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毫升教案 (3)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毫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毫升》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毫升的意义,掌握毫升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2. 了解不同容积容器的容积大小,根据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选择恰当的容器进行测量和比较。
3. 能够进行小于1毫升的容积测量和比较。
4. 能够通过实践体验,理解并运用容积单位进行量的比较和计算。
【教学重点】1.毫升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2.掌握小于1毫升的容积测量和比较。
3.了解和使用容积单位进行量的比较和计算。
【教学难点】1.如何进行小于1毫升的容积测量和比较。
2.如何理解和应用容积单位进行量的比较和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1.唤起学生对容积单位的记忆,让学生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容积单位,如:升、分升。
2.预告今天的学习内容:本节课将学习什么?你们知道什么是毫升吗?3.呈现课题,激发探究兴趣。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引领学生认知毫升单位的含义:毫升是度量容量的单位,是升的千分之一。
2.引导学生正确地掌握毫升的注音,认真观察毫升的书写方式。
3.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们认识毫升容器,分辨标有毫升刻度的容器。
4.让学生了解各种容量的容器间的大小关系,帮助学生有大致判断与感性认识。
三、课堂研究(30分钟)1.实际测量毫升的容积大小。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容器进行测量或比较。
3.通过练习,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小于1毫升的容积测量和比较。
4.让学生观察和讨论实验结果,也可以根据实验情况,让学生探究几个问题,如:1.两个沙漏里哪个用的时间最长?哪个用的时间最短?为什么?2.谁的水杯装得多?为什么?四、巩固练习(15分钟)1.小组内交流对容积单位的掌握情况,进行比较。
2.一起来完成一些简单的练习题。
例如:(1)相等的容积,应该用什么方式来表示?(2)毫升是什么容积单位?(3)下图池子的容积是多少毫升?五、布置作业(5分钟)1.做好对毫升容器的记忆,掌握毫升读法和书写方法。
2.选择一个物品,使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和比较。
1.2认识毫升教案(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1.2 认识毫升教案(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毫升的概念,理解毫升与升的关系,能够正确使用毫升作为计量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毫升进行体积计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毫升的概念及与升的关系2. 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毫升与升的换算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毫升的概念及与升的关系,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毫升与升的换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毫升的概念。
2. 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毫升的使用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液体容器,如矿泉水瓶、饮料瓶等,引导学生观察容器的容量标识,引入毫升的概念。
2. 探究毫升的概念(1)教师出示量筒,引导学生观察量筒的刻度,认识毫升。
(2)学生通过实践,使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感受毫升的实际大小。
(3)教师总结:毫升是体积的计量单位,1毫升等于1立方厘米。
3. 毫升与升的关系(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升与毫升的关系,发现1升等于1000毫升。
(2)学生通过实践,将1升的水倒入量筒中,观察水的体积,验证1升等于1000毫升。
4. 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如购买饮料、烹饪等,让学生运用毫升进行计量。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生活中使用毫升的经历,加深对毫升的认识。
5. 毫升与升的换算方法(1)教师讲解毫升与升的换算方法,即1升=1000毫升。
(2)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毫升与升的换算方法。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毫升的概念、与升的关系及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毫升进行实际计量,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第一单元 认识毫升-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一单元认识毫升-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毫升的概念,知道1毫升等于1立方厘米。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推理等方法,认识毫升与升、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3. 引导学生运用毫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毫升的概念及与立方厘米的关系。
2. 毫升与升的换算。
3. 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毫升的概念、毫升与立方厘米的关系、毫升与升的换算。
2. 教学难点: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标有1000毫升的瓶子,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谁知道这个瓶子能装多少水?”(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个瓶子能装1000毫升的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容积单位——毫升。
”2. 探究毫升的概念(1)教师出示一个1立方厘米的透明容器,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谁知道这个容器的体积是多少?”(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个容器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也就是1毫升。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1毫升等于1立方厘米。
3. 毫升与升的换算(1)教师出示一个1000毫升的瓶子和一个1升的瓶子,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谁知道这两个瓶子之间的关系?”(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000毫升等于1升,所以这两个瓶子装的水是一样多的。
”(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毫升与升的换算方法。
4. 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饮料瓶、药瓶等,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品上都有容积的标识,谁知道它们分别表示多少毫升?”(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品上的容积标识都是以毫升为单位的,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毫升这个单位。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毫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毫升的概念、毫升与立方厘米的关系、毫升与升的换算。
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毫升》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量杯、量筒和液体。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准确地测量出100毫升的液体?如何将1升水分成10个100毫升?
