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作业(含答案)
2019高考地理二轮(通用版)复习对点练:第1部分 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4 第1讲 对点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考地理二轮(通用版)复习对点练:第1部分 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4 第1讲 对点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ab7c0b2af90242a895e5c9.png)
第一部分专题四第1讲(2018·浙江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
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2.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A )A.石灰岩砂岩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英岩D.安山岩玄武岩解析:第1题,由图及①~⑧岩层年代由老到新可知,甲处岩层向下凹陷,为向斜,乙处岩层向上隆起,为背斜。
甲处向斜受到两侧岩层的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从而形成山地;乙处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所以C正确。
第2题,图中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说明是沉积岩,石灰岩和砂岩为沉积岩,所以A正确;B、D选项所列为岩浆岩,C选项所列为变质岩。
(2018·上海卷)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
2019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
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A )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4.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A )A.黑色玄武岩B.灰色石灰岩C.褐色沉积砂岩D.肉红色花岗岩解析:第3题,南美大陆西部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大西洋中脊的火山、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及东非大裂谷的火山都是板块的生长边界。
A项正确。
第4题,黑色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石灰岩、砂岩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
A项正确。
2019高考地理二轮(通用版)复习对点练:第1部分 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4 第1讲 逐题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考地理二轮(通用版)复习对点练:第1部分 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4 第1讲 逐题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bee6ff7f1922791688e8c9.png)
第一部分专题四第1讲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
1.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 C )①断层的发生②砂岩沉积③页岩沉积④岩浆的侵入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④⑤C.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④②①2.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解析:第1题,根据岩层特点可知,该地最早形成了石灰岩,石灰岩受外力侵蚀后又出现了页岩的沉积,后又发生了砂岩的沉积,之后又发生了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了花岗岩,最后发生了断层,使石灰岩、页岩、砂岩、岩浆岩都发生了断裂错位。
第2题,图中花岗岩为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东非大裂谷宽约几十至二百公里,深达1 000至2 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
读图完成第3题。
3.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 A )解析:东非大裂谷的地质构造是断层,A正确。
B、C为褶皱,错。
(2018·四川内江四模)下图是南半球某地东西向的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从图中可知( D )A.①地是背斜B.②地是断层C.③地是火山D.⑤地可能是某次地震的震源5.②、④为某一河流的剖面,结合其堆积物可判断( B )A.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B.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南侧绕过C.该河从图中断块山东侧绕过D.该河从图中断块山西侧绕过解析:第4题,①地岩层受水平挤压向下凹,是向斜;②地是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被侵蚀形成谷地;③地是断层形成的断块山;⑤地岩层相对两侧有明显的位移,是断裂带,可能是某次地震的震源。
D项正确。
第5题,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图示②河段西岸堆积,④河段东岸堆积,可判断②河段东岸是凹岸,西岸是凸岸;④河段的东岸是凸岸,西岸是凹岸;河流大体由北向南流,河流从断块山南侧绕过。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地质演化过程(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地质演化过程(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2a4f1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8.png)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地质演化过程(含答案解析)下图为希尔绍夫海岭地质构造剖面图,两侧覆盖了中新世以来未变形的沉积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地层由老到新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②①④⑤③B.②①③④⑤C.③④⑤②①D.③②①④⑤2.希尔绍夫海岭()A.形成年代晚于中新世B.洋壳断裂抬升形成C.两侧沉积岩厚度一致D.呈东南—西北走向四川西部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且规模巨大。
图a为四川西南某地地质剖面图,图b为地壳物质循环简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a图b3.①处岩石类型对应图b中的()A.甲B.乙C.丙D.丁4.影响当地地表起伏的主要因素是()A.风蚀与水蚀B.断层与岩性C.向斜与背斜D.地堑与地垒5.该地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最可能是()A.外力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外力作用B.地壳运动→外力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C.外力作用→地壳运动→外力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D.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岩层的空间方位通常用倾角和倾向来描述。
