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四问》教学思路
小学武术教学设计《五步拳》
小学武术教学设计《五步拳》小学武术教学设计《五步拳》四年级《五步拳》〔第一课时〕教案学习内容1、武术:五步拳〔1〕弓步冲拳〔2〕弹腿冲拳〔3〕马步架打2、体育玩耍:障碍跑接力1、学生能说出各局部动作名称和动作做法。
2、学生初步把握动作,并能连贯呈现,动作标准。
3、通过玩耍进展学生灵敏、协调以及快速奔驰的力气,培育集体荣誉感。
动作连贯、标准、协调、线路清楚动作连贯性、节奏感学习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阶段目标1、整队、问好1、常规检查1、认真听1、培育良好的2、宣告学习任2、宣布教学内纪律作风务容2、知晓课的内3、队列练习3、带着学生练2、进展队列练容,对学习产〔1〕四周转法习习、玩耍生兴趣〔2〕反向趣味练习1、体育玩耍:1、鼓舞学生游1、学生玩耍1、选择感兴趣踩影子、老鹰戏的玩耍内容进捉小鸡、猫捉行练习,体验老鼠、老狼老运动欢快狼几点钟2、仿照逼真、2、武术操四节2、领做武术操2、随音乐做武动作有力,情术操绪活泼、形象生动地进入学习角色一、武术五步1、激发学生的拳〔1-3〕学习兴趣,明1、复习五步拳1、教师示范,1、观看加强感确学习目标根本手型启发引导学生性生疏跟随学习2、讲解示范五2、明确正确的2、引导学生主步拳13动2、实行直观教动作要领动参与,体验作学法,承受挂五步拳动作图讲解动作要领3、集体与分组3、伴同教师示3、进展学生灵3、重点:动作相结合的组织范进展分组和敏、力气身体连贯、标准、形式,进展各完整练习,掌素养,提高上协调、准确、种方法的教学握动作的方下肢协调的能线路清楚向、路线、劲力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流程时间一、学习导入阶段3分钟二、身心预备阶段7分钟三、学习实践阶段26分钟4、请两名学生表演示范5、集体练习、分组练习6、集体表演、分组进展竞赛7、个人自由练习二、体育玩耍:障碍跑接力四、身心调整阶段4分钟4、教师巡察指导、学生练习5、沟通呈现、相互评议1、教师强调情景教学、讲解玩耍规章和要求2、教师组织小组试做后动脑创,探讨获胜的方法3、组织小组竞赛一、放松活动1、教师领做放《拍手歌》松活动二、小结2、点评本课学三、归还器材习3、还器材力、精神4、乐观主动参与到两人互助、分组合作、集体演练练习中1、了解玩耍规章2、分组试做玩耍3、分组竞赛1、随音乐完成放松活动2、听评反思3、交器材1、提高学奔驰、跳动力气2、遵守规章,相互协作,充分发挥想象力,有确定的探究表现场地器材估量密度目标达成教学反思1、动作轻松自然,到达身心放松目的2、再次体验运动欢快,乐观总结与思考体操垫四块、跨栏架四个、跳箱盖四个、长条凳四条、挂图、录音机35%估量心率128次/分优良中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家乡,自古崇文尚武,1992年,首批被国家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
1入门四问PPT课件人教版
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8-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首 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子部: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春秋战国之际,学者
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
农学十分发达。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
-12-
第一单元
时
入门四问
期 文化背景
唐代
宋代
明代
唐代社会空前繁荣,
而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
贞观时期又是历史上著
名的“盛世”,号称“贞观之
治”。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
会的一个转型期,从文化
上看,中唐以后禅宗的盛
行、古文运动的开展和理
学的兴起,形成了文化的
新动向。
商品经济的发展,孕
育出中国的早期启蒙思
想。
首 页
同。”“天下一致
中对“和”的提倡,可以成为促进全球
而百虑,同归而
化背景下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局面形
殊途。”
成的思想资源。
-17-
第一单元
要
入门四问
点 相关论述
对自然
“斧斤以时入山
的
林,材木不可胜
亲和态
用也。”
度
其他
首 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现代意义
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
还要阅读经 梦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现
典
溪
相关
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观照古代文化经
2021年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2021年踏雪寻梅教学设计2021年踏雪寻梅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感知中华母语文化,能用自己认为恰当的声音大胆、自信表达歌曲的意境。
2.能在实践中感受理解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3.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分享与他人探究、合作的愉悦。
教学设计思路:《踏雪寻梅》是一首传统的艺术歌曲,无论是词还是曲都堪称经典。
