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产业结构转变及研究
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以内蒙古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7641547767f5acfa1c7cd7e.png)
( ) 究 方 法 二 研 由表 1中的数据可 以看 出 , 各变量 的时间序列均表现 出了 定 的时间变化趋势 , 故可采用协整理论 和 向量误差修正模 型 进行研究分析 。
一
体而言 , 当第一产业 的产值结构 每变动 1 经济 总量增 长将反 %, 方 向变 动 00 74 %; . 0 4 第二产业 的产值结构 每变动 l 经 济总 9 %, 量增长将同方 向变动 0 3 27 这与大多数研究者得出的结论 . 15 %。 0 是一致 的 , 符合经济理论 。
典经 济模型 中引入结构 因素研 究经济增 长 , 过大量数据 和统 通 计方 法研 究产业结构变化对 经济增长的影响 。随着经济学理 论 研究 的深入 , 该研究 方法及理论也被越来越 多的学者所接纳 。 国内学者对产 业结构与经 济增长互动关 系的研究有 : 克 郭 莎 ( 0 1 在 研究 产业结构 变化 对我 国经济 增长 的影响方 面 指 20 ) 出 , 国的产业 结构 演进 中存在 结构性 偏差 , 我 同时结构 转变 和 升级缓慢 。刘伟( 0 2 通过建立 全国各地 区的产业结构对经 济 20 ) 增长 影响 的生产 函数 , 出三次产业 的 比重扩大均 会带动经 济 得 增长 , 中扩大第三产业 在 国民经 济中的 比重会更 有利于经 济 其
的内蒙古 G P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及lP, D, I如表 l C 一 所示.
表 1 内蒙古产 业结构 及增长状况
斯
GD P
后’ 纳 出了产业结 构 的“ , 归 国际标 准模式 ” 即随着人均 收入 的 , 增长, 第一产业 的产 值 比重 逐渐 下降 , 二产业 的产值 比重 迅 第 速上 升 , 三产业 的产值 比重缓慢 提高 。钱那 里( 9 5 认为 经 第 19 ) 济增 长是 国民经济结构一 系列变化下 的非均衡增长 , 其在新 古
《2024年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范文
![《2024年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e9c768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c.png)
《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产业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新兴产业。
内蒙古作为我国的重要地区,其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地方经济、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内蒙古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二、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一)发展基础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政府对大数据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发展成果近年来,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果,包括建设了一批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基础设施,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效应。
此外,内蒙古在大数据应用、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三、面临的挑战(一)人才短缺当前,内蒙古大数据产业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等因素的限制,高素质的大数据人才相对匮乏。
(二)技术瓶颈在大数据技术研发方面,内蒙古仍面临一定的技术瓶颈。
与一线城市相比,地区在技术创新、研发能力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三)产业链不完整目前,内蒙古大数据产业链尚不完整,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尚未完全发挥。
此外,产业集群效应虽已初步形成,但仍需进一步优化。
四、发展对策(一)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针对人才短缺问题,内蒙古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高校、培训机构等途径培养高素质的大数据人才。
同时,积极引进外地优秀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突破技术瓶颈。
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大数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三)优化产业链结构完善大数据产业链结构,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同时,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如云计算、物联网等,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四)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政府应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企业入驻内蒙古,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开发性金融支持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与探讨
![开发性金融支持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与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e78bc627e21af45b307a84f.png)
现 提供 融 资融 智 保 障 , 好 地 为 经 济结 构 转 型 和 更 经济发 展服务 。 二、 发挥 中 长期 融 资优 势 , 支 持 自治 区城 镇 将
化 和 工 业 化 良性 互 动 发 展 作 为 转 型 的 工 作 重 点 。 城
展 , 大对 旅 游基 础设 施 的信 贷 投 入力 度 ; 持 信 加 支
党 的 十 七 届 五 中 全 会 将 转 变 发 展 方 式 提 到 了
一
度, 重点 加强 能源 矿产 、 基础设 施 、 农业 等领域 的合 作, 以贷 款换 资 源 、 换能 源 、 市场 , 决 自治 区发 换 解
个 新 的高度 , 加快转 变 经济发 展方 式将 成为 贯穿 “ 十二 五 ” 的一条 主线 。 国家开发银 行 内蒙古分 行在
展 战略需求 。 围绕 通路 、 电 、 关 、 商等 “ 通 通 通 四通” .
