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 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验试题汇总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验试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ac8d9e1376baf1ffc4fadd8.png)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验试题汇总(总1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阶段测验一(绪论~第1章)?一、单项选择题1、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的口号。
A.民主科学B.建立共和国C.民族独立D.自由发展【正确答案】:B2、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着作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哲学的贫困》B.《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正确答案】:C3、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的着作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哲学的贫困》B.《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正确答案】:D4、列宁在()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A.《国家与革命》、《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C.《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论我国革命》D.《论我国革命》、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正确答案】:B5、列宁的论文()中,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A.《论欧洲联邦口号》B.《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C.《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D.以上均错【正确答案】:C6、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集中表现为它鲜明的政治立场B.公然申明了自己的阶级性C.坚决批判一切剥削阶级的理论观点D.整个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正确答案】:A7、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为基础的。
A.创新性B.实践性C.与时俱进D.人类劳动【正确答案】:B8、党的()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自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验试题汇总
![自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验试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57e3804fad6195f312ba6a5.png)
阶段测验一(绪论~第1章)一、单项选择题1、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的口号。
A.民主科学B.建立共和国C.民族独立D.自由发展【正确答案】:B2、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哲学的贫困》B.《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正确答案】:C3、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的著作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哲学的贫困》B.《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正确答案】:D4、列宁在()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A.《国家与革命》、《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C.《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论我国革命》D.《论我国革命》、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正确答案】:B5、列宁的论文()中,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A.《论欧洲联邦口号》B.《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C.《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D.以上均错【正确答案】:C6、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集中表现为它鲜明的政治立场B.公然申明了自己的阶级性C.坚决批判一切剥削阶级的理论观点D.整个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正确答案】:A7、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为基础的。
A.创新性B.实践性C.与时俱进D.人类劳动【正确答案】:B8、党的()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正确答案】:C9、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
A.长期理想、近期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B.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长期理想、近期理想C.生活理想、长期理想、近期理想、社会理想D.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正确答案】:D10、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为根本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e74821050876323012123a.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练习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一、单选题1.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相互依存的关系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答案:A解析: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有:实践关系,即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认识关系,即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
2 .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归纳.综合D. 识记.联想.假说答案:B解析: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3 .真理的发展是一个()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答案:D解析: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没有真理的绝对性,就无所谓真理的相对性,反之亦然。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一方面,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3)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类的认识也是无限的,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永远不会完结。
4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在实际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答案:B解析: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5.辩证唯物之一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被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D.主体对客体的自由选择答案:B解析:唯物辩证主义把认识看作是主体在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
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说明()A.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获得知识B.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来自于直接经验C.间接经验获得的知识要用实践去检验和发展D.学习间接经验是得不到可靠知识的答案:C解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获取知识的方式。
马克思原理 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
![马克思原理 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a9897f370740be1e650e9abb.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过程考核)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不包括()。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完成性因素【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包括:独立的实体性因素、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渗透性因素、准备性因素。
参见教材P129。
2、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
参见教材P129。
3、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渗透性因素,主要指()。
A、教育B、决策C、自然科学D、劳动资料【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
参见教材P129。
4、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下列不属于这三个层次的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D、精神世界【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参见教材P133。
5、下列不属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划分出的社会形态的是()。
A、人的依赖性社会B、物的依赖性社会C、人的独立性社会D、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三种社会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参见教材P136。
6、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源于()。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上层建筑与阶级构成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参见教材P140。
7、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社会基本矛盾B、阶级斗争C、技术革命D、社会改革【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参见教材P140。
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随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过程考核)2