歌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分为设问导入、探究、实践、拓展等几个部分。
通过图片、文字、音乐的视听结合学习歌词,让学生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境,用“读”的方式初步表现歌词的情感,体味歌词的意境美,为歌曲的情感表现打下基础。
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大胆的将歌曲活泼的小快板风格表现为优雅的骑驴赏花的行板,在歌曲表现的环节中,学生有了学习歌词时的情感积累,教师通过引导、示范、欣赏等方式,帮助学生完整恰当地表现歌曲,整个过程是整体感知,分散解决,完整表现。
最后通过对歌曲尾声的处理和简短的文化故事的拓展,为这节课作了一丝点缀,在轻松氛围中结束教学。
教学重点:歌曲高雅意境的感受以及用适当的速度、力度来表现作品。
教学难点:后半拍及大跳音程演唱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㈠设问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而且富有情趣和诗意的歌曲,不知道同学们熟悉它吗?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歌,在欣赏前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播放课件)1.这首歌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从力度、速度上说)2.歌曲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场景?㈡初步感受1.聆听歌曲(播放《踏雪寻梅》音乐)2.学生即兴回答问题。
(歌曲表现活泼、欢快情绪……)3.教师即兴点评。
师:同学们都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首歌的歌名叫《踏雪寻梅》(板书课题),那么这首歌作者究竟是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境呢?二、探究(一)赏析作品标题(播放课件踏雪寻梅)踏:游赏,用脚轻踩,指代作者轻松惬意的心情。
雪:象征着纯洁美好。
指代高洁寻:初意寻找,也指代寻访。
《入门四问》教学教学教案
欢迎阅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第一单元入门四问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了解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的特点;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着作,能够识记文化经典各部分、各门类的代表作;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与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以发展的目光,有辨别地批判性地去学习文化经典,古为今用;强调自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文化经典,学会与先哲对话;学习与老师、同学、朋友等进行对话与交流;此外,“尽信书,不如无书。
”在我们还要学会与自己对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学会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主要探讨有关文化经典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目的是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个单元设计了四个问题: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概况,按照四部类法,即“经、史、子、集”四大部分,介绍了我国古典典籍的发展情况,并且介绍了各部的代表作品;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这一部分,以时间为序,纵向展开,介绍了我国从先秦到晚清中国文化经典不同的时代特点和思想风貌;三是论述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中国文化经典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鲜明的包容性,也表现了对自然的亲和态度等等。
我们只有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才可能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四是介绍本书的结构、编排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
?在相关读物这个栏目里,编者选择了两篇文章:刘梦溪的《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朱光潜先生的《读<经典常谈>》,都是名家的随笔,可以说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引领我们走进古典文化,我们对这两篇文主要学生自读为主.“思考·讨论·练习”设计了三个题目,前两个侧重梳理已有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后一个则侧重方法的指导。
1.入门四问
(一)课堂检测 1、四书包括那些著作?最初是由谁 编辑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
2、何谓“前四史”?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写体例 有哪些?“三通”指的是哪三部历史著作?
