本,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策略的选择,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教学是激发还是压抑学生学习兴趣;是激活还是禁锢学生思维;是促进还是限制学生发展;是保护还是损害学生自尊心。
后者真正站在学生角度思考教学,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营造适宜学生的创造发展空间,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拓展、创造、实现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不仅如此,还把课堂从延伸到学生的生活活动中,触及到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关注社会的责任心、使之知识、技能、情感得到和谐发展。
二是教学方式不同。
如果教师主要以单纯接受性学习为主,致力于让学生掌握知识,因而教学中讲究知识体系的严密,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流畅。
于是,教师遵循教材,拘泥教参,亦步亦趋,一丝不苟地完成教学过程,不出一点差错。
学生犹如一只风筝,任凭你飞得再高,所系的线都会被你牵回到既定的教学套路中来。
而其他老师采用了多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致力于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经历学习的过程,并从中体验探究、发展、创造的乐趣,关注的是人终生可持续性发展。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6篇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6篇同课异构心得体会6篇同课异构形式是指同一课程同一教学内容由于教师的教学风格、习惯、授课环境条件等的不同所导致的课堂进程、构造、师生活动空间、授课方式及其效果等方面存在差异的课堂形式。
以下是的心得体会,欢送大家参考!今天上午,在学校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华阴市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认真观摩了城关小学乔晓英和华岳小学张静两位教师的课,两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讲了《什么是周长》这堂课,两位教师的课都很精彩,使我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1.我深化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表达于生活。
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历来提炼。
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打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
比方乔教师让同学们在教室中找周长,在生活中找周长;张教师从秋天美丽的树叶引出周长,并让学生摸树叶周长,描周长,再出示课本中的树叶让学生画周长。
这些教学设计都表达了“生活经历数学化。
”2.两位教师都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引导学生摸树叶周长,画周长,说什么是周长,同桌合作测量周长等等,充分表达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
乔教师用得意的小蚂蚁豆豆引出课题;张教师用课件中秋天美丽的树叶,引出树叶的周长。
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间隔,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进步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
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鼓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同时也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习惯。
这些看似微缺乏道的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进步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5.注意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通过用眼看,用手摸,用嘴说,用耳听,动脑想,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才能,观察才能,动手才能,表达才能,合作学习等各种学习才能。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心得体会范文5篇

Whoever you admire most in your heart, don't have to become that person, but use that person's spirit and methods to become yourself.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心得体会范文5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心得体会(1)近段时间利用中国知网进行学习,我此次学习的主题是“语文教学中的同课异构”。
通过阅读一些名师、专家的论文,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听课实践感觉颇有收获。
所谓同课异构,我个人理解就是针对同一课题,由不同的教师执教。
由于每个教师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人生阅历不同,因此在面对同一文本进行解读时,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体会到的知识点、所侧重的重难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会有所不同。
当然这些要点的把握首先是基于课标、基于学段特点的。
正因为因人而异、所以设计的教学模式也会有所不同,教学效果也就随之不同。
我犹记得在上杭实验小学听过《的听众》这课的同课异构,当时是由游增良老师和邹翠金老师上的。
邹老师在上这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教授对“我”的无私帮助,因此她的教学步骤是:1.让学生画出文中描写教授的语言和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教授心里会想什么?2.紧扣关键词“静静地”展开教学,教授“为什么要静静地?她仿佛在说些什么?我又从教授的静静地中感受到什么?”3.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这样学生从三个“静静地”品味出教授对我的激励、期望一次比一次深,而“我”也从教授“静静地”期盼中一次比一次把小提琴拉得更好,最终取得成功。
邹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关键词时,还引导学生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文本、从读中升华自己的情感,并将小练笔“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训练穿插其间,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听课老师也陶醉其间。
《课标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研活动之同课异构(3篇)

第1篇一、引言同课异构,顾名思义,是指同一节课,由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以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这种教研活动旨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围绕一次成功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展开论述。
二、活动背景某中学语文教研组在学期初,针对七年级《记念刘和珍君》一课,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不同教师的授课,展示教学风格的多样性,探讨如何更好地把握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活动过程1. 教师A的授课教师A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教学目标,通过以下环节进行授课:(1)导入:以刘和珍君的生平事迹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阅读指导: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炼文章中心思想。
(3)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脉络。
(4)讨论交流: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总结:总结文章主题,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2. 教师B的授课教师B以“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教学目标,通过以下环节进行授课:(1)导入:播放刘和珍君的生平事迹视频,让学生感受人物精神。
