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廊坊经济变化

合集下载

廊坊发展历程

廊坊发展历程

廊坊发展历程廊坊位于中国北方,是河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京津冀城市群的一员。

廊坊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下面是一篇700字左右的廊坊发展历程。

廊坊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的聚居和农耕活动。

据史书记载,廊坊在战国时期属于赵国,并成为赵国的重要兵站和贸易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廊坊的商业繁荣和政治地位逐渐增加。

到了汉朝,廊坊成为了边防重镇,还建有一座防御工事--廊坊城。

这个城池的建设不仅加强了汉朝对边境的控制,同时也带动了城市的发展。

然而,在三国时期,廊坊受到了战争的破坏,城市逐渐衰落。

在隋唐时期,廊坊重新开始了发展。

随着唐朝统一中国,廊坊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州府,商业贸易也再度兴盛起来。

在这个时期,廊坊还成为了文化名城,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作品。

到了宋元时期,廊坊的地位逐渐下降。

尽管廊坊在金朝时被设为首都之一,但城市的繁华只是短暂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廊坊逐渐落入了次要地位,直到明清时期。

到了明清时期,廊坊重新崛起。

在明朝,廊坊成为了河北省的重要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

许多重要的建筑物和工事被修建,使得廊坊城的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廊坊的商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集散地。

清朝时期,廊坊的前河港成为了运输重镇,大量商品从这里运输出去。

到了20世纪初,廊坊的发展势头有所减缓。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廊坊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特别是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推进下,廊坊成为了京津冀城市群的一员,得以享受到了京津两大都市的辐射带动效应。

如今的廊坊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廊坊新城成为了起点,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同时,廊坊的工业和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河北省的经济增长极。

此外,廊坊还致力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廊坊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辉煌的过程。

从古代的边防重要城市到现代的经济中心,廊坊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廊坊也不断适应着新的发展模式和需求,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廊坊市场前景分析

廊坊市场前景分析

廊坊市场前景分析廊坊市是中国河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廊坊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廊坊市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廊坊市位于中央走廊经济带上,处于京津冀的交汇点位置,交通便利。

此外,廊坊市还拥有大面积的农田资源和丰富的农产品,是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这为廊坊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廊坊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具备良好的条件。

长期以来,廊坊市一直致力于发展现代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目前,廊坊市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成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制造业基地和创新创业中心。

这些产业的不断发展将为廊坊市场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再次,廊坊市也在加大市场开放和对外合作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廊坊市积极参与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并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任务。

这一举措为廊坊市的市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来廊坊投资兴业。

同时,廊坊市还加强了与京津两市的合作,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员流动等方面的联动,进一步扩大了市场规模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廊坊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前景。

作为京津冀区域的核心城市之一,廊坊市在资源优势、经济发展和市场开放方面都具备了较大的优势。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廊坊市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只要廊坊市能够加强创新、提升竞争力,相信廊坊市场的前景将会更加光明。

廊坊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廊坊市不仅需要更好地利用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还需要加强创新、提高产业链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廊坊市需要加强创新驱动发展。

在全球化时代,只有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和地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改革开放三十年,居民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改革开放三十年,居民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城乡人民生活全面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摆脱“贫困”,普遍实现“温饱”,正向“小康”迈进。

20年来,我市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居民收大幅度提高,消费支出同步增长,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明显改善。

1、城乡居民收入在经济发展中快速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526元增加到97年的5044元,20年间增长了8.6倍。

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97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85元,比90年代初期增长2.2倍,平均每年以18%速度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51元增加到1997年的2070元。

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为生活的改善提供了物质基础。

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20年来,多数居民生活水平已达温饱,部分家庭已迈进“小康”,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变化,已比较注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

97年,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已达3080元,是90年的2.5倍,每年增长14%,农民的生活也有很大提高。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收入的增加,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引起了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吃、穿、住、用、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吃的方面,居民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方面提高,居民饮食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并趋于优化。

据国家统计局今年四月份发布的信息,我国商品已告别短缺,进入物质资料相对丰富的年代,七、八十年代“吃粮凭供应,副食要票证”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人们的生活消费总量增加,97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猪牛羊肉30.5公斤,粮食9.2公斤,作为主食的精米细面占粮食消费比重由90年的80.1%上升到97年的99.1%,提高19个百分点,人均消费鲜蛋17.5公斤、鱼12.9公斤、鲜奶1.7公斤、干鲜瓜果59.8公斤,分别比90年增长率加10.1公斤、4.1公斤、1公斤、13.8公斤。

