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文化研究
旅游景观文化研究
从文化视角写一篇景观分析的报告“五台山”文化内涵解析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隅,它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放眼望去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阔,如垒似台,故称五台。
五台山不仅以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北国高山自然风光,被誉为“华北屋脊”、“清凉胜境”,而且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
它与浙江普陀山、四川娥眉山、安徽九华山合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五台山因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而居于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一部佛国史”确切地概括了五台山固有的文化特色。
五台山历史悠久,佛教传入中国后就在这里建寺。
这座最古老的佛教名山有时兴盛,有时衰落,历经沧桑。
中国佛教各宗派都到这里活动,遍山形形色色的佛教寺庙星罗棋布。
这里的一切都与“佛”联系着,与佛教的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中国佛教史的缩影。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佛经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在佛教中以智慧辩才著名,所以又称大智文殊,他顶结五髻,手持宝剑,骑坐狻猊,象征智慧、锐利、威猛,在四大菩萨中排在头位。
因此,他的道场也就特别显赫。
五台山历经沧桑,从它的兴盛和衰微也可窥见中国佛教发展的一斑。
中国佛教史上曾经发生过四次“灭佛”事件,五台山都首当其冲。
东汉时期,在此修建了第一座大庙—大孚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
由此,佛教在五台山不断得到发展,到唐朝,达到鼎盛时期元、清时期,藏传佛教传入五台山,使之成为我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佛教道场。
它在西藏、内蒙、甘肃等地少数民族心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经过将近两千年的发展,在五台山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
据历史记载,五台山过去有寺庙360座,如今尚存124处,居全国寺庙之首。
其中住和尚的青庙99处,住喇嘛的黄庙25处。
五台山中国佛教徒的聚居地,也是善男信女们的朝拜圣地。
千百年来,这里香火不断,如今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旅游区,成为中外游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五台山的佛教文化突出表现在它盛大的佛事活动,集历史文化和艺术之大成的佛教建筑,独特的佛教音乐和美丽的神话传说等几个方面。
《敦煌石窟〈五台山图〉研究》内容简介
其后 又有北魏末期 的瓜州刺史东 阳王元 荣和 北周的瓜州刺史建平公于义 ,以其崇奉佛教 , 营造了两个大窟。随后 即有僧人 、 官吏 、 百姓一 起 营造石 窟 , 到大周圣历 (9 —7 0 末 的30 68 0 ) 0 年间, 凿就了一千余窟 , 名崇教寺。后经 五 且
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它
总
人就将有关五 台山的资料 留存在敦煌石窟 , 于
是敦煌石窟就保存 了大量有关五台山的资料 。
第
一^
o
期
_ 一
那么 ,敦煌石窟有哪些关于五台山的资料 呢? 《 敦煌石窟 ( 五台山图) 研究 》 书就 回答了这 一
个 问题 。
3《 、五台山图》的内容及其渊源 :五台山 《 图》 3 5 、 . 米 , 长1. 米 高3 2 面积4 . 9 4 4 5 9 平方米。 9 它 详细地描绘 了从“ 山西太原经五 台山至河北镇 州( 今河北省正定县 )0 余里范围内的山川形 80
势 , 中还 画 出 了大 大 小 小 的 村 庄城 镇 、 庵 其 寺
I) 、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二
本书计有 五章及 附录八篇 ,具体 内容如
下:
一
、
文献资料 :O 7 多个编号
殿塔等20 0余处建筑 , 其间有高僧说法 、 信徒巡
礼、 著名史迹和各种各样的灵异瑞现等等 。按 谢保生 、 凌云编著的《 敦煌艺术之最》 ,五台 说 《 山图》 中有寺院 、 庐庵 、 兰若 、 凉亭 、 城池 、 房宇 等建筑19 、 l座 、 9处 桥 3 佛菩 萨画像2 身 、 0 僧俗 人物4 8 、 2人 乘骑驼马4 匹、 8 运驼 1峰 。图中, 3 清 晰可辨的榜题按 15 9 条计 , 中灵异瑞现4 条 , 其 6 寺庵兰若8 条 , 5 宝塔1条 , 5 地名3条 , 2 巡礼送供 者l条 , 2 其它5 。若按画图内容的布置来看 , 条
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及其宗教旅游发展的探讨论文
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及其宗教旅游发展的探讨论文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及其宗教旅游发展的探讨论文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浓厚的宗教特色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国内外的佛教信徒和众多游客,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胜地.一、五台山的佛教文化概况五台山由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山峰环抱而成.其峰顶都如平台,故称五台山.它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记载于佛经中的.因此,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很早就名扬海内外.东汉时期,在此修建了第一座大庙一大孕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由此,佛教在五台山不断得到发展,到唐朝,达到鼎盛时期.