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基础知识1
防雷法规知识(一)2024
防雷法规知识(一)引言概述:防雷法规知识(一)是关于雷电防护法规和标准的一部分知识。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可能对人类和设备造成严重伤害和损失。
为了预防和减轻雷电的危害,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规定了雷电防护的要求和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防雷法规知识,包括法规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雷电防护的基本原则和相关保护措施。
正文内容:一、法规的背景和重要性1.1 法规的定义和目的1.2 雷电对人类和设备的危害1.3 法规制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4 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概述二、雷电防护的基本原则2.1 电磁兼容性原则2.2 电气设备的防护原则2.3 结构的防护原则2.4 接地和屏蔽的原则2.5 防雷设备的选择原则三、相关保护措施3.1 外部防护3.1.1避雷针的安装要求3.1.2 金属屏蔽的设计与布置3.1.3 外部接地系统的建设3.1.4 绝缘设施的布置与维护3.1.5 防雷带和防雷网的设置与维护3.2 内部防护3.2.1 内部接地系统的建设与维护3.2.2 防雷设备的配置和安装3.2.3 大型电气设备的保护措施3.2.4 电气设备的绝缘保护3.2.5 电缆敷设和维护的要求四、法规遵守与检测评估4.1 法规遵守的意义和目的4.2 法规遵守的具体要求4.3 防雷设施的检测评估程序4.4 法规遵守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手段4.5 防雷设施的维护和改进措施五、总结5.1 防雷法规和标准的重要性和作用5.2 雷电防护的基本原则和相关保护措施5.3 法规遵守和检测评估的重要性5.4 雷电防护规范化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5.5 对相关行业和个人的建议和启示总结:本文对防雷法规知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法规背景和重要性、雷电防护的基本原则、相关保护措施、法规遵守与检测评估等内容。
了解和遵守防雷法规能够有效预防和减轻雷电灾害的危害,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强人们对防雷法规的认识和重视,加强防雷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提高雷电防护的效能。
防雷基础知识
防雷基础知识雷电知识简介1、雷电的产生●形成雷云。
●云中电荷分布不均匀。
2、部分统计特性●多数雷电放电发生在云内,少数发生在雷云与大地之间。
●90%左右的雷是负极性。
3、防雷区的划分将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区,以规定各部分空间。
不同的电磁环境,同时指明各区交界处的等电位联结点的位置。
LPZ0A:本区内各物体可能遭受直接雷击,电磁场没有衰减;LPZ0B:本区内各物体不可能遭受直接雷击,电磁场没有衰减;LPZ1:本区内各物体不可能遭受直接雷击,电磁场有可能衰减;LPZ2:后续防雷区,电磁场有进一步的减小。
保护的区域,从电磁兼容的观点来看,由外到内可分为几级保护区,最外层是0级,是直接雷击区域,危险性最高;越往里,则危险程度越低。
4、雷电参数简介表征雷电活动的频率:年平均雷暴日北回归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雷暴日数一般在80以上;北回归线到长江一带约为40-80之间;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包括东北)多在20-40之间;西北地区的大部分地方在20以下;西藏雅鲁藏布江一带约为50-80。
少雷区:我国把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25天的区域中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在25~40天的区域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在40~90天的区域强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在90天的区域以上。
5、雷电流波的形成T1:波头时间T2:半峰值时间Ip:峰值电流主要雷电测试波形:8/20μs(标准放电电流)、10/350μs(电流波);10/700μs(限制电压)、1.2/50μs(电压波)等雷电流主要分布在低频部分,且随着频率(单位时间完成振动次数)的升高而递减。
在波尾(T2)相同时,波前(T1)越陡高次谐波越丰富。
在波前相同的情况下,波尾越长低频部分越丰富。
雷电的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部分,约90%以上的雷电能量分布在频率10kHz以下。
在信息系统中,只要防止10kHz以下频率的雷电波窜入,就能把雷电波能量消减90%以上,这对防雷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防雷基础知识
三、雷暴日等级划分
凡在一天之内能听到雷声的就算一个雷暴日。 地区雷暴日等级宜划分为少雷区、多雷区、高雷 区、强雷区,并符合下列规定: 1、少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在20天及以下的地区: 2、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大于20天,不超过40 天的地区; 3、 高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大于40天,不超过60 天的地区; 4、强雷区:年平均雷暴日超过60天以上的地区。
三、防雷的知识
(一)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
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 类。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1、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 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 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2、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3、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 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 共用接地系统:将各部分防雷装置、建筑 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等