推进 跨 境基 础 设施 建 设 ,支持 边境 口岸 地 区和 对 蒙 、 俄双边 经 贸 的发 展 ; 对 支持 高端技 术 “ 出去 ” 走 ,
支持 自治 区转 型方 面的 主要 思路 和做法 是 :
一
、
I NNER MONG0L A NANCI RES ARCH I FI AL E
21. 00 1 1
戮
金 融 支 持 内 蒙 古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开发性金融支持 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 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的研究与探讨
马 健
国 家 开 发 银 行 内蒙 古 分 行 行 长
内经 济交 往 方 面 . 创新 金 融服 务模 式 , 支持 现代 服 务 业体 系的建 立和发 展壮 大。 支持一批 能够有 效辐 射 周边地 区 的区域性 物 流 中心和运 输通 道 的建 设 .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内蒙古经济发展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内蒙古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a9ff8080740be1e650e9aac.png)
缓慢, 存在创新不足, 出口产品主要依
重下降到 32.7%。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 赖低廉的劳动力 , 以低成本取得竞争优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构成由 势, 缺乏其他方面的比较优势。而且全
1978 年 的 32.7 :45.4 :21.9 调整 为 2005
挥内蒙古经济的比较优势, 建立内外结 合 的开放式产业结构是 内蒙古优化产
的工业来看,原材料和基础产业比重
大,而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 比重小。 施 我区传统工业仍然没有摆脱旧的技术 水平和生产工艺 , 技术改造乏力 、 升级
(一 )进一步 发挥区 较优势, 域比 优
化调整内蒙古产业结构。 从国内市场走 向国际市场的开放发展过程 中, 充分发
产总值的比重为 76.7%, 1978 年这一比
场, 参与国际产业分工, 享受按比较利
益法则带来的成果 , 就必须要将 自治区 置身于国际产业格局的变化之中来确
立比较优势, 寻求产业结构演进、 优化
的最佳途径。 自 从 身条件看我区地域辽
阔, 自然资源丰富, 潜在的资源优势转 化为现实经济优势的前景十分广阔, 药
39.4 , 其中工业由 31.5%上升至 2005 年 的37.9%。从三次产业看, 二产业特别 是工业拉动明显, 而一、 三产业拉动相 对较小。从产业形态看 , 传统产业 占据 主导, 新兴产业比例偏小。 由此可知, 发
37.9 :39.3 调整为 2005 年 的 15.1:45.5
展,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在全区
变化的需要。要想更好地进人国际市
整体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005 年
在规模以上工业的 38 个主要工业行业 中原材料和基础性产业仍然 占绝对多 数。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医药制造 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通信设备 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技 术产业在 38 个 主要工业行业 中仅 占
数字经济发展对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共3篇
![数字经济发展对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44a3e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09.png)
数字经济发展对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共3篇数字经济发展对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1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内蒙古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数字经济对内蒙古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和能源生产基地,传统产业结构以农牧业和煤炭、能源为主。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处于优化升级的时期。
首先,数字经济的出现为内蒙古的传统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使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创造更高效、更环保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例如,内蒙古的农业生产可通过无人机、智能设备等数字技术手段实现全程数字化、物联网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内蒙古的能源产业可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实现“互联网+”数字化运营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
这些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内蒙古传统产业实现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升级。
其次,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内蒙古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新方向。
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内蒙古传统产业向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发展。
例如,在内蒙古的农业产业中,数字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精准农业,还可以实现智能农业。
通过智能设备对土地、气象、水文等多方面信息的监测和分析,可以精确制定种植方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在内蒙古的能源产业中,数字技术可以让电网更加智能化。
通过智能设备对电网的实时监测和控制,可以提升电网的传输能力,减少供电故障,从而提高能源供应安全性。
二、数字经济对内蒙古新兴产业优化升级的支撑作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内蒙古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内蒙古新兴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支撑。
在内蒙古,新兴产业主要包括高科技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依靠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内蒙古新兴产业提供了新的交互和平台支撑。
内蒙古33个牧业旗市产业结构演进
![内蒙古33个牧业旗市产业结构演进](https://img.taocdn.com/s3/m/ebb73d7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b.png)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草原地区的产业结构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研究内蒙古牧业旗市的产业结构演进,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一地区产业结构的形成、发展与变化过程,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内蒙古牧业旗市产业结构的现状、演进趋势、影响因素等。
通过建立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对内蒙古牧业旗市的产业结构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
过度依赖畜牧业
由于过度依赖畜牧业,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抗风险能力较差。
产业结构单一
内蒙古牧业旗市的产业结构缺乏高端产业,难以吸引高技能人才,制约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缺乏高端产业
草场退化
由于过度放牧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内蒙古牧业旗市的草场退化问题日益严重,对畜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1
2
3
土地资源
内蒙古地区的土地资源丰富,但不同地区的土地质量、水资源和可用技术水平存在差异,这可能影响牧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率,进而影响产业结构演进。
政府对牧业产业的政策扶持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推动产业结构演进。
政策建议
针对内蒙古33个牧业旗市的产业结构演进趋势,未来可以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例如,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
要点三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内蒙古的草场资源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生态破坏问题。为了保护草场资源,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过度放牧、推广草场改良等,以促进草场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路径研究
