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
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词类笔记
D10.27第一节语法概说语言三要素: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语言的组合法则)语法:1)语法规律——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2)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事实的说明,带有主观性。
语法研究三个方面:句法、语义、语用。
语法体系:1)语法系统——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2)语法学体系——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语法性质:1)抽象性、概括性2)稳固性,但又具有时代特征3)民族性语法单位: 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意义结合体。
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3)短语:由词组成、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4)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前后有隔离性停顿。
句法成分:句法构成的组成成分。
1)主语: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两者之间是陈述关系。
2)动语:是支配、涉及后面宾语的成分。
3)宾语:位居动语后头,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4)修饰语:a)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位居名词前头、修饰名词的成分。
b)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位居动词形容词前头的修饰成分。
5)补语: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抹布的补充成分。
位居谓词后头起补充说明作用。
※层次分析法※成分符号减半法——动前有主状,动后有补宾。
第二节实词(上)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划分目的: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
分类依据:1)主要依据:词的语法功能——词的分布功能,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实词都能当句法成分。
还指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2)参考依据:词的形态和意义形态:构型形态。
重叠(研究——研究研究)构词形态。
凿(单独为动词,加“子”构成名词)意义: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印欧语系里,划分词类主要凭词的形态标记,虚词无词类形态标记和功能可言,只凭语法意义。
关于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
关于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是指通过重叠、附加后缀等构词方式或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形容词具有显著描绘性的生动化形式。
在汉语研究史上,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这一说法形成较晚,但其重要形式——形容词重叠式却出现较早,研究历史比较长,而且从对状态形容词的研究现状来看,几乎所有学者都把它放在形容词的研究中一起讨论,并把它当作形容词重叠这一特殊现象来分析。
虽然,对形容词重叠现象的研究成果为状态形容词的研究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但目前,状态形容词研究中还存在着界定模糊、范围和名称不统一、形式归属不一致,研究力度不均衡等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标签: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问题与争论研究价值一、前人的研究成果朱德熙、吕叔湘为形容词重叠研究奠定了基础。
朱德熙先生在《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1956年)里,对形容词作了全面而又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形容词的复杂形式包括重叠式和带后加成分的形容词。
重叠式按构造可以分为完全重叠式XX、XXYY和不完全重叠式X里XY,例如:“小小儿、老老实实、古里古怪”等;带后加成分的形容词可分为双音节的和三音节的两类,例如:“红通通、脏里呱唧、可怜巴巴、老实巴焦”等。
同时,在他的另一篇优秀著作《语法讲义》(1982年)中,他又把上面这种形容词的复杂形式归为状态形容词,并指出了它跟性质形容词在功能及语义上的对立。
他认为,从语法功能上看,状态形容词无论是作定语还是作状语都比性质形容词自由。
也就是说状态形容词可以较为自由地修饰名词和动词。
吕叔湘先生对形容词重叠的研究体现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
微观上,一是发现了形容词重叠AA式、ABB式、AABB式都有两类不同的存在形式。
在他撰写的论文《形容词使用情况的一个考察》(1965年)中,他将重叠式分为:a)AA式,有两种。
一种是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例如“淡淡的清香”,一种是重叠后方才成为形容词,例如:“漫漫的岁月”。
b)ABB式,有两种。
一种是AB成词的,例如:“冷清清的地方”;一种是AB不成词的,例如:“活生生的历史”。
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分析
和 临时 性 、 写 性 等 特 征 。 其 中 的 临 时 性 是 由于 描
起制约作用 的、 并足 以区别其他词 的“ 义要素 ” 语 。
因此 , 态形 容 词 的这 种 语 义 特 征 是 结 合 具 体 的句 状 法 格式 概括 得到 的 , 不 是 离 开 具 体 的句 法 格 式 单 而 纯 从词义 的角度 分析 、 括得 到 的 。 概 朱 德熙 先生 曾指 出 , 从语 法意 义上 看 , 质形 容 性
三大语义特征 , 即描写性 、 临时性和量级性 , 并对这 三大语义特征进行 分别论述 。
关键 词 : 语义特征; 描写性; 临时性 ; 量级性
中图分类 号 : 0 H4
文献 标识 码 : A
关于现代汉语状态形 容词 的语义特征 , 多学 许
者 和专家 在这 方 面都有 过 相关 的研 究 和论 述 。通过 整理 专家 、 者 的相 关 论 述 , 们 发 现 : 学 我 目前 对 状 态 形容 词 的语义 特征 还 没有 形 成 统 一 的定 论 , 位 专 各
服” 一层纸” 和“ 的状态也都是 临时的。 张国宪先生认为 , 状态形容词在语义上显示为
稳 固/ 显性 、 界 性 和临 时性 。 有 通 过 以上 学 者 的研 究 可 以看 出 , 语 性 、 写 谓 描 性 、 时性 和定 量性 是 状 态 形 容 词 的几 大 特 性 。通 临
现 代 汉 语 状 态 形 容 词 的 语 义 特 征 分 析
乔 芸 刘 飒
( 内蒙古 工业 大学党政办公 室 , 古 内蒙
呼和
呼和浩特
005 ) 10 0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前辈学者关于状态形容词语义特征的相关论述 , 总结出状态形容词最主要的
现代汉语知识梳理语法篇
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体系语法概念:①语法规律,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②指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实施的说明,有主观性。
