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

合集下载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一、总则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旨在规范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规程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教师。

二、教师职责1. 原则上,每位教师需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准则。

2. 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提供知识教育、素质培养和道德教育,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教师应做好个案管理,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问题。

4. 教师应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关爱。

三、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1. 教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设置进行教学。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教学进度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3.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

四、课堂教学1. 教师应按照规定时间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不得随意取消或调整课程安排。

2. 教师应按照学校的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不得擅自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

3. 教师应准时上课、下课,严禁早退和延误上课时间。

4. 教师应注重课堂纪律管理,确保学生能够专心听讲和参与课堂活动。

5.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互动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与批改1. 教师应合理布置作业,保证作业的质量和数量适宜。

2. 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出明确的评语和建议,引导学生改进。

3. 教师应及时反馈作业批改结果,与学生共同总结和提高。

六、考试与评价1. 教师应按照学校规定的考试安排进行考试,不得擅自修改或调整考试时间和内容。

2. 教师应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得任意给予好评或差评。

3. 教师应及时反馈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评价,与学生共同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4. 教师应积极参与评价体系的建设,提供必要的评价材料和数据。

七、后勤保障1. 教师应合理利用和保护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一、教室管理1. 教室卫生在每天上课之前,教师要检查教室的卫生情况,确保桌椅、地面的整洁和干净。

学生要养成随时保持教室整洁的习惯,离开教室时要清理自己的座位。

2. 教室秩序教室是学习的场所,必须保持良好的秩序。

学生应按时到达教室,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序入座。

上课期间,学生要保持安静,不得随意说话、走动或打闹。

课间休息时,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不得大声喧哗。

3. 教室设备使用学生在使用教室内的设备时,要爱护、正确使用,不得私自调整和更换。

如需使用多媒体设备,须经过老师同意,并按规定启动和关闭设备。

二、学生出勤管理1. 出勤记录教师要按时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并及时上报学校。

学生请假时,要按照学校规定的程序办理请假手续,并提交请假条给班主任。

请假期间,学生要按时完成请假期间的作业。

2. 迟到和早退学生迟到和早退会影响到正常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效果,因此应尽量避免。

学生迟到需要有合理的理由,并向老师请假;早退也需事先向老师请假,并由家长接人。

3. 缺勤处罚学生因无故缺勤,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根据学校规定,违反出勤规定的学生将会受到警告、扣分、补课等惩罚。

连续缺勤的学生,学校将会通知家长,并进行进一步处罚。

三、课堂管理1. 课堂纪律学生应该尊重老师和同学,遵守课堂纪律。

在课堂上,学生要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不得打断讲话或插嘴。

上课期间,学生要禁止使用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

2. 课堂互动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小组或讨论活动,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3. 课堂作业教师要及时布置适当的课堂作业,并按时批改和讲解。

学生要认真完成课堂作业,并主动向老师请教不懂的问题。

在作业交流中,学生要遵守讨论规则,互相尊重和包容。

四、考试管理1. 考试安排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师要及时安排好每次考试的时间和科目,并提前通知学生和家长。

考试提前一周,教师应进行考试内容的复习,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备考。

中小学教学管理规程

中小学教学管理规程

中小学教学管理规程2021年中小学教学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课程开发和实施第三章教学常规管理第四章教育科研管理第五章教学档案管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

为使我校教学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鼓励全体教师努力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创建统一、和谐、奋进的教学环境,从而有力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依据国家有关教育政策法规和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学校教学工作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第三条:学校教学工作要认真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依法、科学、扎实实施新课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四条: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相互配合,以整体的方式教育学生,发挥整体的教育功能,避免各自为政,避免过重的课业负担。

第二章课程开发和实施第五条: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全体教师应当不断增强课程意识,严格落实国家课程三级管理实施方案,开足开全课程,开足开全课程。

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课程基础。

第六条:每一名龙小教师都是学校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实施者。

学校积极构建博雅文化引领下的学校课程体系,努力做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学校课程的生本化建设,逐步探索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富有__小学特色的课程,促进学生自主、活泼、健康、全面发展。

