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肌肉的神经支配
上肢肌肉分布、神经支配

拇短屈肌 外
侧
群 拇对掌肌
浅头:腕横韧带 拇 指 近 节 指 屈拇掌指关节 正中神经(C6~7)
深头:腕横韧 骨底及两侧
尺神经(C8)
带、小多角骨 仔骨
腕横韧带、大多 第 一 掌 骨 桡 拇指对掌(屈、 正中神经(C6~7)
角骨
粗隆
旋前)
拇收肌
斜头:头状骨、 拇 指 近 节 指 拇指内收、屈 尺神经(C8)
二
髁、尺桡骨 指骨底
掌指关节
层
腕
第 指深屈肌 尺骨及骨筋 第 2~5 远节 屈:远侧指关节 正中神经(C6~T1)-外侧半
三
膜前面
指骨底
掌指关节
尺神经(C6~T1)-内侧半
层
腕
拇长屈肌 桡骨中 1∕3、 拇 指 远 节 指 屈拇指
正中神经(C6~T1)
骨间膜前面 骨底
第 旋前方肌 尺骨远侧 1 桡 骨 远 侧 1 前臂旋前
内
带
骨底尺侧缘
侧
小指短屈肌
钩 骨 及 腕 横 韧 小 指 近 节 指 屈及外展小指
群
带
骨底尺侧缘
小指对掌肌
钩 骨 及 腕 横 韧 第 5 掌骨尺侧 小指对掌
带
缘
窝
上压迹
(C5~6)
肩 胛 冈 冈 下 肱 骨 大 结 节 上臂外旋
肩胛上神经臂丛
窝
中压迹
(C5~6)
肩胛冈冈下 肱骨大结节
腋神经桡神经(C5~6)
窝腋窝缘
下压迹
肩 胛 骨 下 角 肱 骨 小 结 节 肩关节内收、 肩胛下神经(C5~6)
背面
嵴
后伸、内旋
肩胛骨前面 肱骨小结节 肩关节内收、 肩胛下神经(C5~6)
四肢肌肉神经支配

屈肩及上臂内收
肱肌
C5〜6
臂丛
肌皮神经
屈肘
肱桡肌
C5〜6
臂丛
桡神经
屈肘
肱三头肌
C6〜8
:臂丛
桡神经
伸肘、助肩关节后伸及内腕伸 肌
C6〜8
臂丛
桡神经
桡侧伸腕
拇长展肌
C5〜6
臂丛
桡神经
外展拇指和手
拇长、短伸肌
臂丛
桡神经
伸拇指,助手外展
指伸总肌
C5〜6
臂丛
桡神经
拉肩胛骨向前下方
肩胛下肌
C5〜6
臂丛
肩胛下神经
上臂内收、旋内
大圆肌
C5〜6
:臂丛
肩胛下神经
上臂内收、旋内、后伸
三角肌
C5〜6
臂丛
腋神经
上臂外展、前屈、旋内、后 伸和旋外
小圆肌
C5〜6
:臂丛
腋神经
上臂旋外、后伸
肱二头肌
C5〜6
臂丛
肌皮神经
屈肘协助屈臂;当前臂处于 旋前位时,能使前臂旋后
喙肱肌
C5〜6
:臂丛
屈腕,屈2、3远及近侧 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
拇长屈肌
C8
臂丛
正中神经
屈腕,屈拇指的掌指和指间 关节
旋前方肌
C8〜T1
:臂丛
正中神经
前臂旋前
尺侧屈腕肌
C8〜T1
臂丛
尺神经
屈腕,腕内收
指深屈肌(尺侧 半)
C8〜T1
臂丛
尺神经
屈腕,屈4、5远及近侧指 间关节和掌指关节
拇指对掌肌
C8〜T1
臂丛
正中神经
使拇指对掌
人体解剖学上肢肌下肢肌

长伸肌
20
(三)后群 1.浅层 小腿三头肌 腓肠肌 比目鱼肌 肠肌外侧头
比目鱼肌
关节。
跟腱
21
2.深层 有4块肌 (1)腘肌
作用:屈膝关节并使小腿旋内。
腘肌
趾长屈肌 胫骨后肌
(2) 趾长屈肌
(3)
作用:屈踝关节和屈第2~5趾。
桡动脉 指深屈肌 拇长屈肌
4.第四层 旋前方肌
作用:使前臂旋前。
旋前方肌
7
(二)后群(10块)浅、深两层
1.浅层 有5块肌 (1)桡侧腕长伸肌 (2)桡侧腕短伸肌 (3)指伸肌
作用:主要为伸腕,还可使腕外展。 肘肌 作用:伸腕、腕外展。 尺侧腕屈肌 作用:伸指和伸腕。 作用:伸小指。 作用:伸腕,使腕内收。
尺侧腕伸肌 示指伸肌 小指伸肌腱
9
四、手 肌
(一)外侧群—鱼际 1.拇短展肌 2.拇短屈肌 3.拇对掌肌 4.拇收肌 (二)内侧群—小鱼际 1.小指展肌 2.小指短屈肌 3.小指对掌肌 (三)中间群 1.蚓状肌 4块 2.骨间掌侧肌 3块 3 .骨间背侧肌 4块
10
拇短屈肌 拇短展肌 拇收肌
屈肌支持带
(三)后群 1.股二头肌 2.半腱肌 3.半膜肌
作用:后群3块肌可以屈膝关节、伸髋关节。
19
三、小腿肌
(一)前群 有3块肌 1.胫骨前肌
作用:伸踝关节(背屈)、使足内翻。
2.趾长伸肌 3. 长伸肌
作用:伸踝关节、伸趾。 作用为伸踝关节、伸足 趾。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趾长伸肌 胫骨前肌
(二)外侧群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六、上肢筋膜
15
下肢肌 一、髋 肌
全身主要四肢肌的名称-起止点-作用及神经支配

