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语和句式 教案(完整资料).doc

合集下载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教案标题: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2. 学生能够运用文言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和阅读理解。

教学重点:1. 学习和辨析常见的文言词语。

2. 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结构。

3. 运用文言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和阅读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本和教辅材料。

2. 针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练习题和活动。

3. 板书工具和教学展示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引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或图片,让学生思考并猜测文言词语的含义。

步骤二:学习文言词语(15分钟)1. 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何以”,“吾”,“尔等”,“斯”等,并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2. 通过例句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文言词语。

步骤三:学习文言句式(20分钟)1. 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如“不仅...而且...”,“不可或缺”,“如此...以至于...”等,并解释其结构和用法。

2. 通过例句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这些文言句式的运用。

步骤四:运用文言词语和句式(15分钟)1. 给学生一些写作或阅读理解的任务,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他们的作品和答案。

步骤五: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回顾所学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提供一些拓展材料和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学习文言词语和句式。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阅读中积极运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 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和活动的表现和参与情况。

2. 学生在写作和阅读理解任务中的表现和成果。

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及时解答和反馈。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如实词、虚词等。

2、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3、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和判断方法。

2、难点(1)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实词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2)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的结构和翻译。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用法。

2、练习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言文句子,共同分析其中的词语和句式。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段简短的文言文,如《论语》中的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词语和句式与现代汉语的差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文言实词常见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讲解一词多义现象,如“兵”,在“兵不厌诈”中是“战争”的意思,在“短兵相接”中是“兵器”的意思。

词类活用,如名词作动词、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等。

例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是名词作动词,意为“驻军”。

(2)文言虚词常见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

讲解虚词的不同用法和意义,如“之”的用法有:作代词,代指人、事、物;作助词,有“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等作用;作动词,意为“到……去”。

(3)文言句式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被动句:“于”“为”“见”等常表示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倒装句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状语后置:标志性的词语有“于”“以”等。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设计教案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预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把握要紧的文言句式进程与方式典型的句式意义,学生认真把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美,人情美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虚词用法的明白得上教学难点现代句式和古代句式的语言区别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教学进程导入:文言文常见的句式有:判定1、用:“……者,……也。

”表示;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用:“……,……也(或也)。

”表示;如:夫战,勇气也。

3、用:“……者,……。

”表示;如:粟者,民之所种。

4、用:“……,……。

”表示;如:刘备,天下枭雄。

注意:并非所有效了“者、也”的都表判定。

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

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

翻译为“被”常见的几种形式:1、用“……于……。

”表示;如:内惑于郑袖,外惑于张仪。

2、用“……见……”的形式表示;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3、用“见……于……”的形式表示;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受……于……”的形式表示;如: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宾语前置: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样都是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必然的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宾语能够分为下面几种:、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安、何、谁等)作宾语,一样提早到动词(或介词)前。

如:微斯人也,吾谁与归2、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也要提早到动词前。

如:未之有也3、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词的帮忙,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

“之”和“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如:A、何陋之有B、何厌之有C、何后之有D、马首是瞻E、惟利是图。

定语后置: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样都是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必然的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宾语能够分为下面几种:小结:“中心语+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文言词语与句式教案