词类词法构词法语法学研究:构形法句法成份句法句法结构句子分类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递归性汉语语法的特点:汉语缺少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转变和词类标志。
因此现代汉语语法呈现出一系列分析性语言(与综合性语言相对)的特点:①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要紧手腕;②词法结构和句法结构大体一致;③词的多功能性(可充当多种句子成份)。
④量词十分丰硕,有语气词。
语法单位: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由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组织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法成份:句法结构的组成成份。
主谓:陈述关系。
主语:被陈述的对象。
谓语:陈述主语。
动宾:动语:表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份。
宾语:表人、物或情形,是动作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偏正: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中补: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形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份。
*层次分析法第二节词类一、词类划分依据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分类依据:语法功能(要紧):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份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充当句法成份的能力(可否充当、充当什么)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实词与实词、虚词依附实词或短语)形态:构形形态、构词形态。
意义:语法上同类词的归纳意义或意义类别。
二、实词概念: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份,意义实在,即有辞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一)名词种类:①专出名词;②一般名词;③时刻名词;④处所名词;⑤方位名词语法特点:①常常放在动词前后别离作主语和宾语。
②前面一样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一样不能加副词。
③一样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一起的语法意义。
现代汉语形容词解释
现代汉语形容词解释
- 形容词是一类词性,用来描述或修饰名词或代词的特性或状态。
在现代汉语中,形容词有一定的特点和用法。
- 形容词的特点:
- 形容词可以单独充当谓语,表示主语的特性或状态。
例如:“这个人高。
”
- 形容词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被修饰词的特性或状态。
例如:“漂亮的花朵”、“快乐的孩子”。
- 形容词的用法:
- 形容词可以通过前置或后置的方式来修饰名词或代词。
前置形容词一般在名词之前,并与名词之间没有连词。
后置形容词一般在名词之后,并与名词之间有连词“的”。
例如:“美丽的风景”、“高大的建筑”。
- 形容词可以通过加上程度副词或修饰语来表示不同程度的特性或状态。
例如:“非常好看”、“十分满意”。
- 形容词的使用需要注意:
- 形容词在单数形式和复数形式上没有变化。
例如:“高个子”、“高个子们”。
- 形容词在女性形式和男性形式上有时会有变化。
例如:“美丽
的女孩”、“帅气的男孩”。
以上是对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简要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分析
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分析
现代汉语中的状态形容词在语义特征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表示主语的状态或属性:状态形容词用于描述主语的状态、属性或
特征。
比如,"高"、"矮"、"胖"、"瘦"等形容词用于描述人或物的身高、
体型等状态。
2.表示客观存在的状态:状态形容词可以描述客观存在的状态。
比如,"湿"、"干"、"热"、"冷"等形容词用于描述环境或物体的湿润程度、温度
等状态。
3.表示主观感受或评价:一些状态形容词可用于主观感受或评价。
比如,"好"、"坏"、"难"、"容易"等形容词用于表示主观评价或感受。
4.表示变化的状态:一些状态形容词可以表示主语的变化状态。
比如,"新"、"旧"、"迟"、"快"等形容词用于描述事物的变化过程或状态。
5.可以用作谓语:状态形容词可以直接用作谓语,表示主语处于其中
一种状态。
比如,"他很高兴"、"房间里很暖和"等。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中的状态形容词通过描述主语的状态、客观存在
的状态、主观感受或评价以及变化的状态,来表达丰富的语义含义。
通感隐喻视角的现代汉语ABB式状态形容词
ABB-pattern State Adjectives in Mandarin: A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aesthetic Metaphor 作者: 赵青青[1]
作者机构: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世界汉语教学
页码: 206-219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2期
主题词: ABB式状态形容词;通感隐喻;描绘性;量;主观性
摘要:基于通感隐喻的视角,本文对现代汉语ABB式状态形容词进行了系统考察.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发现现代汉语ABB式状态形容词普遍涉及不同感觉或感觉次域的联通,且在通感隐喻中具有规律性的表现.此外,本文还发现通感隐喻机制可为ABB式状态形容词的描绘性、量与主观性的语义,以及ABB式状态形容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表达提供解释和预测.。
语文形容词
语文形容词
形容词是实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早、红、亮、香、稳、热、喜、闹、开朗、害羞、活泼、热情、漂亮、帅气、笑呵呵、抠门儿、急性子、忙忙叨叨、稀里糊涂、密密麻麻等。
现代汉语的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分为形容词、名词、动词、代词、数词、量词六小类,而形容词按照功能可分为非谓形容词与普通形容词,按照语义又可分为性质形容词与状态形容词。
形容词如果充当句法功能,既可以充当谓语,也可以不做谓语。
对于做谓语的形容词叫做普通形容词,这类形容词大多可以用“很、不”来修饰。
比如很好、很红、很亮、不好、不红、不亮等。
对于非谓语形容词而言,当然是不能在句子中充当谓语,也不能被“很、不”修饰,比如新式、大型、名牌、高速、单方面、男、女等。
性质形容词是具有一定属性的,比如多、少、高、矮、胖、瘦、漂亮、金黄、冷艳、动人等。
状态形容词则更倾向于描写性,比如冰冷、喷香、气哼哼、闹哄哄、灰蒙蒙、乱糟糟、哩哩啦啦等。
形容词在汉语中多达几千个,它非常容易与动词混淆。
如果一个词能在前面加“很”来修饰,并且后面不能接宾语,那么这样的词一定是形容词而非动词。
形容词可以是叠词,也可以是单音节或多音节词语,整齐、整整齐齐、慢、慢慢、暖洋洋等都是形容词,要注意区分。
现代汉语口语中形容词使动用法例子
现代汉语口语中形容词使动用法例子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形容词使动用法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
它通过将形容词用作动词来表达某一行为或状态。
这种用法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灵活多样。
