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未来版品德与社会四下《我的家乡风光好》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5春未来版品社四下《我的家乡风光好》ppt课件3
作业:
用讲故事、编童谣、创 编诗歌、写一段话等不同形 式来赞美我们可爱的家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位于甘肃嘉峪 关市西,依山 而筑,居高凭 险,为东西交 通要冲,号称 天下雄关。
位于无锡市西南 2.5公里蠡湖西 岸的青祈村,因 蠡湖而得名。风 景秀丽,以堆造 假山,巧接真水 而文明。
翠 湖
北大营
可 郎
原来家乡有这么多的美丽 自然风光,同学们,现在如果 有小记者团要来家乡,让你做 “家乡小导游”,你准备怎样 做呢?
“天下第一奇观”。
外石林
我们现在所在位置是外石林, 外石林主要指位于大小石林之外的 周围风景区。这片风景区方圆数十 里。在野岭荒山,鲜花绿树丛中, 又有许多奇峰怪石点缀其间。这些 异石个体庞大,形象生动,加上周 围环境生机勃勃,视野也较为开阔, 游览又别有一种情趣和感受。非常 感谢大家的观赏
爱护家乡的一草一 木,一花一树,保护家 乡的自然美景,从我做 起,从现在做起。
游览家乡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小导游xxx, 欢迎来到我的家乡云南,这里是云南著 名景点石林,林位于昆明市东,是世界 罕风的风景名胜,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杰 作。这里遍布着上百个黑色大森林一般 的巨石群。有的独立成景,有的纵横交 错,连成一片,占地数十亩,上百亩不 等。只见奇石拔地而起,参差峥嵘,千 姿百态,巧夺天工,被人们誉为
查找和收集介绍家乡景点 的资料,更好地宣传家乡。 设计 “家乡三日游”的 旅游行程表。 编写导游词。
家乡三日游 时间 景点 昆明市区:(世博园、金殿、滇池、 第一天 西山、民族村、圆通山、圆通寺、 翠湖、讲武堂... )
第二天 石林:(石林、乃古石林(黑松 岩)、芝云洞、长湖、大叠水(飞 龙瀑)、圭山国家森林公园、月湖、 奇风洞) 第三天 轿子雪山
四年级下思想品德导学案第2课我的家乡风光好_未来版
四年级下思想品德导学案第2课我的家乡风光好_未来版
姓名时间
教学课题第一单元哺育我成长的家乡 2我的家乡风光好
教学目的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交流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激发热爱家乡的情
感。
教学重难点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准备挂图,钓鱼台资料
教学过程: (环节时间问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期望)
集体交流并小结:查找和收集介绍家乡景点的材料,宣传我们的家乡。
2设计家乡三日游旅游行程表。
3自己为游人编写导游词。
学生活动选择自己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家乡。
教师指导实践1:1设计陕西三日游旅游行程表。
2 写钓鱼台导游词。
学生交流自己的实践结果。
教师评价:
学生实践2:画画我的家乡。
思维拓展:家乡的明天。
组织自由叙述。
小结爱家乡,建设家乡。
教学板书:第一单元哺育我成长的家乡 2我的家乡风光好
我的家乡风光好
教学反思:
备注: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生学习活动单
班级姓名时间
学习目的:交流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过程及自我检测:
1你的家乡在哪里?你觉得家乡美在什么地方?
2 简单介绍山东省,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的风光。
3 如果小记者团来到你的家乡,让你做家乡小导游,你准备怎么做?
4 设计陕西三日游旅游行程表。
5 写钓鱼台导游词。
6 你是如何获得介绍家乡风光的材料的?