![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随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过程考核)2](https://img.taocdn.com/s3/m/eeb864bd6f1aff00bfd51e15.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过程考核)阶段测验记录> 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随机】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随机】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参见教材P103。
2、下列选项中,反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反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参见教材P103。
3、在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将二者割裂开,就会犯()的错误。
A、经验论或唯理论B、实践论C、唯书论D、可知论【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在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割裂开,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
参见教材P111。
4、“实践—认识—实践”的循环往复体现了认识和实践统一的是()。
A、具体的、历史的B、抽象的、历史的C、具体的、阶段性的D、抽象的、阶段性的【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实践—认识—实践的循环往复体现了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参见教材P114。
5、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这种观点属于()。
A、相对主义B、绝对主义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助学阶段测验试题及答案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助学阶段测验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5e4de3360cba1aa811da63.png)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社会基本矛盾
B.阶级斗争
C.技术革命
D.社会改革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参见教材P140。
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形成,使社会过渡到( )。
【您的答案】:B【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参见教材P148。
11、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存在着根本分歧。
A.朴素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求真务实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解放思想就是要从那种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参见教材P96。
19、实事求是是( )的目的。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求真务实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答案正确】
A.《国家与革命》、《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C.《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论我国革命》
D.《论我国革命》、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答案选B。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参见教材P45。
马克思原理 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
![马克思原理 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0a385a8e79563c1ec4da710d.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过程考核)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不包括()。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完成性因素【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包括:独立的实体性因素、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渗透性因素、准备性因素。
参见教材P129。
2、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
参见教材P129。
3、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渗透性因素,主要指()。
A、教育B、决策C、自然科学D、劳动资料【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
参见教材P129。
4、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下列不属于这三个层次的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D、精神世界【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参见教材P133。
5、下列不属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划分出的社会形态的是()。
A、人的依赖性社会B、物的依赖性社会C、人的独立性社会D、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三种社会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参见教材P136。
6、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源于()。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上层建筑与阶级构成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参见教材P140。
7、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社会基本矛盾B、阶级斗争C、技术革命D、社会改革【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参见教材P140。
马原 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
![马原 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bac1d710f12d2af90242e65b.png)
马原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最后得分:100 分做题时长:39分57秒测验时间: 2018-09-09 09:58:42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叫做()。
A、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C、地理环境D、人口因素【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参见教材P124。
2、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这是以物质实体形式相对独立存在的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参见教材P128。
3、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
参见教材P129。
4、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渗透性因素,主要指()。
A、教育B、决策C、自然科学D、劳动资料【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
参见教材P129。
5、下列不属于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划分出的社会形态的是()。
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人类历史上有五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依次占统治地位,因而人类历史就相应地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
参见教材P135。
6、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社会基本矛盾B、阶级斗争C、技术革命D、社会改革【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7e37410722192e4536f6d5.png)
第二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实践的中介是(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 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C.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D.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 ( 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A .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B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C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 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相对主义的观点 D )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14(.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A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B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D ) 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B .辩证唯物主义C.D.机械唯物主义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阶段测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阶段测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f437a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6.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阶段测试题答案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至第六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 B )A、生产资料B、货币C、日用生活品D、生产工具2、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 B )。
A、超过劳动力价值补偿的一定点而缩短了的价值形成过程B、超过劳动力价值补偿的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C、超过劳动价值补偿的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D、超过劳动价值补偿的一定点而缩短了的价值形成过程3、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这是属于( D )。
