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骚《公共政策学》第一章 第二三节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学01-课件

公共政策学01-课件

5.2选择政策目标的分析方法1.价值分析(1)澄清价值概念,明确你所追求的价值的具体含义。

(如“公平”)(2)区分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

弄清你所希望的价值(主观)是不是真正合乎需要的价值(客观)。

(合目的性问题)如“虚荣”与“荣誉”。

(3)分析价值内部的冲突,如“自由”,其中有“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区别与冲突,“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的区别与冲突……(4)分析不同价值之间的关系,明确此种价值是增进还是削弱其他价值的实现。

权衡不同价值之间的得失。

如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主要涉及多重目标的冲突问题)(5)评价各个价值的紧迫性和终极性。

(轻重缓急问题)(6)明确价值与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

看其符合谁的利益要求,违背谁的利益要求,以及它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如何。

◆价值分析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利害分析。

它主要回答的是:政策追求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到底什么是应该追求的?该价值目标对其他价值目标有何影响?不同价值目标之间的优先性关系如何?政策目标是否具有价值合理性?等等。

2.政治可行性分析(1)分析政策目标对社会中各种政治势力的利害影响,以及与它们的价值观、风俗习惯等的相容性,预则它们的可能反映,尤其要预测政策受益者和政策受损者的可能反映。

(2)分析社会中各种政治势力的力量对比,其中主要看:政治势力的组织程度、人数、经济实力、思想影响力、政治影响力等。

同时注意偏好强度对政治力量的影响。

(3)分析各种政治力量围绕政策目标相互作用的各种可能后果,权衡政府和社会承担破坏性后果的能力。

(4)分析政策制定者、各个权力机关和官僚集团的价值偏好及其与政策目标的利害关系,考察他们支持或反对该政策目标的可能性和强度。

(5)分析政治制度因素对政策目标确立的影响和可行性。

如政教合一。

◆政治可行性分析主要回答的是:支持和反对该目标的政治力量是那些?强度有多大?该目标能否得到足够的支持?3.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手段可行性分析)(1)分析政府有多大财力或愿意用多大财力满足实现政策目标所需要的资金。

宁骚《公共政策学》 第一 二 三节

宁骚《公共政策学》 第一 二 三节
其特点是开放性和包容性;
混合扫描模型的含义:埃齐奥尼试图保留理性 主义模式和渐进主义模式各自的优势并弥补它们 的缺陷。
存在的缺陷:与规范最佳模型一样,是试图 调和理性主义模型和渐进主义模型在思维方式和 操作方法上的矛盾,就难免在价值取向上显得有 些模棱两可;
(四)政治系统模型
政治系统模型: 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 政治系统方法的创始人:戴维·伊斯顿; 即决策主体(政治系统)做出对社会具有约束力的权威
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序。这个程序包括确定 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方案评估预选优、 政策执行;
二是努力运用各种现代调查技术、预测技术、 决策技术、环境分析、可行性分析、可靠性分 析以及计算机等手段和方法,依靠信息、评估、 咨询、监控和反馈等各个政策子系统的决策支 持,进行科学决策。
精英决策模型揭示了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理念“主 权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与实际的政治过 程和决策过程 中 总 是 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 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
缺陷:忽视了现代民主国家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和 能力,以及这种参与政策形成的影响.
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运用:机构— 制度模型;集团模型;精英模型
第四节 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一 决策过程的理性化 决策过程理性化的含义 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以科学的精神,经由合法的公
共权力机关,经由合法的程序,获得其合法性和 强制力。
二 决策过程的专业化
决策过程专业化的含义 政策过程专业化也是公共政策科学化的重要内容,
一是政策议程的确立需考虑专业技术人员的研究 意见; 二是提供政策建议,充当参谋; 三是专业人员的价值观、素质和利益等因素经常 影响到政策实施效果; 四是政策效果需专业人员来评估。他们的判断和 诊断能够对政策的命运产生巨大影响;

