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方案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教学大纲2020版

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教学大纲2020版
通过分析跨文化研究理论奠定专业基础,培养批判性思辨能力
5,6,8
第三章
文化的多样性
6
讲解、案例讨论、小组汇报
复习课堂内容,完成访谈作业,小组项目选题
通过文化剖析和对比,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促进民族文化自信。
4,6,7
第四章
文化和语言交际
6
讲解、案例讨论、小组练习
复习课堂内容,完成案例写作作业,小组项目定题
复习课堂内容,完成案例写作作业,小组项目推进
通过商业案例的分析探讨,培养跨文化沟通力和全球胜任力
6,8,9,11
第七章
跨文化
6
讲解、案例讨论、小组项目汇报
复习课堂内容,准备小组项目口头汇报
通过探讨跨文化交际的困境和挑战,培养跨文化
3,4,6,11
第八章
总结和汇报
6
知识点总结、小组项目汇报、口试
完成小组项目书面汇报
《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教学大纲(2020版)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48
3
课程名称
(中文)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文)College English 5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课程类型(CourseType)
必修课
授课对象(TargetAudience)
通过团队项目培养自主学习力、批判性思维、创新力、沟通力和领导力
11
注1:建议按照教学周学时编排。
注2:相应章节的课程思政融入点根据实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况填写。
*考核方式(Grading)
1.期末50%
2.口试10%
3.团队项目20%(口头报告10%书面报告10%)

《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大纲

四、期末课程考核
1、考核的方式方法:考试。

2、考核的日期和时间:由教务处依据校历安排。

3、考核类型:闭卷笔试。

4、考核范围与分值比例:
(1)对文化与跨文化交际概念的理解占10%
(2)对非言语交际文化及相关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和掌握占20% (3)对日常言语交际文化及相关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和掌握占20% (4)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及中西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理解占20% (5)对中西文化和价值观差异的理解和掌握占30%
5、考核要求:掌握。

6、考核的试题类型与分值比例:填空题占30%,单项选择题占30%,问答题占15%,案例分析占25%。

《跨文化交际》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

《跨文化交际》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
本 部 分 主 要 学 习theories;adjustment;acculturation这三部分内容。 进行专项阅读训练和对话操练,
本部分主要学习naming names; origins; titles这三部分内容。 介绍姓名及其渊源, 比较中西文化中的称呼语及其差异,进行阅读训练和对话操练。作业讲评。
集体学习:分为集中面授辅导(计54学时)和教师指导下的小组活动(计27学时)。
集中面授辅导:除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适量讲解与答疑外,主要为学生提供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辅导课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的辅导主要围绕学生的活动来展开,可采取组织两人对话、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分组表演、集体讨论、布置作业、作业评讲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以激发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表达思想情感的兴趣,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弥补远距离学习过程中语言学习者缺少运用目的语面对面进行交流的机会的缺憾。
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质量。
二、教学方法
本专业采取的是现代远程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开创一条适合自学的新的教学思路。
本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师面授为辅, 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导”而不是“教”的作用,做到“精教重导”,以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本部分主要学习showinghospitalityindifferentways;compliments; disagreeing agreeably这三部分内容。 了解在与人交谈时, 中英文的不同习惯。进行情景对话操练。
本部 分 主 要 学 习child-rearing;family relationships这两部分内容。进行案例分析,就家庭关系解释中西文化的差异, 阅读训练。 作业讲评。

跨文化交际课程新模式的实施与评价

跨文化交际课程新模式的实施与评价

跨文化交际课程新模式的实施与评价摘要:笔者已经构建了一个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新模式,该模式主要从理论培养、情感培养及行为培养三个层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并且已在实际教学中实施了该模式,初步取得一些效益;本文将针对该模式的实施及对其评价展开讨论。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课程新模式;实施;评价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2一、跨文化交际课程新模式的实施(一)教学方式如前所述,该教学新模式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培养、情感培养和行为培养为主。