3.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加深对毫升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结合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的思维,如讨论毫升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课后作业,巩固成果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课堂练习题,内容包括:
-填空题:1升等于多少毫升?1立方厘米等于多少毫升?
-选择题:以下哪个容器的容量是200毫升?
-应用题:一瓶饮料容量为500毫升,小明喝了一半,还剩下多少毫升?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分析解题思路,强调注意事项。
3.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毫升与升、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毫升的概念,建立毫升与升、立方厘米之间的联系。
2.学会使用量杯、量筒等工具进行液体的测量,并能准确读取毫升数。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认识毫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1.2 认识毫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毫升是容积单位,理解毫升与升的关系,建立1毫升的实际观念。
2. 使学生掌握如何使用量筒、量杯等测量工具来量取液体。
3. 培养学生运用毫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毫升的定义
2. 毫升与升的关系
3. 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4.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毫升的定义,毫升与升的关系,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升的概念,引入毫升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毫升是容积单位。
2. 讲授新课
(1)毫升的定义:毫升是容积单位,符号为ml,1毫升等于1立方厘米。
(2)毫升与升的关系:1升等于1000毫升,即1L=1000ml。
(3)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读取量筒、量杯的刻度,以及如何避免测量误差。
3. 实践操作
(1)让学生观察量筒、量杯,了解其结构和使用方法。
(2)分组进行量筒、量杯的测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解决实际问题
提供一些与毫升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五、课后作业
1. 填空题:根据毫升与升的关系,完成相应的填空。
2. 应用题:运用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毫升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掌握了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对毫升与升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毫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认识毫升》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毫升单位,知道1升等于1000毫升。
2. 培养学生运用毫升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毫升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毫升单位的含义及其与升的关系。
2. 常用容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 运用毫升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毫升单位的含义及其与升的换算关系。
2. 难点:运用毫升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容积单位的大小。
2. 采用换算练习法,巩固学生对毫升与升的换算关系的理解。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运用毫升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容积为1毫升、10毫升、50毫升、100毫升的容器。
2. 准备一些液体物品,如水、饮料等。
3.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毫升单位解决。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容器和液体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些物品的容积。
2. 讲解毫升单位的含义:介绍毫升单位的定义,让学生明白1毫升等于1立方厘米。
3. 演示毫升与升的换算关系: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升等于1000毫升。
4. 练习毫升与升的换算:让学生进行换算练习,巩固对换算关系的理解。
5. 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毫升单位进行解答。
七、课堂练习1. 完成一些毫升与升的换算练习题。
2. 运用毫升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容积单位表示不同物品的容积?八、拓展与延伸1. 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场合需要用到毫升单位?2. 出示一些与毫升单位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答。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容积单位,如饮料瓶、药瓶等。
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毫升单位的含义及其与升的换算关系。
2. 强调运用毫升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3.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容积单位的使用。
十、课后作业1. 完成一些毫升与升的换算练习题。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毫升》教案范文4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毫升》教案范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毫升》教案范文精选4篇(一)教案范文课题:认识毫升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及掌握毫升的概念、认识及换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毫升的概念。
2. 掌握毫升与升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毫升与升的关系。
2. 掌握换算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展示图片、演示计算方法。
2. 实物道具:瓶子、水杯、塑料容器等。
3. 教学辅助材料:实验记录表、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利用课件展示水杯和瓶子两幅图片,提问学生:你们能说出这两个容器中哪个装的水更多吗?2. 引导学生思考容量大小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毫升。
Step 2:引入概念1. 准备一个装满水的小瓶子和一把小勺子,向学生展示并说明这个瓶子中装有多少水。
2. 询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瓶子中的水有多少毫升吗?3.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瓶子上的刻度,以及使用勺子将水倒入空瓶中进行估测。
Step 3:毫升与升的换算1. 准备一个装有500毫升水的塑料瓶,以及一个有刻度的升的容器。
2. 让学生观察塑料瓶上的刻度,并与升的容器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500毫升等于几升。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使用塑料瓶向升的容器中倒水,并观察和感受500毫升水变成升的过程。
Step 4:运算练习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毫升与升之间的换算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刻度、运算符等进行计算。
2. 让学生根据课件上的提示,利用学过的换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在黑板上列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纸和铅笔完成。