公共政策学PPT幻灯片课件

公共政策学PPT幻灯片课件
①公共政策是政府推行组织统治的基本工具; ②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2)政府权力、政府职能决定政策的限制、类型 与数量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 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 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的关系P197-P198
任何政策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所提供的总体框 架内运行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和联 邦制。
4
即在治理需要与能力之间合理、有效地调整过程 中对善治的体现。 ①治理理论重新厘定了政府的角色,强调政府的调 控能力; ②治理理论强调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多元化; ③治理理论强调公共决策权力运行的双向性; ④治理理论强调政府的政治责任。
10
四 公共决策体制
1)公共决策权力及其归属 公共决策通常可以理解为在决策过程中根据自
第三章 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二节 公共权力与公共决策体制
1
课程内容
一 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 二 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 三 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 四 公共决策体制
2
一 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 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P196
(1)政府权力、政府职能的二重性决定了公共政 策的二重性。
己的目的,将个人意志施加与他人意志之上,通 过各种途径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在政策主体系 统中,公共决策的基础既来自正式的职务权力、 法定的权力,也来自于非正式的人格权威、技术 权力,而更多的则是二者的结合。
公共决策权的使用和运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最高决策权的构成及其归属决定了决策体制的性 质和类型。
) B 政策性针对性强 D 政策适应性强
13
3)公共决策规则 全体一致规则;多数规则 全体一致规则又称“一票否决制”,即所有拥有 投票权的直接决策者都对某项政策方案投赞同票, 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票反对的情况下,政策方案 才能转化为正式的公共政策。其两个基本特征为: ①决策主体在形式上都能绝对平等地分享决策权, 任何一个否决行动都会随政策方案的通过产生决 定性的影响。②决策结果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一章 第二、三节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一章 第二、三节

一、古代的政策研究
我们把从上古时代直到20世纪中期的政策 研究,统称为“前公共政策学时期的政策研究”。 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 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 起了很大的作用。 1.史官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 2.策士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 3.谏议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 4.科举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
我国古代两本著作: <<战国策>>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与政 策咨询的著作; 冯梦龙<<智囊补>>,是世界最早的一本政策 案例著作;
二、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前半期西方国家的 政策研究
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随着城市的发展,才培养出 在财政,战争,法律三大领域中拥有专门知识并向统治者 提供政策建议的政策分析人才。
2.坚持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 公共政策学的中国化,构建有中国特色 的公共政策学学科体系,是这门从国外引 进的新学科的发展方向,要在以下几个方 面努力: 第一,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 第二,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 第三,重视本土资源; 第四,重视当代中国公共决策实践,大力开 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构建公共政策学 的概念、范畴、理论与模型。
(三)公共政策学的近期发展 公共政策学发展的近期阶段取得的成就(20世纪90年 代以来): (1)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 政府改革取向。 (2)方法论的非科学化——以主观的研究方法(研 究决策者主观的思维方式或倾向的)取代客观的 研究方法(寻求客观真理)。 (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学会、专业研究机构 以及专业和课程的建立
四 公共政策学的引进及其中国化
(一)公共政策学的引进 把公共政策学引入中国,台湾早于大陆,最早 引入这门学科的是中兴大学法商学院(今台北大 学)、台湾大学和政治大学。从20世纪80年代起, 公共政策学还被规定为考录公务员的专业考试科 目。中国台湾的公共政策学这门学科的主要贡献 是对美国同行的教学和研究成果给予了及时、系 统和全面的引进、吸收与综合,却显示缺乏学术 上的独立思考。

公共政策课件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绪论

公共政策课件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绪论
• (三)发展 • 1、50年代到60年代末,重视政策制定过程进行 分析和研究。 • 2、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致力于政策咨询。 • 3、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重点转移到政策效率 上。 • 4、80年代中以后,致力于政策制定系统改进的 研究 • (四)中国公共政策学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内容与实质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内容与实质
• 四、公共政策的分类 • 1.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 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 • 从协调方式的角度出发,按照政策对社会 和有关人们之间关系的影响不同,可以将 公共政策划分为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 自我调节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内容与实质
• 分配性政策涉及到将服务和利益分配给人口中特定部分的 个人、团体、公司和社会,如公共学校义务教育政策; • 调节性政策与将限制与约束加之于个人和团体的行动有关, 它减少那些受调节者的自由和权利,如征收个人收入所得 税政策; • 自我调节性政策涉及到对某一事物或团体的限制或控制, 它与调节性政策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别的团体强加上来 的,而是受调节的团体主动要求,并作为保护和促进自我 利益的手段而出现的,如货币发行政策; • 再分配性政策涉及到政府在社会各阶级(层)或团体中进 行有意识的财富、收入、财产或权利的转移分配,如城市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第一节公共政策学Biblioteka 兴起• • • • • • 二、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19世纪的演进背景 1、西方现代社会的发展 2、美国社会的公共问题 3、思想库的价值 4、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
第一节公共政策学的兴起
• • • • (二)产生 1、标志 2、公共政策学的含义 3、公共政策学的学科性质
第一节公共政策学的兴起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内容与实质