![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34e458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a.png)
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路径研究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现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基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与此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发展的需求,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模式也需要不断优化和调整。
本文将从内蒙古的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探讨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内蒙古经济发展现状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是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内蒙古还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产区,盛产肉类、奶制品、小麦等农产品,是我国承担牧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主要区域之一。
内蒙古还发达的特色产业,如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资源型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能源等资源开发,环境污染严重。
市场体系不够完善,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创新力量薄弱。
农村经济仍然薄弱,农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发展和城市发展之间仍存在巨大差距。
内蒙古的经济发展面临着结构性矛盾和转型升级的压力。
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内蒙古应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占GDP比重,推动产业升级。
在保障能源和资源开发的加大对文化产业、旅游业、金融业等领域的扶持力度,形成多元化的经济增长格局。
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强对重化工业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发展。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内蒙古的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内蒙古应当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构建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内蒙古工业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动因分析
![内蒙古工业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动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df33acf524ccbff12184d4.png)
内蒙古 工业产业 结构 的 演变 及动 因分析
李冰 洋 , 长 青 , 晓 燕 郝
( 蒙古 工 业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 内 内蒙 古 呼 和 浩 特 000) 10 0 摘 要 : 章 对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工 业 发 展 演 化 的 现 状 进 行 了 简 要 分 析 , 内 蒙 古 工 业 化 过 程 中 所 体 现 文 就 出 来 的 重 化 工 倾 向 和 资 本 资料 工 业 化 倾 向进 行 了描 述 , 从 三 产 业 收 入 需 求 弹 性 、 术 进 步 和 资 源 禀赋 并 技 三 个 方 面 分 析 了 内 蒙 古 工 业 结 构 演 化 的动 因 ,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 了 自己 的 建 议 。 并 关 键 词 : 业 结 构 ; 工 业 化 ; 夫 曼 系数 工 重 霍 中 图 分 类 号 : 0 (2 ) F4 1 2 6 文献 标 识 码 : A 经过 6 0多 年 的 现 代 化 建 设 , 蒙 古 工 业 化 发 展 内 都 取 得 了 巨 大 成 就 。 第 二 产 业 发 展 较 快 , GDP 的 对 贡献 度接近 6 0% 。 在 第 二 产 业 , 其 是 工 业 部 门 的 尤 带 动 下 , 济 总 量 迅 速 增 长 ,2 0 年 , 蒙 古 的 国 经 04 内 . 文 章 编 号 :0 7 6 2 ( 0 8 2 一 O 1 一 O 1 0 - 9 12 0 ) 2 04 3 7 . 9 、 8. 和 8 . 9% , 工 业 处 于 工 业 经 济 3 7 % 7 7% 80 重 的 主 导 地 位 , 效 地 支 持 了 全 区 工 业 经 济 的 较 快 增 有
发 展 阶 段 ( 9 1 2 0 年 ) , 时 期 经 济 总 量 年 递 18 ~ 0 4 该
内蒙古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内蒙古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2f8940741711cc7931b716a9.png)
1 . 3 产 业 结 构 与 就 业 结 构 不 协 调
从 1 9 7 8年 以 来 , 内蒙古 的产业 结 构 由 1 9 7 8年 的 3 2 . 7: 4 5 . 4: 2 1 . 9转 变 为 2 0 1 1年 的 9 . 2: 5 4 . 8: 3 4,
内蒙古 产 业 结构 存 在 的 问题 及 调 整 思路
刘 旭路
( 天津 内蒙古金马宾馆 , 天津 3 0 0 0 1 1 )
摘 要 : 分 析 了 内 蒙 古 产 业 结 构 存 在 的 问题 , 探 讨 了内蒙古产 业结 构调 整 的思路 。 关键 词 : 产业 结构 ; 调 整 思路 ; 内 蒙 古 中图分 类号 : F 1 2 1 . 3 ( 2 2 6)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7 - - 6 9 2 1 ( 2 0 1 3) 1 0 _ _ 0 0 l 1 _ 一 0 2
2 0 1 3年 5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 c o n o my
Ma y 201 3
第1 0期 总第 2 8 4期
No . 1 0 T o t a 1 No . 2 8 4
率分 别为 2 4 0 . 4 7 % 、 1 1 4 1 . 8 1 % 和 2 9 9 . 0 8 % ; 2 0 1 0 年 分 别 为1 0 3 2. 3 2 %、 3 6 5 9 . 9 1 %和 1 0 4 8 . 2 2 %, 可 见 , 对 第一 产业 的投资增 长 率慢 于二 三产 业 。 1 . 2 重 化 工 业 比例 过 大 , 轻 重 工 业 发 展 比 例 失 调
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基于内蒙古1985年~2009年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
![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基于内蒙古1985年~2009年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109cda9284ac850ad0242d2.png)
上 的 跨 越 式 发 展 , 济 一 直 保 持 着 高 速 的 增 长 。0 9 经 20 年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跨 过 了 9 0 0 亿 大 关 , 到 了 0 达 97 5 7 亿 元 , 上 年 增 长 1 . , 续 七 年 增 速 达 2.8 比 69 连 到 1 以 上 。但 是 这 样 的 快 速 增 长 很 大 部 分 是 来 自 5
于 能 源 及 原 材 料 工 业 的 快 速 增 长 , 然 这 与 近 些 年 当 全 球 能 源 紧 缺 的状 况 有 关 。 此 , 蒙 古 在 国 家 深 入 因 内 实 施 后 西 部 大 开 发 的 战 略 机 遇 下 , 如 何 尽 快 实 现 该
到 l9 9 0年 下 降 为 3 . , 降 了 2 7个 百 分 点 , 2 1 下 . 从 19 9 1年 开 始 回 升 , 2 0 到 0 0年 回 升 到 3 . ; 三 产 97 第 业 则 呈 现 出 快 速 上 升 的态 势 , 1 8 从 9 5年 ~ 2 0 0 0年 的 上 升 了 2 7个 百 分 点 。 这 一 阶 段 三 次 产 业 的 产 值 变 . 动 轨 迹 说 明 内蒙 古 的 产 业 结 构 正 处 在 一 个 较 为 明显
产 业 结 构 的 状 况 和 变 动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影 响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 业 结 构 的 变 动 已成 为 现 代 经 济 增 长 的 产 内生 变 量 。 内 蒙 古 自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其 是 “ 一 尤 十 五 ” 来 , 住 西 部 大 开 发 的 战 略 机 遇 , 现 了 经 济 以 抓 实
的相 关 建 议 。
1 内蒙 古 产 业 结 构 的 演 变 产 业 结 构 是 生 产 要 素 在 国 民经 济 各 产 业 部 门 之 间 的 比例 结 构 及 其 相 互 关 系 。 考 察 和 衡 量 一 个 国 家
内蒙古产业结构问题及调整策略
![内蒙古产业结构问题及调整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d6d4d6325c52cc58bd6be1e.png)
1产 业结构 升级 速 度缓 慢 .