穿的方面,居民穿着向“成衣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改革开放20年来,社会生活中人们印象最深刻、最直观、最生动的变化莫过于衣着服饰的变化。

三十年改革开放中的河北省开发区

三十年改革开放中的河北省开发区

在这 股 清新 而 强 劲 的春

优 秀 的硬 件 和 软 件构 建 的投 资环 境 势 必 引来 众 多 的企

风 眷顾 下 河 北 的经 济开 发 区 如雨 后 春笋般 地 兴 起

截 至 2 0 0 5 年底
14 4 4


全 省 开 发 区 累 计 批 准 外 资项 目

截 至 2 0 0 6 年 全 省 共 有 4 8 个 开 发 区 其 中包 括
” “
交往 的平 台

引进 审批



条龙


项 目建 设 全 方 位 和 项 目 投 产 后 的 经


19 9 2 年 1 月 1 8 日 至 2 月 2 1 日

邓小 平 南巡 期 间发 表 轮经 济发 展 高
常化 等三 个 服 务 体 系 并 大 力 推 行 服 务 承 诺 制 限 时 办 结 制


个国
4 16 0 个


合 同总 投 资

亿美元 合 同外 商投 资

83 4

亿美
家 级 经 济 技 术 开 发 区 两 个 国 家 级 高新 技 术 开 发 区



开发区

元 实 际 利 用 外 资 5 3 9 亿 美 元 注 册 的 外 商 投 资 企 业 达 19 5 2
生 产 总 值 从 19 9 6 年 的 4 6 亿 元 增 加 到 8 5 1 4 6 亿 元 G D P 占

200 2
向世 界 开 放 沿 海 14 个 港

廊坊主导产业历史演变及未来的选择发展

廊坊主导产业历史演变及未来的选择发展

廊坊主导产业历史演变及未来的选择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廊坊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从传统的农业经济逐渐向新型城镇化经济、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大北京区域经济版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下面,我们从历史演变和未来选择两个方面来探讨廊坊市主导产业的发展。

一、历史演变1.传统农业经济廊坊市地处京津冀地区,历史上一直以农业经济为主导产业,是全国重要的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果品、畜牧业基地。

但是,受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的限制,传统农业经济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也难以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

2.新型城镇化经济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廊坊市成为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经济的先行者之一。

政府大力推动新一轮城镇化,引进了一大批互联网、物流、金融等新兴产业,如京东物流、洋码头、京津冀产业合作示范园等,为廊坊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3.现代服务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廊坊市的服务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特别是在北京市CBD北部产业带规划的带动下,廊坊市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了多个服务业集聚区,如廊坊国际服务业园、京津冀现代服贸中心和华夏云谷等,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和配套设施,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和企业进驻,成为京津冀地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基地。

4.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廊坊市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战略为抓手,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

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廊坊市的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均具有一定优势。

未来,廊坊市将进一步加强与京津冀周边城市的产业合作,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更多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企业,推动高端制造、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未来选择廊坊市的经济发展趋势已经非常清晰,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选择合适的产业方向,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未来的发展中,廊坊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和发展:1.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和提高产业效率的重要手段。

廊坊市:崛起“京津走廊” 绽放绚丽光彩

廊坊市:崛起“京津走廊” 绽放绚丽光彩

廊坊市:崛起“京津走廊” 绽放绚丽光彩作者:暂无来源:《共产党员·上半月》 2019年第10期70年砥砺奋进,70年沧桑巨变。

廊坊地处京津之间,因独特的地理优势,素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称。

1949年,廊坊还只是隶属于安次县的一个小镇。

1989年,廊坊撤地建市,“廊坊市”正式出现在国家版图上,并逐步发展成为拥有480万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2014年以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发展、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让毗邻京津雄的廊坊迎来千载机遇,曾经内敛羞涩的小城,经过小跑和跨越的助推,终将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振翅腾飞。

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质的飞跃与全省其他地级市相比,廊坊“小而精”。

这个全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诞生了全省第一个亿元镇、第一个亿元村,近些年更是勇当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全部财政收入分别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增长了532倍和6466倍。