电位连接带、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及 接地装置等连接在一起的接地系统。
第四章 防雷产品及选择
现在的防雷产品琳琅满目,但概况起 来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 置、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和。 其中接闪器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 引下线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 圆钢;接地装置一般采用角钢、钢管或圆 钢;电涌保护器主要包括电源电涌保护器 和信号保护器。
(3)雷灾的经济损失和危害程度大大增加了,它 袭击的对象本身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时并不太大, 而由此产生的间接经济损失和影响就难以估计。 (4)产生上述特点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关键性 的特点是雷灾的主要对象已集中在微电子器件设 备上。雷电的本身并没有变,而是科学技术的发 展,使得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状况变了。微电子 技术的应用渗透到各种生产和生活领域,微电子 器件极端灵敏这一特点很容易受到无孔不入的 LEMP的作用,造成微电子设备的失控或者损坏。
防雷知识
业内人士都知道雷电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主要有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波侵入和地电压反击四种形式。
其中又以感应雷和电压反击对弱电设备破坏能力最强。
当天空的雷雨产生雷击时,其将携带高负荷雷电脉冲、电压及电流,以电磁波形式无规则释放,从而导致雷区域1~5公里范围内(视雷电波强度而定)所有带金属的导线(如高空架设天线、有线电视电缆、通信电缆、供电系统电缆等),在瞬间内感应到相应强度的脉冲电压及电流,这些电流沿着电器设备上的各种电源电线或信号电缆进入电器设备内部,在雷击电压超过电器设备额定抗电压的瞬间击坏内部器件;主要原因是由于连接在电器上所有电线电缆所带的电压高低不等,高电压就会往低压冲去,形成电流,从而将电器设备局部击坏,造成整个设备系统瘫痪,严重时甚至把整机击毁,甚至触及到人身安全。
一、雷电的几种防护方法1、对直击雷的防护雷雨云对于直击雷可以采用避雷针,其结构如图所示:避雷针由三部份组成:最上部份叫受电端,中间是导电线,下部份是接地体。
当雷雨云接近避雷针时,它会感应出大量的异性电荷,通过导电线和受电端向空中放电与雷雨云中的电荷中和减弱雷雨云的电场强度,达到防雷目的。
如受电端果是直击雷,避雷针可以把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2、对感应雷的防护为了防护感应雷对供电线路,传输电缆和架空天线及高层导电线建筑的破坏,可以在线路上安装碳化硅阀型避雷器或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锌)避雷器如图所示;对于高层建筑,可将建筑物内的金属设施联合接地;对于非金属屋顶,可加装金属防护网并可靠接地。
这些措施虽然有效,但有时也难免遭受雷击,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存在接地电阻,雷击电接地体流经接地电阻产生很高电压,仍可将设备击坏,故避雷效果不理想。
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电子技术迅速发展,防雷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
生产避雷器的厂家有增无减,各种类型用途的新型避雷器不断问世。
等电位避雷器就是其中之一。
二、目前我国虽然有多种防雷技术,但原理不外乎三种方法避雷。
防雷设计基础知识点
防雷设计基础知识点防雷设计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环节,它能有效地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保护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防雷设计的基础知识点,包括雷电的形成和危害、防雷设计的原则和规范、以及常见的防雷设施等。
一、雷电的形成和危害雷电是大气中电荷分离导致的强电流放电现象,它具有瞬间高峰电流和高电压的特点,对建筑物和人体都带来严重的危害。
1.1 雷电的形成雷电是在大气中云层间或云层与地面间形成的,主要有云间放电、云与地闪放电、地闪放电三种形式。
其中,云间放电是云与云之间产生的电荷释放现象,云与地闪放电是云与地面之间产生的电荷释放现象,地闪放电是地面表面产生的电荷释放现象。
1.2 雷电的危害雷电对建筑物和设备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直击危害: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产生强大的电流、电压,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2)感应危害:雷电通过感应作用,导致电磁辐射、电磁干扰等问题,对设备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3)过电压危害:雷电放电时,会产生过电压,可能烧毁建筑物内部的电气设备。
二、防雷设计的原则和规范防雷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和规范:2.1 安全可靠原则防雷设计的首要目标是保障人身安全和建筑物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设计应当以安全可靠为出发点,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有效地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
2.2 经济合理原则防雷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受雷环境、设备敏感性等因素,采用经济合理的方案,确保在经济成本可接受的范围内实现防雷目标。
2.3配套规范遵守防雷设计应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如《建筑物防雷技术规范》、《电气设计规范》等,确保设计方案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三、常见的防雷设施常见的防雷设施主要包括:避雷针、接地装置和防雷接地网。
3.1 避雷针避雷针是建筑物上突起的尖刺状金属装置,其作用是引导雷电通过导线释放到地面,以保护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避雷针应设置在建筑物最高点,并与建筑物的金属构件相连,形成整体的防雷系统。