3、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
2012-6-26
1、四书包括那些著作?最初是由谁编辑并进行了 详细的注释和发挥?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南宋朱熹。
2012-6-26
2012-6-26
2012-6-26
2012-6-26
2012-6-26
2012-6-26
2012-6-26
2012-6-26
2012-6-26
2012-6-26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2012-6-26
2012-6-26
2、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1)教育人们积极入世,求真务实。有很 强的现实性。(2)加强民本思想。(3) 提倡和谐,包容合作,促进全球化不同文 明和谐共存。(4)亲和自然,保护环境, 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5)提倡道德, 提倡科学规律,创造审美和科学精神。
2012-6-26
2012-6-26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 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 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 这是很明达的议论。
2012-6-26
这可以打个比方。有些人不怕旅行 辛苦,道路几千,跑上峨睸金顶看 日出,或者跑到甘肃敦煌,看一窟 寺历代 的造像跟壁画。在专讲实 用的人看来,他们干的完全没有实 用,只有那股傻劲儿倒可以佩服。
2012-6-26
3、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
“三教”:儒家、道教、释(佛 教)。“九流”:指的是我国古代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九家 学术流派:儒家、道家、兵家、农家、 名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法家。
高中语文入门四问教案
高中语文入门四问教案
一、导入新课:
我们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好奇心。
例如:“你们认为古诗与现代诗有何不同?”“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同时复习相关的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
教师将详细讲解新课的核心知识点。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如唐诗宋词、经典散文等,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作品的语言风格、文化背景、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解读,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本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三、互动探究: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们进行讨论。
例如:“如果让你来改写这首诗,你会怎么做?”“这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
四、总结归纳: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这一步骤是为了帮助学生整合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学习的要点,如诗歌的韵律特点、文章的结构安排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和递进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点的回顾,也要有深入探讨的空间。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见,营造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
3. 注意课堂节奏的把握,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探讨。
4. 结合实际例子,使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盲文点字教学
盲文点字教学盲字点位教学是盲字入门的第一步,是盲字字母教学的准备,是盲字学习的重要阶段。
通过指导视障儿童摸认和书写点位,来促进其手指触觉功能及手脑的协调能力的发展,为学好盲字和掌握知识做准备,并在刻苦锻炼摸读和书写盲字的基础上让其树立坚强的意志。
盲字点位教学一般包括摸认点位和书写点位两个阶段。
按照视障儿童的感知特点,点位教学应从摸认点位开始。
一、摸认点位阶段(一)引导视障儿童摸认盲文的基本点位结构——六点子。
可以按下面的三个步骤进行摸认点位是视障儿童顺利掌握盲文的基础,教学时一般要结合教材的安排顺序进行,教师要特别重视这一教学阶段。
这就是俗称的“六点子”阶段。
教学前教师要准备一些比较大的六点子教具。
1.引导视障儿童通过触摸教具粗略感知六点子符形,形成初步印象。
然后,启发、引导他们感知这是六个凸起的小圆点,与平整纸面感觉的对比是明显的,盲字点位基本结构就是六个凸起的小圆点;再告诉他们小圆点按照不同的方向有序排列着,它从左到右分为两排,从上到下分为三层.整体的感觉是一个长方形。
刚入校的视障儿童自身各方面情况不尽相同,如有的有左右或上下等方向性的概念,有的此概念比较模糊,有的根本就没有此概念。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情况,如发现还没有方向概念的视障儿童就要进行个别教学,先帮助他们识别方向,在此基础上再帮助其形成点位概念。
最后,还要指导他们摸认六点子的点位名称和位置,告诉他们六点子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左边从上到下分别是l 、2、3点,右边从上到下依次为4、5、6 点,它们的名称是左上角第一点,左中间第二点。
左下角第三点,右上角第四点,右中间第五点,右下角第六点。
教学的关键是在讲解的同时要求视障儿童用右手食指触摸比较大的六点子模型。
用边摸边数读点位的方法,引导他们掌握六点子的位置和名称。
2.引导视障儿童在教材中专门附着的供入门或练习用的吸塑纸上,用右手食指触模点位进行训练,加深对六点子的排列以及各点子的位置的理解和记忆。
课程教学的基础原理
(一)课程教学的基础原理:泰勒原理美国课程学者拉尔夫•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开发任何课程与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 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可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由此构成了“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这四个基本问题被称为课程开发的“永恒的分析范畴”。
泰勒原理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
评价:(局限)泰勒原理是课程开发的一个非常理性的框架,它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科学至上的印记。
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技术兴趣(技术理性)”。
它力图有效控制课程开发过程,使课程开发过程成为一种理性化、科学化的过程,为课程开发提供一种普适性的程序,其对“技术兴趣”的追求是显见的。