2019年上半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98.8亿元,居全省第三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0.6亿元,同比增长17.4%,居全省第二位。

在河北省工商联最新发布的河北民营企业100强中,前10名的企业中廊坊占有3席。

廊坊并非一直头顶耀眼的光环,曾经因空气质量差而频登“黑榜”。

去产能!钢铁产业全部退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场产业转型升级之战打响……处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排头兵、“试验田”地位的廊坊,要在这场被大气污染防控倒逼出来的战役中实现浴火重生。

时任廊坊市市长陈平指出,要认真对照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雄安新区规划定位,对全市产业进行重新审视、重新调整、重新再造,走出一条“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的新路。

廊坊的转型升级之路如此明晰。

加快发展以“大智移云”为首位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制定产业准入清单,提升产业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项目质量,以增量提质促进产业结构提升。

三十年变化史文案

三十年变化史文案

三十年变化史文案
时间如车轮在飞转,转眼间,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已度过了改革开放的30年。

改革开放好似温暖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也带来了许多变化。

这30年的发展,不仅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而且让人民的生活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曾经那一座座破旧的房子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气派而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办公楼更是鳞次栉比;崎岖的山路变成了平坦的盘山公路、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路上,一辆辆汽车奔驰而过;路旁,一棵棵绿树高大挺拔;广场上、公园里,人们悠然自得,老人孩子一片和谐。

电视、电话、电脑,这些高科技产品更是进入了千家万户。

这不平凡的30年,不仅仅我的家乡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重要的是祖国在崛起,经济在腾飞。

我们的载人航天飞船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在太空进行出仓活动;我们国家成功主办奥运会;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中非合作论坛、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怀抱,这些伟大的成就,足以让我们为改革开放三十年而喝彩!
虽然我只是名学生,但是我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

如今我们的祖国正一步步走向国际化,作为祖国的希望,我们应该珍惜眼前,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廊坊市主要年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效益指标统计(2000-2018)(二)

廊坊市主要年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效益指标统计(2000-2018)(二)

76
71.8
73.61581来自7.1173.7118.0
102.6
130.0
99.9
99.8
99.7
1.00
1.00
0.99
0.42 18.11 33.24
0.48 19.1 39.28
廊坊经济统计年鉴2019》
0.49 20.6 41.69
2017年
2021.1 12.3 39.6 32.2
341.5 68.2 174.4
23.17
摘编自《廊坊经济统计年鉴2019》
社会发展效益指标统计(2000-2018)(二)
2010年
2015年
2016年
2739.1 68.1 55.0 488.2 49.1
2031.7 26.8 48.9 395.9 44.2
2022 18.9 50.9 349.5 44.3
403
347.0
354
124.6
97.1
0.98
0.65 23.3 45.16
2018年
2107.5 5.2 41.6 281.7 32.0
338.8 67.6 180.5
124.5
100.0
88.8
0.77 26.4 48.55
单位
2000年
2005年
千克 千克 千克 千克 千克
1733.7 4.7 68.5 383.2 36.9
1985.3 56.9 53.0 484.5 44.3
千克
261
353
千克
50
71
千克
117
143

18.5
67.8
%
99.9
99.7

经济发展翻天覆地 谱写成就辉煌篇章——新中国成立70 年来廊坊市经济发展简析

经济发展翻天覆地 谱写成就辉煌篇章——新中国成立70 年来廊坊市经济发展简析

2019年第11期127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栏经济发展翻天覆地 谱写成就辉煌篇章——新中国成立70年来廊坊市经济发展简析王雅静(廊坊市统计局,河北 廊坊 065000)摘 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廊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团结一致、砥砺奋进。

昔日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总体经济规模很小,整体实力弱小的廊坊已经变成了如今高楼林立、生态宜居、产业发展更加强劲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排头兵,谱写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关键词: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廊坊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7X (2019)11.0127-02一、经济总量实现连上新台阶建国70年来,廊坊的经济实力已不可同日而语, GDP 总量实现由一位数到四位数的跨越。

195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仅有1.6亿元,1980年生产总值突破10亿元大关,1993年GDP 突破百亿大关,2008年突破千亿大关,201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108.2亿元,比1952年增长1942倍(现价),翻了近11番。