元、淸时期,藏传佛教传入五台山,使之成为我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佛教道场.它在西藏、内蒙、甘肃等地少数民族心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经过将近两千年的发展,在五台山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佛事活动一盛大隆重五台山的佛教活动历史悠久,宗教习俗延续至今,形成了许多固定模式,如展钟暮鼓,讲经说法,传戒受戒等.而最主要的宗教活动是各种法会,如’水陆法会、启智賜福大法会、开光大法会等.最大的法会是六月大法会.农历六月十四相传为文殊菩萨的生日,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每年从六月初一到月底,五台山各庙都要举行一个月的佛事活动,规模宏大,内容精彩.在此期间,各寺院都要上供、拜佛、诵经等.六月大法会举行的时候正是五台山气候宜人,风景秀丽之时,可集避暑、进香、庙会等活动于一体,佛教信徒和旅游者齐集于此,使佛事活动盛况空前.(二)佛教建筑——久远精美五台山的佛教建筑规模大,年代远,数量多.不同时代和形式的寺塔、庙宇集中了我国佛教艺术的精华.例如,最大的寺庙显通寺,各种建筑400余间,寺内铜殿.铸造精美,铜塔造型秀丽,钟楼雄伟壮观,内悬万斤铜钟,声闻数十里;南禅寺外观典雅,古朴、稳重、庄严,建于唐代,是我国现存寺庙中历史最久的;塔院寺中的藏式塔,浑身洁白,雄伟挺拔,是五台山的象征;罗侯寺内“开花献佛”木构装置,由机关操纵,佛身一隐一现,颇为独特.另外,各寺庙中遗留下来的壁画、雕刻等,数量众多,质量精美,与寺庙建筑相得益彰,丰富了五台山的佛教文化艺术。
从五台山研究谈中国的佛教名山研究
从五台山研究谈中国的佛教名山研究近期,阅读了崔玉卿女士的新著《五台山学探究》,感觉此书颇有一些特色,并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特撰此文。
一、近年来五台山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和特色从此书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五台山研究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
《五台山学探究》就是这种进步的一项代表性的成果,有着明显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意义。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充分地展示了五台山学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由于五台山区域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自然文化遗产,形成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特色,在中国文化中展示出了一种独特的内容,因而使得对这一地区的这方面内容有必要进行专门的研究。
这种系统的以五台山地区为中心的多种研究对象或内容,促成了一门专门的研究学科,可以称之为“五台山学”。
这一领域中的研究已经引起中外学术界的关注。
此书在这方面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和阐述,显明了五台山学构建的基础,认为“五台山学是以五台山方域之名而命名的新兴交叉学科,是揭示五台山的形成、演变及其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与规律的科学”。
这就对五台山学做了清晰明确的定义。
书中还列举了五台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五台山保存有东方乃至世界现存最庞大的佛教古建筑群,享有‘佛国’的盛誉,由五座台顶组成,将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为一体,典型地将对佛的崇信凝结在对自然山体的崇拜之中,完美地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成为一种独特而富有生命力的组合型文化景观。
”作者认为,“这无疑是以世界的眼光与尺度对五台山所作的权威解读,也是对五台山在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上的科学定位,它在充分肯定五台山所具有的重大学术价值的同时,更从深层次上阐发了五台山学研究的价值、意义及其科学内涵与可行性”。
这种关于五台山学构建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综合归纳与强调,对于提升人们对五台山研究的重视程度和推进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对五台山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的贡献做了重要的阐述。
书中高度评价了五台山人民群众和爱国僧侣在中国近现代一些重要历史阶段所起的积极作用。
五台山导游词五台山的佛教文化教育与研究
五台山导游词五台山的佛教文化教育与研究大家好,欢迎来到五台山,我是今天的导游,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五台山的佛教文化教育与研究。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被誉为“佛教名山、道教圣地、中原灵山、北国名山”。
五台山拥有悠久的佛教历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举世闻名。
一、佛教文化教育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的重要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地,在佛教文化教育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1.1 学院建设五台山现有佛教学院、佛教教师进修班等学术机构,是培养和研究佛教人才的重要基地。
佛教学院秉持着“长安佛教、五台文化”的办学理念,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佛教学者和传教士,为我国佛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教育项目五台山每年举办佛教文化研究班、佛教教育培训营等项目,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佛教爱好者和学者,深入学习和交流佛教文化。
