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及反思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鱼我所欲也》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原文。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鱼我所欲也》的文学背景和作者孟子。
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
解读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如人性本善、道德修养等。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介绍《鱼我所欲也》的文学背景和作者孟子。
第二步:朗读原文,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节奏。
第三步:分析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四步:解读重点词汇和句式,解释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第五步:练习翻译和默写,巩固所学内容。
2.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原文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运用练习法,通过翻译和默写,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翻译和默写:评估学生的翻译准确性和默写能力。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3.2 教学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拓展4.1 教学资源教材:《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
参考资料:关于孟子的介绍和相关的文学评论。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等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和展示。
4.2 教学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孟子的其他著作,如《孟子·告子下》等。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或辩论活动,运用所学的文言文表达思想。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或讨论,拓宽学生的视野。
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的有效性,分析优点和不足之处。
5.2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估的结果,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语文《鱼我所欲也》说课稿教案反思设计课件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语文《鱼我所欲也》说课稿教案反思设计课件优秀教案一、说教材《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中的经典篇章,通过讲述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阐述了孟子的人性善恶论和道德修养观。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孟子的思想,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说学情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孟子》也有所了解。
但在深入理解孟子思想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和用法。
(3)了解孟子的人性善恶论和道德修养观。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孟子思想的深刻内涵,培养道德素养。
(2)学会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
(2)感悟孟子的人性善恶论和道德修养观。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孟子思想,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将孟子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过的《孟子》篇章,引导学生进入孟子思想的世界。
(2)简要介绍《鱼我所欲也》的背景和主题。
2.课堂讲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2)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分析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
(3)讲解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孟子的人性善恶论和道德修养观。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2)引导学生将孟子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道德素养。
六、说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重点词语。
2.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孟子人性善恶论的理解。
七、说教学反思1.对部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估计不足,导致他们在理解课文时存在困难。
2.在合作探究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效果不尽如人意。
第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2024年)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实词、虚词,疏通文意。
2.理解作者论证思路,总结论证方法。
3.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者论证思路,总结论证方法。
2.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人的一生中,要作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选择,尤其是在对待象生和死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当我们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的时候,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
我们来看看孟子会如何选择。
二、预习检查1、文题解读“鱼我所欲也”的意思是“鱼是我所想要的”。
文章将该题目与“熊掌,亦我所欲也”连用,即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对“舍生取义”这一论点进行了论述。
2、关于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教育家、思想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3、关于《孟子》《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它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著。
其文气势磅礴,逻辑严密,又长于比喻,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三、自主探究1、通假字A.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D.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2、一词多义得:A.二者不可得兼(动词,得到)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动词,同“德”,感激)于:A.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B.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生:A.舍生而取义者也(名词,生命)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动词,保全生命)而: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转折,却)B.呼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不译)则: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连词,那么)B.得之则生(连词,就)3、古今异义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古义:能够用来。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鱼我所欲也》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3. 领会并实践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4.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原文及翻译2. 词汇和句型的讲解与练习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4.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原文的阅读与理解。