按可比价格计算,1952—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

人均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88元增加到2018年的64906元,增长737倍,翻9番多(见图1)。

图1:历年地区生产总值二、经济增长实现由慢变快向稳增长和质量提升转变建国70年来,廊坊市经济发展经历了四大阶段,由波动前进逐渐转变为平稳发展,经济质量不断提高。

第一阶段:1952—1977年,建国到改革开放前期,全市经济总量很小,发展实力很弱,受到国际和国内突发事件的影响,速度犹如过山车,基本上一直处于动荡之中,个别年份出现了负增长,经济发展缓慢(见图2)。

第二阶段:1978—1992年,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经济发展结构逐渐优化,但经济基础依然薄弱,抵御外界和突发事件能力仍然较弱。

改革开放至今的40年中,经济增速的最高值和最低值都出现在这15年间,分别为1984年的37.6%和1979年的2.3%(见图3)。

廊坊开发区未来的发展趋势

廊坊开发区未来的发展趋势

廊坊开发区未来的发展趋势
廊坊开发区位于河北省廊坊市,是国家级开发区。

随着经济的发展,廊坊开发区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产业升级:廊坊开发区将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加速产业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 环境保护:廊坊开发区将持续加大环保投入,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加快推进环保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态型经济示范区。

3. 服务业发展:廊坊开发区将积极培育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提高服务业比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4. 新型城镇化建设:廊坊开发区将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打造宜居城市。

5. 对外开放:廊坊开发区将加速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国际资源和企业进入,促进经济与文化交流,提高对外影响力。

总之,廊坊开发区将积极响应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廊坊开发区发展前景

廊坊开发区发展前景

廊坊开发区发展前景廊坊开发区作为河北省重要的经济开发区之一,在过去的几年里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未来,廊坊开发区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首先,廊坊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开发区位于北京的南部,距离首都仅约45公里,与天津相邻,交通网络十分完善。

开发区内设有多个高速公路出口和铁路通道,便于与周边地区和全国各地互通有无。

这种区位优势为开发区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进驻。

其次,廊坊开发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开发区内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廊坊本地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充足,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劳动力。

同时,开发区还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形成了强大的人才优势。

这种人力资源的充足和高素质,为开发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支持。

再次,廊坊开发区具备多元化的产业基础。

开发区以制造业为主导,涵盖了汽车、新能源、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

同时,开发区还重点发展了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服务业。

这种多元化的产业基础,使得开发区在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未来,开发区还有望进一步拓展新的产业领域,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另外,廊坊开发区积极引进外资和外资企业。

开发区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服务保障,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项目投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廊坊开发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外资企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最后,廊坊开发区提高了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开发区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开发区注重产业链的完善和提升,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

这种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为开发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廊坊开发区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借助地理位置优势、丰富的人力资源、多元化的产业基础、引进外资和外资企业以及提高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廊坊开发区未来将持续快速发展,为河北省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的家乡廊坊巨变作文

我的家乡廊坊巨变作文

我的家乡廊坊巨变作文以前啊,廊坊可不像现在这么繁华。

小时候,我记得街道窄窄的,两边的房子也矮矮的。

那时候,路上跑的车也不多,一到晚上,路灯都昏昏暗暗的。

有一次,我和爷爷在老街上溜达。

我就问爷爷:“爷爷,咱廊坊以后会变啥样啊?”爷爷笑着摸摸我的头说:“孩子,以后啊,咱廊坊肯定会大变样,变得越来越好!”当时的我,心里还半信半疑呢。

可这些年,廊坊的变化简直就像变魔术一样!你瞧,那些窄窄的街道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又宽又平的大马路。

马路上一辆辆小汽车跑得飞快,“呼呼”地像一阵风。

还有那些商场,以前就那么一两家小小的店铺,东西也不全。

现在可不得了,大商场一个接一个地建起来。

有一次,我和妈妈去逛新商场,我都看傻眼了。

里面又大又亮堂,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我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咱廊坊的商场太棒啦,啥都有!”妈妈笑着说:“是呀,现在生活多方便。