下图中50°表示岩层与水平面成50°夹角且向东倾斜。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AB 沿线的地形地质剖面图是()A BC D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甲地以垂直运动为主B.乙地以水平扩张为主C.甲地是良好的储油构造D.乙地适宜开垦为梯田乌鲁木齐河发源于天山主脉某冰川,某河段因河流下切侵蚀山前冲积扇从而在河流东西两岸发育了多级河流阶地。
下图示意该河段地质构造剖面及阶地分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与阶地T2相比,阶地T4()①形成年代更晚②形成时地壳稳定时间更长③地表沟壑更多④形成时地壳抬升时间更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T5、T7处阶地面上的黄土或黄土状沉积物可能来自于()A.基岩风化B.山地崩塌C.流水沉积D.风力堆积岩层和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证据。
如果两组岩层之间出现沉积间断或地层缺失,则称为地层不连续。
高考地理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高考地理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7216adc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3.png)
高考地理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专题04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大瓦山位于我国四川省,横断山东侧,为世界第二大桌状山。
桌状山常发育在近于水平或倾斜平缓的软硬相间的岩层分布区,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顶部覆有坚硬的岩层时,就会形成顶平坡陡的桌状山。
大瓦山是地形倒置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
完成1、2题。
1.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沉积作用——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抬升B.板块挤压——岩浆侵入活动——地壳抬升——周边岩层被侵蚀、搬运C.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地壳下陷——沉积作用——地壳抬升D.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下沉——外力沉积形成石灰岩2.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 A.桌状山 B.丹霞地貌C.雅丹地貌D.喀斯特地貌河南郭亮村位于太行山一处绝壁之巅。
这里海拔1 700米,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岩石以砂岩为主。
图为郭亮村绝壁景观图。
读图完成3、4题。
3.郭亮村绝壁岩层( )A.具有层理构造B.含有丰富的化石C.由变质岩构成D.由岩浆冷凝而成4.郭亮村绝壁景观形成的过程大致为( )A.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固结成岩B.固结成岩、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C.外力侵蚀、流水沉积、断裂抬升、固结成岩D.流水沉积、固结成岩、断裂抬升、外力侵蚀地区森林覆盖率低。
图乙为鄱阳湖附近区域图。
据此完成5~7题。
5.图甲所示河谷中碎石遍布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炎热干燥,岩石物理风化严重B.河谷多大风天气,风力搬运作用强烈C.河流流速和流量减小,碎石大量沉积D.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碎石堆积较多6.金沙江干热河谷对长江三峡水库存在着较大的危害,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A.水土流失严重 B.碎石裸露面积广C.河流流速较快D.河水蒸发量巨大7.形成乙图中鄱阳湖西侧山脉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A.背斜成山B.向斜成山C.沉积成山D.断层成山石裸露面积广,二者对下游地区的长江三峡水库基本没有影响;由于该区域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河水蒸发量不是很大,而且金沙江河水蒸发量对长江三峡水库影响小;由材料可知金沙江干热河谷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造成在长江三峡水库泥沙淤积。
高中地理寒假作业4地貌含解析
![高中地理寒假作业4地貌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a8bb7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2.png)
地貌峄山遍布花岗岩巨型石蛋群,有“天下怪石第一山”的美誉。
丹丸峰峰顶一石如丹似丸,又名“飞来石"(左下图)。
右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戊是沉积物,甲、乙、丙、丁代表三大类岩石或岩浆,①—⑤代表某种地质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飞来石”的外观形态与下列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岩浆凝固B.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2.右图能够反映“飞来石"岩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1.“飞来石”景观是花岗岩山体,是花岗岩球状风化的产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侵入岩,形成了花岗岩后,经过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后经过外力的风化作用形成了现在的景观。
故“飞来石”的外观形态与风化作用密切相关。
故选B项.2.由图可知,丙处有三个箭头指向丙,因此丙为岩浆,丁则为岩浆岩,②地质作用为岩浆侵入冷却凝固。
因此“飞来石”景观是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反映“飞来石"形成过程的代码为②.故选B项。
【答案】1.B2.B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它们被统称为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下图示意四种地貌类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四种地貌的成因相同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形成黄土高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D.冰川沉积3.与图中挪威峡湾海岸成因相同的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长江三角洲D.西北地区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最先形成的平坦面是A.T0 B.T1 C.T2 D.T35.该断面河流流速最慢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下图甲为“太平洋某岛屿一角自然风光图片”,乙图为“非洲埃及狮身人面像”。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貌》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貌》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c87086f7ec4afe04a1dfd2.png)
《地貌》测试题一、单选题阶地是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
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局部),其中等高距为10m。