2. 词汇和句型的掌握与应用。
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4.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文言文的解读。
2. 文中复杂句型的分析与运用。
3. 文中深层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文、词汇和句型、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互动法:讨论、问答、小组活动。
3. 实践法: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写作练习。
3.2 教学手段1. 教材:原文、翻译、相关注释和讲解材料。
2. 多媒体:PPT、视频、音频、网络资源。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原文:指导学生阅读原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词汇和句型:分析并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4. 翻译与讨论:对照翻译,讨论文中的难点和深层含义。
5.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6.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提供相关的练习和作品,进行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
4.2 时间安排1. 导入:10分钟2. 阅读原文:20分钟3. 讲解词汇和句型:15分钟4. 翻译与讨论:20分钟5.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15分钟6.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1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阅读理解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孟子的生平及其思想。
2.理解课文中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内涵。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义”的内涵,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
2.难点:理解文中的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
比如:在考试中,我们可能会面临诚实与作弊的选择;在路上,我们可能会面临遵守交通规则还是闯红灯的选择。
每一次选择,都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未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古文,就与选择有关。
它就是孟子的《鱼我所欲也》。
在这篇文章中,孟子探讨了面对生死和利益时的选择问题。
那么,孟子究竟是如何看待这些选择的呢?他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和主张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去感受孟子的智慧和思想。
(二)了解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说法均有),战国时期邹国人。
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
孟子的主要思想包括:性善论:主张人性本善,认为每个人都有善良的本性。
仁政学说:提倡君主以民为本,实行仁政。
民本思想:强调人民的重要性,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道德伦理观:关注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伦理秩序。
孟子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品被收录在《孟子》一书中,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三)写作背景《鱼我所欲也》的写作背景与孟子所处的时代和他的思想主张密切相关。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诸侯争霸的时代。
当时,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相互之间频繁发动战争,人民生活困苦。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孟子倡导“仁政”思想,主张君主应以民为本,实行王道。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学设计《鱼我所欲也》优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
孟子以严肃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
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它古文他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起来可能兴趣不大。
但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积累名言和议论文素材,熟读成诵。
2、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积累文言词汇。
难点: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教学方式】1、采取“诵读—积累—感悟”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2、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为文章观点找论据,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3、善于联系当代,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拓展探究,更好地借鉴古人的思想精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
2、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上的独到之处。
3、感受孟子文章语言的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多朗读,多背诵。
一、导入新课方法一:生齐背陈毅的《梅岭三章》,师简说“取义成仁今日事”中的“取义成仁”借用了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其中的“舍生取义”是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提出的,“舍生取义”是什么意思,孟子在本文中是如何阐述的?我们一起从《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寻求解答。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鱼我所欲也》的原文及翻译。
理解孟子的道德观念,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来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善良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鱼我所欲也》的原文及翻译。
2. 理解孟子的道德观念,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
2. 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孟子及其思想。
1.2 提问:“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鱼我所欲也》,理解大意。
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文中的论证方法。
3. 合作探讨3.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翻译对比4.1 学生互相交换翻译成果,对比分析。
4.2 教师点评翻译中的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后作业1. 熟读《鱼我所欲也》,巩固记忆。
2. 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写一篇短文。
3. 翻译《鱼我所欲也》,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鱼我所欲也》原文的熟悉程度和理解能力。
2. 学生对孟子道德观念的认同和内化程度。
3. 学生对文言文翻译能力的提升。
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鱼我所欲也教案反思
鱼我所欲也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孟子文章的论证方法,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孟子论证方法。
2.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孟子文章中的比喻和论证方法。
