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光学9 (1)
2020物理高考备考专题《光学》(附答案解析版)
![2020物理高考备考专题《光学》(附答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bfbadf58e9951e79a89270e.png)
专题十二光学熟练利用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及光路可逆作光路图.加深对折射率、全反射、临界角概念的理解.并能结合实际,解决问题.同时应注意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对物理现象、物理情景和数学几何知识结合的分析能力的培养.物理光学部分应遵循历史发展线索,理解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物理现象.光的偏振、激光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现代科技联系密切,应学以致用.知识点一、几何光学的常见现象决定式:n=临界角:sin C=知识点二、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出现明暗条纹的条件:路程差Δs=nλ,明条纹;Δs=(n+)λ,暗条纹相邻条纹间距:Δx=λ应用:(1)光干涉法检查平面的平整度(2)在光学镜头上涂增透膜d=λ【特别提醒】(1)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2)光的干涉条纹和光的衍射条纹的最大区别是研究条纹间距是否均匀,中央条纹和两侧条纹的亮度是否相同.知识点三、光电效应及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的波长λ=高频考点一、光的折射、全反射例1.(2019·天津卷)某小组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所用器材有:玻璃砖,大头针,刻度尺,圆规,笔,白纸。
①下列哪些措施能够提高实验准确程度______。
A.选用两光学表面间距大的玻璃砖B.选用两光学表面平行的玻璃砖C.选用粗的大头针完成实验D.插在玻璃砖同侧的两枚大头针间的距离尽量大些②该小组用同一套器材完成了四次实验,记录的玻璃砖界线和四个大头针扎下的孔洞如下图所示,其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
③该小组选取了操作正确的实验记录,在白纸上画出光线的径迹,以入射点O为圆心作圆,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别交于A、B点,再过A、B点作法线NN'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点,如图所示,则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
(用图中线段的字母表示)【答案】①AD ②D ③AC BD【解析】①采用插针法测定光的折射率的时候,应选定光学表面间距大一些的玻璃砖,这样光路图会更加清晰,减小误差,同时两枚大头针的距离尽量大一些,保证光线的直线度,因此AD正确,光学表面是否平行不影响该实验的准确度,因此B错误,应选用细一点的大头针因此C错误。
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33ccd1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8.png)
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1. 光的基本概念-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光子)。
- 可见光谱是人眼能够感知的光的范围,大约在380纳米至750纳米之间。
2. 光的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速在不同介质中不同,真空中的光速约为299,792,458米/秒。
- 光的传播遵循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
3. 反射定律-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θi = θr。
4. 折射定律(Snell定律)- n1 * sin(θ1) = n2 * sin(θ2),其中n1和n2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
5. 光的干涉- 干涉是两个或多个光波相遇时,光强增强或减弱的现象。
- 干涉条件是两束光的频率相同,且相位差恒定。
- 常见的干涉现象有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
6. 光的衍射- 衍射是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发生弯曲和展开的现象。
- 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和光栅衍射是常见的衍射现象。
7. 光的偏振- 偏振光是电磁波振动方向受到限制的光。
- 线性偏振、圆偏振和椭圆偏振是偏振光的三种类型。
- 偏振片可以用来控制光的偏振状态。
8. 光的散射- 散射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粒子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
- 散射的强度与粒子大小、光波长和入射光强度有关。
- 常见的散射现象有大气散射,导致天空呈现蓝色。
9. 光的颜色和色散- 颜色是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与光的波长有关。
- 色散是光通过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因折射率不同而分离的现象。
- 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10. 光的量子性- 光电效应表明光具有粒子性,光子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
- 波恩提出的波函数描述了光子的概率分布。
- 量子光学是研究光的量子性质的学科。
11. 光的相干性和光源- 相干光具有固定的相位关系,激光是一种高度相干的光源。
- 光源可以是自然的,如太阳,也可以是人造的,如激光器和灯泡。
12. 光学仪器- 望远镜、显微镜、光纤和光学传感器都是利用光学原理工作的仪器。
上海初中物理竞赛汇编光学板块(9)成像公式 放大率 盲区
![上海初中物理竞赛汇编光学板块(9)成像公式 放大率 盲区](https://img.taocdn.com/s3/m/bd0f58cbb90d6c85ed3ac61d.png)
上海初中物理竞赛汇编:成像公式 放大率 盲区一、单项选择题1、点光源以速度v 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轨迹经过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且与主光轴的夹角为θ(θ<45°),在点光源运动过程中,像相对点光源的最小速度为( )A .v sin θB .v cos θC .v sin2θD .v cos2θ2、F 为与点光源S 同侧的凸透镜焦点,S 所成的像为S',且SF 与SS'垂直。
