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解读
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解读

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解读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解读一、数据中心是一切信息化的基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
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信息化的基础是数据中心,可以说,没有数据中心就没有信息化的发展。
二、规范编制目的1、电子信息技术平均2.5年发展一代,每一代IT技术的发展都意味着其支持技术的发展,即数据中心环境要求、建筑与结构、空气调节、电气、电磁屏蔽、网络系统与布线、智能化、给水排水、消防等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需要相关技术规范的支持。
2、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于2008年发布实施,到2015年《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已运行了7年,意味着电子信息技术已发展了3代,需要规范做相应修改。
3、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更名为《数据中心设计规范》的主要目的是适应目前国内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以及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
三、规范编写原则1、可实施性原则本规范在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基础上,注重设计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为设计人员提供实用的设计方法。
2、先进性原则《数据中心设计规范》在满足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发展的前提下,吸取国外有关数据中心设计的优点,结合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的具体情况,增加补充具有数据中心行业特点的相关条文规定。
主要围绕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可用性、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进行编写,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和前瞻性。
3、科学性原则本规范提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数据中心行业的经验,是众多行业专家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是以现行有效的相关法规、标准、规范为基础,并充分考虑数据中心行业的特点和特殊性。
GB50174__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解读

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解读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解读一、数据中心是一切信息化的基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
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信息化的基础是数据中心,可以说,没有数据中心就没有信息化的发展。
二、规范编制目的1、电子信息技术平均2.5年发展一代,每一代IT技术的发展都意味着其支持技术的发展,即数据中心环境要求、建筑与结构、空气调节、电气、电磁屏蔽、网络系统与布线、智能化、给水排水、消防等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需要相关技术规范的支持。
2、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于2008年发布实施,到2015年《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已运行了7年,意味着电子信息技术已发展了3代,需要规范做相应修改。
3、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更名为《数据中心设计规范》的主要目的是适应目前国内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以及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
三、规范编写原则1、可实施性原则本规范在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基础上,注重设计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为设计人员提供实用的设计方法。
2、先进性原则《数据中心设计规范》在满足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发展的前提下,吸取国外有关数据中心设计的优点,结合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的具体情况,增加补充具有数据中心行业特点的相关条文规定。
主要围绕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可用性、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进行编写,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和前瞻性。