股骨小转子
髂前屈、旋外,下肢固定时使躯干前屈
腰丛分支
腰大肌
腰椎体侧面和横突
阔筋膜张肌
髂前上棘
经髂胫束至胫骨外侧髁
紧张阔筋膜并屈大腿
臀上神经
臀大肌
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
臀肌粗隆及髂胫束
大腿后伸,旋外
臀下神经
臀中肌
髂骨翼外面
股骨大转子
大腿外展、旋内、旋外
臀上神经
梨状肌
骶骨前面
大腿旋外、外展
骶丛分支
闭孔内肌
半膜肌
胫骨内侧髁的外面
胫骨前肌
胫骨体外侧髁,胫骨体近端外侧面及附近骨间膜
内侧楔骨内侧面和第1跖骨底
背屈,足内翻
腓深神经
腓骨长肌
腓骨外侧面
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底
足外翻,足跖屈,维持足横弓
腓浅神经
腓肠肌
股骨内外侧髁后面
移行为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屈膝,足跖屈,站立时固定膝关节,踝关节,防止身体前倾
胫神经
比目鱼肌
屈腕,屈掌指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
正中神经
指深屈肌
尺骨前面和前臂间膜前面
第2~5指的远节指骨底的掌面
屈腕,屈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
正中神经和尺神经
拇长屈肌
桡骨上端前面和邻近的骨间膜
拇指远节指骨底的掌面
屈拇指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
正中神经
旋前方肌
尺骨体前面
桡骨远侧1/4处的前面
前臂旋前
桡侧腕长伸肌
肱骨外上髁及邻近的深筋膜
伸拇指、助手外展
拇长伸肌
拇指远节指骨底
示指伸肌
示指的指背腱膜
伸腕、伸示指
拇短展肌
屈肌支持带、舟骨
上肢

问:结合系统解剖学复习前臂区的深筋膜、肌间隔、骨筋膜鞘和肌肉分布?
答:1.前臂部深筋膜结构特征:前臂深筋膜与臂和手的筋膜相互延续,较为发达。(1)在前臂上部,其内侧的筋膜因有肱二头肌腱膜纤维的参与而增强,并有屈肌群从其内面起始。肱二头肌腱膜向下内方走行,覆盖于肘窝前面移行于前臂深筋膜。前臂后面的深筋膜被肱三头肌腱膜增强,较致密,纤维纵行并有伸肌起始,另外,筋膜还附着于鹰嘴和尺骨后缘处,起增强固定作用.(2)在前臂中部,筋膜较强,纤维方向不定。(3)在前臂下部.与屈、伸肌腱相适应而筋膜增厚,纤维横行,而形成前面的屈肌支持带(腕掌侧韧带)和后面的伸肌支持带(腕背侧韧带)。两韧带在桡侧附着于桡骨外缘,在尺侧附着于尺骨茎突和内侧的腕骨(豌豆骨、三角骨、钩骨)。
筋膜:臂(深)筋膜与内、外侧肌间隔和肱骨围成臂前部骨筋膜鞘。内有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臂肌前群)和穿经臂前区的血管神经等。
血管:其中血管有肱动脉及其分支,还有伴行肱动脉的2条肱静脉。
肱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肘窝。肱动脉在臂上份居肱骨内侧,中份居前内方,下份居前方。肱动脉的分支有:肱深动脉(伴行桡神经进入肱骨肌管,分支分布于肱三头肌和肱肌)、尺侧上、下副动脉(参与肘关节网的构成)。
问:试述肩胛动脉网的组成,各动脉的来源、行程和供应范围;略述肩胛动脉网的临床意义?(中大02)
肩胛动脉网:由锁骨下动脉的分支肩胛上动脉(经肩胛上横韧带的浅面达冈上窝)和肩胛背动脉(沿肩胛骨内侧缘至冈下窝)与腋动脉的分支旋肩胛动脉(经三边孔至冈下窝)吻合而成。
临床意义:肩部的重要侧支循环途径,腋动脉血流受阻时,可维持上肢的血供。
人体各部肌肉所受神经支配

.人体各部肌肉所受神经支配第一部分头颈背部肌群第一节浅层肌:起自枕外隆凸、上项线内侧,颈一至胸十二棘突,项韧带;止于锁骨外三分之斜方肌:1.一,肩峰、肩胛岗上缘;功能:璇颈(对侧),旋肩,转肩胛骨,肩胛内收。
神经支配:副神经(传出支),颈三至四神经前支。
血管供应:颈横动脉。
(单,旋颈胸骨内侧部,至于颞骨乳突。
功能:屈颈(双侧)2 .胸锁乳突肌:起自胸骨柄、侧),神经支配点:副神经,颈二至三神经前支。
血管供应:枕动脉,甲状腺上动脉。
颈前外侧肌第二节(对,转颈起自颈三至六横突前结节止于第一肋骨。
功能:颈部侧曲(同侧)1 .前斜角肌:侧),屈颈(双侧)。
神经支配:颈五至七神经前支。
血管供应:甲状腺下动脉。
:起自颈二至六横突,至于第一肋骨(前斜角肌之后)。
功能:同前斜角肌。
中斜角肌2 .神经支配点:颈二至八神经前支。
血管供应:颈升动脉。
中斜角肌。
神经支配:同前、后斜角肌:起自颈五至七横突后结节止于第二肋骨。
功能:3 .颈五至八神经前支。
血管供应:颈升动脉。
枕下肌第三节:起自寰椎横突,至于枕骨粗隆下的上项线。
功能:头部后伸(双侧),头向头上斜肌1 .对侧屈(单侧)。
神经支配:颈一神经后支(枕下神经)。
血管供应:枕动脉肌支。
:起自枢椎棘突,止于寰椎横突。
功能:头向后侧旋转。
神经支配:颈一神经头下斜肌2 .后支(枕下神经)。
血管供应:枕动脉肌支。
:起自枢椎棘突,止于枕骨上项线。
功能:头部后仰(双侧)头向同侧旋转3 .头后大直肌(单侧)。
神经支配:颈一神经后支。
血管供应:枕动脉肌支。
:起自寰椎后结节,止于枕骨上项线。
功能:头向后仰(两侧)。
神经支配:4 .头后小直肌颈一神经后支。
血管供应:枕动脉肌支。
深层肌第四节:起自项韧带下份颈三至胸四棘突,止于下项线、乳突。
功能:头部后仰(两侧).头夹肌1同侧转颈(单侧)。
神经支配:相应脊神经后支。
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
头向后仰(单侧),:起自颈三至胸六棘突,止于颈二至四横突后结节。
上肢肌肉的神经支配