SF =64mm ,SS'=27mm ,该凸透镜的焦距f 为( )A .6cmB .8cmC .10cmD .12cm3、如图所示,点光源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途中未画出凸透镜的位置),当点光源位于A 点处,像成在B 点;当点光源位于B 点处,像成在C 点。
已知AB=5cm ,BC=10cm ,则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为( )A .1 cmB .5 cmC .30 cmD .60 cm4、凸透镜的焦距为f ,点光源为S 和光屏M 位于凸透镜的左右两侧,点光源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光屏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并和点光源的距离保持L 不变,且f <L <4f 、左右移动凸透镜的位置,当光屏上的光斑最小时,凸透镜与点光源的距离为( )A .2L f + B .2L f - C D5、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为20cm,点光源位于透镜主光轴上距离光心30cm,现移动凸透镜,使点光源距离凸透镜100cm,该过程中,点光源的像移动的路程为()A.25cm B.35cm C.45cm D.55cm6、某人通过焦距为l2cm、直径为4cm的放大镜(薄凸透镜)看报纸,报纸与放大镜的距离为3cm,且与放大镜的主光轴垂直,保持放大镜的位置不变,眼睛始终位于主轴上且距离放大镜24cm位置处进行观测(不考虑眼睛的大小),报纸上有部分区域是“盲区”(即眼睛观测不到),该区域的面积为()A.9πcm2B.5πcm2C.3πcm2D.2πcm27、用凸透镜成像时,定义像与物的大小之比为“放大率”,则在物体成像的情况下()A.物距一定时,焦距越小放大率越大B.物距一定时,焦距越大放大率越大C.焦距一定时,物体离透镜越近放大率越大D.焦距一定时,物体离同侧焦点越近放大率越大8、如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直径为D,且f<D<2f,则在下列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的运动轨迹的各图中,正确的是()二、多项选择题9、物体的高度为12cm,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放置,经凸透镜成高度为6cm的缩小像。
《物理光学》课后解答
![《物理光学》课后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7e6f291e0029bd64793e2c7c.png)
第四章 光的电磁理论4-1计算由8(2)exp 610)i y t ⎡⎤=-+++⨯⎢⎥⎣⎦E i 表示的平面波电矢量的振动方向、传播方向、相位速度、振幅、频率、波长。
解:由题意:)81063(2t y x i eE x ⨯++-= )81063(32t y x i e E y ⨯++=∴3-=xy E E ∴振动方向为:j i3+-由平面波电矢量的表达式: 3=x k 1=y k∴传播方向为: j i+3平面电磁波的相位速度为光速: 8103⨯=c m/s;振幅:4)32()2(222200=+-=+=oy x E E E V/m频率:8810321062⨯=⨯==πππωf Hz 波长:πλ==fcm 4-2 一列平面光波从A 点传到B 点,今在AB 之间插入一透明薄片,薄片的厚度mm h 2.0=,折射率n =。
假定光波的波长为5500=λnm ,试计算插入薄片前后B 点光程和相位的变化。
解:设AB 两点间的距离为d ,未插入薄片时光束经过的光程为:d d n l ==01 插入薄片后光束经过的光程为:h n d nh h d n l )1()(02-+=+-= ∴光程差为:mm h n l l 1.02.05.0)1(12=⨯=-=-=∆ 则相位差为:ππλπδ6.3631.010550226=⨯⨯=∆=- (4-3 试确定下列各组光波表示式所代表的偏振态:(1))sin(0kz t E E x -=ω,)cos(0kz t E E y -=ω (2))cos(0kz t E E x -=ω,)4/cos(0πω+-=kz t E E y (3))sin(0kz t E E x -=ω,)sin(0kz t E E x --=ω 解:(1)∵)2cos()sin(00πωω--=-=kz t E kz t E E x∴2πϕϕϕ=-=x y∴ 为右旋圆偏振光。
·(2)4πϕϕϕ=-=x y∴ 为右旋椭圆偏振光,椭圆长轴沿y =x (3)0=-=x y ϕϕϕ∴ 为线偏振光,振动方向沿y =-x4-4 光束以30°角入射到空气和火石玻璃(n 2=)界面,试求电矢量垂直于入射面和平行于入射面分量的反射系数s r 和p r 。
《物理光学》简答题
![《物理光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8135b4c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2.png)
《物理光学》简答题第4章光的电磁理论1由“玻⽚堆”产⽣线偏振光的原理是什么?答:采⽤“玻⽚堆”可以从⾃然光获得偏振光。
其⼯作原理是:“玻⽚堆”是由⼀组平⾏平⾯玻璃⽚叠在⼀起构成的,当⾃然光以布儒斯特⾓(B)⼊射并通过“玻⽚堆”时,因透过“玻⽚堆”的折射光连续不断地以布儒斯特⾓⼊射和折射,每通过⼀次界⾯,都会从⼊射光中反射掉⼀部分振动⽅向垂直于⼊射⾯的分量,当界⾯⾜够多时,最后使通过“玻⽚堆”的透射光接近为⼀个振动⽅向平⾏于⼊射⾯的线偏振光。
2解释“半波损失”和“附加光程差”。
答:半波损失是光在界⾯反射时,在⼊射点处反射光相对于⼊射光的相位突变,对应的光程为半个波长。
附加光程差是光在两界⾯分别反射时,由于两界⾯的物理性质不同(⼀界⾯为光密到光疏,⽽另⼀界⾯为光疏到光密;或相相反的情形)使两光的反射系数反号,在两反射光中引⼊的附加相位突变,对应的附加光程差也为半个波长。
第5章光的⼲涉1相⼲叠加与⾮相⼲叠加的区别和联系?区别:⾮相⼲叠加(叠加区域内各点的总光强是各光波光强的直接相加);相⼲叠加(叠加区域内各点的总光强不是各光波光强的直接相加,有强弱分布)。
联系:相⼲叠加与⾮相⼲叠加都满⾜波叠加原理。
2利⽤普通光源获得相⼲光束的⽅法答:可分为两⼤类:分波阵⾯法由同⼀波⾯分出两部分或多部分⼦波,然后再使这些⼦波叠加产⽣⼲涉。
(杨⽒双缝⼲涉是⼀种典型的分波阵⾯⼲涉。
)分振幅法:1)利⽤薄膜的上、下表⾯反射和透射,将⼀束光的振幅分成两部分或多部分,再将这些波束相遇叠加产⽣⼲涉。
(薄膜⼲涉、迈克⽿逊⼲涉仪和多光束⼲涉仪都利⽤了分振幅⼲涉。
)2)利⽤晶体的双折射将⼀束线偏振光分为两束正交的偏振光,经过不同的相移后叠加(在同⼀⽅向的分量叠加)产⽣⼲涉(分振动⾯⼲涉)。
3常见的分波⾯双光束⼲涉实验有哪些?其共同点是什么?1)杨⽒双缝实验2)菲涅⽿双棱镜实验:d=2l(n-1)3)菲涅⽿双⾯镜实验:d=2l4)洛挨镜实验:d=2a(有半波损失)共同点:1)在整个光波叠加区内都有⼲涉条纹,这种⼲涉称为⾮定域⼲涉;2)在这些⼲涉装臵中,为得到清晰的⼲涉条纹,都要限制光束的狭缝或⼩孔,因⽽⼲涉条纹的强度很弱,以致于在实际上难以应⽤。
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复习课件:光学(1.光现象)
![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复习课件:光学(1.光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1da56b3d763231126edb11a5.png)