3、科学性原则本规范提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数据中心行业的经验,是众多行业专家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是以现行有效的相关法规、标准、规范为基础,并充分考虑数据中心行业的特点和特殊性。
数据中心机房设计规范要点总结

数据中心机房设计规范要点总结一、数据中心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17,施工规范:GB-50462-2015二、数据中心机房设计和施工规范的目的:确保电子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应、节能环保。
三、术语:1、数据中心:为集中放置的电子信息设备提供运行的环境建筑场所,可以一栋或者几栋建筑物,也可以是一栋建筑物的一部分,包括主机房、辅助区、支持区、行政管理区。
2、主机房:主要用于数据处理设备的安装和运行的建筑空间,包括网络机房、服务器机房、存储机房。
3、辅助区: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监控和管理场所,包括进线间、测试机房、总控中心、安防和消防控制室、打印室、备件库、维修室。
4、支持区:为主机房和辅助区提供动力支持和安全保障,包括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UPS不间断电源系统用房、电池室、空调机房、动力站房、消防设施用房。
5、行政管理区:用于日常行政管理和用户对托管设备管理的场所,包括门厅、值班室、办公室、用户工作室、更衣间。
6、电子信息设备:对电子信息进行采集、加工、运算、存储、检索等处理的设备,包括服务器、交换机、存储等设备。
7、冗余:重复配置系统的一些或全部部件,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冗余配置的部件介入,承担故障部门的工作。
8、容错:具有两套或者两套以上的系统,在同一时刻,至上有一套系统在工作。
按容错配置的系统,在经受住一次严重突发设备故障或者人为操纵失误后,仍能够满足电子信息设备正常运行的基本需求。
四、主机房使用面积:A=SN(S:单台机柜(架)占用面积(2-4平方米),N:机柜(架)数量)五、A级机房抗震设施不应低于乙类,B\C级机房抗震设施类别不应低于丙类。
数据中心机房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A级机房供电电压按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考虑,B级机房按照一级负荷考虑,C级机房按照二级负荷考虑。
低于配电系统采用TN---S系统。
六、机房设备之间间距:机柜正面之间间距不宜小于1.2米,背面之间间距不宜小于0.8米,搬运通道不应小于1.5米,当需要在机柜侧面或者后面维修时,机柜与墙之间距离不宜小于米。
数据中心等级的判定

在《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中数据中心分为A、B、C三级,也叫做增强级(A)、标准级(B)、基础级(C)。
其根据数据中心运行中断,对公共秩序或经济的影响程度来划分。
造成严重秩序混乱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为A级;造成秩序混乱或较大经济损失的为B 级;A、B之外为C级。
单从这些来划分,太过广义。
所以需要进一步来分析三者之间的区别,A、B、C三级对数据中心运行的要求如下:
A级:①运行系统有冗余;②基础设施故障或单系统维护、检修时,系统可正常运行;
③引入的市电质量应满足相关要求;④设备功率因数因符合相关要求;⑤谐波不得超标;⑥发电机系统能够承受容性负载。
B级:①运行系统有冗余;②不允许因基础设施故障而断电。
C级:设备运行正常时,不允许断电。
从以上要求中可以很清晰的发现三者之间的不同,根据这些可以初步定位数据中心的等级,接下来要根据具体的测试结果,最终判定数据中心等级。
现实中,可以先从设计图纸里提取数据中心的等级、冗余等情况,然后和现场一一核实比对,再进行测试验证。
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解读

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解读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解读一、数据中心是一切信息化的基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
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信息化的基础是数据中心,可以说,没有数据中心就没有信息化的发展。
二、规范编制目的1、电子信息技术平均2.5年发展一代,每一代IT技术的发展都意味着其支持技术的发展,即数据中心环境要求、建筑与结构、空气调节、电气、电磁屏蔽、网络系统与布线、智能化、给水排水、消防等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需要相关技术规范的支持。
2、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于2008年发布实施,到2015年《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已运行了7年,意味着电子信息技术已发展了3代,需要规范做相应修改。
3、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更名为《数据中心设计规范》的主要目的是适应目前国内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以及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
三、规范编写原则1、可实施性原则本规范在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基础上,注重设计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为设计人员提供实用的设计方法。
2、先进性原则《数据中心设计规范》在满足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发展的前提下,吸取国外有关数据中心设计的优点,结合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的具体情况,增加补充具有数据中心行业特点的相关条文规定。