在实施过程中,理论培养这一阶段的教学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

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方法并非传统的知识灌输,而是结合跨文化交际现象导入理论知识,让学生通过现象去理解理论。

新教学模式中,每节课还加入学生轮流进行课堂报告的固定环节。

学生就相关的理论知识点,阅读教材上的内容,到图书馆和网络上寻找相关文献进行扩充阅读;在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后,他们必须进行15分钟的课堂报告。

这份报告必须包含引言、文献综述、结束语以及参考文献等;除了理论框架之外,小组还必须结合相应的现象去解释理论知识。

课堂报告结束之后,其他同学将会针对该报告进行提问,最后授课教师也将提问及点评。

课堂上,仅靠教师讲授,学生对某理论知识的了解是有限的。

通过前期准备,针对某个理论,学生在文献搜索及阅读的过程中,是一种积极学习理论知识的状态;而进行课堂报告则是把他们理解的理论知识通过口头演绎的方式呈现给其他同学,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巩固;解答同学及教师提出的问题,则是检验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真正的理解程度。

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学生小组课堂报告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一改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以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

在情感培养方面,授课教师主要进行案例教学,大量的案例提供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主要步骤为:案例呈现—教师提问—阅读案例—分组讨论—分析案例—得出结论—教师总结(杨盈、庄恩平,2008)。

跨文化沟通课程考核说明实施方案

跨文化沟通课程考核说明实施方案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跨文化沟通形成性考核方案(一)课程形成性考核的任务和目的形成性考核是远程开放教育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考核方式,是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的重要措施。

形成性考核的目的是要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考核和管理,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学习信息,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的目的。

形成性考核的任务主要是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了解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指导,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

(二)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内容按照“3123”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模型的要求,课程形成性考核包括对学生现实课堂学习过程和虚拟课堂学习过程的考核。

现实课堂的考核包括平时作业、阶段测试、集中辅导出勤、课堂讨论、学习小组;虚拟课堂的考核包括网上资源学习、网上专题讨论、网上实时答疑、网上作业提交的考核等。

(三)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的比例安排学生本课程的总成绩由形成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最终总成绩达到60分为通过。

形成性考核成绩由辅导教师按省电大要求评定,期末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

对于选择综合式学习模式的学生,其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中,现实课堂和虚拟课堂的考核成绩各占50%。

其中现实课堂考核成绩中,作业成绩占80%,辅导课占10%,小组活动占10%。

虚拟课堂的考核成绩中,上网资源学习占50%、上网讨论占50%。

选择完全个别化学习模式的学生,其课程形成性考核项目主要包括学习计划制定、网络课堂学习、多种媒体资源学习、平时作业、阶段性学习总结、阶段性学习测试、期末复习等。

各部分所占比例为:(1)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占课程形考总分数的10%;(2)按要求完成文字教材、网络资源及多种媒体资源学习(网络资源学习包括网上文字和音视频资源浏览、开展网上讨论和答疑等),占课程形考总分数的40%;(3)按时完成平时作业、阶段性学习总结(可以书面形式提交,也可通过网络提交),占课程形考总分数的40%;(4)按要求参加期末复习,占课程形考总分数的10%。

“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方案

“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方案

“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方案(2009年春季学期使用)一、课程说明“跨文化交际”是开放教育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计划统设课中开设在第三学期。

成绩合格者可以获得4.5个学分。

本课程通过典型实例分析、模拟交流练习、交际失误分析、英汉双向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提供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微妙问题时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使学生意识到在同外国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中会因文化差异引起种种误解,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质量。

二、考核方案制订依据考核改革方案的设计以“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大纲”、“考核说明”以及本课程目前所使用的多种媒体教材为依据。

这些教材包括:文字教材《跨文化交际》(顾曰国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跨文化交际导学》(杜亚琛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高级英语系列录像–视听指南》(诺尔曼•普里查德、刘黛琳等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录象教材《跨文化交际》,(诺尔曼•普里查德主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社1999年出版发行。

共4讲,每讲25分钟);以及《跨文化交际》个人助学版光盘和网络版光盘(徐琰设计并主要制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2004年出版)。