产业结构偏差度是指一国产 业结构标准与国际标准结构 所存在的偏离度 。产业结构国际标准是指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 ( 主要用人均 G P D 来衡量)世界多数国家产业结构的平均标准 ,
资料 来源 : 多国产 业标准 数据 , 来源 于 钱 纳 里 等 :工 业化 和 经 济 增 长 的 《 比较研 究 》 发展模 型 15- 17 ̄其 他数 据 来源 于《 和《 90 90 ; 内蒙古 统计 年鉴
20 ) 04
全国建设的政策, 经历 了 5 O多年 的发展 以后 ,偏重型” “ 产业结
维普资讯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unl f ne o rao Inr Ag c . ̄ dUnvr yS cl dreEio) l  ̄t(oi c c aS c din t
20 0 6年第 2期( 8卷 第
总第 2 8期)
No 2 2 0 ( L8 S m No 2 ) . 0 6 Vo u . 8
总量四成以上。玉米年产 80万吨 以上, 0 油菜、 油葵 、 蓖麻、 大豆 等各类油料 20 0 万吨, 人均 占有油料居全 国前列。过去 5 , 年 内
3轻重 工业 结构 比例 失调 .
蒙古年均种植 马铃薯 85万亩 , 2 居全国各省市区之首, 年产鲜薯
70万吨 , 0 占全国总量 1 左右。贮草 23 1 O 6. 亿斤 , 为畜牧业 的 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上述农畜产品的人均 占有量均 居全国前列, 为大力发展 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业奠定 了坚实的
内 古 业 构 题 调 策 蒙 产 结 问 及 整 略
内蒙古产业结构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研究
![内蒙古产业结构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630a56e9b6648d7c1c746ee.png)
登堡皇墅渣 生 翅 复
皿 叼 坶 口 口
内蒙古产业结构分析— —投人产出分析研究
滕 英跃 , 丽萍 韩
( 内蒙 古 工 业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 内蒙 古 呼 和 浩 特 005 ) 10 1
摘 要 : 文 利 用 投 入 产 出分 析 方 法 从 量 化 的 角 度 分 析 内 蒙 古 产 业 结 构 , 过 产 业 的 感 应 度 系数 、 本 通 影 响 力 系 数 、 分 析 内 蒙 古 经 济 的 结 构 比 例 、 产 业 间 相 互 依 存 的 程 度 、 产 业 的 发 展 顺 序 以 及 产 业 的 来 各 各
一
定 条 件 下 达 成 均 衡 。 这 种 模 型 既 可 以 综 合 地 描 述
世 界 或 一 个 国 家 的 经 济 全 貌 , 可 以 反 映 一 个 地 区 也
甚 至 一 个 企 业 的 经 济 活 动 , 论 对 于 宏 观 经 济 或 微 无 观 经 济 都 是 一 种 行 之 有 效 的 分 析 工 具 。 本 文 利 用 内 蒙古 2 0 0 2年 的 投 入 产 出 表 ( 考 稿 ) 提 供 的 详 尽 参 所 资 料 , 全 自治 区 的 经 济 结 构 比 例 、 产 业 间 相 互 依 对 各 存 的 程度 等 问题进 行 的分析 。
投入产 出模型 是 美 国著名 经济 学家 列 昂节夫于 13 9 6年 首 次 提 出 的 。 其 理 论 基 础 是 瓦 尔 拉 的 一 般 均 衡 理 论 。 认 为 各 种 经 济 现 象 均 可 表 现 为 某 种 数 即
量 关 系 。 些 数 量 全 面 地 相 互 依 存 , 互 影 响 , 在 这 相 并
一
注 : 中“ 最 终 产 出” “ 总 产 出” 列 数 字 根 据 投 入 产 出 表 表 按 和 按 两 计算 , 为方 便 分 析 , 农 业 划 为 第一 产 业, 工 业 和 建 筑 业 划 为 第 二 把 把 产 业 。 其它 产业 部 门划 为 第三 产 业 。 其 它 数 据 来 自历 年 统 计 年 鉴 。 把 由 于数 据 来源 与 产 业 分 类方 法 存 在 差 异 . 算 数 据 与 年 鉴 数 据 不 具 计 有 完全 的 可比 性 。
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及对策研究
![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863e1898762caaedd33d4fe.png)
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资源型城市快速发展,能源过度消耗、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脆弱等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以鄂尔多斯市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近12来的三次产业增加值和地区生产总值进行了定量分析。
本文借鉴马克思循环经济的思想,结合鄂尔多斯市当前的经济状况进行了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该市产业结构单一,产业价值链较短,经济发展对煤炭资源的依附性较强,抵御因资源型行业不景气引起经济萧条的能力较弱。
最后,结合以上分析问题,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建议。
关键词:鄂尔多斯;产业结构;灰色理论;马克思;循环经济0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逐渐升高,我国富有能源的资源型城市也蓬勃发展起来。
但是这些资源型城市的过速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比较脆弱、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裹足不前、对科学技术投资比重低、人才培养稍显不足、生态环境化等严重问题。
以鄂尔多斯市为例,其拥有各类矿藏50多种,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1,676亿吨,占全国的六分之一[1],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型城市。
经济主要依靠煤炭采掘和出口拉动,这与当前所倡导的产业结构相互矛盾。
从2012伊始,煤炭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能力又过剩,煤炭市场呈现低位运行的状态。
煤炭行业的疲软继而引起了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和民间融资危机的爆发,鄂尔多斯市整体经济萎靡不振,经济增长率也为近12年的最低点,这些现象引起了人们对“鄂尔多斯模式”的重新审视。
本文着力于研究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形势,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产业结构进行分析评价,并运用马克思循环经济的思想,为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稳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1 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2-5],对鄂尔多斯市2000-2011年这12年间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
1)鄂尔多斯市生产总值为参考序列x0,第一、二、三产业逐年的数据数列x1,x2,x3作为比较数列,可得到数据见表1。
对内蒙古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
![对内蒙古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35ac946767f5acfa1c7cd50.png)
是农 业产业 化水 平不 高 。农 产 品加工 业 尚
产 总值 中工 业 所 占份 额 上 升 ,农 业 所 占份 额 下 降 , 就 业 结 构 中 , 业 所 占份 额 下 降 , 业 所 而 农 工
在 经 济 快 速增 长 的带 动 下 , 合 实 力 显 著增 综 强 。21 00年 ,全 区经 济 总 量 达 16 5亿 元 , 15 是
高低 , 决定着其经济素质和实力 的强弱 ; 产业结构 是 否合 理 , 决定 着 这一 地 区经济 能 否实 现稳 定 、 健 康 、 快增 长 。本 文利 用 历年 统 计调 查 数据 , 较 通过 计 量经 济分 析 的方 法 ,对 内蒙古 产 业结 构 变 动对 经 济 增 长 的 影 响 程度 进 行 了定 量 测 算 和 分 析 , 为 做大经济总量 、 优化结构提供决策参考。 经 济 总量 与产 业 结构 变 动 的一般 关 系 般来说 , 经济 发 展 是 总 量 与 结 构 相 互 作 用 的结 果 , 响 经 济 增 长 的结 构 因素 都 是 通 过 产 业 影 部 门之 间 产 品 的 交 换 、 通 、 配 才 形 成 相 互 耦 流 分 合关 系的 ,并最终表现为产业部 门之 间的关系 。 因此 , 业 结 构 是 指生 产 要 素 及 其 生 产 活 动结 果 产 在各 产 业 部 门之 间 的 分 配 比例 及 其 相 互 关 系 。 经
对内蒙古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
宋秋 玲
( 国家统计局 内蒙古调查总 队 呼和浩特 0 0 1 ) 10 0
产业 结 构是 一个 地 区产 业 之 间关 联 的动 态 反
占份 额 变 动 缓 慢 , 部 分从 农业 转 移 出来 的 劳 动 大 力 为 第 三产 业 吸 收 。