上肢肌肉的神经支配1) 胸长神经(C5、7)于锁骨上方发于臂丛,沿前锯肌表面下降并支配此肌。
此神经损伤,前锯肌麻痹,表现为“翼状肩”,上肢上举困难。
(2) 胸背神经(C6、8)起自后束,沿肩胛骨外侧缘下行,分布于背阔肌。
(3) 肌皮神经(h.musculocutaneus)(C5、7)(图10—85、86)自外侧束发出后,斜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下行,并发出分支支配上述三肌。
终支在肘关节稍上方的外侧,穿出臂部深筋膜,改名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
(4)正中神经(n.medianus)(C5、7)(图10—85、86)由来自臂丛内侧束和外侧束的两个根合成,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伴肱动脉下行到肘窝,继在前臂指浅、深屈肌之间沿前臂正中下行。
经腕至手掌,发出正中神经掌支(返支),进入鱼际,发出3条指掌侧总神经,再各分为2~3条指掌侧固有神经至1~4指相对缘。
(图10-87) 正中神经在臂部无分支。
在肘部和前臂发肌支:支配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所有前臂屈肌及旋前肌。
在手掌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和第一、二蚓状肌。
发皮支:支配手掌桡侧2/3的皮肤,桡侧三个半指的掌面皮肤,以及其背面中节和远节的皮肤。
正中神经损伤可致:①运动障碍: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力减弱,拇指、食指及中指不能屈曲。
拇指不能做对掌动作。
②感觉障碍:上述皮肤分布区感觉障碍,尤以拇、食、中指远节关节最为明显。
③肌肉萎缩:鱼际肌萎缩,手常变平坦称为“猿手”。
(5)尺神经(n.ulnaris)(C7、T1)(图10-85、86)发自臂丛内侧束,沿肱二头肌内侧沟,随肱动脉下行,在臂中部转向后下,经肱骨内上髁后方尺神经沟,进入前臂。
在沟中尺神经位置表浅,紧贴骨面,骨折时易受损伤。
尺神经在前臂尺侧腕屈肌深面随尺动脉下行,至桡腕关节上方约5cm处,发出尺神经手背支,本干下行称尺神经掌支,经豌豆骨桡侧分浅、深支入手掌(图10—88.89)。
上肢的分离运动的训练方法 -回复

上肢的分离运动的训练方法-回复【上肢的分离运动的训练方法】一、前言上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肩、臂、肘、腕和手。
上肢的主要功能包括支撑身体、抓握物体、进行精细动作等。
上肢的分离运动是指通过独立地控制上肢的不同部位,实现更加精确的动作。
这种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活动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如写字、绘画、打字、弹奏乐器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肢分离运动的训练方法。
二、理论基础1. 肌肉的神经支配:人体的每一块肌肉都由特定的神经纤维支配,这些神经纤维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指令,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
2. 运动学习理论:运动学习理论认为,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改善和优化运动技能。
这个过程涉及到大脑皮层的可塑性,即大脑可以通过新的经验和学习来改变其结构和功能。
三、训练方法1. 分离感知训练:首先,需要明确每个关节的位置和活动范围。
例如,你可以尝试单独移动你的肩关节、肘关节或腕关节,感受它们的运动方式和范围。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并控制上肢的各个部位。
2. 分离动作训练:接下来,你可以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离动作练习,如单独抬起手臂、弯曲手腕等。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你提高对单个关节的控制能力。
3. 组合动作训练:当你能够熟练地控制单个关节后,就可以开始进行组合动作的训练了。
例如,你可以尝试同时抬起手臂并弯曲手腕,或者同时旋转肩膀并伸直手臂。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你提高多个关节之间的协调性。
4. 动态平衡训练:动态平衡是指在运动过程中保持身体稳定的能力。
这对于上肢的分离运动来说非常重要。
你可以尝试在站立时进行上肢的动作训练,或者在坐姿或卧姿时使用不稳定的支持面(如瑜伽球或泡沫滚轮)进行训练。
四、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任何运动训练时,都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避免过度用力或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动作。
2. 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要逐步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
记住,运动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坚持。
3. 休息与恢复:适当的休息和恢复对于提高运动技能同样重要。
局部解剖上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上肢的表面解剖标志,了解上肢的主要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的分布及走行。
2. 熟悉上肢的关节结构,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关节。
3.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器材1. 上肢骨骼模型2. 上肢肌肉模型3. 上肢血管模型4. 上肢神经模型5. 解剖刀、镊子、解剖针等解剖工具三、实验内容1. 上肢骨骼解剖(1)观察上肢骨骼模型,辨认骨骼名称,包括肩胛骨、锁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2)了解上肢骨骼的连接方式,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关节。
(3)观察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关节的结构特点,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韧带等。
2. 上肢肌肉解剖(1)观察上肢肌肉模型,辨认肌肉名称,包括肩部肌肉、上臂肌肉、前臂肌肉和手部肌肉。
(2)了解上肢肌肉的起止点、作用和神经支配。
(3)观察肌肉的形态、位置和走向。
3. 上肢血管解剖(1)观察上肢血管模型,辨认血管名称,包括上肢动脉、静脉和神经。
(2)了解上肢血管的走行路线和分布。
(3)观察血管的分支和吻合。
4. 上肢神经解剖(1)观察上肢神经模型,辨认神经名称,包括上肢神经干和神经分支。
(2)了解上肢神经的走行路线和分布。
(3)观察神经的分支和吻合。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观察上肢骨骼模型,我们掌握了上肢骨骼的组成、形态和连接方式。
例如,肩关节由肩胛骨、锁骨和肱骨构成,肘关节由肱骨和桡骨、尺骨构成,腕关节由桡骨、尺骨和腕骨构成。
2. 通过观察上肢肌肉模型,我们了解了上肢肌肉的起止点、作用和神经支配。
例如,肱二头肌的起点位于肩胛骨,止点位于桡骨,主要功能是屈肘关节。
3. 通过观察上肢血管模型,我们掌握了上肢血管的走行路线和分布。
例如,上肢动脉由锁骨下动脉分出,走行于上肢肌肉之间,供应上肢的血液。
4. 通过观察上肢神经模型,我们了解了上肢神经的走行路线和分布。
例如,桡神经走行于上臂后外侧,支配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和皮肤。
上肢的主要结构特点