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A.①B.②C.③D.④2.若在⑤处钻45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②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A.20m B.40m C.55m D.70m3.读“地理景观图”,回答下题。
导致图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流水B.冰川C.海浪D.风力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4.图中()A.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B.地形多种多样,地势东西高、中部低C.河流地貌的形成以堆积作用为主D.荒地面积广大,可大规模开发5.图示地区的农业()A.属商品谷物农业B.精耕细作,小农经营,商品率低C.灌溉集中在夏季D.面临的气象灾害有旱涝、病虫害6.“两年轮种,中间休耕”的土地利用方式()A.利于增加粮食总产 B.体现可持续发展内涵中的“社会持续发展”C.利于恢复土壤肥力 D.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中的“公平性”原则7.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该河流的基本流向是()A.自东向西流B.自西向东流C.自东北向西北方向流D.自西南向东北方向流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地貌等高线地形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8.R.Q.P等值线的数值分别为:A.714.713.715 B.711.712.713 C.715.713.714 D.713.714.7159.图示地貌可能是:A.流水侵蚀地貌B.风力堆积地貌C.风力侵蚀地貌D.流水堆积地貌下面左图示意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图,右图是左图中40°纬线穿越的河段的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专题综合地表形态试题(含答案)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专题综合地表形态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5e5d11f242336c1eb95edd.png)
地表形态一、单选题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
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
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A.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 B.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C.沉积物质来源复杂 D.物理风化作用较强2.高阶地与中阶地相对高差和表面大小不同是由于地壳抬升的A.高度 B.速率 C.规模 D.年代3.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A.风积沙丘 B.风蚀沟谷 C.冲(洪)积扇 D.三角洲大石河位于燕山褶皱带的西部,地质构造复杂,河流蜿蜒曲折,其中甲、乙、丙、丁四河段村庄都分布于河流北岸,但丁河段村庄经常遭受洪涝灾害。
下图为大石河不同河段河流流向、聚落分布和地层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凉水泉至九道河泉河段河谷的主要成因是A.冰川侵蚀 B.流水溶蚀 C.背斜成谷 D.向斜成谷5.图示河段沉积物多的主要季节和沉积地貌最显著的分别是A.夏季、甲 B.夏季、乙 C.秋季、丙 D.秋季、丁6.对比甲、乙、丙三河段村庄的分布位置,丁河段村庄多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河流凹岸,雨季河流易决堤 B.位于河流凸岸,泥沙淤塞河道C.植被稀疏,河水含沙量大 D.河谷地势较低,排水不畅读某区域地貌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G地的地貌是( )A.冰斗 B.冲积扇C.三角洲 D.沙丘8.G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 D.流水沉积2010年8月,浙江江郎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贵州赤水、湖南崀山、福建泰宁等6个丹霞地貌,被捆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丹霞地貌是地质时期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砂砾岩,经内外力作用后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作业(含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作业(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0011db998fcc22bcd10d56.png)
10.图中河流( ) A.河道弯曲,左岸侵蚀强烈 B.流量年际变化小 C.含沙量大,季节差异明显 D.冬末春初多凌汛 11.图示区域( )
图 X4-6 3
A.受秦岭阻挡,盆地内冻害少
B.聚落多分布在平原或谷地
C.岩层断裂处油气资源丰富
D.骊山与嵯峨山均为褶皱山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地貌与边石坝形成的地质作用相同的是( )
A B C D
图 X4-2 1
图 X4-3 为山西南部部分地区地质构造及其发育的地形示意图。完成 4~5 题。
4.该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是
( )
A.断层
B.背斜
C.山岭
D.山谷
2.根据边石坝黄白相间纹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季风气候区
②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③雨季时,河流流量大,搬运力强,泥沙不易沉积,纹理呈白色
④雨季时,河流流量大,侵蚀力强,含沙量大,钙化沉积物中混有泥沙,纹理呈黄色
⑤黄宽白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
⑥白宽黄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
12.(1)地壳运动导致岩层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岩层断裂、抬升,后经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南太行山。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bf7cfb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f.png)
专题4 地表形态的塑造1.练高考(2018·卷)图2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题。
4.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答案】C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试题点评】举一反三: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的方法:(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
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
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试题点评】思路点拨: 地质构造的判断1.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间新,两翼老。
2.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间老,两翼新。
3.断层:岩层发生错误,从而显得不连续。