Step 5:实验活动1.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在实验记录表中记录不同容器中的水的容量。
2. 每组从教室中带来一种容器,并使用才子勺子将水倒入刻度在升的容器中进行测量。
3. 让学生交流和比较实验结果,并验证自己之前的估计。
认识毫升 教案
认识毫升教案一、协议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毫升的概念,知道 1 毫升的容量大小。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毫升与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学生能够运用毫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容量问题。
2、教学重难点重点:毫升概念的建立,以及毫升与升的换算。
难点:对毫升这一较小容量单位的实际感受和应用。
3、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4、教学资源量杯、量筒、各种容量不同的容器水、饮料等液体多媒体课件5、教学过程导入新授练习巩固课堂总结作业布置6、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评价作业完成情况评价二、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毫升这一容量单位,知道 1 毫升液体的大致体积。
能够正确读取以毫升为单位的量具刻度。
111 理解毫升与升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112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2 教学重点建立毫升的概念,明确 1 毫升的实际大小。
理解毫升与升之间的进率,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
121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切实感受毫升这一较小的容量单位。
122 能正确运用毫升来描述液体的容量。
13 教学难点学生对毫升这一较小容量单位的感知较为抽象,难以准确把握。
131 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毫升进行容量的估计和测量,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方法14 讲授法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毫升的概念、特点以及与升的关系。
141 使学生对毫升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15 演示法教师利用量杯、量筒等教具,进行演示实验。
151 向学生展示不同容量的液体,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毫升的刻度和实际容量。
16 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用量杯测量一定量的液体,感受毫升的实际大小。
161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毫升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资源17 教具准备准备足够数量的量杯、量筒,容量分别为 1 毫升、5 毫升、10 毫升、50 毫升、100 毫升等。
171 各种不同大小的空容器,如小药瓶、小水杯等。
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毫升》教案
一、教学内容
《认识毫升》。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第2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毫升,了解其与升、立方厘米的关系;2.学会使用量筒、量杯等工具测量液体体积;3.掌握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进行简单的体积换算;4.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毫升知识,解决相关问题。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体积计量单位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认识毫升》这一章节,整体来看,学生们对于毫升的概念和实际操作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对于毫升这个新单位,我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上还存在困难,他们难以将毫升与升、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际操作,帮助他们建立起这些单位之间的联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毫升的基本概念。毫升是体积的一种计量单位,它是升的一千分之一。毫升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尤其是在量取液体时。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我们要量取500毫升的水,我们可以使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这个案例展示了毫升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准确量取液体。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认识毫升》教案(通用5篇)
《认识毫升》教案(通用5篇)《认识毫升》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教科书第15-1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主要教法:讲授法,实践法学法指导:实践法课前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认识毫升1、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3、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
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5、可见,毫升是在讲师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
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
(板书:ml,ml)6、师拿出装有1毫升水的量杯。
这个量杯里的水大约是1毫升,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
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二、升与毫升的进率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
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
(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三、想想做做想想做做11、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
全班集体订正。
2、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想想做做31、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
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为什么?想想做做4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学习毫升的基本概念教案设计
,如果出现了会影响文章品质,感谢配合!学习毫升的基本概念教案设计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知道毫升的定义。
2.掌握毫升的换算方式。
3.懂得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毫升进行计量。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物品存在的计量单位。
第二部分:教学重难点1.加深对毫升的定义和换算方法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身边存在的物品,进行认知和计量。
第三部分:教学准备教师:1.PPT课件。
2.实物或者图片。
3.数据表。
学生:1.学习笔记。
2.计算器。
第四部分:教学步骤1.引入(10分钟)教师演示实物比如果汁、牛奶等,鼓励学生观察这些物品,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之处?为什么需要进行计量?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解释引导学生了解毫升作为计量单位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在此,教师应该设计一些直观生动的图片或者幻灯片,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的物品和单位可以更好地理解毫升的使用范围和原理。