上肢的主要结构特点
上肢的主要结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骨骼结构:上肢由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桡骨和腕骨等骨骼组成。
这些骨骼为上肢提供了支撑和运动功能。
肌肉结构:上肢的肌肉主要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背阔肌、斜方肌等。
这些肌肉通过收缩和舒张,使上肢产生各种运动。
关节结构:上肢的关节主要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
这些关节使上肢能够进行屈伸、旋转、内收和外展等运动。
血管和神经:上肢的血管和神经丰富,为上肢提供了营养和神经支配。
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神经包括臂丛神经、桡神经等。
皮肤和软组织:上肢的皮肤较薄,皮下组织较少,易于观察到血管和肌肉的轮廓。
同时,上肢的软组织也相对较少,这使得上肢的运动较为灵活。
总之,上肢的结构特点使其具有丰富的运动功能,能够进行各种精细的操作。
同时,由于上肢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对于上肢的保护和保养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过度使用或损伤上肢,以保持其健康和功能。
手部神经支配图

手部神经支配图手部神经支配图是指手部的神经支配分布图,它标示了手部不同部位的神经支配情况,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手部的神经构造和功能。
手部的神经支配是极为复杂的,包括了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通过神经传导,使手部的肌肉、关节和皮肤得到控制和运动。
下面将详细介绍手部神经支配图。
手部神经支配图主要分为上肢神经和手部神经两个部分。
上肢神经主要包括腕部以上的神经,手部神经则是指掌部和指端的神经。
上肢神经主要分为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
尺神经是上肢神经中最大的一条,它负责手部大部分肌肉的运动,包括手背肌群和掌指伸肌群。
桡神经主要支配掌背侧肌肉的运动,如手腕伸肌和掌背侧指伸肌群。
正中神经是上肢神经中最早脱出的一条神经,主要支配手部的皮肤。
手部神经主要包括尺侧正中神经和桡侧正中神经。
尺侧正中神经主要支配手掌和手指的内侧,包括掌侧指屈肌群和掌侧指外展肌群。
桡侧正中神经主要支配手背和手指的背侧,包括背侧指伸肌群和背侧指展肌群。
此外,手部还有一些分支神经,如背正中神经、正中神经掌侧支、桡侧正中神经指侧支和尺侧正中神经指侧支等。
这些分支神经主要负责手部细节的运动和感觉。
手部神经支配图对于手部的神经功能评估和神经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了解手部神经支配图,医生可以判断手部神经病变的类型和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手部神经支配图也对手部的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起到了指导作用。
总之,手部神经支配图是了解手部神经支配情况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手部的神经构造和功能。
通过手部神经支配图,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手部的运动和感觉,为手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肌肉起止点作用神经支配说明大全

下部
腋神经(C5)
5.大圆肌
肩胛骨下角背面
肱骨小结节嵴
上臂内收、旋内、后伸【近固定时,使肩关节旋内、内收和伸。在无阻力的运动中,不表现出电的活动,但在做抗阻力动作时,该肌是原动肌。】
肩胛下神经(C5-7)
6.肩胛下肌
肩胛下窝
肱骨小结节
上臂内收、旋内和伸
二.臂肌
(一)前群
颈神经前支(C5-7)
中斜角肌
颈神经前支(C2-8)
后斜角肌
第2肋
颈神经前支(C5-6)
(二)内侧群(椎前肌)
椎前肌能使头前俯、颈前屈。
颈神经前支(C1-8)
肌肉
起点
止点
作用
神经支配
躯干肌
一.背肌
(一)斜方肌
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
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
近固定时,上部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中部纤维收缩,使肩胛骨后缩;下部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上回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该肌瘫痪时,产生“塌肩”。在儿童少年时期发展该肌,可预防和矫正驼背。
膈神经(C3~5)
肋部
下6对肋骨和肋软骨
腰部(左、右膈脚)
上2~3个腰椎
四.腹肌
(一)前外侧群
1.腹直肌
耻骨联合上缘和耻骨嵴
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
(1)共同保护腹腔脏器及维持腹内压,保持腹腔脏器位置的固定。(2)腹肌收缩可增加腹压以协助排便、分娩、呕吐和咳嗽等功能。(3)降肋助呼气并能使脊柱前屈、侧屈与旋转。
臀下神经(L4~S5)
中层
1.臀中肌
人体解剖骨骼肌上肢肌