(2018·新课标Ⅰ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 B.T1 C.T2 D.T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6.A 7.A 8.D8.阶地的形成经历两个过程,一是河流侵蚀作用,然后在上面堆积,二是地壳抬升,使已经形成的阶地向上移动。
据图可知,四个阶地的高度位置不同,故地壳抬升是间歇性抬升。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河流的地貌形成过程和成因。
(2016•某某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据此完成19~20题。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地壳运动规律专项训练 含答案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地壳运动规律专项训练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676c5fbb68a98271fefaf4.png)
专题4 地壳运动规律一、选择题澜沧江流经西藏芒康县有一处干热河谷,其河畔分布着几千块层层叠叠的盐田。
每当晒盐季节,当地纳西族妇女会打开河畔的盐井围栏的活动门,从盐井中取出卤水(卤水是盐类含量大于5%的液态矿产),置于盐田晒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下图为澜沧江河畔盐田位置及盐井地质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盐田晒盐的旺季与围栏活动门关闭的月份分别是( )A.1~3月4~6月B.4~6月7~9月C.7~9月10~12月D.10~12月1~3月2.该盐田开发历史悠久,推测其盐业资源的形成条件是( )A.现代盐湖广泛发育B.干热气候有利于盐矿形成C.盐矿埋藏浅,便于开采D.地质构造便于盐井卤水形成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3.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4.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
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 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完成5~6题。
5.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是( )A.向斜 B.背斜 C.地堑 D.地垒6.该区域主要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岩浆侵入、水平挤压、外力侵蚀B.水平挤压、外力侵蚀、岩浆侵入C.外力侵蚀、水平挤压、岩浆侵入D.水平挤压、岩浆侵入、外力侵蚀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是一种两壁狭长且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地貌景观。
下图示意太行山峡谷横剖面。
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太行峡谷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的次序为( )A.V形峡谷、U形宽谷、盘状宽谷B.U形宽谷、V形峡谷、盘状宽谷C.盘状宽谷、V形峡谷、U形宽谷D.盘状宽谷、U形宽谷、V形峡谷8.下列对峡谷地区的地质推断成立的是( )A.石柱地貌形成早于孤峰B.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C.峡谷处在火山地震带上D.该河流走向受断裂带控制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
2021届高考地理(新高考)大二轮复习专题试卷:专题4 研究地质作用 探究地貌变化
![2021届高考地理(新高考)大二轮复习专题试卷:专题4 研究地质作用 探究地貌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e093a5390975f46527d3e1d9.png)
专题4研究地质作用探究地貌变化高考评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19·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1~2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霍林河为山前平原地区带来了流水及泥沙,说明泥沙淤积是形成山前平原的主要原因,而泥沙是流水搬运来的,B项正确;构造运动形成高山和盆地,主要使地表高低不平,故不是形成山前平原的力量,A项错误;该地无冰川分布,且冰川运动往往侵蚀地表而导致地表崎岖不平,C项错误;该平原为冲积平原,故形成动力不可能是风,D项错误。
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答案 C解析断流期间,山前平原失去了河水带来的泥沙淤积,断流使植被生长较差,该地风力较大,风力侵蚀导致风蚀洼地形成,且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项正确;整体地面沉降会形成巨大的盆地,不会形成数量众多的洼地,A项错误;断流期间流水侵蚀微弱,B项错误;如果存在冻融塌陷,则该现象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只发生在断流期间,D项错误。
苏特西岛位于冰岛以南32千米处,是1963年火山喷发时形成的,最高海拔155米,岛屿四周由火山灰组成,中部是较坚硬的熔岩,总面积为2.7平方千米,当前岛屿面积仅剩1.4平方千米。
下面图一为岛屿位置,图二为岛屿照片。
据此完成3~4题。
3.该岛中部熔岩最可能是()A.花岗岩B.石灰岩C.玄武岩D.大理岩答案 C解析据材料可知,该岛屿为火山喷发形成的,所以该岛屿中部熔岩应为喷出岩(玄武岩)。
4.推测苏特西岛及其附近海域火山活动频繁的原因()A.位于大洋海沟,属于消亡边界B.位于大洋中脊,属于生长边界C.位于大洋中脊,属于消亡边界D.位于大洋海沟,属于生长边界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该岛屿位于冰岛南部,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冷却形成该岛,所以该岛应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大洋中脊处,故B项正确。
高三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a013c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9.png)
高三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岛位于印度尼西亚境内,地处赤道附近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所以其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
故选A。
【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A.海拔高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答案】C【解析】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也就是与热带雨林地区比,种源和光照条件都是相似的,海拔高,热量条件应较差,植被恢复应该比较慢。
而K岛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影响植被生长的自然因素中,明显的区别是有火山爆发,深厚的火山灰形成肥沃的土壤,因而植被恢复迅速。
故选C。
【3】K岛处于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答案】C【解析】本题不仅要考生掌握岛屿的地理位置,还应清楚板块的范围。
根据K岛的位置和板块界线的分布判断,K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附近,而K岛位于亚欧板块上,所以应该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
2.(36分)读中南半岛部分地区略图和乙丙两地的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图示地区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貌的原因。