这些项目覆盖了佛经研究、佛教哲学、禅修讲座等多个方面,为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3 文化传承五台山积极参与佛教文化传承工作,修复保护寺庙建筑、佛像造像等,举办佛教经堂、文化展览等活动,广泛传播佛教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五台山还开设佛教艺术展览和佛教文化体验活动,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了解佛教文化的机会。
二、佛教研究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的重要研究中心,具有丰富的佛教研究资源和学术成果。
2.1 佛教研究机构五台山拥有佛经研究院、佛教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在佛教史学、佛教哲学、佛教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研究院所提供了佛教研究的资源和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学者和专家前来交流和深入研究。
2.2 佛经研究五台山五灵寺收藏着丰富的佛经,其中最著名的是珍藏的《五台山版大藏经》,包括了南传、北传和维摩诘等重要佛经。
这些佛经对于佛教研究和翻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2.3 学术交流五台山定期举办佛教学术研讨会、国际交流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了众多专家学者和佛教界人士参与,深入研讨佛教相关的课题和问题,促进了佛教学术的发展和交流。
新的历程——五台山文化研讨会暨五台山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综述
再励 , 力争跨上一个新台阶。 新 当选的会长李玉 明同志在讲话 中对
照《 五台山研究会的总体规划和奋斗 目标 》 明确指 出: 在五到十年间 , 争取使五台山成
为中国佛学研究的重要阵地. 争取在社会科 学领域建立起 “ 台山学”, 五 积极有效地 协
余名代表参加 了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 界宗教研究所 、 世界宗教研究 》 杂志社 、 《 忻州市政府 、 中国著名哲学家 、 国家图书馆 名誉馆长任继愈 , 当代高僧释本焕 、 释德慈 等分别向大会发来贺信。
究会把五 台山申遗 T作作 为本职T作 , 在 真 实性 、 完整 性 、 独特 性方 面都 应作 更 进 一
步 的深入 挖掘 和认 真研 究 。
五 台 山拥 有 丰 富 的文化 遗 产 ,除 众 多 稀 世 文 化遗 存 之 外 ,还 留有 十分 宝 贵 的 专
五 台县县 委 书记 刘银 和 同志在 发 育 中 表 示 今后 更 要 一如 既 往 地 全力 支持 研 究 会 的丁作 。
正森作 了《 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 。按照 会议议程 , 此次会议讨论通过了 《 五台山研 究会章程 》 修改案 、 五 台山研究学术规划 《
大纲 》 选举产生了第j届理事会理事 、 , 三 常 层的冲突, 固然有其经济上的原 因, 但主要 务理事及其领导成员 ,组成了新一届理事 的还是文化方面的冲突。 文化需要在冲突中 会 。李 玉 明 同志 再次 当选 为会长 。 不断实现发展和融合 。 这其中, 佛教就是 一
题文献资料 ,如各个朝代 的清凉山 《 》 传 《 》 高僧传记 、 词歌赋 、 联牌匾 、 志 、 诗 楹 碑
碣 铭文 、 游记 散 文等 。特别 是近 年来 五 台山
圣地之旅五台山的佛教文化与民俗风情
圣地之旅五台山的佛教文化与民俗风情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被誉为佛教名山,是中国最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
这座山脉状的佛教圣地,不仅拥有悠久的佛教历史与丰富的文化积淀,还承载着丰富的民俗风情。
本文将带您一起领略五台山的佛教文化与民俗风情。
一、佛教文化的底蕴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拥有丰富的佛教文化底蕴。
这里有着悠久的佛教历史,佛教在五台山的传播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传说中,佛教祖师释迦牟尼曾在五台山讲经,这更增添了这座山的神圣色彩。
五台山内的建筑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体现。
蒙古帝国时期,五台山被封为国家皇室活佛庙,从此之后,五台山的建筑规模逐渐扩大,并形成了著名的五台山寺院群。
这些寺庙以其精美的建筑和庄严的佛像而闻名,成为佛教信徒朝拜祈福、学习修行的重要场所。
此外,五台山还是佛教经典的重要研究中心。
众多高僧大德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研究著作,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元代高僧释智慧的《五台山记》。
这部巨著对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被誉为佛教经典之一。
二、寺庙之间的佛教巡礼五台山内的寺庙众多,各有特色,游客可以进行一次精神的佛教巡礼。
其中,五台山最著名的寺庙之一是上五台山,它以其雄伟的建筑和辉煌的历史而闻名。
寺庙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香客络绎不绝,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氛围。
除了上五台山,五台山还有下五台山、东五台山、永修寺等寺庙,每个寺庙都有其独特的佛教文化积淀和建筑风格。
游客可以在寺庙之间徜徉,感受不同寺庙散发出的佛教气息,并通过参与佛教仪式,感受佛教的智慧与慈悲。
三、民俗风情的独特魅力五台山不仅是佛教圣地,还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世代传承下来的各种民俗活动成为这座山区独特的文化符号。
在五台山的民俗风情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庙会活动。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五台山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和朝圣者。
庙会上,人们可以观赏到传统的舞狮、舞龙表演,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还可以购买到各种手工艺品和纪念品。
五台山研究的成果、前景与任务
台
山
由
研 究
蒽
差
。
娲
2
9
.