公共政策课件第一章1

公共政策课件第一章1

• 3)利益分配。
• 政策实施后保证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得到满 足,这意味着政策起到了向社会有关成员 分配利益的功能。 • 分配利益的结果既能使一些人获得利益, 也可以使一些人失去利益。公共政策总是 保护多数人利益,尤其是多数人的长远利 益,而抑制少数人的利益。
• 4)利益落实。

政策分配利益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利益 群体能否按照政府的预定目标,获得应有 的利益。 • 如农民减负问题。
第三个决定: 北京一家大众传媒机构派出记者老徐道四川采访。任务 完成后,老徐于4月25日从成都乘飞机返回到北京。离京 一个星期,他急切地要见到妻子和女儿。没想到,当他带 着从四川买回来的特产和给妻子买的衣裳,兴致勃勃地赶 到岳母家(妻子在他出差期间暂住在这里)时,岳母和妻 子却拒绝开门,他们隔门传话:“不是在电话里要你现在 自己家隔离10天吗?你到这里来干什么?我们怕你有“非 典”传染给孩子!”老徐虽然身体健康,却没办法向家人 证明的确没有染上“非典”,只得一个人回到室空灶冷的 自己家去住。
第一章 公共政策概述
1993年12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一致 通过了“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炮竹的规定”。
1999年北京市交通管理局出台了一项政策:“占 地证” 2000年,辽宁省沈阳市率先实施新的交通管理办 法,所谓“行人违章,撞了白撞”。
2001年4月11日荷兰的议会通过了安乐死的法案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理解
二、公共政策的本质
• 公共政策社会本质是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 的权威性分配 • 美国学者戴维· 伊斯顿对公共政策所下的定 义突出了三个思想:制定公共政策是为了 进行分配。分配的范围是全社会。分配的 影响力是具有权威性的。
• 政府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基础 是政府选择利益和综合利益,它的关键是 落实利益。在社会公共利益中,从利益选 择到利益综合,从利益分配到利益落实, 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 利益选择 利益综合 利益分配 利益落实 • 具体看一下:

公共政策学01-课件

公共政策学01-课件

二、志愿者组织
1、形式: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志愿者组织的活 动免受国家强制力和经济利益分配的约束。志 愿者组织提供某些社会服务。例如,慈善机构 为穷人提供医疗保健、教育和食品;志愿者团 体提供诸如清洁海滩和公园的公益服务等。
主要的缺点是:政府难以对公共企业加以有效的控制;公共企 业的运作是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的,易于造成垄断并将负担 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等。
三、直接提供
1、定义:由政府机构及其雇员直接提供公共 物品或服务,这是一种容易为人们所忽略的 基本的和被广泛运用的政策工具。
2、形式:政府所做的大量事情,如国防、外 交、警察、消防、教育、社会保障、公有地 管理、公园和道路的维修、人口普查、地理 测量等都采取这一途径或办法。
4、优缺点
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管制有其优缺点。主 要优点是:所需的信息较少,较容易实施 和管理,成本较低,效果具有直接性且更 易见效,适应于作为处理危机的工具。其 主要缺点是:扭曲自愿性或私人活动,可 能导致经济上的无效率,不利于革新和技 术进步,过于刻板而缺乏灵活性等。
二、公共企业
1、定义:公共企业也称国有企业。它可以看 作一种强制性工具,其强制性甚至比管制更强。 因为在公共企业那里,政府做出特别的规定以 控制它的所有活动,这些规定被当作内部管理 的指令。政府凭借其所有权而可以为所欲为。
2、公共企业判定标准
并没有一套可以用来判定一个企业是否为公共企业的明确标 准。但一般认为,公共企业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一是它们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公共所有权(少至50%,高至 100%),分析家往往用一个武断的数字,即只要政府拥有 一个公司的51%以上的所有权,那么,该公司就是公共公司;
二是公共企业受到政府某种程度的控制或直接管理,一个完 全摆脱政府控制的公司不能看作公共企业;