(10分)(2)简述甲地区密布的河网所发挥的主要作用。
(8分)(3)比较乙丙两地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8分)(4)简述图示地区应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产业?(10分)【答案】(1)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形成高山;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河谷变深而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貌。
2019-2020年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作业卷四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1(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作业卷四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1(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b78711453610661ed9f4d0.png)
2019-2020年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作业卷四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1(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xx年山东高考真题)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
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
表1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
完成下列各题。
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A、南北方向B、东西方向C、西北-东南方向D、东北-西南方向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xx天津高考真题)某矿物形成于上地慢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人们在图2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4.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xx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列各题5.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6.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大理岩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灰岩D、安山岩玄武岩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沿24°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 7-8题。
7..该区域的河流流向大致是()。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8..下列描述符合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是()。
A.土层深厚,千沟万壑B.水流平缓,水量丰富C.植被茂盛,生物多样D.气候高寒,寒潮频发下图为我国某山区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河段( )A、①河位于②河东侧B、流经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C、①河落差大于②河D、适宜大力开发航运和旅游10.该区域( )A.地壳厚度不大,岩浆活动频繁 B、.冰川侵蚀,流水沉积作用强烈C.旅游资源丰富,距客源市场近 D、.山河相间,板块挤压作用形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三地理专题04地质作用与地质循环(详细答案)
![高三地理专题04地质作用与地质循环(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0c10f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d.png)
高三地理专题04地质作用与地质循环(详细答案)2020届专题04地理测试范围:地质作用与地质循环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澳大利亚的神奇岩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奇观。
它是滨海嶙峋兀立的巨大黄岗岩巨石,读图完成1—3题。
1.嶙峋兀立的花岗岩居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是()A.甲B.乙C.丙D.丁2.嶙峋兀立的花岗巨岩的成因是()A.变质作用B.溶蚀作用C.岩浆活动D.风化作用3.嶙峋兀立的花岗巨岩形成主要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岩浆侵入—地壳上升—海浪侵蚀B.地壳上升—岩浆喷发—海浪侵蚀C.板块运动—地壳上升—海浪侵蚀D.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力侵蚀读图,回答4—6题。
4.凤凰山、仙人冲、元宝山的地质构造是()A.向斜、背斜、向斜B.断层、背斜、向斜C.断层、向斜、背斜D.背斜、向斜、背斜5.仙人冲处地貌形态形成的正确原因是()A.槽部受到张力,不易受侵蚀B.槽部受到挤压,岩石比较坚硬C.顶部受到张力作用,易受侵蚀D.岩石比较坚硬,易发生上下移动6.关于图中所在地区正确规划利用的是()A.在凤凰山上进行天然气的勘探B.在龙潭肖处一定不能建设水库C.仙人冲处一定是良好储煤炭处D.在元宝山中进行水资源的勘探排石位于辽宁大连瓦房店骆驼山海滨森林公园东部岬角处,有一排礁石伸向海中,故名排石,下图为该景区著名景点。
读图完成7—8题。
7.据图判断图示岩石类型属于()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8.图示地貌形成的原因可能是()A.风化和风力侵蚀B.风化和流水侵蚀C.风化和海浪侵蚀D.风化和冰川侵蚀下图为某地“沿110°E南北向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地质剖面的特点是()A.黄河至洛河之间为背斜B.黄河至洛河之间是受到强大挤压力而成C.北山为背斜山D.渭河是在向斜处发育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剖面黄河至渭河段总体地势南高北低B.花岗岩体中能发现岩石C.北山和秦岭岩层的成因不一样D.图示区域地貌特征主要是风力侵蚀形成某一研究时刻的水面线与河底线包围的面积称过水断面。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36703d172ded630a1cb6cd.png)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1、(2021·安徽蚌埠·高三二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嶂石岩地貌广泛发育于太行山中南段断裂带,主要由在水平方向上绵延可达数千米的岩墙峭壁构成,岩墙高数百米,呈棱角分明的块状结构。
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下层为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呈阶梯状。
部分地区岩墙上方覆盖数百米高的灰白色石灰岩层,在两者之间常形成宽广的平台。
下图A示意南太行山地质地貌典型结构,图7B为嶂石岩地貌景观图。
(1)简述嶂石岩岩墙呈棱角分明块状结构的形成条件。
(2)推测嶂石岩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
(3)分析石灰岩层和石英砂岩层之间常形成宽广平台的原因。
【答案】(1)嶂石岩岩墙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岩性坚硬,抗风化、侵蚀能力强;北方地区降水量小,流水侵蚀较弱,岩石棱角分明。
