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及应对

合集下载

中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中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四)中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1)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自上而下推行的,遇到的阻力大、动力不足。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了中后期,在改革初期,改革的结果使大部分人都受益,所以改革的动力和决心很大。

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市场化改革必定会使大部分人收益,而部分人利益受损。

因此能够影响政府决策的各种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有时会抵制改革,使改革进程受阻。

(2)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涉及多个金融领域的改革,因此需要这些改革方案和进程相协调。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是单独的、孤立的改革,而是伴随着对整个金融系统的改革。

这些改革包括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货币市场利率形成机制的改革、金融业监管制度的改革、证券市场的改革以及人民币汇率的改革。

这些领域的改革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不能不考虑到其他金融领域的改革进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3)中国对银行业实行的是隐性的保险制度,缺乏合理的退出机制。

目前中国没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政府不允许商业银行倒闭。

为了冲销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政府也多次对银行注资。

政府为了维护公众的利益,有义务采取必要的行动来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和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但是政府充当银行的最后担保人,会使银行风险和收益不对称,可能激励银行高风险经营,当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时,政府又会成为银行高风险经营行为的最后埋单者。

这样的隐性保险制度,不仅会导致银行的道德风险,而且当银行经营不善、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出现时,政府和银行都会去掩饰这些问题。

(4)尽管中国货币市场快速发展,但是国债(尤其是短期国债)市场和票据市场仍然发展不充分,制约着央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来有效地调节利率,执行货币政策。

首先,货币市场总体规模较小,市场发展不够均衡。

交易规模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其次,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较为单一。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相关问题及路径选择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相关问题及路径选择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相关问题及路径选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成为了我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当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金融资源分配不合理、利率管制导致储蓄款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不足、金融资产定价过低等,因此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任务十分紧迫,此时本文将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相关问题和路径选择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面临的问题1、存款利率管理深化改革不足我国存款利率管理的现状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储户在存款之前无法充分了解到账户利率的规定。

由于存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制度,许多银行会大幅提高存款利率,以吸引客户存款,但无奈被的规定所束缚,甚至导致银行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

目前,储户无法有效参与利率市场的竞争,存款利率无法实现自由竞争。

2、金融机构率先市场化步骤落后我国金融机构的管理结构较为落后,慢慢的市场化程度也较低。

在很多情况下,各地市场的竞争程度有很大的差异,导致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抑制了企业的市场化意识。

同时,金融机构自身的管理结构,导致了企业无法在市场化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受到外部压力越来越大,会逐渐被剥夺市场化的优势,最终被当前的制度规定所束缚,无法顺利进入市场化竞争的状态。

3、缺乏市场投资主体的信心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投资主体日益增多,这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机会。

但就我们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投资主体还是处于一个相对刚刚起步、缺乏经验和信心的状态,这些因素使得市场的投资意愿不足,市场化程度得不到提高。

同时,国家的资本市场也需要带来信心和安全的感觉,让投资主体在市场中能够放心进行投资操作。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1、加强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能力金融机构是影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我国需要重点加强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能力。

首先,新型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对社会经济发展策略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大众对金融机构的需求和对金融服务的合理定位,才能逐渐进入市场的角色。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利率市场化是指政府不再通过指导性利率干预市场利率,而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自然形成利率。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改革,利率市场化已成为趋势。

但是,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业务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具体分析如下:问题:1. 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利率市场化下,利率波动性增强,商业银行利润风险增大。

银行应当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以减少利率波动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2. 业务竞争压力加大:市场化利率下,利率竞争加剧,吸引更多客户,提升服务水平成为了商业银行的重要任务。

同时,为了保证质量,银行的成本也不可避免的提高。

3. 监管透明度提高:随着管理透明度提高,银行的内部管理和评估也会更加科学化。

银行应对监管要求做到严格遵守,提高内部管理体系、规范业务操作和资产质量管理,有效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对策:1. 调整负债端结构: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存款拓展,增加非利息收入,适时调整负债端的结构,以期形成利率风险缓冲,同时提供更加便捷全面的服务体系。