防雷常识1
四、防雷十招
招数七:不宜在旷野高举物体
在近雷暴天气条件下,不仅高打雨伞容易遭雷击,就是高举羽毛球拍 、高尔夫球棍、铁锹、锄头等物体都会带来雷击的危险。在旷野高打雨伞 等物体容易诱发雷击的原因主要是:人体本身就已经是一定范围内的突出 物体,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再高举雨伞等物体,则使人体的有效高度增 加,使雷击具有更明确的选择性。然而,下雨天又是在旷野中,打雨伞挡 雨是人之常情。但是必须记住如果当看见闪电后立即听到雷声,说明正处 在近雷暴的环境中,应该停止行走,低打雨伞并两脚并拢立即下蹲。即使 没有雨伞,也不宜飞跑狂奔,待到雷声逐渐远去,才可迅速寻找安全的场 所避雨。
四、防雷十招
招数五:不宜进入棚屋、岗亭等没有防雷装置的 低矮建(构)筑物。
因避雨躲进就近低矮的草棚、小屋、岗亭而遭雷击身亡大约占每年雷
击伤亡总数的30%左右。由于这些低矮的建筑物没有防雷装置且大都处在 旷野中,是开阔地面上较高的突出物,容易成为尖端放电的对象而吸引闪
电先导,遭受雷击的概率也就特别高。
一、雷电常识
2、雷电的破坏
雷电的破坏主要是由于云层间或云和大地之间以及云 和空气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25~30kV/cm)时,所 发生的猛烈放电现象。通常雷击有三种形式,直击雷、感 应雷、球形雷。直击雷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 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感应雷是当直击雷发生以后,云层 带电迅速消失,地面某些范围由于散流电阻大,出现局部 高电压,或在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 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而发生闪击现 象的二次雷。球形雷是球状闪电的现象。
二、防雷方式
4、避雷网防雷电
避雷网分明网和暗网。明网防雷电是将金属线制成的网,架在建( 构)筑物顶部空间,用截面积足够大的金属物与大地连接的防雷电。暗 网是利用建(构)筑物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网进行雷电防护。只要 每层楼的楼板内的钢筋与梁、柱、墙内的钢筋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并与 层台和地桩有良好的电气连接,形成可靠的暗网,则这种方法要比其他 防护设施更为有效。无论是明网还是暗网,网格越密,防雷的可靠性越 好。
防雷基础知识1
防雷基础知识一、雷电的基本知识1、雷电的基本概念大气的运动形成了云层。
云层在运动过程中因为剧烈摩擦生电以及云块切割磁力线,就逐步积聚电荷。
雷电是带电云层与另一带电云层,或者云层与大地之间的放电现象。
在雷雨云下部的负电荷逐步积聚,带负电荷的云层向下靠近地面时,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其电场场度一般在超过25Kv/㎝时,就会开始电离并向下梯级式放电,与地面上的物体(建筑物等)形成的向上先导感应形成雷电通路,并随之开始主放电,发出明亮的闪电和隆隆雷声。
这种雷击称为负极性下行先导雷击,约占全部对地雷击中的90﹪以上,其余还有正极性下行先导雷击、负极性上行先导雷击两种。
只有先导没有主放电的就是闪电。
通常的雷击灾害一般是云层与地面之间的放电造成的。
一般认为,当先导从雷云向下发展的时候,它的梯级式跳跃只受到周围大气的影响,没有一定的方向和袭击对象,但它的最后一次跳跃既最后一个梯级就不同了,它必须在这最终阶段选择被击对象。
此时,地面上可能有不止一个的物体(比如树木、建筑物等)在它的电场影响下产生向上先导,趋向与下行先导会合。
最后一次跳跃的距离称为闪击距离。
从接闪器来说,它可以在这个距离内把雷电吸引到自己身上,而对于此距离之外的下行先导,接闪器将无能为力。
闪击距离是一个变量,它和雷电流幅值有关,幅值大相应闪击距离大,反之,闪击距离小。
因此,防雷装置的接闪器可以把较远的强的闪电引向自身,但对较弱的闪电则有可能失去对建筑物的有效保护。
2、雷电的主要特性和活动规律雷电有如下几个特点:冲击电流大我国所测得的雷电流最大幅值达200KA,一般的雷电流也有几十KA。
一次雷电流为200KA的雷击,能使在2Km远处感应产生大于0.6GS的电磁场。
而对计算机而言,电磁场干扰能量≥0.3GS则可使计算机数据混乱或丢失;≥0.75GS则可使计算机造成假性损坏;≥2.4GS则可使计算机瘫痪。
时间短一般雷击分为三个阶段,即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放电。
(完整PPT)防雷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防雷的相关记载:
雷神到底是什么样呢? 明清时代,雷神的形象趋于 统一,其标准形象概为《集 说诠真》中所述:“状若力 士,裸胸袒腹,背插两翅, 额具三目,脸赤如猴,下颏 长而锐,足如鹰颤,而爪更 厉,左手执楔,右手执槌, 作欲击状。自顶至傍,环悬 连鼓五个,左右盘蹑一鼓, 称曰雷公江天君。”可见雷 神此时最明显的特征是猴脸、 尖嘴,所以民间有之“雷公 脸”、“雷公嘴”的说法。
防雷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一. 概述 二.雷电灾害回放 三.雷电的形成 四.雷电的分类 五.雷电危害形式
六. 雷电的描述 七.现代防雷技术的特点 八.相关防雷规范介绍 九.防止遭受雷击的方法
一.概述
雷电灾害是十种最严重的自 然灾害之一。全球每天约发生 800万次雷电,每年因雷击造成 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导致火灾、爆炸、信息系统瘫痪 等事故频繁发生。从卫星、通信、 导航、计算机网络系统、通信指 挥系统和有室外天馈设备的系统 更是雷电的重灾区。从某种意义 上说,科技越发达,雷击对人类 的危害就大。
中国古代防雷的相关记载:
在古籍中关于建筑工程中避雷的记载也十分丰富。 南北朝的孟奥《北征记》中有如下记述:“凌云台南角 一百步,有白石室,名避雷室。”
避雷室是最早出现的避雷设施。南朝刘宋时人盛弘 之撰写过一部名叫《荆州记》的书。书中记载:“湖阳 县,春秋寥国,樊重之邑也。重母畏雷,为母玄石室, 叫避之。悉以文石为阶砌,至今犹存。从盛弘之的记载 看,樊重为母亲建造避雷室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是文石, 文石很可能就是大理石。大理石具有绝缘作用。大理石 建造的屋室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避雷的。
中世纪国外雷击记载
在1750年富兰克林已指出,用尖端导体来保护房屋。 但仍免不了神学的阻碍,有人认为在教堂尖顶上装铁棒是 亵渎(xièdú)上帝,不想装避雷针,而且把上百吨的军 用炸药内存在有拱顶的教堂大厅里,以求得上帝的保护, 认为这是最安全的。1767年闪电击中了威尼斯一个贮放了 几百吨炸药的教堂的拱顶,引起大爆炸,3000人丧生,威 尼斯城大半被毁。1856年Rhodes(希腊罗德岛)一个教 堂发生类似灾祸,4000人丧生。
防雷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雷击(雷电)?所谓雷击是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