2.掌握文章的论证结构。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孟子及其学说的了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孟子论证方法,如比喻、对比等。
3.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观点。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孟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孟子文章中的观点。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孟子的观点,引导学生理解其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孟子的论证方法。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孟子文章中的论证结构。
四、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孟子文章中的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孟子的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分析孟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孟子文章中的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作业,及时反馈。
六、教学反思1.课堂氛围较好,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2.教师讲解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优秀8篇)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优秀8篇)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两教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
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靥逑至苏庑┨氐恪?nbsp;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参考答案: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分步品味1、质疑及交流。
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
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说:要求引原文答,教师可适当点拔。
回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第一、二节的内容进行质疑,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或相互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文词,品味语言情致;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1、文章论点及论证方法;2、文章“义”的理解及其现实意义。
教材设计本文说理较深,对初中学生来说,文字理解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基于此,学习课文前,首先安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疏通文意;其次,利用互联网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并设计课件;最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完成课文学习及拓展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作者情况介绍,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查找的资料来完成,教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课件,向大家展示。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
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辨认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1、朗读。
1)在自由散读的基础上抽读(4名左右),抽读学生可任意选取文段朗读,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作好点评准备。
2)朗读点评(由学生完成,教师点拨、引导即可)。
点评着重强调咬字、语气、节奏、断句等几个方面,注意突出演讲式朗读的特点。
3)全班根据以上朗读点评的要点,齐声朗读课文。
2、串译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相互交流预习成果,对于小组内共同出现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学设计一、引言在当前教育体制下,教师们普遍面临着教学设计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二、教学设计概要本次教学设计将以《鱼我所欲也》为教材,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程内容将涉及文学欣赏、写作能力等方面。
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鱼我所欲也》的背景和作者生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见解能力。
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借助文学作品反思自身的人生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 介绍《鱼我所欲也》的故事情节及主题- 分析文中的人物性格和主要思想- 演示文学欣赏技巧和写作技巧2.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发言- 利用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教学工具,增强教学效果- 设计小组活动和作业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能力五、教学过程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鱼我所欲也》的基本情节和主题,引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 第二至第三课时:分析文中的人物性格和主要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内涵。
3. 第四至第五课时:进行文学欣赏和写作训练,指导学生提升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4. 第六课时:总结课程内容,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进行思维导图或课堂讨论。
六、评价与反思通过实施本次教学设计,教师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同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七、结语通过本篇教学设计,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思路和灵感,激发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与创新。
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鱼我所欲也》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成长和价值。
感谢阅读!。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鱼我所欲也》这首古代诗词的背景和含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欣赏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引导他们发现诗歌中的美感和哲理。
4. 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诗歌分析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诗歌背景介绍《鱼我所欲也》这首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让学生了解到这首诗是古代诗人的一种思考和表达方式,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
2. 学习诗歌的基本技巧a. 学生学习韵律和节奏:诗歌是一种有规律的语言艺术形式,让学生体会到诗歌中的韵律和节奏。
b. 学生学习诗的意象和修辞:通过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美感。
3. 分析诗歌内容与主题a. 学生阅读《鱼我所欲也》全文,分析诗歌中具体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方式。
b. 学生讨论诗歌传达的主题和思想:如人生哲理、爱情、自然与人的关系等。
4. 诗歌欣赏和创作a. 学生欣赏其他古代和现代诗歌,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喜好和鉴赏能力。