2. 进行新型业务拓展:商业银行可以在利率管制取消的大背景下推出新型的金融产品和信贷业务。

例如区块链、数字货币等业务,有望打破对传统银行势力范围限制,促使银行业务高峰迎面而来。

3. 增强个性化服务水平: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客户需求也将更加明确、多样化。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客户服务,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加大社会储蓄存量,同时进行不断的营销推广,提高银行形象和品牌知名度。

总之,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浪潮下,To求不断地提高银行业务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

掌握新技术,增长新业务、整合吸收旧资源等措施,将是商业银行在行业市场化变革中走得更稳、更远的关键所在。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利率市场化是麦金农和肖金融发展理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提出的重要措施之一。

近年来,中国学者从中国自身实际问题出发,围绕利率市场化问题的内涵、动因、条件、影响、障碍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实现模式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政策建议。

文章回顾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进程,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点,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及应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即致力于金融改革,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改革进程进一步加快。

出台了一系列如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等政策措施,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奠定了基础。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根据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改革的层次和深度不断加强。

截至2004年10月我国利率市场化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

这项政策构建了现阶段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框架。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其实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金融生态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而存贷款利率虽然实现了围绕中国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的较大范围的浮动,但由中央银行确定利率并报国务院批准的利率决定的计划机制基本未变。

另外我国商业银行成本约束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健全,过快的推进利率市场化容易产生金融风险,损害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还需要在各方面加快改革,塑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现存问题经济的发展与金融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对金融活动有较多的需求;较完善的金融系统能促进经济的更好发展。

对于我国而言,整体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有企业的改革不彻底等因素制约了金融的深化,不利于进一步地实现利率的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交流与探讨92 2020年5月(上)/ 总第260期引 言我国利率管理体制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其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放松利率管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利率市场化已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后的堡垒[1]。

只要在改革过程中打好“守卫战”,就能推动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改革。

然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依旧面临较多问题,这些问题是改革进一步推进的一大阻力,只有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利率市场化改革获得新进展。

本文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主要存在人民币国际化、商业银行改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与货币信贷调控及监管模式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剖析这些方面中的存在问题,做到“对症下药”,最终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发展。

1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利率市场化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2-3]。

具体来讲就是,中央银行依据货币政策的需求调控基准利率,而商业银行则根据资金市场的供应变化情况自主调节存贷款利率,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体现资金供求状况、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的市场利率体系与机制[4]。

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货币当局能借助货币政策工具对市场利率水平产生间接性影响与决定,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这是利率市场化的一大特点。

利率市场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利率的数量、期限与风险结构由市场自发选择。

二是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三是中央银行对金融资产利率享有间接影响权力;四是同业拆借利率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5]。

2 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中存在的问题2.1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在人民币国际化中,利率市场化、资本账户自由化、汇率自由化是三大关键内容,若缺少其中一项内容,则无法对人民币进行有效定价,使得人民币难以成为一种避险工具与储备货币[6-7]。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人民币成为了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的持有储备货币、流动资产[8]。

从宏观环境来看,我国货币国际化较国内金融改革较为迟缓,而缺乏完全的市场化利率体系,则难以准确定价国内金融产品,最终导致资本交易波动、资本项目套利机会增加。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一)改革方向。

毫无疑问,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走的是一条渐进式道路,而且是先后在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两个领域中进行。

我国最早的利率市场化是以非正规金融的形式出现的,是在非国有经济部门之内以及非国有经济部门和国有经济部门的结合部上展开的。

从历史上看,其主要形式是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

在这些非正规的融资交易中形成的利率基本上是市场化的。

(二)措施手段。

与此同时,与融资过程中的利率市场化进程相配合,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从行政性调控为主向市场化调控为主的转变进程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在这方面,主要标志有:1998年,数十年的信贷规模控制停止执行,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成为央行的主要政策调控手段;从2000年开始,公开市场操作成为中央银行的重要政策工具,并迅速上升成为我国央行调控基础货币供应、影响市场利率走势的最主要手段。

