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1精选共48页
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课件
情志调摄
情志调摄的内涵:通过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等方法来预防疾病 情志调摄的方法:如音乐疗法、心理疏导、运动锻炼等 情志调摄在常见病防治中的应用:如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情志调摄的注意事项:如避免过度依赖药物、注意个人隐私保护等
四季养生
春季养生:注重养肝、养血、养心 夏季养生:注重养心、养脾、养胃 秋季养生:注重养肺、养肝、养肾 冬季养生:注重养肾、养心、养脾
针灸治疗
针灸的原理: 通过刺激穴位, 调节气血,达 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
针灸的适应症: 适用于多种常 见病,如感冒、 头痛、失眠等
针灸的操作方 法:包括针刺 和艾灸两种方 法,操作简便,
安全有效
针灸的注意事 项:选择正规 医疗机构,避 免自行操作, 注意消毒和卫
生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的定义 和作用
推拿按摩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
中医药治疗方法: 中药方剂、针灸、 推拿等
添加标题
西医治疗方法:降 糖药物、胰岛素等
添加标题
注意事项:饮食控 制、运动锻炼、定 期监测血糖等
胃痛的中医药诊治
案例描述:患者胃痛反复发作,伴有嗳气、反酸、腹胀等症状,经中医辨证论治后采用中
01 药 治 疗 , 症 状 得 到 明 显 缓 解 。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 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
胃痛的中医证候 分类:寒邪客胃、 饮食停滞、肝气 犯胃等
泄泻的中医证候 分类:寒湿泄泻、 湿热泄泻、食滞 泄泻等
常见病的中医药治
04
疗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的优势: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副作用小,疗效稳定 中药治疗的方法:煎煮、外敷、针灸等多种方式 中药治疗的注意事项:遵医嘱,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 中药治疗的案例分享:介绍一些常见病的中药治疗方法及效果
中医常见病课件
通过本课件了解中医常见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五脏六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的步骤、以及针灸与推拿按摩疗法的应用。
中医理论基础
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系统、以及中医诊断方法。
中医治疗常见病的特点
探讨中医治疗常见病的独特特点,如综合治疗、关注整体、以及强调个体差 异。
介绍肝病的中医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如调肝补血、疏肝理气等。
脾胃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讨论脾胃病的中医诊断指标和治疗方法,如健脾益胃、理气化湿等。
常用中药的药性、配伍及禁忌
学习常用中药的药性分类、配伍原则以及禁忌事项,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针灸疗法在中医常见病中的应 用
介绍针灸疗法在中医常见病中的应用,如针灸的穴位选择、操作技巧以及疗 效评估。
五脏六腑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介绍五脏六腑疾病的中医诊断指标和治疗方法,如心肺疾病、肝胆疾病等。
中医辨证论治疾病的方法和步骤
详解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四诊合参、辨别病因、以及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风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深入探讨中风的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包括扶正祛邪、通络活血等。
肝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推拿按摩疗法在中医常见病中的应用
探讨推拿按摩疗法在中医常见病中的应用,如推拿的手法分类、作用机理以及适应症。
中医养生和预防常见பைடு நூலகம்的方法
分享中医养生和预防常见病的方法,如饮食调理、运动保健以及心理调节。
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
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本文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引言中医药是我国传统的医疗体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中医药诊疗中,对于常见病的诊治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理论。
本文将介绍常见病如感冒、消化不良等在中医药中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一、感冒的中医药诊治感冒是人们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打喷嚏等病症。
在中医药领域,感冒主要归属于外感风寒或外感风热。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多见于寒冷的季节,表现为恶寒、寒战、鼻塞、流清鼻涕等病症。