(2)构成嶂石岩地貌的石英砂岩形成于海洋沉积环境;随太行山断裂抬升,石英砂岩出露地表;气候的冷暖变化和干湿交替使山地风化和侵蚀强烈,由于岩墙组成岩石岩性差异,岩石重力崩塌加剧,流水使地表物质迁移,共同塑造了嶂石岩地貌。
(3)与石英砂岩相比,石灰岩抗风化、侵蚀能力弱;太行山石灰岩层覆盖在石英砂岩层上方,温度变化大,风化作用强,流水侵蚀面积大,岩壁后退快;太行山抬升时间早,石灰岩受侵蚀时间较长;石英砂岩岩性坚硬,且被石灰岩覆盖,岩壁受侵蚀、后退速度较慢,其顶部逐渐暴露,形成宽广的平台。
【解析】(1)由材料信息“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可知,嶂石岩岩墙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它的岩性坚硬,抗风化、抗侵蚀能力强;“嶂石岩地貌广泛发育于太行山中南段断裂带”,可知该地降水少,流水侵蚀较弱,所以岩石棱角分明。
(2)由材料信息“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下层为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呈阶梯状”可知,构成嶂石岩地貌的岩石主要是石英砂岩和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两者形成于海洋沉积环境;随着太行山断裂抬升,石英砂岩、页岩和泥岩出露地表;强烈的风化和侵蚀作用,使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被侵蚀掉,上层石英砂岩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塑造了呈阶梯状嶂石岩地貌。
19年高考地理复习试题:专题卷04 地壳运动规律 高考仿真卷 Word版含答案
![19年高考地理复习试题:专题卷04 地壳运动规律 高考仿真卷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af970d4431b90d6c85c7d7.png)
专题卷04 地壳运动规律高考仿真卷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5·真题示范·上海地理,11~12)板块构造学说科学地解释了地震、火山等地壳运动的机理。
1.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地区,一般出现的地壳运动现象是()A.地震和火山B.火山和断裂C.地震和断裂D.火山和褶皱2.亿年前的海洋板块不全在俯冲带下沉消熔,部分随地壳抬升变为陆地,其证据包括()①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岩浆岩②古老大陆地壳中有大量沉积岩③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④部分沉积岩中有海洋生物化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15·真题示范·天津文综,3~4)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
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4.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A.变陡了B.变缓了C.无变化D.无法判断(2015·真题示范·浙江文综,5~6)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6.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大理岩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灰岩D.安山岩玄武岩(2015·真题示范·新课标Ⅰ,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学生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112e3c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c4.png)
1.从近年高考看,考查内容上,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为考查重点。
2.“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岩石圈物质的循环”是研究地质作用的基础。
以示意图的方式考查循环规律、过程原理是重要命题方向。
3.“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质构造类型、成因及实践意义,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是重要考点,结合工程建设,以地质构造图为背景是重要命题方式。
4.流水地貌、风力地貌的分布,成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重要命题点。
考向1 内力作用与地貌[真题诊断]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
下图为黄河峡谷地貌景观。
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
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
完成下列问题。
命题趋势专题 四 ××地表形态的变化1.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2.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D2.B【解析】该组试题以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
试题材料真实、新颖,考查内容为教材主干知识。
总体难度适中。
1.该地层中的黄土层、砂砾石层、砂页岩层等均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因此越往下沉积越早,岩层越老。
故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是③②①。
褶皱构造形成于砂页岩中,说明其形成时间晚于砂页岩,即④介于③和②之间。
2.黄土层是风力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和黄河无关,A错误。
该段黄河为中游,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因此易形成砾石堆积,而砂砾石层是砾石堆积所形成的,其形成和黄河有关,B正确。
组成砂页岩的堆积物颗粒细小,不可能是黄河堆积的结果,C错误。
褶皱是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和黄河无关,D错误。
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2019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第四讲地壳的运动规律专题跟踪训练(含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第四讲地壳的运动规律专题跟踪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02d02cfe4733687e21aa85.png)
专题跟踪训练(八)第四讲地壳的运动规律一、选择题(2018·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高三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可推断乙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A.浩瀚沙漠C.温暖浅海B.冷湿沼泽D.长寒苔原[解析]石灰岩属于海相沉积,是在温暖的浅海环境下形成的。
根据图例,图中乙是石灰岩,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温暖浅海,C对。
浩瀚沙漠、冷湿沼泽、长寒苔原环境下,不能沉积形成石灰岩,A、B、D错。
[答案]C2.图中山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A.背斜成山C.块状山地B.向斜成山D.地堑[解析]图中山地的岩石与两侧岩层不同,有断层分布,相对两侧岩体上升,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块状山地,C 对。
不能体现出背斜、向斜构造,A、B错。