7 完成课本8、9、10页问题
8自我评价:(用﹡标出)
优秀良好一般。
立足省情自主探究—《我的家乡风光好》说课稿
立足省情自主探究—《我的家乡风光好》说课稿立足省情自主探究——《我的家乡风光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您们好!我叫xxxx,是青海省海xxxxx小学的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家乡风光好》,本课内容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下面我从教参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几方面谈谈我对本课教学的教学设想与思路。
一、教参分析:《品德与社会新课程表准》提出: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容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的,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的人。
其中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爱祖国要从爱家乡开始,本课教学是让学生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象。
本课我借助小学版《可爱的青海》省情读本,通过了解展示家乡美丽的风光,从而增强学生作为青海人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青海热爱家乡的情感,本课我安排了四个主题活动:1、“青海湖”激趣,导入课题。
2、说说我国及家乡青海、海南州的山水等风光。
3、我是家乡小主人,让我夸夸我的家乡青海。
4、拓展活动——明天更美好。
在活动中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家乡的美景,在介绍时尝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年龄水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同时让品德教育回归儿童生活。
二、教学目标:《品德与社会》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为此,我从课程的人文性、方向性两方面考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 交流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 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我的家乡风光好》教案设计1
欢迎来到我的家乡——湟源县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2、学科:小学五年级《综合与实践》3、学生课前准备:搜索有关家乡湟源的风光、饮食等图片。
教学课题:《欢迎到我家乡来》教学目标:•了解家乡各方面的知识,懂得家乡的风土人情。
•激发热爱家乡的情趣,树立建设家乡的信心。
•学会搜集和整理材料的方法,并与他人分享。
•培养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风景名胜、风土人情,描述风景区的特点,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推介家乡的美景,从而树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在课堂上充分引导学生做到合作与分享,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了解家乡的风光美景。
【教材分析】在本课的设计上,紧扣《综合与实践》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原则,我的设计目的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家乡风光美景的资料图片,通过课前遍游家乡自然风光的活动情况,捕捉鲜活的家乡美景,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爱上家乡的美好风光,从而树立热俺家乡、推介家乡、建设家乡的理想。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故乡的原风景》、《小高陵人民多奇志》歌曲、及简介湟源视频。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让学生收集家乡风光美景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等。
【教学过程】(一)欣赏美景激发热情1、欣赏青海湖鸟岛、长城、云南石林、清华大学、青海湖这五幅祖国名山大川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旅游景区或名胜古迹?(生列举自己去过的旅游景点)3、师:是呀,这些地方确实是一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不过,在老师的心目中,有一个地方更美丽,那就是咱们家乡青海湟源,课件展示欣赏青海湟源美景图片。
你觉得怎样?这些风景优美,有很多传奇色彩的好地方就是我们的家乡——湟源县。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出示北极山、日月山、丹噶尔古城等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进生活了解家乡活动一:“猜猜这是哪?”1同学们,屏幕上出现的就是我们自己家乡的美景。
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 我的家乡风光好
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我的家乡风光好
《我的家乡风光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的家乡风光好》选自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哺育我成长的家乡》的第二课。
本单元的设计主旨在于施行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要从爱家乡开始。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我国幅员广阔,每个人的家乡名字的来历不同,并能在中国行政区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的位置。
在此基础上,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不同地方有着不同自然风光,通过了解、展示家乡美丽的风光从而增强学生作为家乡人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秀美山川的热爱。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主题活动:1、说说家乡的山和水。
2、我做家乡的小导游。
在本课的设计上,我紧扣《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原则,设计目的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家乡风光美景的资料图片,通过捕捉鲜活的家乡美景,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了解家乡美景、宣传家乡,从而树立热家乡、推介家乡、建设家乡的理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交流了解家乡的山和水;2、我做家乡的小导游,宣传展示家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能力;主动参入的实践能力;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我的家乡风光好》教学设计
《我的家乡风光好》教学设计瀛湖镇第一小学郭娟【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和同学交流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明白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重点】: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和同学交流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美景激发热情1、课件出示祖国美丽的图片,学生观察,从中感受到美。
(欣赏安徽黄山、长江三峡、宁夏六盘山、云南石林、甘肃嘉峪关、无锡蠡园这六幅祖国名山大川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师:是呀,这此地方确实是一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不过,在老师的心目中,有一个地方非常是最美的,那就是咱们家乡陕西安康瀛湖,课件展示欣赏瀛湖的图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家乡的山和水。
(随机揭示课题《我的家乡风光好》)(二)走进生活了解家乡活动一:“猜猜这是哪?”师:同学们,屏幕上出现的就是我们自己家乡的美景。