第七条: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教具、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效果;特别是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章教学常规管理第八条:校长至少两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成果,关注研究教育教学前沿动态,分析探讨教学工作形势和任务,反思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教导处、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教学工作实施方案,确定配档表,学校实行教学常规督导制度,通过听课、问卷、作业、备课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树立纪律严明的教风,带动规范的学风,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经校务会研究决定,特制定如下教学常规管理条例,望全体教师遵照执行。

一、凡本校在职在岗教师,必须坚持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的规章制度,自觉落实《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规定,依法执教。

二、全体教师在履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都应坚持服从学校正常的教学安排,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按课表上课,落实教学内容,不得随意调课,占用它课。

不得在上课中途随意将学生放出教室,自由活动。

三、教师必须提前一周备好要上的课,提倡二次备课。

编写教案时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注意三纬目标的有机统一。

教学过程合理有效,要体现师生的交往互动。

练习设计要注意针对性和层次性,每节课要根据所教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教师每节课后要及时书写课后反思。

四、每位任课教师必须提前2分钟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准时上课,按时下课,保证学生课间休息。

要组织好下课的秩序,任课教师要在学生站队离开教室后,方可离开。

五、在课堂上,教师应做到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语言准确生动、书写规范工整。

不浓妆艳抹,不穿奇装异服。

六、课堂教学要追求优质高效,对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要沉着宽容,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恰如其分地处理。

对违纪学生不得停课处理,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七、教师上课期间一律禁止教师串堂、坐堂、看与教学无关书籍、接待家长、接听电话等与本节课无关事务,若因特殊情况,需报经课程部或校长室批准。

八、教师严格执行学校的课程规定,按照课程表上课,有特殊情况提前报告课程部,通过课程部安排调课或代课。

九、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杜绝侮辱诋毁学生人格的言行。

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坚决禁止将学生赶出教室等剥夺学生学习权利的行为。

十、教师上课时,对学生安全负责。

如因教师管理不善,在课堂发生安全事故,任课教师承当一切责任。

十一、在上计算机、体育、音乐、美术等需学生改换学习场所的课程时,教师对整堂课必须要进行有效地组织,教师上课期间禁止将学生“放羊”。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为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确保学校教学秩序良好,营造优越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依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学生应自觉恪守学校纪律,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计划安排及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

每学期开学伊始,学生应按照学校规定办理注册报到手续;若有特殊情况无法按时报到注册,必须履行请假手续。

学生上课、实习、劳动、军训、社会实践等活动均需实行考勤制度。

若有事不能参加,应按照规定请假;未经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连续两周未注册或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将被视为自动退学。

学生在双休日、节假日离开南宁市区或晚间不归校住宿,必须办理请假手续。

若因故不能按时上课,需提前请假;若因特殊原因无法提前请假,应电话向任课老师或班主任口头请假,并及时补假。

请病假需提供医院诊断书和休假证明;请事假需提供相关证明;请私假需明确理由及请假时间。

学生若被选拔代表学校参加文体、科技等比赛活动,无法上课需请假时,应由组织单位出具请假证明,并协助办理请假手续。

学生应及时向任课教师提交请假单和相关证明。

学生请假期满后,必须办理销假手续;未办理者,将按旷课处理。

考勤工作由任课教师、班主任、班干部共同执行,专任教师负责上课、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的纪律考勤,班主任和班干部负责其他环节的考勤。

所有考勤记录均需记入班级考勤本中。

在正常上课时间内,学生旷课时间按实际授课时间计算;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每天按5学时计算。

请假一天以内由班主任批准;请假两天至一周需班主任签署意见,并注明去向、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由学院学生工作组审批并备案;请假一周以上由学院学生工作组审批,同时报学生工作处备案。