主要围绕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可用性、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进行编写,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和前瞻性。
3、科学性原则本规范提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数据中心行业的经验,是众多行业专家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是以现行有效的相关法规、标准、规范为基础,并充分考虑数据中心行业的特点和特殊性。
国标50174-2017规范要点整理 - 有标识

2.0.1 数据中心data center为集中放置的电子信息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建筑场所,可以是一栋或几栋建筑物,也可以是一栋建筑物的一部分,包括主机房、辅助区、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等。
2.0.2 灾备数据中心business recovery data center用于灾难发生时,接替生产系统运行,进行数据处理和支持关键业务功能继续运作的场所,包括限制区、普通区和专用区。
2.0.3 主机房computer room主要用于数据处理设备安装和运行的建筑空间,包括服务器机房、网络机房、存储机房等功能区域。
2.0.4 辅助区auxiliary area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监控和管理的场所,包括进线间、测试机房、总控中心、消防和安防控制室、拆包区、备件库、打印室、维修室等区域。
2.0.5 支持区support area为主机房、辅助区提供动力支持和安全保障的区域,包括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电池室、空调机房、动力站房、不间断电源系统用房、消防设施用房等。
2.0.6 行政管理区administrative area用于日常行政管理及客户对托管设备进行管理的场所,包括办公室、门厅、值班室、盥洗室、更衣间和用户工作室等。
2.0.7 限制区restricted area根据安全需要,限制不同类别人员进入的场所,包括主机房、辅助区和支持区等。
2.0.10 电子信息设备electronic information equipment3对电子信息进行采集、加工、运算、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设备,包括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设备等2.0.14 容错fault tolerant具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系统,在同一时刻,至少有一套系统在正常工作。
按容错系统配置的基础设施,在经受住一次严重的突发设备故障或人为操作失误后,仍能满足电子信息设备正常运行的基本需求。
2.0.28 体积电阻volume resistance在材料相对的两个表面上放置的两个电极间所加直流电压与流过两个电极间的稳态电流(不包括沿材料表面的电流)之商。
解读GB50174《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解读GB50174《数据中心设计规范》一、数据中心是一切信息化的基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
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信息化的基础是数据中心,可以说,没有数据中心就没有信息化的发展。
二、规范编制目的1、电子信息技术平均2.5年发展一代,每一代IT技术的发展都意味着其支持技术的发展,即数据中心环境要求、建筑与结构、空气调节、电气、电磁屏蔽、网络系统与布线、智能化、给水排水、消防等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需要相关技术规范的支持。
2、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于2008年发布实施,到2015年《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已运行了7年,意味着电子信息技术已发展了3代,需要规范做相应修改。
3、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更名为《数据中心设计规范》的主要目的是适应目前国内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以及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
三、规范编写原则1、可实施性原则本规范在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基础上,注重设计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为设计人员提供实用的设计方法。
2、先进性原则《数据中心设计规范》在满足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发展的前提下,吸取国外有关数据中心设计的优点,结合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的具体情况,增加补充具有数据中心行业特点的相关条文规定。
主要围绕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可用性、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进行编写,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和前瞻性。
3、科学性原则本规范提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数据中心行业的经验,是众多行业专家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是以现行有效的相关法规、标准、规范为基础,并充分考虑数据中心行业的特点和特殊性。