老师可要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快速答出这是家乡的哪些景点。
1、师点击逐一播放瀛湖自然风光和旅游景区图片,生回答。
2、让学生在音像图画中感受家乡风光的美丽。
活动二:“说说家乡的山和水”师:看来,大家对自己的家乡是非常熟悉,非常地了解,那你能夸夸家乡的什么地方最美丽,或什么地方最值得自豪?1、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相机播放瀛湖美景的图片。
2、学生自由发言,畅谈自己认为家乡美的地方,加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三)宣传家乡“我做家乡小导游”1、教师创设情景,游客到瀛湖来游玩,设计两日游的行程表及一处景点的导游词。
2、小组合作。
3、小组汇报:推选出三位导游上台展示。
(四)提升认识建设家乡听了几位小导游的精彩介绍,我都想去亲眼看看,但是我可不想看到这样的情景(课件播放旅游景点中有些人乱涂、乱画、乱摘,不注意保护环境的图片。
我的家乡好风光教学设计
我的家乡好风光教学设计《我的家乡好风光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2学习目标:知道家乡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
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积累能力。
3、在寻找欣赏美景中,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及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在欣赏感悟和体验美丽风光中培养学生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
2、通过寻找资料,感受自然美景,体会风光与家乡人民息息相关的依存关系。
学习方式:考察访问、整理交流、体验展示。
学习准备:教师准备:收集整理相关视频、图片、音乐,制作课件。
制作教学用具。
安排好学习时间和小组分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课堂和实践。
学生准备:收集整理相关的家乡风景文化资料,并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
2)根据学生兴趣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
学习过程: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引人入胜的风光美景,令人自豪的文物古迹,我们的家乡在哪里?风光美不美?(出示板书:我的家乡风光好) 交流汇报小组课前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一:我看家乡风光美1、家乡的认识,找出家乡的地理位置。
(出示板书:宁夏三大名山、江河如画、家乡文化)2、游览家乡大好河山。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展示自学活动成果,达到让学生知道家乡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的学习目标。
】三、活动二:铭记家乡文化1)看图片游沙湖2)看图片记“五宝”3)看图片进影视【设计意图:通过铭记家乡的文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树立对家乡的文化自豪感的学习目标。
】四、活动三:拥抱家乡美1、看宣传片谈感受。
2、小组活动,小组抢答环节,并做家乡的导游。
1)看杏花盛开猜诗句2)看瀑布做小导游3)看花说价值4)听故事讲历史5)看鸡说鸡名6)看视频说朝代3、师总结:家乡的美丽风光让我们自豪,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们骄傲,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所以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家乡,更热爱我们的祖国。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节目设计与表演,达成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及自豪感的学习目标。
教学设计
学科品德与社会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授课内容《我的家乡风光好》授课教师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关小学罗红霞年级四年级教材版本未来出版社《我的家乡风光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爱国主义在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爱祖国要从爱家乡开始。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的祖国幅员广阔,不同地方有着不同风光,“我的家乡风光好”主要安排了“说说家乡的山和水”、“我做家乡的小导游”两个主题,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家乡美、动手勾画家乡美景,语言赞赏家乡美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从而增强学生作为家乡人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前,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渠道亲近家乡的山水,搜集家乡美丽风光的图片、资料、摄影作品等,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时,先让学生从直观上认识家乡的美景,再进一步抓住家乡美景的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介绍,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感受家乡的美丽,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心理。
在设计上把课外和课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原则。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己经具备了一定的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但其心理特点仍对直观、形象的食物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中,一定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较熟悉的图片、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家乡美的感性认识。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轻松接受新知识、新认识。
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互动,交流,了解家乡的美丽风光;2.通过了解、展示家乡的风光,体会家乡的可爱。
能力目标:1.鼓励学生多渠道搜集家乡风光的图片、资料、摄影作品等亲近家乡的山水,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主动参与活动的实践能力。
未来版品德与社会四下《我的家乡风光好》教学设计
未来版品德与社会四下《我的家乡风光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的家乡风光好》是一篇描绘家乡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文章。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家乡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情。
但在具体描述家乡风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描绘家乡的风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写作指导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2.素材:准备一些关于家乡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课文中描绘的家乡风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家乡的风光特色,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教师点评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我的家乡风光好教案 未来版