公共政策学1-3章PPT课件

公共政策学1-3章PPT课件

.
4
网络资源
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 / 中国公共政策网 / 政府管理与改革研究中心 /
.
5
媒体资源
社会观察 今日说法 焦点访谈 凤凰大讲堂 对话 新闻1+1 人民日报
.
27
四、现代公共政策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公共政策学的创建
政策科学产生于美国,其创建与两次大 的政策争论和一次学术讨论会有关。所谓两 次政策争论,一次是罗斯福“新政”的政策 争论,另一次是由奥本海姆引发的原子能政 策争论。一次学术会议是指“关于国际关系 论的革命性、发展性学术讨论会”。
.
15
公务员考试介绍
报考“A类” 职位的考生笔试公共科目为《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
报考“B类”职位的考生笔试公共科目则只 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一科。
.
16
公务员考试介绍
“申论”一词,取自“申而论之”,是指根据所给材 料引申开来,发出议论。申论含有申述、申辩、论述、 论证之意。增加申论部分,是公务员考试所做的一种 尝试。这种考试是根据目前机关工作的需要,对考生 阅读能力、文字水平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 种综合考察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公务人员 更需要具备搜集、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 通常情况下的写作考试基本上已形成了固定的模式, 很难真实地体现出考生的实际能力。
一、中国古代公共政策思想
3、谏议制度
.
12
一、中国古代公共政策思想
4、科举制度
.
13
补充:公务员考试
.
14
公务员考试介绍
目前,中央、国家机关的各招考职位将按性质和权责的不同大体 分为“A类”和“B类”。
“A类”职位主要包括在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 机构与中央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中,从事政策、法律法规、规划等 的研究起草工作和政策、法律法规、规划实施的指导、监督检查工 作,以及从事机关内部综合性管理工作的职位(如,国家计委综合司从 事经济形势分析和政策研究的职位)

公共政策学 课件

公共政策学  课件

(2)政策科学是一门以行动为取向的学科,体现理论与实践的 统一。
(3)政策科学不仅是一门描述性学科,而且是一门规范性的学 科。
(4)政策科学是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 As a subject serving human activity, it integrates practice and theory.
一、理论与实践意义
I The meaning of practice and theory
二、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II The methods of study and research
1社会调查方法
1 social survey
2社会实验方法
2 social experiment
3系统科学方法
3 system science
1 the main types (1) the policies of distribution, the policies of adjusting ,the
4比校研究方法
4 comparison
5技术工具方法
5 technical means
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概论 Chapter2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Public Policy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内涵与类型 2.1 The meanings and types of public
Thirdly, with the robust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technology science , social science, compound science, peripheral science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science, policy science has great progress.

公共政策学01-课件

公共政策学01-课件

7.3 政策执行中的调整◆政策执行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多数情况下,预定的政策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很难百分之百、不折不扣地被执行。

这就是政策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发生的走形,可简称为“政策走形”。

这种走形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正面的走形,一类是负面的走形。

前者是向好的方面走形,后者是向坏的方面走形。

我把前一类情况称为政策执行中的调整,后一类情况称为政策执行阻滞。

◆政策执行中的调整可分为三种情况:由于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的调整;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需要进行的调整;由于政策方案自身的缺陷需要进行的调整。

对于决策者来说,不要奢望政策会被不折不扣地执行,关键的问题是怎样防止政策执行中向坏的方面走形。

(一)由于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的调整这主要指的是下级政策执行者对上级制定的宏观性或全局性政策,依据地方的特殊情况,在不对政策目标构成实质性危害的前提下,对该政策在本地的实施所作的适当调整。

这种调整可分为具体目标(或指标)的调整,以及具体措施方案的调整。

比如经济增长指标的高低之分;增长措施的开发与保护之分等。

我们过去深受政策执行中一刀切做法的危害。

这里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1. 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讲,他们应该认识到,任何宏观性、全局性的政策都不可能将所有的特殊情况都考虑进去,因此,政策制定者一方面在政策制定时就注意留有灵活的余地,另一方面也应该允许下级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对上级的政策作适当调整,不搞一刀切。

当然前提是不能对宏观政策的政策目标构成实质性的危害。

在这个问题上,作为上级的政策制定者不能把下级的政策调整视为不尊重自己的权威,是对自己尊严的冒犯,去横加指责和批评,而是积极与下级沟通,倾听下级的意见和呼声,注意考察下级的政策调整是不是符合地方的实际情况,是不是对政策的总体目标有较大的消极影响。

2.从政策执行者角度来讲,上级的宏观性政策一般都有一个如何与本地或本部门情况相结合的问题。

因此,在执行中既要领会上级政策的意图和精神,保证政策目标的实现,又要从本地或本部门情况出发作一些具体的变通。

公共政策学课件(全部内容)

公共政策学课件(全部内容)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一、公共政策学的概念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新兴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