治疗可选用温散风寒的中药,如麻黄、桂枝等,配适宜当的穴位刺激。
•风热感冒:风热感冒多见于炎热季节,表现为发热、咳嗽、喉咙痛等病症,痰色较黄。
治疗可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银翘、连翘等,同时也可以采取适当的穴位刺激。
二、消化不良的中医药诊治消化不良是指食物无法被充分消化、吸收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常见的有胃胀、腹胀、恶心等。
在中医药中,消化不良主要从脾胃功能失调的角度进行诊治。
•脾虚型消化不良:脾虚型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大便稀溏等病症。
治疗可选用健脾益气的中药,如黄芪、党参等,同时也可选用适当的穴位刺激。
•胃寒型消化不良:胃寒型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胃脘冷痛、恶心、呕吐等病症。
治疗可选用温中散寒的中药,如干姜、熟附子等,配适宜当的穴位刺激。
三、头痛的中医药诊治头痛是人们常见的病症之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在中医药中,头痛主要根据其病因进行诊断与治疗。
•肝火上扰型头痛:肝火上扰型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目胀痛、失眠、情绪烦躁等病症。
治疗可选用清肝泻火的中药,如龙胆草、柴胡等,同时也可以采取适当的穴位刺激。
•气滞血瘀型头痛:气滞血瘀型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固定、舌质紫暗等病症。
治疗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当归等,配适宜当的穴位刺激。
结论中医药在常见病的诊治中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对于感冒、消化不良和头痛等常见病,中医药提供了丰富的中药和穴位治疗选择。
然而,在进行中医药治疗前,还需要患者进行全面的中医体质辨识,以确定最正确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中医学常见病病症诊治课件
3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药调理可以改善局部的水肿和疼痛。
失音的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和耳针点穴,有助于 舒缓气管和喉咙受到的伤害。
使用百合、桑叶等草药可以有 效改善喉咙和嗓音应力症状。
声乐训练可以改善喉咙的功能, 增加深度自我修复能力。
前列腺炎的中医治疗方案
1
中药治疗
桑椹、蒲公英、悬翼等具备消炎、利
• 食饮品食。要清淡,避免吃 过量或过度暴饮暴食。
针灸和拔火罐
• 针灸和拔火罐都可帮 助荨麻疹患者释放体 内的毒素,舒缓病情
• 症建状议。荨麻疹患者在针 灸或拔火罐治疗期内 适当放松身心,保持 积极乐观的心态。
中医针灸在常见病病症中的应用
中风康复
针灸是中风康复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能够加速血液循环和集 中刺激神经纽带。
按摩
对于脑瘫造成的肌肉僵硬和血液循环不良状况, 中医按摩有很好的调解作用。
2
牛黄细胞治疗
养生是中医的核心, 薄荷、冬虫夏草和金银花等具有优秀调解作用的中草药对于脑梗塞 的康复至关重要。
3
中药推拿
可通过手部推拿,有效改善末梢神经和肌肉组织的状况。
慢性肾炎的中医诊治
中药治疗
• 熟地 • 黄芪 • 十味地黄丸
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案
1
食疗措施
2
按照个人体质,调整饮食结构,少食
多餐,忌烟忌酒。
3
中药治疗
多芽胡萝卜汁和凉茶等具备舒缓消化 系统、减轻胃痛症状的功效。
生活方式
注意莫热急躁,保持心情愉悦,不要 过度劳累,避免精神压力。
肺炎的中医诊治
药膳食疗
降痰祛湿、补气养阴的选 择性食谱,如燕麦粥和银 耳粥。
中药蒸汽吸入
中医药对常见传染病的防治PPT共48页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常见病中医治疗ppt课件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常见证型 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 气虚感冒 暑湿感冒
主要症状 鼻塞、时流清涕、痰清稀色白
发热、咽喉疼痛、痰黄黏稠 年老或体虚、恶风寒或发热、倦怠无力 发热恶风、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见于夏季
4
二、单方验方 1、姜葱糖水 生姜10-30克,将其捣烂,加适量红糖、葱白2段,水煎煮,趁热服,服后
7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常见证型 风寒咳嗽 风热咳嗽 燥热咳嗽 痰湿阻肺
主要症状 咳嗽新起,痰稀色白 咳嗽新起,痰稠色黄 咳无痰,或痰黏稠难出 久咳痰多色白,或兼见食少脘满,大便时溏
8
二、单方验方 1、黄芩汤
黄芩30克,水煎服,每日2—4次。治疗风热咳嗽。 2、桑叶煎
嫩桑叶30—60克,水煎服,每日2~4次。治疗燥热咳嗽。 3、百合款冬花饮
18
泄泻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腹泻,可见于多种消化系疾病。临床以排便 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湿 邪内盛或肝郁乘脾,肾阳虚衰,导致清浊不分,并走大肠所致。本病 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
19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2