二、雷击的几种表现形式:(1)直击雷(2)雷电电磁脉冲:1、感应雷击2、雷电波侵入三、雷电活动的一般规律:夏季多于冬季,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多于西部,丘陵多于平原,低纬度多于高纬度地区,陆地多于海洋,水陆过渡带多于其他地带,城市多于乡村,土壤电阻率(ρ)大的地方多于土壤电阻率(ρ)小的地方。
四、防雷装置的主要构成:(1)接闪器: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2)引下线: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3)避雷器:是一种能释放过电压能量限制过电压幅值的保护设备。
使用时将避雷器安装在被保护设备附近,与被保护设备并联。
在正常情况下避雷器不导通(最多只流过微安级的泄漏电流)。
当作用在避雷器上的电压达到避雷器的动作电压时,避雷器导通,通过大电流,释放过电压能量并将过电压限制在一定水平,以保护设备的绝缘。
在释放过电压能量后,避雷器恢复到原状态。
(4)接地线:接地线就是电气保护中的一种方式,通过与大地层连接进行放电保护,它的作用是当连接的设备漏电或感应带电时能够快速通过接地线将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设备外壳不再带电。
(5)接地装置(接地体):埋入土壤中或混磷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五、最实用的防雷方法介绍:A:直击雷防护B;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六、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避雷知识简介:(1)雷雨天减少户外活动;(2)打雷时尽量不接打固定电话;(3)不要靠近户外金属物体;(4)打雷时不要在大树下躲避;(5)不要停留在水陆交界或山坡与平过渡地带;(6)不要用未作任何接地处理的太阳能热水器淋浴;(7)不要靠近金属门窗,尤其是住户在15米高以上的楼房;(8)关闭家用电器电源(有SPD保护和良好接地系统的除外);(9)购置不动产,如房屋等类固定资产,应查看是否具有防雷验收合格证;(10)购买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应仔细查看安装说明书,并认真检查安装人员是否按照说明书进行安装雷电简介雷电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
防雷的知识
防雷的知识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产生的能量巨大,对人类和物体都具有很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防雷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防雷的基本知识。
1. 雷电的形成和危害雷电是在大气中形成的一种电气现象,通常伴随着雷鸣和闪电。
由于雷电释放的能量极大,它可以瞬间点燃可燃物,对建筑物、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等造成严重损坏,甚至引发火灾和爆炸。
2. 雷电的防护原理雷电防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理布置接地系统,将雷击电流引入地下,以保护被防护物。
接地系统是防雷措施的核心,它能够将雷电的能量迅速分散和释放,降低雷击的威力。
3. 防雷设施的分类根据不同的防护对象和要求,防雷设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避雷针:避雷针是最常见的防雷设备,它通过尖端的形状和合理的高度,能够有效地吸引和接收雷电,将其引入地下。
- 避雷带:避雷带是一种安装在建筑物周围的金属带,它能够将雷电引入地下,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
- 避雷网:避雷网是一种由金属导体组成的网状结构,它覆盖在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顶上,能够有效地分散和引导雷电。
- 接地系统:接地系统是防雷设施的核心,它通过埋设导体和深埋接地装置,将雷击电流迅速引入地下,保护设备和建筑物免受雷击。
4. 防雷设计与施工为了确保防雷设施的有效性,防雷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在设计阶段,需要根据被防护物的特点和周围环境,合理选择防雷设施的类型和布置方式。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确保接地系统的连续性和导电性。
5. 雷电预警系统除了防雷设施,雷电预警系统也是防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雷电预警系统能够及时监测雷电活动的情况,并通过声光报警等方式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它可以有效地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6. 雷电安全常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雷电安全常识,以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
例如,在雷雨天气中,应尽量避免在室外活动,不要站在高处或者接近高耸物体,不要在室外使用金属制品,如伞和铁制的遮阳棚等。
防雷接地安全基础知识
防雷接地安全基础知识
防雷接地安全是指在雷电活动频繁或容易引发雷电灾害的地区,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人身和设备财产免受雷电侵害的工程措施。
防雷接地安全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接地原理:雷击产生的雷电会通过接地系统引流进入地下,接地系统起到了引导雷电流的作用。
接地系统主要由接闪器、雷电引线和接地设施组成。
2. 接闪器的作用:接闪器通常安装在建筑物的高处,如建筑物顶部的避雷针,它能将雷电引接入地下,避免雷电直接打击建筑物。
3. 接地设施的选择:接地设施的选用应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电气设备来确定。
一般而言,接地设施应该能够具备低电阻、大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能。
4. 接地电阻的要求:接地电阻是指接地系统连接到土壤中所呈现的电阻。
为了防止雷电对建筑物和设备造成伤害,接地电阻应尽量降低到合理范围内,以确保雷电能够快速有效地引入地下。
5. 接地设施的维护:定期对接地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这包括清除接地设施周围的杂草、保持接地电阻的稳定等。
6. 防雷规范和标准:根据国家或地区的防雷规范和标准,对防雷接地系统进行设计、安装和验收,以确保其符合相关要求。