“泰勒原理”的“技术兴趣”的本性倾向于把课程开发过程变成一种普适性的、划一的模式,这样,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创造性不见了;每一具体学校实践的特殊性也容易被忽视;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主体性、创造性也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学习者是被控制的对象,他们在课程开发中、在教育过程中被置于客体地位,其主体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压抑。
(贡献)泰勒原理一直被作为课程探讨入门的基本框架,奠定了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围。
它综合了当时有影响的教育学流派和思想的各种主张,囊括可课程开发的诸种重要因素,形成一个系统的模式。
且该模式简洁明了、易于理解把握。
除了它的历史意义外,泰勒原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课程分析的可行思路,在世界各国课程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课程的目标取向:普遍性目标普遍性目标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这些宗旨或原则直接运用课程教学领域,成为课程教学领域一般性、规范性的指导方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通用13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通用13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通用13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篇1互动设计果时间条件允许,可让每位学生再闯一次关,以巩固记忆效果。
2、带领学生闯第二关理解关。
(1)、听朗读录音。
(2)、模仿录音比赛。
(3)让学生以课本剧形式完成对课文大意的掌握。
(4)、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对文意的理解。
(用课件出示4道练习和思考题,对理解情况检查可放在第三关)3、学生闯第三关巩固关。
(以小组为单位选题,其中每组必选两题,如果回答错误,其他组可补充回答,对难以掌握的题可重复回答,剩一道题可给积分落后组,或同名次组。
如果时间条件允许,也可让学生自主再闯一次,以加强记忆。
)4、宣布比赛结果,优胜组抽奖。
(只有三次机会,如果第一次抽到最高奖,将不再给机会。
抽奖时,抽奖人必须简要说出该画面人物的有关知识。
)三、作业。
任选画面中出现的人物将其故事写在作业本上并讲给他人听。
3、学生以比赛形式闯第一关。
4、教师带领学生闯第二关。
5、学生听录音。
6、学生模仿录音比赛。
7、演课本剧。
8、小组讨论完成4道思考和练习题。
9、以组为单位闯第三关。
10、教师宣布比赛结果。
11、学生抽奖。
12、布置作业。
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文言文中的词语解释,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结合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教程与方法1、以游戏形式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优良传统,让学生明白“尊人就是尊自己”的道理。
2、通过对英雄少年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重难点1、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
教法“竞赛制”教学法课前准备教具补充材料flash课件教学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课前经典诵读少年英雄故事引出本文。
二、以比赛形式完成对所有知识点的掌握。
1、出示课件,让学生闯第一关字词关说明:这是对预习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测,可在两组学生中选一人闯关,如1、学生课前两分钟经典诵读。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重点)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难点)3.在生活实践中,理解“信“和”礼“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导学】1.知识储备《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fù)雪骤(zhòu)柳絮(xù)无奕(yì)在不(fǒu)惭(cán)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高兴地。
然,语助,无义;或作“……的样子”)2)撒盐空中差可拟(比、比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约定)(丢下、丢弃)【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
小组评分()(一)《咏雪》【整体感知】1.听朗读录音,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课堂探究】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教学设计简案
教学设计简案教学设计简案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
3、情感与态度: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活动一:疏通文意(一)读课文1、默读。
不懂的音、节奏,做上句号。
2、听范读。
读准字音,揣摩人物语气。
3、齐读。
4、品读,提疑问,写评注。
要求:○1读书声音要洪亮。
○2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
重点词语下画着重号,疑难句子下画线,疑难问题写上评注。
(二)自读检测: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1、与友期(约定)行门外戏(玩耍)2、太丘舍(放弃)去相委(丢下、舍弃)而去3、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通“否”)?待君(对对方的尊称)久不至君与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4、下车引(拉)之入门不顾(回头看)5、则是无信(信用)则是无礼(礼貌)6、相(偏指客人一方)委而去去后乃(才)至(三)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我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四)无标点读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活动二:合作探究问题质疑要求:以小组形式,质疑、讨论、解疑,做好讨论笔记,以备发言。
与学生讨论的问题有(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你欣赏元方吗?欣赏他哪些方面呢?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3、有人说,这篇古文的题目没取好,“陈太丘与友期”只是事情的起因,应改为“元方……”,你说说看,改什么好呢?(《元方答客》、《元方争辩》等)活动三:角色扮演用现代文(大概意思符合即可)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周易入门选修课1教学内容
3、后天八卦
后天方位是: 离南,坎北 震东,兑西 艮东北,坤西南 乾西北,巽东南
