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围岩压力共81页文档
隧道围岩分级及围岩压力
![隧道围岩分级及围岩压力](https://img.taocdn.com/s3/m/0271028e31b765ce04081452.png)
1. 围岩的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
围岩体通常是被各种结构面切割成大小不等、形
态各异、种类不同的岩石单元体(即结构体),围岩 结构特征是指结构面和结构体的特征。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十五分。
地坑院出入口
下一张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十五分。
地坑院出入口
下一张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十五分。
地坑院室内
返回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十五分。
2.以岩石物理性质为指标的分级法:前苏联的
普氏分级法(也称 f 值分级法),“ f ”值是一个
综合的物性指标,它代表岩石的相对坚固性。如:
下一张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十五分。
五道岭隧道内衬砌
返回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十五分。
二、坑道开挖前后围岩应力状态 (一)坑道开挖前围岩应力状态(初始应力状态)
坑道开挖前,地层是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因为
地层中任何一处的土石都受到上、下、左、右、前、 后土石的挤压,保持着相对的平衡,称为原始应力状
式中: ? —泊松比,视地层性质不同 ? 值在
0.14~0.5 之间变化。 (二)坑道开挖后围岩应力状态(二次应力状态)
围岩应力重分布:坑道开挖之后,由于其周边 岩体的卸荷作用破坏了原有的平衡状态,使围岩的应 力状态发生了变化,同时产生了位移,促使应力重新 调整以达到新的平衡。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十五分。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十五分。
返回 第二节 围岩压力及成拱作用
隧道围岩分级与围岩压力 围岩压力
![隧道围岩分级与围岩压力 围岩压力](https://img.taocdn.com/s3/m/22ffc50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e.png)
围岩压力
围岩压力
(a)
(b)
变
松
形
动
阶
阶
段
段
(c)
(d)
塌
成
落
拱
阶
阶
段
段
围岩松动压力的形成
围岩压力
围岩压力
⑴ 隧道开挖后,在围岩应力重分布过程中,顶板开始沉陷, 并出现拉断裂纹,可视为变形阶段;
⑵ 顶板的裂纹继续发展并且张开,由于结构面切割等原因, 逐渐转变为松动,可视为松动阶段;
⑶ 顶板岩体视其强度的不同而逐步坍塌,可视为坍塌阶段;
围岩压力
⑴ 深埋隧道围岩压力的确定(工程类比法)
围岩竖向匀布压力q 按下式计算:
q = 0.45 ×2 s-1×γω (kN/m2)
式中 :S—围岩级别,如属II级,则S=2; γ— 围岩容重, (kN/m3); ω=1+ i(B-5) — 宽度影响系数; B — 隧道宽度,(m); i —以B=5m为基准,B每增减1m时的围岩压力增减率。 当B<5m,取i =0.2;当B > 5m,取i =0.1。
围岩压力
① 深、浅埋隧道的判定原则
Hp=(2~2.5)hq 式中:Hp—深浅埋隧道分界深度;
hq—荷载等效高度,按下式计算: hq=q/γ
q —深埋隧道竖向均布压力 kN/m2; γ —围岩容重(kN/m2)。
围岩压力
在矿山法施工的条件下
I~Ⅲ级围岩取 Hp=2hq
Ⅳ~Ⅵ级围岩取 Hp=2.5hq
围岩压力
围岩压力
围岩压力
围岩压力是指隧道开挖后,围岩作用在隧道支护上的压力,是隧道支撑
或衬砌结构的主要荷载之一。
岩体初始 应力状态
围岩分级与围岩压力—围岩压力(隧道工程施工课件)
![围岩分级与围岩压力—围岩压力(隧道工程施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1bcd2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8.png)