上述基础知识是了解防雷接地安全的重要基础,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建设,可以提高建筑物和设备的防雷能力,减少雷电灾害给人员和设备带来的损失。
防雷知识培训内容
防雷知识培训内容以下是 9 条防雷知识培训内容:1. 打雷的时候可别乱跑啊!你想想,那闪电就像一条发狂的银蛇,要是不小心被它盯上了,那可不得了!比如说你在空旷的地方,还举着个金属杆,这不就相当于给闪电发信号说“来劈我呀”!所以,打雷时要找安全的地方躲避。
2. 雨天可别靠近大树呀!大树那可是闪电特别喜欢的“目标”呢!就好比你是个猎人,大树就是那显眼的靶子,闪电很容易就会击中它呀!有次我看到有人下雨天还在大树下躲雨,哎呀,真让人着急!一定要远离大树。
3. 家里的电器在打雷时要小心哦!难道你没听说过有人家电视被雷打坏的事吗?这就像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不注意就会闯出祸来!比如打雷时还开着电视、电脑,那不是等着被雷关照嘛!记得打雷时把电器插头拔掉。
4. 金属物品在雷雨天要收好啦!它们可都是吸引闪电的“小磁铁”哟!就像你拿着一块磁铁,能不把铁钉吸过来嘛!像钥匙、雨伞这些,可别随手乱放,万一引来了闪电怎么办!把它们放好,安全最重要。
5. 建筑的防雷设施很重要的呀!这就像是给房子穿上了一层保护衣。
你想啊,如果房子没有这层保护衣,那不是很容易被雷击中嘛!我见过有的老房子防雷设施不行,真让人担心里面的人呀!一定要保证建筑有可靠的防雷措施。
6. 雷雨天在车内也不一定绝对安全哦!别以为躲在车里就万事大吉啦!如果车子停在容易被雷击中的地方,那也很危险呀!这就好像你躲在一个看似安全的小屋里,其实周围都是危险呢!尽量把车停在安全的地方。
7. 走路的时候也要小心防雷呀!别东张西望的,看着点头顶呀!你想想,要是你正走得好好的,突然被雷击中了,那多可怕!有次看到有人在路上走,打雷了还不注意,真让人捏把汗!打雷时要提高警觉。
8. 水上活动在雷雨天赶紧停止呀!水可是会导电的呀!那简直就是闪电的“高速公路”呀!你还在水里玩,那不就等于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嘛!比如有人还在河里游泳,打雷了也不出来,这多危险呀!雷雨天千万别进行水上活动。
9. 防雷知识要多学多记呀!不然遇到雷雨天就手忙脚乱的!这就像考试前不复习,怎么能考得好呢!大家平时都多了解一些防雷的小常识,关键时刻就能保护自己啦!记住这些知识,很有用的哦!我的观点结论就是:防雷知识真的太重要了,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呀!。
防雷基础知识
防雷基础知识防雷知识1.基础知识雷电是⼀种常见的⾃然现象,在世界上每天约形成44000个雷暴中⼼,发⽣800万次雷闪放电,平均每秒放电100次左右,可见雷电活动是相当频繁的。
通常,雷云形成之后,雷云对⼤地哪⼀点放电,虽然因素复杂多变,但客观上仍存在⼀定的规律。
通常雷击点选择在地⾯电场强度最⼤的地⽅,也就是在地⾯电荷最集中的地⽅,从那⾥升起迎⾯先导。
地⾯上导电良好和地形特别突出的地⽅,⽐附近其它地⽅密集了更多的电荷,那⾥的电场强度也就越⼤,成为遭受雷击的⽬标。
在地⾯上特别突出的地⽅,离雷云最近,其尖端电场强度最⼤。
例如旷野中孤⽴的⼤树、⾼塔或单独的房屋、⼩丘顶部、房屋群中最⾼的建筑物的尖顶、屋脊、烟囱、避雷针、避雷线等,都是最容易遭受雷击的地⽅。
雷击会严重损害建筑物、电⽓设备和电⼦设备。
数⼗乃⾄⼀、⼆百千安的雷电冲击电流,具有巨⼤的电磁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雷电冲击电流流过被击物体形成幅值很⾼的冲击电压波,使电⽓设备绝缘破坏;冲击电流的电动⼒作⽤,使被击物体炸裂;冲击电流使导线等⾦属物体温度突然升⾼,以致熔断毁坏。
其中以第⼀种情况的破坏性最⼤,也是我们主要关注的问题。
由于雷击作为⼀种强⼤⾃然⼒的爆发,⽬前的⼈类是⽆法制⽌的。
⼈们⼒所能及的主要是设法去预防和限制它的破坏性。
这就要求装设防雷保护装置,采⽤防雷保护措施。
1.1雷电特性和危害1.1.1雷云带电的原因雷电放电是由带电荷的雷云引起的。
雷云带电原因的解释很多,但还没有获得⽐较满意的⼀致认识。
⼀般认为雷云是在有利的⼤⽓和⼤地条件下,由强⼤的潮湿的热⽓流不断上升进⼊稀薄的⼤⽓层冷凝的结果。
强烈的上升⽓流穿过云层,⽔滴被撞分裂带电。
轻微的⽔沫带负电,被风吹得较⾼,形成⼤块得带负电的雷云;⼤滴⽔珠带正电,凝聚成⾬下降,或悬浮在云中,形成⼀些局部带正电的区域。
实测表明,在5~10km的⾼度主要是正电荷的云层,在1~5km的⾼度主要是负电荷的云层,但在云层的底部也有⼀块不⼤区域的正电荷聚集。
安全防雷常识
1 雷电基本知识●1.1 雷电是什么雷电是大自然中发生强烈闪光伴有巨大隆隆爆炸声的现象,是一种既恐怖又壮观的大气物理现象。
全球每年约有十亿次雷暴发生,就整个地球表面而言,每秒钟的落地闪就有30-100次,平均每天发生闪电约800万次。
闪电的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
闪电的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10亿伏特。
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
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强烈的闪光和爆炸的轰鸣声。
闪电通道中温度骤增,形成强烈的冲击波、剧变的静电场和电磁辐射,常常造成人畜伤亡,建筑物损毁、引发火灾以及造成电力、通信和计算机系统的瘫痪事故,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1.2 雷电的形成在天气闷热潮湿的时候,地面上的水受热变为蒸汽,并且随地面的受热空气而上升,在空中与冷空气相遇,使上升的水蒸汽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积云。
云中水滴受强烈气流吹袭,分裂为一些小水滴和大水滴,较大的水滴带正电荷,小水滴带负电荷。
细微的水滴随风聚集形成了带负电的雷云;带正电的较大水滴常常向地面降落而形成雨,或悬浮在空中。
由于静电感应,在大地表面相对带负电的雷云的区域感应出正电荷。
这样雷云与大地之间形成了电场,当电场强度超过击穿大气的强度时,即发生了雷云与大地间的放电,从而形成了雷电。
●1.3 雷电的种类由于大气分布的不均匀和云团荷电的差异性,雷云的放电通道呈多种形式,所发生的空间位置也不同。
按闪电形状可分为:线状雷、带状雷、片状雷、连珠状和球状雷。
线状雷最为常见,线状闪电大多是雷云与大地间的放电(约50%-70%以上),也有雷云之间的放电。
这种闪电可以同时击在不同的地方。
一般表现为一种蜿蜒曲折枝杈纵横的巨型电气火花,长约2-3km,也有长达10km的,具有丰富的分叉,类似树枝状,所以也称枝状闪电。
带状闪电是由连续数次的放电组成,是宽度达十几米的一类闪电,它比线状闪电要宽几百倍,在各次闪电之间,闪电路径因受风的影响而发生移动,使得各次单独闪电互相靠近,形成一条带状。
防雷知识要点
防雷知识要点防雷是指对于雷电天气中可能产生的雷击危险进行预防和保护的措施。
防雷知识的掌握对于个人和公共安全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防雷的要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雷电天气。
一、雷电天气的特点雷电天气是指大气中出现强电荷分离并伴随闪电、雷声等现象的天气。