三、考核方式改革方案本课程的考核分为两个部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

二者均采用基于网络的考核方式。

形成性考核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进行,终结性考试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网上考试系统”进行。

形成性考核旨在促进学生平时的自主学习,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对地方电大辅导教师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管理,重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的指导和检测;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提高。

终结性考试旨在检测课程结束后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论跨文化沟通课程考核方案

论跨文化沟通课程考核方案

论跨文化沟通课程考核方案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跨文化沟通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跨文化沟通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然而,为了确保课程的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考核方案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关于跨文化沟通课程的考核方案。

一、考核目标首先,制定考核方案的前提是要明确考核的目标。

对于跨文化沟通课程而言,考核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跨文化沟通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包括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等。

2.理解不同文化的通信模式,包括非语言、语言、身体语言等。

3.培养敏锐的跨文化认知能力,包括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和言语规范。

4.提高跨文化交际技能,包括有效的沟通、解决文化差异问题等。

5.发展跨文化领导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跨文化管理能力。

二、考核形式为了评估学生在跨文化沟通方面的学习成果,需要采取多种考核形式,包括考试、作业、研究报告、课堂表现、实践操作等。

1.考试考试是最常见的考核形式之一,通过考试可以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题等不同形式的题目,涵盖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作业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论文写作、翻译练习等等。

通过作业可以测试学生对主题的深度理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3.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某个文化,掌握跨文化沟通的艺术。

学生需要选择一个文化主题,比如文化习俗、社会价值观、语言差异等,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份研究报告。

通过这个形式,能够考查学生在研究和写作方面的能力。

4.课堂表现课堂表现也是一种重要的考核形式。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做出回应。

这可以衡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5.实践操作跨文化沟通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需要实际操作经验。

因此,实践操作也是一种重要的考核形式。

《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说明

《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说明

《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说明
本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形成性考核和课程终结考试,分别占总成绩的20%和80%。

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即形考手册),参与面授辅导和各项教学活动的情况,以及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情况。

课程终结考试即课程结束后的全面考核,以考查读写技能为主,
听说译技能为辅,同时包括课程中介绍的跨文化交际的有关知识。

本考试分口试和笔试两部分,口试和笔试都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在同一时间全国统考。

口试成绩占终结考核成绩的15%,笔试占终结考核成绩的65%。

二、试题结构
(1)笔试:笔试分为4部分。

请看下面的试题结构。

《跨文化交际》笔试试卷内容与结构
部分内容题型考点题量题号分数总分时间(分钟)
I 听

简短对话/讨论
多项选

听辨及综合理
解能力
51-510
20
30(含约
10
分钟誊写
答案时间)讲座片段填空题
听辨细节的能

106-1510
II语言得体性多项选恰当运用蕴含1516-3
0303020
考核方式
(2) 口试部分:
考学生两人一组,进行问答对话。

总共出3套口试题签,每一个题签上有两个话题,话题与教材的内容相关。

考试时,首先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抽签,然后按照A, B两个角色准备对话,准备时间为10分钟。

接着开始口试,两个话题各进行5分钟,口试时间总共为10分钟。

《跨文化交际》课程标准

《跨文化交际》课程标准

《跨文化交际》课程标准2023年10月目录一、课程信息 (1)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任务 (2)三、课程目标与要求 (2)(一)课程目标 (3)(二)课程要求 (4)四、课程结构与内容 (5)(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原则 (5)(二)教学内容组织构架 (6)五、学生考核与评价 (8)六、教学实施与保障 (9)(一)教学实施 (9)1.教学理念 (9)2.教学模式 (9)3.教学方法与手段 (10)4.学法 (11)5.教学实施过程 (12)(二)教学实施保障 (14)1.师资保障 (14)2.教学资源保障 (14)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学时:64学分:4适用专业:旅游英语、商务英语、旅游管理、导游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跨文化交际》课程是旅游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旅游管理、导游等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课程定位于培养学生利用现有教育资源,让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基本知识,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开展跨文化旅游交际活动的基本素质,达到有效解决各类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问题的职业要求。

