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农业调查报告4篇

农业调查报告4篇

农业调查报告4篇立足资源优势开拓创新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xx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所谓特色农业,就是用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特优新产品,并将其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

特色农业的关键之点就在于“特”,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农业之“魂”是唯我独存或唯我独尊。

在世界上,一些比较典型的特色农业范例,如荷兰的鲜花、加拿大的小麦、美国的牛肉、日本的红富士苹果、新西兰的牛奶、哥伦比亚的香蕉、澳大利亚的羊毛、韩国的罗州梨、泰国的香米等,之所以能够世界闻名,就是因为这些国家都因地制宜地“走出了自己的路”。

二是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

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模仿别人,“月亮走,我也走”,就只能是“东施效颦”,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

三是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

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

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科技,绝对不是“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所能做得到的,而“科技兴农”靠的就是科技进步,一个技术不过关的产业是根本无法振兴的。

其关键在于,要真正地形成传统,就不仅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过程,而且一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即农民愿意干。

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时,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注重发挥本地区所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地理环境优势、旅游资源优势以及后发优势,紧随特色农业发展方向国际化、技术支撑高新化、经营模式多样化等大趋势,我县发展特色农业资源独特,潜力巨大。

xx概况xx这座西部边陲重镇,国境线长148.07公里。

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137公里,国土总面积5686.75平方公里。

境内有国家级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天然植物园”、“绿色宝库”、“动物王国”。

xx年统计上报耕地面积39067公顷,土地详查耕地面积81262.4公顷,其中水田51032.4公顷;旱地30229.7公顷。

全县xx年末农业人口55.33万人,乡村劳动人32万人,年末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顷,详查0.147公顷。

最新关于农业调查报告范文5篇

最新关于农业调查报告范文5篇

最新2020年关于农业调查报告范文5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那农业调查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农业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9年关于农业调查报告范文(一)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特色经济,近期,我办就全区特色农业现状与发展规划进行了专题调研。

我区特色农业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存在问题也很突出。

针对这一现状,我办在充分研究探讨基础上,大胆谋化,多措并举,努力推动全区特色农业向纵深发展。

一、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一)现状2007 年全区共有耕地 4。

7 万亩,总播面 8。

92 万亩,其中粮田 8。

2 万亩,菜田 0。

71 万亩,其他济作物 0。

1 万亩。

设施播面 0。

25 万亩,主要集中在方村镇方村和西京北两村。

2007 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 689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7794 元。

全区确立了优质专用粮、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三大主导产业。

一是无公害蔬菜产业。

主要分布在方村镇方村、西京北两村。

其中集体规模生产面积 0。

25 万亩,建有温室 580 栋,涉及农户 23 户。

主要生产品种有黄瓜、西红柿、等普通蔬菜品种和名、特、优、新品种。

二是粮饲兼用粮产业。

经过近几年来的种植结构调整,粮饲兼用玉米所占比重不断增大。

全区特色粮饲兼用生产面积达 2。

1 万亩。

主要分布在宋营、方村两镇,生产品种邯郑单 958 、蠡玉 14 、农大 108 等。

(二)基本特点1 、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特色农业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农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区农业工作的重心。

近两年来,在频繁征占耕地的情况下,我区种植结构调整坚持以压缩普通粮食作物 ,稳步发展优质专用粮、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产业,增加特色品种为原则,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

实现了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

引进名、特、优蔬菜、花卉苗木品种,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档次。

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调研报告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为了了解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市政协财农委于九月中旬组织部分委员并会同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在__副主席的带领下,先后赴靖边、榆阳、神木等县区进行了视察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__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现状(一)自然地理和农业发展基本情况__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总土地面积__平方公里,耕地总资源1646.3万亩,农业人均5.6亩,常用耕地956万亩。

以古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土地广阔,地势平坦,地下水位高,灌溉农业较为发达;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土层深厚、土质优良,主要为早作农业区。

__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雨热同季,四季分明,适宜谷类、豆类、薯类等多种作物生长。

__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10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2元,粮食总产量132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452公斤。

(二)现代特色农业的基本内涵特色农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和特定的消费市场的农业产业。

现代特色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它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就是以资本、物质和技术等先进要素为基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以工业化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以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支持农业,以科学的经营理念管理农业,最终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从过程看,是依靠科技,培育名牌,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从结果看,是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现实条件一是__的工业化已进入中期阶段。