雷电天气具有突发性、瞬间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特点,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和警惕。
二、雷电的危害雷电对人体和物体都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雷击是指雷电直接或间接打击到人体或物体上,造成电击、烧伤、爆炸等危害。
此外,雷电还会对电力设备、通信设备、建筑物等造成损坏,引发火灾和事故。
三、防雷的基本原则防雷的基本原则是以预防为主、保护为辅。
预防是指在雷电天气到来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雷电危害的发生;保护是指在雷电天气来临时,通过合理的避雷设施和保护装置,将雷电危害降到最低。
四、防雷设施的种类1. 避雷针:避雷针是一种通过尖峰放电来吸收和分散雷电能量的设施,主要用于保护建筑物和高耸物体。
避雷针应当安装在建筑物的高处,有利于吸引和释放雷电。
2. 避雷网:避雷网是一种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网状结构,用于保护大面积的建筑物和设施。
避雷网通过将雷电引入地下,减少雷电对建筑物和设备的损害。
3. 接闪器:接闪器是一种用于保护建筑物和设备的装置,通过接收和导入雷电流,将雷电能量引入地下。
接闪器应当安装在建筑物的高处,与避雷针相互配合,提高防雷效果。
五、防雷的注意事项1. 雷电天气来临时,应及时关好门窗,避免在户外活动或站在高处,以免成为雷电的“接地物”。
2. 在雷电天气中,应避免接触金属物体,如水龙头、电线等,以免触电。
3. 在雷电天气中,应远离高大的树木、电线杆等,以免被雷击。
4. 在雷电天气中,应尽量避免使用电话、电脑等电子设备,以免由于雷电引发的电磁波对设备造成损坏。
六、防雷的常识误区1. 雨伞能防雷吗?事实上,雨伞对于防雷没有任何作用,雷电可以穿透伞面击中人体。
2. 躺在地上可以避雷吗?事实上,躺在地上并不能保证安全,雷电往往会通过地面传导到人体。
防雷专业基础知识
防雷专业基础知识内容提要:●雷电基础知识(形成、效应、主要参数)●建筑物防雷防雷系统,建筑物分级(有关参数),滚球半径,年预计雷击次数的计算,冲击接地电阻,各类建筑物的防雷措施(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防雷电波侵入、等电位连接的要求、防闪络措施、屏蔽、电涌保护)●电涌保护(电源、信号SPD的器件分类, 特性,使用)●防雷有关器件知识●接地电阻的计算及测量1.雷电基础知识1.1雷电的形成空中的尘埃、云滴、冰晶等物质在云层中翻滚运动的时候,经过一些复杂过程,使这些物质分别带上了正电荷与负电荷。
一部分带电荷的云层对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这种放电过程产生强烈的闪光并伴随有巨大的声音,这就是“雷”(即闪电)。
1.2雷电的主要参数●有统计,云层对地面的闪电次数为每秒钟100次(全球范围),还有一种说法任一时刻全球表面(包括云间和云对地)连续发生1000个雷暴。
●雷云对地放电的电流蜂值从几千安到数百千安。
大多数为几十千安,超过100千安的约有10% 。
●雷电流击中物体产生的瞬时单位能量可达到几百万到上千万焦耳/欧姆。
瞬时的功率非常之大。
●直击雷的电压的可达几百万伏甚至几千万伏。
●雷电流的持续时间只有几十到几百微秒。
1.3雷电的危害当人类社会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后,雷灾表现出现的新特点:●受灾面大大扩大,从电力、建筑这两个传统领域扩展到几乎所有行业,如航天航空、国防、邮电通信、计算机、电子工业、石油化工、金融证券等;●雷灾的主要对象已集中在微电子器件设备上,防雷工程已从防直击雷、感应雷进入防雷电电磁脉冲(LEMP)。
●雷灾的经济损失和危害程度大大增加了,全球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达三四千人,财产损失近50—100亿元人民币。
1.4雷电的活动规律1.4.1随机性:雷电发生的地点、时间、强度都是随机的,不能准确预报。
因此一般是按统计规律去研究雷击。
防雷知识点总结
防雷知识点总结雷电是一种自然界的现象,是放电现象的一种,通常会伴随着闪电、雷声、雷雨等现象。
雷电能够造成伤亡、损害电气设备、交通运输工具以及房屋建筑等。
因此,对于雷电防护和预防非常重要。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积极了解雷电的知识,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雷电对我们的安全和生产生活造成危害。
1. 雷电的形成与性质雷电是大气中产生的一种放电现象,是由于大气中不同温度、湿度和压力的空气产生的对流造成的。
雷电产生的条件是大气中出现了大量的正负电荷。
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互相吸引作用形成了强烈的电场,当电场强度超过了空气的阻抗时,就会形成放电。
此时,电荷会释放出来,伴随着闪电、雷声、雷雨等现象。
2. 雷电对人体和物体的危害雷电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自然现象,对人体和物体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例如,雷电会直接伤害人体,导致电击伤、烧伤,甚至死亡。
同时,雷电还会损坏电气设备、土地等房屋建筑以及农作物等。
因此,我们应该特别注意防范雷电的危害,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应对雷电的影响。
3. 雷电的预防和防护措施在雷电季节或者雷雨天气来临之前,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防护雷电的危害。
首先,我们应该及时关闭户外的水龙头、电器等,以免造成电击伤。
其次,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在雷雨天气时外出,以免受到雷电的伤害。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屋顶和高层建筑上安装避雷针、避雷网等设备,来进行有效的防护。
4. 避雷设备的选择和安装在居住和工作的环境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物品免受雷电的危害。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避雷设备,例如避雷针、避雷网等。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的吸引和释放电荷,减轻雷电对房屋和建筑物的危害。
其次,我们要正确的安装这些设备,确保设备可以发挥作用,防止雷电伤害。
5. 雷电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培训为了提高人们对于雷电安全的意识,我们应该积极开展雷电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培训。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媒体,例如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雷电安全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雷电的危害和预防的方法。