2.主体部分(30分钟)(1)毫升的定义:教师将毫升的定义呈现在PPT上,让学生记忆并理解毫升这一概念,比如:毫升是计量单位的一种,表示一千分之一升,常用于计算液体的体积大小。
(2)毫升的换算:强调不同的容积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比如:1升=1000毫升1毫升=0.001升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毫升和升这两个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一些相关的计算题目,以加深对毫升的理解。
(3)在生活中使用毫升进行计量:通过实际案例来演示毫升在生活中的使用方法,比如:质量是用千克来计量的,而液体的容积大小可以用毫升来计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毫升来计量需要放入水的量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大量实际测量练习来掌握应用毫升的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以下实例和问题:Q:瓶子中有300毫升的水,我们又加入了200毫升,这时有多少水在瓶中?3.总结(10分钟)通过上述教学过程,学生应该基本能够理解毫升的定义、换算方式和实际应用方法。
《认识毫升》教案帮助学生掌握公制单位之间的互换
《认识毫升》教案帮助学生掌握公制单位之间的互换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毫升的概念。
2.理解不同公制单位的互换。
3.练习使用合适的公制单位来表示容积。
二、教学内容本课将通过介绍毫升的概念和让学生能够将不同的公制单位进行互换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公制单位之间的互换。
三、教学过程1.了解毫升让我们一起了解下毫升的概念。
毫升是公制容量单位符号为mL,用于表示液体的体积大小。
每毫升的水的质量为一克。
可以将毫升与升、立方厘米等其它容量单位进行互换。
2.公制单位的互换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公制单位之间的互换。
在目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毫升的概念,现在我们要学习如何将毫升、升、立方厘米等公制单位进行互换。
以升为例,可以将其与毫升、立方厘米之间进行互换。
1升 = 1000毫升1升 = 1000立方厘米同理,以毫升为例:1毫升 = 0.001升1毫升 = 1立方厘米以立方厘米为例:1立方厘米 = 0.001升1立方厘米 = 1毫升3.组合练习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一些涉及多个公制单位之间的练习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公制单位之间的互换。
例如:1.已知一个容器的容积是2000毫升,请问这个容器的容积是多少升?解:2000毫升 = 2升2.一块钢材,宽10厘米,高20厘米,长50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将其换算为升和毫升。
解:体积 = 10厘米 * 20厘米 * 50厘米 = 10000立方厘米10000立方厘米 = 10升10000立方厘米 = 10000毫升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介绍毫升的概念和让学生能够将不同的公制单位进行互换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公制单位之间的互换。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容积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认识毫升》教案设计
《认识毫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毫升的概念,知道1毫升等于1立方厘米。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毫升及毫升与立方厘米的关系。
2. 运用毫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毫升的概念及毫升与立方厘米的关系。
难点:运用毫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课件、实物、量杯、液体等。
2. 学具:每人一个量杯、液体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一个量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量杯可以用来量什么?它里面可以装多少液体?2. 探究新知:1. 讲解毫升的概念:让学生触摸量杯的内部,感受一下1毫升的液体。
引导学生理解1毫升等于1立方厘米。
2. 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用量杯量取1毫升的液体,并倒入另一个容器中。
3. 探讨毫升与立方厘米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1毫升等于1立方厘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3. 巩固新知:1.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毫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一瓶饮料有多少毫升?2. 游戏环节:设计一个“毫升接力”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毫升的概念。
4. 拓展延伸:1. 让学生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毫升的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毫升,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液体的大小?5. 总结反馈:1.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
2.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积极参与的学生。
六、课后作业:1. 回家后,让学生尝试用量杯量取不同体积的液体,并记录下来。
2. 思考: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量杯做哪些实验或解决问题?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学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重点关注学生对毫升概念的理解、毫升与立方厘米关系的掌握以及运用毫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重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积极参与方面的表现。
1 认识毫升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
1 认识毫升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毫升的概念,知道1毫升等于1立方厘米,能正确使用毫升作为计量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毫升进行容量计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毫升的概念2. 毫升与立方厘米的关系3. 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毫升的概念,毫升与立方厘米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毫升的概念。
2.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毫升的计量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学会运用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体积单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等,进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容积单位——毫升。
2. 讲授新课(1)毫升的概念教师展示1毫升的量杯,让学生观察其形状和容积,讲解1毫升等于1立方厘米。
(2)毫升与立方厘米的关系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毫升与立方厘米的关系,知道两者可以互相转换。
(3)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容量计量场景,如药水、饮料等,让学生了解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毫升量杯进行容量计量,加深对毫升概念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毫升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注、多运用。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毫升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容量计量,尝试用毫升进行描述。