浅析内蒙古第三产业的问题和现状
![浅析内蒙古第三产业的问题和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b0a9120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4.png)
浅析内蒙古第三产业的问题和现状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和整体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我区工业快速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已达一定规模。
为了促进我区工业更好更快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定需要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力支持。
一、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一)随着第三产业增加值规模不断扩大,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也在不断提高从表1可以看出,内蒙古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递增,2008年时达到2584亿元,而且增长的速度也很快。
2004年时增速达到26.9%,以接近30%速度的高速增长,2006年后增速趋于平稳,在19%上下波动。
从表2可以看到,内蒙古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也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从2003年实现大幅增长以来到2008年,实现10704元/人,突破了万元关口论文代写。
(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先是不断提高,目前出现降低趋势从表3可以看出,1998—2003年以来内蒙古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上升趋势。
到2003年时达到了41.9%,但2005年后这一比重出现明显下降趋势,2008年降到了33.3%。
内蒙古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与内蒙古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2003年以前,内蒙古工业发展还很落后,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即使是200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仍高达17.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
2005年以后,内蒙古工业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能源、重化工业特征明显,第三产业增长明显慢于第二产业增长,所以比重出现了下降趋势。
(三)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在较低水平上趋于稳定从表3可以看出,1998-2002年内蒙古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呈上升趋势,4年上升了4.5个百分点,产值比重上升了5.2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带动就业能力很大,吸纳了较多的社会就业人口。
但2003年以来,第三产业的社会就业比重一直徘徊在30.1%-30.6%,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急剧下降,这与第三产业发展停滞,比重下降有直接关系。
内蒙古产业结构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研究
![内蒙古产业结构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780771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7.png)
内蒙古产业结构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研究内蒙古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和能源资源大省,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文将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对内蒙古的产业结构进行探讨,以揭示其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首先,我们来看内蒙古的产业投入情况。
内蒙古作为农业大省,农业是其最主要的产业之一、农业投入主要包括土地、劳动力、机械设备等要素。
此外,内蒙古还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如煤炭、油气等,能源产业也是重要的投入领域。
另外,内蒙古还有一些其他产业,如工业、建筑业等,也需要相应的投入。
其次,我们来看内蒙古的产业产出情况。
内蒙古的农业产出以粮食、牲畜养殖为主,农产品的产量较高。
能源产业也是内蒙古的优势产业,能源产品如煤炭、油气等产量也较高。
工业产出主要以钢铁、化工、电力等为主。
其他产业如建筑业、服务业等也有相应的产出。
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内蒙古各产业之间的关联度。
例如,农业产出与农业投入之间的关联度较高,能源产业与能源投入之间的关联度较高。
这表明内蒙古的产业结构相对稳定,不同产业之间互相依赖度较高。
然而,内蒙古的产业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业虽然在内蒙古的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农业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生产效率有待提高。
其次,内蒙古的经济过于依赖能源产业,一旦能源价格波动或能源需求下降,内蒙古的经济就会面临较大压力。
此外,内蒙古的工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撑。
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发展策略。
首先,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推进农业现代化。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其次,应加强对非能源产业的支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例如,可以发展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提升内蒙古的产业多样性和综合竞争力。
同时,在能源产业方面,应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可以揭示出内蒙古的产业结构及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内蒙古产业结构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研究
![内蒙古产业结构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40b6cb7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f.png)
内蒙古产业结构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研究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方腹地,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和能源基地。
其丰富的煤炭、天然气和稀土等资源,以及广袤的牧业资源,使得内蒙古的产业结构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通过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对内蒙古的产业结构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我们可以从内蒙古的产业结构中看到资源型产业的主导地位。
煤炭、天然气和稀土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是内蒙古的支柱产业,对内蒙古经济的贡献率较大。
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资源型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
通过投入产出模型,我们可以看到资源型产业对其他行业的需求,比如煤矿开采需要大量的矿石运输和机械设备,天然气开采需要相应的管道和加工设施。
同时,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也会带动相应的支持性产业,比如煤炭和天然气的燃烧产生的废气需要进行处理,这就需要相应的环保设施和技术支持。