文言词语与句式教案

文言词语与句式教案第一章:文言词语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文言词语的定义与特点掌握文言词语的基本分类认识文言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对应关系1.2 教学内容文言词语的定义与特点文言词语的分类:实词、虚词、成语、典故文言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对应关系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文言词语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对应关系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讨论文言词语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文言词语的定义与特点讲解文言词语的分类分析具体文言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对应关系第二章:文言实词2.1 教学目标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基本含义学会根据上下文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认识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2.2 教学内容常见文言实词的基本含义上下文推断法:如何根据上下文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活用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基本含义和活用现象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2.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讨论文言实词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讲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基本含义讲解如何根据上下文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讲解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第三章:文言虚词3.1 教学目标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理解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学会辨析和使用文言虚词3.2 教学内容常见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文言虚词的作用:语气词、助词、连词、介词等文言虚词的辨析与使用方法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和作用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3.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讨论文言虚词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讲解文言虚词的作用讲解文言虚词的辨析与使用方法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第四章:文言句式4.1 教学目标掌握常见文言句式的结构与特点理解文言句式的用法和意义学会翻译和运用文言句式4.2 教学内容常见文言句式的结构与特点文言句式的用法和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文言句式的翻译和运用方法4.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常见文言句式的结构与特点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4.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讨论文言句式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讲解常见文言句式的结构与特点讲解文言句式的用法和意义讲解文言句式的翻译和运用方法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与鉴赏5.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学会分析评价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5.2 教学内容文言文阅读技巧: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结构、推断词义等文言文鉴赏方法:分析评价文言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修辞手法等经典文言文作品的阅读与鉴赏5.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和鉴赏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评价经典文言文作品5.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讨论文言文阅读与鉴赏的意义和方法第六章:文言文翻译技巧6.1 教学目标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学会运用翻译技巧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提高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6.2 教学内容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忠实原文、准确表达、保持语言风格翻译技巧:词义辨析、句式转换、修辞处理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方法6.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翻译原则和技巧练习法:通过翻译练习加深理解讨论法:分组讨论翻译实例,提高翻译能力6.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讨论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讲解翻译原则:忠实原文、准确表达、保持语言风格讲解翻译技巧:词义辨析、句式转换、修辞处理翻译练习:学生独立或合作翻译文言文句子实例分析:分析并评价翻译练习的结果第七章:文言文写作与表达7.1 教学目标理解文言文写作的特点和规范学会运用文言文进行表达和写作提高文言文写作的准确性和文采7.2 教学内容文言文写作的特点:简练、典雅、规范文言文表达技巧:用词、造句、修辞文言文写作的实践:短文创作、书信、论文等7.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文言文写作的特点和技巧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加深理解反馈法:学生互评和教师反馈,提高写作能力7.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讨论文言文写作的意义和挑战讲解写作特点:简练、典雅、规范讲解表达技巧:用词、造句、修辞写作练习: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文言文写作任务作品展示:学生展示写作成果,进行互评和教师反馈第八章:文言文与文化背景8.1 教学目标了解文言文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掌握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和典故增强对文言文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欣赏能力8.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历史背景:从先秦到明清的文言文发展文化常识:古代礼仪、官职、地理、习俗等典故与成语:文言文中常见的典故和成语的含义与用法8.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文言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常识案例分析法:分析文言文中的典故和成语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文化背景相关话题8.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讨论文言文与文化背景的关系讲解历史背景:从先秦到明清的文言文发展讲解文化常识:古代礼仪、官职、地理、习俗等分析典故与成语:讲解文言文中的典故和成语的用法和含义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化背景相关话题第九章: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融合9.1 教学目标认识到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内在联系学会在现代汉语中恰当运用文言文元素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学素养9.2 教学内容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联系:词汇、语法、表达方式文言文元素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成语、典故、古诗词等现代汉语中的文言文创作:广告、文章、演讲等9.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融合方式案例分析法:分析现代汉语中应用文言文元素的实例创作法:学生尝试在现代汉语中创作融入文言文元素的作品9.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讨论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融合意义讲解联系: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词汇、语法、表达方式分析应用实例:现代汉语中文言文元素的应用创作练习:学生尝试创作融入文言文元素的作品作品展示与讨论: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讨论和评价第十章:文言重点和难点解析1. 章节一和章节二中对文言词语的定义、分类以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对应关系的讲解。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了解并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

2、掌握重要的文言句式,了解并掌握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的特点。

3、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汉语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了解并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并掌握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的特点。

【教学难点】1、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现代句式和古代句式的语言区别【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文言词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将学过的文言词语分类积累下来,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文言实词的学习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

一、一词多义:词有本意、引申义、比喻义。

例:“负”,本义是背载物,载。

引申为承受、承担,支撑;再引申为抱有、享有,又引申为依仗、凭借,进而引申为辜负、对不起等。

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载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支撑3、久负盛名享有4、负势而上凭借5、誓天不相负辜负注意:一个多义词在具体语句中只表示一种特定的含义,确定多义词的义项,应结合上下文以至全文的内容。

二、古今异义: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发生很大的变化,有的古代词语今天词义扩大了,有的缩小了,有的失去了古代词语的意义,即意义转移了。

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义现象。

例: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用来2、铁骑突出刀枪鸣突然冲出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和子注意: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双音词。

另外要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

例: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三、通假字: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