这说明,在我国,中央银行的市场化调控手段体系已经初具雏形。

九十年代以来,货币当局推行利率市场化经历了10余年的过程。

(三)现状表现。

综合起来看,迄今为止,包括国债市场,金融债券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等在内的我国的全部金融市场的利率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市场等在内的货币市场,其利率也已基本实现市场化;外币利率的市场化已经基本到位;存款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已经逐渐达到了基本上对银行的利率选择不构成严格约束的程度。

余下尚未被市场化的,主要就是银行的存款利率以及对大型企业的贷款利率。

这样,进一步统一扩大银行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并最终实现贷款定价的自主化,逐步推动银行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并最终实现自由浮动,构成我国今后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内容。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与建议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与建议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与建议
自2013年开始,我国国务院一直在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包括:放开银行存款利率管制、扩大债券市场规模、实行贷款基准利率浮动调整等。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利率市场化改革仍然面临着种种挑战。

一方面,市场化程度还不够,有很多行业、领域仍然存在政府干预的情况。

另一方面,国内金融市场还存在着诸多障碍,例如资金利率波动大、信用风险高、市场主体参与度不高等。

建议:
1.集中力量解决市场发展中的制度性问题。

加强对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的支持和引导,提高市场体系化水平,培育市场信用体系,完善市场规则制度安排。

2. 推动金融创新与技术应用,建立完善的金融科技监管制度,提高市场效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增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加快推出有利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和制度安排,例如设立国家流动性管理工具、实施无风险利率、创设多元化定价框架等。

4. 全面考虑外部因素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探索财政政策、汇率政策、市场交易等相互关联的协调机制,实现各类政策的有效衔接。

5.加强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客观性,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如何看待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如何看待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如何看待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是指将国内的利率决定权逐步交由市场来决定,并逐步实施符合市场规律和国家宏观调控要求的利率形成机制。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

过去,我国金融市场的利率一直由政府主导决定,导致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相对缓慢。

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能够有效促进利率市场的发展,提高信贷市场的竞争效率,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为公平和公正的融资渠道。

在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下,资金将更加灵活自由地流动,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

其次,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推动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

在过去政府主导的利率环境下,银行对于中小微企业等风险较高的借贷项目较为谨慎,而对国有大型企业等配套借贷项目较为宽松,这不利于金融机构发挥市场的配置资源作用。

而利率市场化能够打破这种利率扭曲的格局,从而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加灵活地选择融资对象,提高对中小微企业等风险较高项目的支持力度,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再次,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提升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化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利率市场化将使得我国的利率决定更加符合市场规律,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这将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进入我国金融市场,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提升我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最后,利率市场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需要注重金融体系稳定,避免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出现金融风险。

利率的市场化使得利率波动更为频繁,容易引起市场的波动和不稳定,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监管政策来稳定市场秩序。

其次,需要完善法制环境,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规范性,进一步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避免市场失衡和不正当竞争。

最后,需要加强金融市场的开放,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效率。

综上所述,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对于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推动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提升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利率市场化程度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利率市场化程度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利率市场化程度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利率市场化程度是指利率的形成和调整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程度,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指标。

然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从问题和解决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问题1. 利率形成机制不完善: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利率的形成仍然受到政府的干预,政府通过制定固定的基准利率或限制利率的上下限来影响市场利率的波动。

这导致了市场利率不能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制约了市场主体的行为自由度。

2. 银行利率调控不准确: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银行间利率和贷款利率由央行或相关监管部门定价,这种集中调控容易导致利率决策的主观性和不准确性,无法准确反映市场风险和需求变化,使得资金配置效率低下。

3. 金融风险传导隐患: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利率波动不明显,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与政府的关系借款融资,导致银根松散和金融风险传导隐患。

同时,低利率政策往往会导致资产泡沫和过度杠杆。

二、解决对策1. 完善利率形成机制:政府应当逐步放开对利率的干预,允许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的形成和调整。

可以通过建立市场化的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来提高资金流动性,完善利率的定价机制。

2. 改革银行利率调控:央行应当逐步取消对银行间利率和贷款利率的直接定价,而是借助市场机制来引导利率水平。

可以通过建立利率期货市场和利率互换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提高利率调控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3. 强化金融风险监管:在完善利率市场化的同时,必须加强金融风险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传导隐患。