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后续课程有:旅游英语、英语口笔译实务、目的地和客源国概况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了解了对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掌握了一定的跨文化服务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对旅游英语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任务课程主要帮助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礼仪,经由跨文化交际基本理论指导下主要国家交际的介绍、理解和必要的运用,以培养学习者开展日常交往、接待、策划、谈判等必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程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十二个模块的内容,突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国际化视野和多元文化视野的培养。

基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形势下的跨文化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形势下的跨文化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到 的 观 点 ;有 些 学 生 常 常 同 大 部 分 学 生 或 主 流 观 点 相 悖 。在 上 述 情 况 下就 需 要 教 师 根 据 情 况 调 整 自己 的 角
P es 19 . r s , 9 8
【】 平 , 2段 顾维 萍 . 国大学 ES 教 学 的发 展方 向探讨 【】 外语 我 P J. 界 ,0 64. 2 0 ()
(v l a o ),能根据教学需要 对学生 的学 习情况进 e au tr 作者单位 :西安工业大学外语 系 行适时 的分析和总结 。 作 者 简介 : 芦俊 ( 9 7 1 7 一 ) ,女 ,西 安 工 业 大 学 在 交 际法教 学实施 过程 中 ,学生会 出现 各种 各样 外 语 系 ,讲 师 。 主 要 从 事 英 语 教 学 法 及 语 言 与 文 化 方 的 问题 ,例 如有的学生基 础差 ,在交 际时表达 困难 , 面 的研 究 。 说 不出几个单 词 ,并且 常常词不达意 ;有些学 生比较 参考文献 : 害羞 ,特别是用 英语进行 交流时表现 羞怯的学生 就更 【】 d y E a s & S J h . D v lp n s i E g ih 1 Du l — v n t on e eo me t n n l s o S e i P p ss i M】C mb i e mb i g Un v r i y 多一些 ;有些学 生知识面 窄 ,回答 问题 时没有 自己独 f r p cfc ur o e[ . a rdg : Ca rd e i est
教育探讨
基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形势下的 跨文化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文/芦俊
中图分类号 :G 4 . 6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1 6(0 0 3 () 0 8—0 0 9 9 6 2 1 )0 2C一 08 1 国家 教育 部2 0 年颁 布的 《 04 大学英语 课程 教学要 求 ( 行 )规 定 :大学英语 教学 目的不应 只局限于 试 培 养 学 生 的 听 、说 、 读 、写 、 译 五 种 技 能 ,而 且 还 要 培 养 学 生 的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 可 见 ,跨 文 化 交 际 已被 列 为 英 语 教 学 大 纲 的 明 确 内 容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的 培 养也开 始受到外语 界的关注 。随 之而来的大学 英语 四 级考试 也经历 了一系列的改革 ,文化知识成 为大学英 语 四级 考试涵盖 的内容 。作为教 育工作者 的我 们在顺 应新 的 考试 形 式 的 同时势 必 要考 虑新 的 英语 教学 模 式—— 跨文化交际型教学模式 的构建 。 交际型教学理论基础 7 年代 末 ,交际教学 法 引起 了中 国外语 教学 界的 O 重视 ,交际教学 法在培养学生 交际能 力方面具 有传统 教 学 法 不 可 替 代 的 作 用 。首 先 ,它 强 调 语 言 的 社 会 功 能 ,该 教 学 法 认 为语 言 是 人 们 交 际 的 工 具 ,其 目的 就 是 使 交 际 双 方 达 到 理 解 、沟 通 。 其 次 ,强 调 语 言 交 际 的社会 场合 ,语 言教学应在较真 实的实际 中操 作 ,才 能体现 语言的交 际功能 、实用功 能。再次 ,重视语 篇 水 平 上 的 交 际 能 力 。 随 着 语 篇水 平 进 行 语 言 交 际 的 观 点被人 们所接受 ,教学重点侧 重课文 内容和对语 篇的 深 入 理 解 “ p d wn 逐 渐 转 向 “ otm- p u~o ” Bt o u ”的 阅 读模式 ,二者互补 ;从词一句 一段转入到段 一句一词 的 倒 三 角 教 学 方 式 。 最 后 , 它 强调 以 学 生 为 中 心 的 课 堂 结 构 为 基 础 ,使 学 生 积 极 主 动 、 创 造 性 地 学 习 ,改 变 了传 统 的 教 师 为 主 体 ,学 生 被 动 接 收 知 识 的 局 面 , 从而促 进学 习者 的二语习得 ,最 终达到发展学 生话语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考核方案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考核方案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考核方案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能够有效地沟通和交流,不仅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还可以促进文化的多元融合和相互尊重。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考核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目标本考核方案旨在评估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能力和技能。

