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有关部署,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一)现状与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产业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一批企业的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第一方阵,高铁、通信、航天装备、核电设备等国际化发展实现突破,一批产值规模千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集群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融合,加快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涌现了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有力支撑。

未来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

信息革命进程持续快速演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信息经济繁荣程度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

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超材料与纳米材料等领域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传统工业体系分化变革,将重塑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

基因组学及其关联技术迅猛发展,精准医学、生物合成、工业化育种等新模式加快演进推广,生物新经济有望引领人类生产生活迈入新天地。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助推绿色低碳发展大潮,清洁生产技术应用规模持续拓展,新能源革命正在改变现有国际资源能源版图。

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深度融合,数字创意产业逐渐成为促进优质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创意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正在兴起。

面向2035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面向2035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面向2035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国家均已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工程院王礼恒院士科研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0年第2期撰文,围绕“十四五”及2035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系统分析了国际环境、发展趋势、国内产业现状、发展经验以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未来新兴产业总体发展思路及重点方向。

文章指出,在“十四五”时期,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基础,推动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文章建议,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和强化战略引领,强化创新基础、加快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体系,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大开放融合、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以期为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前言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经过十年发展,新兴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越发明显,已经成为构建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新支柱。

为推动新形势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18年中国工程院启动了“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35)”咨询项目。

作为系列研究的第四期,项目旨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为指引,研判国际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梳理各个重点领域的系统性技术、产业瓶颈突破技术、跨领域技术,凝练“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开展面向2035年的新兴产业技术预见及产业体系前瞻研究。

项目强化顶层设计、组织协调及方法创新,按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数字创意产业6个专题组,以及政策组、综合组的组织结构开展深化研究,提出了“十四五”及中长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重点方向及对策建议。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强化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强化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强化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

A.五位一体B.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C.四个全面D.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答案】 A2、根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即都市区()小时通勤。

A.1B.2C.3D.4【答案】 A3、股票是一种代表()的证券。

A.债权B.所有权C.财产使用权D.财产处置权【答案】 B4、根据《循环经济促进法》,必须对废弃的产品或者包装物负责回收的企业是()A.全部生产企业B.具备技术经济条件,有能力回收的生产企业C.生产列入强制回收名录的产品或者包装物的企业D.有能力对废弃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置的生产企业【答案】 C5、私人物品的特点是()。

A.战略性和公益性B.公益性和基础性C.排他性和竞争性D.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答案】 C6、为补偿旧资本消耗而进行的投资被称为()A.净投资B.存量投资C.重置投资D.基本投资【答案】 C7、关于经济萧条的解释是()。

A.实际产出低于实际需求水平B.实际产出高于潜在产出水平C.实际产出下降,与潜在产出之间缺口不大D.实际产出持续下降,与潜在产出之间缺口巨大【答案】 D8、根据《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的通知》(国发〔2019〕26号),我国境内投资的下列项目,不适用于项目资本金制度的是()。

A.政府投资的经营性项目B.企业投资项目C.政府投资的非经营性项目D.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答案】 C9、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基本特征是()。

(新教材已删除)A.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约束性B.战略性、综合性、技术性、差异性C.综合性、技术性、基础性、指令性D.战略性、差异性、指导性、操作性【答案】 A10、在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的类型中,()的基本理念是市场经济具有结构的自我调整功能,通过市场价格差异所引起的对投资者和生产者的刺激,可以使社会资源按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及时有效地流动。

河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河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河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打造经济增长新活力的重要力量。

“十三五”时期,我省正处于动力转换、结构优化的关键阶段,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省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一)“十二五”发展成就“十二五”期间,全省加强战略谋划、突出创新驱动、强化载体建设、扩大开放合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加快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规模快速壮大。

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1.8%。

“十二五”期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年均超过18%的增速高速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实现翻番。

特色领域优势显著。

全省智能手机总产量达到2亿部,占全球智能手机产量的七分之一,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

小麦、玉米、肉牛等生物育种技术水平国内领先,高世代显示用ITO(铟锡氧化物)靶材、T700碳纤维、大尺寸硅抛光片等新材料产业化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新能源客车产量占全国的30%以上,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能居全国前列。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突破2400家,比“十一五”末增加1345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80家、47家和14家。

突破了硬岩盾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106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

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业态发展迅猛。

2015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7700亿元,同比增长36%;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业务超过5000万单,业务规模居全国首位。

平台经济快速发展,世界工厂网、中华粮网、企汇网、鲜易网等一批特色平台水平国内领先,中原云、河南工业云等公共服务云平台上线运行。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安培供稿)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专家解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或将迎来又一政策利好,政府要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

