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课题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金山镇小学课题组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县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力涌向城市经商、打工,其子女留在农村,从而产生了“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群体, 他们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等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我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我局接受了中央教科所牵头组织的“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为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庆明主席为组长的“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小组,并确定金山镇小学11所完小为研究基地,在基地校及工作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备了结题条件。现将我镇研究情况做一总结,报告如下。

一、当地留守儿童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有300名,占在校生总数的12.5%。这些“留守儿童”绝大多数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或外公外婆家,少数被寄托在远亲近邻家,有的甚至独自支撑门户,与“留守老人”共同组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全镇“留守学生”中以隔代监护的居多占58.3%,托亲属监护的占26.5%,自我监护的占10.6%。这些“留守儿童”呈现出面广量大特点。在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亲情缺乏、家庭教育不力、心理人格缺陷、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校、社会的管理也有许多地方没有到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委托监护人职责不明。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大多数“留守学生”由祖辈或亲属照管,少数“留守学生”甚至无人照顾。而委托监护人往往不甚明确自

己的监管职责,把对“留守学生”的监管仅仅停留在生活照顾上,对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学习辅导方面基本上是无力顾及,也难以顾及。

2、家庭关爱少、情感缺失。调查表明,80%以上打工的父母每年仅回家一次。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留守孩子”的关心偏少,造成留守在家的孩子因缺少亲人关爱而在他们的生活、学习、性格、心理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践证明父母离开孩子时间越长,孩子年龄越小,造成“关爱缺乏”就越明显,在孩子人生中留下的阴影越深。

3.学习自觉性普遍较差。由于一些“留守学生”的思想学习基本无人照管,怕苦怕难,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成绩不理想。我们在某中学(初中)调查的12名“留守学生”中,成绩偏下的就有9人,占75%之多。

4、人格有缺陷明显。一是性格较孤僻。“留守学生”平时与人交往较少,“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突出,孤独,离群,自我封闭。二是心理不健全,他们胆子较小,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上课时也不敢主动举手发言。三是乱花钱。“留守学生”的祖辈和父母大多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溺爱有加,造成其比较任性,花钱无计划。监护人对他们大多是百依百顺,给孩子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5、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力量未能有效整合。首先学校教育不能主动地与家庭、社会教育力量形成有效的整合,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不同步。其次,由于父母在外、家庭结构变化,家庭功能失调,家庭也无法承担好教育的责任,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学生”疏于管理。家庭教育成了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管理链上的一个薄弱环节。表现在家庭未能在课外取得较好的监管作用,也缺乏与学校的联系,故而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勾通。对于亲友监护者,他们则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安全和物质需求的满足,往往忽略了对被监护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要求。还有社会上的一些不良

风气也直接影响到这些“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其三,社会对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够,不良影响也还存在。

三、实践中采取的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摸清底子,建立“留守学生”的管理档案

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每个班主任通过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信息,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做到五个清楚:(1)学生基本情况清楚(、性别、出生年月、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等);(2)临时监护人情况清楚(、地址、联系);(3)外出家长情况清楚(、务工地址、联系);(4)教育管理对策清楚(班主任要分析问题行为的成因、制定策略、选择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班主任工作目标清楚(要求班主任努力做到:“留守儿童”不辍学、学习不掉队、心理人格健康成长)。

2、整体规划,实行“三个三”校关爱机制

“留守儿童”问题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课题。为此,我镇各校以落实长效机制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创造性地探索、总结出“三知、三多、三沟通”的校关爱工程。“三知”就是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清楚地知道“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清楚地知道“留守学生”代管人的基本情况,清楚地知道“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和联系办法。在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各校为“留守学生”建立起资料翔实的管理档案。“三多”就是要求老师多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掌握他们的学习、思想、生活状况;多组织充满人情味的集体活动,如为学生过生日,开展“给远方亲人的一封信”征文活动,定期开通亲情热线等,使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学生”感受到温暖;多到“留守学

生”家中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校外表现,指导代管人教育管理小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三沟通”就是要求学校教师要定期与“留守学生”的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学生”的代管人沟通,定期与校外辅导员沟通。通过沟通,使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更加具有针对性。

3、整合力量,形成“三个一”校外监管体系

“留守学生”在学校期间,由于集体生活的温暖,会暂时忘却一些烦恼。可一旦回到家里,他们那种特有的孤独感又会油然而生。为了弥补“留守学生”情感的缺失和填补教育真空,各校建立了“三教”相结合的校外关爱机制,架设起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桥梁。坂面中心小学在全面掌握“留守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学校打破年段、班级的界限,以片区为单位组建校外学习小组,每周开展一次集体活动,组织本小组学生互相检查作业、进行校外表现评议等。小组长由各方面表现较好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每个小组指定一名指导教师,定期了解有关情况。南雄小学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优等生与留守学生结对子,进行互帮互学。经常帮助学校了解“留守学生”的校外表现情况、做好“留守学生”品行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定期向学校反映有关情况。针对“留守学生”的父母不在身边缺少关爱、生活无人照顾的情况,近年来我县一些乡镇已建立或正在着力建设高标准的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学生”生活有着落,学习有人管,思想工作有人抓,平等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为了加强对寄宿“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学校则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管理人员既具备较好的道德素质,又能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从而促使寄宿制学校成为“留守学生”离开父母后的温馨归宿。

4、师生联手,实行“留守学生”教育帮扶三优先

一是在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学校对“留守学生”的学习帮扶工作,落实到班主任、科任老师,同时推行“手拉手”联心工程。即同班级优等生固定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