可以通过增加政府债券发行和利率互换等工具来引导金融机构更加依赖市场融资,减少与政府的关系融资,提高金融机构的自身风险防范能力。

4. 加强金融市场开放:金融市场开放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条件。

政府应当逐步放开金融市场准入,鼓励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提高金融市场竞争程度,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

综上所述,提高利率市场化程度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认识与思考》一、概述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金融领域一直是改革的重要领域之一,而利率市场化改革更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意义、当前状况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思考,以便深入理解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固定利率的缺陷和不足逐渐凸显出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成为必然选择。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国际化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迫使我国必须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来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

金融危机的影响也使得我国不得不对金融市场进行改革,而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成为必然选择。

三、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不言而喻。

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

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增强金融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促进金融创新,提高金融市场的服务水平。

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当前状况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推出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等。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提高了市场化程度,增强了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

然而,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包括金融市场的不完善、金融企业的风险偏好较低、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等。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加强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

五、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未来展望未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将继续深化和完善,包括进一步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改革、推进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等。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问题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尽管我国已经开始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探索,但实现真正的利率市场化还需要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现状、影响因素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制定提供一些参考。

一、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现状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起步较晚,直到2004年才开始在利率市场开展试点,2005年正式实行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双向浮动。

此后,逐步放松,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利率市场化也得以迅速推进。

如今,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整个体系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缺乏市场力量的完全发挥。

尽管利率市场化已然开始,但由于引导过多、市场参与不足等原因,市场化程度尚不够高,导致市场定价权变弱,银行对市场反应短板嫌隙仍然难以绕过,而且制度薄弱,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第二,政治干预倾向不可避免。

金融市场涉及到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政治力量的干预难以消失。

当前,市场化进程尚未加速,领导主导的调控依然不可避免,直至拥有定量工具,银行一些调价仍需扶持。

第三,监管机制制度不规范严密。

银行的监管是推动银行业市场化的前提,监管不到位可能导致商业银行违规操作和资金损失,同时银行管理层也面临着监管风险和业务风险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市场化进程正加速,但商业银行依然受到了一定的监管限制。

二、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因素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状况还包括银行自身和市场参与方等多方面拓展了我们去思考。

本节将重点分析影响因素,促进商业银行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1.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我国领导先后发布了《利率市场化三年行动计划》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发展实施方案》,加速了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领导的引导为银行自由浮动利率创造了条件,同时鼓励银行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灵活调整,扩大了市场竞争、优化了市场资源配置,提高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及推进措施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及推进措施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及推进措施我国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之一、随着金融领域的不断开放和国际化发展,推进利率市场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本文将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及推进措施进行浅谈。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从市场主体角度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已经实现了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定价。

在2024年,我国发布了《商业银行人民币存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管理办法》和《商业银行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浮动上限管理办法》,这些政策的出台使得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由央行统一定价变成了市场定价。

其次,从金融市场角度来看,我国已经建立了有国际竞争力的债券市场,并不断扩大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内投资者可以通过债券市场获取更加多元化的投资机会。

再次,从政策层面来看,我国通过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稳步取消了贷款基准利率,建立了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制度,这一举措为利率市场化奠定了基础。

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还需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首先,要健全利率市场化的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法律法规的滞后,使得利率市场化进程受到了一定制约。

因此,需要加快完善利率市场化的法律法规,提高其适应需求的能力。

其次,要推进货币政策的市场化。

货币政策的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利率市场化同步进行,以实现货币政策的市场化定价,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再次,要建立健全利率市场化的风险防控机制。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展,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也将增加,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金融市场风险的监测和监控,及时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

总之,我国利率市场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从现状来看,我国利率市场化还不够深入,市场竞争程度相对较低。

为此,需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推进货币政策市场化,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吖頭摘要:实现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确保金融稳定的前提下,稳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已经是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已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之一,利率市场化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

关键字:利率市场化;定义;原因;策略;Talk about the reformation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in our countryAbstract:Realize the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reform of fina ncial institutions to have the important meaning. In recent years, o ur country has been in to ensure financial stability, under the prem ise of steadily promote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s ystem reform of advance,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hinese financial reform, one of China's market-oriente d interest rat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inancial reform in rece nt years, already obtained achievements.Keywords: i 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definition;reason;strategy;一、利率市场化的定义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及相关问题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及相关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成为经济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及相关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影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过程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利率管制已逐渐显现出许多问题和弊端。