感冒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临 床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 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学认为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 当气候变化时。人体内外功能不能适应,风邪或时行疫毒 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此病全年 都可以发生,尤其以冬春季节较为多见。
12
二、单方验方 1、钩藤汤
钩藤30g,水煎,早晚分服,30日为一疗程。可清热平肝,熄风定眩。治疗肝 阳上亢型眩晕,本品不宜久煎。 2、黄芪饮
-中医常见病症40种(中国中医药版)
中医常见病症40种(中国中医药版)中医常见病症(40项)1、感冒1、风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薄荷、川芎、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甘草)2、风热:辛凉解表-银翘散(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芦根、牛蒡子、生甘草)3、暑湿: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厚朴、扁豆)4、气虚:益气解表-参苏饮 (人参、苏叶、葛根、前胡、法夏、茯苓、枳壳、橘红、桔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5、阴虚: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蕤、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草、大枣)2、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杏仁、甘草、紫苑、百部、荆芥、桔梗、陈皮、白前)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厚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瓜蒌、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哈散(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芩、甘草、桔梗、青皮、陈皮、青黛、海蛤壳)7、肺阴亏耗:滋阴清热、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桑叶、扁豆、甘草)3、哮病:发作期: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干姜、细辛、半夏、紫菀、款冬、五味子、甘草、大枣)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花、苏子、白果、甘草)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石膏)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白芥子、苏子、莱菔子)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胡桃肉、沉香、灵磁石、脐带、苏子、款冬花、法夏、橘红)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夏、甘草)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麦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人参、麦冬、五味子、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半夏、陈皮、甘草)4、喘证:实喘: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和华盖散(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桑白皮、紫苏子、赤茯苓、陈皮)2、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贝母、杏仁、苏子、半夏)4、痰浊阻肺;化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5、肝气郁痹;开郁降气、宣肺平喘-五磨饮子(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壳)虚喘: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人参、黄芪、麦冬、熟地、五味子、紫苑、桑白皮)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熟地、山药、枣皮、茯苓、丹皮、泽泻、桂枝、附子、人参、蛤蚧) 3、正虚喘脱: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人参、附子)送服黑锡丹(黑锡、生硫磺、川楝子、葫芦巴、木香、制附子、肉豆蔻、补骨脂、沉香、小茴香)5、肺胀1外寒内饮:温肺散寒,降逆涤痰-小青龙汤(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甘草、五味子、白芍)2痰热郁肺:宣肺泄热,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麻黄、石膏、生姜、半夏、甘草、大枣)3痰瘀阻肺:涤痰祛瘀,泻肺平喘-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
常见病中医辨证治疗
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病因
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阳上亢,扰及心神 。
方剂
天麻钩藤饮。