五 台 山研 究 的成 果 、 前景 与任 务
杨 安 和 ( 山西省人 大常委会 , 太原 山西 0 00 ) 30 1
厶
刚才 听 了五 台山研 究会 2 年 的工作 总结 , 5 确实是硕果 累累 , 果辉煌 。研究会 在 白清 才 、 成 李 玉明老领 导的关 心 、 指导 下 , 在崔 正森等人 的
具体努力 下 , 取得 了显著 的成绩 。谋划未来五 年
蠢
的发展 时 , 点很 高 。特别是 对远景规划 的设计 起
和说明, 图文 并茂 , 有感 染力 , 人觉 得 既前 很 让 景美好 , 又任重道 远 。 我觉得研 究会的工作做到 这等程度 , 确实不容易 。 特别是在人员少 、 紧 经费 缺的情况下 , 全靠辛 勤劳作 、 私奉献 , 无 才能取得
度 , 工 作 搞 好 , 研 究 会 需 要 解 决 的 问 题 逐 把 把
是 足 的 . 效 也 十 分 明显 ; 家对 其 预期 实 现 成 大 的 目标 , 也是 有 信心 、 把 握 的 。最 后 , 有 我希 望
在 坐 的各 位都 能 齐 心 协力 , 自尽 自己应尽 的 各
责任 和 义 务 , 五 台 县 、 台 山景 区 的发 展 做 为 五
有 文化 的研 究 , 像 一 个 人 的 两条 腿 , 了一 就 缺 条腿 。这 方 面 , 主要靠 政 府 的有 关地 质部 门来 进行 。社 科 院要 主动 与相关 部 门协 调 、 联络 。
什么 是文化 ?毛主席 说过 , 文是经 纬天地 , 化 是彻头 彻尾 , 里彻外 。文化 是用语 言 、 彻 文字
五台山民俗与旅游的研究
五台山民俗与旅游的研究五台山列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五台山座落于“华北屋脊”上,最高海拔达3058米。
这里,峰峦连绵,山岳交错,形如虎踞,势如龙蟠,总面积为2837平方公里。
五台山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
五峰耸峙,高出云表,顶无林木,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
释迦牟尼舍利大白塔一、五台风巍山如台东台五台山属太行山脉,面积2800多平方千米,山南山北各有溪流分别注入清水河和滹沱河。
由于五座台顶所处方位不同,分别称为东台、西台、北台、中台、南台。
其中东西北中四台,位于同一道山脉,新月状排列。
只有南台独居一方,与四台遥遥相望。
五峰以内称台怀,为五台中心区,五峰以外称台外。
东台又称望海峰,台顶如鳌鱼脊,耸立于台怀镇东北10千米处,海拔2795米。
台顶面积最小,仅7万平方米。
台上曾建有望海楼,据传登楼能远眺东海日出,故名。
今楼已毁,但登此台晨观日出,眺望群山秀色,欣赏云海变幻,依然壮丽非凡。
幸运时,还可看到难得一见的佛光。
据史载,隋文帝曾下诏在五台各建一座寺庙,供奉名目不同的文殊菩萨。
东台顶原建有一座望海寺,内供文殊像。
现仅存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建的笠子塔。
西台距台怀镇23千米,海拔2773米,面积约28万平方米。
台地的周围群山拱围,岩石幽深,峰顶旧建法雷寺,供奉狮子文殊像。
每逢皓月当空,只见银光泻地,层峰朦胧,万籁俱寂,俨若悬镜,故取名为挂月峰。
南台距台怀镇南面25千米,海拔2485米,台顶面积约14万平方米。
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繁花似锦,千峦弥布,五彩缤纷,因之取名为“锦绣峰”。
顶上建有普济寺,内供智慧文殊佛像。
农历四月,北面四台还是冰天雪地,而南台山腰却是百花怒放。
北台北台又称叶斗蜂,约距台怀镇25千米,为五台之最高峰,海拔3058米,台顶面积37万平方米,顶天立地,有“华北屋脊”之称。
此台特点是台高、风猛、雷激。
台顶建有灵应寺,内供无垢文殊佛像。
《清凉山志》载:“在其下仰视,巅摩斗杓……风云雷雨,出自半麓。
生态哲学视阈下的五台山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研究
生态哲学视阈下的五台山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五台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不仅具有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还承载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
在生态哲学的视阈下,五台山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五台山文化景观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以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文章首先对五台山文化景观的内涵进行界定,明确其包括佛教文化、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等多个方面。
接着,从生态哲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五台山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生态智慧。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研究五台山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挑战,如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开发与管理等问题。
文章还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五台山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这些策略将围绕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等多个方面展开,旨在实现五台山文化景观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文章还将强调在五台山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政府、社会、民众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协同作用的重要性。
本文旨在通过生态哲学的视角,全面深入地研究五台山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五台山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五台山文化景观的生态系统分析五台山文化景观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生态现象,其形成和发展深受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文化活动的双重影响。
在生态哲学的视阈下,五台山文化景观的生态系统可以被视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自组织的系统,其中自然、文化、社会等多个子系统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五台山文化景观的生态全貌。
自然生态系统是五台山文化景观形成的基础。
五台山地处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这里的森林、草地、湖泊、河流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五台山独特的自然景观,为文化景观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