由于利率管制过于严格,导致资金配置不合理,影响了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稳定。

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需要。

2.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经济的深度融合,我国金融市场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挑战。

为了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

3.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导向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金融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多次提出了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工作部署。

这些政策导向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逐步放开利率管制自1978年以来,我国已经多次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尝试和探索。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在2013年推出的《关于放开个人存款利率管制的通知》,这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 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我国还逐步完善了利率定价机制,建立了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利率形成机制。

还建立了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作为银行贷款的定价基准,有力地推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3. 补齐相关法律法规短板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引导市场行为。

在这方面,我国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补齐了相关法律法规的短板,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效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有效激发了金融市场活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得我国金融市场的活力得到了有效的释放和激发。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与应对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与应对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与应对自2013年开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了建设性探索阶段。

这项改革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涉及到金融体系内各类利率的改革,还需要改革相关的金融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目的是切实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

然而,在实践中,这项改革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面对和解决。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1.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此前,我国的利率体系基本上都是由政府主导和控制的,并不具备完全的市场化机制。

而改革后,利率变得更加市场化,利率的定价会更加灵活多样,这有助于优化资金配置和增加银行效益,对于提升实体经济水平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 对银行业的影响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这项改革会让银行面临竞争加剧的压力,由于利率会更加灵活多样,银行的贷款利润也可能会大幅度降低。

其次,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也会加速银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活力,从而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业务经营水平。

3. 对投资者的影响利率市场化改革还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特别是银行存款理财产品的投资者。

在市场化之前,银行存款口径的利率基本上都是政府进行控制和干预的,给予的回报也非常有限。

而改革之后,理财产品投资者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自由和机会,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从而实现最大化的价值提升。

二、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法1. 引入差异化收益机制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经营会面临到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的挑战。

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风险控制、稳定银行业盈利和促进银行技术创新,显得非常重要。

应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引入差异化收益机制来解决,通过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利率定价,使得银行业的盈利更加稳健。

2. 发挥银行机构创新能力另一个应对方法就是发挥银行机构的创新能力。

今天,金融市场进一步市场化后,创新也成为金融机构发展的主要抓手。

浅析中国利率市场化的障碍及对策

浅析中国利率市场化的障碍及对策
应。
22 完 善 央 行 及 经 营 性 金 融 机 构 的 体 制 .
我 国 中 央银 行 目前 最 大 的 问题 是 缺 乏 有 效 的工 具 。 市 场 在
主体缺乏 自我约束的情况下 , 中央银行再贴现 和再贷款利率根 本无法起 到左右商业银行贷款利率 的作用 。 特别是 国有商业银

企业是我 围提 高利 率的最大阻碍力量 , 因此 , 使企业成为 个真正 的自主经 营 、 自负盈 亏、 独立核算 的经济实体是完善
我 国利率政策传导机制 的一个不可忽视 的内容 。只有这样 , 在
银行 变动贷款利率时 , 企业才能通过对成本 、 利润 的合理预期 做出增加或减少 的计划 ,并 对利率调节 的信号 做出灵敏的反
要 受 市 场 行 为 的 导 向 , 以 间 接控 制 为 主 。 应
23 建 立 发 达 的 金 融 市 场 .
融企业 , 对利率 的信号反应不灵敏。 据统计 ,9 9 , 国4 19 年 我 家国 有独资商业银行资产 占银行业 总资产 的7 %, 4 存款份额 占银行 业总存款的7 %, 0 贷款份额 占银行业 总贷 款的7 %。国有独 资 7
市场化程度 高的上市公司看 ,其 国有 资本持 股 比例仍然达 到 6 %,完全按照市场化进行 决策和管理 的机制普遍 还没有形 6 成 , 就造成 了企业对利率杠杆 的反应迟钝。 这
1 从 银 行 的 角度 看— — 中央银 行 缺 乏 独 立 性 , 商业 银 行 对 . 2
利 率 的调 控 、 应 不 灵 敏 反
转变 , 即已基本 放弃 了固定利率体制 , 实现 了利率的浮动 , 并且
放开了部分 利率 , 现在的问题是要走好第二 步 , 积极 推进第二