学生宿舍实行寝室长晚点名制度,学生应每晚23:30前回宿舍就寝。

若在此时间后未归,寝室长或宿舍成员应及时向班主任报告,班主任需向学院学生工作组报告,并查明学生去向。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全新经典完整版)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全新经典完整版)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小学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全体中小学教师及学生,涵盖教学常规管理的方方面面。

第三条教师应本着科学、公正、严谨、负责的原则,履行教学常规管理职责。

第四条学生应遵守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规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第二章教师的职责第五条教师应定期备课,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科学有序地组织教学活动。

第六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七条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和考试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和反馈。

第八条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九条教师应注重课堂纪律管理,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确保学习效果。

第十条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章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第十一条学生有权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服务,享受平等的学习机会。

第十二条学生应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教师的指导和要求,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

第十三条学生应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学习任务,并主动向教师请教和反馈学习问题。

第十四条学生应尊重师长和同学,遵守校园秩序,共同维护和谐的学习环境。

第十五条学生应关注社会公共事务,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第四章课堂管理第十六条教师应按时到达教室,做好课堂准备工作,包括检查教学用具和设备是否完好,准备教学材料和教具等。

第十七条教师应确保课堂秩序良好,要求学生按时到达课堂,安静就座,保持整齐的课桌椅和教室环境。

第十八条教师应制定课堂纪律管理规则,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规范,例如不讲闲话、不打扰他人、不使用手机等。

第十九条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十条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充实且有序,避免课堂时间的浪费。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关键信息项1、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周期与审批流程课程设置的原则与标准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比例及安排2、教学过程管理课堂教学的规范与要求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标准辅导学生的方式与时间安排3、教学质量评估考试与测验的组织形式成绩评定的方法与标准教学质量分析与改进的机制4、教师教学规范备课要求与教案检查制度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的途径教师教学行为准则5、教学资源管理教材选用与征订的流程教学设备与实验室的使用规定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与管理11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111 学校应在每学期开学前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安排。

教学计划由教研组长起草,经教务处审核,报校长批准后实施。

112 课程设置应遵循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确保课程的全面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必修课程应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选修课程应根据学校的师资和资源条件合理开设。

113 学校应定期对课程设置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变化。

12 教学过程管理121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教师应严格遵守教学规范,提前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22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作业,作业的形式应多样化,包括书面作业、实践作业、口头作业等。

作业批改应及时、认真,注重反馈和指导,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定期评价。

12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习成绩。

辅导时间应合理安排,不得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13 教学质量评估131 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定期组织考试和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和评价。

考试和测验的命题应科学合理,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全新完整版)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全新完整版)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中小学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中小学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纪律等方面。

第三条教师应遵守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坚持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全面培养学生的原则。

第二章教学计划第四条教师应根据学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制定年度教学计划,并在每学期开始前向学校报备。

第五条教师的教学计划应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和课程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标准。

第六条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应合理安排学科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习进度,注意知识的渗透和整合,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三章教学组织第七条教师应按照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保证教学有序进行。

第八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九条教师应注意教学环境的创设,保持课堂秩序,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十条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章教学评价第十一条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标准。

第十二条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常规性的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十三条教师应定期组织考试和测验,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改进措施。

第十四条教师应注意评价结果的及时公布和解释,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提升措施。

第五章教学纪律第十五条教师应遵守教学纪律,严守教学秩序,确保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

第十六条教师应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调课,确保教学时间的充分利用。

第十七条教师应认真备课,准备充分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工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十八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歧视、不体罚、不侮辱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全新经典版)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全新经典版)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中小学教学的有序进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中小学各级各类教学机构。

第三条本规程的宗旨是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确保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章教学准备第四条教师应做好教学准备,包括以下方面:1.备课:教师应提前准备教案、教学材料和课件等教学资源,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

2.教学环境:教室应保持整洁有序,教学设备和教具应齐备,并保证正常使用。

3.学生档案:教师应妥善管理学生档案,包括学生信息、成绩记录等,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保密性。