防雷安全知识培训
1
国际电工委 员会(IEC)
标准:IEC 62305
4
中国国家标 准(GB): GB 50057-
2010
2
美国国家标 准(ANSI):
NFPA 780
5
澳大利亚标 准(AS):
AS/NZS 1768
3
欧洲标准 (EN):EN
62305
6
日本工业标 准(JIS): JIS C 0006
防雷安全监管
01
雷装置,可以有效地防止雷击事故的发生。
避免在雷雨天气外出:雷雨天气时,尽量避免外 02 出,尤其是不要在空旷地带、树下、电线杆等容
易遭受雷击的地方停留。
关闭电器设备:雷雨天气时,应关闭电视机、电 03 脑等电器设备,并拔掉电源插头,以防雷击造成
电器损坏。
遵守交通规则:雷雨天气时,应遵守交通规则, 04 避免在雷雨天气中驾驶车辆,以防雷击造成交通
防雷安全知识培训
演讲人
目录
01. 雷电基础知识 02. 防雷措施 03. 雷击事故处理 04. 防雷安全法律法规
1 雷电基础知识
雷电的形成原理
01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云层中的电荷积累和释放产生。
02
当云层中的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电荷中和,产生闪电。
03
闪电产生的高温、高压和强电磁场会导致空气膨胀和爆炸,产生雷声。
事故。
4
防雷安全法律法 规
防雷安全法规
防雷安全法规 是保障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的 重要措施
防雷安全法规 包括建筑防雷 设计规范、防 雷装置安装规 范等
防雷安全法规 要求建筑物必 须安装防雷装 置,并定期进 行检测和维护
违反防雷安全 法规的行为将 受到行政处罚, 严重者将承担 刑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雷基础知识一、雷电的基本知识1、雷电的基本概念大气的运动形成了云层。
云层在运动过程中因为剧烈摩擦生电以及云块切割磁力线,就逐步积聚电荷。
雷电是带电云层与另一带电云层,或者云层与大地之间的放电现象。
在雷雨云下部的负电荷逐步积聚,带负电荷的云层向下靠近地面时,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其电场场度一般在超过25Kv/㎝时,就会开始电离并向下梯级式放电,与地面上的物体(建筑物等)形成的向上先导感应形成雷电通路,并随之开始主放电,发出明亮的闪电和隆隆雷声。
这种雷击称为负极性下行先导雷击,约占全部对地雷击中的90﹪以上,其余还有正极性下行先导雷击、负极性上行先导雷击两种。
只有先导没有主放电的就是闪电。
通常的雷击灾害一般是云层与地面之间的放电造成的。
一般认为,当先导从雷云向下发展的时候,它的梯级式跳跃只受到周围大气的影响,没有一定的方向和袭击对象,但它的最后一次跳跃既最后一个梯级就不同了,它必须在这最终阶段选择被击对象。
此时,地面上可能有不止一个的物体(比如树木、建筑物等)在它的电场影响下产生向上先导,趋向与下行先导会合。
最后一次跳跃的距离称为闪击距离。
从接闪器来说,它可以在这个距离内把雷电吸引到自己身上,而对于此距离之外的下行先导,接闪器将无能为力。
闪击距离是一个变量,它和雷电流幅值有关,幅值大相应闪击距离大,反之,闪击距离小。
因此,防雷装置的接闪器可以把较远的强的闪电引向自身,但对较弱的闪电则有可能失去对建筑物的有效保护。
2、雷电的主要特性和活动规律雷电有如下几个特点:冲击电流大我国所测得的雷电流最大幅值达200KA,一般的雷电流也有几十KA。
一次雷电流为200KA的雷击,能使在2Km远处感应产生大于0.6GS的电磁场。
而对计算机而言,电磁场干扰能量≥0.3GS则可使计算机数据混乱或丢失;≥0.75GS则可使计算机造成假性损坏;≥2.4GS则可使计算机瘫痪。
时间短一般雷击分为三个阶段,即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放电。
一次放电过程一般是40-100μs。
变化梯度大雷电流变化梯度有的可达10KA/μs。
雷电流波型是一种冲击脉冲波形。
试验用的8∕20μs波型的雷电流放电器,能将10KA的电流传导出来。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要求使用10/350μs波型的放电器,它的电荷量相当于8/20μs脉冲情况下电荷量的约20倍。
既波头时间10μs,半值时间350μs。
冲击电压高强大的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其感应电压可高达上亿伏。
雷电的活动规律:我国的雷电活动,夏季最活跃,冬季最少。
全球分布是赤道附近最活跃,随纬度升高而分别向北向南减少,极地最少。
一般来说湿热地区比干燥地区、山区比平原雷电活动多。
雷电活动还有一定的选择性。
一般来说土壤电阻率较小或土壤电阻率突变的地区;山坡的迎风面;湖边、空旷地区的孤立建筑物;城市中的较高建筑物;高大的烟囱和工厂的排气管;金属屋顶;屋顶旗杆、天线、太阳能热水器等相对容易遭受直接雷击。
3、雷击的主要危害形式雷击危害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直击雷直击雷就是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大地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
感应雷感应雷是在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雷电流在空气中产生大的磁场,使金属物体产生静电感应或金属管线上产生电磁感应;或当直击雷发生以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地面某些范围由于散流电阻大,出现局部高电压,形成电涌现象,这种电流可能向周围物体放电,如附近有可燃物就会引发火灾和爆炸,或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而损坏设备。
感应雷又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
静电感应雷:雷击时带有大量负电荷的雷云所产生的电场在金属导线上感应出被电场束缚的正电荷,当雷云对地放电或云间放电时,云层中的负电荷在一瞬间消失了(严格说是大大减弱),那么在线路上感应出的这些被束缚的正电荷也就在一瞬间失去了束缚,在电势能的作用下,这些正电荷将沿着线路产生大电流冲击,形成静电感应雷。
因此,应把导体上的感应电荷就近泻入地中,以免产生高电位。
因此,易燃易爆场所、计算机及其场地的防静电,是十分重要的。
电磁感应雷:雷击发生在供电线路附近,或击在避雷针上其周围空间会产生瞬变强电磁场,此交变电磁场的能量将感应于线路产生很高的电动势通过线路最终作用到设备上。
由于避雷针的存在,建筑物上落雷机会反倒增加,内部设备遭感应雷危害的机会和程度一般来说是增加了,对用电设备造成极大危害。
因此,防雷装置要求通体要有良好的导电性,接地体一定要处于低阻抗状态,接地电阻应满足相应的国家技术规范要求,使其在雷击发生时能迅速地、有效地泻流雷击及感应电流,以确保防雷安全。