肱三头肌的主要功能是伸肘关节,使前 臂旋前。
肱肌
位置与形态
起点
止点
功能
肱肌位于上臂前侧,呈 三角形。
肱肌的起点位于肱骨干 上端前面。
肱肌的止点位于尺骨粗 隆。
肱肌的主要功能是屈肘 关节。
04
前臂肌肉
旋前圆肌
01
位置与形态
02
功能
旋前圆肌位于前臂近侧,起点位于肱骨内上髁,止点位于桡骨中部的 侧面。
人体解剖骨骼肌上肢肌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23-12-13
目录
• 上肢肌肉概述 • 肩部肌肉 • 臂部肌肉 • 前臂肌肉 • 手部肌肉 • 上肢肌肉的神经支配与血液供应
01
上肢肌肉概述
上肢肌肉的组成
01
肩带肌
位于肩关节周围,包括三角肌 、冈上肌、冈下肌等。
02
臂肌
位于上臂,包括肱二头肌、肱 三头肌等。
04
尺神经
支配前臂的屈肌和小指展肌。
上肢肌肉的血液供应
01
02
03
04
腋动脉
供应上臂的肌肉和皮肤。
肱动脉
供应前臂的肌肉和皮肤。
桡动脉
供应手部的肌肉和皮肤。
尺动脉
供应手部的肌肉和皮肤。
THANKS
03
臂部肌肉
肱二头肌
位置与形态
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侧,呈梭形。
起点
肱二头肌的起点位于肩胛骨盂上结节和 喙突。
止点
肱二头肌的止点位于桡骨粗隆和前臂筋 膜。
功能
肱二头肌的主要功能是屈肘关节,使前 臂旋后。
肱三头肌
位置与形态
肱三头肌位于上臂后侧,呈长梭形。
止点
肌肉和节段

骨骼肌
脊髓节段
神经丛
神经支配
功能
斜方肌
C2~4
颈丛
副神经外侧支
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
胸锁乳突肌
C2~3
颈丛
副神经
菱形肌
C4~5
肩胛背神经
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并略向上
肩胛提肌
C4~5
肩胛背神经
上提肩胛骨
冈上肌
C5
肩胛上神经
拇长屈肌
C 8
臂丛
正中神经
屈腕,屈拇指的掌指和指间关节
旋前方肌
C8~T1
臂丛
正中神经
前臂旋前
尺侧屈腕肌
C8~T1
臂丛
尺神经
屈腕,腕内收
指深屈肌(尺侧半)
C8~T1
臂丛
尺神经
屈腕,屈4、5远及近侧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
1、2蚓状肌
C8~T1
臂丛
正中神经
伸1、2指间关节和屈掌指关节
拇短展肌
拇短屈肌
拇指对掌肌
伸腕,伸示指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
旋前圆肌
C6~7
臂丛
正中神经
屈肘,前臂旋前
桡侧屈腕肌
C6~8
臂丛
正中神经
屈肘,屈腕,腕外展
掌长肌
C6~8
臂丛
正中神经
屈腕,紧张掌腱膜
指浅屈肌
C 8
臂丛
正中神经
屈肘,屈腕,屈2~5近侧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
指深屈肌(桡侧半)
C 8
臂丛
正中神经
屈腕,屈2、3远及近侧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
肱肌
C5~6
臂丛神经解剖

臂丛神经的组成
1 2
颈5-胸1脊神经
臂丛神经由颈5至胸1的脊神经前支组成,共5个 节段。
上中下干
这些节段进一步组合成上、中、下三个干,每个 干都有多条分支。
3
神经束和分支
上干向下发出外侧束、中干发出后束,下干发出 内侧束和前束,各束再分支到各个肌群和皮肤区 域。
臂丛神经的功能
01
02
03
运动功能
这些脊神经前支在相应节段的脊髓前 外侧沟中发出,经过椎间孔出椎管, 汇合成臂丛神经。
臂丛神经的主要分支
胸长神经
起自颈5至胸3脊神经,支配前 锯肌。
胸背神经
起自胸4至胸6脊神经,支配背 阔肌。
腋神经
起自颈5至颈6脊神经,支配三 角肌和部分肱骨外科颈。
肌皮神经
起自颈5至颈7脊神经,支配肱 二头肌和肱肌。
臂丛神经解剖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臂丛神经概述 • 臂丛神经的起源与分支 • 臂丛神经的走行与分布 • 臂丛神经的应用解剖 • 臂丛神经损伤与治疗
01
臂丛神经概述
臂丛神经的定义
• 臂丛神经:由颈5至胸1脊神经的前支组成的神经束,主要 支配上肢和部分胸、背部的运动和感觉。
走行路径
臂丛神经干沿椎动脉和胸廓出口 下行,经过锁骨下动脉和静脉之 间,分为上、中、下三个干。
分支
三个干在锁骨中点下方发出分支 ,包括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肩 胛下神经等。
臂丛神经的分布区域
上肢
臂丛神经支配上肢的所有肌肉和感觉神经,包括肩部、臂部、前 臂和手部的肌肉。
胸部
部分胸部的肌肉也由臂丛神经支配,如胸大肌和胸小肌。
上肢肌肉分布神经支配