XXXX年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分析及建议(可编辑).doc

XXXX年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分析及建议(可编辑).doc

XXXX年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分析及建议(可编辑) 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分析及建议随着**年月日外币贷款利率的放开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将呈加速之势。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将我国利率进一步改革的进程安排得十分紧凑一、我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目前我国的这种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金融商品的价格也使得利率这一重要的经济杠杆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很多人主张通过利率市场化来理顺金融商品的价格体系提高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恢复利率杠杆应有的作用。

我们认为利率市场化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一个必然进程谁也没有理由反对利率市场化但目前我国宏微观经济环境都不利于利率市场化的过快推进。

、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低。

我国过去长期搞计划经济建立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许多方面都与成熟市场经济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利率运作主体行为不规范。

()中央银行的独立自主性不强。

中央银行并未真正拥有利率的制订权和调整权。

()国有商业银行行为非市场化。

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产权制度建设落后银行的产权界定模糊加上管理层和一般员工没有利益驱动机制使得所有者和经营者难以实现利益的激励兼容经营者非市场化选择的倾向很强这是引致银行效率低下的根源所在。

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非市场化行为的存在即使利率自主权放开银行也难以按照市场规律借贷资金。

()企业的行为不规范。

到目前为止我国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并未达到预定目标其在资金使用方面的风险约束机制和利益推动机制尚不健全大多数企业只负盈不负亏在国家的保护伞下安稳过日子利率高低对其来讲并不很重要。

、企业对利息的承受能力低下。

、金融监管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因不能摆脱行政干预而缺乏超脱性和真实性。

另外监管标准、手段和技术也不能确保监管的信息质量和使金融机构采取稳健和审慎的经营原则。

二、为利率市场化积极创造条件在我国这样一个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要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需要一个很长的过渡期。

就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点而言不是去设计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和时间表而应是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难点与对策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难点与对策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难点与对策,不少于1000字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利率市场化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利率市场化是指银行间市场和公开市场等市场主导决定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等利率形成的过程,它是市场经济调节利率的必然要求。

但是,我国利率市场化仍存在一些难点,本文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的失衡问题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难点就是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的失衡问题。

虽然我国央行已经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应对这个问题,包括启动LPR和改革MPL等,但是仍未得到完全解决。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银行业体系仍存在很大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隐性债务问题,导致企业融资成本高企,也导致了存款利率过低。

对策建议:1、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监管,严格控制隐性债务的新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存款利率上行。

2、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发展信托、资管等多元化金融产品,以多样化的融资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推动贷款利率的下行。

3、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规范,推动市场价格和信用风险的充分体现,有利于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均衡调节。

二、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问题银行信用风险是指银行对借款人的信誉违约和还款能力状况产生损失的潜在性风险。

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难点。

特别是在银行发放贷款上,因信用风险的存在,需要加强对各类借款人的风险评估和严格的还款管理,从而有效降低贷款风险的潜在性。

对策建议:1、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对不同类型的借款人进行评估和分类管理。

2、加强风险监管和风险预警,做好银行信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范等工作。

3、完善风险管理和控制制度,强化风险责任和风险奖惩机制,促进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三、利率市场化的机制建设问题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机制建设存在着不少问题。

例如,一些银行间市场的参与主体不完全、市场机制不透明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利率市场化的健康发展。

略论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略论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渐加速。

然而,利率市场化面临诸多问题,包括市场体系不完善、监管不到位、利率传导机制不畅等等。

本文将简要论述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问题一:市场体系不完善首先,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市场体系尚不完善。

具体表现为市场参与主体不够多元化,市场机制不够灵活。

当前,银行仍然是主导利率定价的主体,而其他金融机构的参与度较低,市场竞争程度不够充分。

此外,具备影响力的利率市场参考利率(比如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基准利率)依然存在,限制了市场化利率的形成。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大力推动金融体系的多元化发展,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鼓励其积极参与利率市场化进程。