一、围岩压力及分类
(一)围岩压力概念
广义概念:围岩压力是指引起地下开挖空间周 围岩体和支护变形或破坏的作用力。它包括由地应 力引起的围岩应力以及围岩变形受阻而作用在支护 结构上的作用力。
狭义概念:指围岩变形受阻而作用在支护结构 上的作用力。
(二)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压力分类
• 松动压力 • 形变压力 • 膨胀压力 • 冲击压力
➢ 地质因素:它包括初始应力状态、岩石力学性 质、岩体结构面等;
➢ 工程因素:它包括断面大小、施工方法、支护 设置时间、支护刚度、坑道形状等。
四、影响围岩压力的因素
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时间因素 ➢2.坑道的尺寸与形状 ➢3.坑道的埋深 ➢4.支护 ➢5.爆破 ➢6.超挖回填
当岩体具有吸水膨胀崩解的特征时,由于围岩 吸水而膨胀崩解所引起的压力称为膨胀压力。它 与形变压力的基本区别在于它是由吸水膨胀引起 的。
4.冲击压力
冲击压力是在围岩中积累了大量的弹性变形能 以后,由于隧道的开挖,围岩的约束被解除,能量 突然释放所产生的压力。
上述松动压力、形变压力往往同时存在,难以 严格区分。
水平岩层
倾斜岩层
拱顶坍塌、冒落
水平岩 层冒落
倾斜岩层掉 块、塌落
高边墙 坍塌
裂隙岩体顶部掉块
2.形变压力
形变压力是由于围岩变形受到与之密贴的支 护如锚喷支护等的抑制,而使围岩与支护结构共 同变形过程中,围岩对支护结构施加的接触压 力。
软岩巷道严重底鼓变形
软岩巷道变形、支撑断裂
3.膨胀压力
1.松动压力
由于开挖而松动或坍塌的岩体以重力形式直接作 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称为松动压力。
松动压力常通过下列三种情况发生: 在整体稳定的岩体中,可能出现个别松动掉块的岩 石; 在松散软弱的岩体中,坑道顶部和两侧边帮冒落; 在节理发育的裂隙岩体中,围岩某些部位沿软弱面 发生剪切破坏或拉坏等局部塌落。
隧道围岩分级及围岩压力
![隧道围岩分级及围岩压力](https://img.taocdn.com/s3/m/407eb2a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2.png)
隧道围岩分级及围岩压力隧道所穿过的地层是千变方化的,可能遇到各种工程性质不同的围岩。
隧道围岩分级是评价隧道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也是隧道支护方案设计和施工工艺确定的主要依据。
分级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因此,正确划分隧道围岩分级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围岩分级确定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支护结构上的作用力(即围岩压力)就成为正确、合理设计隧道结构的关键。
4.1 围岩岩性与初始应力4.1.1 围岩岩性隧道工程围岩是指地壳中受开挖活动影响的那一部分岩土体。
这个范围在横断面上约为6~10倍的洞径。
围岩的工程性质,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而对围岩稳定性最有影响的是力学性质,即围岩抵抗变形和破坏的性能。
围岩既可以是岩体,也可以是土体。
本书仅涉及岩体的力学性质。
岩体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形成的地质体,被许许多多不同方向、不同规模的断层面、层理面、节理面和裂隙面等各种地质界面切割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各种块体。
这些地质界面称为结构面或不连续面,这些块体称为结构体,岩体可以看作由结构面和结构体组合而成的具有结构特征的地质体。
所以,岩体的力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岩体的结构特征、结构体岩石的特性及结构面的特性。
环境因素,尤其地下水和地应力对岩体的力学性质影响也很大。
在软弱围岩中,节理和裂隙比较发育,岩体被切割破碎,结构面对岩体的变形和破坏都不起主导作用,所以岩体的特性与结构体岩石的特性并无本质区别。
在完整而连续的岩体中亦是如此。
反之,在坚硬的块状岩体中,由于受软弱结构面切割,块体之间的联系减弱,此时,岩体的力学性质主要受结构面的性质及其在空间的组合所控制。