”学校也变了样。

以前的学校,操场小小的,教室里的设备也很简陋。

现在,新的教学楼盖起来了,教室里有了多媒体设备,还有大大的操场和各种各样的运动器材。

课间休息的时候,我们在操场上尽情地玩耍,可开心啦!我跟小伙伴们说:“咱们学校现在这么棒,学习都更有劲儿了,你们说是不是?”小伙伴们都纷纷点头。

公园也越来越多啦。

以前,想找个玩耍的公园都不容易。

现在,公园里绿树成荫,花儿争奇斗艳。

一到周末,人们都喜欢到公园里散步、锻炼。

我和爸爸在公园里散步的时候,爸爸感慨地说:“廊坊的变化真大啊,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还有那些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

晚上,大厦上的灯光亮起来,把整个城市照得亮亮堂堂的,可漂亮啦!我的家乡廊坊,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城,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我相信,未来的廊坊还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为自己是一个廊坊人而骄傲,我爱我的家乡!。

大学生社会实践,改革开放--家乡30年的变化-推荐下载

大学生社会实践,改革开放--家乡30年的变化-推荐下载

改革开放——我家乡30年之变化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回顾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彻底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困境,中国这头东方雄狮开始慢慢觉醒,但过程不乏坎坷。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也吹到了我的家乡昌黎。

昌黎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隶属于秦皇岛市,是全省首批扩权县之一。

地处京津唐经济区、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三大经济区交汇处,北枕碣石,东临渤海,西南挟滦河。

昌黎县是久负盛名的花果之乡、鱼米之乡、文化之乡、旅游之乡。

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三十年的努力拼搏,使我的家乡昌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的家乡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了巨大变化,同时经济方面也有了显著提升。

衣——人靠衣装马靠鞍30年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一件衣服往往穿很久,穿的衣服也几乎都要自己做,穿破了就打块补丁继续穿,家家户户都以艰苦朴素为荣,推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当时人们思想也比较局限,服装的样式、色彩非常单一,衣着打扮几乎笼罩在一片绿、蓝、黑、灰的颜色下。

那时候,棉布还要凭票证限量供应,市场上也基本买不到其它颜色的布料,草绿旧军装、蓝灰色中山装就是中国人的“标准行头”。

倘若衣服稍微贴身或露出手臂,都会被认为是不正经。

当步入21世纪,服装成为一种人们用来展现自身魅力和独特个性的媒介。

只要自己喜欢,没有什么不可以穿。

中西合璧、与自然和谐、民族化与大众化相融合,已成为服装流行演变的主流。

大街小巷,格式各样的商店,有着琳琅满目的服装与配饰,颜色和样式纷繁复杂,让人眼花缭乱。

与此同时,购买服装形式也有了更多的变化和发展。

从需要布票的年代,到去商店采购,发展到现在的网购,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自己喜欢又心仪的衣服,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食——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廊坊城镇化发展对策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廊坊城镇化发展对策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廊坊城镇化发展对策随着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已成为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重头戏,廊坊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因此,如何提高廊坊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协同发展的道路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问题。

一、廊坊市城镇化发展现状(一)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缩小。

2014年,廊坊城镇化率为53.00%。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3.67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三位,仅低于唐山和石家庄,比唐山、石家庄分别低3.21、3.17个百分点(见附表1)。

2010至2014年廊坊城镇化率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3.97、4.25、3.80、3.28、3.67个百分点。

2014年,全市452.2万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239.7万人,城镇化率比2010年提高了4.5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13个百分点;而近五年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的差距分别为1.23、1.45、1.97、2.33、1.77个百分点,2014年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出现转折,止增为减。

2010—2014年全国、全省与廊坊城镇化发展情况(二)县域间差距明显。

从2014年城镇化发展情况看,10个县(市、区)中广阳(含开发区)、三河、香河的城镇化水平分别为72.75%、60.93%、57.33%,高于全市、全省和全国的城镇化水平;大厂、霸州、安次的城镇化水平分别为52.13%、52.10%、51.96%,高于全省低于全市;其余4县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城镇化水平最低的永清与最高的广阳相差36.18个百分点。

2014年全国、全省、全市及各县(市、区)城镇化情况 单位:%54.7749.3353.0072.7560.9357.3352.1352.1051.9648.3447.1442.8836.57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全国全省全市广阳三河香河大厂霸州安次固安文安大城永清二、廊坊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48.4749.8550.6051.4053.0044.5045.6046.8048.1249.3349.7051.3052.5753.7354.7740.0042.0044.0046.0048.0050.0052.0054.0056.00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廊坊全省全国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廊坊的变化