此外,应逐步取消基准利率制度,推动市场参考利率向市场定价利率过渡,以便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经济形势。

问题二:监管不到位第二个问题是监管不到位。

利率市场化需要有完善的监管机制来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利益。

然而,目前我国的监管体系存在着制度不够完善、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

一方面,监管标准和规则还不够完善,导致市场行为不规范,存在一些违规操作。

另一方面,监管力量不足,造成监管无法全面覆盖市场,监管效果有所削弱。

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监管机构的建设,提高监管标准和规则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加大监管力量和力度。

同时,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监管机构的合作,借鉴先进的监管经验和制度,提升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监管水平。

问题三:利率传导机制不畅另一个问题是我国利率传导机制不够畅通。

虽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利率调控与货币政策之间的传导机制仍然存在问题。

一方面,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导致货币政策的影响力有所削弱。

另一方面,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力相对较小,利率市场化对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效果并不明显。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市场利率之间的衔接,确保市场利率能更好地传导货币政策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年论文论文题目: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及应对____年____月____日摘要利率市场化是麦金农和肖金融发展理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提出的重要措施之一。

近年来,中国学者从中国自身实际问题出发,围绕利率市场化问题的内涵、动因、条件、影响、障碍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实现模式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政策建议。

文章回顾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进程,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点,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难点、对策目录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1)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现存问题 (1)(一)、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 (1)(二)、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金融监管手段滞后 (2)(三)、金融企业制度不完善,缺乏合理的利率定价机制 (2)(四)、宏观经济环境有待改善 (3)三、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措施 (3)(一)、发展市场经济,构筑必要的微观基础 (3)(二)、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3)(三)、完善金融企业制度,健全利率形成机制 (4)(四)、维护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4)参考文献 (4)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及应对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即致力于金融改革,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改革进程进一步加快。

出台了一系列如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等政策措施,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奠定了基础。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根据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改革的层次和深度不断加强。

截至2004年10月我国利率市场化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

这项政策构建了现阶段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框架。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其实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金融生态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而存贷款利率虽然实现了围绕中国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的较大范围的浮动,但由中央银行确定利率并报国务院批准的利率决定的计划机制基本未变。

另外我国商业银行成本约束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健全,过快的推进利率市场化容易产生金融风险,损害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还需要在各方面加快改革,塑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现存问题经济的发展与金融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对金融活动有较多的需求;较完善的金融系统能促进经济的更好发展。

对于我国而言,整体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有企业的改革不彻底等因素制约了金融的深化,不利于进一步地实现利率的市场化。

另外,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平衡、金融监管的滞后,金融企业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等因素就成为我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难点。

(一)、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与低微观基础市场化程度并存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的自由化程度是相关的,经济发展水平低对金融活动的需求也较少,同时由于低水平的金融体系也制约了经济的增长。

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低会导致市场主体间的竞争的非充分性,就有可能出现利率市场化后,市场利率并不是完全均衡性的。

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受政府的制约性较强,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彼此间缺少有效的竞争,导致金融中介的运行低效率,以及资金的非价格性配给。

另外,国有企业面临的依然是预算软约束,这就可能导致在利率放开后,国企不考虑资金利用成本的贷款饥渴给银行系统带来更大的风险;而大量的高效率的私有企业却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这些都会造成资金使用的低效率,并不能实现利率市场化后预期的经济的高增长。

可见,在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银行和企业两大微观主体没有真正形成自我利益约束与自我激励机制时,即使放开利率管制,也难以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初衷。

(二)、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金融监管手段滞后尽管这几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还远未成熟,充满着投机,并不能很好地实现企业的直接融资的需要,并且主要存在于沿海等经济发达的区域,不利于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和资金市场的有效竞争。

尽管这几年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监管效果有所提高,但仍缺乏深度和广度。

在实行利率市场化之后,中央银行已不再直接对利率进行管制,但依然会通过间接的手段来监管和调控利率,确保利率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转。