(2)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人物情感,激发学生的共鸣。
(3)艺术鉴赏: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
(5)总结:总结文章主题,强调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3. 教师C的授课教师C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教学目标,通过以下环节进行授课:(1)导入:以刘和珍君的生平事迹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分析其写作技巧。
(3)写作指导:结合文章,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4)展示交流:展示学生的写作成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总结:总结文章主题,强调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四、活动反思1. 教学风格的多样性:三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各异,但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优秀6篇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优秀6篇同课异构活动总结篇一为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实现学校教师的智慧共享,尽快探索出适合学校实际的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本学期9月份底开始,学校语文教研组举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活动是要求任教同年级同学科的所有教师选取教材中的同一教学内容,各自研读教材,独立设计教学预案,然后分小组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并展开讨论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活动中,学校同一学科全体教师通过备课、说教学设计、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让教师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过程。
这一活动,一方面使授课教师能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此改进以后的教学。
另一方面所有学科教师都能从中借鉴到许多新颖的做法,体验别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达到相互比较、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
一、“同课异构”活动的操作程序本学期9月份底,学校就制定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中心校辅导站、各基点校教导主任,负责对同课异构教研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指导。
1、组织动员:组织全体四年级语文教师了解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明确活动安排及相关要求。
2、确定备课课题。
根据教学进度表选择四年级《猫》一课。
3、独立钻研,写好教学预案。
课题确定后,备课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设计最高水平的教学方案。
使用的教学预案必须自己设计,使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预案。
4、分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本次活动以基点校为单位,分为四个小组进行组内集体备课。
在基点校教导主任的主持下,各任课教师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对他人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
辅导站教研员深入各小组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指导。
5、实施教学,集中听课。
本学期举行同课异构讲课时间定为10月27日上午在中心校听课,下午在团结点基点听课,并集中研讨交流。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范文5篇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范文5篇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的内容(同课都是“整数除以分数”这个内容),由不同教师依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
以下是我整理的同课异构心得体会范文5篇,欢送阅读参考!同课异构心得体会(1)本学期我有幸参与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透过对同样资料的不同教法和把握,胜利地为参加老师带给了一个应对面学习沟通的时机,探讨教学的艺术,沟通彼此的经历,更简单看到自己的缺乏也更简单学到同仁的优势。
反思这次教研活动,我感到自己有如下的体会:一、拓展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艺术任何一位老师都不行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表达者,每一位都有他的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特长,能够在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
老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
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其他老师的教育机灵能够被相互体会。
二、才智碰撞,构建了多重对话平台在打算这次课的过程中,大家就每一个问题绽开了热情的探讨,大家都翻开自己的心扉,发表自己对听课的感受和看法。
经历丰富的老师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
年轻老师也专心献言献策。
思想发生了碰撞,探讨的越深化,发觉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
三、相互比拟,引起老师对授课方法的思索一节课完毕后主要是反思教学效果。
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看是否到达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课标目标。
二是从现场效果看,学生的专心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驾驭了所学的资料。
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反应、同行和专家的评议,反思一节课的得与失,提出今后改善和完善的设想。
透过这次活动我更加相识到,老师不能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地对学问进展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读来替代学生的解读;而就应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谆谆教导,同等的与学生进展沟通、真诚的与学生进展沟通。
擅长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重视课堂生成,鼓舞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探讨的气氛中,让学生各自生成或构建自己的相识与学问。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范文《同课异构》是一本由张德芬和许仲琳合著的教育理论著作,书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同课异构。
这种模式以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为核心,通过提供不同的课程,针对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进行灵活的教学安排,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这本书对于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发。
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深受触动,对同课异构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下面我将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同课异构模式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育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灌输和标准化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而同课异构模式恰恰相反,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学习。