A、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B、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C、自由竞争资本主义D、垄断资本主义4、资本积累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提供了( C )。
A、精神条件B、政治条件C、物质条件D、文化条件5、资本原始积累实际是( D )。
A、货币资本迅速分散于多数人手中B、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公共资产C、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D、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6、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是( A )的特征。
A、自然经济B、商品经济C、市场经济D、产品经济7、商品是( C )的矛盾统一体。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C、使用价值和价值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8、资本是可以带来( A )的价值。
A、剩余价值B、使用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9、( D )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A、生产绝对过剩B、生产绝对不足C、生产相对不足D、生产相对过剩10、( A )是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
A、法人资本所有制B、垄断资本所有制C、私人资本所有制D、自由竞争资本所有制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eb6fbf49649b6648d747db.png)
第二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实践的中介是(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马克思阶段性测试二第2.3章
![马克思阶段性测试二第2.3章](https://img.taocdn.com/s3/m/3841880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9.png)
马克思阶段性测试二第2.3章《阶段测验二第2 3章》测验记录最后得分 16分做题时长 1分钟33秒测验时间 2011-2-7 16:49:17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1.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正确答案】C2.认识是在中产生的。
A.主观意识B.劳动实践C.社会分工D.手脚分工【正确答案】B3.社会基本矛盾是A.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B.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C.先进社会意识与落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D4.片面强调感性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而抽象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这种观点属于A.可知论B.先验论C.经验论D.唯理论【正确答案】C5.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指A.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B.各行各业的知名人物C.在历史上打下自己印记的重要人物D.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正确答案】D6.阶级首先是一个A.政治范畴B.经济范畴C.思想范畴D.社会范畴【正确答案】B7.马克思主义以前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没有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C.不承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以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正确答案】B8.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否认客观真理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
A、相对主义B、绝对主义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正确答案】A9.文化具有的根本特性不包括A.永久性B.兼容性C.自由性【正确答案】A10.社会革命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是A.高效率的政治体制代替低效率的政治体制B.先进的政治思想代替落后的政治思想C.合理的经济体制代替不合理的经济体制D.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手里【正确答案】D11.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C.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D.产品的分配方式【正确答案】A12.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A.物质生产B.生活习惯C.地理环境D.社会环境【正确答案】A13.下列关于社会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阶段测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阶段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46ad5245901020207409cb5.png)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上半年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至第五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生产力的最活跃的因素是( D )。
A、劳动资料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D、劳动者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C )。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D )。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4、英雄和人民共同创造历史的说法属于( A )。
A、唯心史观B、唯物史观C、辩证史观D、群众史观5、商品经济是以( D )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A、消费B、交换C、社会分工D、获取剩余价值6、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D )。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集体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 B )过程的统一。
A、使用价值增殖B、价值增殖C、价值形成D、生产绝对剩余价值8、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是( A )。
A、法人资本所有制B、自由资本所有制C、垄断资本所有制D、人民资本所有制9、帝国主义的实质是( A )。
A、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B、自由资本凭借自由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国家政权和国家垄断资本结合在一起。
D、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
10、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 D )两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考试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考试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504a9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9.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考试习题及答案提示:按快捷键ctrl+F,输入题目可快速查找题目一. 单选题(共40题,共40分)1.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 ) (1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标准答案:B2.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 (1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标准答案:A3. 垄断资产阶级推行改良政策( ) (1分)A.减轻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受剥削的程度B.从根本上触及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C.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D.改变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对立★标准答案:C4.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 (1分)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标准答案:B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 (1分)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标准答案:B6.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1分)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D.剩余产品的出现★标准答案:C7. 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 ) (1分)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标准答案:C8. 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1分)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标准答案:A9.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1分)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标准答案:B10. 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1分)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标准答案:B11.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1分)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标准答案:A12. 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1分)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3.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1分)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标准答案:C14. 少数资本家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行为是( ) (1分)A.联合B.兼并C.收购D.垄断★标准答案:D15.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1分)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标准答案:C16.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试卷及答案第三章