具体目标包括:1. 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和书面表达;2. 评估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适应能力;3. 评估学生的跨文化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评估学生的跨文化团队合作能力;考核内容和方式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考核内容包括口语和书面表达。

口语考核可以采用会话或演讲形式,以评估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语言运用能力。

书面表达考核可以采用写作或论文形式,以评估学生的写作和组织能力。

文化意识和文化适应能力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面。

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对文化差异的适应能力。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或情境模拟等方式进行考核。

跨文化沟通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的跨文化沟通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在跨文化环境中有效交流的关键。

考核内容可以包括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或情景模拟等形式,以评估学生在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和冲突时的能力。

跨文化团队合作能力学生的跨文化团队合作能力是在团队环境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合作的关键。

考核内容可以包括小组项目或团队实践等形式,以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和跨文化决策能力方面的表现。

考核评价和反馈考核评价应结合量化和定性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评价结果可以根据不同的考核内容和目标,以及学生的个人表现进行综合评分。

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并为学生提供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结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核方案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生的重要手段。

本方案综合考虑了语言表达能力、文化意识和适应能力、跨文化沟通和解决问题能力、跨文化团队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构建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

构建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

构建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由于语言差异、文化差异等问题,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评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

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定义、重要性出发,探讨构建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的方法和内容。

我们需要明确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与其他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时所涉及的能力和技巧。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环境,还能够提高他们在国际化背景下的竞争力。

构建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能力的测评。

非英语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相应的语言能力,能够流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应该设计一些语言测试,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来评估学生的语言水平。

文化意识的测评。

非英语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意识,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

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模拟题,考察学生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策略和行为准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还可以设计一些案例分析题,让学生分析和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评估他们的文化敏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的实施需要考虑一些具体的操作步骤。

确定测评的目标和指标。

明确评估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指标。

选择合适的测评方法和工具。

可以采用笔试、口试、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进行测评。

然后,制定测评方案和考试内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测评指标,制定相应的题目和考试内容。

进行测评和评分。

根据测评方案进行测评,并对学生的答卷进行评分和总结。

构建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

构建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

构建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日益成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是衡量非英语专业学生掌握的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构建一套符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特点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提升学生的国际化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沟通、协商和决策的能力。

它包括语言能力、文化背景认知能力、情境意识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

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应注重以下几点:1. 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可能受限于母语和英语以外的外语,因此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语言能力。

2. 综合考察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背景认知能力。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应该考察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自己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了解程度。

3. 测试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情境意识能力。

跨文化交际往往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非英语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在不同情境下进行有效交流和协商的能力,因此情境意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4. 考察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适应能力,包括对异文化的尊重、对文化差异的适应和对文化冲突的解决能力等方面。

基于上述考虑,可以构建一套符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特点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1. 语言能力测试: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测试,以全面评估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

在测试中可以考虑设计一些跨文化交际场景,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进行口语表达或书面表达。

2. 文化背景认知测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自己文化和他文化的认知程度,包括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饮食习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了解。

3. 情境意识能力测试:设计一些情境模拟题目,考察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进行沟通和协商的能力,以及在特定情境下的应变能力。