主要有四种情况:1、同音通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孰为汝多知(知,通“智”)乎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举酒属(属,通“嘱”)客4、形近通假(声母相同):将军身被(被,通“披”)坚执锐注意: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所以我们用“形声辨义法”来辩别通假字。

高中语文《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虚词及其用法;(2)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结构,并能正确判断和运用;(3)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等方法,系统掌握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特点;(2)运用所学知识,翻译文言文句子,理解文章内容;(3)学会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主学习和探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习文言文的信心;(2)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领会传统文化精髓;(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实词:(1)一词多义现象;(2)词类活用现象;(3)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2. 文言虚词:(1)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3)虚词的辨析和运用。

3. 文言句式:(1)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2)省略句、倒装句、固定结构等;(3)句式结构的分析与翻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文言实词的辨析和运用;(2)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3)文言句式的判断和翻译。

2. 难点:(1)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判断;(2)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辨析;(3)复杂句式的分析和翻译。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基本概念、用法和例句;(2)比较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词语和句式的特点;(3)实践法:让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提高阅读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图片、例句等;(2)工具书:引导学生查阅字典、参考资料;(3)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平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讲解新课:(1)讲解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2)讲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3)讲解文言句式的判断和翻译。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第一章:文言文简介1.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定义和起源文言文的特点:简洁、含蓄、固定词序等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上下文推断、查找注释、掌握词义等1.3 教学活动引入文言文的概念,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通过举例讲解文言文的特点,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教授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第二章:文言文词语2.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和虚词理解文言文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2.2 教学内容文言文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文言文虚词:介词、连词、助词等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一词多义的现象2.3 教学活动通过举例讲解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讨论一词多义的现象,让学生理解词语的灵活运用第三章:文言文句式3.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结构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表达方式3.2 教学内容文言文句式结构:主谓宾、定状补等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文言文表达方式:比喻、夸张、对偶等3.3 教学活动通过举例讲解文言文句式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构成分析文言文特殊句式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技巧练习翻译文言文句子,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第四章:文言文阅读与赏析4.1 学习目标能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文章欣赏文言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4.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文章的阅读与理解:把握文章大意、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旨等文言文语言美和意境美的赏析:修辞手法、情感表达、艺术风格等4.3 教学活动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文言文文章,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分析文言文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引导学生欣赏文言文的魅力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第五章:文言文翻译技巧5.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和文章5.2 教学内容文言文翻译原则:忠实原文、保持语义、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等文言文翻译方法:直译、意译、对译等文言文翻译技巧:词义确定、句子结构调整、修辞处理等5.3 教学活动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翻译技巧练习翻译文言文句子和文章,指导学生运用翻译技巧进行翻译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六章:文言文词汇拓展6.1 学习目标扩展文言文词汇量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词汇现象6.2 教学内容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古今异义:古代词汇在现代的不同意义专有名词和文化词汇:古代的人名、地名、官职等6.3 教学活动通过词汇游戏、竞赛等方式增加学生对文言文词汇的兴趣分析文本中的词汇现象,引导学生理解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介绍古代文化词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文本第七章:文言文阅读实践7.1 学习目标提升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会分析文言文文章的结构和逻辑7.2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技巧:快速把握文章大意,准确理解细节信息文章结构分析: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逻辑推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7.3 教学活动提供不同难度的文言文文章,让学生独立阅读引导学生学会做笔记和标注,帮助理解文章结构和逻辑组织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理解过程第八章:文言文写作技巧8.1 学习目标学习文言文的写作风格和技巧8.2 教学内容文言文写作风格:简洁、典雅、含蓄等文言文写作技巧: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用词搭配等8.3 教学活动分析经典文言文文章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提供反馈和指导组织写作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和提高第九章:文言文与文化9.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文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掌握文言文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9.2 教学内容文言文与传统文化的关联:诗词、散文、史书等文化元素:礼仪、道德、哲学等价值观念:忠孝、仁爱、诚信等9.3 教学活动通过文言文文本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分析文言文中的文化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文化背景组织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礼仪表演等,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第十章:文言文综合应用10.1 学习目标提升文言文综合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文言文进行交流和表达10.2 教学内容文言文对话:模拟古代场景,进行文言文对话练习文言文交流:组织文言文角,鼓励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交流10.3 教学活动创设古代情境,让学生进行文言文对话练习组织文言文交流活动,如辩论、演讲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环节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它们分别是:1. 第二章中的“文言文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和第三章中的“文言文句式结构:主谓宾、定状补等”。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将学过的文言词语分类积累下来,是提升文言文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通假字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