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架构及备用电源的选择

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架构及备用电源的选择2017年5月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GB 50174 - 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原GB 50174 - 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同时废止。
本文将结合新版GB 50174 - 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对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架构及备用电源的选择进行论述。
1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架构关于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架构,GB 50174 - 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在附录“电气”中规定:A级数据中心应满足容错要求,可采用2N系统,也可采用其他避免单点故障的系统配置。
A级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主要有3种架构:2N、DR、RR。
1.1供配电系统架构介绍2N系统由两个供配电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均能满足全部负载的用电需要,两个单元同时工作,互为备用。
正常运行时,每个单元向负载提供50 % 的电能,当一个单元故障停止运行时,另一个单元向负载提供100 % 的电能。
2N供配电系统架构见图1。
DR系统(Distribution Redundancy分布冗余)由N(N ≥ 3)个配置相同的供配电单元组成,N个单元同时工作。
将负载均分为N组,每个供配电单元为本组负载和相邻负载供电,形成“手拉手”供电方式。
正常运行情况下,每个供配电单元的负荷率为66 %。
当一个供配电系统发生故障,其对应负载由相邻供配电单元继续供电。
DR供配电系统架构见图2。
RR系统(Reserve Redundancy后备冗余)由多个供配电单元组成,其中一个单元作为其它运行单元的备用。
当一个运行单元发生故障,通过电源切换装置,备用单元继续为负载供电。
RR供配电系统架构见图3。
1.23种架构对比可用性对比采用电气分析软件ETAP16对2N、DR、RR 3种架构的可用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N供配电系统构架从可用度数值来看,2N、DR、RR 3种架构的可用性大致相同,2N系统可用性最高。
GB50174《数据中心设计规范》主编解读(一)

GB50174《数据中心设计规范》主编解读(一)一、什么是容错?“容错”一词是数据中心行业的常用词,什么是容错?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系统前面犯了错误,可最终结果是正确的。
如何做到这一点?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是这样解释“容错”这个术语的:“具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系统,在同一时刻,至少有一套系统在正常工作。
按容错系统配置的基础设施,在经受住一次严重的突发设备故障或人为操作失误后,仍能满足电子信息设备正常运行的基本需求。
”如何理解“按容错系统配置的基础设施,在经受住一次严重的突发设备故障或人为操作失误后,仍能满足电子信息设备正常运行的基本需求”,即A级数据中心在经历了一次突发设备故障或人为操作失误后变成了C级数据中心,原A级数据中心就满足了“容错”要求。
这里要明确一下,“容错”只考虑一次故障,不考虑多故障同时发生。
“容错”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对于某些故障率非常低的大型设备(如冷水机组),采用设备N X(X=1~N)冗余、双路由方式,同样可以满足系统可靠性的要求。
这样设计不仅可以节省建设投资,在可靠性上同样满足“容错”的要求。
二、数据中心的“等级”划分原则建设一个数据中心要综合考虑选址、规划、投资等诸多因素,但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是目标用户,也就是说,我们建设的数据中心是为谁服务的?用户的需求是什么?用户分为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数据中心可分为EDC和IDC两大类,EDC的用户主要是内部用户,IDC的用户主要是外部用户。
不同用户对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的要求不同,比如金融行业对可靠性要求很高,数据中心一旦出现故障,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数据丢失,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因此金融等行业应按照高可靠性的要求建设数据中心。
但不是所有单位或行业都要求高可靠性,高可靠性意味着高投入。
当用户不需要很高的可靠性,数据中心故障造成的损失可承担时,如果也按照金融行业的要求建设数据中心,将造成资金和资源的严重浪费。
建筑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明]2024
![建筑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明]2024](https://img.taocdn.com/s3/m/0ca4b2e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2.png)