廊坊的变化

廊坊的变化
我美丽的家乡——廊坊,它像一棵闪亮的明珠,镶嵌在京津走廊上。

新华广场、康乐花园、蓝水湾、城市旺点、阿尔卡迪亚、华夏花园等住宅小区拔地而起,可谁又会想到那些地方以前是庄稼地、是平房呢?
在城市的街道两旁,有许许多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如世纪广场、时代广场、文化艺术中心等许多大大小小广场。

爱民东道、广阳道、金光道、新开路、外环路等一条条现代化的道路的建成,使廊坊市市民的出行更加方便了。

人民的生活也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变的更加丰富多彩了,文学、艺术等各种学习班应有尽有,谁都可以去学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

大家还记得那条横贯廊坊东西的臭水沟吗?也可以说是廊坊的“龙须沟”,可它现在以变成了全国最长的商业步行街。

从第一大街到第五大街全长为3.2公里,从东往西有新东方建材城、金龙家具城、宏昌电子城、国美电器城和京客隆等许多商场超市坐落其中。

廊坊在这几年里发生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全市的男女老少都知道以前的廊坊是什么样子,现在的廊坊又是什么样子,那就让我们再加把劲把这座城市建造成一个科学很发达的城市吧!。

改革开放三十年河北省农民收入变化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年河北省农民收入变化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年河北省农民收入变化分析
吴婧;李素芬
【期刊名称】《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08(000)012
【摘要】@@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70%的农业大国,农业浓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夯实,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三农"问题日益凸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吴婧;李素芬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石家庄双凤山陵园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河北省贫困山区农民收入与河北省平均收入差距研究
2.跟进收入结构变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河北省市县农民收入增长实证研究
3.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分析——基于农民收入来源视角
4.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分析——基于农民收入来源视角
5.改革开放三十年政府农业支出对农民收入与消费影响效应的动态演化分析——基于时变参数模型的实证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利用外资从无到有,对外经济快速发展
我市利用外资始于1982年承办了两个补偿贸易项目,1985年以注册首家外资企业为标志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经过30年的探索与发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已经形成,对外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2007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是1990年前利用外资总量的39.4倍,年均增长24.3%。截止2007年底,全市实有注册三资企业544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5.9亿美元,涉及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3.6亿美元,增长44.9%。其中出口总额12.6亿美元,比1995年提高17倍,年均增长27.2%,其中三资企业成为有效拉动力量。旅游业也随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正成为我市的新兴产业,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7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33.8万人次,旅游收入41.9亿元,分别增长14.3%和15.5%。
发展廊坊正在向新科技创新型城市迈进。廊坊地处华北平原中部,京津走廊之间。在现代经济大潮中,最新最美的图画就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促进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为此,他们给自己确定了“依托京津、服务京津、发展自己”的思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2005年全市共实现高新技术技工贸总收入突破了18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1%和16.8%,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达55%。
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变化明显,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改革开放之初,我市服务业体系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开放程度低,灵活性差。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层次大大提高,涌现出了一批新的高成长行业,初步形成了以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主体,其他服务业并存的第三产业体系。信息咨询、科技教育、房地产、现代物流、会展、旅游、社会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成为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第二产业随高科技、外向型工业企业比例增加,实现了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全市经济发展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2007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31.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8.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7.5%,工业产业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工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最强支撑。在工业产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农副食品加工等传统制造业不断提升,在全市工业体系中占有主导位置。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富士康、华为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投资几十亿甚至超百亿元的大项目相继落户廊坊。以量子高科、神威药业、杰希药业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群,以国瑞电子、鑫谷光电、晶日金刚石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群正在形成。产业聚集趋势明显,园区经济迅速成长。9个省级开发区(园区)和龙河工业园已经成为全市引进工业项目的主要载体,也正在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廊坊开发区的现代制造业、三河燕郊的高新技术、霸州胜芳的钢木家俱、文安左各庄的胶合板、安次区东安庄的纸制品、香河的家俱、大厂的牛肉等产业群的发展已为集群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廊坊开发区设立出口加工区,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第一个国家级品牌。
二经济成分多元化,体制发生深刻变革
30年来,随着国企改革、财税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机构改革等各项体制改革的稳步实施,我市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革,所有制结构也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一改开放前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外资和股份制经济从无到有,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已然形成。到2007年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64家,国有、集体企业64家,占7.4%,其他经济类型800家,占92.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20.6亿元,其中国有工业总产值49.3亿元,占4.4%;集体工业总产值19.9亿元,占1.8%;其他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1051.4亿元,占93.8%。非公有制经济从“补充地位”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