文化生态系统是五台山文化景观的核心。
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五台山古墓探访中国佛教圣地的历史遗迹
五台山古墓探访中国佛教圣地的历史遗迹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圣地之一。
这里有众多的佛教寺庙和古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访五台山的古墓,感受中国佛教圣地的魅力。
一、五台山简介五台山,又称五台山佛教名山,是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五台山地势险峻,山峰起伏,景色秀丽,被誉为“北国小庐山”。
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二、五台山的佛教文化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佛教文化在这里有着深厚的底蕴。
五台山的佛教寺庙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塔院、寺院和古墓。
这些寺庙和古墓保存着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信徒前来朝拜和参观。
三、五台山的古墓五台山的古墓分布广泛,数量众多。
这些古墓大多建于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其中最著名的古墓有以下几处:1. 五台山大佛顶五台山大佛顶是五台山最著名的古墓之一,位于五台山主峰顶部。
这座古墓建于唐代,是五台山最早的佛教建筑之一。
大佛顶高耸入云,气势宏伟,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 五台山千佛洞五台山千佛洞是五台山最大的佛教石窟之一,位于五台山东麓。
这座石窟建于唐代,保存着大量的佛像和壁画,是研究佛教艺术的重要遗址之一。
3. 五台山万年寺五台山万年寺是五台山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建于唐代。
这座寺庙保存着大量的佛教文物和古代建筑,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4. 五台山白塔五台山白塔是五台山最高的佛塔之一,建于明代。
这座佛塔高耸入云,气势雄伟,是五台山的地标之一。
五、五台山的历史遗迹保护五台山的古墓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些历史遗迹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五台山的保护工作,加大了对古墓的修缮和保护力度。
同时,五台山也积极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和学习。
六、五台山的意义和价值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的圣地,具有重要的宗教、历史和文化价值。
五台山佛教圣地与智慧之山
五台山佛教圣地与智慧之山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是佛教的圣地之一,也被誉为智慧之山。
这座山因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闻名于世。
五台山不仅是佛教的胜地,同时也是文化交流与学问研究的中心。
本文将从历史传承、佛教文化、智慧之山的角度,为您详细介绍五台山的特点和魅力。
一、历史传承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具有悠久的历史。
相传,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五台山,由此开创了五台山的佛教之路。
在隋唐时代,五台山成为佛教的重要中心,吸引了大量信仰者和学者前来朝拜和研习。
五台山还是北方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交汇点,吸引了来自不同宗派的高僧大德。
二、佛教文化五台山自古以来就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这里有众多的历史寺庙和佛塔,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普救寺、塔院寺和清凉寺等。
这些寺庙不仅保存着悠久的佛教文化遗产,还是佛教学问研究的重要场所。
无论是佛教经典的传承与研究,还是僧众的修行与教诲,五台山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寺庙内的佛像、壁画和经典文献等珍贵文物更是吸引了众多的文化爱好者和研究者。
三、智慧之山五洲联统席位于五台山的金顶,也是五台山制高点。
在金顶上,有一座高达43米的大型佛像——五台山大佛。
五台山大佛是五洲联统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五台山的象征。
这座金碧辉煌的大佛向世人展示了佛教智慧的光芒。
据说,在五台山大佛的莲花宝座上,还埋藏着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子。
这也使得五台山成为信众朝拜的重要圣地。
四、文化交流与学问研究五台山不仅是佛教信仰的重要场所,也是文化交流与学问研究的中心。
每年,五台山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艺术家前来交流和探索佛教文化的魅力。
这里举办了多次佛教文化交流活动,包括展览、学术研讨会和佛教经文诵读等。
通过这些活动,五台山为推广佛教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之,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和智慧之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佛教文化。
它不仅是信众朝拜和虔诚祈福的地方,同时也是艺术家和学者研究和交流的场所。
五台山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全球各地的人们前来品味佛教的智慧和领悟人生的真谛。
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
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十九)以唐建兰若寺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2022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三部门发文,《通知》要求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要坚持保护第一、强化系统保护,牢固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责任重大的观念,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
《通知》为我们保护与传承乡村宗教文化遗产提供了方法、指明了方向。
就是要对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对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心存敬畏,正确处理历史与当代、保护与利用、传统与创新、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积极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绽放光彩,成为增进全民族历史自信与历史认知的重要源泉。