建筑专业>数据中心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174-20171总则1.0.1为规范数据中心的设计,确保电子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节能环保,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数据中心的设计。
1.0.3数据中心的设计应遵循近期建设规模与远期发展规划协调一致的原则。
1.0.4数据中心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数据中心data center为集中放置的电子信息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建筑场所,可以是一栋或几栋建筑物,也可以是一栋建筑物的一部分,包括主机房、辅助区、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等。
2.1.2主机房computer room主要用于数据处理设备安装和运行的建筑空间,包括服务器机房、网络机房、存储机房等功能区域。
2.1.3辅助区auxiliary area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监控和管理的场所,包括进线间、测试机房、总控中心、消防和安防控制室、拆包区、备件库、打印室、维修室等区域。
2.1.4支持区support area为主机房、辅助区提供动力支持和安全保障的区域,包括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电池室、空调机房、动力站房、不间断电源系统用房、消防设施用房等。
2.1.5行政管理区administrative area用于日常行政管理及客户对托管设备进行管理的场所,包括办公室、门厅、值班室、盥洗室、更衣间和用户工作室等。
2.1.6灾备数据中心business recovery data center用于灾难发生时,接替生产系统运行,进行数据处理和支持关键业务功能继续运作的场所,包括限制区、普通区和专用区。
2.1.7限制区restricted area根据安全需要,限制不同类别人员进入的场所,包括主机房、辅助区和支持区等。
2.1.8普通区regular area用于灾难恢复和日常训练、办公的场所。
【规范解读】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

【规范解读】数据中⼼设计规范GB50174-2017缘起近⽇在朋友圈看到数据中⼼设计规范的更新版终于定稿了。
距离上⼀版2008已经9年了,真是历尽了风霜。
九年来国内数据中⼼的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BAT等终端⽤户开始掌握话语权。
规范本次修订明显向国际⼀流的⽔平靠近,很多条⽂明显是由强⼒终端⽤户的需求所推动的,供应商和设计⼈员把持的原始粗狂发展期已经临近尾声了,真正转向需求驱动。
环境要求相⽐前⼀版本GB50174-2008,新版附录A环境部分主要特点是:1. 放宽了温度控制要求,完全与国际保持了⼀致(2008 ASHRAE EnvironmentalGuidelines for Datacom Equipment )。
只要求符合IT设备要求即可。
2. 放宽了温度变化率要求,对于常见的磁盘类服务器变化率只要求<20℃/h。
3. 不间断电源系统电池室温度由15-25℃,上升了5℃,允许在20-30℃。
4. 主机房空⽓粒⼦浓度上限由每升空⽓18000,下降到了17600。
前⼀版本GB50174-2008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将温度基点模糊成了空调回风温度,在该规范⽣效的8年来,虽然⼀直有先⾏者实践在超越,但是作为耗能占⽐绝⼤多数的中⼩机房及⾦融、税务等均按照规范执⾏。
此次修订,⼀⽅⾯源⾃数据中⼼拥有和运营者的实⼒和话语权上升,另⼀⽅⾯源⾃数据中⼼的技术发展和规模效应,成为值得⼤⼒发展的耗能巨⼤的产业,对于节能的需求成为整个国家由下⽽上的统⼀认知。
此次修订后,空调的送回风温度有望提⾼6-12℃,数据中⼼的能效⽔平有望⼤幅提⾼。
空调要求相⽐前⼀版本GB50174-2008,新版附录A空调系统主要特点是:1. A级机房增加了持续供冷的需求,要求末端风机、末端冷冻⽔泵⽤不间断电源供电。
2. 明确了不间断备冷时间应不⼩于电池备电时间。
3. 根据相关实践,给出了冷冻⽔的供回⽔温度的参考值。
4. 明确了控制系统需由不间断电源供电。
IDC设计规范理解:《GB50174数据中心设计规范主编解读》

IDC设计规范理解:《GB50174数据中心设计规范主编解读》前言:《GB50174数据中心设计规范主编解读》-CDCC钟景华;通过阅读谈谈个人对规范内的理解和想法。
摘要观点1:什么是容错2017年7月发布的美国通信协会标准TIA-942-B-2017对容错的定义:The ability to withstand a single fault (经受住一次故障的能力)个人观点在系统设计中大量的篇幅对主供电系统进行要求,然后对数据中心整个神经系统的供电保障和系统备份容错不足;主供电线路或是制冷系统备份充足,案例:BA及动环控制系统和电动阀组的供电路由重要性应给予区分,防止误操作控制系统电源,同时弱电控制系统电源UPS应具备维修旁路,对控制系统CPU终端备选小型UPS电源。
2:数据中心的“等级”划分原则数据中心的使用性质主要是指数据中心所处行业或领域的重要性,最主要的衡量标准是由于基础设施故障造成网络信息中断或重要数据丢失在经济和社会上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
个人观点关于数据中心等级应以市场业务为导向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在业务链内占比或是价值来说只是一小部分,业态和客户的对等级的认可,对运维管理重要性的认知从而提高数据中心业态等级的重视,近年来数据中心的业务中断多数来自网络方面或是数据丢失误操作等因素,“运维等级”应加强并重视。
3:A级数据中心的性能要求A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容错系统配置,在电子信息系统运行期间,场地设施不应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和检修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个人观点降低数据中心总体拥有成本(TCO),考虑业务和服务客户的相关需求。