由此可见,岩体的力学性质必然是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岩体与岩石相比,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与工程总体尺度相比,岩石几乎可以被认为是均质、连续和各向同性的介质;而岩体则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不连续性和各向异性。
岩体抗拉变形能力差,因此,岩体受拉后很容易沿结构面发生断裂。
隧道工程-围岩压力及计算
![隧道工程-围岩压力及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a15d09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1.png)
详细描述
数值模拟法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计算方法,通过建 立围岩和隧道的数值模型,模拟围岩的应力分布和变形 。这种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地质构造、岩石力学性质和施 工因素等对围岩压力的影响。通过反分析计算,可以得 出围岩压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数值模拟法具有较高的 精度和灵活性,是现代隧道工程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之一 。
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 预测围岩的稳定性,及时 发出安全预警。
施工指导
根据监测数据反馈,指导 隧道施工,调整施工方法、 进度和支护措施。
06
工程实例分析
工程背景介绍
工程名称
某山区高速公路隧道
工程地点
山区地势陡峭,地质条件复杂
工程规模
隧道长度约5公里,设计时速为80公里/小时
围岩压力计算与支护设计
04
隧道支护设计
隧道支护的类型
被动支护
仅在围岩产生显著变形时才起作 用,如混凝土衬砌、喷射混凝土 等。
复合支护
采用多种支护方式共同作用,以 增强支护效果。
01
02
主动支护
通过施加外部支撑力,主动控制 围岩变形,如钢拱架、锚杆等。
03
04
联合支护
结合主动和被动支护的优点,如 钢拱架与喷射混凝土联合使用。
围岩压力计算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隧道围岩压力,为支护设计提供依 据。
支护设计
根据围岩压力计算结果,设计合理的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结构,确保隧道施工 安全和长期稳定性。
施工监测与反馈分析结果
施工监测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压力、支护结构变形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 情况。
反馈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评估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后续施工提供 指导。
隧道工程-围岩分级精选文档
![隧道工程-围岩分级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915bb7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6.png)
隧道围岩分级与围岩压力
(六)问题及研究方向 1.问题
指标定性的多、定量的少。如何做到准确、方便、好用?
2.研究
⑴发展物探手段,增加定量指标。 ⑵发展分析理论 模糊数学~围岩分级; 隧道位移~围岩分级;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围岩分级等。
45
4.4 围岩压力
4.4.1 岩体初始应力状态
自重应力 构造应力 地下水压力 温度应力
力学
3
岩石与岩体的区别: 岩石:均质、连续、各向同性 岩体:非均质、不连续、各向异性
岩体力学性质获取的方式: 现场试验:真实、费时、费钱 室内试验:不易取样、代表性差
问题: 1.结构计算与力学性质的关系?
2.隧道结构计算的难点?
4
隧道围岩分级与围岩压力
1、岩体的变形特性 受拉、受压、剪切、流变
问题:岩体能受拉吗?