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宗教文化遗产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对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其中对山西广大乡村地区的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宗教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更可以作为全国宗教文化遗产保护的典型。
山西繁峙地处佛教圣地五台山北麓,唐朝以前的北台、西台均在繁峙县境内,而其余三台为繁峙县与五台县的交界处。
繁峙乡村的宗教文化遗产不仅数量大、分布广泛,还保留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但另一方面,对其保护程度较低、哲学思想、文化价值、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挖掘不够深入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更好发挥历史文化遗产以史育人、以文化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作用。
限于篇幅,本文仅以大宋峪村唐建兰若禅寺为例,运用现有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系统地揭示古兰若禅寺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内容供给,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增强民族精神力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千年古刹繁峙大宋峪村兰若禅寺兰若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据北宋《清凉山志》记载:“兰若寺,大黄尖北二十里,唐建。
万历初,法华道者游行五顶,诵法华,日夜无怠。
结合政治论五台山文化
结合政治论五台山文化五台山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影响。
据史书记载,五台山文化始于商周时期,彼时中国西北大量的国家突然形成。
由于太原位于四行条约国家的枢纽,因此五台山文化很快就广泛流传于西北地区,影响上游沿海地区,形成了中原文明圈的特殊文化。
五台山文化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精神食粮,给他们带来了多种社会教育价值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仁义礼智信。
仁一词出自春秋时期的《公羊传·管仲》,故意强调的是仁者不畏强,不出暴行,知人善任,仁之当行,为人处世,“仁”字,即“仁慈”之意。
义出自《老子》,义者是进行义务,遵守那些共有的规则,尊重整体利益,在重大事件中尊重伦理道德。
礼出自《论语·孟子》,凡事在有礼之乎,礼也,礼也者言礼仪制度之义,必须严格遵守礼仪规则。
智出自《论语·公冶长》,智可以增加智慧,明白别人的感情,放下尊严,善于立论,能够体现思想内涵。
最后是信,出自《礼记·大学》,是以实证为本,每件事都应先试验,因此只有信实才有可信,只有真实才有可信。
当代社会的人们,无论经济繁荣还是贫困落后,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通过这五条基本道德原则,把握素质教育义旨,以“仁义礼智信”为指引,学习正确知识,培养以正确行为准则行事,才能充分发挥其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促进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五台山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影响。
它以“仁义礼智信”作为基本原则,更深化了它对政治的深远影响。
当今社会,五台山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应把它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撑,以“仁义礼智信”为指引,准备好行为,充分发挥其政治文化价值,以促进社会文明健康发展,使其更加美好。
对五台春节民俗文化及其内涵的研究
对五台春节民俗文化及其内涵的研究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是佛教胜地,也是中国重要的宗教文化遗产之一。
五台山是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的佛教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
除了佛教文化之外,五台山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不仅丰富了五台山的传统文化内涵,还为游客提供了一场别样的春节体验。
一、五台山的春节民俗文化1. 祈福活动:在五台山的春节期间,信徒和游客会前往寺庙进行祈福活动。
他们会在庙里烧香、敲钟、祈祷,希望来年平安顺利,万事如意。
这是五台山春节民俗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能代表佛教文化的一种形式。
2. 祭祖活动:在五台山的春节期间,当地的居民会举行祭祖活动,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他们会在家中摆放祖先的牌位,烧香祭拜,祈求祖先保佑一家人平安健康,事业顺利。
3. 文化演出:五台山的春节期间,还会举行各种文化演出,包括舞龙舞狮、杂技表演、传统戏曲演出等。
这些演出不仅为游客带来了欢乐和娱乐,还展示了五台山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4. 赛马活动:五台山的春节期间,还会举行赛马活动。
这是五台山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赛。
赛马活动不仅展示了五台山地区的农耕文化,还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二、五台山春节民俗文化的内涵1. 宗教信仰:五台山的春节民俗文化深受佛教的影响,宗教信仰是其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徒和游客通过祈福和祭祖活动,表达对神灵和祖先的崇拜和敬意,传承和弘扬了佛教文化。
2. 家庭团聚: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刻。
在五台山的春节期间,当地的居民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共同享受节日的喜庆氛围。
家庭团聚不仅增强了亲情,也弘扬了传统文化。
3. 文化传承:五台山的春节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演出和民俗活动,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
这些活动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欢乐和娱乐,还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