七、板书设计1. 毫升的概念2. 毫升与立方厘米的关系3. 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了毫升的概念、毫升与立方厘米的关系以及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毫升》教案设计
《认识毫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毫升单位,了解毫升与升的关系。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毫升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毫升单位的含义及其与升的关系。
2. 常用容积单位的换算:1升= 1000毫升。
3. 实践活动:用毫升单位测量和计算日常生活中的液体体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毫升单位的含义及其与升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容积单位换算。
2. 难点:运用毫升单位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容积的测量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毫升单位的学习。
2.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毫升单位的大小。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毫升尺、量筒、杯子、液体等。
2. 学具:每人一份实践活动记录表、笔。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给小明买饮料,引出毫升单位的学习。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毫升单位的含义,让学生初步认识毫升。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毫升与升的换算练习。
3. 教师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感受毫升单位的大小。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毫升尺测量液体体积。
2. 学生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小组内交流。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运用毫升单位解决家庭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家中的液体体积。
2. 学生完成实践活动记录表,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实践活动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毫升单位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认识毫升(教案)
认识毫升(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毫升单位,并能正确使用毫升单位进行计量。
2.能够理解容积、重量与长度等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3.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出所需要的容量或重量。
二、教学重难点:1.以直观感受为主,帮助学生理解毫升单位。
2.通过实际例子,培养学生换算单位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 教师通过提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毫升”。
(2) 教师将清晨起床后,刷牙洗脸所需要用到的洗面奶、洗发液、牙膏等物品拿出来,询问学生这些物品的用量单位是什么?(3) 引导学生思考毫升这个单位的意义与用途。
2.新课讲解(1) 教师将一升罐子拿出来,向学生展示。
(2) 引导学生了解一升罐子装满水后的容量,即1000毫升。
(3) 通过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容量的计量单位。
(4) 让学生举例,叫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引导他们说出这些物品的容量或重量单位。
3.练习(1) 按照教师的要求,将给定的物品容量或重量转换成毫升单位。
(2) 通过计算,让学生了解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所需容量或重量的方法。
4.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如将毫升单位转换成升单位。
(2)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量杯或量勺,用以测量不同物品的容量或重量。
(3) 帮助学生搜集不同物品的重量或容量,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分类整理。
四、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课堂上,学生对于毫升单位的概念可能不够理解,需要教师用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感受毫升单的含义。
五、教学具体措施: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毫升这个单位的含义,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一些接触面比较广,用量又比较容易统计的物品,如牙膏、饮料、清洁用品等,向学生现场展示容量或重量的单位,并通过简单的计算方式,让学生明白毫升单位的含义。
对于难以理解单位换算的问题,我们应该通过不同的例子,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
例如,将物品容量或重量从一个单位转换成另一个单位,让学生参与计算,从而培养他们的换算能力。
第二单元认识毫升第3课时数学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认识毫升第3课时數學教案設計
主题:第二单元认识毫升第3课时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理解和掌握毫升的含义,知道毫升与升的关系。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熟练运用毫升的测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毫升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毫升与升的关系
3. 如何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什么是容量单位,你们还记得吗?”引导学生回顾升的概念,然后引入今天的课题——“认识毫升”。
(二) 新课讲授
1. 教师讲解毫升的概念,并举例说明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药品剂量、饮料瓶等。
2. 讲解毫升与升的关系,使学生了解1升=1000毫升。
3.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强调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 实践操作
分组活动:每组一个量筒或量杯,让学生亲自测量一些常见物品(如水、牛奶等)的体积,然后报告结果。
此环节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毫升的理解和应用。
(四) 总结反馈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测量过程中的一些观察和发现。
四、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常见物品的体积,如洗发水、果汁等,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深化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2课《认识毫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2课《认识毫升》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2课《认识毫升》主要让学生认识容积单位毫升,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及其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毫升作为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容积单位的学习,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计量单位体系。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毫升单位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容积单位毫升,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及其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会用毫升作为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容积单位毫升,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及其换算。