下面,我将从简到繁,从浅入深地探讨现代汉语口语中形容词使动用法的一些例子。
1. 带劲在现代汉语口语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带劲”的表达。
这里的“带劲”就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某物或某人具有活力和力量。
当这个形容词被用作动词时,它可以表示某人做出了积极的行动,比如“他带劲地跑过终点”,这里的“带劲”就是使动用法,表示了跑步的动作具有了活力和力量。
2. 有趣另一个常见的形容词使动用法例子是“有趣”。
我们经常会用“有趣”来描述某件事或某个人给人带来了快乐和乐趣。
当将它用作动词时,就可以表示某件事情或某个人让人感到有趣,比如“她讲故事讲得很有趣”,这里的“有趣”就是使动用法,表示了讲故事的行为给人带来了快乐和乐趣。
3. 紧张形容词“紧张”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也经常被用作动词。
当“紧张”被用作动词时,它可以表示某人因紧张而感到焦虑和不安,比如“他紧张地等待着面试的结果”,这里的“紧张”就是使动用法,表示了等待的行为让人感到焦虑和不安。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汉语口语中形容词使动用法的灵活运用。
它让我们能够更加生动地描述事物,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多样。
总结回顾:通过对现代汉语口语中形容词使动用法的一些例子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表达方式的丰富多样。
通过将形容词用作动词,我们可以更加精准地表达某一行为或状态,并且使语言更加灵活多样。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现代汉语口语中形容词使动用法的运用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加生动地描述事物和情感。
它让语言更加灵活多样,让我们的表达更加精准。
以上是我对现代汉语口语中形容词使动用法的一些例子的文章撰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形容词使动用法在现代汉语口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还使我们的交流更加生动、自然。
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词性
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词性一、实词(一)名词1.名词的语法特征(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例如:能说“一个人”,不能说“不人”。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例如“妈妈、哥哥”和“星星”等,这些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4)汉语名词单数、复数同形。
在表示模糊复数时,部分指人名词(和代词)可加构形后缀“们”,如“朋友们、你们”。
加“们”之后不能再受表示确定数目的词语修饰。
2.时间名词和方位词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能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外,还经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例如“他昨天来了。
”方位词表示方向、位置。
方位词有定位性,总放在词语之后,与实词语组成方位短语,表示空间位置,如“桌子上”、“房间里”。
方位短语前头往往加介词,组成介词短语,如“在椅子上”。
少数方位词,如“前、后、之前、以后、内、之内、以内”可表示时间,如“出发前”等。
方位词有封闭性(指数量有限),它能产性差,又有定位性,因而带有虚词性,所以有人称它为“后置词”。
(二)动词1.动词的语法特征(1)动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来了”、“我爱祖国”。
(2)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例如能说“很怕、很喜欢”等。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单音动词重叠是AA式,如“想想、说说”,双音动词重叠是ABAB式,如“打扫打扫”。
有些动宾式合成词的重叠式是AAB,如“散散步”。
(三)形容词1.形容词的语法特征(1)形容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
例如“太阳红~红太阳”。
少数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例如“快走、老实说”。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分类及用法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分类及用法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分类及用法形容词是汉语中一类重要的词性,它用来描述和修饰名词或代词,在句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形容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形容词的分类及用法。
一、按性质分类1. 基本形容词:基本形容词是指最常见、最常用的形容词,如高、大、小、美、好等。
这类形容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表示物体的特征和属性。
2. 派生形容词:派生形容词是通过加上形容词性后缀或者构词法进行派生的形容词。
如长→长长、美→美丽、好→好看等。
这类形容词可以使原本简单的形容词变得更加生动、具体。
3. 借用形容词:借用形容词是指从其他词类借用而成的形容词。
比如从动词借词,如忧→忧郁、感→感慨;从名词借词,如红→红红、茶→茶香等。
这类形容词通常具有比较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
二、按用法分类1. 定语形容词:定语形容词位于名词前,修饰名词或代词。
如蓝天、美丽的花朵、聪明的孩子等。
这类形容词用来具体描述或界定名词的性质、特点。
2. 表语形容词:表语形容词位于谓语动词之后,与主语构成主谓关系。
如这个人很高、天气阴冷。
这类形容词用来表示主语的特征、状态或者评价。
3. 状语形容词:状语形容词位于句子中,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
如小心地走、大声地唱。
这类形容词用来表示动作、情感或程度的程度。
4. 补语形容词:补语形容词通常用于连系动词后作为补充说明,补语形容词与主语有等同关系。
如这个房子很大、他们都累了。
这类形容词用来补充说明主语的状态、程度或感受。
三、按修饰对象的范围分类1. 物质性形容词:物质性形容词用来描述物体的物质属性。
如硬、软、脆等。
这类形容词用来具体描述物体的性质和特性。
2. 心理性形容词:心理性形容词用来描述人的心理、思想、情感等方面。
如开心、忧郁、愤怒等。
这类形容词用来描绘人的内心世界的状态。
3. 感官性形容词:感官性形容词用来描述人的感知、感觉和感官体验。
如香、辣、甜等。
现代汉语4形容词
“又”“再”“ 还”
时间1 副词
“又”表示已然的事 情;“再”表示未然 的事情;“还”表示 未然的事的重复。例 如:
3
刚才又唱了一遍/ 呆 会儿再唱一遍
2
他昨天又来了/ 他说 他明天再来
4
他明天还来
注意同音字词
例如:好、老、白、光、 A
直、怪、硬、干、净、穷 她好聪明/ 他老不来/ 白吃
C 白拿/ 他直嚷嚷
02
03
这个××,结婚也不通 知一声。
这个老王,今天又没来 上班。
“明朝那个朱熹也讲过 这个的。(文学课上)
04
05
那个李彤是你同学吗?
就是那个王强告的状!
感谢您的欣赏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思考:数词“二”和“两” 的区别?
区别词和名词 区别词不能作主语和宾语,也不能受数量短语及其他词的
01
修饰。 有的区别词就是由名词发展来的,如:金、银、男、女
02
副词都能作状语
副词
副词一般不能单说
副词的语 法特征:
思考:是不是作状语的 都是副词呢?