对五台春节民俗文化及其内涵的研究
对五台春节民俗文化及其内涵的研究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宗教文化遗产地。
在五台山,春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在这一时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五台春节民俗文化及其内涵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座山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五台山的春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节目之一是舞狮。
在春节期间,五台山的各个寺庙都会组织舞狮表演,以求祈福祥瑞。
舞狮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表演形式,通过模拟狮子的动作和神态,寓意着驱邪避凶、招财纳福。
舞狮表演不仅吸引了当地信徒和游客的关注,也成为了五台山春节期间的一大亮点。
除了舞狮,五台山的春节民俗文化还包括祭祖、放爆竹、观灯会等活动。
祭祖是传统的中华民俗活动,通过祭祖仪式,人们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放爆竹则是为了驱赶邪灵,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观灯会则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人们在灯笼下祈愿美好的未来。
这些活动凝聚了五台山当地人民的情感,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
五台山的春节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先,春节民俗文化体现了对祖先的敬仰和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祭祖活动中,人们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之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家族文化。
其次,春节民俗文化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舞狮、放爆竹等活动寓意着驱邪避凶、招财纳福,人们通过这些活动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生活幸福美满。
最后,春节民俗文化体现了对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
五台山的春节民俗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举办各种传统活动,人们传承和弘扬着中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着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五台山的春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这一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五台山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宗教传承,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春节民俗文化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五台山的春节民俗文化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共同珍惜和传承。
五台山研究
五台山研究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五台山镇,属于太岳山脉的一部分。
五台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和学者前往研究。
五台山的地质构造复杂,山峰陡峭,海拔高度超过2000米。
这里山峰众多,峰峰相连,被称为“五台”。
五台山的主峰——北台顶,海拔2546.10米,是华北地区的第一高峰。
山势雄伟,气势磅礴,给人一种崇山峻岭的壮丽感受。
五台山是我国佛教圣地之一,有着悠久的佛教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五台山就是佛教弘法的重要场所,这里寺庙众多,大大小小的庙宇、塔院和古刹遍布山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五台山大殿。
五台山大殿是五台山建筑群的核心,始建于唐代,属于典型的中国古代寺庙建筑风格。
这里保存着大量珍贵的佛教文物,是研究佛教艺术和佛教历史的重要资源。
除了佛教文化外,五台山还有着丰富的道教文化和民间信仰。
这里有很多与道教有关的寺庙和观音庙,深受道教徒和信众的崇拜。
每年的黄粱美食文化节和灯会活动也吸引着大量游客。
此外,五台山还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如五台山旗子舞、五台山锣鼓表演等,激发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探讨。
五台山是生态保护区,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有着丰富的植被和动物资源。
这里的雾凇景观、云海景观、雪景等天然美景是无与伦比的。
五台山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山水人文景观格局。
最后,五台山还是一个中医药的研究重地。
五台山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十分适宜草药生长,这里的中草药资源丰富。
很多学者都来到五台山进行中药材的研究,探索生物药物的制备和应用。
总之,五台山是一个具有复杂地质构造和丰富文化遗产的研究重地。
无论是研究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还是中医药资源,五台山都是一个理想的研究地点。
研究五台山不仅可以拓宽学术领域,更可以加强文化交流,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五台山文化及其核心研究
的 内涵 。它 不 仅 是 三 晋 文 化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在 整 个 中 华 历 若 波 罗 密 指 的又 是 什 么 ?《 大般 若 经 》的第 2 1 卷 中说 : “ 得 史 上 也 有 特 殊 的地 位 。它 始 终 是 中 国佛 教 文化 以及 中 国 历 史 第 一 义 ,度 一 切 法 到 彼岸 ,以 是 义 故 ,名 般 若 波 罗 密 。 ” 这 上光辉的一页 。 句 话 就 是 说 ,般 若 这 种智 慧 ,不 仅 有 世 间 的智 慧 ,而且 是 超
的地方 ,他们要在 这里建造寺庙 来供奉文殊菩萨 。但道教不
同意 ,最 后 在 汉 明 帝 的 应 允 下 ,佛 教 才 开 始 建 立 道 场 0五 台
五 台 山 被 联 合 国列 为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以 后 ,越 来 越 多 的学
பைடு நூலகம்