b.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尝试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情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鱼我所欲也》的背景,介绍诗人和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诗歌的基本技巧:a. 讲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模仿朗读和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b. 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探索诗歌中的意义和美感。
3. 分析诗歌内容与主题:a. 学生阅读《鱼我所欲也》全文,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b.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进行讨论和交流。
4. 诗歌欣赏和创作:a. 学生欣赏其他古代和现代诗歌,学习欣赏和评析诗歌的技巧。
b.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5. 总结与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创作作品,进行互相欣赏和评论,总结学习的成果和收获。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诗歌欣赏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分析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鱼我所欲也》的作者、背景和上下文;2.理解《鱼我所欲也》的基本意思和情感表达;3.能够准确朗读和背诵《鱼我所欲也》。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诗歌的方法,把握诗词的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3.通过课堂讨论和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和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引导学生感受《鱼我所欲也》中的爱情情感和美的意境;3.培养学生欣赏和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古代艺术作品中有关鱼的画作,激发学生对鱼的兴趣,并导入课程话题。
2.呈现诗歌(10分钟)给学生发放《鱼我所欲也》的诗词,让学生先阅读一遍,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诗词的主题。
3.诗词分析(20分钟)4.诗词朗读(15分钟)请几位学生朗读诗词,注意语感和情感的表达。
然后全班齐读,感受诗歌的美妙。
5.诗词背诵(15分钟)让学生尝试背诵《鱼我所欲也》,分几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先背诵完全。
6.合作学习(3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通过讨论和合作的形式,展示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比如,一组选择宝玉和黛玉,讨论他们的情感和命运;另一组选择鱼,表达鱼对于自由的渴望等等。
7.展示和总结(15分钟)让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强调《鱼我所欲也》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四、教学资源准备1.《鱼我所欲也》的诗词材料;2.古代艺术作品中鱼的画作;3.PPT、黑板等教学工具;4.小组合作任务分配表。
五、评价与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可以通过小组展示和学生的课堂讨论等方式,评价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在课后可以布置练习或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鱼我所欲也》的理解和背诵。
《鱼我所欲也》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鱼我所欲也》简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鱼我所欲也》简案教案教学设计1《鱼我所欲也》简案教案教学设计简案概述:《鱼我所欲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屈原所作的一篇政论文章。
文章通过对鱼的喜好来比喻统治者对民众的治理方式,反映了屈原对当时中央政府的不满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本简案将围绕其主旨如何以符合国情的方式治理民众,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讲解。
教案设计:(一)课前导学1.以鱼这种生物为切入点,问学生“你最喜欢的鱼是什么?”。
请学生就自己最喜欢的鱼描述一下它的特点或美味程度,并总结出人们喜欢的鱼的共同特点。
2.引入《鱼我所欲也》的主题,宣布今天的课题是“政治喻言和政治批评”,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二)文本导读1.请学生阅读《鱼我所欲也》的全文,然后请他们简述屈原通过对鱼的描述来表达对中央政府的不满和对政治趋势的担忧。
2.简述屈原文章的逻辑结构:从自我张扬到对政治的犀利批判,然后提出改进之策成为君王。
(三)讲解内容及重点1.学习屈原的政治喻言。
屈原通过对鱼的喜好引申出了治理人民的核心规范。
这样的喻言具有生动鲜明、富有画面感的特点,适合于生动的教学方式和英伦文教学的运用方式。
2.强调政治批评是一种建设性的思维。
政治批评是一种改进的“桥梁”,它通过指出现有政策的缺点和矛盾,以推动政策的改进和进步。
因此,针对现实问题的政治批评是高尚的道德选择。
3.通过这篇文章,向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能否把这篇文章连接到我们现实生活、学校规定方面的政见?这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公诸于众”的意义。
(四)情境讨论1.向学生提供三个关于现实生活的问题,迫使他们思考屈原文章在现实中的体现。
例如,学生为什么觉得有时候政策是“形式主义”的呢?为什么政策有时候看起来是有缺陷和矛盾的呢?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重点提出靠谁来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政府我们自己可以改变什么?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政治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方式传递对政治改革的期望和呼声。
教学小结:本次教学应从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认识屈原文章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并引导他们思考人民在现实中的政治角色。
第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生词,理解并背诵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句式、用词和修辞,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讨论和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重点生字生词的理解和记忆。
(2)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背诵。
(3)对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难点(1)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分析。
(2)对课文中深层次的思想内涵的把握和解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1)引经据典,揭示课题在课堂的开始,我会先引用一句与“舍生取义”相关的经典名言,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对于生命与道义之间选择的重视。
接着,我会简单介绍孟子及其思想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也需要面临这样的选择?这样的选择又有何意义?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对本课的主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互动讨论,探索意义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舍生取义”的内涵,我会组织一次互动讨论。
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面临生命和道义的选择,你会怎么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能面临类似的抉择,从而引发学生对于道义和责任的思考。
(3)创设情境,感受氛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孟子的“舍生取义”思想,我会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
例如,假设学生是一位古代的士人,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是保全自己的生命还是坚守道义。
通过情境的设定,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那种抉择的艰难和重要性。