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明确,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綦成元表示,加快《规划》的实施,不仅对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也是促进当前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措施。

《规划》明确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7大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制定了产业发展路线图,提出了各领域发展的标志性目标、提升整体创新能力与拓展市场应用等创新发展重大行动计划、主要政策措施。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一)节能环保产业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生物产业要面向人民健康、农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强化生物资源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开发,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

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35)

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35)

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35)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本文围绕“十四五”和 203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系统分析了国际环境、发展趋势、国内产业现状、发展经验以及存在问题,提出未来新兴产业总体发展思路及重点方向,并从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和强化战略引领,强化创新基础、加快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体系,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大开放融合、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4 个方面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兴产业 ; 特征定位 ; 发展方向 ; 十四五 ; 2035一、前言2010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经过十年发展,新兴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越发明显,已经成为构建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新支柱。

为推动新形势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18 年中国工程院启动了“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35)”咨询项目,旨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为指引,研判国际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梳理各个重点领域的系统性技术、产业瓶颈突破技术、跨领域技术,凝练“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开展面向 2035 年的新兴产业技术预见及产业体系前瞻研究。

项目注重强化顶层设计、组织协调及方法创新,按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数字创意产业 6 个专题组,以及政策组、综合组的组织结构开展深化研究,提出了“十四五”及中长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重点方向及对策建议。

本文作为“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35)”项目成果的学术性展示,分析产业发展趋势、现状及存在问题,提炼产业发展特征及定位,提出“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原则,就产业重点领域的“十四五”和 2035 年主要发展方向、政策措施建议等开展论述,以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部署和要求,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孕育着新一轮产业革命,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当前,全国上下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在此过程中,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判断未来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从有利条件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国内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核心技术严重缺乏,标准体系不健全;投融资体系、市场环境、体制机制政策等还不能完全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必须加强宏观引导和统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泰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点汇总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泰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点汇总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泰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点汇总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成效2020年,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5。

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7。

6%,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37。

25%和41。

3%。

“十三五”期间,一批特色产业领军企业和瞪羚企业崭露头角,多个国内外“唯一”“第一”持续涌现。

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4家,10亿元以上企业35家。

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9家,培育省潜在独角兽企业6家、省瞪羚企业8家。

“十三五”期间,全市已形成以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医药产业集群为核心,集聚金迪克、艾美康淮、勃林格、瑞科、中慧元通等疫苗企业,拥有各类疫苗产品近50个。

截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省“双创人才”计划科技创新团队14个,省“双创”人才219人,省“双创”博士155人,省第二期“科技企业家”79人。

创新企业培育壮大,截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52家,迈博太科、亿腾药业、迈度药业3家企业跻身中国药品研发实力百强。

创新平台量质提升,全市获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3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72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72家,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23家,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0家。

“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列表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到2025年,力争将泰州市建成长三角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医药、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等产业全国领先,更好地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引擎作用。

发展规模持续壮大。

到2025年,全市医药、高端装备、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2%以上。

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作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新兴产业推进处来源:《经营管理者》2020年第04期2020年,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左右,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5个百分点左右;力争40个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成投产;70个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其中省级验收30个,市级验收40个)。

回顾2019年,四川省新兴产业总体呈现平稳较陕运行态势。

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高于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5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9个百分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发展环境。

坚持以《四川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导向,制定了《2019年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工作安排和任务分工》,明确2019年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和支持方向。

积极引进新兴产业项目,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

协调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服务,为新兴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加强政策扶持,支持项目建设。

在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下,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抓大项目,成效显著。

通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支持重点领域龙头骨干企业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培育重点产品。

严格项目管理,加强风险管控。

按照相关要求,组织清理了2011年至2018年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项目建设情况。

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梳理了原因和困难,提出了处理建议,进一步深化项目管理工作,加强风险防控,管好用好财政资金。

今年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坚持规划引领,做好《四川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评估总结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年度推进工作方案;结合全省产业发展实际,修订发布《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20年)》;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启动《四川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引导各地有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是全球性和共同体发展进程中突出的有效动力。

中国正迈出着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一体化进程的步伐,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6年4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中国“十三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举措和措施,形成了一整套的规划体系,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与润物细无声的支撑。

规划指出,要把重点放在提高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上,落实创新驱动战略,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新兴产业参与研究开发联合创新,建设全国多中心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从宏观层面优化技术创新环境,大力加强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

规划还强调加强金融支持,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机构要加大小微企业投融资以及新兴产业融资支持力度,健全投融资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充分调动市场活力,促进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融资便利化。