这种现象叫通假。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能够通假。

因为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相差甚远。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

例如: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诗经•氓》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氓》“于”是“吁”的借字,“说”是“脱”的借字。

如果我们没有看出通假现象,只照它们字面上的意义来理解,就会解释不通或把句意解错。

所以必须把我通假字的基本特点。

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

主要有四种情况:1、同音通假蒲苇纫(纫,通“韧”)如丝终老不复取(取,通“娶”)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倍,通“背”)德也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孰为汝多知(知,通“智”)乎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扁鹊望桓侯而还(还,通“旋”)举酒属(属,通“嘱”)客4、形近通假(声母相同)将军身被(被,通“披”)坚执锐怎样辩别通假字在阅读古诗文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个别字与语境完全不合,或者说,根据文脉,因为个别字的出现而使文意无法理解时。

可依据通假字音同或音近等特点去考虑通假现象。

我们知道汉字中绝绝大部分是形声字,所以我们用“形声辨义法”来辩别通假字。

形声辨义法根据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等特点,去寻找并理解本字的含义。

一般有以下几种: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代替“溟”,“溟”,水旁,是“海”的意思。

又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尊”代替形声字“樽”,“樽”,木旁,是“酒杯”的意思。

这种情况在我们课本常见,如“从”代替“纵”,“取”代替“娶”,“当”通“挡”。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是形声字,代替声旁字“才”又如:卜者知其指意“指”代替“旨”,“意图”的意思。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

一、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二、教学对象:高中学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结构。

2.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生知识分析、解读古代文献。

四、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语: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

2. 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的概念及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文言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3.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文言文词语1. 动词:如“曰”、“行”、“闻”、“见”等。

2. 名词:如“夫”、“盖”、“然”、“矣”等。

3. 形容词:如“美”、“恶”、“高”、“下”等。

4. 副词:如“乃”、“即”、“且”、“若”等。

5. 介词:如“于”、“乎”、“自”、“从”等。

二、文言文句式1. 判断句:如“此乃吾之错误也”、“夫子在其中矣”等。

2. 被动句:如“吾被赐矣”、“见攻于人”等。

3. 倒装句:如“夫子之言,于我如梦”等。

4. 省略句:如“吾欲之江南”中的“之”字省略。

三、动词用法案例分析1. 案例一:“吾闻夫子之言,遂改过自新。

”2. 案例二:“子贡行,孔子望之曰:‘吾道一以贯之。

’”四、名词用法案例分析1. 案例一:“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2. 案例二:“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知固非一成不变也。

”五、形容词用法案例分析1. 案例一:“孔子曰:‘吾自卫反鲁,乐正。

’”2. 案例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您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编写剩余的五个章节。

希望这份教案对您有所帮助!六、副词用法案例分析1. 案例一:“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 案例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七、介词用法案例分析1. 案例一:“孔子曰:‘吾自卫反鲁,乐正。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虚词及其用法;(2)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结构;(3)能够运用所学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知识,阅读并翻译文言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特点;(2)运用联想、推断等方法,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式;(3)采用实践性学习,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态度;(3)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虚词及其用法;(2)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结构;(3)运用所学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知识,阅读并翻译文言文。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结构的理解和运用;(2)文言文中的词语含义的推断和翻译。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文言文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兴趣;2.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现代文和文言文,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的特点;3. 实践性学习法:通过翻译、背诵等实践性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4. 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用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虚词及其用法;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文言文,了解课文内容;3. 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文言文教材、参考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讲解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虚词及其用法;(2)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结构,如判断句、被动句等;(3)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式知识,翻译文言文片段;(4)教师点评并指导,纠正学生的翻译错误。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设计(广 西县级优课)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设计(广 西县级优课)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及重难点1.学习文言文中实词的推断方法。

2.学会迁移与应用。

二、导入判断词义: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本义:数字二的大写;语义迁移:从属二主)2.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本义:走投无路;语义迁移:尽头)3.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

(《宋史•胡松年传》)(【鬻】卖/【邃】本义:深远;语义迁移:精通)三、教学过程(一)推断文言实词的几种基本方法综述1.字形推断2.语境推断3.结构推断4.语法分析推断5.联想教材及成语推断(二)字形推断1.概述: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这些字中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意思。