![马克思试卷及答案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49d32728eff9aef8951e0617.png)
第三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关系c.阶级之间的关系 D.人们在生产和交换中的相互关系2.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B.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的影响C.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发的过程D.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3. 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A.地理环境 B.风俗习惯C.伦理道德 D.物质生产4.“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B.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D.社会形态的发展与主体的选择无关5.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 B.生产工具的水平C.劳动对象的质量 D.运输设备的状况6.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宗教 B.艺术C.哲学 D.逻辑学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8.上层建筑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把它们划分为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是【】A.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B.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C.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9.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政治标准 B.经济标准C.道德标准 D.社会标准10.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C.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1.科学的发展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A.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B.哲学指导思想的正确或错误C.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D.意识形态的先进或落后12.判断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A.社会秩序的稳定 B.民主程度的提高C.自然环境的改善 D.生产力的发展13.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马克思原理 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1
![马克思原理 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1](https://img.taocdn.com/s3/m/4b37835501f69e3143329450.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过程考核)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不包括()。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完成性因素【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包括:独立的实体性因素、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渗透性因素、准备性因素。
参见教材P129。
2、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
参见教材P129。
3、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渗透性因素,主要指()。
A、教育B、决策C、自然科学D、劳动资料【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
参见教材P129。
4、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下列不属于这三个层次的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D、精神世界【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参见教材P133。
5、下列不属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划分出的社会形态的是()。
A、人的依赖性社会B、物的依赖性社会C、人的独立性社会D、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三种社会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参见教材P136。
6、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源于()。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上层建筑与阶级构成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参见教材P140。
7、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社会基本矛盾B、阶级斗争C、技术革命D、社会改革【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参见教材P140。
马克思原理 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完整资料).doc
![马克思原理 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完整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07a3f0b0172ded630b1cb6c5.png)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过程考核)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不包括()。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完成性因素【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包括:独立的实体性因素、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渗透性因素、准备性因素。
参见教材P129。
2、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
参见教材P129。
3、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渗透性因素,主要指()。
A、教育B、决策C、自然科学D、劳动资料【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
参见教材P129。
4、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下列不属于这三个层次的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D、精神世界【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参见教材P133。
5、下列不属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划分出的社会形态的是()。
A、人的依赖性社会B、物的依赖性社会C、人的独立性社会D、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三种社会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参见教材P136。
6、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源于()。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上层建筑与阶级构成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参见教材P140。
7、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社会基本矛盾B、阶级斗争C、技术革命D、社会改革【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马克思阶段测验2-3
![马克思阶段测验2-3](https://img.taocdn.com/s3/m/49baf11410661ed9ad51f3b2.png)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1.不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有()A.政治思想B.法律思想C.艺术D.语言学【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
参见教材P1352.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统一的,具体表现不包括()A.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B.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主观符合客观的原则D.“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25—1273.理性认识的形式不包括()。
A.知觉B.判断C.概念D.推理【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参见教材P1064.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不包括()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D.社会形态【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C【答案解析】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参见教材P1435.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A.物质生产B.生活习惯C.地理环境D.社会环境【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物质生产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
参见教材P1336.阶级首先是一个()A.政治范畴B.经济范畴C.思想范畴D.社会范畴【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
参见教材P157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真正科学的认识论,()是这种认识论的最显著的特点。
A.实践性B.科学性C.阶级性D.革命性【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真正科学的认识论,实践性是这种认识论的最显著的特点。
参见教材P938.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
【答案】马克思原理第二章
![【答案】马克思原理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fd583c7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d.png)