部分副词兼有关联作用
01
表程度
副词的种类
02
03
表范围
表时间
04
表处所
05
表肯定、 否定
大部分能用副词“不”和“很”修饰
常常做谓语,不带宾语
能修饰名词作定语,有些能修饰动词做状语、补语
○ 快跑、仔细检查 ○ 看明白、洗得干净
形容词与动词 异同
同:
一.都能做谓语
二.都能受“不”、 “都”、“也”等 副词修饰
三.都能进入“X不X” 的格式
异:
一.能否带宾语 二.能否受“很”修饰 三.重叠方式和重叠意
现代汉语词类
1、基数:一 二 三
2、倍数:两倍 十倍 二十倍 一百倍
3、分数:三分之一 五分之四 百分之十
4、小数:零点七
三点一四一六
5、序数:第一 第六 一月 初一 初十 老六 阿大 阿二
6、概数:成千上百 几
五、量词
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单位。
①物量词: 个只本张位间把条 棵 双 对 群 堆 排 伙 队斤 两 磅 吨 公斤 寸 尺 米
六、代词
代词是词类系统中的特殊类别,可以代替 或指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 和量词等各类实词。
①人称代词:人称代词是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代词。
我、他、你、它、我们、咱们、自己、人家、 彼此、大伙儿、她们
②指示代词:指示代词可以用来指别方位、 时间、数量、方式、程度等。
这那每各某 这儿 这里 这边 这会儿 这样 这么样 这些 这么些 那儿 那里 那边 那会儿 那样 那么样 那些 那么些
③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是表示询问、设问或反问的 代词。
谁 什么 哪 哪儿 哪里 多会儿 几 怎么 怎么样 怎样 多 多么 多少
(六)代词
⑴、人称代词
⑵、疑问代词 谁 什么 为什么 ⑶、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主要以“这、那”为基础构成,
可分为句两子组的语:气类 这:这儿、这里、这会儿、这些、这么、
这样、这么样 那:那儿、那里、那会儿、那些、那么、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介词
我们依据宪法的规定行事。 他把我的作业收走了。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政府的宗旨之一是:为人民服务。 关于拆迁补偿的细则,建议你向他了解一下。 把这一切都说完了,老信客又……。
程中所处的情况:“着”、“了”、 “3.语过气”助。词, 如:啊、吗、呢、吧、罢了、 的、了、呀、呵(一般用在句末,不可 独立成句。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实词和虚词按词的语法功能(造句功能)和语法性质(意义性质)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以下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数量词(一副对联)②前面不能加不、很之类的副词(不楹联、很对联)。
③后面不能加时态助词“着、了、过”(楹联了;计算机着;世界金融过)④时间名词前可加介词“在”,时间副词前不能加介词“在”。
名词类别①具体名词:人、牛、山、水、对联、学校、康拜因②抽象名词:友谊、立场、观点、思想③方位名词: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面、中间、下边④时间名词:今天、明天、昨天、星期一、七月、刚才(二)代词具有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
①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
②一般不带修饰成分代词类别①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②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里③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多少(三)动词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刚走、很想)。
②后面一般能加“着”“了”“过”之类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看着、看了、看过)。
③多数能重迭(想想、看看、讨论讨论)动词类别②与物动词(不能带宾语) 醒、病、游行、觉悟②与物动词(能带宾语) 看、写、打、调查、讨论、认为、想③能愿动词(助动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能、能够、可以、该、当、应当、敢、肯、愿意④趋向动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来、去、上、下、进、出、进来、出去、上来、下去⑤判断动词:是(四)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副词修饰(很好、不坏)。
②后面能加“着”“了”“过”这类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红着、红了、红过)。
③一部分能重迭(大大、慢慢、清清楚楚)形容词类别①性质形容词:好、坏、大、小、方、高、美丽、英明、宽广②状态形容词(带程度性):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突然(五)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2.动词“有”“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有受伤吗错受伤没有对3.助动词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暖和了”;4.趋向动词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三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例如: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冷、热、坚固、平常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有一部分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雪白”、“血红”;还有加重叠词尾的形容词“黑乎乎、黑压压、黑洞洞,黑油油”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冬、黑不溜秋”也是如此;2.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例如单音节:AA式高——高高的大——大大的红——红红的慢——慢慢的双音节:AABB式老实——老老实实整齐——整整齐齐清楚——清清楚楚大方——大大方方或A里AB式马虎——马里马虎胡涂——胡里胡涂慌张——慌里慌张小气——小里小气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用在名词前表示程度适中,兼带有爱称的感情色彩;如“高高的个子”、“红红儿的脸”;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端正、纯洁、坚定、健全、壮大、活跃、严格、丰富”等是形容词又是动词,“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丰富的意思;这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直着身子”、“红着”、“花了眼”中的“直”、“红”、“花”表示事物存在某种状态,也应看作动词;四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此外还有倍数、分数、概数;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五倍、十倍”;分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格式是“几分之几”;概数的表示法有两种;第一,在基数后面分别加上多、把、来、上下、左右”等,如“一百多”、“一千左右”;第二,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如“三四个”、“十七八个”、“五六百个”;此外,“三两个”;“三五个”等两个基数连用的习惯用语也表示概数;数词的语法特点:1.数词经常出现在量词前边,例如“一个”、“五本”、“两次”等等;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直接同名词组合,文言格式或习惯用法中,数词才直接修饰名词;例如“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千山万水”“三心两意”等;2.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用于数目的增加,也可用于数目的减少;表达数目的增减必须拿原来的数目做基数,不能拿增减后的数目做基数;数量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1. 第一、表示数量增加的: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了四倍”,不能说“增加了五倍”;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到五倍”,不能说“增加到四倍”;2. 