比如:“贝”与钱财有关;“田”与田地或耕作有关;“石”与石头或坚硬有关;“忄”与内心活动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饣”与食物或吃有关;“辶”与行走、行动有关;“刂”与刀或使用刀有关,等等。

2.举例:(1)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帝皆嘉纳。

(《宋史•胡松年传》)丰则贵籴(dí),歉则贱粜(tiào)。

(籴:买进粮食粜:卖出粮食)(2)王以和为诳,而刖(yuè)其左足。

(刖:砍)(3)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zhuàn)。

(馔:食物)3.学会迁移:(1)系燕父子以组。

(组:绳索)(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畴:田地)(三)语境推断1.概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

语境包括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内部语境: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外部语境: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2.举例:(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精品资料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精品资料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了解并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

2、掌握重要的文言句式,了解并掌握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的特点。

3、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汉语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了解并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并掌握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的特点。

【教学难点】1、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现代句式和古代句式的语言区别【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文言词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将学过的文言词语分类积累下来,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文言实词的学习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

一、一词多义:词有本意、引申义、比喻义。

例:“负”,本义是背载物,载。

引申为承受、承担,支撑;再引申为抱有、享有,又引申为依仗、凭借,进而引申为辜负、对不起等。

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载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支撑3、久负盛名享有4、负势而上凭借5、誓天不相负辜负注意:一个多义词在具体语句中只表示一种特定的含义,确定多义词的义项,应结合上下文以至全文的内容。

二、古今异义: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发生很大的变化,有的古代词语今天词义扩大了,有的缩小了,有的失去了古代词语的意义,即意义转移了。

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义现象。

例: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用来2、铁骑突出刀枪鸣突然冲出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和子注意: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双音词。

另外要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

例: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三、通假字: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

主要有四种情况:1、同音通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孰为汝多知(知,通“智”)乎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举酒属(属,通“嘱”)客4、形近通假(声母相同):将军身被(被,通“披”)坚执锐注意: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所以我们用“形声辨义法”来辩别通假字。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1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1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1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1一、理解词语和句式——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级)[知识要点]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所谓“浅易”文言文,大致可以用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

第一,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的机会极少。

此外,名物典章制度等专门术语也很少运用。

第二,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

文言虚词的运用也以常见的典型的用法为主。

第三,从文章的体裁上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而不是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如《文心雕龙》)。

第四,从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

第五,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如先秦两汉散文与唐宋八大家之类后世古文家(不是骈体文作家)的作品。

不过由于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自身的要求,并非所有浅易文言文均可用作考试的材料。

大致说来,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在选取文段时常有这样一些考虑:语言规范标准,却又不刻板雷同;内容深浅适中,但又含有较深的意蕴;文笔流畅多彩,决不晦涩单调;风格雅正典范,却又不千篇一律;设题之点较多,而又能分出深浅层面;总体难易适度,无过难或过易的地方。

此外,选段还应和学生应该具备的文言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量大的是词汇。

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

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

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必须做到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实词的词义。

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又必须注意以下四点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宇;4.理解和掌握实词活用的多种形式。

【知识点解说】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第一章:文言文简介1.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1.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定义和起源文言文的特点:简练、典雅、含蓄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把握句子结构、注意虚词、推断词义1.3 教学活动:引入文言文的概念,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通过示例文言文,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教授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巧,如断句、识别虚词等第二章:文言文词语2.1 学习目标:掌握常见文言文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2.2 教学内容:常见文言文词语的分类:实词、虚词、成语重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词语的活用现象: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等2.3 教学活动:通过例句讲解常见文言文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小组讨论,共同解答词语理解上的困惑第三章:文言文句式3.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结构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不同的句式3.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特殊句式: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疑问句等句式的用法和例句3.3 教学活动:分析示例文言文,引导学生识别不同的句式结构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句式的用法和运用技巧讨论句式在现代汉语中的对应用法,加深学生对句式的理解第四章:文言文阅读与鉴赏4.1 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4.2 教学内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运用:理解句子含义、分析作者观点等文言文鉴赏方法:欣赏语言美、领悟意境、体会情感优秀文言文作品的欣赏和分析4.3 教学活动:提供一篇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小组讨论,分享对文言文作品的欣赏和鉴赏心得教师引导,深入分析和解读文言文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第五章:文言文写作练习5.1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表达能力5.2 教学内容:文言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语言规范、表达清晰、符合文体文言文写作的技巧:恰当使用文言文词语、运用文言文句式写作练习的指导和反馈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分享优秀的写作作品,共同学习和提高第六章:文言文翻译技巧6.1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语和句式结构。