人类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o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观点o实践的观点o认识的观点o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的观点"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说明〔〕o社会实践的需要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o科学发展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o技术比科学更为重要o技术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主张〔〕o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o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o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认识路线o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路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o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前提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各自独立的o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于理论之中人的认识就是类似于照镜子的活动,这是属于〔〕的观点o唯心主义o形而上学唯物主义o经验主义o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感性认识的正确说法是〔〕o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o感性认识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o感性认识是一种抽象的思维o感性认识主要有感觉、知觉和推理三种形式两种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o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认识路线o旧唯物主义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o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认识路线o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的错误o经验论o唯理论o教条主义o经验主义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o矛盾关系o实践关系o认识关系o价值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o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o实践是认识的来源o实践是认识的目的o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缺陷有〔〕o缺乏理性认识o缺乏辨证的观点o缺乏矛盾的观点o缺乏实践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的看法是〔〕o反映就是原物在头脑中的映现o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o反映具有创造性o反映具有摹写性理性认识的形式主要有〔〕o概念o推理o判断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因此体现了自觉能动性.o正确o错误实践的三种基本类型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基本的实践活动.o正确o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其真理性的标准,实践决定认识.o正确o错误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o正确o错误辩证唯物主义以感性直观为基础,类似于照镜子那样的反射活动.o错误认识运动的辨证过程,即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的过程.o正确o错误真理的本质属性是〔〕o相对性o客观性o绝对性o主观性真理的一元性是由〔〕决定的o真理的客观性o真理的绝对性o真理的辩证性o真理的相对性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o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谬误是对事物的错误认识o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o真理是理性认识,谬误是感性经验o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自生的判断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主要看它〔〕o能否得到大家的认同o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o能否在实践中得到发展o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与符合的程度以下关于实践检验真理的认识错误的是〔〕o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o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决定了实践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o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o已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理论可以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o有限性o至上性o永恒性o有条件性价值的特性主要有〔〕o多维性o社会历史性o客观性o主体性关于真理、价值与实践三者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有〔〕o价值是实践追求的唯一目标o价值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o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o真理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错误的主要有〔〕o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的认识o得到公认o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o多数人的意见以下关于真理的说法正确的有〔〕o真理有可能是多元的o真理是一个过程o谬误不可能转化为真理o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凡是有用的都是真理,凡是真理都是有用的o正确o错误以下关于自由的说法,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是〔〕o自由是绝对的o自由是对必然的否定o自由就是任意而为o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以下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说法错误的是〔〕o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o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是改造自己的人生价值观o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o正确地认识世界是有效地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核心是〔〕o遵循原则o实事求是o做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o解放思想改造客观世界主要是改造〔〕o科学技术o自然界和人类社会o人的思维o世界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o社会主义初级阶段o社会转型期o社会主义制度以下关于理论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有〔〕o重视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政治经验o重视理论创新要坚决反对教条主义o重视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o理论创新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展开下面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正确的说法有〔〕o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o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可以直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现o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o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下面关于自由与必然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有〔〕o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o不认识必然就无法获得自由o自由与必然是绝对对立的o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以下关于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有〔〕o创新就是对传统的全盘否定o创新就是破除与客观事物进程不相符合的旧观念、旧理论、旧模式和旧做法o马克思主义批判的革命的本质,就是创新o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过程考核)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生产力系统得要素不包括( )。
A、独立得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得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完成性因素【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现代生产力系统得要素包括:独立得实体性因素、运筹性得综合因素、渗透性因素、准备性因素、参见教材P129、2、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得()。
A、独立得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得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运筹性得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
参见教材P129。
3、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得渗透性因素,主要指()、A、教育B、决策C、自然科学D、劳动资料【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
参见教材P129、4、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下列不属于这三个层次得就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D、精神世界【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参见教材P133。
5、下列不属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划分出得社会形态得就是( )、A、人得依赖性社会B、物得依赖性社会C、人得独立性社会D、个人全面发展得社会【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三种社会形态:人得依赖性社会、物得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得社会、参见教材P136。
6、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得矛盾根源于(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得矛盾B、生产力与上层建筑之间得矛盾C、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得矛盾D、上层建筑与阶级构成之间得矛盾【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得矛盾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得矛盾。
参见教材P140。
7、社会发展得基本动力就是()、A、社会基本矛盾B、阶级斗争C、技术革命D、社会改革【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社会基本矛盾就是社会发展得基本动力。