第二、表示数量减少的: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例如从十减少到一,应该说“减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说“减少了九倍”.减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指减少后的余数;例如从十减到一,以分数计算,应说“减少到十分之一”;五量词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可分两类:1.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1有专用的,如:度量衡等单位:尺、丈、升、斗、两、斤、磅、吨、分、亩、顷、刻、元、角、米个体单位:个、位、件、本、间、把、条、根、棵、张、匹、块、片、只、架、枝、艘、辆、幅、座、句、段、篇、章、首集体单位:双、对、副、堆、批、群、帮,班、套、串、打dá、伙不定单位:些、点2有借用的,如:摸摸了摸、摸一摸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和外语相比,其中量词特别丰富,这就使现代汉语增加了区别同音词的功能和形象化的表达手段,如“一口剑、一枝箭”,“一线阳光”,“一小串珠子”;近几十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复合量词,例如:架次: 计算飞机架数次数的总和;一架飞机飞行十次叫“十架次”,五架飞机飞行两次叫“十架次”或十架飞机飞行一次也叫”十架次“;人次:计算人数和次数的总和;吨公里:是陆运的吨数、公里数的计算单位;三吨货物运行一百公里,叫“三百吨公里;吨海里:是计算海运水运货物的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同吨公里;秒立方米:表示一秒钟时间内,水在河床里流过一立方米的量;如在一秒钟时间内流过五十立方米,水流量就是“五十秒立方米”;2.动量词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量,也有专用和借用两类;专用的如“去一次”“念一遍”“哭—场”“走一趟”的“次、遍、场、趟”;借用的如“看一眼”“砍一刀”“玩一天”的“眼、刀、天”;六代词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叫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的叫疑问代饲;指称或区别人、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人称代词可分三种: 第一人称指说话一方,单数用“我”,复数用“我们”或“咱们”;第一人称指听话的-方,单数用“你”,敬称用“您”;复数用“你们”,敬称用“您几位”、“您诸位”;第三人称指说话和听话以外的第三方,一单数用“他、她、它”,复数加“们”,“它”不指人而指物;“我们”和“咱们”的用法并不完全一样;“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双方,可以称为“包括式”,“我们”和“咱们”在同一场合出现,“我们”只包括说话人在内的若干人,排除听话人,可称为“排除式”;例如几位客人向主人告别时说:“我们走了,咱们再见吧;”但是,普通话“我们”可以是“排除式”,也可是“包括式”;例如:①你以为妈怕穷么怕人家笑我们穷么②王先生,你放心去吧,过几天我们一定去看你;例①“我们”是“包括式”,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例②是“排除式”,不包括听话人;“咱”有时相当于“我”,有时相当于“咱们”;人称代词:我、咱、你、您、他、她、它、我们、咱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自己、自个、儿、别人、人家、大伙儿、大家、彼此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儿、哪里、哪会儿、多会儿、几、多少、怎样、怎么、怎么样、多指示代词:这、那、这儿、这里、那儿、那里、这会儿、那会儿、这些、这么些、那些、那么些、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这么、那么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一副词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表时间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1.副词只有“很”、“极”可以作补语;例如:①这办法好得< 很> ;②这办法好< 极> 了;2.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1单用的:说了又说吃得下就吃说清楚再走下大雨也去2前后配合用的:又…又越…越也…也不…不既…又非…不3和连词配合用的:不但…还只有……才既然…就虽然…却如果…就不论…都即使……也除非……才3.“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例如: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②你没有诗经吗动“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如不能说“他来了没”“没;”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4.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细心分辨;例如:①雨后青山格外秀丽;②这件衣服特别好看;③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④大家一致同意大会的决定;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词的组合来分辨它们的词性;例如:我们可以说“任务特别”,也可以说“特别任务”,但“格外”没有这种用法;可见“特别”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又如:可以说“意见一致”,也可以说“一致意见”,“一概”没有这种用法;能作谓语、定语、状语,而意义不变的是形容词,不能作谓语、定语的是副词;5.“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副词;因在两个位置上意义是不同的;比较下边两组词:甲乙白布白跑一趟老朋友老说不完怪事怪好看净水身上净是泥二介词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例如: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就、凭、用、靠、拿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管、论、顺、连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表排除的:除了、除非1. 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例如:〔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从早上〕作到晚上>表时间,〔沿着河边〕前进表方向〔对学生〕负责表对象〔连根〕拔起来表对象〔比过去〕更好表比较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例如: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2.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是清楚的,如“从、被、对于、关于”等;有的词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在、比、给”等;例如:①他把书放在桌上;介词②他在家里.动词③许多同学都比我学习好;介词④我们要比干劲,比速度,比质量;动词⑤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③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它们的区别: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也不能用肯定否定并列方式提问,动词可以;介词后边不可以带时态助词“了、着、过”“为了”、“为着”、“当着”中的“了、着”不表时态,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它们的意义也不同,如例①中的“在”表示“放”的处所; 例②中的“在”是“属于”或“存在于”的意思;能作介词用又能作动词用的还有“由、让、朝、往、用、拿、经过、通过”等词; 三连词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及、以及、不但、不仅、或、或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此”等;“和、跟、同、与”四个词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例如:①我和他都去过;连词②我曾经和他去过;介词③和他去北京的人都回来了;介词上述三例中的“和”都可以用“跟、同、与”替换;用作介词时,口语常用“跟”,书面语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用“和”,“与”带有书面语色彩;连词“和”与介词“和”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两者共作一个成分,可以互相调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的词语不是并列关系,不能互换位置;第二,介词“和”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不能;第三,介词“和”有时可以出现在一个句号或一个成分的前头,连词“和”不能,如例②;“和”等用作连词和介词,在有的句子里会有歧义,如“我和地谈话”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他”可能谈话,也可能不吭声;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般把“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例如:④不多时,许大嫂快手快脚的收拾了碗筷,拈了几块烧饼带给阿细和阿娇,便同秀英、凤容一道离了家,走回小艇去了;四助词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常见的有下面这些:结构助词:的底、地、得、所时态助词;着、了、过、来着,比况助词:似的语气助词:的、了、吧、呢、着呢、嘛、呗、罢了而已、也好、也罢、啦,嘞、喽陈述语气吗么、吧、呢、啊疑问语气吧、呢、了、啊呀、哇、哪祈使语气啊呀、哇、哪感叹语气1.