者 开 始 对 五 台 山的 研 究 感 兴 趣 。 五 台 山佛 教 文 化 博 大 精 深 , 山第 一 个 佛 教 寺庙 就 建 设 那 个 时 期 ,就 是 现 在 的 显 通 寺 。从 有 很 多 方 面 可 以研 究 。然 而 ,五 台 山 的佛 教 文 化 ,佛 教 的流 此 之 后 的 两 千 多 年 内 ,五 台 山 经 历 了 各 个 朝 代 的建 设 ,不 断 派 ,各种史学研究才刚 刚起步 。许 多问题 ,我们需要更进一 地 扩 大 和 发展 ,出 现 了 许 多 寺 庙 、佛 塔 、雕 塑 与 绘 画 。这 都 步 。 五 台 山佛 教 文 化 是 中 国传 统 文化 的 一 部 分 ,它 影 响 着 人
台 山 盛 行 , 五 台 山 作 为 一 个 佛 教 圣 地 而 开 始 了 它 的 历 史 进 “ 般若波罗密 , 在佛心 中, 变 名 一 切 种 智 ”, 这 句 话 的意 思 是 , 程 。五 台 山 原 名 紫 金 山 , 又 名 五 峰 山 。之 前 这 里 是 道 家 圣 地 。 般 若 智 慧在 层 次 上 还 有 细 致 的划 分 ,如 婆 罗 门 的 、大 乘 的 、 东 汉 年 间 ,汉 明帝 派 使 者 西 行 求 道 ,路 途 中 遇 到 了 来 自古 印 小 乘 的 、佛 本 身 的 。 然 而 般 若 智 慧 对 于 文 殊 般 若 来 说 ,就 是 度 的 高 僧 迦 叶摩 腾 和竺 法 兰 ,于是 使 者请 带他 们 回了 洛 阳 。 甚 深 般 若 ,就 是 至 高 的 、超 常 的 、超 验 的 实相 般若 。 然后他们看 到五台山的灵气 ,认 为这里是文殊菩萨讲经传道 三 、结 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台山文化研究
一.《藏传佛教与五台山的关系》:关系的网络主要是通过人来建立起来的,所以藏教与五台山当然也是通过不同的高僧来建立起的。
○1简单的介绍:西藏佛教又称为喇嘛教,代表人物是桑杰巴登,在上世纪由汉地和印度传入西藏。
主要时期是前弘期与后弘期,后弘期分为这几个派别:宁珰派,噶当派,萨迦派,希解派,觉域派,觉南派,格鲁派,其中格鲁派是最著名的一个时期。
西藏的一般信徒,都依奉“阿弥陀佛”的信誓。
祈神念佛,起到来世之善果。
藏教视五台山是“古刹之地”和“人间刹地”。
○2五台山与藏教的关系的传说:当时藏教与汉地的联系是很强的,西藏与当时的中央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布顿的一书中描述的是藏王松赞干布在五台山建立108寺庙,但是这样的史料的真实性很弱。
这样记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藏王的仁慈善良,施功布德的品质,这样就可以拉合汉地与西藏之间的关系。
○3连接五台山与藏教关系的主要人物介绍:从时间的顺序来介绍人物。
a.大泽师仁钦桑布,在《诺扎六法》中预示他死后将去往人间刹土——五台山,说明11
世纪五台山已经是人们的向往了。
b.希解派,帕当巴桑杰。
希解在藏语中的含义是停止生死流转,熄灭一切苦恼根源。
c.人巴恩(迦萨派第五代祖师):是元太祖忽必烈的帝师。
d.胆巴帝师:元代常做五台山的西藏高僧,元世祖去世之后他常驻五台山的寿宁寺,是五
台山的藏教佛教之开端(喇嘛教),这也是五台山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
e.宗碦巴大师:15世纪格鲁派(黄派)的关键大师,在五台山上修建了黄教教院,黄教与
明朝建立关系也是从他开始的,在沟通藏汉两地之间的关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f.章嘉呼图克图:是蒙古地区藏传佛教,也是黄教最大的转世活佛之一,仅次于达赖和班
禅。
清朝乾隆时为了推行缓解政策,又将章呼回了五台山的“镇海寺”。
章嘉活佛二世在维护蒙藏地区与中央的关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章嘉墓塔是章嘉呼图二世罗桑去曲丹的灵骨塔,建于镇海寺的东院,从此镇海寺布施不绝,喇嘛甚多。
g.扎萨克喇嘛:住于菩萨顶寺。
h.仓央嘉措:西藏黄教六世达赖,死于青海湖畔,相传当时仓央嘉措还在五台山静坐六年。
二.菩萨顶的佛教历史
1.菩萨顶简介:菩萨顶在今台怀镇大孚灵鹫十二院之一(大孚灵鹫峰:是中印度揭陀螺王国的一个山峰,形状类似鹫鸟,山中又多鹫鸟,所以得此名。
大孚:大为宣传,以什么东西为
主要的信仰的含义)菩萨顶初名真容院,该寺左以动态望海峰为青龙山,右以西台挂月峰为白虎山,周边风景优美,空气清凉。
有著名的高僧写诗:古寺晚峰头,登临兴未休。
林烟笼绀殿。
2.菩萨顶名称由来的记载:据记载文殊菩萨露真容就在菩萨顶寺,但是到了唐朝初期的时候真容寺却还没有一个文殊菩萨的像,于是寺内高僧决定为其募仪影,当时有一个名为安生的木工,常做佛像,但是这次做文殊菩萨的佛像的时候却经历了六次炸裂,于是安生请求文殊菩萨现真身让其临摹一下,于是文殊菩萨真的现真身。
从此人们就将安生所造的文殊菩萨像称为文殊菩萨的真容像。
3.关于菩萨顶的诗歌:唐代贾岛——绝顶人来少,
4.普桑顶上的高僧:金光照和释常遇。
金光照俗姓李,河南人,十三岁出家,师事迦叶和尚。
金光照听了迦叶和尚的一番辨证无为有为的关系之后,认为佛教并不是人们所说的迷行而是一种深奥玄妙的理论,于是就坚定了默齿山林的举动。
他早就听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于是就决定前往五台山修行,悟“三界一心,了无别法”。
释常遇,俗姓阴,性情淳朴,襟怀洒落,身体魁梧,道貌清奇,喜好林泉。
慧师,家近五台山,父母信奉佛教于是就剃度。
超化大师,净业大师等著名的大师云集在五台山的菩萨顶上。
5.菩萨顶的三龙说:火龙在小厨院,水龙在风水院,土龙在僧尼院。
龙遇水为大吉。
6.来五台山的人: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著名地点,出身僧人的朱元璋认为五台山是“化愚”之地。
并且朱元璋不仅仅尊崇的是汉地的佛教也十分尊崇喇嘛,优抚喇嘛。
清朝的顺治皇帝相传也是在五台山出家,在五台山上也可由其的题字“不如佛家半日闲”的诗句。
顺治看破红尘,并像高僧自称为弟子。
顺治产生这样蓝珀红尘的想法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成功举着反清复明的大旗,攻陷南京,顺治大惊,他产生了恐惧,暴怒和狂怒的心情,深感做皇帝不如做和尚安闲自在快活和尊荣。
第二个主要原因是顺治皇帝的爱妻董鄂妃离世更加使得顺治皇帝有看破红尘的想法了。
三.黛螺顶佛教史
1.关于寺名与建寺年代:这是一个别具一格的古刹,历史上的名称依次为青峰顶,佛顶庵,大螺顶,黛螺顶。
据清凉山志记载从唐朝就有了黛螺顶了。
黛螺顶的后殿大雄宝殿前今有一松一柏,松在北柏在南,围粗一丈,就是乾隆诗中的“阶下千年不老松”。
唐朝僧人结念的修行处,寺内的这棵古松见证了黛螺顶的历史。
寺内的山门前立有两块石碑,一块立于明历年二十年仲秋,上书“五台重建佛顶庵”另一块是清朝康熙立。
2.关于寺庙的建筑:黛螺顶在台怀镇东清水河旁,其峰形状如大螺。
明代高僧写诗:踏遍尘区念无休,归来结社碧峰头。
无穷松韵清双耳,不层云山豁两眸。
一个蒲团消白日,半肩破納度寒秋。
人间八万四千梦,尽向无生一念秋。
黛螺顶中的站佛就是旃檀佛,即释迦牟尼佛乔达摩。
当时的佛教有“佛身无量”等诸多的禁忌,造像师不能直视佛祖,只好请佛祖站在水边,利用水中的倒像成像,因此这也成为“照佛”。
这里面有感人的故事:立禅和尚。
黛螺顶中有16幅立体国画,讲述的是16个佛教的故事。
依次为:上托兜率,家选饭王,乘象入胎,树下诞生,九龙灌洛,仙人占相,逾城出家,落发贸衣,魔军害佛,菩萨降魔,城等正觉,初转法轮,佛陀说法,双斥入灰,舍利宝塔,三眉真火等。
3.帝王的尊崇:佛祖释迦牟尼佛在涅槃前留下遗言,其圆寂之后文殊师利将于五台山顶居住。
古往今来四海之内的僧俗人千里迢迢来朝山拜佛。
但是五台山的地势险峻,一年中有六个月是冰雪覆盖的,所以前往者不能一下子将五台山的五峰全部游历完,于是乾隆就下旨让青云和尚将五殿合于一殿。
四.《五台山佛寺影壁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