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课程考核机制初探

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课程考核机制初探

P UBLIC C OURSE基础教育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课程考核机制初探文/海 源 王 卉摘 要: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一直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点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以应用为目的的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课程考核机制进行探索,提出高职英语课程考核机制应该关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并使之贯穿于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的过程中。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职英语 课程考核机制三、经济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高职经济数学的教学原则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

笔者对所任教高职学院经济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的3个大专班级进行了实践探索,通过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非生态现象分析,探索出生态化教学的合理实施方案,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经济数学教学内容设置面向专业需求,将专业课程的内容融入到经济数学授课过程中。

选择合适的经济学案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函数的连续性时,可以引入案例“个人所得税的分段计算模型”;在讲解导数的应用时,可以安排课外作业“国美电器营销的最优方案的制订”等。

引入数学文化,活跃课堂氛围。

恰当引入数学史,寓教于乐,使数学课的学习变得生动起来。

数学家克莱因指出:“每一位中学和大学老师都应该知道数学史,有很多理由,但最重要的理由或许是,数学史是数学的指南”。

例如在讲极限的变化过程时,用Flash播放古诗的动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让学生看到船从大到小,从有到无的一幅流动的画卷,体会极限趋于零的变化过程;在讲到“牛顿—莱布尼茨”定积分的公式过程中,给学生介绍公式产生的背景以及两位数学家在数学历史长河中的杰出成绩,穿插一些他们的趣闻轶事。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展现数学的特色。

课堂授课中要删除复杂的逻辑推理,通过动画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每一章节都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数学实验,充分利用Matlab或Mathmatic 软件让学生感受复杂数学的背后是简单。

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选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

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选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

中学生英语【摘要】高中英语课程选修课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加强他们对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本文结合我校开设“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选修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教学内容;采用体验性学习教学模式;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学分评定方式。

【关键词】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开发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选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桥中学石雅琴《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指出:“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高中英语课程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

”选修课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加强他们对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本文结合我校开设“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选修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1.开发“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选修课程的意义1.1符合《课标》的基本要求,体现了选修课程的功能“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选修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跨文化意识,提高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改变学习方法。

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①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交知识,能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宽容文化差异,减少文化休克现象;②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地进行理解内容(体验文化)、理解原因(获得文化)、自我意识(文化自知)和理解方法(文化实践),使他们提高对中外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③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不同的语言实践活动,包括话题辩论、报告陈述、情景表演以及海报展示等,运用多种学习策略,体验语言学习的成就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这一课程目标符合《课标》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等五维的基本要求。

1.2围绕教材的跨文化内容,实现了对当前教材的有益补充文化可以被划分为“大文化”(成就文化)和“小文化”(行为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方案(2010年秋季学期使用)一、课程说明“跨文化交际”是开放教育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计划统设课中开设在第三学期。

成绩合格者可以获得4.5个学分。

本课程通过典型实例分析、模拟交流练习、交际失误分析、英汉双向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提供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微妙问题时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使学生意识到在同外国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中会因文化差异引起种种误解,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质量。

二、考核方案制订依据考核改革方案的设计以“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大纲”、“考核说明”以及本课程目前所使用的多种媒体教材为依据。

这些教材包括:文字教材《跨文化交际》(顾曰国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跨文化交际导学》(杜亚琛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高级英语系列录像–视听指南》(诺尔曼•普里查德、刘黛琳等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录象教材《跨文化交际》,(诺尔曼•普里查德主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社1999年出版发行。

共4讲,每讲25分钟);以及《跨文化交际》个人助学版光盘和网络版光盘(徐琰设计并主要制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2004年出版)。

三、考核方式改革方案本课程的考核分为两个部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

二者均采用基于网络的考核方式。

形成性考核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进行,终结性考试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网上考试系统”进行。

形成性考核旨在促进学生平时的自主学习,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对地方电大辅导教师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管理,重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的指导和检测;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提高。

终结性考试旨在检测课程结束后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本课程总成绩为百分制,形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60%,终结性考试占课程综合成绩的40%。