第三章教学秩序第五条教师应树立良好的教学形象,以身作则,严守教学纪律,规范教学秩序。

第六条教学秩序包括以下内容:1.课堂纪律:学生应按时到达教室,不得迟到早退,不得随意离座和交头接耳。

教师应有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保持课堂秩序。

2.作业管理:教师应布置合理的作业,并按时检查,及时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

学生应按要求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作弊。

3.考试管理:教师应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考试,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四章师生互动第七条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互动与沟通。

第八条师生互动包括以下方面:1.尊重与关怀: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2.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思考和独立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3.有效沟通:教师应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并与学生和家长保持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解决问题和答疑解惑。

第五章课堂教学第九条教师应根据学科性质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十条课堂教学包括以下要求:1.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相匹配。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一、教室管理1.教室卫生:教室要保持干净整洁,教师要定期检查和指导学生卫生管理,加强对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

2.教室纪律:教师要教育学生保持良好的教室纪律,比如不乱扔垃圾、不随意涂画等,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

3.教室用品管理:教师要对教室用品进行计划采购和合理配置,学生要爱惜教室用品,不可随意损坏或私藏。

二、教师管理1.课堂管理:教师要制定详细的课堂管理规则,确保学生听讲、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要及时予以纠正和教育。

2.作业管理: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布置学生的作业,规定作业要求和截止时间,并及时批改和讲解作业内容。

3.评价管理:教师要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要求和学科特点,合理制定评价标准,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反馈,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

三、学生管理1.学生出勤:教师要监督学生按时到校上课,对旷课、迟到、早退等情况要及时记录并做出必要处理。

2.学生纪律:学生要遵守学校和班级的纪律规定,不得违反教室秩序和纪律,遵守课堂纪律,不随意打闹、交谈等。

3.学生安全: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制定相关安全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以提高学生应急能力。

四、家校合作管理1.家庭作业:教师要制定明确的家庭作业内容,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家长要积极配合教育学校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监督和检查。

2.家长会:学校要组织开展定期的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背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3.家访制度:学校要建立健全家访制度,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积极与家长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以上就是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的内容,通过规范和严格执行这些管理细则,能够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学生和家庭的引导和培养,形成全员参与、共同努力的管理格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一、目的本细则旨在规范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师管理1. 教师应遵守教学纪律,认真备课,保证教学质量。

2. 教师应尊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歧视任何学生。

3.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4. 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或研究方法,帮助他们改正。

三、学生管理1. 学生应尊重教师和同学,遵守教室纪律和学校规定。

2. 学生应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打扰他人研究。

3. 学生应自觉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不作弊。

4. 学生应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四、课堂管理1. 教室应保持整洁,桌椅摆放整齐。

2. 上课时,学生应就坐端正,不嬉戏打闹。

3. 教师应提前安排好教学内容,准时开始上课。

4.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问题,确保教学进度。

五、考试管理1. 考试前,教师应告知考试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2. 考试时,学生应认真答题,不相互抄袭,不作弊行为。

3. 考试后,教师应及时批改试卷,向学生公布成绩和评价。

六、奖惩管理1. 对于优秀表现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表扬,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2. 对于不良行为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引导他们改正错误。

七、家长管理1. 教师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研究情况。

2. 家长应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会议和活动,关心学生的研究和成长。

八、其他1. 教师和学生应遵守法律法规,不从事任何违法活动。

2.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3. 学校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以上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教师和学生应共同遵守。

细则内容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字数:204)。

学习《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及学校常规管理细则

学习《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及学校常规管理细则

学习《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及学校常规管理细则一、教师教学常规1.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能够清晰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课前准备充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提前充分准备。

针对每一堂课的内容,教师需要精心备课,准备好相关教材、教具等教学资源。

同时,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确保自己对所教授知识的理解准确,并能够灵活运用。

3.教学方法多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5.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学校纪律要严明学校应制定严格的纪律规定,确保学生遵守纪律。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遵纪守法意识。

2.安全管理要到位学校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方案,确保学生的安全。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并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3.教师队伍建设重要学校应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合理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4.家校合作要密切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起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学校要定期组织家长会和家访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加强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5.班级管理要规范学校应加强对班级的管理,规范班级内的日常秩序。