我的家乡风光好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交流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重点: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交流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同学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引人入胜的风光美景,令人自豪的文物古迹。
你的家乡在哪里?你觉得家乡美在什么地方?二、交流活动——家乡风光美1.想一想: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2.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和大家交流一下吧!(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前搜集的图片、相片等介绍)3. 看一看:我们的家乡还有很多风景名胜,大家想去看一看吗?4.议一议:家乡风光多么美。
三、自主活动——我是小导游同学们,你想当小导游吗?把你搜集到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的传说和故事介绍给大家,让我们一同来分享吧!四、探究活动——家乡人也美1.启发谈话:翻开家乡的地方志、人物传记,我们会看到,从古到今,有很多名垂史册的人物出自我们的家乡。
2.说古道今:陕西人真棒,你们知道陕西的哪些名人?快和大家说一说吧!3.夸一夸: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平凡的人,他们默默无闻地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让我们来夸夸他们吧!五、拓展活动——明天更美好1.想一想:我是陕西小主人,我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呢?请你为家乡的未来描绘美好蓝图,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唱一唱。
2.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昨天,家乡历尽苦难,饱经风霜;今天,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丽的家乡;明天,你们是建设的主力军,相信你们会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板书设计:我的家乡风光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热爱家乡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我的家乡好风光》
2、写游览瀛湖导游词(一处景 物)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瀛湖二日游 景点
游览瀛湖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小导游 ××,欢迎来到我们家乡瀛湖,这里是
时间
瀛湖二日游 景点
第一天 第二天
游瀛湖、金螺岛、翠屏山庄 爬天柱山
游览瀛湖导游词
作业:
1、拿起画笔,画美丽的家乡。 2、用讲故事、编童谣、创编 诗歌、写一段话等不同形式来赞 美我们可爱的家乡。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小导游 ××,欢迎来到我们家乡瀛湖,这里是
金螺岛。因为它远看像海螺,又屹于 湖中,故取名金螺岛 。岛上有一座 塔,叫螺峰塔。这是仿照杭州的雷峰 塔修建的。螺峰塔共5层,26.5米高。 气势宏伟,巍巍壮观。
爱护家乡的一草一
木,一花一树,保护家 乡的自然美景,从我做 起,从现在做起。
未来版品社四下《我的家乡风光好》教学设计
未来版品社四下《我的家乡风光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的家乡风光好》是一篇描绘家乡美丽风光的课文,通过作者对家乡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描述,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朗读课文,并能进行适当的拓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性文本有较强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同时,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不同,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特色,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课文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色的感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生字词卡片:用于课堂操练。
3.学生作业: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家乡风光的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乡风光的美景,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家乡风光的美好。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生字词卡片游戏,巩固对生字词的记忆。
然后,教师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让学生进行仿写,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家乡风光的美好。
我的家乡风光好
《我的家乡风光好》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运用观察、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名胜风光。
3.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重点: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名胜风光。
教学难点:交流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引人入胜的风光美景,令人自豪的文物古迹。
你的家乡在哪里?你觉得家乡美在什么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家乡风光好》。
(板书课题)二、交流活动——家乡风光美我们的祖国幅员广阔,山川壮丽,文化古老,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美不胜收。
同学们,我们一起去欣赏美景吧!1.播放幻灯片。
(祖国风光图)欣赏完祖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2.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老师的家乡在哪里?(播放陕西风光图)[设计意图:课件播放陕西的自然风光和旅游景区,让学生在音像动画中感受风光的美丽。
]交流:你的家乡在哪里?有哪些风景名胜?和大家交流一下吧!(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前搜集的图片、相片等介绍,让学生谈谈欣赏家乡风光后的感受)3.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家乡,你的家乡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有很多的外地游客要到你家乡去旅游,假如你就是家乡的导游,请你设计一个“家乡三日游”的旅游行程表。
(要求: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安排“三日游”,同时编写导游词。
)谁来当当家乡小导游,带着他的旅游团来游览家乡最美的地方。
[设计意图:把家乡自然风光美的迷人之处来说一说,或把自己亲自去过的景点或值得一游的景区介绍给游客,让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未来版品德与社会四下《我的家乡风光好》教学设计
及反思
四年级下册思品课
《我的家乡风光好》教学设计
南川西路小学王梦洁
四年级下册思品课
《我的家乡风光好》教学设计
南川西路小学王梦洁
教材分析:
《我的家乡风光好》选自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爱国主义在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爱祖国要从爱家乡开始。
本课是让学生知道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方有着不同风光,通过了解、展示家乡美丽的风光从而增强学生作为家乡人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爱祖国秀美山川,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领土的热爱在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爱祖国要从爱家乡开始。