第三课时 平面镜成像
知识清单
1.平面镜成像特点: (1)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 直,即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4)所成的像为虚像。 2.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D.放大镜中的景物
【解题思路】(1)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激光准直;日食,月食的形成;枪 支瞄准器;成语“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俗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队列对齐。(2)光现象中的“影”: 手“影”—光的直线传播,立竿见“影”—光的直线传播,倒“影”—光的反射,电“影”—光的折射。
命题点3 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 1. (2018•黑龙江)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练习见书第 9 页
(1)实验中选取两个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为了验证物像关系 。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3)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玻璃板10cm处,此时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0 cm.将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
考点梳理
命题点1 平面镜成像中的视野问题 1.(2018•绵阳)在鞋店试穿新鞋时,小明直立面向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试鞋镜”,看不到镜中自己脚上的新鞋。 小明做一下动作,能够让他看到镜中自己脚上的一只鞋或者两只鞋的是( )A A.站在原地下蹲 B.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 C.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 D.保持直立远离“试鞋镜” 解析:根据图示,要想看到镜中的新鞋,就要使眼睛看到新鞋成的像;也就是说鞋子反射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 射后必须能进入人的眼中。由图可以看出:站在原地下蹲,可以看到镜中的鞋;故A正确;保持直立靠近“试鞋 镜”,如果原来看不到,靠近后依然无法看到。故B错误;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入射角减小,入射光 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减小(反射光线偏低),反射光线始终在眼睛的下方,故不能看到新鞋的像。故C错误; 若人离镜子远一些,像也会离镜子远一些,同时入射角减小,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减小(反射光线偏 低),反射光线始终在眼睛的下方,故不能看到新鞋的像。故D错误。
大学物理光学课件 (PDF格式)
![大学物理光学课件 (PDF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dc42ad4ee518964bcf847ca1.png)
2.干涉明暗条纹的位置 2.1 波程差的计算
p
1
x
d δ
θ
r
·x
x
r
2
o D
S*
S1 *
k= 0
I
设实验在真空(或空气)中进行,则波程差为:
S2 *
k=-1 k=-2
δ = r2 − r1 ≈ d sin θ ≈ d tg θ = d ⋅
x D
2.2 明暗条纹条件
δ = r2 −r1 ≈d sinθ ≈ d tgθ = d ⋅
r
B
(4)
E
(5)
,条纹的移动: k一 定, e ↑ → i ↑ → rk 膜厚变化时, • 膜厚变化时 : 波长对条纹的影响: • 波长对条纹的影响
k, e 一 定, λ ↑ → i ↓→ rk ↓
利用薄膜干涉使反射光减小, 这样的薄膜称为增透膜。
2 、多层高反射膜
H L H ZnS MgF 2 ZnS MgF 2
AD = AC sin i
δ = 2 n2 AB − n1 AD +
P Q
sin i n2 = sin r n1
n1 n2 n2 > n1
e λ = 2n2 ⋅ − n1 ⋅ 2e ⋅ tan r sin i + cos r 2
= 2e λ ( n − n sin r sin i ) + cos r 2 1 2 2e sin i λ = ( n − n sin 2 r )+ cos r 2 1 sin r 2
2 2 = 2e n2 2 − n1 sin i + λ / 2
δ = 2 n 2 AB − n1 AD + λ 2
光学高中物理选修知识点
![光学高中物理选修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303400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d.png)
光学高中物理选修知识点光学高中物理选修知识点高中物理光的干涉知识点(1)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只有两列光波的频率相同,位相差恒定,振动方向一致的相干光源,才能产生光的干涉。
由两个普通独立光源发出的光,不可能具有相同的频率,更不可能存在固定的相差,因此,不能产生干涉现象。
(2)条纹宽度(或条纹间距) 相邻两条亮(暗)条纹的间距Δx为:上式说明,两缝间距离越小、缝到屏的距离越大,光波的波长越大,条纹的宽度就越大。
当实验装置一定,红光的条纹间距最大,紫光的条纹间距最小。
这表明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红光最长,紫光最短。
几个问题:①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用红色滤光片遮住一个狭缝S1,再用绿滤光片遮住另一个狭缝S2,当用白光入射时,屏上是否会产生双缝干涉图样?这时在屏上将会出现红光单缝衍射光矢量和绿光单缝衍射光矢量振动的叠加。
由于红光和绿光的频率不同,因此它们在屏上叠加时不能产生干涉,此时屏上将出现混合色二单缝衍射图样。
②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遮闭其中一条缝,则在屏上出现的条纹有何变化?原来亮的地方会不会变暗?如果遮住双缝其中的一条缝,在屏上将由双缝干涉条纹演变为单缝衍射条纹,与干涉条纹相比,这时单缝衍射条纹亮度要减弱,而且明纹的宽度要增大,但由于干涉是受衍射调制的,所以原来亮的地方不会变暗。
③双缝干涉的亮条纹或暗条纹是两列光波在光屏处叠加后加强或抵消而产生的,这是否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暗条纹处的光能量几乎是零,表明两列光波叠加,彼此相互抵消,这是按照光的传播规律,暗条纹处是没有光能量传到该处的原因,不是光能量损耗了或转变成了其它形式的能量。