班主任要认真履行班级管理职责,建立良好的班级风气,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及学校常规管理细则对于学校的正常运行和学生的学习发展非常重要。

教师要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课前准备的充分,教学方法的多样,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激发。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一、前言中小学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阶段,教师的教学常规管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常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全面、有序、科学的进行管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希望能对中小学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管理提供帮助。

二、基本原则(一)严格执行课堂纪律,注意保护学生隐私和自尊。

(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要与学生形成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依赖的良好关系。

(三)鼓励学生勤学好问,开发学生创造性和发展潜力。

(四)在班级管理上,要坚持“以人为本、整合资源、激发活力、创造价值”的原则,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好的关注和照顾。

三、具体管理措施(一)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1.班级卫生:严格执行班级卫生制度,要求每位学生保持教室和公共场所的卫生整洁,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

2.宣传教育:通过班级大会、封闭式课程、讲座、宣传栏等形式,宣传班级纪律、学习方法等一系列重要内容,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3.文化建设:通过积极组织体育比赛、文艺活动、课前活动、节日庆祝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素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二)实行科学的考核制度,推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1.考核成绩:采用不同科目、不同类型的考试和评级评选,科学、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相对竞争力。

2.评价方式: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兴趣和能力,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包括老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形式,准确反映学生实际水平。

3.考核建档:建立科学的学生考核档案,记录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学业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成绩,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给予关注和帮助。

(三)注意学生情感关爱,拓展学生多元化发展。

1.关注学生情感:教师要适当关注学生情感变化,及时发现并积极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平衡的心态。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第一章教师课堂管理1.1 教师课前准备1.2 教师进教室顺序1.3 教师布置座位1.4 教师提前检查教学设备1.5 教师保持秩序1.6 教师掌控课堂时间第二章学生行为规范2.1 学生进教室顺序2.2 学生正确就座2.3 学生保持卫生2.4 学生遵守纪律2.5 学生认真听讲2.6 学生注意课堂礼仪第三章作业管理3.1 教师布置合理作业3.2 学生按时完成作业3.3 教师批改作业及时反馈3.4 学生做好作业记录3.5 教师与家长沟通作业情况第四章考试与评价4.1 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4.2 考试前提前告知学生4.3 合理安排考试时间与地点4.4 公平公正评价学生成绩4.5 试卷保密处理4.6 成绩及时反馈家长第五章班级管理5.1 班级组织结构5.2 班级干部选举5.3 班级会议召开5.4 班级活动策划与组织5.5 学生事务管理5.6 班级纪律与规范执行第六章家校沟通6.1 家长会召开6.2 家校通讯工具使用6.3 家长意见收集与反馈6.4 家长投诉处理6.5 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第七章校园安全管理7.1 学生进出门禁管理7.2 校园监控设施使用7.3 食品安全管理7.4 交通安全教育7.5 应急演练与处理第八章特殊学生管理8.1 特殊学生档案管理8.2 特殊学生个性化教育8.3 特殊学生心理辅导8.4 特殊学生安全保障8.5 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融合第九章教师自身管理9.1 教师职业操守9.2 教师继续教育9.3 教师工作备课9.4 教师与同事合作9.5 教师个人形象维护9.6 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维护结语:以上所述即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规程,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保持学校秩序与安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希望全体教职员工能够严格遵守并落实以上规程,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一、教学常规管理概述教学常规管理是指在中小学教学中,为保证教学秩序、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而进行的各项管理措施和规定的执行细则。

它对于促进教师有效备课、正常授课、学生积极参与和课堂纪律维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课前准备、课堂管理和课后总结三个方面,探讨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施细则。

二、课前准备1. 教师备课规范教师应提前研究备课内容,准确掌握教材要求和教学目标。

其次,细化备课计划,设定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

最后,教师还应准备好所需教学材料和教具,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2. 学生预习指导教师可通过课前布置作业或导学案等形式,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预习情况,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确保整体学习进度。