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均采用百分制,60分及格。

学生必须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个部分中分别达到合格要求,才能达到该课程的合格要求。

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构成表第一部分:形成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包括如下内容:单元学习记录、在线自测、网上讨论(网上实时讨论和网上非实时讨论)、专题/ 案例报告、课程学习心得报告(见上表)。

形成性考核评阅时以百分计算,占课程综合成绩的60%。

(一)单元学习记录1.单元学习记录旨在引导和督促学生课前预习,使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效果,并向辅导教师反映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为教师备课和组织面授辅导提供参考和帮助。

辅导教师必须在学生提交答案规定日期后一周内完成审阅工作。

2.学生需要以学习单元为单位,在自学过程中针对每个单元的跨文化交际基本知识和技巧,在面授辅导课前完成并提交单元学习记录。

3.单元学习记录共计24分,每个单元计3分。

学生只要在规定日期之前提交了记录卡,并有针对性地回答了问题,则可获得3分。

晚交或未交得0分。

辅导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单元学习记录的真实目的,即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自学任务,在自学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4.学生可以选择用英语或汉语做学习记录。

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多用英语来完成,因为学习语言贵在运用。

5.单元学习记录以诚实为原则,严禁抄袭。

一旦发现某一单元自学自问自答有抄袭现象,则该单元计为零分。

(二)在线自测作业的形式及要求1.在线自测作业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督促自己有目的、有重点地阅读教材;同时,通过一定的练习,学以致用,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2.在线自测共计4次,涵盖教材8个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每次涵盖2个单元的知识要点。

在线自测作业全部采用客观题型,包括多项选择、判断正误、填空、改错、排序等形式。

每次自测只选择其中两种题型。

3.在线自测作业共计32分,每次计8分。

学生必须按照规定日期完成并提交自测作业。

每次作业含15个题目,答对10个题目及以上者,得8-6分;答对10-5个题目者,得6-4分;答对3-0个题目者,得3-0分。

未提交或逾期提交者,得0分。

4.在线自测作业学生只有一次提交的机会,如暂时没有做完可以临时保存,下次进入系统后继续进行。

为了公平原则,一旦提交答案之后,在提交日期截止之前,学生可以查阅到自己的分数,也可以看到自己答题的具体情况,但是,无法修改自己的答案。

截止日期过后,学生可以根据标准答案进行修改重新提交,但是系统不重新打分。

5.学生在完成在线自测作业时,应恪守诚信原则,严禁抄袭。

一旦发现某次作业有抄袭现象,则该作业计为零分。

(三)网上讨论组织形式及要求1. 语言交互活动是促进语言学习的有效途径,为此,本课程将通过网上讨论的形式促进学生用英语开展书面交流活动,加强对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巧的理解,并提高其英语写作能力。

2. 网上讨论包括实时讨论和非实时讨论两部分。

网上实时讨论: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在同一时间段内根据所给案例或情景进行网上讨论。

讨论题目根据辅导进度随时发布。

学生必须在规定日期前参加网上讨论,具体时间由辅导教师和班级自行确定。

个人每次参与实时讨论不少于1小时,个人发言总字数不少于150词。

若由于特殊情况部分学生未能参加,辅导教师和这些学生可以确定一个补充讨论时间段,已经参加过讨论的学生可以自愿参加。

实时讨论采取情景对话形式。

网上非实时讨论: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在不同时间段内根据所给专题或案例进行网上讨论。

学生在实时讨论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评论。

非实时讨论采取非实时跟帖的形式就案例展开进一步深入讨论。

网上实时讨论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共8次。

进行非实时讨论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安排。

每个单元非实时讨论字数要求不少于100词。

辅导教师根据学生就每个单元案例的实时和非实时讨论情况给予综合评价。

每个单元实时和非实时讨论共计4分,8个单元共32分。

每个单元的讨论,若讨论的内容切题,语言基本正确,字数达到规定要求,计4分;内容基本切题,有部分语言错误,字数基本达到要求,计3-2分;内容明显离题,太多语言错误影响理解,字数太少,计1-0分。