4:数据中心选址1:电力供给应充足可靠,通信应快速畅通,交通应便捷;4:应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5:应远离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隐患区域;数据中心的存储的数据分为热数据和冷数据,热数据就是常用的数据,应存储在距离应用较近的数据中心,冷数据是不常用的数据,可以存储在较远的数据中心,按需求为数据中心选址时,应考虑数据中心是为热数据服务的,还是为冷数据服务的。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数据中心基本知识

数据中心
基本知识
数据中心的建设级别
T1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最基本的数据中心 “T1”的数据中心是基本型的数据中心配置,有计划和无计划的运营中断都会影响它的 正常运行。数据中心机房配有供配电系统和空调制冷系统,但是它可以或不一定有架高 的活动地板、UPS或者发电机设备。如果系统配置了UPS或者发电机,但这些设备是单 个模块的系统并且有很多单路径故障点。基于一个年度内进行预防性检修和维护的需要,
不宜过长,应保证静压消耗小于75Pa,如确实需要较长风管,考虑采用增压风机系统
来弥补; 下送风精密空调: 下送风在地板上开孔,将地板下作为一个静压箱,在机架下方装有出风口,使经过空气 调节的较低温度气体自下而上流过程控机架,将热量带走,精密空调冷风向下排出,将 冷风送向机房内设备达到制冷,从而保证设备在一个适宜的环境温度下工作。
(3) 机房设备若是分期分批、逐步安装的,空调设备也是与设备同步分批安装,上走
线的机房有利于空调设备加湿给水管、凝结水排水管的扩容建设。
数据中心
基本知识
数据中心的气流组织
上送风方式的缺点: (1)上送风的空调送风方式是由机房的上部送到设备,与热空气交换后,从机房的下 部回到空调机组内。机房的送风气流组织与空气流动特性相矛盾,从而使得房间最下部 温度偏高,不利于设备的运行。 (2)根据机房的大小,空调机组送风距离的长短,空调上送风具体形式有所不同。需
(3)因为送风是在活动地板内,从而使下风的距离与上送风方式在同等条件下,所需
的送风风压低,空调设备和送风噪声相对会低一些。 (4)单从空调专业的角度出发,下送风方式不需送风风管和送风口,对于设计施工来 说,相对简单方便,空调设备的摆放就可以灵活的进行调整。由于下送风将通信各类管 线,空调专业的管线均隐藏在活动地板内,从而使得机房内显得整齐美观。仅从空调专 业投资来说,相对上送风而言投资会低一点。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解读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解读一、机房设计规范1.机房布局:机房应采用合理的布局,包括冷、热通道的划分、机柜的排列等,以确保冷却和通风效果。
2.机柜布置:机柜的布置应合理,确保空间的充分利用,避免过度堆放和不规范的线缆布置。
3.设备安装:设备的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包括地面承重、设备间隔、电源线布线等,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电力供应规范1.电力容量:数据中心的电力容量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规划,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供电备份:数据中心应设置备用电源和UPS系统,以保证在断电时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
3.电缆布线:电缆的布线应符合相关标准,避免过度堆放和交叉布线,以减少电磁干扰和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三、冷却系统规范1.空调系统:数据中心应配备合适的空调系统,以保持机房的适宜温度和湿度,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热量排除:机房应设置合适的热量排除系统,包括通风设备、散热器等,以保证机房内的热量不积聚,避免设备过热。
四、网络布线规范1.网络架构: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应合理规划,包括网络拓扑、子网划分等,以确保数据传输的高效和可靠。
2.网络设备:网络设备的选型和配置应符合相关标准,以满足数据中心的需求和性能要求。
3.网络安全:数据中心应配备合适的网络安全设备,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五、灾备规范1.灾备设施:数据中心应配备灾备设施,包括备用机房、备份服务器等,以保证在灾难发生时数据的快速恢复。
2.数据备份:数据中心应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六、安全管理规范1.准入控制:数据中心应设置严格的准入控制措施,包括门禁系统、安全摄像头等,以保证机房的安全性。
2.防火措施:数据中心应配备合适的防火设施,包括消防器材、烟雾报警系统等,以保护机房和设备的安全。
3.安全监控:数据中心应配备安全监控系统,包括入侵检测、网络监控等,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重点内容GB50174-201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 50174-2017施行日期:2018年1月1日2018年未考2.1 术语2.1.1 数据中心为集中放置的电子信息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建筑场所,可以是一栋或几栋建筑物,也可以是一栋建筑物的一部分,包括主机房、辅助区、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等。
2.1.2 主机房主要用于数据处理设备安装和运行的建筑空间,包括服务器机房、网络机房、存储机房等功能区域。
3.1 分级3.1.1 数据中心应划分为A、B、C三级。
设计时应根据数据中心的使用性质、数据丢失或网络中断在经济或社会上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确定所属级别。