__年人均gdp达到4360美元,在经济规模上已具备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

二是__的自然资源和经济优势明显。

关于发展特色种植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特色种植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特色种植业的调研报告报告题目:关于发展特色种植业的调研报告一、背景和目的特色种植业是指种植特色农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形态。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特色种植业的发展情况,探索该领域的发展潜力和创新空间,为特色种植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案例研究、实地考察、访谈等。

针对特色种植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我们首先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统计数据,并与当地农业部门和农民进行了深入交流,同时还参观了一些已经成功发展的特色种植业企业和基地。

三、调研结果1. 特色种植业的发展概况根据调研数据,特色种植业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

特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农业科技的进步也为特色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特色种植业的创新模式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我们发现许多特色种植业基地和企业都采用了一些创新的种植模式。

例如,有的企业采用精准农业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遥感技术来精确施肥、测量作物生长状态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健康品质。

还有一些特色种植业基地发展了生态农业旅游,将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创造了新的收入来源。

3. 特色种植业的发展挑战特色种植业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市场需求的不稳定性、农业科技人才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

同时,特色种植业的发展还需要克服农业生产环境的限制,如气候变化、土地资源有限等。

四、建议和展望为了进一步发展特色种植业,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市场调研,提前预判市场需求,减轻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2. 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认证体系建设,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信誉度;4. 加强特色农业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5. 鼓励农民参与特色种植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6. 加强农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等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支持,提高农业企业化、市场化经营水平。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西吉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种植马铃薯120万亩;牛、羊、猪、禽存栏7074万头,出栏6775万头,肉类总产量11万吨,优质牧草留床面积7615万亩,实现牧业总产值21亿元;设施农业及西芹总产值21679万元;新建拱棚14598亩,维修日光温室224座,设施农业投入生产17265亩;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9797亩,其中:拱棚37397亩,日光温室2400亩;完成旱作节水农业覆膜保墒面积1633万亩。

马铃薯总产在180万吨以上,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5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木业总产值3.6亿元,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350元以上;西芹实现总产14万吨,西芹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农民人均西芹产业纯收入达到180元;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保墒面积23.8万亩,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4.4亿元。

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成自治区级现在农业示范基地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个,农牧业科技示范点40多个,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9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

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3个,生产单位21个,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

全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2家,绿色产品产品数2个,绿色产品产量达到5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西吉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论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马铃薯支柱产业的问题:一是加工不足(原料不足)。

老百姓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执法单位执法不严,导致马铃薯的偷盗情况越来越严重。

二是由于品种的落后、老百姓种薯的选用认识不足。

襄阳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

襄阳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

襄阳特色农业发展情况一、背景介绍襄阳市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地处长江中游和汉江上游交汇处,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

近年来,襄阳市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致力于培育特色农业产业,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本文将对襄阳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详细、深入地探讨,并分析存在的困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襄阳特色农业发展情况2.1 农产品种植业发展襄阳市拥有丰富的农产品种植资源,主要包括水稻、小麦、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和柑橘、桃李等水果作物。

近年来,襄阳市加大了对农产品种植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技术培训、农资补贴等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2 畜牧业发展襄阳市的畜牧业以养殖业为主,主要包括猪、牛、羊等畜禽养殖。

市政府通过加大对畜禽养殖场建设的扶持力度,提高了养殖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提高了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3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襄阳市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通过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市政府还加大了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2.4 农业科技创新襄阳市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加大了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

通过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3.1 市场需求不足襄阳市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相对较低,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

一方面,由于农产品的特色性,市场接受度较低;另一方面,襄阳市农产品的市场开拓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营销渠道。

3.2 农业科技水平有限襄阳市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短板。

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民之间的交流合作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

同时,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有限,缺乏科技创新的动力。

3.3 农产品加工技术滞后襄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在技术水平上相对滞后,加工企业的设备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荆州市特色农业发展调查研究

荆州市特色农业发展调查研究

荆州市特色农业发展调查研究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也是一座拥有丰富农业资源的地区。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消费升级的需求,荆州市特色农业发展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荆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一、荆州市特色农产品种类丰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荆州市特色农产品种类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农副产品、水果、畜禽产品等。