阴虚阳亢型高血压
症状:头痛、眩晕、耳鸣、心 悸、失眠、烦躁、腰膝酸软等 。
病因:肝肾阴虚,肝阳偏亢, 虚火上扰。
治疗原则:滋阴潜阳。
方剂:杞菊地黄丸。
阴阳两虚型高血压
症状
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
治疗原则
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
银翘散、桑菊饮等。
暑湿感冒
症状
01
发热不高,鼻塞流浊涕,咳嗽咯痰,咽痛口干,口渴喜饮,头
昏身重,胸闷纳呆,苔薄黄腻,脉濡数。
治疗原则
02
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
03
新加香薷饮、藿香正气丸等。
02
咳嗽
风寒咳嗽
总结词
风寒咳嗽通常是由于机体受到风寒邪气侵袭,导致肺气不宣、气道痉挛而引发 的咳嗽。
治疗原则
散寒化湿,理气和胃。
方药
藿香正气散、良附丸等。
湿热腹泻
症状
大便如水,腹痛即泻,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 脉滑数。
治疗原则
清热利湿,行气止痛。
方药
葛根芩连汤、香连丸等。
脾虚腹泻
症状
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纳呆腹胀,舌淡胖有齿痕 ,苔白滑,脉沉缓。
治疗原则
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燥邪咳嗽
总结词
燥邪咳嗽通常是由于机体受到燥邪侵袭,导致肺气不宣、气 道痉挛而引发的咳嗽。
详细描述
症状包括干咳少痰、咽喉干燥、口干鼻燥、皮肤干燥等,舌 苔薄黄而干,脉浮数。治疗原则为润燥止咳,常用药物包括 麦冬、百合、杏仁等。同时需要多喝水,保持室内湿度适宜 。
常见病的中药治疗
常见病的中药治疗常见病的中药治疗内科病症一、感冒:(一)含义:感受触冒风邪为主的六淫之邪和时行病毒,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内科常见疾病。
(二)病因病机1.病因:以风邪为主因(1)六淫风邪常兼夹它邪致病:寒、热、暑湿、湿、燥;(2)时行病毒;(3)生活起居失当;(4)正气虚馁,卫外不固。
2.病机(1)发病:卫气之强弱及感邪的轻重(2)病位:主要在肺卫。
(3)病性:一般以实证居多,若素体正虚,又感外邪,为本虚表实证。
(4)病势:邪袭肺卫,多以表证为主,很少发生传变。
(5)病机转化:初起多见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外邪束表犯肺,肺卫功能失调。
在病程中且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
(三)分类及用药1.风寒感冒:包括风寒表实证和风寒表虚证。
(1)风寒表实证证候特点:轻者仅见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咽痒,咳嗽,痰白,舌苔薄白,脉浮。
重者可伴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脉浮而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内闭,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代表方剂:荆防败毒散。
常用中成药:荆防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伤风停胶囊、表实感冒颗粒、风寒感冒颗粒、感冒软胶囊、感冒疏风丸、都梁丸、小儿清感灵片等。
正柴胡饮颗粒【药物组成】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用于外感风寒初起,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等症。
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g或3g (无糖型),一日3次。
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2)风寒表虚证证候特点:恶风发热,汗出,头痛,或有项强,咳喘,咳痰稀白,舌苔薄白,脉浮缓。
证机概要:风寒袭表,营卫失和,肺气不利。
治法:辛温解表,调和营卫。
代表方剂:桂枝汤。
常用中成药:桂枝合剂、表虚感冒颗粒,等等。
桂枝合剂【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
常见病中医治疗
第一节稻农皮炎稻农皮炎系指在种稻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皮肤病,是农业性皮肤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
由于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浸渍糜烂型皮炎和尾蚴皮炎。
浸渍糜烂型皮炎由于长期浸入高温水田中或机械摩擦等物理因素所致的皮肤病。
尾蚴皮炎是由禽、畜类血吸虫的尾蚴入侵皮肤引起的局部皮肤炎症反应。
本病中医诊断为“水渍疮”浸渍糜烂型皮炎系由外感湿热之邪,郁于肌肤所致;尾蚴皮炎为人体肌腠不密,水内虫毒侵袭所致。
【诊断要点】一、浸渍糜烂型皮炎1、多见于在拔秧、插秧时期田间作业的农民。
2、一般在连续田间作业2-5日后发生。
3、初起见指(趾)蹼及其连连的指(趾)侧皮肤肿胀,发白起皱,继而表皮破损,露出红色基底,少许渗液。
4、自感局部疼痛,夜不安寐。
5、病程有自限性,如暂停下田,病症可自行改善甚至痊愈,但再下田又可复发。
6继发感染时,可引起急性皮下淋巴管炎、甲沟炎、丹毒等。
7、本病应注意与菜农皮炎鉴别。
菜农皮炎多见于蔬菜种植者,病变主要发生于脚部,皮损特征除糜烂外,尚可见丘疱疹和脓疱。
二、尾蚴皮炎1、发病前半小时有下田工作史。
2、病变仅局限于接触水的部位,以小腿伸侧、前臂处多见,而陷于泥中的部位通常不发病。
3、先有痒感,迅速出现红斑,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丘疮疹,有红晕,分布疏散或密集。
4、自觉局部瘙痒或疼痛。
继发感染时,可引起急性皮下淋巴管炎、甲沟炎、丹毒等。