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资源型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为内蒙古的产业调整和转型提供依据。
此外,内蒙古也有一些其他的产业,如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
制造业是内蒙古经济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蒙古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领域,比如钢铁、化工、机械等行业。
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制造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比如制造业对煤炭、电力等能源的需求,对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需求等。
此外,建筑业和服务业也是内蒙古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这些产业与其他主导产业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内蒙古的产业结构。
内蒙古的产业结构以资源型产业和农牧业为主导,同时也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其他产业。
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产业之间的关系,为内蒙古的产业调整和转型提供指导。
内蒙产业分析报告
![内蒙产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589581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f.png)
政策优势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 内蒙地区产业发展的政策,如“ 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等, 为内蒙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面临挑战
产业结构单一
内蒙地区产业结构以能源、化工等重工业为主,轻工 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创新能力不足
内蒙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高端人才和科 研机构支持,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
内蒙古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如伊利、蒙牛、包 钢等,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内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中小企业活力
中小企业在内蒙古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市场提 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产业集聚效应
内蒙古部分地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如呼和浩 特市的乳制品产业集聚区、包头市的稀土产业集聚区等, 这些集聚区有利于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创新驱动发展
内蒙地区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和人才引进工作,加大研发 投入力度,推动产业向高端 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绿色低碳发展
内蒙地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绿 色低碳发展,加大清洁能源 和节能环保产业开发力度。
03
内蒙产业竞争力分析
产业结构竞争力
资源优势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煤炭、稀土、有色金 属等矿产资源,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
03
促进内蒙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经济高 质量发展。
报告范围
01 本报告主要涵盖内蒙地区的农业、工业、服务业 等三大产业。
02 具体分析内容包括各产业的规模、结构、发展水 平、竞争力等方面。
03 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政府公开数据、行业协会、 研究机构等权威渠道。
02
内蒙产业发展现状
总体发展状况
产业创新竞争力
目前包头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目前包头产业结构变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8186884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7.png)
目前包头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城市,也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包头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
本文将从包头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当前产业结构的特点以及未来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包头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包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包头主要是靠煤炭开采和冶金工业发展起来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包头的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冶金工业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问题。
为了适应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包头开始调整产业结构,逐渐发展起了新兴产业。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包头逐渐发展起了电子信息产业、化工、机械制造等新兴产业,形成了相对多样化的产业格局。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包头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包括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等相关企业。
此外,包头还发展起了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以及以机械制造为主的制造业。
二、当前包头产业结构的特点目前,包头的产业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 多元化发展:包头逐渐形成了以煤炭、电子信息、化工和制造业为主的多元化产业结构,相互之间相互支撑,形成产业链。
煤炭业仍然是包头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其比重逐渐减少。
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包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
包头有多家知名的电子信息企业,这些企业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3. 空间布局不均衡:包头的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区和近郊地区,城乡差距较大。
这造成了城市资源的过度集中,同时也给农村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 创新驱动:包头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积极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
目前,包头已建成一批创新平台和研发中心,培育了一大批高技术企业和技术创新项目。
创新驱动成为包头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5. 生态环保意识增强:包头的产业结构调整也与环保要求紧密相关。
近年来,包头注重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积极推动清洁产业的发展,加强环保治理。
三、未来包头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根据包头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产业调整方向,可以预测未来包头的产业结构将呈现以下几个变化趋势:1. 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包头的服务业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内蒙古产业结构演进与现状特征分析