同样,亮条纹处的光能量比较强,光能量增加,也不是光的干涉可以产生能量,而是按照波的传播规律到达该处的光能量比较集中。
双缝干涉实验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光的衍射知识点⑴现象:①单缝衍射a.单色光入射单缝时,出现明暗相同不等距条纹,中间亮条纹较宽,较亮两边亮条纹较窄、较暗;b.白光入射单缝时,出现彩色条纹。
物理光学课后部分习题答案2015
![物理光学课后部分习题答案2015](https://img.taocdn.com/s3/m/7a8b37d70c22590102029da5.png)
(1)由于 ,平板上下表面反射都是从低折射率介质传输到高折射率介质,半波损失的情况一样,所以上、下表面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条纹中心对应折射角 , ;
,光程差是波长的整数N个亮纹有 ,所以第10个亮条纹的角半径为 ,半径为
(3)条纹间距
14、用等厚条纹测量玻璃楔板的楔角时,在长达5cm的范围内共有15条亮条纹,玻璃楔板的折射率 ,所用光波波长 ,求楔角。
解:
条纹间隔 ;
楔角
第十三章光的衍射
5、单位振幅的单色平面波垂直照明半径为1的圆孔,试利用式(13-12)证明,圆孔后通过圆孔中心光轴上的点的光强分布为
式中,z是考察点到圆孔中心的距离。
证明:
菲涅耳衍射公式
圆孔中心轴上点x、y坐标都为零,所以其光场为
所以轴上点光强
8、波长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边长为3cm的方孔上,在光轴附近离孔z处观察衍射,试求夫琅和费衍射区的大致范围。
第十一章光的电磁理论基础
1、一个平面电磁波可以表示为 , , ,求:(1)该电磁波的频率、波长、振幅和原点的初相位;(2)波的传播方向和电矢量的振动方向;(3)相应的磁场 的表达式。
解:
(1)根据电磁波表达式可知振幅矢量 , ;
传播速度 ,频率 ,波长 ,初相位 。
(2)传播方向:z轴方向,电矢量振动方向:沿y轴。
(3)根据电磁波性质,电场、磁场、传输方向两两垂直,且满足 和 ,所以磁场为 , , 。
2、在玻璃中传播的一个线偏振光可以表示为 , , ,试求:(1)光的频率和波长;(2)玻璃的折射率。
解:
(1)传播速度 ,频率 ,波长
(2)折射率
8、太阳光(自然光)以 角入射到窗玻璃( )上,试求太阳光进入玻璃的透射比。
九年级物理《光学》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物理《光学》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4c9929e58fafab068dc02c2.png)
《光学》复习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二、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了解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2、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距离〕单位;1光年≈×1015m≈×1012km;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1、当光射到物体外表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镜面旋转X°,反射光旋转2X°〕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0°。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确定入〔反〕射点;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6、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高中物理光学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光学公式大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85ca74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0.png)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s--t图、v--t 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初中物理中考光学专项练习(选择题)9101-9200(含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中考光学专项练习(选择题)9101-9200(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d4469252d380eb63946d3b.png)
初中物理中考光学专项练习(选择题)9101-9200(含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要想在光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使光屏靠近透镜B.使光屏远离透镜C.使光屏向上移动D.使光屏向下移动2.用照相机拍集体照,发现有一部分人没进入镜头,这时应采取的方法是()A.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B.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C.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D.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3.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决定于()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B.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物体的大小D.平面镜的大小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日食现象B.通过放大镜查看地图C.平静湖面上桥的倒影D.岸边看到清澈见底的湖水中的水草5.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A.A处应是紫光B.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C.只有AB之间有光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较快6.如下图四种情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A.B.C.D.7.以下对紫外线说法正确的是A.紫外线对人类生活只有危害,应尽量减少紫外线照射B.患皮肤癌或白内障的病人都是由于受紫外线照射引起的C.太阳光中含有紫外线D.紫外线灯看起来是淡蓝色的8.下列诗词能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的是A.明月松间照B.长河落日圆C.池水映明月D.起舞弄清影9.如图所示是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映出荷叶纹理的“清晰”像.