(二)易经的时位中应理论
时:就是时机,也可以是时段。 《孙子兵 法》:“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孟子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 下。”
毛泽东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 鳖。”
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 者昌,逆之者亡。”
4、周易的八个卦
周易的八个卦分别是:乾、兑、离、震、 巽、坎、艮、坤 。
其中乾、坎、震、艮为阳 坤、巽、离、兑为阴 八卦的顺序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
巽五、坎六、艮七、坤 八。这个很重要的, 可用来计算卦中的数。
5、周易六爻的阴阳
易经六十四卦,是以六个一组的“—”与“- -”构成 的。“—”象征阳、刚;“- -”象征阴、柔。因此, “—”称作“阳爻”,“- -”称作“阴爻”。
东方:三个红点在内,八个黑 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 为木。 (三八为木)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红 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 为火。 (二七为火)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红 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 为金。 (四九为金)
中央:五个红点在内,十个黑 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 为土。 (中央为土)
周易精髓之一: 简易
周易是一部非常神奇的书,它的精髓是 简易、变易、不易。
所谓简易,就是通过易经的理论把就是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便于理解。我 们从中国人特有的,筷子和毛笔就可以 看出,《易经》的道理看似神秘,但实 则简易。
周易精髓之二: 变易
变易:就是说宇宙万物都是时刻不断变化的,并 且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
《易经》的时
《易经》的时,指时间的变化。它包括时间、 时效、时机、时序、环境和条件等。
关于《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材的使用策略
关于《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材的使用策略作者:鲍英姿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年第04期经典阅读是一种文化过程体验,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作为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之一,让中学生零距离地接触中国文化经典,这对学生品味文化经典的永恒价值、提升文化素质以及为他们将来进一步阅读经典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师,在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为更好地发挥教材的效力,实现教学目标,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更要注意灵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一、相得益彰之“必修”与“选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的开设上,理论层面的要求很明晰,但不少学校在实施中,开设的选修课则属徒有其表。
最终学生手中拿到的是固定的课本,同一班级的学生依然坐在同一教室与同一位教师共同完成选修课的学习。
因此,在选修权已由教育行政部门越俎代庖、学习材料相对统一的情况下,作为课程执行者的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在三尺讲台前尽可能地为学生找到一些选择权,[1]教师就要用心考虑如何体现选修课的特点,如何体现出与必修课的不同,如何在选修课程中回应必修,做到融会贯通。
必修是选修的基础和前提,选修是对必修的延伸、拓展、补充。
比如《左传》中《晋灵公不君》一文可与必修1中《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在教授中既要体现出关联,又要体现出不同。
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时,根据课标中对必修课程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即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考虑到此篇文章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在讲授时教师会介绍《左传》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
而针对选修课文《晋灵公不君》,根据课标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水平及学习起点,将学习内容的选择确定权交给学生,因此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阅读心理、阅读积累确定自己想学习的内容,在整体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ppt1 人教课标版
百家讲坛中“易中天品三国”,“于丹(‹ 论语›心德,‹庄子›心德)”之热。这又说明 中国人多么渴望来自传统文化的滋补。
•
百家讲坛中“易中天品三国”,“于丹 (‹论语›心德,‹庄子›心德)”之热。这又 说明中国人多么渴望来自传统文化的滋补。
阅读经 典,弄清 两个问 题
一、应当丈量出今天的世界 和传统世界之间的距离,以 便有效地给传统文化或经典 阅读一个恰当的消化空间;
• •
•
•
• •
1、学习会使你获得许多你成长所必需的“能源”,学习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希望,学习会让你拥有更多的“资本”。但同时,学习也使你付出许多,其中包括你的努力、你的钻研、你的时光、 你的心血和汗水等。 2、习是每个一个学生的职责,而学习的动力是靠自己的梦想,也可以这样说没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责任的表现,也就和人失走肉没啥两样,只是改变命运,同时知识也不是也 不是随意的摘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要把我自己生命的钥匙。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4、有智慧的人未必先天就很聪明,反而更多的是通过后天毕生的努力。现在,我们这 些正在求学的学生,当中,有很多人是认为自己先天不足,没办法学好,因此悲观泄气,无心向学。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只要勤奋努希望就在面前。5、学习是一架保持平衡的天平,一 边是付出,一边是收获,少付出少收获,多付出多收获,不劳必定无获!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勤奋至关重要!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就美好人生!勤奋出天才,这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它永远激励我们不断追求、不断探索。有书好好读,有书赶快读,读书的时间不多。