其中农副产品以水稻、小麦、油菜籽等为主,水果主要有荔枝、柑橘、葡萄等,畜禽产品则有猪肉、牛肉、鸡蛋等。

这些特色农产品在当地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二、荆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在对荆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一些农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影响了荆州市特色农产品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农产品加工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荆州市特色农产品的加工环节相对薄弱,加工技术水平不高,导致了农产品加工价值的损失。

出口贸易受到了贸易壁垒的影响,进一步限制了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发展。

三、荆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的机遇在调查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荆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的机遇。

消费升级和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提供了支撑。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重视,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政府对农业政策的支持力度增加。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科技支持等,为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新兴渠道的发展为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提供了新机遇。

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特色农产品可以直接面向消费者,打破了传统营销渠道的壁垒,增加了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溢价空间。

四、荆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的挑战在调查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荆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的挑战。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一大挑战。

由于基层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不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难以保证,容易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影响了特色农产品的市场信誉。

关于马鞍山市农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关于马鞍山市农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关于马鞍山市农业发展的调查研究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下游的淮河北岸,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马鞍山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农业产业发达,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方面都有着较为丰富的资源和发展潜力。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农村人口流出的增加,马鞍山市的农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马鞍山市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对马鞍山市农业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马鞍山市农业资源概况马鞍山市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马鞍山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适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生长。

马鞍山市的土地资源丰富,有着较为广阔的耕地和良好的土壤质量,适宜于种植多种作物。

马鞍山市的水资源充足,有着丰富的江河湖泊和灌溉水源,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和养殖水域。

马鞍山市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使得该地区适宜于发展特色农业,如茶叶、水果、畜牧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马鞍山市农业发展现状1. 农产品生产目前,马鞍山市的农产品生产以粮食作物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其中水稻是该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

马鞍山市还种植蔬菜、果树和经济作物如茶叶、花卉等。

养殖业方面,畜牧业发展较为广泛,主要养殖猪、牛、羊、鸡等家禽畜牧,养殖规模大,规模化养殖居多。

2. 农业产业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马鞍山市的农业产业也在不断发展。

逐渐走向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农业企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不断壮大,种植业、养殖业有着一定的规模化生产和流通体系。

农产品加工业也在逐渐兴起,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断提升。

3. 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业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增加,马鞍山市的农业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农业结构存在单一化、城乡差距显著等问题。

这些问题给农业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三、马鞍山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地不断减少。

发展特色农业 促进农户增收——南充市文峰镇蚕桑产业发展调查

发展特色农业  促进农户增收——南充市文峰镇蚕桑产业发展调查
状 、 业 优 势 、 在 的 问题 及 不 足 进 行 了 人 口 占 9 %以上 ,加 之 当地 工 业 不 发达 , 收致富。 产 存 5
动农 业经 济 的全 面 飞 跃 , 断巩 固 四川 在 期 34天 。 土 母 质多 属 紫 色 砂泥 岩 风 化 不 1 成
20 ,0 提 两翼 、 大力促进农 户增收 的原则 , 更好地 阶。 07年全镇养蚕户达到 3 00余户, 别 是 农 业 的基 础 地 位 , 出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发种 1 ,0 5 0 0余张,产茧 6 0多万公斤, 全 新农村的规划 , 在乡村发展特色产 业上 的 促进 当地蚕桑产业发展 , 实现经济社会 又
2 致富 门路单一, 、 空余 时间未能得到 全国农业 经济 中的领先地位。 四川省在全 物。 又靠近嘉陵江 , 有充分 的水源保证 。 这 充分利用 。 当地农户主要依靠种桑养蚕 为 国处 于绝 对领 先 地 位 的 特 色 农 产 品 包 括 : 些条件有利于栽桑养蚕 。 主要经济来 源 , 而在实 际中, 桑真正 花 养 “ 高双底 两 油菜 、 中药材 、 蚕桑、 特色 品牌 2悠久的养蚕历 史, 富的劳动力资 费的时间比较少 ( 、 丰 以充分利用时间为例 , 杂粮、 茶叶 、 水果等 。 本文在调查研究基础 源。文峰镇种桑养蚕历史悠久, 由于技术 充分利 用 时间养 春蚕 、 夏蚕 、 秋蚕 、 秋 晚 上 , 过 对 四JI 南 充 市 文 峰镇 桑蚕 产 业 的上传下带 , 通 I 省 蚕农对养蚕 的技术掌握 比较 蚕 、 晚 秋 蚕 也 不超 过 五个 月) 其 他 时 间 晚 , 的实地 调研 ,对 该地区桑蚕产 业发展现 到位, 而该镇总人 口 1, 8 8 8 2人, 中农业 主要被浪费掉 , 能有效利用 空余时间增 其 未