深头:腕横 两侧仔骨
韧带、小多
角骨
拇对掌肌 腕横韧带、 第 一 掌 骨 拇 指 对 掌 正中神经(C6~7)
大多角骨 桡粗隆 ( 屈 、 旋
前)
拇收肌
斜 头 : 头 状 拇 指 近 节 拇指内收、 尺神经(C8)
骨、腕横韧 指骨底 屈曲
带
横头:第三
掌骨前面
蚓状肌
示、中指指 第 2~5 指 屈 掌 指 关 正中神经(C6、7)
掌指关节 半
层
腕
尺神经(C6~T1)-内侧半
拇 长 屈 桡骨中 1 拇 指 远 节 屈拇指
正中神经(C6~T1)
肌
∕3、骨间 指骨底
膜前面
第 旋 前 方 尺骨远侧 桡 骨 远 侧 前臂旋前
正中神经(C6~T1)
三肌
1 ∕ 4 前 1∕4 前面
层
面
外 桡 侧 腕 肱骨外上 第 2 掌骨 伸、外展桡腕关 桡神经(C6~8)
深屈肌腱桡 近 节 指 骨 节、伸指关
中
侧
背面及指 节
间
4、5 指指深 背腱膜
尺神经深支(C8)
Hale Waihona Puke 群屈肌腱相对缘
骨间掌侧肌 第二掌骨尺 经 示 指 尺 第 2、4、5 尺神经深支(C8)
侧缘
侧 缘 止 于 指内收,屈
指背腱膜 掌指关节、
第 4、5 掌骨 经 4、5 指 伸指关节
桡侧缘
桡侧止于
指背腱膜
骨间背侧肌 第 1~5 掌骨 经 2、3 指 2 、 4 指 外 尺神经深支(C8)
内旋
肩胛下肌 肩 胛 骨 前 肱 骨 小 结 肩 关 节 内 肩 胛 下 神 经
面
节
收、后伸、 (C5~6)
骨科绕口令

1.腋神经后束发,三角肌它管辖
2.(野小三)腋神经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
3.(肌皮拱拱拱)肌皮神经支配喙肱肌、肱肌、肱二头肌
4.臂肌、前臂肌的神经支配:肌皮神经外侧束,肱二头肌它管理;内侧束发尺神经,前臂屈肌一块半,名为尺侧腕屈肌,指伸屈肌尺侧半;其余正中神经管,损伤正中不旋转。
上肢伸肌、肱桡肌,全有桡神经管理,损伤症状显垂腕,手背桡侧感觉缺。
5.手部肌肉的神经支配:正中神经管手肌,鱼际肌群收除外,一二蚓肌他管理;小鱼际肌拇收肌,三四蚓肌骨间肌全有尺神经管理。
6.骨间肌的功能:掌三收,背四展。
7.手的皮神经分布:手的掌侧一个半,尺神经支归他管。
其余桡侧三个半,正中神经他来管,手背皮肌更易记,桡尺神经各一半。
8.股神经:腰丛分支股神经,股四头肌缝匠肌,最长皮支隐神经,小腿内侧足内缘。
9.坐骨神经骶丛发,支配大腿后肌群,半腱半膜股二肌,伸髋屈膝它有功。
坐骨神经分两支,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总前群后侧群,后者支配后肌群。
10.腕骨骨化次序:零头,二钩,三三,四月,五舟,六大,七小,九至十四豌豆。
11.腕骨骨化中心的规律:起始于头状骨,并按逆时针方向绕一周。
12.足部跗骨:内中外楔骰内舟,上距下跟后出头。
13.踝管内容物:景致动人吗:由前向后: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和神经,拇长屈肌腱。
14.臂丛分支:颈5至8胸第1,组成臂丛发长支,肌皮正中尺神经,桡腋神经后束分,腋神经后束发,三角肌它管辖。
臂丛名词解释