这个像的特点是A.倒立放大B.正立等大C.正立放大D.倒立缩小10.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阳光穿过树林B.小桥在水中的例影C.铅笔好像被折断D.阳光穿过三棱镜11.下列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大象在水中的倒影B.钢勺在水面处“折断”C.海市蜃楼D.手影12.某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如图所示,F点到透镜的距离为一倍焦距,P点到透镜的距离为两倍焦距,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实验中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蜡烛放在A点时,光屏上会成明亮、清晰的像B.蜡烛放在F点时,光屏上会成等大、清晰的像C.蜡烛放在F点和O点之间,光屏上会成放大的虚像D.蜡烛放在B点时,光屏上会成明亮、清晰的像13.在无其它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那么在观众看来她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14.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利用光的折射的是()A.古代潜望术B.冰透镜向日取火C.潜望镜D.日食的形成15.秋游时,四位同学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不同),对着同一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 A B C 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用甲拍摄的照片是A.B.C.D.1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盛了水的碗,看上去碗底变浅了B.夜晚看见“月亮”在水中游动C.用幻灯机把幻灯片的图象放大在屏幕上D.观看圆形鱼缸中的金鱼变大了1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墙上的影子;B.森林中的光线;C.水中山的影子;D.铅笔好像折断了;18.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19.下列涉及光现象的民俗谚语,其中可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A.井底之蛙,所见甚小B.管中窥豹,略见一班C.海市蜃楼,虚无缥渺D.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捞不到的是水中月20.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树荫下的阴影是小孔成的像B.图乙中,放大镜利用了光的折射C.图丙中,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D.图丁中,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利用了光的折射21.观察水边风景照片,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 A.眼睛的一种习惯性感觉B.入射到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进入水中C.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D.照片质量有问题22.下列光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性质C.图丙中,荷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图丁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23.水下摄影机能拍摄到岸上的物体,图3中,正确表示光由空气射入水中的光路图的是()A.A B.B C.C D.D24.放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如图所示,则幻灯片上的旗应是图中的( )A.B.C.D.2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山在水中形成“倒影”B.物在观后镜中成像C.月食现象的形成D.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26.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以下的物体不辐射红外线B.人眼能直接看到红外线C.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D.医院中经常用照射红外线的方法来进行消毒2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年是时间的单位B.漫反射定律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C.光的反射规律适用于所有光反射现象D.光的反射规律只适用于镜面反射28.下列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①水中倒影;②小孔成像;③月食的形成;④杯弓蛇影;⑤立竿见影。
物理光学复习
![物理光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71f9c5f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b.png)
由光栅方程:=d (sin sin i) (m m),可以得到:
N
1、m级谱线的位置 sin = m
d
2、谱线的半角宽度 Nd cos
3、谱线的角色散 d m , 线色散 dl f d
d d cos
d d
注意:求2、3,首先要求1
光栅的色分辨本领:A mN
光栅的自由光谱范围: / m
自由光谱范围: =12 2
SR 2h 2h
分辨率:A
0.97mS
0.97
2h λ
S
m
第三部分 光的衍射
惠更斯 原理
基尔霍夫 衍射公式
近场:菲涅 耳衍射
远场:夫琅 和费衍射
菲涅尔 波带片
典型孔径的 夫氏衍射
多缝夫琅和 费衍射
衍射光栅
➢ 衍射的本质:子波干涉。干涉和衍射的实现条件,干涉和衍射 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光学复习课
核心理论
光的本质属性是粒子性和波动性, 物理光学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
数学基础
麦克斯韦方程组、物质 方程、惠-菲-基原理
典型特征
干涉、衍射、偏振
光波与物质 联系的特征
界面折射与反射 晶体光学
第一部分 光的电磁理论基础
麦克斯 韦方程
波动方程
反射定律和 菲涅耳公式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平面电磁波的性质
振幅、能量、相位 和偏振态的改变
线性吸收、正常和反常色散、 散射的波长依赖以及偏振特性
光的叠加 驻波、椭圆偏 振光的产生
波动 方程
平面波(基本解)、球面波(理想点光源)、柱面波(理想线光源)