结构助词指的是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助词;“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样子;在定语后面写做“的”,在状语后面写做“地”,在补语前写做“得”;这样可使书面语言的结构关系更加清楚明白;例如:①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②同学们都很快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③张老师高兴得说不出话来;五叹词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如“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哟、咳、哦、喂、嗯”等;①哈哈我猜着了;②唉呀这么大的西瓜③哦,我想起来了;④喂现在开会了;⑤嗯我马上就去;例①表喜悦,例②表惊讶,例③表醒悟,例④表呼唤,例⑤表应答;1.叹词的独立性最强,一般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常作独立成分.2.叹词“啊”与语气助词“啊”不同;例如:⑥咱们走的不是一条路啊⑦啊,今年的庄稼长得真好哇语气词“啊”总是附着在句末,念轻声,永不独立,如例⑥;叹词“啊”不念轻声,总是独立在句子结构之外;3.叹词的写法不十分固定,同一声音,往往用不同的汉字表示;例如“ō,我懂”;就可以用“哦、喔、噢”等表示;又如叹词“啊”,也写作“呵”等;在写作的时候,要尽量采用通行的写法;4.另外,叹词可以作句子成分;如“他哼了一声”作谓语;“只听见电话里发出‘喂、喂’的声音”作定语;这属活用;六拟声词拟声词是用来摹拟事物发出的声音的词;例如:嗡嗡、哗啦啦、当当当、潺潺、叭叭、砰、呜、吱吱、咪呜等;辨析:1.名与动、形的区别: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d.时间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时间副词不能;练习:A.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B.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5.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 明天我在家; 他在看书;我比你高一点儿; 我们比比;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他给了我一本书;别那我开玩笑; 他手里那着一本书;6.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如:我和弟弟都去过;我和弟弟谈话;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7.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区别:同形词同音词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如:把住质量关;动词把书拿来;介词拿把菜刀来;量词开了一朵花名词花了很多钱;动词☆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如:大家选我当代表;名词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动词买了一把锁;名词把门锁上;动词你要端正学习态度;动词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词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这里人太多;形容词我们要立个规矩;名词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形容词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名词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形容词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词年老了,身体不行了;形容词你怎么老哭副词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形容词我今天又白跑了;副词练习: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1.他昨天上午在家里,下午在图书馆看书,现在在开会;2.两块连草都不长的地连起来了;3.你比我强,我比不过你;4.你为什么老向着他而不向他提意见5.到了北京,我就赶快跑到医院去看病;二、选出词类相同的一项;A.肃穆肃立 B.也许立刻 C.聪明智慧 D.欣然果然三、判断加点词的词性;1.“精兵简政”是条好意见;动词2.队员们精疲力尽;名词3.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形容词4.输得精光;副词四、判断加点词的词性1.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形容词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动词3.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名词4.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形容词5.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动词6.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名词7.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形容词8.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动词9.我们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形容词10.革命队伍必须严肃纪律;动词五、选出下列加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BA.电灯突然亮了;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的响起来;六、请将下列虚词归类;A.副词B.叹词C.介词D.拟声词越发副词除了介词始终副词依照介词沿着介词索性副词扑通拟声词哦叹词屡次副词何必副词自从介词砰拟声词啊叹词却副词七、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词性愿意能愿动词孤寂形容词诧异形容词壮举名词贪婪形容词词性的变化汉语中的许多词性,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会发生变化,也即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并不相同;因此,要学好词性,必须掌握语境中的词性;请看下面的例子:1、发明,可作动词或名词;①这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这里的“发明”指某种成果或产品,是名词;②科学家发明了计算机;这里的“发明”指研究开发,是动词;2、得,可作动词、助词或名词;①这件事你得去;这里的“得”读děi,表示一种意愿,是能愿动词;②工资是我的劳动所得;这里的“得”读dé,相当于“得到的报酬”,因此是名词;③这件事你做得对;这里的“得”读de,用在动词“做”之后,表示补充说明,是结构助词;3、上,可作名词或动词;①桌上有一本书;这里的“上”,表示处所,是名词;②昨天我上南京去了;这里的“上”表示动作行为,是动词;4、在,“在”的用法最为灵活,可作动词、副词或介词;①星期天,我在家;这里的“在”后面再没有动词,因此只好自己充当动词;②星期天,我在家看书;这里的“在”后面还有动词“看书”,因此只能充当介词,和“家”合在一起,表示处所;③星期天,我在复习功课;这里的“在”相当于“正在”,表示时间,因此它是时间副词;5、啊,可作叹词或语气助词;①啊祖国多么美这里的“啊”单独使用,表示一种强烈的感情,是叹词;②祖国多么美啊这里的“啊”用在句末,表示一种感叹语气,是句末语气助词;综上所述,汉语中的许多词性用法很灵活,应根据语境作具体分析;下面几题请同学们仔细辨识:①老师叫你;②昨天你叫老师表扬了;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④明天我要到上海;⑤请把座位让给她;⑥妈妈让我学做饭;⑦上学时要锁好门;⑧我买了一把锁;附参考答案:①动词,②介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动词,⑥动词;⑦动词,⑧名词;有这样一则笑话: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上帝住哪儿”彼得回答:“我知道,上帝住在厕所里;”老师愕然:“住厕所你怎么知道的”彼得说:“每天早晨,我都听见爸爸使劲敲厕所的门,一边不停地喊:‘上帝呀,你怎么还不出来’”这则笑话的可笑之处是因为彼得答非所问,错误地把老师所问的“上帝”与爸爸所喊的“上帝”混为一谈;这实际上牵涉到语言中的词义虚化和词性转化现象;。