臂丛名词解释臂丛,又称为肩胛神经丛,是指由脊髓出发的神经束,在颈部和肩部交汇形成的神经网络。
它是人体肩部及上肢的主要神经支配系统之一,负责传输大部分上肢的感觉和运动信息。
在临床上,臂丛的损伤或病变常常会导致上肢的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臂丛的认识和了解至关重要。
臂丛的组成臂丛由脊髓出发的第五颈神经根、第六颈神经根、第七颈神经根和第八颈神经根以及第一胸神经根组成,它们在颈部和肩部交汇形成神经丛。
臂丛分为上臂丛和下臂丛两部分,上臂丛由第五颈神经根和第六颈神经根组成,下臂丛由第七颈神经根、第八颈神经根和第一胸神经根组成。
臂丛的主要分支包括颈神经干、上颈神经、中颈神经和下颈神经,它们分别向肩部和上肢的各个部位分支。
臂丛的功能臂丛是人体肩部及上肢的主要神经支配系统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传输上肢的感觉和运动信息。
臂丛的感觉分支主要分布在上肢的皮肤、肌肉、关节和骨骼等组织中,负责传输上肢的触觉、温度、痛觉等感觉信息。
臂丛的运动分支主要支配上肢的肌肉,负责控制上肢的各种运动,如抬臂、旋转、屈伸等动作。
臂丛的病理臂丛的病理主要包括臂丛神经病、臂丛神经损伤和臂丛神经炎等。
臂丛神经病是指臂丛神经受到压迫、牵拉、挤压等因素导致的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
臂丛神经损伤是指臂丛神经遭受外力撞击、拉伸、撕裂等导致的神经断裂、神经根撕裂等损伤,常常伴随着上肢的麻木、无力、疼痛等症状。
臂丛神经炎是指臂丛神经受到感染或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的神经炎,常常伴随着上肢的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
臂丛的诊断和治疗臂丛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临床表现包括上肢的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神经电生理检查主要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肌电图检查,可以帮助确定神经损伤的位置和程度。
臂丛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镇痛药、抗炎药、神经营养药等,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和促进神经再生。
物理治疗包括电疗、按摩、理疗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促进神经再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肢肌肉的神经支配
1) 胸长神经(C5、7)于锁骨上方发于臂丛,沿前锯肌表面下降并支配此肌。
此神经损伤,前锯肌麻痹,表现为“翼状肩”,上肢上举困难。
(2) 胸背神经(C6、8)起自后束,沿肩胛骨外侧缘下行,分布于背阔肌。
(3) 肌皮神经(h.musculocutaneus)(C5、7)(图10—85、86)自外侧束发出后,斜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下行,并发出分支支配上述三肌。
终支在肘关节稍上方的外侧,穿出臂部深筋膜,改名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
(4)正中神经(n.medianus)(C5、7)(图10—85、86)由来自臂丛内侧束和外侧束的两个根合成,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伴肱动脉下行到肘窝,继在前臂指浅、深屈肌之间沿前臂正中下行。
经腕至手掌,发出正中神经掌支(返支),进入鱼际,发出3条指掌侧总神经,再各分为2~3条指掌侧固有神经至1~4指相对缘。
(图10-87) 正中神经在臂部无分支。
在肘部和前臂发肌支:支配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所有前臂屈肌及旋前肌。
在手掌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和第一、二蚓状肌。
发皮支:支配手掌桡侧2/3的皮肤,桡侧三个半指的掌面皮肤,以及其背面中节和远节的皮肤。
正中神经损伤可致:①运动障碍: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力减弱,拇指、食指及中指不能屈曲。
拇指不能做对掌动作。
②感觉障碍:上述皮肤分布区感觉障碍,尤以拇、食、中指远节关节最为明显。
③肌肉萎缩:鱼际肌萎缩,手常变平坦称为“猿手”。
(5)尺神经(n.ulnaris)(C7、T1)(图10-85、86)发自臂丛内侧束,沿肱二头肌内侧沟,随肱动脉下行,在臂中部转向后下,经肱骨内上髁后方尺神经沟,进入前臂。
在沟中尺神经位置表浅,紧贴骨面,骨折时易受损伤。
尺神经在前臂尺侧腕屈肌深面随尺动脉下行,至桡腕关节上方约5cm处,发出尺神经手背支,本干下行称尺神经掌支,经豌豆骨桡侧分浅、深支入手掌(图10—88.89)。
尺神经在前臂发出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
深支支配小鱼际肌,拇收肌、全部骨间肌及第三、四蚓状肌。
浅支在手掌分布于小鱼际的皮肤和尺侧一个半指皮肤。
手背支分布于手背尺侧半及尺侧二个半指皮肤(第3、4指相邻侧只分布于近节背面的皮肤)。
尺神经损伤后可致:①运动障碍:屈腕力减弱,拇指不能内收,其它各指不能内收与外展,环指与小指末节不能屈曲。
②感觉障碍:尺神经分布区感觉迟钝,而小鱼际及小指感觉丧失。
③肌肉萎缩:小鱼际平坦,由于骨间肌及蚓状肌萎缩,掌骨间隙出现深沟,各掌指关节过度后伸,第4、5指的指间关节屈曲,表现为“爪形手”。
(6)桡神经(n.radialis)(C5、8)(图10—89、91)发自臂丛后束的粗大神经,初在腋动脉后方,继而伴随肱深动脉向后,在肱三头肌深面紧贴肱骨体的桡神经沟向下外行,到肱骨外上髁前方分为浅支与深支。
①浅支:在肱桡肌深面,伴桡动脉下行,至前臂中、下1/3交界处转向手背,分布于手背桡侧半的皮肤以及桡侧二个半指背面的皮肤(图10—86、88)。
②深支:较粗、主要为肌支。
穿旋后肌至前臂背侧,在深、浅肌之间下降,分数支,其长支可达腕部。
(图-89) 桡神经肌支:支配肱三头肌、肱桡肌及前臂后群所有伸肌和旋后肌。