2.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学习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古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语:实词、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等。

2. 文言文句式:主谓结构、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词语的识别和运用,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通假字、一词多义、倒装句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的基本概念、用法和例句。

2. 互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翻译文言文句子,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的基本概念、用法和例句。

3. 互动:提问和回答,检查学生对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4. 翻译:让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2. 翻译练习:检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文言文阅读和翻译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文言文短文,理解文意,并进行翻译。

2.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文言文词语和句式,列出重点。

3.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提问和讨论。

八、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为学生提供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目,提高阅读能力。

2. 文化讲解:介绍文言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如礼仪、官职等。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文言文朗诵比赛、文言文知识竞赛等。

九、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反馈: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讲解。

十、教学改进1. 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小组活动,探究为上——“梳理探究”专题《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设计一、了解学生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应该不是以教定学,而是以学定教,在梳理探究前了解学生的学情,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难点,从而确定“文言词语和句式”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共有三个探究问题:1、词类活用中意动与使动的区别是什么?2、我们在阅读文言文碰到实词时,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义?3、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二、成立合作小组,明确探究内容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

让全班同学自由组合,分成六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负责梳理探究一个问题,给学生一周预备时间,让学生根据问题梳理高中语文课本一至五模块的文言文,找出典型例句,分析比较,也可以上网搜集资料,从而探究出规律,合作完成文言词语与句式专题的学习任务。

由六个小组各派一名学生另外组成一个评价小组,对六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打分评价,评出最佳小组。

三、教学过程师:文言文以简约的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是“言”“文”并重的,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理解,句式辨析等,今天我们就来梳理探究文言词语与句式。

第一、文言词语(一)词类活用师: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非凡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

(探究问题1、词类活用中意动与使动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成果:生甲:课本中的典型例句①悦亲戚之情话(《归去来兮辞》)②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⑥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以上例①到例③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④到例⑥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具有的属性,即认为宾语怎么样;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即认为宾语是什么或把宾语当作什么。

生乙:①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③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过秦论》)④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鸿门宴》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繁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以上例①到例③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④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例⑤到例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的使动用法就是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

生丙: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是什么,使动用法是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

生丁:请其他小组同学做拓展练习: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认为……小)2、不远万里(认为……远)3. 鱼肉百姓(以……为鱼肉。

)4、春风又绿江南岸(使……绿)5、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其它小组同学质疑提问,使动意动小组同学解答。

师补充: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是什么,意动用法是表示主观意念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什么,这种主观熟悉不一定与客观情况相符。

比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中的作文素材,是选自《韩非子》的一个寓言故事,其原文是这样的: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就是有名的“智子疑邻”的故事。

文末“智其子”中的“智”是古汉语的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其子智即认为自己家的孩子聪明。

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了谓语所表示的性质状态。

这个失窃家庭的孩子也可能聪明,也可能并非很聪明,凭此一点不能作出聪明与否的结论,更不能因此而对邻居家老人产生怀疑。

而使动用法是客观上即事实上使宾语发生了某种变化,或者使宾语将要发生某种变化。

丰衣足食::使……丰足。

“丰、足”是客观上使“衣、食”发生了变化。

(二)实词词义师: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缺一不可,而三者之中,词汇居于首位。

古代语言的词汇中最重要的是实词,文言实词的把握应逐课积累,几年之后,水到渠成,这样就能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

(探究问题:我们在阅读文言文碰到实词时,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义?)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成果:生甲:1、①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归去来兮辞》)②拔剑切而啖之(《鸿门宴》其他例句略。

根据以上例句,总结规律:根据字形推断词义辨别。

(例①“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例②“啖”的含义,根据“口”,就可知其大致是“吃”的意思。

)2、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过秦论》)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其他例句略。

根据以上例句,总结规律: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辨别(例①(“地”与“固”相对,“地”是名词,“固”也应是名词,解为“险固的地方”例②“跬步”对“小流”,可以推断“跬步”即为“小步、半步”的意思。