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问题
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问题张伯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提要形容词在不同的语言里有偏谓词性和偏体词性的两种倾向,偏体词性的语言里,形容词做谓语依赖系词性句法标记。
本文强调汉语形容词在句子平面上做谓语依赖句法标记。
文章第一部分论述了汉语形容词做谓语时“很”“不”等程度副词都有系词的性质,第二部分提出“状态形容词”不是词,是汉语形容词独有的形态化的谓语形式。
综合这两方面的观察,可以总结出:程度副词、形态化谓语形式和“是……的”框架是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的三种主要句法手段。
文章第三部分依据形容词陈述性的普遍特征,在汉语里寻找性质形容词直接做谓语现象,得出性质形容词不加标记直接做谓语只出现在主谓谓语句和动补结构这种低于句子平面的结构里的结论。
关键词形容词系词状态形容词句子平面〇引言讨论形容词做谓语问题,首先要把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分开。
状态形容词自由地做谓语是没有争议的。
性质形容词做谓语是否自由,是否依赖语法标记,做谓语是不是汉语性质形容词的主要功能,这样的问题在汉语语法学界有不同的看法。
本文将讨论性质形容词做谓语带标记与不带标记的情况(文中如不特别指明,则“形容词”均指性质形容词),并提出对汉语形容词(包括状态形容词)谓语功能的总体看法。
什么情况是形容词做谓语? 需要简单地交代一下。
性质形容词表示恒定的属性意义,做谓语时应该是这一意义的实现。
不管加不加句法标记、加什么样的句法标记,“陈述恒定的属性”这一意义都是基本意义。
依此,形容词加时体标记做谓语的情况就不在考虑之内了。
这是因为,时体标记所表达的“变化”意义,是带给谓语的,无论什么词性的成分充当谓语,都是如此。
动词谓语句“张三休息[了]”、名词谓语句“张三大学生[了]”、形容词谓语句“张三开朗[了]”都是在原本的陈述意义上由“了”带来了变化义( 见赵元任(1968:8.1.3. 4)。
因此,本文所讨论的形容词做谓语现象,不包括“花红了”这样的句子,也不把“了”看成形容词做谓语时的一种必要的句法标记。
现代汉语语法简介
1.危险到来2.发生危险3.特别危险 4.有线电视5.仔细体会6.兴趣爱好 7.文艺演出8.王子落难9.漫游仙境 10.浮现出来11.深入了解12.忧心忡忡 13.亲近自然14.逐渐变冷15.渡过难关 16.八戒娶妻17.花港观鱼18.充满矛盾 19.目光犀利20.糖醋里脊21.风光旖旎 22.安排下去23.改变历史24.心胸开阔
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
1、物量词,如:个、斤、双、些、公里、头、口、担 (一担柴)等。 2、动量词,如:次、回、遍、趟、顿、笔(画一笔)、 跳(跳一跳)等。 3、复合量词,如:人次、架次、吨公里、秒立方米等。 语法特征与功能: 1、量词一般要与数词或指示代词组成数量短语或指量 短语后,才能作定语或宾语、补语、状语。 2、除复合量词外,一般可以重叠。 3、量词与数词组合后称数量短语,由“一”组成的数 量短语也可以重叠。重叠之后,或表示“许多”,或 表示“按次序地进行”。
宾语
一、什么是宾语 当句子或句子的谓语由动宾短语构成时,动词支配、关涉 的对象就是宾语。句中宾语用“﹏”标示。 二、宾语的构成 宾语与主语大同小异,主要也是由名词性词语充当。还可 以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三、双宾语 汉语的谓语动词后有时会出现两个宾语,这就是所谓的双 宾语。有双宾语的句子,叫双宾句。
标示。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11、已经上了岸的勇士乘机俯身冲了上去。 12、小学校显得那样幽静而又神秘。 13、心里突然感到万分沉重。 14、他推开门走进去站在桌子前。 15、连长命令我们马上休息。 16、祥林嫂叫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
测试练习:划分下列句子成分
1.我买了一本英汉词典。 2.教练认为这个办法很好。 3.母亲欣慰地笑了。 4.胜利的喜悦洋溢在每个在场的官兵的脸上。 5.这位老人最近去了一趟上海。 6.杜鹃花红得像火一样。 7.洗衣机的质量比以前好很多。 8.鲁迅浙江绍兴人。 9.晚霞把草原映得更加光辉灿烂。 10.四点半之后,当晨光微显的时候,水门汀路上和 巷子里已被这些赤脚的乡下姑娘挤满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是指通过重叠、附加后缀等构词方式或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形容词具有显著描绘性的生动化形式。
在汉语研究史上,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这一说法形成较晚,但其重要形式——形容词重叠式却出现较早,研究历史比较长,而且从对状态形容词的研究现状来看,几乎所有学者都把它放在形容词的研究中一起讨论,并把它当作形容词重叠这一特殊现象来分析。
虽然,对形容词重叠现象的研究成果为状态形容词的研究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但目前,状态形容词研究中还存在着界定模糊、范围和名称不统一、形式归属不一致,研究力度不均衡等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标签: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问题与争论研究价值一、前人的研究成果朱德熙、吕叔湘为形容词重叠研究奠定了基础。
朱德熙先生在《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1956年)里,对形容词作了全面而又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形容词的复杂形式包括重叠式和带后加成分的形容词。
重叠式按构造可以分为完全重叠式XX、XXYY和不完全重叠式X里XY,例如:“小小儿、老老实实、古里古怪”等;带后加成分的形容词可分为双音节的和三音节的两类,例如:“红通通、脏里呱唧、可怜巴巴、老实巴焦”等。
同时,在他的另一篇优秀著作《语法讲义》(1982年)中,他又把上面这种形容词的复杂形式归为状态形容词,并指出了它跟性质形容词在功能及语义上的对立。
他认为,从语法功能上看,状态形容词无论是作定语还是作状语都比性质形容词自由。
也就是说状态形容词可以较为自由地修饰名词和动词。
吕叔湘先生对形容词重叠的研究体现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
微观上,一是发现了形容词重叠AA式、ABB式、AABB式都有两类不同的存在形式。
在他撰写的论文《形容词使用情况的一个考察》(1965年)中,他将重叠式分为:a)AA式,有两种。
一种是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例如“淡淡的清香”,一种是重叠后方才成为形容词,例如:“漫漫的岁月”。
b)ABB式,有两种。
一种是AB成词的,例如:“冷清清的地方”;一种是AB不成词的,例如:“活生生的历史”。
c)AABB式,有两种。
一种是AB成词的,例如:“渺渺茫茫的海市”;一种是AB 不成词的(AA都能单用,BB不一定),例如:“茫茫荡荡的大湖”。
二是考察了形容词重叠式作定语、状语、谓语、补语的具体情况。
他认为形容词重叠后修饰名词性成分,无论哪种格式一般都必须带“的”,例如:“清清的水,蓝蓝的天”;修饰动词短语,一般都带“地”,例如:“慢慢地走过来,笑嘻嘻地说”;作谓语,一般都带“的”,例如:“小河的水清悠悠的”;在“得”字后作补语,AABB式可省“的”,其他格式不能,例如:“收拾得整整齐齐”,“脸气得煞白煞白的”。
宏观上,吕叔湘全面分析了形容词生动形式的构成与功能,并对AA、ABB、ABC、AXYZ、AABB、A里AB、BABA等各式重叠格式和生动格式一一列表,分析它们的结构。
对形容词的重叠进行讨论的还有杨建国、赵建功、李大星、沈荣森、程湘清、刘晚龙、石定栩、邵敬敏、胡明杨、罗安源、马真、邢福义、张斌、方绪军等。
杨建国、赵建功、李大星、沈荣森、程湘清、刘晚龙等考察的是历史文献中形容词的各种重叠格式;石定栩、邵敬敏、胡明杨、罗安源、马真、邢福义、张斌、方绪军等考察的是现代汉语里形容词的各种重叠格式。
石定栩先生的观点值得注意,他论证了“形容词重叠式与非重叠式的句法结构形式不同,前者是短语,而后者是词,因而具有不同的句法特性”。
更多文章只分析了形容词重叠的某一格式。
如:邵敬敏先生采用了动态分析法,发现了ABB式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四种发展趋向、语素虚化趋向、ABB功能扩大趋向、ABB类化趋向、ABB书面化趋向。
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论综上所述,对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这一内容的研究,前辈和时贤思想活跃,成果不凡,但前人专门对状态形容词的研究还是很少,在研究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争论。