条文说明:A级为“容错”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等级最高;B级为“冗余”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等级居中;C级为满足基本需要,可靠性和可用性等级最低。
数据中心的使用性质主要是指数据中心所处行业或领域的重要性,最主要的衡量标准是由于基础设施故障造成网络信息中断或重要数据丢失在经济和社会上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
等级高的数据中心可靠性提高,但投资也相应增加。
3.1.2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数据中心应为A级:1 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2 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条文说明:A级数据中心举例:金融行业、国家气象台、国家级信息中心、重要的军事部门、交通指挥调度中心、广播电台、电视台、应急指挥中心、邮政、电信等行业的数据中心及企业认为重要的数据中心。
3.1.3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数据中心应为B级:1 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 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条文说明:B级数据中心举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博物馆、档案馆、会展中心;政府办公楼等的数据中心。
以上为A级和B级数据中心举例,在中国境内的其他企事业单位、国际公司、国内公司应按照机房分级与性能要求,结合自身需求与投资能力确定本单位数据中心的建设等级和技术要求。
3.1.4 不属于A级或B级的数据中心应为C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解读
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解读一、数据中心是一切信息化的基础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
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
制定“互联网 ”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信息化的基础是数据中心,可以说,没有数据中心就没有信息化的发展。
二、规范编制目的
1、电子信息技术平均2.5年发展一代,每一代IT技术的发展都意味着其支持技术的发展,即数据中心环境要求、建筑与结构、空气调节、电气、电磁屏蔽、网络系统与布线、智能化、给水排水、消防等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需要相关技术规范的支持。
2、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于2008年发布实施,到2015年《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已运行了7年,意味着电子信息技术已发展了3代,需要规范做相应修改。
3、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更名为《数据中心设计规范》的主要目的是适应目前国内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以及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
三、规范编写原则
1、可实施性原则
本规范在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基础上,注重设计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为设计人员提供实用的设计方法。
2、先进性原则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在满足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发展的前提下,吸取国外有关数据中心设计的优点,结合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的具体情况,增加补充具有数据中心行业特点的相关条文规定。
主要围绕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可用性、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进行编写,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和前瞻性。
3、科学性原则
本规范提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数据中心行业的经验,是众多行业专家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是以现行有效的相关法
规、标准、规范为基础,并充分考虑数据中心行业的特点和特殊性。
4、协调性原则
本规范提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与相关的国家、行业的法规、标准、规范相协调,同时还考虑了与相关国际标准的衔接、协调。
5、规范化原则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严格遵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2008]182号)的要求,以确保本标准编制的规范化。
编写工作阶段分为:准备阶段、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
6、强制性条文
凡涉及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环保、节能和国家需要控制的工程建设标准,并注意与其它国家标准、规范相协调。
四、部分修编内容介绍1、根据互联网和云计算数据中心技术的发展,对A级数据中心性能要求进行补充。