三、课堂管理1. 课堂秩序管理教师应树立良好的课堂管理形象,规范学生入座行为,注意学生对教师发言的礼貌回应。

同时,教师要注重时间分配,按时开始与结束课堂,确保每个环节的完成。

2. 学生学习参与管理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设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提供多元智能的学习机会等。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见解。

3. 课堂纪律管理教师应制定并明确课堂纪律规定,如学生不得吃零食、玩手机等。

同时,教师要严格执行纪律制度,及时制止和处理违纪行为,保持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的良好。

四、课后总结1. 教师总结反思教师应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情况,思考自身所用授课方式的有效性,找出问题并加以改进。

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同事请教、参加教研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 学生学习反馈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需求,为进一步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3. 教学资源整理教师应及时整理和归档教学所用的教学资源,方便今后的备课和教学参考。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一些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分享和交流,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优化。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8篇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8篇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8篇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1(一)考勤范围凡在职在编人员,一律纳入考勤管理的对象范围。

全校党政干部、教辅、工勤人员一律实行坐班制,按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上下班,寒暑假期间根据本单位实际安排轮休。

教师按照学校教学计划安排,可不实行坐班制(不含在试用期、见习期内的教师,下同),但对学校、单位统一要求的集体活动要进行考勤,并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

劳动合同制聘用人员按照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考勤要求学院、部、处、室为具体考勤单位,要明确一名领导分管考勤工作,并指定一名考勤员。

考勤员须认真做好每月的《缺勤情况汇总表》(见附件二)的记录,已备检查。

(三)旷工及处理1.凡属下列情况之一,按旷工处理(1)未经批准私自离开工作岗位、或虽请假未获批准、或请假期限已满未办理续假手续、或续假未批准,擅自不上班者;(2)一个月内迟到或早退累计超过5次按旷工1个工作日处理。

2.处理办法(1)按旷工天数扣发本人工资,校内岗位津贴部分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并由所在单位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可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2)凡连续旷工15个工作日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做辞退处理。

五、其它规定(一)后勤管理处、附中、各场厂和财务独立核算单位,可依据本办法制定适合本单位特点的考勤管理办法并报人事处备案。

(二)接受审查或调查人员不能正常到岗工作,在审查或调查期间暂时停发工资、校内岗位津贴等一切待遇,待结论明确后再做处理。

(三)各类假期(除寒暑假)一律不得合并使用。

(四)探亲路费的报销,根据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办理。

(五)职工在病假期间,参加会议、学习文件、参加政治学习等是一种政治活动,不能视为恢复工作。

六、本规定由人事处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2一、档案室是单位存放各类档案的保密重地,实行专人管理,非档案室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

二、档案室应落实“三铁一器”措施,确保铁门、铁窗、铁柜的安全牢固,监视器的正常运行。

中小学教务管理常规细则

中小学教务管理常规细则

中小学教务管理常规细则一、教学计划管理1.建立教学计划管理制度,明确教师教学任务、时间安排和教学目标。

2.每个学期开始前,学校要组织教师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并向学生和家长公布。

3.教学计划要与教材相结合,注重知识点的细化和教学进度的安排。

4.教学计划要科学合理,注重知识的渗透与延伸。

二、教材使用管理1.学校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教材。

2.定期评估和更新教材,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3.教材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避免过度或不足。

4.学校要建立教材管理制度,监督教师正确使用教材。

三、教学评价管理1.学校要明确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标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2.教学评价要客观公正,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

3.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多角度、多层次评价学生。

4.教师要定期总结和反思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四、课堂管理1.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料。

2.课堂教学要积极主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资源。

4.课堂纪律要求严格,学生要尊重教师和同学,不得干扰课堂秩序。

五、学生考勤管理1.学校要建立学生考勤制度,规定学生上下学和各类活动的签到要求。

2.学校要定期检查学生的考勤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

3.学生的缺勤和迟到要及时记录和统计,对于频繁迟到和旷课的学生要及时采取措施。

六、成绩管理1.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成绩管理制度,规定成绩评定的标准和流程。