地堑是岩层相对两侧下沉,D错。
[答案]C(2018·安徽省A10联盟高三开年考)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
下图为贵州绥阳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Ω”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
据此完成3~4题。
3.壶穴形成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读材料可知,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
说明壶穴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贵州绥阳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故壶穴形成的季节是夏季。
故选B。
[答案]B4.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A.甲乙丙C.乙甲丙B.丙乙甲D.乙丙甲[解析]读材料可知,壶穴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Ω”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
乙图壶穴如“碟”型,甲图壶穴如“Ω”倒型,丙图壶穴如“锅”型。
故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乙甲丙。
故选C。
[答案]C(2018·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质量检查)大同盆地是数百万年前开始形成的断陷盆地,山地与盆地之间由断层分界,盆地内部也发育了众多断层。
最新高中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壳的运动与地貌专题提升练及答案新人教版
![最新高中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壳的运动与地貌专题提升练及答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4cb3d27c1cfad6195fa7cd.png)
专题四地壳的运动与地貌提高训练(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面左图是2015年寒假期间某位驴友在云南拍摄到的“孤峰残丘油菜花”,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戊表示各类岩石和岩浆,、b、c、d、表示各种地质作用。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左图所示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冬季寒冷干燥——受西北季风影响B.缺乏地表水——渗漏严重.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纬度低,海拔较高D.地表“孤峰残丘”——流水堆积作用2.该地的岩石类型及其地质作用与右图对应正确的是( )A.甲 c B.丙 d .丁D.戊解析第1题,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发育,地表水渗漏严重。
云南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四季如春,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
地表“孤峰残丘”,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造成的。
第2题,云南岩石主要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
风化物经外力作用会变成沉积岩,戊为沉积岩。
沉积岩与侵入岩在地壳深处受高温高压作用影响直接变为变质岩,故丁表示变质岩;丙为岩浆,甲和乙为岩浆岩。
为沉积一固结成岩作用,b为风化作用,c为岩浆活动,为变质作用,d为重熔再生作用。
答案1B 2D河西走廊地区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图甲),图乙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3~4题。
图甲图乙3.形成此种花岗岩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风力侵蚀D.风力沉积4.该地区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B.外力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外力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D.岩浆侵入-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解析第3题,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作用。
花岗岩千疮百孔是风力侵蚀形成的。
第4题,据题中右图岩层关系可知该地貌的形成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4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一、选择题饱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溢出地表,沿斜坡漫流时,遇到地表凸起部位,水流翻越阻隔流速加快,水体变薄,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在凸起部位发生碳酸钙淀积,形成“边石坝”。
图X4-1是某处边石坝景观及其纵向剖面图,剖面呈现黄白相间的纹理,进一步研究发现白色是碳酸钙,黄色是泥土。
读图,回答1~3题。
图X4-11.关于边石坝生长速度最快部位的判断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因为a处是边石坝最高凸起点,水体最薄,碳酸钙淀积最快B.因为b处流速最快,碳酸钙淀积最快C.因为c处受凸起阻挡,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钙物质最易淀积D.因为d处位于钙化池内,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钙最易淀积2.根据边石坝黄白相间纹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季风气候区②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③雨季时,河流流量大,搬运力强,泥沙不易沉积,纹理呈白色④雨季时,河流流量大,侵蚀力强,含沙量大,钙化沉积物中混有泥沙,纹理呈黄色⑤黄宽白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⑥白宽黄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⑤D.②③⑥3.下列地貌与边石坝形成的地质作用相同的是( )A B C D图X4-2图X4-3为山西南部部分地区地质构造及其发育的地形示意图。
完成4~5题。
4.该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是( )A.断层B.背斜C.山岭D.山谷图X4-35.因两侧地层陷落,紫金山地层相对凸起,导致图示区域汾河改道,其流向( )A.由向北流变成向东流B.由向东流变成向南流C.由向西流变成向北流D.由向南流变成向西流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是一种两壁狭长且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地貌景观。
图X4-4示意太行山某峡谷横剖面。
据此完成6~7题。
图X4-46.关于该峡谷各部分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的次序为( )A.“V”形峡谷、“U”形宽谷、盘状宽谷B.“U”形宽谷、“V”形峡谷、盘状宽谷C.盘状宽谷、“V”形峡谷、“U”形宽谷D.盘状宽谷、“U”形宽谷、“V”形峡谷7.下列对峡谷地区的地质推断,成立的是( )A.石柱地貌形成早于孤峰B.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C.峡谷处在火山、地震带上D.该河流走向受断裂带控制英法海底隧道纵切面随着岩层的起伏呈平坦的“W”形。
海底隧道还专门设计了一种运送汽车的列车,名为“乐谢拖”。