2.难点:运用毫升作为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毫升单位。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容积单位的大小。
3.问题解决法:培养学生运用毫升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毫升计量单位模型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计量单位卡片、实物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时选择饮料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知道饮料的多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毫升。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毫升单位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毫升单位的大小。
同时,介绍常用的容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用量筒量取不同容量的液体,让学生感受毫升单位的大小。
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毫升单位进行解答。
如:一瓶饮料有500毫升,喝掉200毫升后,还剩多少毫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认识毫升第3课时数学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认识毫升第3课时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小学数学课程——认识毫升(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毫升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毫升单位之间的转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毫升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和掌握毫升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毫升单位之间的转换。
2. 难点:理解毫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饮料瓶或者水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容器的容量大小如何衡量,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毫升。
2. 新课讲授:(1)教师首先介绍毫升的概念,然后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毫升的意义。
(2)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测量一杯水的体积,以加深他们对毫升的理解。
(3)最后,教师讲解毫升与其他容量单位(如升)的关系,并带领学生进行单位转换的练习。
3. 巩固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关于毫升的知识问答和计算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检验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4.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如测量家里的各种容器的容量,记录下来并进行比较,以此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结果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评估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以上就是我对“小学数学课程——认识毫升(第3课时)”的一份大致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 认识毫升
第三课时认识毫升学内容:教科书15-17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和实践活动中加深对1毫升大小的容量认识,形成1毫升的清晰表象。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实验中,认识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加深对容量含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比较的能力,估计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不同的容器(洗发水瓶、饮料瓶、钙奶瓶等),量杯,滴管,自制的1升量器,学生自带一些容器,饮料或白开水。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二、认识毫升(一)、感知1毫升1、课件出示几种以容量毫升为单位的容器。
说一说这些容器的容量是多少?2、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
提问: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教师说明:毫升是在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
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
(板书:ml,ml)3、教师拿出装有1毫升水的量杯。
(让学生仔细观察。
)这个量杯里的水大约是1毫升,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谈话: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二)、认识毫升和升的进率1、提问:毫升和升都是容量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大家先猜测一下。
2、出示装有1升水的容器和单位是毫升的量杯和一些水提问:根据老师给大家提供的实验仪器,同学们想想该怎么验证大家的猜测呢?小组讨论汇报实验方法,并动手验证3、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归纳学生的实验结果得出:1升=1000毫升三、巩固应用1、想想做做第3题启发学生根据升和毫升的进率,进行思考。
2、想想做做第4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思考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毫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课前准备:
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一、认识毫升
1.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
3.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
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5.可见,毫升是在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
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
6.师拿出装有1毫升水的量杯。
这个量杯里的水大约是1毫升,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实用文档
的水大约有多少?
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
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二、升与毫升的进率
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
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
(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时就算一杯)。
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
全班集体订正。
2.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想想做做3
1.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
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为什么?
实用文档
想想做做4
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指名:为什么2000毫升是2升?实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