桡神经皮支:分布于臂、前臂背侧和手背桡侧半及桡侧二个半手指皮肤(图10—88)。
肱骨干骨折易伤及桡神经,表现为①运动障碍:不能伸腕和伸指,拇指不能外展,前臂旋后功能减弱。
②感觉障碍:前臂背侧皮肤及手背桡侧半感觉迟钝,“虎口”区皮肤感觉丧失。
③抬前臂时,由于伸肌瘫痪及重力作用,出现“垂腕征”(图10—90)。
7.腋神经(n.radialis)(图10—89)发自臂丛后束,伴旋肱后动脉向后,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
其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皮支绕三角肌后缘分布于肩部和臂部上1/3外侧面皮肤。
肱骨外科颈骨折时,可损伤腋神经,表现为:①运动障碍:肩关节外展幅度减小。
②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
③三角肌萎缩,肩部失去圆形隆起的外观,肩峰突出,形成“方形肩”。
下肢神经损伤
(一)股神经损伤
1.病因股神经是腰丛的最大分支,由腰2,3,4前支后股组成。
在髂窝内分支支配髂肌和腰大肌,行至腹股沟韧带下方后分为许多肌支和皮支,支配耻骨肌、缝匠肌、股四头肌、膝关节肌,以及股前股内侧皮肤。
股神经的损伤比较少见。
可能的原因有:腹后壁的血肿、腰大肌脓肿、髂窝中的肿瘤压迫股神经,耻骨上支骨折、疝修补术、大隐静脉的手术可误伤股神经和隐神经,股部的外伤等。
2.临床表现伸小腿、屈大腿无力,不能登阶梯和跳跃,容易跌倒,股四头肌萎缩,膝反射消失,股前及小腿内侧感觉障碍。
3.康复治疗应进行伸膝、屈髋被动运动和主动锻炼。
肌力在3级以下时,病人健侧卧位,用悬吊带托住患侧小腿,进行减重屈髋伸膝练习,配合以神经肌肉电刺激。
肌力在3级以上时,可利用股四头肌训练器、功率单车进行抗阻练习,也可以练习下蹲起立和上下台阶。
为防止屈膝挛缩,可带髋膝矫形器(HKO)或护膝架。
(二)坐骨神经损伤
1.病因坐骨神经是全身最大的神经,来自腰骶丛神经(L4-5和S1-3),在坐骨切迹处出骨盆,进入臀部。
下行至大腿下三分之一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图25-7)。
因此,坐骨神经总干的损伤远比其终支的损伤为少见。
腰椎间盘突出、脊椎骨折脱位等可压迫损伤坐骨神经根。
臀部肌肉注射部位不当、髋关节脱位、股骨干骨折、骶骨及髂骨骨折等可损伤坐骨神经干。
2.临床表现坐骨神经损伤部位高时,出现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及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支配的肌肉瘫痪,小腿不能屈曲,足及足趾运动完全消失,呈“跨阈步态”。
跟腱反射消失,小腿外侧感觉障碍或出现疼痛,足底感觉丧失常导致损伤和溃疡。
3.康复治疗由于坐骨神经的行程很长,高位严重损伤后的恢复时间也很长,易出现并发症。
应用踝足矫形器、膝踝足矫形器或矫形鞋,以防治膝、踝关节挛缩和足内、外翻畸形。
脉冲高频电疗、低频脉冲电流、激光照射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再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小腿和大腿后面的肌肉、运动疗法增强肌力,感觉训练,以TENS、经络导平、封闭等缓解疼痛。
对下肢肿胀,可采用抬高患肢休息、顺序充气循环治疗、干扰电疗、高压低频脉冲电疗法等治疗。
(三)腓总神经损伤
1.病因腓总神经损伤在下肢神经损伤中最多见。
可见于腓骨小头或腓骨颈骨折、小腿石膏固定太紧、腘窝后方切割伤、胫腓关节后脱位等情况。
2.临床表现损伤后,胫骨前肌、趾长伸肌、趾短伸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瘫痪(图25-8),出现足和足趾不能背伸,足不能外展,足下垂并转向内侧而成为马蹄内翻足,足趾亦下垂,行走时呈“跨阈步态”。
小腿前外侧及足背面感觉障碍,疼痛不多见。
运动障碍比感觉障碍大。
3.康复治疗可用足托或穿矫形鞋使踝保持在90°位。
物理治疗促进神经再生,运动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增强足和足趾背伸肌力。
因足下垂和内翻,行走时稍不慎就可扭伤外踝,因教育病人预防继发性损伤。
如为神经断裂,应尽早手术缝合。
对不能恢复者,可行肌腱移植术和功能性电刺激。
(四)胫神经损伤
1.病因股骨髁上骨折和膝关节脱位是损伤胫神经的常见原因。
2.临床表现胫神经损伤后出现小腿腓肠肌、比目鱼肌及屈趾肌和足底部肌肉瘫痪、足部感觉消失(图25-9),可出现足底压疮或神经性溃疡。
表现为足跖屈、足内收及内翻动作困难,呈外翻足,足趾亦不能跖屈,足弓的弹性和强度丧失,小腿消瘦。
由于胫骨前肌挛缩而踝关节过度背伸,跟腱反射消失。
如果损伤部位在腓肠肌和趾长屈肌分支以下时,只出现足趾运动障碍和足底感觉障碍。
胫神经部分损害时,常出现灼性神经痛,并伴有出汗和营养障碍。
3.康复治疗重点是预防足畸形,可用小腿矫形器或穿矫正鞋。
训练足跖屈
动作,做足跟提起练习。
重视感觉障碍的康复和病人教育,防止足底压疮和溃疡
的发生。
控制灼性疼痛症状,可采用TENS、HVPC或经络导平治疗、中频电疗、
超声波治疗、封闭,如无效可进行脊髓电刺激治疗。
手的神经
手部神经主要是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
正中神经是前臂的前肌群和大鱼际的主要运动神经,关系手的主要运动功能,也是手掌面的主要感觉神经。
正中神经损伤后运动障碍,表现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外展力弱,拇指、食指和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
因鱼际为所造成手掌平坦,称“猿手”、“爪形手”。
尺神经走行道腕部时,在豌豆骨外侧经腕横韧带的浅面和掌腱膜进入手掌。
它是手肌和前臂尺侧屈肌的主要运动神经,也是手尺侧皮肤的感觉神经。
尺神经损伤后表现为:屈腕力减弱,无名指和小指末节不能屈,拇指不能收,指的内收与外展丧失;小鱼际合小指感觉丧失;因小鱼际萎缩平坦,称“爪形手”。
桡神经的深支发出许多分支,支配前臂后肌群和前臂后面的皮肤,桡神经的浅支分布于手背桡侧及桡侧两个手指背面的皮肤。
桡神经受损表现为:不能伸腕伸指,粗线条“垂腕”;拇指不能外展;“虎口区”皮肤感觉丧失。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