过来30年在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结果,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与廊坊实践相结合的结果。30年巨变,把廊坊推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2009年8月,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为了继秦皇岛第二个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已有1000多家企业进区,其中包括美国天河集团、澳大利亚BHP等14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国涉及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瑞典、丹麦、荷兰、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30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初步形成了机械电子、食品、新型建材、轻工纺织、生物制药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被原国务院特区办列为向海外客商重点推荐和重点联系的九个开发区之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廊坊经济变化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07-1班
姓名:***
学号:************
——改革开放三十年科学发展新廊坊
1978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共和国作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到2008年,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回眸这30个年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改革逐步深化并推动开放,开放也进一步促进改革。在今天物质发展如此快速、经济生活如此丰富的前提下来谈城市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既是一种回顾,也是一种前瞻。因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廊坊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进行了社会实践调研。
调研时间:2009年8月1日至8月14日
调研地点:河北省廊坊市
改革开放的30年,是廊坊巨变的30年。翔实、准确的统计数字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这一光辉历程,谱写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篇章,一个崭新的廊坊正在崛起。
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1978年,廊坊的地区生产总值仅8.3亿元,财政收入只有0.98亿元。改革开放的30年,各项经济指标以几何级数增长,快速跨过一个又一个台阶。2007年,廊坊市地区生产总值达883.4亿元,比1978年增长105.6倍,年均增长14.0%;财政收入95.6亿元,增长96.5倍,年均增长18.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20.6亿元,增长246.5倍,年均增长2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85.9亿元,增长234.9倍,年均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0亿元,增长76.7倍,年均增长15.8%;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比始有外资的1990年增长39.4倍,年均增长24.3%;出口总值12.6亿美元,比始有出口数据的1995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27.2%;全社会用电量113.1亿千瓦时,比1978年增长20.4倍,年均增长11.8%。
六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经济协调和谐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社会各项事业也随之蓬勃快速发展,呈现出教科文卫焕发勃勃生机,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的良好局面。素质教育全面铺开,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免除了本地户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高中阶段适龄人口毛入学率86.0%。“科教兴市”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连续三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新成就。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文化艺术节、彩色周末等各类系列文化活动,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建成了疾病预防控制和有效应对重大疫情的公共卫生网络体系。医疗体制改革积极推进。2007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已达253.6万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建成使用,全市体育人口达到17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4%。
七城市面貌翻天覆地,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建成投产,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承载能力逐步提高。1978-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164.4亿元,年均增长21.0%。路、讯、电、网等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增加,交通邮电通讯供给能力大大加强;街巷改造、市场兴建、城市绿化使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人民公园、步行街、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城市景观项目建成使用,提高了城市形象;城市道路、供水、供气等公益设施日臻完善,城市整体功能不断增强。交通高速便捷,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市总体形象发生质的变化。2007年城市化率达到44.6%,比始有统计的1987年提高了26.7个百分点,年平均上升1.3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一座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美丽城市已矗立在我们面前。
五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生状况持续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改革和发展的实惠,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75元,比始有统计的1985年增长21倍,年平均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5599元,比始有统计的1980年增长28倍,年平均增长13.1%;随居民收入连年快速增长,2007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14.8万元,比1978年增长1654.4倍,年平均增长29.1%。衣食住行条件全面改善。2007年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2.3%和37.7%,比1990年分别下降22.3和17.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7.4平方米,比1991年增加15.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1平方米,比1985年增加12.4平方米。空调、彩电、冰箱、手机、电话、电脑等消费品普及、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汽车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城乡居民都已基本解决温饱,步入了小康,并向富裕生活迈进。就业人员不断增加。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就业人员持续不断增加。2007年全市从业人员达216.4万人,比1978年增加9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0%。城乡居民享受到了更多的实惠。在城镇,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覆盖面不断扩大。2007年底,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7.9万人、34.5万人和18.0万人,共有4.1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在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医疗改革试点也在加快推进,2007年底,全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7.9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