参见教材P140。
8、第一次揭示了阶级得本质得就是()、A、马克思主义B、德国古典哲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揭示了阶级得本质、参见教材P141。
9、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三个重要支点不包括()。
A、改革B、发展C、稳定D、科学【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改革、发展、稳定就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三个重要支点。
参见教材P147、10、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三个重要支点中,( )就是动力、A、改革B、发展C、稳定D、科学【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改革就是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得问题,社会稳定才能获得可靠得保障。
参见教材P147。
11、古希腊得思想家中,()提出“人就是万物得尺度",意识到人在世界中得重要地位。
A、普罗泰戈拉B、德谟克利特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普罗泰戈拉提出“人就是万物得尺度”,意识到人在世界中得重要地位。
参见教材P148。
12、我国古代,()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A、孟子B、荀子C、杨雄D、董仲舒【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参见教材P148。
13、下列不属于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得作用表现得就是()。
A、人民群众就是物质财富得创造者B、人民群众就是精神财富得创造者C、人民群众就是实现社会变革得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ABC就是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得作用表现。
参见教材P151、152。
14、马克思主义政党得根本观点就是()。
A、群众观点B、英雄观点C、名人观点D、伟人观点【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群众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得根本观点。
参见教材P153。
15、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得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 )。
A、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B、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C、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D、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得唯一标准【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得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
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得需求、新得研究课题,推动认识得发展。
参见教材P99。
16、如下对认识主体得性质与特点描述错误得就是( )、A、认识主体具有社会性B、认识主体具有超越性C、认识主体具有历史性D、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认识主体得性质与特点、首先,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自然得物质基础。
其次,认识主体具有社会性。
再次,认识主体具有历史性。
最后,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这就是认识主体得突出特点。
参见教材P101、17、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就是对事物()反映。
A、间接得B、全体得C、概括得D、表面得【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得区别:感性认识就是对事物表面得、直接得、具体得、个别特性得反映,因而就是不深刻、片面得认识;理性认识就是对事物本质得、全体得、间接得、概括得反映,因而就是深刻得、全面得、相对稳定得认识。
参见教材P107。
18、真理得价值具体表现在它得()上。
A、适用性B、有限性C、内容D、功能【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真理得价值具体表现在它得功能上。
参见教材P117。
19、真理( )得功能就是真理最突出得价值,因为它就是最能获得成功得,这种成功能使人得需要得到满足、A、指导实践B、再认识C、教育D、激励【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真理指导实践得功能就是真理最突出得价值,因为真理指导下得实践就是最能获得成功得,这种成功能使人得需要得到满足、参见教材P117。
20、下面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凝练得就是()、A、富强B、民主C、文明D、法治【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得凝练。
参见教材P117、21、人类社会得基本矛盾就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得矛盾B、资本家与工人阶级得矛盾C、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得矛盾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得矛盾【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得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得矛盾就是人类社会得基本矛盾。
参见教材P124。
22、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得总与叫做()。
A、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C、地理环境D、人口因素【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存在就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得总与,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与物质生活资料得生产方式。
参见教材P124。
23、下列不属于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划分出得社会形态得就是()。
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人类历史上有五种不同性质得生产关系依次占统治地位,因而人类历史就相应地划分为依次更替得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它得第一阶段)、参见教材P135、24、革命与改革得最深刻得根源就是( )。
A、社会基本矛盾得尖锐化B、阶级斗争得尖锐化C、技术革命得巨大推进D、社会政治制度得完善【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基本矛盾得尖锐化就是革命与改革得最深刻得根源。
参见教材P140。
25、从历史上瞧,社会革命得基本形式就是()。
A、与平演变B、会议选举C、暴力革命D、与平交接【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从历史上瞧,暴力革命就是社会革命得基本形式。
参见教材P144。
26、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三个重要支点中,( )就是前提、A、改革B、发展C、稳定D、科学【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改革、发展、稳定就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三个重要支点。
稳定就是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参见教材P147、27、我国古代,( )主张性善说,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A、孟子B、荀子C、老子D、董仲舒【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孟子主张性善说,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参见教材P148、28、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还就是个别英雄人物就是历史得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得决定力量,( )在对这个问题得瞧法上,存在着根本分歧、A、朴素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D、形而上学与历史唯心主义【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还就是个别英雄人物就是历史得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得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在对这个问题得瞧法上,存在着根本分歧。
参见教材P151。
2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得主体就是()。
A、一切有感觉能力得人B、一切有生命得人C、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得人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得现实得、具体得人【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得主体就是指认识与实践活动得承担者,就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得现实得、具体得人。
参见教材P101。
30、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得辨证关系,就会导致()得错误、A、经验论或唯理论B、实践论C、唯书论D、可知论【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在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就是不可分割得,如果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割裂开,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得错误。
参见教材P107。
31、从主体方面来瞧,认识具有反复性得原因有( )。
A、事物本身得复杂性B、人得认识受到其立场、观点、方法得限制C、任何事物都就是存在于特定得社会历史环境中得D、事物得本质要经历一个过程才逐渐暴露出来【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B项就是从主体方面来瞧得,所以选B、参见教材P109、32、人得认识就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得,但永远不能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人们对世界得认识已经完毕,除了望着已获得得正确认识出神外,就再也无事可做了。
这段话强调得就是人类对世界得认识( )、A、具有曲折性B、具有反复性C、具有无限性D、具有有限性【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每个时代得人得每一次具体得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得限制,都就是有限得;整个人类无止境得世代更替得认识,则具有无限性。
因此,上面这段话强调得就是人类对世界得认识具有无限性。
参见教材P109。
33、坚持实践就是检验真理得唯一标准,就就是坚持了检验标准得客观性,也就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
A、唯心论B、辩证法C、唯物论D、实用主义【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坚持实践就是检验真理得唯一标准,就就是坚持了检验标准得客观性,也就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
参见教材P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