只要我们刻苦拼搏、一心向上,就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6、学习是件苦恼的事,每天两点一线, 从学校到家里,日子过得平淡无奇,每天面临着大量的习题和作业,日久天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使我对学习产生了苦恼的感觉,但转念一想,我做为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古 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付出了努力,才会有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成功等于一份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这样想来,我又埋头作学了起来。 7、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的其他条件8、学习,是每个学生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学生们从学习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但是, 如果问起他们为什么要学习?为谁而学习?估计大多数学生都不知怎么回答,当你问一个高材生为什么让读书时,他也许会说为了不让别人看不起;当你问起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他 也许会说为了不被父母责骂,也有可能会说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当你问起一个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有可能会说考得好可以得到父母的奖励……9、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顺 心的事,但古人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多了一次失败,就多了一次教训;多了一次挫折,就多了一次经验。没有失败和挫折的人,是永远不会成功的。10、今天不想走,明天就要跑 了。11、我无所事事的度过了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们所期望的明天。12、学习就是一种会使你更快乐、生活质量更好、更有自尊、对社会贡献更大的一种素质提高过程。13、一个人若想 拥有聪明才智,便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华罗庚有句名言:“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出于勤奋。”这是有道理的。就像古代大学者凌曙,小时候他家里穷,无钱上学。后来,他勤俭节约, 省下了一笔钱买了很多书回来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大学者。还有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义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个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 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14、学习也是快乐的,因为你学习了许多知识,当你学到了他 人不知道的知识,当你考试取得了优异成绩的时候……你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因为这些都是通过你的努力所取得的。15、学习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学习都征服不了,那你还能做什么?16、 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1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8、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只有好学者,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才学,只有真正勤奋 的人才能克服困难,持之以恒,不断开拓知识的领域,武装自己的头脑,成为自己的主宰,让我们勤奋学习,持之以恒,成就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青春写满无悔!19、学习犹如登山,有 的人则注重最终目标,有的人则注重前进的过程,不论哪种,都有其各自丰富的内涵,无孰优劣孰之分,只要你觉得适合即可。20、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21、“学习”二字出自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学而时习之”这句话。“学”就是效仿,即从别人或书本、环境、媒体等处获得知识、增长智慧等;“习”的原义是小鸟频频起飞, 这里指从自身实践经验中获得知识技能等,如幼儿在挨烫后才知道热火炉不能摸,这是他习得的知识,而如果他从大人口中得知热火炉不能摸,这是学得的知识。上面是孔子所认为的学习, 你心目中的学习是什么呢?22、此刻睡觉的口水将变成明天流下的泪水。23、学习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而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自然人是婚姻 的产物,社会人则是学习的产物。在学校里学习学科知识,你所获得的不单是学科知识,你还会获得做人的原则、知识运用的技巧、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等。24、书本把语文丰 富的知识都挥散出来,那些美丽的修辞方法,标点,符号,把语言的魅力,都挥放出来,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豪迈。读《三国》体验到了诸葛亮的机智,智慧,刘,关,张的友谊,亲情。 阅《��
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四篇)
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四篇)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一小学语文是小学生涯中的㇐门主要科目,对于不少的老师来说都比较困难,如何快速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要正确的方法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下面给大家带来㇐些小学语文常见的教学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课前做好教学准备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的时候,应该做到合理搭配、统筹兼顾,既要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能够尽量多的教授知识,也要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另外,老师要最大程度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能局限在课本,要多教㇐些课外的知识,⽐如:通过互联网、校图书馆等途径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经过整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在课前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计划性,能够有条理的进行教学,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二、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小学语⽂教学中,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是⾮常有必要的,因此,教师应该做好学生课前预习的工作。