2.学校要定期组织各类考试和测评,科学评定学生的学业水平。

3.成绩要及时公布和通知学生和家长,及时进行成绩的反馈和讲解。

4.学校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

七、师德师风管理1.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情操。

2.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3.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育研修和专业培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以上是中小学教务管理常规细则,旨在规范教学、提高教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为加强校纪校规,提升工作效率,规范考勤与请假流程,结合学校政策及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职工,包括试用期内职工。

请假类型包括休假、事假、病假、产育假、哺乳假、婚丧假、探亲假等。

因公出国(境)须按学校相关管理办法办理报批手续。

出国(境)超过三个月者,需与学校签定协议,明确社会保险金支付方式。

国内出差应向本单位办理请假手续,批准时间内计入工作时间。

第三章考勤管理考勤由分管人事的院领导负责,综合与信息办公室兼管,及时统计、记录职工考勤,考核结果作为工资、津贴分配及年度考核依据。

关于旷工的处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按旷工处理:未办理请假手续擅自离岗;请假未批准擅自离岗;准假期满未续假或续假未批准未到岗;编造请假理由欺骗部门;拒不服从调动或无理拖延报到;擅自签订留职停薪协议离岗。

一个月旷工三天及以上者停发当月工资。

连续旷工超十五天或一年累计超三十天者,予以除名。

第四章请假程序请假一天及以上需填写请假单,注明请假类型、期限、事由、工作交接,经部门领导审批后存档。

第五章请假类别及规定事假相关规定正处职干部请假须主管校领导批准。

副处职干部七天以下事假由部门负责人审批,七天以上须主管校领导批准。

处职以下人员请事假,七天以下由部门领导审批,七天以上报学校人事处审批。

因私出国(境)须经部门同意后报学校审批,期间工资福利按规定处理。

配偶或直系亲属病重需陪住,七天内不计入连续或累积事假。

事假期间工资待遇按相关文件处理,当月事假累计五天以上扣发岗位津贴,按比例扣发业绩津贴。

病假请病假须提交医院病假诊断书,长病假第七个月起须报人事处备案。

病假期间工资按工作年限分别处理,不满十年者连续病假满两月起发90%工资,满六个月发70%;满十年者满六个月发80%。

工伤医疗期间工资照发,肇事受伤停发。

病假累计五天以上扣发岗位津贴,按比例扣发业绩津贴。

产育假请产育假须提交医院证明,备案于人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是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程,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做好我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切实把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落到实处,逐步建立起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中小学教学管理秩序,特制定涵江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建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实现学校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效益;突出机制建设,创建新的管理模式,强化教学监测、评价、指导手段,通过督查、测评全面掌握教师教学工作情况,努力提高教学管理与服务水平。

二、目标任务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教学常规的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为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创造优良的外部制约机制和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

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促进教师的主体发展,充分发挥评价制度的导向、激励、促进的功能作用,使教师能够扬长避短,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保证教学秩序稳定、教师队伍稳定和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

三、内容要求(一)制定计划1、教师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前,要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本学科教学和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活动、操作技能等)、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改革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教学进度表、重要的教学活动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等。

3、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要有后进生辅导、转化措施和后进生名单。

对后进生的辅导,要从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辅导及转化措施。

4、学校要对教师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审阅。

每一年级每一学科都要有教学计划,对于身兼多年级多学科的教师,学校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安排,确定详写和简写。

(二)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1、学习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预测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制定应对措施,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

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后记等。

——关于备课管理的意见:(1)因人而异,分层要求教案是为教学服务的,要充分体现实用性、可信度和可操作性。

要力求改变照抄照搬教案、与上课相脱节的现象。

为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提高备课的质量,可根据学校、教师、学科等实际情况,有所区别,分层要求。