![内蒙古产业结构演进与现状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d832db26fff705cd170a01.png)
重要 的意义 , 并为内蒙古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
要参 考 。
1 内蒙 古产 业 结构 演 进 分 析
内蒙古 自治 区 自 14 成立 以来 , 97年 已从一个 工 业基础 非 常薄弱 , 以小农 经济 、 畜牧业 经济为 主体 的
17 的 4 . % , 98年 54 年均 增长 13 个 百分 点 , 长 速 .1 增 度 较快 。而第 三 产 业 增 长 速 度 比较 缓 慢 , 从 1. 仅 7 6 增 长 到 2 . % 。从 整 体上 看 , 革 开 放 之前 第 % 19 改
布 市、 巴彦淖 尔市、 阿拉善盟等 9个盟 市产业结构属 “ 、 一 ” 业格局 , 二 三、 产 以第二 产业为主导产 业。从 全 区 产业结构 空间特征分析可知, 第一产业主要 集 中在 东部地 区, 西部地 区中巴彦 淖尔市比较 突 出, 其它 中西部地 区所 占比重较低 ; 第二 、 三产业主要 集中在呼 包鄂“ 金三 角” 区。 地 关键词 : 业结构 演进 ; 产 现状特征 ; 内蒙古
1内蒙古产业结构演进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自1947年成立以来已从一个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以小农经济畜牧业经济为主体的半自给经济经过恢复改造调整建设形成了较为发达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以工业为主体农业畜牧业经济为中心的现代经济
21 0 0年 6月 第2 4卷 第 2期
阴 山 学 刊
YI HAN AC EMI OURNAL NS AD CJ
仅包含经济总量 的增加 , 而且还包含产 业结构 的转变 、 产业结构 的优 化和升级 。因此 , 究一个地 区的产 业 研
在 的“ 、 、 ” 二 三 一 的比例构 成 , 进 了全 区经 济 的增 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地区产业结构转变及发展研究摘要:内蒙古地区产业转型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与难点,对经济发展影响显著。
利用1993—2013 年的数据,对内蒙古地区产业结构演变态势、产业结构效益及经济增长贡献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呈现“二三一”型的发展态势,三次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显著,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效应非常明显,在交替演变中呈现扩大的趋势。
在此基础上,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一、引言产业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经济发展又是产业转型程度的体现。
内蒙地区产业转型,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作为资本、劳动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之间配置的动态转移,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成为缩小内蒙与其它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实现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推力之一。
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背景下,产业转型不仅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级,也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拉动力。
因此,分析和探讨内蒙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历程及产业转型升级道路与模式,打破原有产业结构差距,促进内蒙地区产业结构均衡发展,增强内蒙地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内蒙地区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减少西部大开发中的地区差距、扩大内需、稳定社会和巩固边疆等。
二、内蒙地区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分析1.内蒙地区产业结构总体演变态势产业结构是地区投资、消费、发展道路及经济结构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地区产业结构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动态演变过程,基本符合产业结构演进的历史趋势。
自1993年以来,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内蒙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了加速阶段,非农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增长,尤其是1999 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加快了内蒙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资源开发的进程,内蒙地区产业结构朝着合理化、高级化的方向发展。
表1 内蒙古三产业增值由表1可知,第一产业占GDP 的比重下降明显,1993年内蒙地区农业产值占比高达27.88% ,而到2013 年占比则为9.31% ,下降了18.57 个百分点。
而非农产业占比则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其中,1993年第二产业占GDP 比重为37.83% ,2013 年达到53.82% ,比重位居第一。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很快,超过了第一产业的比重,位居第二。
1993年第三产业比重为34. 29%,2003 年达到了最高值41.90% ,增加了10.6.1% ,随后一直稳居在36% 左右。
内蒙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呈现“二三一”型的发展态势如图1所示。
图1 内蒙古地区产业结构三产业比重2. 第一产业结构演变态势分析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配套政策的实施及大量资本的投入,内蒙地区第一产业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其产值占GDP 的比重不断上升,对扭转内蒙地区第二产业占比过高的局面贡献突出。
1993年占比为27.88%,1996 年上升到最高值30.58%,而同期的全国比重则19%波动,这符合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随后尽管内蒙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有所下降,但仍远高于全国整体水平。
如图2所示。
图2 内蒙古第一产业与全国第一产业比重从图2中我们发现,从1993~1996年,第一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不断上升,1993年占比为27.88%,1996 年上升到最高值30.58%,在这之后,内蒙地区的农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出现了连续下降的势头。
尤其是2000 年后,其下降的程度十分显著。
内蒙地区的农业产值占GDP 比重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这种幅度已有所下降,1996 年高出11.19%,而2013 年却还要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0.1% 。
内蒙地区农业比重出现降低,这与国家重视内蒙地区农业发展,强调内蒙地区发展特色及优势农业关系密切。
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有利推动下,内蒙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获得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第一产业增加值在逐年快速增加,199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49.96亿元,而2013年则高达1575.76亿元,20 年间增长了10.51 倍。
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8.74%,高于同期全国 5.02 个百分点。