(三)、金融企业制度不完善,缺乏合理的利率定价机制根据金融发展理论,在利率市场化之后,金融中介是重要的市场主体之一,能够实现自主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提高运行效率,促进资金的有效流动和市场利率的产生,但目前我国的金融企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虽然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但是依然存在着行政管理色彩浓厚,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业务制度不健全;信贷资产质量不高,违规经营时有发生等不足之处,不利于金融中介市场主体的发挥和市场化利率的形成。

另外,当前我国的利率管制基本上还是国家控制型,即由中央银行制定基准利率和浮动范围,各商业银行根据自己的利率定价机制来确定利率,然后报中央银行备案。

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监督各商业银行的利率实施状况。

这种利率管制和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利率传导机制,使得人民银行主观确定的利率水平难以真正体现市场均衡,也很难准确估价每次利率调整所产生的效果,使利率失去了灵活反映资金供求状况的传导功能,从而降低了利率的宏观调控效能。

因此,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企业制度,理顺利率定价机制。

(四)、宏观经济环境有待改善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放开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前提。

从财政的角度而言,我国目前的财政赤字比率在1%左右,财政状况良好,对宏观经济环境来说,主要的问题是通货膨胀。

这样就无法吸纳高额的存款,从而也就不可能为高速经济增长提供所需的大量投资。

一旦放开利率管制,就可能会出现利率的大幅度攀升,给整个经济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波动。

三、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措施根据金融发展理论,我国进一步实现利率市场化还要从多方面来努力。

整体上而言,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有待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要逐步加强,这将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具体而言,就是金融市场完善,金融监管到位,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制度完善,合理的利率定价手段形成、通货膨胀压力减轻等等。

(一)、发展市场经济,构筑必要的微观基础。

只有经济发展到较高的水平,才会对金融活动有多样化的需求,才能为金融改革的成功提供可能。

我国要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步摆脱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产业模式,努力构建创新导向的发展战略,完善市场基础建设,实现我国市场经济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另外,为了实现利率作用的传导顺利实现,一个重要条件是众多企业对利率变动必须反映灵敏,并迅速做出调整政策,这要求微观基础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

作为微观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企业,虽然经历了这些年的改革,依然面临着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产权不清晰以及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等问题。

为此,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多样化国企的股权结构,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

同时,增强国企的经营自主性,实现其硬预算约束,使其资金需求对利率富有弹性。

所以,为了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实现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要不遗余力地继续推进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二)、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是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基础设施。

利率市场化不仅是单纯的利率问题,它实际上是整个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和货币市场建设、放松外汇管制、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密切相关的,这些改革的进行都以完整的金融市场为基础。

(三)、完善金融企业制度,健全利率形成机制。

完善我国金融企业制度,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开辟资本金来源渠道,提高资本充足比率。

二是进一步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三是以效益为中心优化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体系,树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改革现有的由中央银行确定基准利率,在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管制的基础之上,各商业银行根据各自的实际状况确定利率的机制,建立一个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基准,市场供求发挥基础性作用,中央银行通过各种市场化的政策工具来间接调控货币市场利率,逐步形成以上海地区各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利率为基准利率的利率形成机制。

进一步完善票据市场利率以及市场化产品的定价机制,合理反映期限和信用风险。

提高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利率定价能力,落实利率市场化改革政策措施。

完善市场利率监测体系,提高利率政策的调控效果。

(四)、维护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维护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宏观经济状况对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宏观经济不稳定所引致的风险为系统性风险,金融体系无法通过资产组合来有效的消除。

同时,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能够确保实行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稳定的价格水平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可以实现正的实际利率对存款的吸纳效应。

但是我国目前存在着通货膨胀,主要是国际大宗商品如石油、铁矿石等的大幅涨价所引起。

另外还与近几年外汇顺差过大,国内基础货币投放过多有关。

要解决当前的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环境,一方面要从总量上控制货币投放量,紧缩银根;另一方面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消化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来控制物价的传导。

宏观经济环境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很大,因此,一定要确保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1]刘赞东:利率市场化问题初探,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2]孔德刚: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模式及风险评析,财经政法资讯,2007(2).[3]刘梦琪: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的一般规律及启示,现代商业,2008(21).[4]邹沣:浅论利率市场化改革,价格月刊,2008(3).[5]易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金融研究,200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