同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情境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出选择?这样的选择又有何意义?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和思考,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孟子的“舍生取义”思想。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
课堂氛围与互动情况
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鼓 励学生提问、发表意见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 与度。同时,我也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关注他们的 学习状态和情绪变化。
互动情况
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之间保持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们能 够积极回答问题、提出疑问,我也能够及时给予回应和指导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们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彼此之 间的学习和进步。
0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反思,更好地满足学生 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03 推动教学改革
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教学 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教学内容概述
文本解读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散 文,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理
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价值观。
文化背景
教学方法运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示范等。通过讲解,我向学生传授 了相关的知识和背景;通过讨论,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通过示范,我帮助学生掌 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效果
从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来看,学生们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比较满意。他们表示,通 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还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04
学生学习情况反思
学生学态度及参与度
01
学习态度积极
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表现出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02
参与度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思考和表达 ,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激励。
学生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鱼我所欲也》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古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鱼我所欲也》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2. 分析并解读文章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 文章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深入领会。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孟子》及其作者孟子,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鱼我所欲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文章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思考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根据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教学的效果。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1执教时间:11月16日(星期三上午第3节)教学目的:知识:1、积累文言词语。
能力:2、准确、明白的翻译文句。
3、学习__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德育:4、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以导读法、讨论法和讲读法为主。
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作者作品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
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
《孟子》,其文气势充沛,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二、研习1、2段。
1、朗读课文。
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和重音,要读得流畅,朗朗上口,读出语言气势和感情。
2、让学生结合注释,以同桌合作,翻译第一段。
老师抄写重点词语:所欲得兼舍生取义甚于故不为苟得所恶患如使得生者何不用使何不为由是则生是故非独是心勿丧耳呼尔与之蹴尔不屑3、提问学生译文句,师生一起来纠错。
4、问题探究:①找出__的中心论点②__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③“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④“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⑤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哪句?⑥第2段的故事中,那乞丐为什么不接受别人的施舍?5、讨论并归纳①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②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公开课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公开课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教学设计, 下册, 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公开课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教学目的一、使学生懂得“舍生取义”的道理,培养正确的生死观。
二、继续学习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和判断句式等知识。
三、学习并体会孟子文章说理透彻、气势充分、善于运用比喻和排比手法的特点。
教学思想1.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一些名句名篇更应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2.《孟子二章》中,相对而言,《鱼我所欲也》的文字较艰深些,并考虑到学生没有预习且要当堂背诵,故把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教学放到第二课时中,连带《庄暴见孟子》一并完成。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出课题,提示要点提问:大家放弃了暑假休息,来这里上课,真不容易!但假如让你们自身作出选择的话,你们也仍然会选择到这里上课吗?在人的一生中,要作出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选择,尤其是在对待象生和死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当我们必需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的时候,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
我们今天学习的《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应怎样作出选择。
(板书课题)2.回顾复习,导向新课提问:对孟子和他的文章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初中时我们就学过《孟子》中的文章,大家还记得里边的一些名言名句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的文章善于雄辩,气势澎湃,感情充分,辞锋犀利,擅长运用比喻和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