教师可以在每堂课结束之后,为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也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进行小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的好处在于,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于将要学习的知识已经有了㇐个系统的了解,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会⽐较轻松,并且能够和教师进行紧密的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习的效率,更有效的掌握⽼师所讲述的教学知识。
三、不断增设课外教学内容教师还应该不断增设课外教学内容,不断的促进小学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应该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应该将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拓展,让学生不仅能够全面的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还能够最大程度的学习到课外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有关于李白的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找㇐下有关于李白的⽐较著名的诗歌,在课堂上与学生㇐起进行欣赏,进而使学生对于诗仙李白的诗歌有㇐个系统的了解。
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教学中,教师增大课外教学内容的⽐例,让学生在课堂中最大程度的学习语⽂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语⽂知识能够更加的丰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4年学期初二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篇)
学期初二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本学期我担任初二年级(9)、(10)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八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非常重,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复习初一数学知识。
同时要补差补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所以在制定八年级的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同时把握好教学进度。
一、学情分析通过对上学期几次检测分析,发现这一级的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
一方面是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数学兴趣浓厚。
另一方面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下许多知识,部分学生已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指导思想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
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的感念,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性质;会利用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掌握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的运算。
熟练掌握分式运算。
知道样本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及中位数、众数。
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一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本章是在学习了线段、角、平行线、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____面图形的一些性质,主要内容是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的感念,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性质;会利用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第二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是初一的整式的乘法的一个延续,主要内容有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因式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门四问》教学思路
教学参考
0830 1237
《入门四问》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观照古代文化经典。
3.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思路与学习方法。
单元介绍
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
设计了四个问题:一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三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四是本书的结构与编排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汗牛充栋,内容丰富,要在限定篇幅之内系统展示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全貌,必须借助目录学的成果。
所以教材在处理第一个问题时,运用了经、史、子、集的四部法,对中国古代的文化经典做了宏观的梳理。
这实际上也体现了古人治学一个很重要的入门途径:从目录入手。
清代学者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
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
”又说:“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
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
”(《十七史商榷》)现代著名史学家陈垣也说:“目录学就好像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
古人都有什么研究成果,要先摸摸底,到深入钻研时才能有门径,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也就可以较容易地找到了。
”(《谈谈我的一些读书经验》)