相速度:v 1 = c r r 折射率:n c v r r
在空间域中(时间轴为某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_第三版章 (9)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_第三版章 (9)](https://img.taocdn.com/s3/m/fd60718cb307e87100f6960e.png)
第 9 章 光学系统像差基础和光路计算
图9-2 三光阑系统 10
第 9 章 光学系统像差基础和光路计算
图9-3 三光阑系统中各阑在物空间的像 11
第 9 章 光学系统像差基础和光路计算 同理,把所有光阑通过其后面的光组成像到系统的像空间
去,如图9-4所示。 L1′是透镜L1的像;P1′PP2′是孔径光阑 Q1QQ2的像;透镜L2在像空间的像就是它本身。孔径光阑在系统 像空间的像P1′PP2′称为出射光瞳,简称出瞳。轴上物点A的 共轭像点为A′。显然,所有光阑在像空间的像中,出瞳对像 面中心点A′所张的角为最小,将经过出瞳边缘的光线与光轴 的夹角,即图中角U′,称为光学系统的像方孔径角。
由此可知,要在光学系统中的多个光阑中找出哪个是限制
光束的视场光阑,只要求出所有光阑被它前(后)面的光组在系 统物(像)空间所成像的位置和大小,及它们对入(出)瞳中心的 张角,其中张角最小的光阑像所对应的实际光阑,就是系统的
视场光阑。
22
第 9 章 光学系统像差基础和光路计算 视场光阑通过它前面的光学系统在整个光学系统的物空间 的像称为入射窗,简称入窗;通过后面的光学系统在整个光学 系统的像空间的像称为出射窗,简称为出窗。 在物空间,入 瞳中心与入窗边缘连线的夹角,或经过入窗边缘的主光线之间 的夹角称为系统的物方视场角,表示为2ω; 它的一半,称为物 方半视场角。 在像空间,出瞳中心与出窗边缘连线的夹角, 或经过出窗边缘的主光线之间的夹角,称为系统的像方视场角, 表示为2ω′;它的一半,称为像方半视场角。当物体在有限距 离时,习惯用入瞳(或出瞳)中心与入窗(或出窗)边缘连线和物 面(像面)交点之间的线距离来表示视场,称线视场2y(或2y′)。
入瞳的大小是由光学系统对成像光能量的要求或者对物体 细节的分辨能力的要求来确定的。常以入瞳直径和系统的像方 焦距之比D/f′来表示,称为相对孔径。 它是光学系统的一个 重要成像性能指标。 相对孔径的倒数称为F数。 对照相物镜来 说,有时称F数为光圈数。
(09)光学作图—2020年中考满分物理考前热点专题必破
![(09)光学作图—2020年中考满分物理考前热点专题必破](https://img.taocdn.com/s3/m/eff143de84868762caaed5da.png)
【答案】【解析】入射点为O,先过入射点O画出法线,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则AO为入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反射角为β,如图所示:点拨: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入射、折射光线,进而确定反射光线,得出反射角和入射角。
考向:考查反射光路图及反射现象的应用。
【变式训练】1.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答案】【解析】先过O点作法线,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为90°﹣40°=50°;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为50°;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如图所示:2.如图,自行车尾灯是保证夜间行驶安全的重要装置。
其内部由许多相互垂直的小平面镜构成,这样可以保证将射向尾灯的光原路反射回去。
图乙为其两个小平面镜的简化示意图,平面镜A和B相互垂直,一束光与平面镜A成30°角射向平面镜A,请画出入射光线经过这两个平面镜的光路图,并标出在平面镜B上发生反射时的反射角及度数大小。
【答案】【解析】过入射点垂直反射面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光线到达上面的反射面再次进行反射,而且最后的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平行,法线要用虚线,如图:热点知识二:平面镜成像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对称。
即:①像与物大小相等;②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正立的、等大的);⑤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命题热点二平面镜成像【典例2】完成图中小莉通过平面镜观察白己脚后跟A点时的光路图【答案】【解析】先作脚后跟A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即为A点的像点;再连接像点和眼睛B点与镜面相交于一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AO、OB,则AO是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普通物理学之光学
![普通物理学之光学](https://img.taocdn.com/s3/m/afe1fe036c85ec3a87c2c5da.png)
暗相间的同心环条纹,后人把这种现象称牛顿环。
借助这种现象可以用第一暗环的空气隙的厚度来定量地表征相应的单色光。
牛顿在发现这些重要现象的同时,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性,认为光是一种微粒流。
微粒从光源飞出来,在均匀媒质内遵从力学定律作等速直线运动。
牛顿用这种观点对折射和反射现象作了解释。
惠更斯是光的微粒说的反对者,他创立了光的波动说。
提出“光同声一样,是以球形波面传播的”。
并且指出光振动所达到的每一点,都可视为次波的振动中心、次波的包络面为传播波的波阵面(波前)。
在整个18世纪中,光的微粒流理论和光的波动理论都被粗略地提了出来,但都不很完整。
19世纪初,波动光学初步形成,其中托马斯·杨圆满地解释了“薄膜颜色”和双狭缝乾涉现象。
菲涅耳于1818年以杨氏乾涉原理补充了惠更斯原理,由此形成了今天为人们所熟知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用它可圆满地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也能解释光的直线传播。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观察到了光的偏振和偏振光的干涉。
为了解释这些现象,菲涅耳假定光是一种在连续媒质(以太)中传播的横波。
为说明光在各不同媒质中的不同速度,又必须假定以太的特性在不同的物质中是不同的;在各向异性媒质中还需要有更复杂的假设。
此外,还必须给以太以更特殊的性质才能解释光不是纵波。
如此性质的以太是难以想象的。
光学(3)量子光学2初等物理分类(1)初中阶段:几何光学(2)高中阶段:几何光学、物理光学(3)说明:一般生活中提高的光学就是高中阶段的分类标准。
【光学的研究内容】我们通常把光学分成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和量子光学。
几何光学是从几个由实验得来的基本原理出发,来研究光的传播问题的学科。