今天我们学的《鱼的所欲也》也体现了这种风格。
二、疏通词句文义(学生朗读课文前二个自然段并找出不理解的词句等。
)(一)词1.所欲:“所”加名词,相当于名词,意为“喜爱的东西”。
2.可得:同义词连用,意为“可能”或“可以”。
3.者也:语气词连用,“者”表停顿,“也”也表肯定。
4.苟得:苟且偷生的事情。
5.由:依照、通过。
6.独:只是。
7.尔:助◆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公开课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反思 - 文章内容由<小学教学资源网>收集, 请记住本站网址:.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免费小学教学资源!/viewthread.php?tid=38256词,无义。
(二)句子1.“??者也。
??者也”两句:判断句式,取舍观点鲜明,语气肯定。
2.“所欲有甚于生者”句:甚,超越,重要,形容词。
于,比,介词,引进比较对“生者”。
译成现代汉语时语序应作调整。
3.“贤者能勿丧耳”句:贤者,这里可理解为“道德高尚的人”。
丧,丧失。
可译为道德高尚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句:由是,介宾词组。
是,(求生或避患)的手段或方法。
而,转折连词,可是。
有,有人,指不愿舍义而求生。
三、文义第一自然段提问这一段中孟子讲了一个什么问题?他对这个问题的基本看法是怎样的?明确:生和死的问题。
应该舍生求义。
(学生朗读)层次结构分析。
明确:按句号划分,本段共九句:第1句引喻,使生和义的问题笼统变为具体,深奥变为浅显,让人容易接受。
第2句标明观点,1、2句为并列关系,3、4句从正面、5、6句从反面加以论述证明。
3、4句和5、6、句为对照关系。
第7句举例论证,第8句做出结论,末尾第9句为结论引伸,补充理由。
7句与8句为因果关系。
(学生背读)补充解疑:“甚于生者”指“义”、“甚于死者”指“不义”。
“有所”可理解为“有┅┅”的意思。
“是心”即“义”。
课文中的“义”指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从今天看,可理解为“正义“,赋予了新的内容。
(学生试背)第二自然段本段的论点即为“是心”人皆有之,进一步从正面举例论证。
各种类植物,古代总称为“菽”。
(学生朗读数遍)四、深化理解要求学生选背一、二自然段中自己喜爱的一至两句,并述说理由。
归纳:生死观是我们人生观重要而又集中的体现。
或许在短短的一堂课中,我们还不能深深体味其中所包括的丰富蕴涵,但我们一定已明白了:人是应该而且能够作出这种高尚选择的。
文天祥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革命英雄刘胡兰等英雄典范应该成为永远激励我们的人生座右铭!篇二:《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语文组李教中一、用对话的方式串联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的互动。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了用对话的方式,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表现。
教师出示幻灯片1,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起学生思考,教师的引领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幻灯片2,则让生生之间的对话在恰到好处的时机展开,学生合作探究也就自然呈现出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特别是结尾处与生活的链接,对培养学生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起到了点睛之功能,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自然融入。
二、注意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
有人说:新课改就是让学生上课热热闹闹,就是只要过程不要结果。
我认为不是这样的,课改后,学生的能力应更加全面。
这样,我在执教时,注意了基础知识的积累: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的理解,议论文中的论证方法,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等,这些都属于学生应掌握的。
教学中把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认真抓扎实、抓落实了,就会让学生学有所得。
同时,运用了新的教学方式的引入,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之后小组合作探究??其学习能力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进程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三、值得改进的地方。
对生活的链接还可以再拓展开些,让学生举出更多的事例,让学生在具体事例的佐证下,对“舍生而取义”的现实意义理解得更深些,这将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篇三:《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王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大思想家孟子曾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做比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即“舍生取义”)昨天的语文课上,我和学生一起将脑意识和孟子的“舍生取义”思想进行对接,很可惜,在潜连接的过程中出了点小问题,将我的课堂偏离了正常轨道。
“老师,我不同意孟子的观点。
”一个男生有些迫不及待,看的出他身后有不少的支持者。
“还有谁不同意老夫子的观点?”我笑着问道。
响应的声音此起彼伏。
有些意外于学生们的态度,也有些惊异他们的独立思想。
我决定将课堂自然一些进行到底,于是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听取他们反对“舍生取义”的原因。
“我们以前接触过保尔这个不朽的名人,他有句话说的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可以再麻木的?舍生?了,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
”学生a心直口快,当然观点显得有些片面,而且有些强词夺理了。
“对我们中学生而言,这个观点离的似乎太远。
前段时间新闻里播放说已经将?见义勇?改为?见义智为?,可见,我们现在提倡的是?取义不舍生?。
”学生b有理有据、简捷明快的发言博得了一阵喝彩。
……在众多的言论之中,除了学生b的?见义智为?有新意外,其他的好象都在强调一个片面的观点:只有生命是最重要的,其他的所谓义啊,德啊,都要排在尾巴上。
而且他们列举了一系列的反面事例,从贪污犯说到肇事者,从“评按说法”说到“焦点访谈”……他们不屑的说着:现在有谁还“舍生取义”啊?……我有些茫然,有些凄凄然,优秀传统的教育缺乏,教学与现实严重脱节,致使教师处在了尴尬的位置。
我明白,他们接触的社会上的反面例子太多了,潜意识里早就否定这个观点,根深蒂固。
我还想据理力争,想为我们伟大的古思想家拉动一些支持者,更想纠正这些年轻的脑袋瓜里存在的“腐败”思想。
我急性列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你在上学路上,不小心撞倒了一位老奶奶,你有两个选择,一是赶紧逃跑,一是扶起老奶奶看看伤势做决定,你会怎样做?“我会看看左右没人,赶紧逃跑。
”一个调皮男生有些玩笑的说。
“哎……”传来一片唏嘘,接着有几名同学起来指责他天良的丧失。
(我很高兴大多数孩子人本善良)“如果你开车,撞倒了一个人,而且很严重,你有两个选择,一是逃跑,一是勇敢承担责任在第一时间救治伤者……”我将事例“升级”。
显然,同学们陷入了沉思中。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选择逃,接受良心的谴责,或者法律的更严惩,选择后者,接受法律的惩罚,但良心稍安。
你们做选择,举手表决。
”我帮忙分析。
很高兴,他们一个个表示愿意选择后者,尽管眼中还有一点点的茫然。
接下来我们列举了当今社会上一些正面的事例……看的出,他们的想法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他们开始对“舍生取义”的勇士,发出由衷的赞叹,而对那些见利忘义、自私无德的小人表示出了极大的反感和鄙夷。
“现在社会上见利忘义的现象太多,可世界上真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德,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德,就好象没有了灵魂,也就成了一具行尸走肉,虽生尤死,受万人唾弃,而那些舍生取义的勇者至今传诵……当然最完美的方法仍然是?取义不舍身?,所以学生b获得最佳发言人!”在一片掌声中我们结束了讨论,从学生折射来的目光里,我知道这节课的收获还是不小的。
最后布置了一个小作文题目《鱼我所欲也》,来写自己的一次选择经历,期望在作文过程中总结所学,学会在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选择,这该是学习该课文的最终目的。
虽然这节课没有按照我预定的教学计划进行,也让我着实感受到了语文教学中面临的尴尬局面,但我庆幸,最终的教育效果还是好的。
我在想,语文的教学并不只是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教学,而是要灵活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灵活的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接轨,能学有所用。
作为教师,如果不断的唤唤这群孩子的良知,对于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成型该有不小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