夏县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夏县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农业经济农业与技术2015, V ol.35, No.15141夏县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研究郭静佳1 ,王广斌2(1.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晋中 030801;2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太古 030801)摘要:通过发展夏县分析夏县特色农业的发展情况,尤其是设施蔬菜和设施农业,通过合理农业布局,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产业地位竞争力和夏县农业经济。

关键词:农业经济产业化规模化;产业链延伸;品牌化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20591夏县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夏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是全县人口最多、地域面积最广的产业,虽然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但却是全县31.8万农民生活的保障产业和农民收入的基本来源,具有独特的经济地位。

夏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

近致力于建设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山川秀美的文化生态旅游县和技术装备现代化的轻工业医药县。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所占比重最大,总产值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尤其是粮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产量稳中有增;为服务业,其比重仅次于种植业,2013年总产值达到24000万元,增幅达16.6%,是增幅最大的产业。

2夏县农业经济发展限制因素与不利条件2.1 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夏县在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上是典型的农业县,土地是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

土地总面积135066.43hm2,农用地比例最大,面积为123704.56 hm2,占总面积的91.59。

近年来,随着天气的持续干旱,全县地下水位下降较快,无法灌溉;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缓慢,加上工程总投资大,任务大,政府补贴少,群众负担过重;种植作物不统一,需水周期不一样,大面积实施节水工程有一定难度,这些都是导致节水工程发展缓慢的原因。

地下水超采严重夏县地下水可利用量4945万m3,而多年平均(2001~2005)开采量7154万m3,年超采2209万m3,开采系数为1.2,属严重超采区;用水结构不合理。

裕安区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裕安区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 的 “ 三农 ”政策 , 足区情 ,突出优 立 势 ,注重特 色 ,坚持抓产 业培 育促结构 调整 ,抓特色 产业促
农 业发 展 ,加快构建现 代农业特色产业 体系 ,发展现 代高效 特 色农业 ,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农村 繁荣 ,农业 农村 经 济 实 现 又 好 又快 发展 。
2 1 第 9期 0 0年
XN 0 G U IN N C N
裕安区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苏 强
( 中共 六安 市裕 安 区委 党校 , 徽 六安 安

生 L提 出 了相 应 的 对 策 。 关键 词 :特 色农 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70 ) 3 00
要 :发展特 色农业 ,是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本 文概括 了裕 安 区特 色农业的发展现状 ,深刻分析 了发展特 色农业 面临的实际问题 ,并有针对