基础层的教师(新教师及新任学科)要做到备课规范化,教案要写得详细些,达到备课、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成熟层的教师(任教本学科本教材三年以上)可以在规范化上放宽要求,在备课时,把主要精力和侧重点放在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上,放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上,放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上。

在教案编写时可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某些重点环节,精备每个序列或单元中具有典型性的内容,形成并展示个人的教学特色。

对身兼多年级、多学科的教师,学校可根据总体工作安排和教师主攻方向,有侧重点地选择某些学科和年级备详案,其它可备简案,但备简案的年级或学科中要求有一定数量的详案。

(2)提倡教案形式多样化教案的形式应取决于学科特点,取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经验与个性,不必整齐划一。

教师还可以把教案与教材结合使用,提倡教师在教材上圈点批注。

教案模式多样化应有利于教案的实际应用与创新。

(三)课堂教学1、课堂教学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体现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观念,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关系,积极推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2、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教师不得挪用其他学科课时,不得擅自缺课,不得自己调课。

课程表调度权属于教导处。

3、教师要提前2分钟到教室,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同时督促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

4、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规范。

要站立讲课,做到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教态自然;不在上课中随便出入教室、会客、与室外人交谈;严禁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不拖堂,不早退。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5、教师要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准确、简练;板书规范、条理清晰;正确熟练地使用教学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6、课堂教学要努力处理好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要从课堂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案。

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与学生彼此沟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要改革教学方式,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自主评价提供空间;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关注个别差异,认真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况,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四)听课评课1、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2、校领导要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全面听课,力求每学年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都有所掌握,尤其要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偏弱教师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体现一定的计划性与针对性。

3、认真做好听课记录,项目填写齐全。

记录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简记主要教学环节,重点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情况,对所发现的闪光之处或问题的思考,做好旁评。

4、课后务必要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充分发挥听课对改进教学、指导培养教师的作用。

(五)教学研究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要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从改革实践中提出教研课题。

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要真正确立教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要整合学校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等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员等各方面的作用;要形成对话机制,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展示成果、提高自我提供平台。

1、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教育法规政策;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开发当地教育资源,建设校本课程;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方式。

2、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

教研组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精心制定本组教研活动计划。

3、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可以是集体备课、专题讲座、研讨交流、技能竞赛等等。

让每位教师真正参与活动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使教研组活动更具活力与吸引力,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研活动要依据年级或学科的师情、学情、教情,针对存在的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确定若干研究重点,并围绕研究重点确定活动内容,组织相关活动。

教研活动可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坚持统一管理。

每学期教研组活动不少于5次,每次活动时间根据活动内容可长、可短,具体要求由学校统一安排。

4、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各校要成立集体备课活动领导小组,同时要分学科成立集体备课活动小组,构建“集体备课网络”。

同时学校要制订科学、高效、具体的集体备课方案,明确备课组长的责任,设置活动安排表,将活动时间、活动地点、中心发言人、活动专题等细化,责任到人,确保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5、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组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开题、过程管理和结题工作。

研究人员要注重实验过程,做好材料、数据的积累与分析,及时做好总结,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6、做好活动记录。

活动记录要规范,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内容、与会对象、主持人等。

要详细记录每次活动的中心议题,每个发言人发言的具体内容,活动后达成的共识或得出的结论,取得的效果等。

7、及时总结、交流。

每学期各教研组要对活动开展情况、教研工作重点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总结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在此基础上,学校要组织开展一次总结交流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达到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1、布置作业的原则(1)在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

除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大部分作业的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答案要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

作业要精心选择和设计,要重视布置课外阅读、调查、实验等实践性、生活化的作业。

(2)在容量上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

作业布置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开放性和选择性。

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

作业数量和难度要适度,有弹性,可分必做题与选做题,按学生实际分层次提出要求。

对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

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要切实保证学生每天能有8-10小时的睡眠时间。

学校要对各科作业的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

(3)在形式上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

要改变单一的文字式作业形式,可以布置一些操作、实验、口头完成的作业;作业可以在课堂内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4)在评判上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