)生乙:(第二小组补充)3、①收天下之兵。

(《过秦论》)②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赤壁赋》)其他例句略。

根据以上例句,总结规律:利用成语来推断词义。

(例①中的“兵”。

我们可借助成语“短兵相接”中“兵”的意义去试解,可推断出解释为“兵器”之意。

例②中的句中的“危”字,可借助成语“危言危行”很轻易推断出是“端正”的意思。

)4、①故山殊可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②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陈情表》)其他例句略。

根据以上例句,总结规律:利用文章语境推断词义(例①“过”搭配对象为“山”,可释为“游览”。

例②“鲜”应和“无”对应,结合上文意思,故为“少”。

)生丙:请其他小组同学做拓展练习: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用”和“以”位置相同,“以”的意思不就是“用”)2、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

)3、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幸而、幸好)其它小组同学质疑,实词词义小组同学解答。

师根据情况补充。

师总结:综上所述,在一词多义辨析时,如能辅之以技巧,根据字形推断,利用句式辨别,结合语境把握等,的确有事半功倍之效。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攻克文言堡垒,要害靠平时的日积月累。

第二、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师:在文言文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假如对一些句式,尤其是像宾语前置等比较非凡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种句式,进行梳理和探究。

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成果:(探究问题3、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生甲:宾语前置:课本中的典型例句①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②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张衡传》)③彼且奚适也?(《逍遥游》)④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⑤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⑥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⑦成语:唯利是图生乙:1、例①至例②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2、例③至例⑤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介词的宾语前置(1)宾语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3、例⑥至例⑦是: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格式:主十宾十之(是)十动师总结: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宾语前置共有三种情况:①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②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前置③用“之”、“是”提宾。

生丙:请其他小组同学做拓展练习:1、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2、吾谁敢怨?(《捕蛇者说》)3、不然,籍何以至此? (司马迁《鸿门宴》)4、唯弈秋之为听(《弈秋》)5、成语: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其它小组同学质疑,宾语前置小组同学解答。

师根据情况补充。

四、学生评价学生组成评价小组,对六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打分评价,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评分细则:评分标准实词词义组使动意动组宾语前置组例句是否典型(20分)规律是否正确(30分)表达是否流畅(20分)合作是否默契(20分)课件是否精美(10分)师总结:同学们在“文言词语和句式”专题的学习过程中,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我们“探究并快乐着”。

好,这个专题就上到这里。

教学反思这个专题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是要害,“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有了爱好,学生就能出聪明,就可以由被动的、反应性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性的获取者。

为了让学生有爱好主动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留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首先,以学定教,在课前先了解哪些问题是学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梳理探究的,哪些是需要学生合作梳理探究的,通过讨论,我们共同确定了三个问题作为合作探究目标。

然后,让学生根据爱好分成六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负责梳理探究一个问题,给学生一周预备时间,让学生根据问题梳理高中语文课本一至五模块的文言文,找出典型例句,分析比较,也答应学生上网搜集资料,从而探究出规律。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认真梳理了课本中的典型例句,碰到疑难问题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在小组长的协调下,分工合作,计算机技术好的同学制课件,语言表达流畅的同学担任成果展示时的发言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成果展示课上,学生发言积极,很好地合作完成了“文言词语与句式”专题的学习任务。

最后,由六个小组各派一名学生组成评价小组,评价小组对六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打分评价,同学们从“例句是否典型,规律是否正确,表达是否流畅,合作是否默契,课件是否精美”五个方面着手,综合测评,最后,“词类活用小组”获得了“最佳小组”的称号,看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词类活用小组”的同学备受鼓舞。

课后,许多同学对我说,通过这次梳理探究活动,许多以前不太明白的问题弄懂了,受益匪浅。

这次课后被人教社录成了优质课制成光盘全国发行。

其实,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钱梦龙先生就说过:“学生的熟悉活动只能通过自己的实践、感知,在他们自己头脑进行,别人谁也替代不了。

”在“文言词语与句式”专题的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参与教学为核心,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进步的喜悦和获得知识的满足。

新课程强调活动探究,合作学习,注重在学生的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

叶老曾说过,要让学生奋其力,自致其知,而学生开展的质疑和答疑、自评和互评等活动,让学生把握了学习的自主权,学生在讨论、交流、竞争中主动获取了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