读英法海底隧道剖面示意图(图X4-5),完成8~9题。
图X4-58.据图推测,英法海底隧道纵切面呈平坦的“W”形的原因可能是( )A.“W”形利于隧道通风,减少污染B.火车利用地形滑行,节约能源C.所在岩层抗渗性好,易于掘进D.有效防止海水倒灌,保证安全9.设计利用“乐谢拖”的目的不可能是( )A.节省运输汽车的能源B.减少废气排放C.提高运输安全性D.增加汽车运输灵活性图X4-6为我国关中盆地地形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0~11题。
图X4-610.图中河流( )A.河道弯曲,左岸侵蚀强烈B.流量年际变化小C.含沙量大,季节差异明显D.冬末春初多凌汛11.图示区域( )A.受秦岭阻挡,盆地内冻害少B.聚落多分布在平原或谷地C.岩层断裂处油气资源丰富D.骊山与嵯峨山均为褶皱山二、非选择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们习惯上把河南省内的太行山叫作南太行山。
在南太行山腹地的山谷、山塬和山间的小盆地里,有一个接一个的“石头村”。
长期以来,这些石头村形成了一个个的“人文孤岛”,睿智的村民用石材打造了石板房、石头墙、石碾、石盒、石水缸和石桌等。
为了更好地生存,每个石头村还会挖凿几十甚至几百个水池、水窖。
图X4-7为南太行山地质结构与地貌示意图,图X4-8为“石头村”的景观图。
图X4-7图X4-8(1)据图简要说明南太行山的形成过程。
(2)解释“石头村”形成“人文孤岛”的原因。
(3)说明“石头村”村民多愿意采用石质材料打造民居和生活用品的原因。
(4)分析石头村村民挖凿水窖、水池多的原因。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行山区的乙村落(见图X4-9)位于一山间盆地内,四周山清水秀,宛如现世版的世外桃源。
随着人口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甲地山岗碎石裸露,丙地耕地变成了盐碱地。
近年来,为了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制定并逐步实施乙村落发展规划;在甲地修建新村;乙地古民居按原样修复,改造成古村落,发展民宿乡村旅游;盆地内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陡坡退耕还林。
一幅秀美乡村的新画卷即将呈现在眼前。
图X4-9(1)简述图示地区河床有大量碎石分布的原因。
(2)试分析丙地耕地变为盐碱地的原因。
(3)该村落计划在甲地碎石荒地建设新村,分析新村选址在此的原因。
(4)经过评估,当地政府决定不在图示区域内筑坝建水库,请你说出理由。
专题限时集训(四)1.A2.B3.D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在水体最薄部位,碳酸钙沉积最快;图中四点中,a处是边石坝最高凸起点,水流到达后,迅速向b处流淌,不会在此处汇集,所以该处水体最薄,碳酸钙淀积最快。
第2题,剖面中黄白相间的纹理,白色是碳酸钙,黄色是泥土,由此可以推断纹理是白色说明当时流水中含沙量小,纹理是黄色说明含沙量大,故④正确;所以该区域降水不均匀,故①正确;黄宽白窄,说明暴雨次数多,河流含沙量大,雨季长。
第3题,从材料可知,边石坝是碳酸钙淀积形成的,四图地貌分别为冲积扇、风蚀蘑菇、石林、钟乳石,其形成原因分别是流水沉积、风力侵蚀、流水溶蚀、碳酸钙淀积。
据此可知答案。
4.A5.D [解析] 第4题,从图中看,紫金山地层抬升,两侧地层陷落,地质构造为断层;山谷和山岭是地貌,不是地质构造;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
第5题,紫金山地层抬升,河流改道,从图中可看出,紫金山古河道为汾河下游原河道;由于南部地势升高,河流被迫改道,可知汾河最初自北向南流;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改道后汾河向西流。
6.D7.D [解析] 第6题,读材料可知,峡谷是岩层被内力作用抬升后遭受流水下切侵蚀,自上而下逐渐形成的。
读图可知,位于最上方的盘状宽谷是最先形成的,位于最下方的“V”形峡谷是最后形成的。
第7题,石柱所在岩层早于孤峰所在岩层受侵蚀,但石柱与孤峰哪个先形成并不能判断。
读材料可知“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故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
由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太行峡谷并不在火山、地震带上。
断裂带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发育成峡谷。
8.C 9.D [解析] 第8题,读图,结合材料分析,随着岩层的起伏,英法海底隧道呈平坦的“W”形,原因可能是隧道所在岩层抗渗性好,易于掘进。
“W”形与利于隧道通风、减少污染无关,火车没有利用地形滑行。
其与防止海水倒灌无关。
第9题,设计“乐谢拖”运送汽车,目的可能是节省运输能源,减少废气排放,提高运输安全性;“乐谢拖”降低了运输灵活性。
10.C 11.B [解析] 第10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图中河流河道弯曲,左岸沉积严重;河流流量年际变化大,含沙量大,季节差异明显;没有凌汛。
第1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图示区域因陕北高原的阻挡,盆地内冻害少;聚落多分布在平原或谷地;岩层断裂处地下水资源丰富;骊山和嵯峨山均为断块山。
12.(1)地壳运动导致岩层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岩层断裂、抬升,后经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南太行山。
(2)南太行山地区地势起伏大;村庄多位于山谷、山塬或山间小盆地里,地形封闭,交通不便,难以与外界沟通,交流少;“石头村”自我发展,形成独特的民风、民俗文化。
(3)当地以石质山体为主,取材方便;用石头盖房,冬暖夏凉;采用石质材料打造的生活用品,经久耐用;对外联系不便,获得其他建材等物资困难,成本高。
(4)当地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地表水易流失;“石头村”地下多岩石,地表水不易下渗,地下水相对缺乏;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水池、水窖雨季可大量储水。
[解析] 第(1)题,结合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进行分析。
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结合地形对交通的影响进行分析。
第(3)题,结合当地地理环境,从石质材料性质及获取成本等方面进行说明。
第(4)题,结合当地地形和气候特点,在分析当地水资源相对贫乏的条件下说明“石头村”村民挖凿水窖、水池多的原因。
13.(1)地壳运动使山体断裂错动,岩层破碎,产生大量碎石;山区坡度大,水流速度快,经流水搬运、堆积作用,河床中形成大量碎石堆积。
(2)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晴天多;盆地地形,夏季不易散热,蒸发量大;人口增长,旱地农业发展,大量引水灌溉;地势相对低平,排水不畅。
(3)碎石可用于建房,荒地作为建设用地,成本低;甲地等高线较稀疏,地势较平坦;靠近县道、省道,交通便利;位于向阳坡,光照条件较好。
(4)当地断层发育,筑坝建水库可能诱发断层活动;山区工程建设破坏植被,可能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库区蓄水会淹没农田,加剧人地矛盾;产生库区移民;建设成本高。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地区中西部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流水搬运能力强;图中显示有断层,岩层破碎,产生大量碎石;碎石经流水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河床中的大量碎石堆积。
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从影响地下水运动方面进行分析,从气候、灌溉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聚落选址需要考虑气候、地形、地质、水源等自然条件,以及建设成本、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
据此结合图回答。
第(4)题,可以从地质条件、工程建设对植被影响、库区蓄水淹没农田、库区移民、建设成本等方面分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