规划还指出,要建立新兴产业政策性保险体系,加强信息化治理,增强监管效能和市场机制建设。

注重激发市场参与者对新兴行业发展的积极性,构建营商环境,把握新兴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完善稳定性和持续性保障措施。

此外,规划还要求实施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战略,引入新的思想和方式改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专家、高端人才和普通技术工人为主的多层次、综合型、高水平的新兴产业人才队伍。

总的来说,《中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旨在带动中国经济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它将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促进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激发更多的创新活力。

达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

达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

达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暨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13—2020年)2012年12月i目录一、发展背景 (1)(一)发展基础 (1)(二)发展机遇 (2)(三)面临挑战 (4)二、总体要求 (4)(一)总体思路 (4)(二)基本原则 (5)(三)发展目标 (6)三、发展重点 (7)(一)节能环保产业 (7)(二)新材料产业 (9)(三)生物产业 (11)(四)电子信息产业 (14)(五)高端工模具产业 (15)(六)新能源产业 (16)四、产业布局 (17)(一)空间布局 (17)(二)产业布局 (18)五、重点专项 (19)(一)清洁能源汽车专项工程 (19)ii(二)新材料专项工程 (20)(三)节能环保专项工程 (20)(四)生物医药专项工程 (21)(五)高端工模具专项工程 (21)六、重点工作 (22)(一)加快新兴产业集聚 (22)(二)加强优势企业培育 (22)(三)推动重点产业创新 (23)(四)加强市场应用示范 (24)(五)创新产业运行模式 (25)(六)坚持充分开放合作 (26)(七)优化创新服务体系 (26)七、保障措施 (27)(一)加强组织领导 (27)(二)加大财税扶持 (27)(三)强化金融扶持 (28)(四)加强人才支撑 (28)(五)做好要素保障 (28)(六)抓好政策对接 (29)(七)优化发展环境 (29)iii达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暨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达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之举。

为加快达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步伐,根据国家、四川省和达州市相关政策、文件、专项规划,制定本规划。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我国重要的发展历史时期,也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时期。

为此,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编制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该规划以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深化供给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推进农村振兴为主线,在科技、创新、金融、教育4个重点领域提出了总体要求,将重点倾斜到9支重要支柱性战略新兴产业及其他领域,形成了39条应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兴和传统技术深度融合的绿色智能制造及其产业、信息服务和金融科技、智慧农业、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海洋技术与装备、通信与信息安全等9大支柱性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该规划旨在统筹推进“十三五”时期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实施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形成核心竞争力;加快完善“促进有效需求、改善供给结构”的供给侧改革政策,完善一批有助于新兴产业壮大、发展成熟的培育政策;改进完善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加强人才支持,促进人才发展;推动政府法制环境的优化,加强市场监管;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新技术转移和示范应用;完善市场营销机制,支持企业覆盖海内外市场;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市场开放;加强社会力量参与,激发投资活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统筹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改革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友好性的能力。

以上就是“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总的来说,本规划以实现“双一流”和绿色发展目标为导向,主要围绕科技创新、完善政策制度、调整产业结构、强化人才支持、统筹推动和国际合作这几个方面打造了一系列支持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邯郸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邯郸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邯郸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一、行动目标到2020年,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速15%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争取达到24%。

二、重点任务(一)新材料产业专项行动。

1.行动方向。

重点发展高品质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新材料、高品质非金属材料、新型能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基材料;培育发展前沿新材料等。

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技术支撑力进一步增强,建成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2.行动路径。

高端金属材料。

发展汽车板、船板、家电板、电工钢、齿轮钢、轴承钢、石油管道钢、高铁轨道钢、双金属复合管、超高纯生铁等高强度、高性能、高品质金属材料,到2020年形成年产1500万吨生产能力;发展高性能耐热、耐蚀、耐磨特种铸造合金和铸造用高纯生铁、铸造3D打印快速成型新材料,形成年产300万吨生产能力。

全面提升金属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邯钢、新兴际华、天铁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新兴双金属复合管材、新兴球墨铸铁管、邯钢汽车钢板、邯钢冷轧及涂镀层钢板等4个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在全市钢铁行业的技术支撑作用,使其在钢铁共性关键技术方面和高端金属材料研发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化工新材料。

突破芳纶1414纤维、碳纤维聚合、纺丝及溶剂回收技术、复合材料用多轴缠绕机、热融预浸机、纤维铺放机、超高温热压成型设备关键技术,实现千吨级装置稳定运转,加速芳纶纤维、碳纤维等特种纤维产业化,到2020年实现年产芳纶1414纤维及复合制品5000吨、碳纤维及复合制品5000吨、碳纤维复合芯导线50000千米的生产规模,建成全国最大的高性能特种纤维及复合产品研发生产和设备制造基地。