二、这一学科概念有如下内涵(一)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

(二)按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三)学科内容上公共政策学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征。

(四)这门学科的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十分看重研究工作对公共权力机关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明确地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为研究目的。

第二节研究对象与概念体系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首先对这门学科的前两个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加以界定。

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学的第一要素。

那么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兼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因此简单地讲,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

(一)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属性、构成与结构1.本质与属性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2.构成与结构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2) 政策群和政策链(3) 政策一般(二) 政策系统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有四个突出的问题应予重视: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三)政策过程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三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第章》课件

《公共政策第章》课件

案例二:某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政策
总结词
部分成功,仍存在拥堵问题
详细描述
某城市实施的交通拥堵治理政策,包括建设公共交通设施、限制私家车购买和使用等措施,在一定程 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然而,由于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交通拥堵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案例三:某地区环境保护政策
总结词
政策执行不力,环境质量未明显改善
《公共政策第章》 ppt课件
REPORTING
• 公共政策概述 •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 公共政策执行 • 公共政策评估与调整 •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目录
PART 01
公共政策概述
REPORTING
公共政策概述 公共政策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公共政策的定义与特点
详细描述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具有权威性、系统性、连贯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公共政策概述 公共政策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公共政策的分类
VS
详细描述
公共政策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如按照政策领域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 和文化等方面的政策;按照政策性质可分 为命令性、分配性和规制性政策等。
PART 02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REPORTING
政策问题的确认
要点一
政主要矛盾和关键 因素。
公共政策概述 公共政策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详细描述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包括问题识别、议程设定、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等阶段,需要经过充 分的调研和论证,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公共政策概述 公共政策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公共政策的目标与手段
详细描述