(1)A级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宜按容错系统配置,在电子信息系统运行期间,基础设施应在一次意外事故后或单系统设备维护或检修时仍能保证电子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A级数据中心涵盖B级和C级数据中心的性能要求,且比B级和C级数据中心的性能要求更高。
意外事故包括操作失误、设备故障、正常电源中断等,一般按照发生一次意外事故做设计,不考虑多个意外事故同时发生。
设备维护或检修也只考虑同时维修一个系统的设备,不考虑多系统的设备同时维修。
在一次意外事故发生后或单系统设备维护或检修时,基础设施能够满足电子信息设备基本运行需求。
(2)A级数据中心同时满足下列要求时,电子信息设备的供电可采用不间断电源系统和市电电源系统相结合的供电方式。
1)设备或线路维护时,应保证电子信息设备正常运行;2)市电直接供电的电源质量应满足电子信息设备正常运行的要求;3)市电接入处的功率因数应符合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4)柴油发电机系统应能够承受容性负载的影响;5)向电网注入的总电流谐波含量不应超过10%。
此条规定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可用性的前提下,降低数据中心总体拥有成本(TCO)。
电子信息设备属于容性负载,柴油发电机系统应能够承担容性负载的影响;当电子信息设备产生的电流谐波超过10%时,应进行谐波治理。
(3)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处不同区域的数据中心同时建设,互为备份,且数据实时传输、业务满足连续性要求时,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宜按容错系统配置,也可按冗余系统配置。
这是A级数据中心的一种情况,主要适用于云计算数据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等。
当两个或两个以
上在同城或异地同时建立的数据中心互为备份,且数据实时传输备份、业务满足连续性要求时,由于数据中心之间已实现容错功能,因此其基础设施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容错或冗余系统进行配置。
2、根据近年来数据中心建设情况,对数据中心选址增加了补充条款,数据中心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力供给应充足可靠,通信应快速畅通,交通应便捷;
2)采用水蒸发冷却方式制冷的数据中心,水源应充足。
3)自然环境应清洁,环境温度应有利于节约能源;
4)应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
5)应远离水灾、火灾和自然灾害隐患区域;
6)应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7)应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8) A级数据中心不宜建在公共停车库的正上方;
9)大中型数据中心不宜建在住宅小区和商业区内。
在保证电力供给、通信畅通、交通便捷的前提下,数据中心的建设应选择气候环境温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这样有利于降低能耗。
电子信息系统受粉尘、有害气体、振动冲击、电磁场干扰等因素影响时,将导致运算差错、误动作、机械部件磨损、腐蚀、缩短使用寿命等。
数据中心位置选择应尽可能远离产生粉尘、有害气体、强振源、强噪声源等场所,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水灾隐患区域主要是指江、河、湖、海岸边,A级数据中心的防洪标准应按100年重现期考虑;B级数据中心的防洪标准应按50年重现期考虑。
在园区内选址时,数据中心不应设置在园区低洼处。
从安全角度考虑,A级数据中心不宜建在公共停车库的正上方,当只能将数据中心建在停车库的正上方时,应对停车库采取防撞防爆措施。
空调系统的冷却塔或室外机组工作时噪声较大,若数据中心位于居民小区内或距离住宅太近,噪声将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居民小区和商业区内人员密集,不利于数据中心的安全运行。
3、根据国内外对灾难备份数据中心的需求,增加灾备数据中心相关条款。
灾备数据中心的组成应根据安全需求、使用功能和人员类别划分为限制区域、普通区域和专用区域。
限制区域宜包括主机房、辅助区和支持区等,普通区域宜包括应急指挥中心、外援工作区、媒体发布区、休息室、储物室、医疗室、停车场等,专用区域包括集合区域、等候区域
和中间整备区域等。
限制区域是指根据安全需要,限制不同类别人员进入的场所。
人员类别主要分为灾备数据中心工作人员、用户、设备材料供应商、参观人员。
普通区域是用于灾备恢复和日常训练、办公的场所。
应急指挥中心对灾备数据中心进行集中监控和运营管理,当灾难发生时,灾备恢复人员从该中心发出灾备恢复指令、协调各种资源、联络客户和执行灾备恢复流程。
应急指挥中心应设置专线电话、获取外部信息的设备及专用会议室。
外援工作区是为用户和设备通信供应商提供灾备恢复或日常测试需要的办公区域。
媒体发布区是用于同新闻机构和外部人员交流的区域,该区域应设置在远离限制区域和应急指挥中心的位置,并应确保只有被邀请的媒体或外部人员才能进入。
休息室应设置卫生间,更衣室、淋浴等设施,以满足灾备人员短期生活要求。
储存室用于短期生活用品的储存。
医疗室可为灾备人员提供紧急医疗援助。
专用区域是提供给用户在恢复期间使用及放置设备的场所。
集合区域是集合所有灾难恢复人员并下达命令的场所,集合区域可以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大厅或礼堂,能够容纳所有灾难恢复人员,该区域应设置广播扩音系统。
等候区域是灾难恢复人员装卸和检查相关设备的场所。
中间整备区域用以测试电子信息设备。
4、根据电子信息设备技术的发展、国外相关标准的变化以及节能要求,对数据中心主机房的温度等参数进行调整。
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温度、露点温度和相对湿度应满足电子信息设备的使用要求;无特殊要求时,应按照下表执行。
环境温度露点温度和相对湿度推荐值
18℃-27℃5.5℃-15℃,同时相对湿度不大于60%允许值
15℃-32℃20%-80%,同时露点温度不大于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