5、可继发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
6停止下田1周左右消退,反复接触病程可长达1个月以上。
【治疗】一、治疗原则以外治疗法为主,一股不需内服药物。
二、外治方法1、五倍子液:五倍子250g明矶120g白酒1000ml。
浸泡上述药物1-2天后外搽,3-4次/日。
2、石榴外洗液:石榴皮120g五倍子、地榆各60g明矶250g。
煎水后泡洗,2-3次/日。
3、复方茶叶液:茶叶30g明矶60g。
煎水外洗敷。
本方用于渗液较多者。
4、花椒10g食盐适量。
煎水外洗,2-3次/日。
主要用于尾蚴皮炎。
5、散剂外敷:炉甘石、冰片、青黛各10g。
中医内科汗证
第十二页,共48页。
(四)虚火扰津 烦劳过度,血虚(xuè xū)精亏 虚火内生,心液
邪热伤阴,阴液不足 不能自藏而外泄
《素问·评热病论》“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
作汗。
被扰,
第十三页,共48页。
(五)心血不足 思虑过度(guòdù)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
久病血虚 心液不藏而外泄则盗汗。
注意除外生理性、环境(huánjìng)及药物等 因素。
第八页,共48页。
二、病因(bìngyīn)病机
汗证多由邪客于表、营卫(yínɡ wèi)不和; 肺气亏虚、卫表不固;阳气虚衰、津液失摄; 阴虚火旺、虚火灼津;热邪郁蒸、迫津外泄 等所致。
第九页,共48页。
(一)营卫不和 阴阳(yīn yánɡ)偏盛之体 卒感风邪,营卫不和,卫 阴阳(yīn yánɡ)偏衰之体 强营弱,卫外失司,营阴 表虚之人 不能内守而汗出。
临床(lín chuánɡ)分类
❖ (一) ❖ 表证和里证汗出:中风表虚证、表热证、里热
炽盛(chìshèng)。 ❖ 特殊汗出:自汗、盗汗、战汗、黄汗、脱汗。 ❖ 局部汗出:头汗、半身出汗、手足心汗、心胸
汗出等。 ❖ (二) ❖ 自汗、盗汗、战汗、黄汗、脱汗。
第十九页,共48页。
(二)分类诊断 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者为自汗。 寐中汗出津津,醒后自止者为盗汗。 外感热病(rè bìnɡ)中,全身战栗而汗出为战汗。
第十七页,共48页。
五、诊断(zhěnduàn)
(一)主要依据 不因外界(wàijiè)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四
肢、 全身出汗超出正常者。
汗证的诊断必须排除因天气热、穿衣过多、 渴饮热汤、劳动奔走,或服用发散药物等引起的 出汗过多,这些出汗的量一般不会太多,且大多 为一时性的。
《中医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课件PPT)》
本课件介绍中医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包括概述、辨证论治方法以及各种疾 病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常见病概述
1 多元治疗
中医常见病的治疗注 重整体调理与平衡, 结合草药、针灸和推 拿等多种疗法。
2 个体化
中医根据个体体质, 量身定制治疗计划, 注重治疗手段的个性 化与多样化。
3 综合考量
中医通过益气、养阴草药,如黄精、枸杞等,治疗腰痛。
2
热敷
用热水袋等热敷方式可以缓解腰痛,促进血液循环。
3
推拿按摩
通过推拿按摩特定穴位,如涌泉、风池等穴位,减轻腰痛。
失眠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舒缓情绪
中医推荐通过冥想、太 极等舒缓活动来减轻焦 虑和情绪压力,改善失 眠。
中草药治疗
使用安神镇静草药,如 何首乌、白芍等,改善 睡眠质量。
中医常见病的治疗不 仅考虑症状,还综合 考虑患者的体质、环 境因素等多个方面。
中医辨证论治基本方法
1
闻诊
2
通过闻患者的体味、气味等来获取 疾病信息,如尿味、汗味、口臭等。
3
切诊
4
通过触摸、按压等方式来感知患者 的脉搏、皮肤状况以及局部组织的
变化等。
望诊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肢体 形态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3 针灸疗法
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来 调理消化系统的功能, 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胃痛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中草药
中草药如枳壳、白芍等可舒 缓胃痛,并对胃部组织有保 护作用。
指压疗法
通过按压特定穴位来缓解胃 痛,如海底、天突等穴位。
热敷
用热水袋等热敷方式可以缓 解胃痛,促进血液循环。
腰痛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
咽痒咳嗽
咳嗽时咽部有痒感,常因过敏引起。
干咳无痰
咳嗽时无痰或痰量极少,常见于急性 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早期。
咳声嘶哑
咳嗽时声音嘶哑,可能伴有咽喉疼痛 或发热。
咳嗽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疏风散寒
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咳嗽,常用药物有麻 黄、桂枝、紫苏叶等。
清热化痰
适用于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常用药物有黄 芩、桑白皮、杏仁、贝母等。
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
目 录
• 中医药诊治常见病概述 • 感冒的中医药诊治 • 咳嗽的中医药诊治 • 胃痛的中医药诊治 • 高血压的中医药诊治
01 中医药诊治常见病概述
中医药诊治常见病的优势
整体观念
预防保健