雷电波浸入由于雷电流迅速变化,在周围空间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形成电涌电流,通过正在联机的导线对设备产生强烈的破坏。
当雷电接近架空管线或金属管道时,高压冲击波会沿架空管线侵入室内,造成高电流引入,这样可能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伤亡事故。
如果附近有可燃物,容易酿成火灾。
二、名词解析直击雷: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
电效应:因为雷电流非常强大(最大可达200KVA),如果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接闪器上,电流就沿引下线向大地泻放,这时对地电位升高,产生电效应。
强大的电流有可能向临近的物体跳击,称为雷电“反击”,从而造成火灾或人身伤亡。
热力效应:强大的雷电流在短时间流过地面物体,产生大量热能使物体融化、起火等。
机械力作用:雷击时压缩空气的冲击力量,向四周扩散,其冲击波将物体击垮,或者,强大的雷电流使建(构)筑物局部水份受热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很大的机械力,导致建筑物损坏、燃烧或爆炸。
雷电感应: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
雷电波侵入: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
雷击电磁脉冲:作为干扰源的直接雷击和附近雷击所引起的效应。
绝大多数是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如雷电流或部分雷电流、被雷电击中的装置的电位升高以及磁辐射干扰。
等电位连接: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体用等电位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
防雷装置: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外部和内部雷电防护装置的统称。
外部防雷装置ex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主要用以防直击雷的防护装置。
内部防雷装置:internal lighting protection system:由等电位连接系统、共用接地系统、屏蔽系统、合理布线系统、浪涌保护器等组成,主要用于减小和防止雷电流在需防空间内所产生的电磁效应。
浪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至少应包含一个非线性电压限制元件,用于限制暂态过电压和分流浪涌电流的装置。
按照浪涌保护器在电子信息系统的功能,可分为电源浪涌保护器、天馈浪涌保护器和信号浪涌保护器。
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 voltage switching type SPD:采用放电间隙、气体放电管、晶闸管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构成的浪涌保护器。
通常称为开关型浪涌保护器。
电压限制型浪涌保护器 voltage limiting type SPD:采用压敏电阻器和抑制二极管组成的浪涌保护器。
通常称为限压型浪涌保护器。
雷电防护区 lightning protection zone(LPZ):需要规定和控制雷电电磁环境的区域。
综合防雷系统synthelical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system:建筑物采用外部和内部防雷措施构成的防雷系统。
雷电电磁脉冲 lightning electromagnetic impulse(LEMP):作为干扰源的雷电流及雷电电磁场产生的电磁场效应。
共用接地系统 common earthing system:将各部分防雷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等电位连接带、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及接地装置等连接在一起的接地系统。
等电位连接equipotent bonding(EB):设备和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位基本相等的电气连接。
等电位连接带equipotent bonding bar(EBB):将金属装置、外来导电物、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及其他电缆连于其上以能与防雷装置做等电位连接的金属带。
自然接地体natural earthing electrode:具有兼作接地的但不是为此目的而专门设置的与大地有良好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埋地金属管道和设施等的统称。
接闪接闪就是让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闪电能量按照人们设计的通道泄放到大地中去。
地面通信台站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利用有效的接闪装置,把一定保护范围的闪电放电捕获到,纳入预先设计的对地泄放的合理途径之中。
避雷针是一种主动式接闪装置,其英文原名是Lightning Conductor,原意是闪电引导器,其功能就是把闪电电流引导入大地。
避雷线和避雷带是在避雷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采用避雷针是最首要、最基本的防雷措施。
接地接地就是让已经纳入防雷系统的闪电能量泄放入大地,良好的接地才能有效地降低引下线上的电压,避免发生反击。
过去有些规范要求电子设备单独接地,目的是防止电网中杂散电流或暂态电流干扰设备的正常工作。
90年代以前,部队的通信导航装备以电子管器件为主,采用模拟通信方式,模拟通信对干扰特别敏感,为了抗干扰,所以都采取电源与通信接地分开的办法。
现在,防雷工程领域不提倡单独接地。
在IEC标准和ITU相关标准中都不提倡单独接地,美国标准IEEEStd1100-1992更尖锐地指出:不建议采用任何一种所谓分开的、独立的、计算机的、电子的或其它这类不正确的大地接地体作为设备接地导体的一个连接点。
接地是防雷系统中最基础的环节。
接地不好,所有防雷措施的防雷效果都不能发挥出来。
防雷接地是地面通信台站安装验收规范中最基本的安全要求。
分流分流就是在一切从室外来的导线(包括电力电源线、电话线、信号线、天线的馈线等)与接地线之间并联一种适当的避雷器。
当直接雷或感应雷在线路上产生的过电压波沿着这些导线进入室内或设备时,避雷器的电阻突然降到低值,近于短路状态,将闪电电流分流入地。
分流是现代防雷技术中迅猛发展的重点,是防护各种电气电子设备的关键措施。
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新形式雷害几乎都需要采用这种方式来解决。
由于雷电流在分流之后,仍会有少部分沿导线进入设备,这对于不耐高压的微电子设备来说仍是很危险的,所以对于这类设备在导线进入机壳前应进行多级分流。
现在避雷器的研究与发展,也超出了分流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