它利用光线的概念、折射、反射定律来描述光在各种媒质中传播的途径,它得出的结果通常总是波动光学在某些条件下的近似或极限。
物理光学是从光的波动性出发来研究光在传播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的学科,所以也称为波动光学。
它可以比较方便的研究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以及光在各向异性的媒质中传插时所表现出的现象。
光学高中物理知识点
![光学高中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925bb3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56.png)
光学高中物理知识点一、重要概念和规律(一)、几何光学基本概念和规律1、基本概念光源发光的物体.分两大类:点光源和扩展光源.点光源是一种理想模型,扩展光源可看成无数点光源的集合.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几何线.光束通过一定面积的一束光线.它是温过一定截面光线的集合.光速——光传播的速度。
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
恒为C=3某108m/s。
丹麦天文学家罗默第一次利用天体间的大距离测出了光速。
法国人裴索第一次在地面上用旋转齿轮法测出了光这。
实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由实际光线形成的.虚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由发实际光线的延长线形成的。
本影——光直线传播时,物体后完全照射不到光的暗区.半影——光直线传播时,物体后有部分光可以照射到的半明半暗区域.2.基本规律(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先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证。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光在传播时虽屡屡相交,但互不扰乱,保持各自的规律继续传播。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线、人射线、法线共面;反射线与人射线分布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线、人射线、法织共面,折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对确定的两种介质,入射角(i)的正弦和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是一个常数.介质的折射串n=sini/sinr=c/v。
全反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临界角A,sinA=1/n。
(5)光路可逆原理光线逆着反射线或折射线方向入射,将沿着原来的入射线方向反射或折射.3.常用光学器件及其光学特性(1)平面镜点光源发出的同心发散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得到的也是同心发散光束.能在镜后形成等大的、正立的虚出,像与物对镜面对称。
(2)球面镜凹面镜有会聚光的作用,凸面镜有发散光的作用.(3)棱镜光密煤质的棱镜放在光疏煤质的环境中,入射到棱镜侧面的光经棱镜后向底面偏折。
隔着棱镜看到物体的像向项角偏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 2.1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 2.2 分波面干涉 § 2.3 分振幅干涉 § 2.4 分振幅多光束干涉
2.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2.1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 2.1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1. 波动的独立性、叠加性及相干性 2. 光的相干条件 3. 两束平面波的干涉
2.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2.1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2) 干涉条件
亮纹条件(干涉相长): 或
2.1.3 双光束干涉及干涉条件
m=0, 1, 2, 3, · · ·
亮纹强度:
暗纹条件(干涉相消): 或 暗纹强度:
m=0, 1, 2, 3 , · · ·
衬比度:
2.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2.1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2 x sin 1 sin 2 m , m 0,1, 2,3
图案是平行于yoz平面的平面簇。
• • • • •
2.亮纹空间频率 ∵干涉条纹的空间轨迹就是等位相差的空间轨迹 ∴干涉条纹的空间频率就是等相位差的空间频率 ∵等位相差的空间频率就是等位相差的空间变化率 等位相差的空间变化率的最大值大小和方向就是等位相差 的梯度矢量 • ∴干涉条纹的空间频率最大值方向和大小可由等位相差的梯 度矢量确定。
作业六
1.两束传播方向平行于XOZ平面、且与Z轴分别为 1(向上)和 2 ~ ~ (向下)的同频平面光波 U1 ,U 2相遇,求: • 1/、干涉条纹的最高空间频率及其方向 • 2/、沿x,y,z三坐标方向的条纹间距及其空间频率 • 3/、波长为633nm, 1 p 6 , 2 p 4 时条纹的最高空间频 率及相应的条纹间距 • 4/、若想得到空间频率为20mm-1的干涉条纹,两束平面光波 传播方向之间的夹角应为多少?
d d d d i j k 2p f max 2p f x i f y j f z k x y z d d d fx / 2p , f y / 2p , f z / 2p x y z
f max
f x2 f y2 f z2
• 针对本题
说明:对于两列 同频率的定态波场 ,其相位差的空间分布不随时间变化,因
此,只要两者在相遇区域 存在相互平行的振动分量 ,则在相遇处的叠
加波强度呈现稳定的空间非均匀分布。对于两列 非定态波场 ,只要其 相位差在观察时间内恒定,也会出现类似的叠加现象。
2.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2.1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③ 非相干叠加
2.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2.1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2.1.1 波动的独立性、叠加性及相干性
假设:t 时刻两列同频率的标量波(或同频率且振动方向平行
的矢量波)在空间相遇点P的振动状态(波函数):
瞬时叠加波强度:
相位差: 结论:瞬时叠加强度不仅与两列波各自的强度大小有关,而且
还与两列波在叠加点的相位差有关。相位差不同,叠加强
说明:三个条件非同等地位。第一条是任何波动发生干涉的必要条件; 第 二条仅针对矢量波,标量波不存在;第三条涉及到干涉场的稳定性 问题。稳定与否的标准取决于探测器的响应时间。对于宏观波源发 出的波,相位差和干涉场的稳定性不成问题,第三条无需特别考虑;