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内部 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通过调理整体来治疗疾病。
饮食不节
饮食不规律、过食生冷、 油腻食物等,可影响脾胃 功能,导致气血生化不足, 抵抗力下降。
感冒的症状
发热
感冒时常见的症状,可伴随恶 寒、头痛等症状。
咳嗽
感冒时呼吸道受到刺激,引发 咳嗽。
鼻塞流涕
感冒时鼻腔黏膜肿胀,导致鼻 塞,鼻涕增多。
咽喉肿痛
感冒时咽喉部受到感染,引发 红肿疼痛。
感冒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针灸治疗
根据感冒的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中药方 剂进行治疗,如风寒感冒可用荆防败毒散 ,风热感冒可用银翘散等。
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人体气血,缓解感冒 症状。
推拿治疗
食疗
通过按摩身体特定穴位,促进气血流通, 缓解感冒症状。
选用具有解表散寒、清热解毒等功效的食 物,如姜糖水、葱白粥等,辅助治疗感冒 。
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
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中医和现代医学一样,都能有效地治疗很多常见病,甚至能够解决一些现代医学不能治愈的疾病。
中医通过中药和其他手段,如针灸、拔罐和推拿等,来治疗众多身体不适,使人们的身体保持平衡、健康和活力。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谈论几种常见病,以及其在中医药诊治中的特点和优势。
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症状包括流鼻涕、喉咙痛、咳嗽、发热等。
中医把感冒归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类型。
中药中的桂枝汤和麻黄汤是两个常用来治疗感冒的草药配方。
桂枝汤可用来治疗寒性感冒的症状,如头疼、肌肉酸痛、恶寒等。
而麻黄汤则针对热性感冒,这种感冒的症状包括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
在中医看来,感冒是因为人体的气血失衡所引起的。
为了恢复身体的平衡,中医医生会根据病人体质、症状和病情来开具特定的中药配方。
二、消化问题消化问题也非常常见,包括便秘、腹泻、胃痛和胃酸倒流等症状。
中医认为消化系统和人体的气血循环紧密相关,任何人体的消化问题都是由气血失衡所引起的。
因此,在中医看来,身体消化功能有问题时,不是在胃,而是在身体其他位置发生的问题。
常用的中药治疗消化问题的配方包括六君子汤和七厘散。
六君子汤是一种含有六种草药的配方,主要为滋补脾胃,并可以温暖身体。
七厘散则是由柴胡和黄芩组成的中药配方,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腹泻和呕吐等。
七厘散具有抗炎、清热、化湿和宁神的作用,从而有助于缓解消化问题。
三、失眠失眠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可以由很多不同原因所引起,如忧虑、紧张、疼痛、心情不好等。
中药中的符合益智汤和当归四逆汤是两个用于治疗失眠的中药配方。
符合益智汤由黄芪、枸杞子、遂草和益智子等草药组成,可以改善神经衰弱和焦虑的症状,从而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当归四逆汤则主要是由当归和制附片组成的,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不平衡,从而解决失眠问题。
中医通过针灸、艾灸和按摩等手段也可以有效地治疗失眠。
针灸和艾灸可以刺激人体中的穴位,从而改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并减轻身体压力,有助于人们得到更好的睡眠。
中药综合常见病辩证论治表
天麻钩藤颗粒
牛黄降压片
脑立清丸
全天麻胶囊
羚羊角粉
瘀血阻络
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剌,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袪瘀通络
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生姜、红枣、麝香、黄酒)
通天口服液
正天丸
十一、眩晕★★
分型
辨证要点
治法
方药
中成药
肝火上扰
眩晕耳鸣,头胀且痛,每因恼怒或疲劳而头晕,头痛加剧,急躁易怒,少寐多梦,时颜面潮红,口苦便秘。舌红苔黄,脉弦。
辛凉解表
宣肺清热
桑菊饮(桑叶、杏仁、芦根、菊花、栀子、连翘、薄荷、桔梗)
蛇胆川贝枇杷膏
急支糖浆
牛黄蛇胆川贝散
燥邪伤肺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并见鼻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辛凉清润
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象贝、香豉、栀子、梨皮)
二母宁嗽丸
蜜炼川贝枇杷露
痰热壅肺
咳嗽气粗,痰多黄稠,烦热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柴胡疏肝散(柴胡、香附、枳壳、白芍、陈皮、川芎、炙甘草)
气滞胃痛颗粒
柴胡疏肝丸
胃苏颗粒
舒肝和胃口服液
沉香舒气丸
肝胃郁热
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疏肝泄热
和胃止痛
丹桅逍遥散合左金丸
加味左金丸
元胡止痛片
三九胃泰颗粒
胃逆康胶囊
脾胃虚寒
胃痛隐隐,大便溏薄,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差,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顺气行滞
六磨汤(木香、乌药、沉香、大黄、槟郎、枳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