3.为了使网上讨论富有成效,每个实验班推荐二、三名学生作为组长/讨论主持人,也可以由全班学生轮流担任组长/讨论主持人。

无论是采取什么方式产生组长/讨论主持人,当选的学生一定要尽力尽责组织好每一次在线讨论活动。

4.学生在开展网上讨论时应该注意活动的交互性和真实性,不但要围绕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还要呼应其他组员的观点或回应其他组员对自己见解的评论等。

5.若学生使用网上聊天工具如MSN Messenger、QQ等进行实时或非实时讨论,只要内容相关,能够提供讨论的原始记录,同样可以当作辅导教师评价的依据,可以参照上述第2条标准评分。

(四)专题/ 案例报告的形式及要求1.专题或案例报告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信息归纳、总结、分析等能力,并运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通过报告的撰写,一方面,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有关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进行梳理,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实际教学效果。

2.每个学员自主从8个单元的网上讨论中选择1个专题或案例,根据实时和非实时讨论情况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3.案例报告的字数不少于300词,计7分。

符合(专题或案例)题目要求,主题比较明确,结构比较完整,内容比较充实,行文比较流畅,无明显语法错误,字数符合要求,计7-5分;主题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内容基本充实,行文基本流畅,无过多明显的语法错误,字数符合要求,计4-3分;主题不明确,结构不完整,内容贫乏,行文不流畅,有过多明显的语法错误,字数不符合要求,计2-1分;未提交作文或逾期提交,计0分。

4.专题/ 案例报告以诚实为原则,要求个人自主完成,严禁抄袭。

一旦发现某一报告有抄袭现象,计为零分。

(五)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的形式及要求1.课程学习心得体会旨在课程学习结束的时候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自主学习过程,同时,也帮助辅导教师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安排是否合理,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教学效果是否满意等。

2.课程学习心得体会要求学生记录参与实验班学习的心得体会(所取得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语言技能、学习方法、网络技能、综合能力等。

学生也可以提供自己的改进建议或意见。

3.学生只要按时提交了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并包含了上述内容就可以获得5-4分;若心得体会中只包含上述部分内容,得3-1分。

不按时提交者不得分。

4.课程学习心得体会既可以用英语也可以用汉语来书写。

不过,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用多用英语写作,权当是给自己的另一次运用英语进行锻炼的机会。

用英语书写者在得分基础上奖励1分。

第二部分:终结性考试的形式及要求1.“跨文化交际”课程终结性考试目的是检测课程结束后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2.本课程终结性考试采用基于网络的笔试形式,为闭卷,时间长度为一个小时,具体时间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另行安排。

3.终结性考试包括20个多项选择题目(每小题3分)和1个案例分析题目(40分)两大部分。

终结性考试合计100分,占本课程综合成绩的40%。

4.多项选择题目考查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巧的了解程度;案例分析题目综合考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分析技能。

案例分析题目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利用教材中所学习过的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能够紧密结合具体案例来理解、分析、和判断其中所揭示的跨文化交际现象或问题,并寻求应对和解决的办法。

第三部分:考核质量的监控1.课程辅导教师必须在形成性考核各项内容提交日期后一周内给予具有实质性指导意义的反馈和评价。

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课程主持教师和试点班课程辅导教师组成跨文化交际课程改革小组(简称课程组),课程组应随时紧密跟踪每个小组实时和非实时网上讨论的情况,了解每个组员参与讨论的程度,适时予以提醒和督促。

3.课程组每周进行一次60分钟的网上值班(office hour) ,为试点学生答疑解惑,值班时间段向全国电大参与试点的学生开放。

值班采取轮值制,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课程主持教师和试点班课程辅导教师轮流主持,每次至少一名教师。

4.教师评阅。

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原则上均由教学班辅导教师负责监督和评阅。

为保证质量,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可以随时抽查评阅情况,对于评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课程辅导教师联系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