书中的案例和实践证明,这种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同课异构模式注重师生互动,强调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计和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再次,同课异构模式注重实践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书中提到,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培养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因此,在同课异构模式下,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供相关的实践机会。
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各种综合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同课异构模式鼓励学校和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
书中指出,同课异构模式需要学校和教师不断提供并更新不同的学习资源和课程,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
发表时间:2012-09-13T14:09:40.200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2年9月供稿作者:戈庆荣[导读] 2011年秋季学期,我们学校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化学组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围绕高效课堂的建设展开。
戈庆荣湖北省仙桃中学
【摘要】:2011年秋季学期,我们学校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化学组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围绕高效课堂的建设展开。
如何适应新课改,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模式是这次活动的主体。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同课异构化学竞技教学
2011年秋季学期,我们学校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化学组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围绕高效课堂的建设展开。
通过对化学教学的实践,不同老师的课堂教学相互比较,吸收各自更好的部分,让我们对化学教学有了新的想法,通过相互总结,提高了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
一、同课竞技
对同一课题,我们组有五人参加竞技。
我们都是各自独立备课,但不谋而合的都在课堂上补充了课本上没有的导电实验。
只是在处理上各不相同,我是作为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有两位老师是对强弱电解质作更深入介绍时,进行演示,加深学生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这一知识认识。
有两位老师在复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阐述“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时,进行演示。
课后,我们针对这一实验进行探讨,一致认为该实验安排在对强弱电解质作更深入介绍时,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自己得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这一结论。
让学生体验了真实的情景,使教学更富有感染力。
接下来是对课本上[实验3-1]的处理,我是以学生分组探究活动实施教学。
其他四位教师都是以演示形式教学。
以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课堂时间不易掌控,课堂纪律不是很好。
而以演示形式,实验效果也不错。
演示形式也有不同,其中有一位老师,自己演示的同时,让各小组选一代表跟着操作,现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效果很好。
这种处理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三个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是:对强弱电解质概念中“完全电离”与“不完全电离”的理解。
在讲解这个知识时,有两位成熟老师用pH值计算来理解“完全电离”与“不完全电离”。
学生通过这种直观的数字比较,能够接受。
我是引导学生分析课本图3-1和3-2,分析出盐酸中没有氯化氢分子,醋酸溶液中还有没电离的醋酸分子,来理解“完全电离”与“不完全电离”的。
另外两位老师,直接由学生从课本上找到概念后,再强调“完全电离”与“不完全电离”。
我们对教材的处理各不相同,但从学生随堂演练中体现的教学效果都比较好。
二、同课异构后的反思
参加这次活动后,我反思了很久。
让我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仅属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敬请指正)1、对教学模式的认识。
为了改变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我挖空心思地想通过各种手段来设计一节课,尤其是公开课。
总希望运用电脑、录像等,把能想到的统统用上,期待一节课可以包罗万象。
一次来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殊不知,轰轰烈烈的结果往往忽略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忽略了知识点的落实,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对实验探究的认识。
不是把“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就是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关键是“探究”二字,只要“探究”清楚了,不一定要学生操作。
如本课时中的演示实验3-1,只要教师充分主导,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由学生思考讨论设计出合理方案,再由教师演示操作,这也是实验探究。
所以说实验探究关键是“探究”。
3、对新教材的认识。
最先上新教材时,总以旧教材的模式授课。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
就本节内容而言,整个教学过程,教材体现非常清楚。
首先通过情景设问“盐酸和醋酸是经常用到的酸,盐酸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去除水垢。
我们知道醋酸的腐蚀性比盐酸小,比较安全,为什么不用醋酸代替盐酸呢?”引导学生思考,盐酸和醋酸酸性不同,从而设计实验探究。
在给出图3-1和3-2帮助学生认清“完全电离”与“不完全电离”。
再结合文字阐述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接着分析强弱电解质的类型。
这其实就是一篇很好的教案。
也就是说,新教材在结构体系安排上,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能总是教资料,而应该重视课本。
三、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对“课内比教学”有了新的体会。
起初听到“课内比教学”,就头疼,认为这是折腾人的事。
尤其是学校安排我任务的时候,还要什么“同课异构”,让我心烦了好几天。
但参加这次活动后,我感到收获很多。
在某些知识的教法上,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总之,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教学设计的方案,验证了不同教学方案的有效性;也让各执教者通过集中研讨,透过一个个不同的教学细节分析本质,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
同时,也让教师从理解教材到创新使用教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了成熟教师的指导作用,最关键是缩短了我们这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周期。
参考文献:
[1] 刘树森. 寓创新意识于化学教学之中[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0,(Z2)
[2] 许应花. 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3] 卢雷波. 浅谈创新能力在化学教学中的培养[J]. 学苑教育, 2009,(08)
[4] 李广宅.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 教育前沿(理论版), 2007,(03)
[5] 王敏勤.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例谈[J]. 中国教育学刊, 2008,(06) .
[6] 肖若茂. “同课异构”——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05) . 作者简介:戈庆荣(1978- ),本科,中教一级,主要从事中学化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