裕 安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 ,随着 农业农村经济 的快 速发展 ,裕安 的特 色农 业也 呈蓬勃发 展之 势 ,如六 安瓜 片 、皖西 白鹅 、六安 大麻 、 华 园乳品 、天裕大米 等都成 为裕 安特色农 业 的亮 点和 品牌 , 二 、发展特色农业存在的 问题 其 中六安瓜 片 、皖西 白鹅还是 国家级 、部级和 省级名特优 农 近 年来 ,裕安 区的特 色农业 虽然得到 了较大发 展 ,但还 产 品,并获 国家工商总局原产地 保护证明商标 。2 09年全 存在着 以下几个方面 的问题 。 0 区农业总产值 2 . 57 6亿元 ,其 中特色 农业 生产总值就达 1 ・ 8 3 1 . 模不够 大 。如六 安瓜 片 、皖 西 白鹅 、六安 大麻等 是规 7亿元 ,超过 一半 以上 ,特 色农业 已成为全 区农业 的重要支 特 色农产品生产规模 、基地建设 规模等都还 不够大 ,少数地 柱产 业 。 方农 民群众 对发展特 色农业的重要 性认识不 够 ,发展特 色农 1 . 特色农业的发展促进 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业 的积极性 不高 ,出现 了一些特 色 农业在 “ 夹缝 中求 生存 ” 据初 步统计 ,由于六安瓜 片茶产业 的迅 速发展 ,全区茶 的尴尬局 面 ,严重制约 了特色农业生 产规模和 销售规模 的迅 叶生产总值 由九 十年代的 20 0万元左右迅速飚升 到 2009 速 扩 大 。 0 年的 32亿元以上 ,2 . 09年全区茶农户均增收达 2 0 0 0 0元 以 2 . 是龙头企业 带动能力不强 。我 区虽然培 育和发展了一批 上 ,部分 农户增收达几万 元 ;由于皖西 白鹅 养殖量的 急剧 猛 省 、市级龙头企业 ,但 龙头企业 的经济实力还不强 ,多数龙头 增和 羽绒羽毛市场的空前繁 荣 ,仅 固镇一个 镇 ,与皖 西 白鹅 企业没有摆脱 “ 、散 、低、弱 ”状态 ,带动作用不够大 ,易 小 养殖及 羽毛羽绒加工相关 的产 业产值 2009年就达 到 56亿 出现 “ . 企业兴则产业兴 、企业衰则产业衰 ”的不利局面 。 元 以上 ,该镇发展皖西 白鹅养殖带动 周边 农户户均增收 1 0 3 3是 农产 品加工链条短 ,使 农产 品缺 乏后 劲 。我区的特 . 0元 以上 ,部分农 户户均增收达 到万元 以上 ;华 园乳 业大 力 色农 产品深加工 企业 较为缺少 ,除个 别龙头 企业外 ,多数特 开发乳制 品系 列 ,扩大生产规模 ,2009年带动 周边农 户户 色农产 品未形成深加工链条 ,难以提高其附加值 。 均增收达 40 以上 ;天裕米业开展 订单 种植 ,带动基地 0元 0 4是投入 严重不 足 。 目前 ,我 区特色 农产 品的生产 、加 . 农户户均 增收 l 00元以上 。20 2 8年全 区农 民人均纯收入 工和营 销普遍存在着 资金缺乏 的现 象 ,在很大 程度上 影响了 0 4 1 ,其 中特色农业就使人均收 入达 到 1 1 0 0元 8 0元 ,占 200 特色农 业扩 大再生产 、品牌营销 宣传 等 ,不 利于加快特 色农 9年 全 区 农 民人 均 纯 收 入 的 45 。 % 业的发展。 2特色 农业的发展 促进 了农 业产业结 构调整 和农业 产业 . 5是技术 含量低 。生 产技术 推广应 用 的严 重滞 后是特 色 . 分 工 农 业健 康发展 的瓶 颈问题 。 由于 区乡农 业技术 人 员的缺 乏 , 由于六安瓜 片茶产业的快速 发展 ,使我 区的独山 、石婆 尤其是乡镇农技 人员科技 素质 低 、人 员不 稳定 ,生 产技术 的 店 、西河 口 、石板 冲等乡镇成为 茶叶生产重点 乡镇 和专业 乡 推广应用 已成为制约特色农业发展的瓶颈 。 镇 ,全区约有 6 0个行政 村成为 茶叶 生产专业 村 ,其 中石 婆 三 、发展特 色农 业的对策 店 、西河 口 、独山 、红 石埂等 乡镇村 成为国家农业 部茶叶 生 当前和 今后一个 时期 ,总体想 法是 :坚持 以科学发 展观 产专业示范 乡镇村 。另外 ,固镇镇 、固镇的佛庵和 六合村 成 为指导 ,紧紧围绕国 内外市场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转化趋 势 , 为国家农业部 皖西 白鹅养殖专业 示范镇村 ;苏埠 的百里等村 立足充 分发 挥我 区农业 传统 、资源和区位优 势 ,以扩张 生产 成为 国家农业 部六安 大麻专业 生产 示范村 ;韩摆渡 的陆 集 、 基地规模 为基础 ,以农产品质量安 全示范 区建 设为载体 ,以 顺河 等村成为农业部 、省级蔬菜生产专业示 范村 。另一方面 , 龙头企 业带动完善 利益联 接机制 为纽带 ,以培 育品牌开 拓市 由于六安瓜片 、皖西白鹅 和六 安大麻等特色农业产业 的发 展 , 场为手段 ,做大做强特色 农业 ,推进现 代农业发 展和新 农村 吸引了一大批农 民甚 至城镇居 民从事特 色农业的生产 、加工 建设 。着重要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 ( 下转第