以装置大型化、产品系列化为方向,积极发展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煤制聚乙烯、乙二醇、蒽油、洗油、脱氢催化剂、脱硝催化剂等煤基材料。

十四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十四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十四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竞争力,服务国家战略和重大改革发展。

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一流重要位置,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加强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支持和服务。

一是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发展战畊。

以实施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指导,统筹制定全国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发展内容、发展政策,并及时组织实施。

二是推动新兴产业升级转型。

制定科学有效的新兴产业升级转型规划,把握好结构调整、提质增效、新技术、新产业融合、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要素把控,推动新兴产业在技术基础、设备设施、组织机构、规模空间、数字化平台、标准规范框架等多方面全面升级转型。

三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应用领域。

建立以大众交通运输、健康医疗、社会人文服务等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应用领域,改进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推动智能视觉、虚拟训练、新兴技术数据收集、大数据处理和应用等技术的研发运用,及时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发掘产品改进的新思路和新技术,以便及时调整产品方案。

四是为新兴产业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完善和优化国家和地方税收、金融、投资、人力等政策,支持产业发展转型,鼓励和引导企业投资兴业,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建立研发、创新、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产品生产、物流配送等新兴产业发展体系,强化新兴产业资源整合能力,及时掌握行业发展脉搏,及时调整产品研发方案,保证新兴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江苏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江苏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江苏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2020年,我国将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江苏省也将以“深入实施新发展理念,驱动发展结构和动力,创新发展方式,突破发展瓶颈,加速构建新体制,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己任,赋能创新,推动转型升级,推进“十四五”发展。

江苏省“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将制定和实施“新兴产业开放发展行动方案”,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新兴产业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皆包含:特色产业、高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新加工业等4大类。

一是特色产业包括生命健康产业、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休闲农业综合体等,重点发展健康养老、医疗卫生、健康管理、非典服务业,以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精密制造、新能源、环保绿色、传统文化、旅游文化等,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上下游产业链效率和地方特色产业升级。

二是高技术产业,关注新型智慧制造、节能环保、半导体等国家重点领域,大力推进高性能节能新型机器人、智能零部件、智能制造系统、医疗设备、苹果E终端等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与产业化发展。

三是新兴服务业,加快互联网、软件、数据中心、智能科技服务、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及应用、在线教育、机器人服务业的发展,持续推动新兴服务业转型升级。

四是新加工业,注重新型材料、微纳加工、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制造、流体自动化、航空航天智能装备、未来智能系统及产品制造等,推动新加工业转型升级。

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江苏省将制定完善的市场准入、财税等支持政策,并结合项目投融资、项目自主办厂等,实施引导性补贴,逐级落实“十四五”规划布局,逐步建立“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附全文)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附全文)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附全文)大力推进节能技术系统集成及示范应用。

在示范园区等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开展节能技术系统集成试点,整合高耗能企业的余热、余压、余气资源,鼓励利用余热采暖、利用余能和低温余热发电。

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及耗能设备配备智能能源计量和远程诊断设备,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加强系统自动监控和智能分析能力,促进提高综合能效。

深入推进流程工业系统优化工艺技术,推动工业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在低温加热段使用太阳能集热器,实现生产工艺和能源供应的综合优化。

推进化石能源近零消耗建筑技术产业化,大力推广应用节能门窗、绿色节能建材等产品。

鼓励风电、太阳能发电与企业能源供管系统综合集成,推动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

做大做强节能服务产业。

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等业态快速发展,推动节能服务商业模式创新,推广节能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支持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

搭建绿色融资平台,推动发行绿色债券,支持节能服务公司融资。

制定相关标准,提高节能服务规范化水平。

制定节能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节能第三方评估机制。

搭建节能服务公司、重点用能单位、第三方评估机构履约登记和服务平台,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专栏16节能技术装备发展工程组织实施节能关键共性技术提升工程、节能装备制造工程。

鼓励研发高性能建筑保温材料、光伏一体化建筑用玻璃幕墙、紧凑型户用空气源热泵装置、大功率半导体照明芯片与器件、先进高效燃气轮机发电设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装备、浅层地热能利用装置、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装置等一批高效节能设备(产品)及其关键零部件。

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供热管网系统能效综合提升工程、电机拖动系统能效提升工程,推进燃煤电厂节能与超低排放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等重大关键节能技术与产品规模化应用示范。

组织实施城市、园区和企业节能示范工程,推广高效节能技术集成示范应用。

七大新兴产业

七大新兴产业

七大新兴产业,指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确定的7个领域(23个重点方向),“新七领域”为“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