本课是让学生知道我国土地广阔,不同地方有着不同风光,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学生通过了解、展示家乡美丽的风光从而增强学生作为家乡人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主题活动:1、说说家乡的山和水。
2、我做家乡的小导游。
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家乡的美景,喜爱家乡的美景。
再介绍美景时融入自己对家乡美景的赞美之情,激发其他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这样安排符合四年级学生年齡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多媒体课件音像并茂,操作性强,很符合儿童对事物的认知规律,非常适合于进行情感熏陶,尤其是对本科的教学,能让学生们通过图片及视频资料更深一步的了解家乡的美景。
2、课前收集资料,同学们通过自己搜集资料,也体现了对学习的自主性。
小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是支离破碎的,是模糊不清的,为了让学生理性的、全方位的了解家乡,我让学生自己选择收集的内容,这样就使得学生学习的空间得到拓展,家乡的风光在孩子们的脑海就变得清晰、鲜活生动。
3.课堂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参与让学生用眼看家乡、用耳朵听其他同学介绍家乡、用心体会家乡等方式,通过课堂参与交流汇报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家乡是如此的美好,从而产生自豪感,使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作为家乡的一员是多么自豪。
4.在课后作业中,用不同的形式,真情赞美家乡——畅谈交流后在评价中升华对家乡的感情。
教学难点:
能用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树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谁不说俺家乡好》歌曲、及宁夏中卫的自然景观图片、资料。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让学生收集家乡风光美景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等。
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设计上,我紧扣思品与社会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原则,在充分考虑我校学生特殊的实际生活基础上,通过创设生活中有趣的活动情境,捕
捉鲜活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让学生体会家乡的美丽。
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五个环节进行:
1、欣赏祖国美景激发内心热情
欣赏青海湖、河南少林寺、山东泰山、湖南张家界、甘肃嘉峪关这五处我国著名的景点图片及视频介绍,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走进实际生活了解家乡美景
(1)、我用展示法导入,通过不同地方不同风光的课件展示导入课题:《我的家乡风光好》。
(2)、课件播放青海湖的自然风光和旅游景区,让学生在音像动画中感受风光的美丽。
引导学生对家乡有没风光产生自豪感,使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谈欣赏家乡风光后的感
受,“说说家乡的山和水”活动——把家乡自然风光美的迷人之处来说一说,或把自己亲自去过的景点或值得一游的景区介绍给游客,让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世界。
(3)、激发学生兴趣,小组讨论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开口说的基石,所以我设计这个活动来让孩子们大胆说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我先引导学生去回想家乡有哪些美丽的自然风景,然后拿出自己自己课前查找的关于自己家乡的各类资料进行详细了解。
学生通过课前动脑筋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对家乡风光的喜爱之情。
3、展示家乡美景宣传对特家乡
让学生把自己调查收集的景点图片、资料或绘画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这样的活动宣传我们的家乡,让学生更加喜爱家乡的风光,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也让更多的游客来了解、走近我们可爱的家乡,来我们的家乡观光、旅游,了解我们家乡特有的文化,风俗习惯。
在课程实施中,我重视指导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我做家乡的小导游”,通过小组合作把自己收集的家乡的景点、材料、图片或绘画作品进行编排,按照教材第10页的导游情景图来编好导游词,小组汇报,最后推选出几位导游上台演示。
这样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提高了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口语的表达能力。
同时也表现对家乡未来的憧憬,升华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4、提升学生认识建设美好家乡
教师出示在旅游过程中有些人乱涂、乱画、乱摘,不注意保护环境事例的图片,让学生评价这种行为美不美。
然后启发学生做一个文明游客。
最后启发学生愿意从实际行动中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从现在开始更加努力的学习,把我们家乡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
结束语:家乡的美丽风光让我们自豪,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们骄傲。
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所以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家乡,更要热爱我们的祖国~
5、布置家庭作业赞美可爱家乡
通过讲故事、编童谣、创编诗歌、写一段话等不同形式来赞美我们可爱的家乡。
板书设计
我的家乡风光好
看家乡?说家乡?赞家乡?爱家乡
教后反思:
《品德与社会》作为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我的家乡风光好》选自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是让学生知道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方有着不同风光,通过了解、展示家乡美丽的风光从而增强
学生作为家乡人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本课的设计上,我紧扣《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活中有趣的活动情境,捕捉鲜活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让学生体会家乡的可爱。
课前调查时,我发现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是支离破碎的,是模糊的,为了让学生理性的、全方位的了解家乡,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调查的内容,收集资料,这样就使得学生学习的空间得到拓展,“家乡”这个词在他们脑海已经不是“模糊”的。
而是清晰的,鲜活生动的。
同学们通过自己搜集资料,也体现了对学习的自主性。
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参与让学生“用眼看家乡”、“用心体会家乡”通过课堂参与交流汇报,让他们突然发现自己的家乡是如此的美好,一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作为家乡的一员是多么幸福~说说家乡的的山和水,做家乡的小画家,家乡美景展和我做家乡小导游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了家乡
的风光美,从而激起热爱家乡的兴趣。
另外,多媒体课件音像并茂,操作性强,很符合儿童对事物的认知规律,非常适合于进行情感熏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后作业中,用不同的形式,真情赞美家乡——畅谈交流后在评价中升华对家乡的感情。
我对思品课初教教学经验不足,学生出外旅游机会少,实地调查搜集资料的动手能力欠缺,使这节课少了一份生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艺术是永无止境的,新课程标准需要我们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更要我们勇于反思,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能提升自己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