对于微观客体发射的光波,第三条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2.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d/p
不等强度双光束干涉
等强度双光束干涉
图3.2-1 双光束干涉图样强度分布
2.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2.1.4 两束平面波的干涉
图示两列等振幅相干平面光波复振幅分布:
2.1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叠加区光强度:
• 干涉图特性分析 • 1.干涉图案 • • 如果 1 2 • 亮纹图案方程 • • 即 • • • • • • 图案是平行于y轴的平面簇。 如果 1 2 亮纹图案方程
影响。
(2) 叠加性
当两列(或多列)波在同一空间传播时,相遇的区域内
各点将同时参与每列波在该点引起的扰动。合扰动等于各列 波单独在该点产生的扰动的线性叠加。
2.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2.1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说明: ① 所谓扰动,对机械波 而言,即 介质质点的振动 ;对 光波(电 磁波)而言,即电场强度矢量的变化 。
2.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2.1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2) 干涉图样的衬比度
衬比度定义:
2.1.2 光的相干条件
双光束干涉图样的衬比 度:
光的相干条件:来自同一光源、同频率、振动方向不垂直、在 观察时间内相位差恒定且振幅相差(仅对双光束 而言)不大。
2.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2.1.3 双光束干涉及干涉条件
当w2-w1≠0时,积分式等于0,表明此时两列波不相干。
2.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2.1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2.1.1 波动的独立性、叠加性及相干性
非相干叠加的特点:叠加波强度等于各波的强度之和,在空间呈现稳定的
均匀分布。
相干条件——波动在叠加时能够产生稳定干涉的必要条件: 同频率,存在相互平行的振动分量,在观察时间内相位差保 持稳定。
2.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2.1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叠加波平均强度:
2.1.1 波动的独立性、叠加性及相干性
结论:当参与叠加的两列波在相遇处的相位差恒定时,该点的 平均叠加波强度也确定不变。
其中:若相位差等于2p的整数倍,则叠加波强度取极大值;
若相位差等于p的奇数倍,则叠加波强度取极小值。
相干叠加的特点:干涉项不为 0,叠加波强度在空间呈现稳定的 非均匀分布。
• 最大空间频率方向与x轴的夹角α
cos 1
fx f max
1 2
2
• 显然, α是两波矢之差与x轴的夹角。 • 所以,最大空间频率方向就是两波矢夹角平分线的垂线方向。 • 换言之,亮纹图案是平行于两波矢夹角平分线的平面簇。
2.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2.1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结论:两列相干平面光波形成的干涉光场是一组平行于两光束
等强度双光束干涉图样的特点:
2.1.3 双光束干涉及干涉条件
结论:等强度双光束干涉图样强度分布随相位差呈现余弦平方变化。
1.0 0.8
1.0 0.8
I1/I2=1
I/(A1+A2)
2
0.4 0.2 0 -4 -2 0 I1/I2=1/16 2 4 d/p
I/4A1
2
0.6
0.6 0.4 0.2 0 -4 -2 0 2 4
则两者将不再成立,随之出现叠加的非线性效应。
2.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2.1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3) 相干性
2.1.1 波动的独立性、叠加性及相干性
两列矢量波在相遇点P的合振动矢量: 强度:
干涉的意义:
* 两矢量波的振动方向正交时:E1 P, t E2 P, t 0
* 两列矢量波的振动方向平行时,E1 P, t E2 P, t E1 P, t E2* P, t
② 所谓线性叠加,对标量波而言,叠加波的波函数(振动状态)
2.1.1 波动的独立性、叠加性及相干性
等于参与叠加的各列波 波函数的代数和 ;对矢量波 而言,叠
加波的波函数(振动状态)等于各列波波函数的矢量和。 ③ 线性叠加性质以独立传播性质为前提条件 ,是波动方程具有 线性性质的必然结果。波动方程是否满足 线性条件取决于波 的扰动强度和所处介质的响应特性 。波的扰动强度较小 或该 介质对扰动具有线性响应 ,则线性叠加性质及独立传播性质 均成立;波的 扰动强度较大 或 介质对扰动具有非线性响应 ,
2.1.4 两束平面波的干涉
夹角平分线且沿水平方向展开的 等间隔余弦平方型光面 , 其在z=0的平面上的投影为一组沿 x方向展开且平行于y轴 的等间隔余弦平方型干涉条纹。 条纹间距/条纹空间周期: rmin
1 f max 2sin
1 2
2
对称入射(1=2=)时: 夹角很小(0→0 )时:
2.1.1 波动的独立性、叠加性及相干性
A.若两列波的初相位在观察时间内各自独立地变化,以致于其相位差随 机变化,即在观察时间内多次几率均等地取0到2p之间的一切可能值,则有
叠加波平均强度呈现稳定的均匀分布,表现为两列波的非相干叠加结果。 B.若两列波频率分别为w1和w2,则P点的瞬时叠加波强度和平均波强度:
4. 两束球面波的干涉 5. 多光束干涉及干涉条件 6. 获得相干光波的方法
2.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2.1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2.1.1 波动的独立性、叠加性及相干性
(1) 独立性 几列波在空间相遇时,只要各自的扰动不十分强烈(强
度较小),且所处介质具有线性响应特性,则各波可以保持
其原有的传播特性,即频率、振幅、振动方向等不变,并在 离开相遇区后仍按各自原来的行进方向独立地前进,彼此无
2.1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干涉条件:叠加点干涉条纹图样强度取极大值或极小值的条件。
意义:相干条件只是光波产生干涉的必要条件。在满足相干叠加
条件情况下,干涉光场强度的分布规律由干涉条件决定。 (1) 光程差与相位差
两列相同频率的定态相干光波在P点相遇,复振幅:
叠加光强度:
光程差与相位差的联系:
2.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 P点的干涉场光强度:
2
I E1 E2
2
a1 a2 a1 a2 d d 2 d d cosk0 nd2 nd1 2 1 1 2 1 2
2
• 1、随着P点距离点光源距离的增大,干涉场的背景强度逐渐 连续减弱,干涉项调制幅度逐渐连续减小; • 2、同时,干涉场强度还随着P点距离两个点光源的位相之差 Δα的变化按余弦函数做周期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