标志着新兴战略产业框架已成定局。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颁发后,就会陆续出台各个领域的具体发展规划,以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

这一宏大规划,被业内人士看作继“4万亿”后中国政府启动的最大规模的产业计划。

而这一计划,已瞄准发展结构的根本转变。

在七大领域中,每一个大的领域中又确定了具体的分项。

在“节能环保”中,将重点突破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循环利用;“新兴信息产业”将聚焦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生物产业”将主要面向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新能源”中,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将领衔;此前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发展方向确定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提出了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中分列了特种功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两项。

编辑本段意义七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被认为是振兴经济的又一重大举措,因为几大部委的领衔介入,此后的政府大规模投资也被市场普遍期待,所以这也被认为是继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之后又一个大型产业投资计划。

与“4万亿”计划有本质不同的是,此次投资计划指向的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说,“之前的‘4万亿投资规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都是在扩大内需,加强基础建设的角度,结合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而现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转向至新兴产业项目。

”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制定,从时间上来讲,也与明年开始实施的“十二五规划”相衔接。

国家发改委也已确定,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编制作为重点。

在圈定七大产业的同时,会议还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明确国家将加强政策支持2011-03-1701:44:50来源:上海证券报(上海)跟贴44条手机见股票纲要全文约6万字,共分为16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按照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和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于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居民消费率上升。

农业基础进壹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壹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

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

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耕地保有量保持于18.18亿亩。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

非化石能源占壹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兼顾,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明确重大政策导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财政、货币、投资、产业、土地等各项政策协调配合,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合理调控经济增长速度,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壹。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通过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壹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规范国有企业投资行为,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有效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最终需求。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面向国内国际俩个市场,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驱动作用,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于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三次产业于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有序转移,于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

优化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源环境税费制度,健全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建设各领域各环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于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壹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

新壹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壹代移动通信、下壹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

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农业、生物制造。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

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壹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

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

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以掌握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引领支撑作用,依托优势企业、产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应用示范等环节,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拓展,组织实施若干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培育壹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

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扩大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规模,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带动社会资金投向处于创业早中期阶段的创新型企业。

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财政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

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

支持新产品应用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培育和拓展市场需求创造良好环境。

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发展安全高效煤矿,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且重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有序开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液体燃料和煤基多联产研发示范,稳步推进产业化发展。

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稳定国内石油产量,促进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推进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

发展清洁高效、大容量燃煤机组,优先发展大中城市、工业园区热电联产机组,以及大型坑口燃煤电站和煤矸石等综合利用电站。

于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重点推进西南地区大型水电站建设,因地制宜开发中小河流水能资源,科学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于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

加强且网配套工程建设,有效发展风电。

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新能源。

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推广应用。

统筹规划全国能源开发布局和建设重点,建设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和新疆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重点于东部沿海和中部部分地区发展核电。

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减少壹次能源大规模长距离输送压力。

合理规划建设能源储备设施,完善石油储备体系,加强天然气和煤炭储备和调峰应急能力建设。

加快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完善国内油气主干管网。

统筹天然气进口管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跨区域骨干输气网和配气管网建设,初步形成天然气、煤层气、煤制气协调发展的供气格局。

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和新能源发电且网的要求,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进壹步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完善区域主干电网,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切实加强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电力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于的下壹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统筹布局新壹代移动通信网、下壹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卫星通信等设施建设,形成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国家干线传输网络。

引导建设宽带无线城市,推进城市光纤入户,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

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于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

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

以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为重点,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实现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促进网络互联互通和业务融合。

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推动面向全社会的信用服务、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和完善网络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网上信访、电子监察和审计体系。

加强市场监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强化信息资源的整合,规范采集和发布,加强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积极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加强海洋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发,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增强海洋开发利用能力。

深化港口岸线资源整合和优化港口布局。

制定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

推进山东、浙江、广东等海洋经济发展试点。

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海洋管理体制。

强化海域和海岛管理,健全海域使用权市场机制,推进海岛保护利用,扶持边远海岛发展。

统筹海洋环境保护和陆源污染防治,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控制近海资源过度开发,加强围填海管理,严格规范无居民海岛利用活动。

完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海洋综合调查和测绘工作,积极开展极地、大洋科学考察。

完善涉海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海洋执法力度,维护海洋资源开发秩序。

加强双边多边海洋事务磋商,积极参和国际海洋事务,保障海上运输通道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服务实体经济,防范系统性风险,有序发展和创新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发挥大型金融机构的综合性服务功能,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围绕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经济、支持企业跨境运营,以及发展网上交易等新型服务业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