3.第二产业结构演变态势分析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形成共识,在科技与信息水平发达的今天,内蒙地区的科技水平及普及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但原有的产业因科技因素而重新焕发生命力,而且由于科技的推进,能源、资源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等发展也很快,第二产业在内蒙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1993—2013 年内蒙地区第二产业比重与全国的比较图3表明,内蒙地区第二产业比重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第二产业占内蒙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3年的37. 83%提高到2013 年的53.82%,提高了15. 99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高达43. 79%,而同期的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由1993年的46. 09% 微降到2013 年的43. 67% ,下降了2.42个百分点,低于内蒙地区10.15 个百分点。
由此可知,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内蒙地区抓住机遇,积极调整第二产业结构,工业产值增加迅速,经济效应十分突出。
特别是在20年间,内蒙地区大部分省市区以重点项目和技术升级为核心,着力提高工业化水平,第二产业与经济增长协同快速提高,逐渐形成了以煤炭业、冶金业、化工业、电力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为主,且具有地区与资源优势的支柱产业,内蒙古主要是以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与矿产能源加工为主,为内蒙地区加工制造业生产增速注入新的动力。
然而,与全国的比重相比较,内蒙地区第二产业发展的速度仍显迟缓,工业企业规模小,发展水平低,仍具有小型化和分散化的特点,竞争力不足,工业化进程推进缓慢。
1993—2006 年13年间内蒙地区第二产业比重都低于全国的比重,在2007 年这一比重才开始高于全国水平。
图3 内蒙古第二产业与全国第二产业比重4.第三产业结构演变态势分析有观点指出,一国(地区)经济发达与否和水平高低主要由第三产业发展体现,其占GDP 的份额大小,代表着经济社会现代化与城镇化程度的高低。
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及许多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内蒙地区产业结构正在进行着调整和优化,第三产业保持持续增长势头。
图4 内蒙古第三产业与全国第三产业比重图4表明,20 年来内蒙地区第三产业发展较为波动,199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4.39 亿元,而2013年则增加到6236.66 亿元,增长了33. 82 倍,年均增长率高达37.47% 。
西部大开发之初,国家投资于内蒙地区的财政性建设资金,其中投资于基础设施几乎占了全部资金的一半。
在国家财政投资和国债资金的引导下,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等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的全面建设,对内蒙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
相应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也呈现迅速提高的趋势,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从1993年的34. 29% 上升到2013年的36.87%,提高了近2.6 个百分点。
与全国相比,1993年内蒙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与全国整体水平基本持平,从1993到2005内蒙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总体上与全国的比重保持一致,基本持平。
受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内蒙地区第三产业比重出现下降趋势,2010年、2011 年和2013 年的比重分别为36.06%、34. 93% 和36. 87% ,低于同期全国的比重9.4、8.86和10.04个百分点,且降幅表现出扩大的趋势。
可见,内蒙地区第三产业总体规模还比较小,内部结构水平不高,传统服务业处于主导地位,而一些新型产业如仓储业、物流业、金融保险业、教育科研事业等发展明显滞后,与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距,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以上通过考察内蒙地区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发展,不难看出内蒙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符合产业发展一般演进规律,工业化中期的特征已表露无遗。
这表明内蒙地区产业结构已得到较好的调整,但产业高级化水平还不高,产业层级有待提高。
尤其是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没有充分地发挥资源优势。
而工业虽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内部结构不合理,轻加工业比较落后,工业主要以能源、矿产等资源为主。
服务业尽管发展快速,但现代化水平较低,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
三、内蒙地区产业转型的方向与政策建议从宏观层面来看,所谓的产业转型是根据国内外经济与科技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态势,采取针对性的产业、财税和金融等制度与政策,对一定区域内特定时期的现有产业结构的不同方面进行再调整。
从微观层面来看,所谓的产业转型是对技术、劳动力、资本及资源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重新进行配置与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将这些生产要素从落后或衰退产业转移到先进或新兴产业的过程。
从当前内蒙地区的现实状况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看,内蒙地区也具有了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条件与基础。
(一)内蒙地区产业转型的方向内蒙地区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内蒙地区经济缺乏稳定、持续的动力与保障,极大地制约了内蒙经济的快速发展。
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内蒙经济良性发展,已成为内蒙地区产业转型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要求。
对内蒙地区产业进行转型,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调整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促使各产业协同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是将资源,在各产业之间进行再分配的过程。
因此,在三次产业间合理调配资源,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内蒙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的主导产业未能体现,基础性产业也未能得到及时起步,三次产业间比例关系严重失调,难以有效地促进三次产业的转型。
因此,内蒙地区产业转型的首要问题,是调整各产业间的比例关系,使各产业及产业内各部门能各司其职、各就各位,从而形成互为促进的协调发展关系,进一步推动各产业的深层次转型与发展。
2.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内蒙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与经济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是技术水平的落后,因此,技术水平的提升,是实现其产业转型的关键。
一方面,内蒙地区要提高能源、原材料等传统产业的知识与技术含量,使之重新焕发生命力,且随着技术的进步还能产生新的富有竞争力的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另一方面,根据内蒙地区特色优势条件,大力提升技术水平。
开发内蒙优势技术能增强内蒙地区产业竞争力,并能推进内蒙地区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从而形成内蒙地区特有的产业结构体系。
3.提升产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构建产业转变的新体系内蒙地区的产业发展形式过分依赖政策支持,对市场需求变化缺乏应有的、及时的反应能力,导致需求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和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大为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