其一,许多学者对状态形容词范围意见不统一。
在语法研究中,关于状态形容词的基本结构类型大部分学者都接受了朱德熙先生(1982年)的观点,把状态形容词分为以下几类:(1)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如小小儿的。
(2)双音节的重叠形式,如干干净净(的)。
(3)“煞白、冰凉、通红、喷香、粉碎、稀烂、精光”等。
(4)带后缀的形容词,包括ABB式,如“黑乎乎、绿油油、慢腾腾、硬邦邦”;A里BC式,如“脏里呱唧”;A不BC式,如“灰不溜秋,白不雌列”。
双音节形容词带后缀的只有“可怜巴巴、老实巴焦”等少数例子。
(5)“F+形容词+的”形式的合成词(F代表“很、挺”一类程度副词),如挺好的、很小的、怪冷的。
朱先生的划分有其合理性,更多地强调了语法功能,不可避免地忽略了状态形容词自身的凝固度。
于是有一些学者对该分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齐泸扬,就把朱先生的第五类看作形容词短语。
不管怎样,朱先生的划分基本上是合理的,是按照语法分布(语法功能)给这些单位进行分类的,形容词短语和状态形容词在功能上基本一致,把形容词短语看成状态形容词有其理论上的依据。
状态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又是有区别的,把形容词短语看成状态形容词就使句法上的单位和词法上的单位相混淆了,因此把该类状态形容词看作形容词短语又显得矛盾了。
形容词短语和状态形容词功能相近,但其结构还没有达到较高的融合度,我们倾向于把它划归短语。
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所列出的362个状态形容词以及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形成的状态形容词(AA式)和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形成的状态形容词(AABB式、ABAB式)进行整理,并结合前人的观点,总结出状态形容词的基本结构类型有:(1)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用AA式表示。
如好好(儿的)等。
(2)双音节性质形容词重叠式,用AABB式或A里AB式表示。
如巴巴结结(的)、肮里肮脏等。
(3)双音节的状态形容词,用AB式表示。
如板硬、笔挺、碧蓝等。
注意:这一类形容词跟一般的双音节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不同,一般双音节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是AABB,这一类状态形容词还可以重叠为ABAB。
(4)三音节的状态形容词两种,其一为ABB式,如矮墩墩、白皑皑。
其二为BBA式,如呱呱叫、麻麻黑等。
(5)带后缀的形容词,包括A里BC式,如:怪里怪气,滴里嘟噜等;A 不BC式,如白不呲咧、黑不溜秋等;还有双音节词带后缀的只有“可怜巴巴、老实巴交、羞人答答”等少数例子。
(6)其他。
如吊儿郎当、嘎嘣脆、岗口儿甜等。
其二,众多学者甚至一些大学教材仍然把状态形容词与形容词重叠现象混淆在一起,对状态形容词内部结构特征不能做独立的分析。
例如:状态形容词中的ABB式,其结构是比较复杂的,但在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下册)(2002年)中,将其归为“词根+叠音后缀”的派生词,如红彤彤、亮堂堂等。
其三,很多学者都将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从语法功能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而未能深入到状态形容词内部考察它的句法功能和组合能力。
沈家煊先生(1997年)根据“标记理论”,提出并证明了性质形容词作定语和状态形容词作谓语都是无标记的,而性质形容词作谓语和状态形容词作定语都是有标记的。
这表明性质形容词更倾向于作定语而不是作谓语,而状态形容词则更倾向于作谓语。
齐沪扬、王爱红(2001年)在考察形容词性短语和形容词的句法功能时指出,形容词性短语的功能最强。
在两位看来,在作谓语的功能上,性质形容词强于状态形容词。
以上三位学者包括前面所提到的朱德熙先生的观点都将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从句法功能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但却未能深入状态形容词内部对其句法功能进行研究。
三、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研究价值状态形容词虽然属于形容词的一个下位分类,但它是一个很开放的类,它的能产性很强。
只有把握了这类词的规律,才能在这么庞大的数量中不至于迷失方向,并对词类的规范问题也有一定的预测。
我们曾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所列出的362个状态形容词单立条目以及单音节形容词、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所形成的状态形容词进行了考察,总结了状态形容词的范围,归纳了它们的结构特征,并与形容词重叠式这个概念做了对比,同时,我们还对状态形容词的语法功能进行了考察。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它是一个很特别的类,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一)状态形容词在形容词中有其独特的面貌绝大多数状态形容词主要是在性质形容词的基础上通过重叠或附加后缀而构成的,但其构成是有规律的,并不是杂乱无章的,从研究的成果来看,状态形容词内部结构具有凝固性,与形容词性短语有所区别,与单个性质形容词亦有所区别。
这就决定了它在形容词中的独特面貌。
就状态形容词而言,其词汇意义与其相对应的性质形容词基本相同,但语法意义却不相同,正如朱德熙先生(1956年)所言,甲类成分(即性质形容词)表示的是事物的性质,乙类成分(即状态形容词)则表示这种性质的状况和情态。
我们认为,状态形容词的这种特征决定了它的研究价值。
(二)状态形容词与形容词重叠式是两个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诸多状态形容词都是由性质形容词重叠和状态形容词本身重叠而来的,但状态形容词与形容词重叠并不能划上等号。
因为状态形容词的格式更加复杂灵活,它在构成的过程中还涉及到动词、名词等词类,可以看成形容词重叠式的类化现象。
正因为状态形容词与形容词重叠式是两个有关联的概念,所以学者们往往把形容词重叠式当作状态形容词来讨论,我们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了区分,并显示出状态形容词在形容词中独特的位置。
(三)状态形容词在对事物做描述时其句法功能更强大更灵活性质形容词往往只表示单纯的属性义,而状态形容词在表示属性义的同时,往往含有其他的观念,比如“量”的观念、“程度”的观念,使句子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这种语法义的区别直接导致了二者句法功能的差异。
与性质形容词相比而言,状态形容词在句子中突破了性质形容词所存在的一些束缚,能更灵活地充当各种成分,在对事物进行描述时其句法功能更强大更灵活。
它的这种特性甚至影响了动词和名词,使许多动词和名词重叠后都有了状态形容词倾向,并从形式变化这一视角展示了现代汉语句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1]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齐泸扬.现代汉语短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邵敬敏.ABB式形容词动态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0,(1).[5]沈家煊.“有界”和“无界”[J].中国语文,1995,(5).[6]沈家煊.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J].中国语文,1997,(4).[7]石定栩.形容词重叠式的句法地位[J].汉语学报,2000,(2).[8]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9]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0]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杨建国.先秦汉语的状态形容词[J].中国语文,1979,(6).[12]赵建功.元杂剧中的重叠词初探[J].郑州大学学报,1982,(1).[13]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4]张斌.汉语语法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5]张斌.现代汉语实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6]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7]朱德熙.语法问答[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8]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J].语言研究,1956,(1).(李春燕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51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