公共政策学01-课件

公共政策学01-课件
7 决策者的选择行为还要受自身的能力、经历和个性的影响; 8 因此,要想得到一个最优的选择是不可能的,人们只能用“满意标准”代替“最优标准”
。 3.渐进决策模式的主要观点 1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而他们必须对自己的所谓问题加以明确并予与说 明 。这样,关于^“问题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存在有各种争论的余地,而且目前 还没有任何可以通过分析来解决这一争论的方法; 2决策分析并不是万能的,对一项复杂的决策来说,分析是永远没有穷尽的,或许还会 造 成错误;而且在现实的决策中,也不可能漫无止境的分析下去; 3从技术上,决策者无足够的时间、智慧或其他资源调查所有的备选方案,洞悉每一项 方 案的后果; 4现行的政策或计划可能已经投下了巨大的资本和精力,如果政策巨变或另起炉灶,会 带 来一系列组织结构、心理倾向、行为习惯的震荡和财政困难,因此现行计划的连续性要求 也部分地排斥了巨变。 5所以,决策者在决策时应在既有的合法政策的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 修 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1)选择试点对象。试点必须在全局情况中具有典型性。 (2)设计试点方个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总结经验要实事求是,要对实施的 整个过程和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和分析。二是对成功经验要进行理性思考, 分析研究这些经验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分清哪些经验仅仅适用于试点本身,哪些经验具有普 遍意义。三是要重视失败的经验。善于从失败的教训中得到启迪,为下一步政策试点扫清障 碍。
1 内部和外部成本及收益; 2 可直接计算和可间接计算的成本及收益; 3 首要和次要的成本及收益; 4 效率净值和再分配收益。 ◆这种分析的好处是可以对货币形态的收益或能用货币衡量的收益情况进行评价,不足是它 不能对无法用货币单位衡量的效益(如社会的、伦理的、政治的、生态的效益)进行分析。 7.成本-效益分析。它是通过量化各种政策备选方案的总成本和总效果来对它们进行比较分 析的方法。和成本-收益分析不同,它不是用统一的货币单位来衡量所有因素,而是使用两 个不同的价值单位,即将成本投入用货币单位来计算,将效益收入用单位产品、单位服务或 其他东西来计算。比如每投入 1 块钱能生产多少单位的产品或服务。或者说,每单位产品或 服务需要花多少钱。这种分析的缺陷是无法计算净收益,而且对大范围的效益和不可比较的 效益之间(如道德效益和生态效益)也无法衡量。这里的成本-效益也是预测的而不是事实 的。 ◆以上两种分析可采用的标准有:“最低成本标准”、“最大效益(收益)标准”和“边际效益 (收益)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取得的成就 (60年代后期开始)
(1)方法论的多样化——行为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结束;其一,众多学者仍尽可能地赋予公共政策 学类似自然科学那样的科学性;其二,公共选择 方法论(布坎南)崭露头角;其三,博弈论(尤金.巴 达克)成为公共政策分析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论;其 四,个案研究受到重视。
10
2.决策科学的形成。其取得的成果直接成 为公共政策学的内容。西蒙的有限理性决 策模型和决策过程理论;诺伊曼的博弈论; 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 展,是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催化剂。泰勒首 创科学管理理论、梅奥的霍桑实验; 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 大 ,使得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必要性迅速增 加;政府开始介入和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一)18、19世纪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
从产业革命起到20世纪初叶,直接为公共政策研究做 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有:亚当·斯密、克劳塞维茨、卡尔·马 克思和马克斯·韦伯。
他们在经济学、军事学、政治学、社会学和一般社会 科学等领域里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方法论探索,其成果 不仅对他们各自耕耘其中的学科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 献,而且也为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的基 础。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二节 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发展与 中国化
1
课程内容 一 古代
策研究 三 学科的诞生与发展 四 公共政策学的引进及其中国化
2
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公共政策学经过 数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门比较成熟 的学科。公共政策学引入中国以后,在概 念、理论、模型和分析路径上逐渐开始具 有中国特色,并将继续朝着中国化的方向 发展。
进入第二个阶段:以德洛尔为代表,对拉 斯韦尔等学者倡导的行为主义方法论做了 全面的批评;
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 德洛尔的《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政策科学:概念与使用》、《政策 科学构想》的出版;
15
德洛尔的主要学术成就: 第二代公共政策学家,其学术背景是公
共管理学而不是政治学; 主要学术成就: (1)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 上存在的误区; (2)指出了美国政策科学进入新阶段的发展 方向; (3)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
(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转变——重点由原来的 政策制定转向政策执行、评估和终结,政策周期 。
(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 予了重视。
(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17
(三)公共政策学的近期发展 公共政策学发展的近期阶段取得的成就(20世纪90年
3
一、古代的政策研究
我们把从上古时代直到20世纪中期的政策 研究,统称为“前公共政策学时期的政策研究”。
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 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 起了很大的作用。
1.史官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 2.策士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 3.谏议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 4.科举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
13
公共政策学发展的初期阶段( 50年代到60 年代初期): 1、在政策分析的定量方法和技术方面,尤其 是在系统分析,运筹学,线性规划以及成 本—收益分析等方法和技术的应用上,取 得了显著的成就; 2、许多政治家日益重视政策科学的公共政 策取向,投身公共政策学研究
14
(二)公共政策学的初步发展 P99-P103 20世纪60年代后期,公共政策学的发展
8
(二)20世纪前半期学科孕育的历史条件
公共政策学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二战后 初期孕育成形而于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的。 这门学科得以形成的历史条件:
1.一些是其他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造成的; 2.另一些是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导 致的。
9
主要条件有: 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奠定 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三论 提供的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 和最优化。 它提供的基本方法是: ①系统的方法; ②信息的方法; ③反馈的方法; ④功能模拟的方法;
5
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
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管仲, 商鞅
②、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孟子,荀况, 李世民,王夫之,唐甑
③、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管仲,孔子, 李俚,孟子,唐甑
④、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李世民,朱熹 ⑤、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孔子,唐甑 ⑥、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王弼;
4
古代没有发展成“公共政策学”的原因P91: I.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 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 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只有当 研究者能够对政策过程进行直接地或比较 直接地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 生公共政策学。 II.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 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 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出 发的。
6
我国古代两本著作: <<战国策>>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与政
策咨询的著作; 冯梦龙<<智囊补>>,是世界最早的一本政策
案例著作;
7
二、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前半期西方国家的 政策研究
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随着城市的发展,才培养出 在财政,战争,法律三大领域中拥有专门知识并向统治者 提供政策建议的政策分析人才。
11
三 学科的诞生与发展
(一)公共政策学的诞生 学科诞生过程(代表人物和著作):勒
纳和拉斯韦尔:《政策科学:视野和方法 的近期发展》(1951)——公共政策学的 开山之作,首次提出并界定了政策科学这 一概念,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 志。
12
拉斯韦尔(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代表性著作 :<<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中的论文《政策方向》中队政策科学的对象、性 质、发展方向等学科要素做了六点界定: (1)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以民主政治体制为 前提; (2)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 (3)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其敏感; (4)具有跨学科的特点; (5)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 (6)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