贵溪市发展特色农业的调查和思考

贵溪市发展特色农业的调查和思考

调查与分析地方政府管理’978贵溪市发展特色农业的调查和思考高 峰 “九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贵溪市如何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农业上台阶、农民奔小康”目标?农村持续发展其经济的增长点又在哪里?这是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

1996年,市委、市政府切实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着手,经反复调查研究论证后,以发展特色农业、提高产业化程度为突破口,将“南林北果中间菜”这个极具区域化的战略思路进一步深化,赋予了更充实的内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吨粮田、猪牛羊、笋竹两用林、特色水产养殖、高效果业、反季节蔬菜”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农业“六大工程”竞赛活动。

同时,通过工程竞赛,进一步拓宽特色农业的思路,使之在规模、档次、效益上有所突破。

近年来,贵溪市特色农业的发展正逐年上台阶,其效益也逐渐显露,但在发展中仍存在着制约特色农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主要表现:一是基地规模小、水平低。

目前,粮食作物产值仍占我市农业总产值的主导地位,林、果、牧、渔虽有一定效益,但仍处初级规模阶段,难以形成更高规模效益,农业总体尚未摆脱“粮——猪”型结构,传统产品仍是我市主导产品。

二是科技含量低,市场应变能力差。

科技的推广,对特色农业发展举步维艰。

我市不少特色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市场应变能力差,难以扩大市场规模,难以形成振兴一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如我市的捺菜、板鸭、竹胶合板在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但由于产品的技术开发、更新力度不够,难以更大发展。

三是政策措施执行不力。

为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和措施,但在执行中,不少部门往往从本部门利益着想,于已有利便积极操办,否则便拖而不办,致使优惠政策、措施难以落实。

四是市场体制不健全。

从有形的市场体系看,我市有各类集贸市场30多个,但初级的市场较多,真正有区域特色的,能与特色农业相配套的专业市场仅2个;从无形的市场体系看,还缺乏一个价格保护机制,特色农业产品市场波动大,买难卖难此起彼伏。

关于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

关于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日益受到重视。

农业特色产业是指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具有一定特色的农产品生产或加工业态。

通过对农业特色产业的调研,可以了解农业发展现状和问题,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依据。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某地农业特色产业的调研,分析其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等。

实地走访通过对农业特色产业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实地考察,获取直观的信息;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对农民和相关企业的意见进行了解;文献研究对国内外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三、调研结果1.产业发展现状经调研,某地农业特色产业以水果种植、特色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导,其中水果种植是最具特色的产业。

某地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宜于水果种植,在近几年,该地热带水果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也逐渐丰富。

特色养殖方面,养殖业主要以家禽和家畜为主,农民普遍采取规模化的养殖方式,提高了产品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的质量和效益。

农产品加工方面,某地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渐增多,加工技术也得到了提升。

2.存在的问题(1)缺乏品牌打造:虽然某地的农产品质量较高,但缺乏知名品牌,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

(2)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产品销售主要依靠中间商,农民往往面临价格被压低的情况,难以获得合理的收益。

(3)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某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存在生产环节不规范和质量检测不到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市场信任度。

四、调研建议(1)加强品牌建设:应通过农产品的品牌打造,提升市场竞争力。

可以采取注册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等方式,确保品牌的独立性和知名度。

(2)优化销售渠道:建立农产品直销市场和农民合作社,直接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实现产销对接,提高农民的收入。

(3)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和加工环节的监管,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山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山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山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山西位于中国北方内陆地区,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悠久的农耕历史。

作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大省,山西一直致力于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首先,山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得益于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山西省积极倡导农民转变传统观念,鼓励他们把农业视为一门现代科技产业,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山西坚持发展粮食、果蔬、畜牧养殖等特色农业,推动农业向绿色、有机、高效的方向发展。

其次,山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山西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引进、培育高效农业品种,提高作物生产力和抗逆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营养价值。

山西还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促进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再次,山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重视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

山西省积极引进外资、整合资源,支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社、产业园区等形式,推动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山西鼓励农民合作经营,帮助他们组织起来,发展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内外销比重。

此外,山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还注重生态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山西省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田水土保持条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有机农业和农田生态工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山西还注重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和农民生活质量。

总之,山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山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未来,山西将继续坚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全面小康。