第二个问题讲的是“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
如果说第一部分是横向,那么这一部分则是纵向展开,按历史发展的顺序所做的梳理。
实际上这也体现了古人“治学要先治史”的观点。
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及其与教材的对应情况,我们可以用图表的形式作一总结。
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代表作品对应单元专题
春秋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变革时代。
西周以来建立的礼乐制度《老子》《论语》
《孟子》《庄子》
第二单元
哲学一
战国开始瓦解,群雄争霸,征战频繁。
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
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各种主张
和学说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形成了所谓“百家争鸣”的局
面。
《墨子》《韩非
子》《荀子》等
儒道互补
春秋战国
至两汉在先秦大变动的社会条件下,
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历史著
作,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本精
神。
在两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下,出现了具有宏大规模和皇
朝史格局的纪传体通史。
《尚书》《春秋》
《左传》《史记》
《汉书》等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史学
西汉中国古代重视礼法,礼书在历
史典籍中具有重要地位。
《礼记》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哲学二
两汉至隋唐佛教传入中国,并且开始了它
的中国化进程。
《百喻经》《坛
经》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哲学与
宗教
唐代至清代与历史著作的发达相关,史学
的研究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著
作,它们不仅总结了中国古代
的史学传统,对研究其他相关
学术,也有启发意义。
《史通》《文史通
义》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史学
唐代唐代社会空前繁荣,而唐太宗
李世民在位的贞观时期又是历
史上著名的“盛世”,号称
“贞观之治”。
《贞观政要》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政治学
宋代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转
型期,从文化上看,中唐以后
禅宗的盛行、古文运动的开展
和理学的兴起,形成了文化的
新动向。
《朱子语类》
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哲学三
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出
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潮。
《焚书》
先秦至明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自成体系,出
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也产
生了一些伟大的科技类著作。
明代科学家总结了前人的成
果,写出了一批集大成的科技
著作。
《水经注》《齐民
要术》《九章算
术》《伤寒论》
《营造法式》《农
政全书》《本草纲
目》《徐霞客游
记》《天工开物》
第八单元
科技之光
科技
明清之际明清易代,社会剧变,促使了
早期启蒙思潮向纵深发展,一《明夷待访录》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政治学
是出现对封建专制体制的批判和反思,一是提倡“经世致用”成为学界思潮。
《日知录》《文史
通义》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学术
思想
近代近代是中国社会的又一个转型
期。
在文化领域,比较突出的
现象是西方理论的引进,如何
将西方理论与中国传统的学术
思想结合起来,成为学术研究
的重点。
《人间词话》《红
楼梦评论》《摩罗
诗力说》《人境庐
诗草》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文学
思想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本册教材是根据历史发展的顺序按照专题进行编排的,教学时要把握这个特点。
第三个问题是“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有什么意义”。
这个问题我们也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总结。
教师也可以在讲授完本书之后,引导学生针对本书所选著作的思想精华,思考其现代意义,并用此表格的形式进行填空。
要点相关论述现代意义
现实性“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
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
奚以为?”“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
”
积极入世,求真务实,是中国文化经
典的底蕴,也是中国文化经典至今仍
具有启发性的重要原因。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
”“天下为主,君为客。
”
可给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提供借鉴,
有助于我们理解“情为民所系、权为
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治国思想。
包容性“礼之用,和为贵。
”“和也
者,天下之达道也。
”“和而不
同。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
而殊途。
”
这个“和”包括和谐、和善、合作等
多方面的意义。
古人认为,只有和衷
共济、同心同德,才能推动社会的前
进。
这样的思想与当今世界文化多元
开放趋势也是一致的。
中国文化经典
中对“和”的提倡,可以成为促进全
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局面形
成的思想资源。
对自然
的亲和态度“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
用也。
”
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
分。
所以,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认
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
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主张合理地利用
自然资源。
这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环
境问题提供理论源泉。
其他……对道德的倡导;对科学规律的尊重;对艺术审美的探究等。
第四个问题是“怎样学习本书”。
在这一部分中,介绍了教材的编辑思路、结构框架,以及学习本书的一些方法。
建议由学生自行阅读、体会。
总之,本单元是一个中国文化经典的绪论课,建议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组织讨论,以深化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