贵州省黎平县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黎平县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黎平县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贵州省黎平县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发展下,已经形成一批具有相对优势的特色产业,但与周边的县市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首先介绍了黎平县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其次对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黎平县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特色农业;黎平县;产业化特色农业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立足于本区域的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体,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形成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强大市场占有率的农业生产体系[1]。

特色农业以区域优势为生产基础发展特色农业,生产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通过销售渠道走进市场、占有市场,从而使生产主体、零售商、批发商获取经济收入。

1贵州省黎平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分析黎平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南部[2]。

该县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年平均气温为16℃左右。

降水量丰富,由于受气候和降水的影响,该地区耕种物种主要有油菜和水稻等农作物并且呈阶梯式分布,地势较低的地区采用一年两熟制,地势较高的地区一年一熟制。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黎平县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茶叶、香禾糯和食用菌种植等新兴特色农业,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3],对促进黎平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1.1特色农业发展增效明显在政府政策大力支持下,黎平县生态茶产业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并朝着高产、优质、高效、健康的方向快速发展,现已经成为黎平县的一大特色产业,其中名优绿茶的种植面积最大销量最好,生产规模化、清洁化、标准化程度高,当地政府和企业积极向外开拓销售市场,茶产品销往贵阳、湖南、上海等地,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而油茶作为黎平县的另一大特色产业,黎平县大力开发山林优势发展油茶林种植业,改变农民原来种植的单一模式,将空闲的荒山或是杉木林转化为油茶种植林,不断推出有助于油茶产业发展的系列措施,截止2018年油茶林种植总面积为18.6万亩。

(完整word版)富平县优势特色农业调研报告

(完整word版)富平县优势特色农业调研报告

(完整word版)富平县优势特色农业调研报告(完整Word版)富平县优势特色农业调研报告一、引言富平县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下辖,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为了进一步了解富平县的优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富平县农业产业结构、农产品种类和质量、市场销售情况等方面的优势与特色。

二、富平县农业资源概况富平县地处渭河中游平原,土地肥沃,山川起伏,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400-600毫米。

拥有广阔的耕地和充足的水源,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同时,富平县辖区内水系众多,湿地资源丰富,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富平县优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1. 农业产业结构富平县的农业产业结构多样,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种植、果树种植、蔬菜种植、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

其中,小麦、玉米、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果树种植以苹果、杏子和葡萄为主,蔬菜种植以西红柿、黄瓜和辣椒居多。

养殖业相对发达,畜禽养殖主要以猪、鸡、鸭为主,水产养殖则以鲤鱼、草鱼、虾蟹为主导。

2. 农产品品质优势富平县的农产品以其高品质而闻名,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科学种植养殖经验。

粮食作物产量稳定,品质优良,蔬菜种植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保证了蔬菜的绿色有机。

水果品质鲜美,栽培技术先进,果实大小均匀,甜度适中。

养殖业依托饲料配方科学合理、环境控制精细等先进技术,确保了畜禽肉品的质量安全。

3. 农产品市场销售情况富平县农产品销售渠道多元化,涵盖了本地市场、周边县市以及外省市场。

农产品销售主要以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为主要形式,一些农产品还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销售。

由于富平县农产品的优质和品质保障,市场反馈良好,销售稳定。

四、富平县农业优势特色分析1. 自然环境优势富平县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

在保持传统农业的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富平县的农业生产也逐渐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目前许多地区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速度,特色农业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驱动力。

到底什么是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到底有那些优势?对此我进行了一项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特色农业是以追求最佳效益即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

特色农业的发展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农业市场细分需要的必然结果。

其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农业之“魂”是惟我独存或惟我独尊。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讲,也只有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特”起来。

二是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

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模仿别人,只能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

三是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科技。

而“科技兴农”靠的就是科技进步,如果不管农民有无技术就强迫农民搞特种特养,势必会造成事与愿违、事倍功半。

当然,我们并不排除有些种养传统是后天形成的,其关键在于,要真正地形成传统,就不仅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过程,而且一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即农民愿意干。

为了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我市将发展设施农业、高效特色农业与中低产田改造结合,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坚持以发展“一乡一业”为突破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发挥资源和区域优势,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提升规模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水平,努力向“多乡一业”、“一县一业”迈进。

此项农业特色产业的培植发展,也取得了多方面的综合效应,有力推进了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产品规模基地快速膨胀、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迅速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主要成效
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