31
隧道围岩分级与围岩压力
⑵ 分级的理论基础
●以围岩的稳定性判断为基础。
属于“以岩体构造和岩性特征为代表”的分级方法。
●主要考虑4种因素:
①岩石坚硬程度 ②围岩完整状态
基本分级
③地下水 ④围岩初始地应力
修正基本分级
基本分级 修正基本分级 最终分级
32
隧道围岩分级与围岩压力
⑶ 基本分级
依据:围岩主要工程地质条件,由两条组成:
构造、岩石强度、RQD指标等。
24
隧道围岩分级与围岩压力
4.3.2围岩分级方法
3个基本因素: ①岩性: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弹性波速等。 ②地质构造:岩体完整性或结构状态。 ③地下水:地下水发育时,围岩级别应降低。
1个附加因素: ④初始地应力:适当考虑。
25
隧道围岩分级与围岩压力
隧道围岩分级及围岩压力
![隧道围岩分级及围岩压力](https://img.taocdn.com/s3/m/64f505fd0c22590103029d31.png)
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 (2)掌握公路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 (3)理解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因素;
本章主要内容
5.1 隧道围岩分级及其作用 5.2 围岩压力的确定 5.3 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因素
● 围岩: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 的岩体
● 围岩压力:是指隧道开挖后,围岩作用在隧道支护 上的压力,是隧道支撑或衬砌结构的主要荷载之一。 其性质、大小、方向以及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对正确 地进行隧道设计与施工有很重要的影响。
⑶ 以地质勘探手段相联系的分级方法:
② 以岩石质量为指标的分级方法——R.Q.D.方 法
● 优点:考虑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分级指 标大体上是半定量的。
● 缺点:分级的判断还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⑷ 组合多种因素的分级方法
评价一种岩体的好坏,既要考虑地质构造、岩性、 岩石强度,还要考虑施工因素,如掘进方向与岩层 之间的关系、开挖断面的大小等。
● 围岩分类: 主要突出同一性,是质的定性评价,强调的是属 性特征.
● 围岩分级: 主要突出差异性,是量的界定,强调的是等级特 征.
● 围岩分级的目的 ① 作为选择施工方法的依据; ② 进行科学管理及正确评价经济效益; ③ 确定结构上的荷载(松散荷载); ④ 给出衬砌结构的类型及其尺寸; ⑤ 制定劳动定额、材料消耗标准基础等;
⑶ 分级要有明确的工程对象和工程目的。
⑷ 分级宜逐渐定量化。
值得注意,近年国内外有关学者提出 采用模糊数学分级;根据隧道周边量测的收 敛值分级;采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分类等 建议,这些设想都将使围岩分级方法日趋完 善。
3、我国公路隧道围岩分级 ⑴ 公路隧道围岩分级的出发点 ● 强调岩体的地质特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 分级指标应采用定性和定量指标结合方式; ● 明确工程目的和内容,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 分级应简明,便于使用; ● 考虑吸收其它围岩分级优点,并尽量和我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
➢坑道开挖后的弹性二次应力场弹性理论基础 小孔口问题(基尔斯解答) 按直接加载法求解初始应力状态下围岩二次应力场和位移场 若以开挖前的位移状态为基准,则真实的围岩二次位移场和应力场为:
u2 u u0 2 0
导论
➢坑道开挖后的弹性二次应力场
z
2
12 1 142 34 1cos2
z
2
1 2 1 1 3 4 1 cos2
z
2
11 22
3 4
sin 2
a, z x
注:此处应力正方向的规定与弹性力学应力正方向规定相反。
导论
➢坑道周边应力状态(ρ=a)
0
z121co2 s
✓坑道的开挖使坑道周边的围岩从二向(或三向)应力状 态变成单向(或二向)应力状态,沿坑道周边的应力值及 其分布主要取决于λ值。
围岩的塑性判据为:采用摩尔库伦条件。假设所分析的问题侧压力系数λ=1.0,圆形隧道,为轴 对称,剪切应力为0,所以围岩内的切向应力和径向应力就成为最大和最小主应力。
当λ=1时,坑道周边位移成轴对称分布,有
ur0
1
E
r0z
z
2G
r0
vr0 0
当λ≠1时,坑道周边位移为
u r0 1 E 2 zr 0 1 1 3 4 co 2 s4 G zr 0 1 1 3 4 co 2 s v r0 1 E 2 zr 01 3 4 si2 n 4 G zr 01 3 4 si2 n
围岩为均质的、各向同性的连续介质; 只考虑自重造成的初始应力场; 坑道形状是圆形的; 坑道位于一定深度,简化为无限体中的孔洞问题。
➢坑道开挖后围岩中应力、位移,视围岩强度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开挖后的围岩仍处于弹性状态,此时坑道围岩除产生稍许松弛外,一般是稳定的; 一种是开挖后的应力状态超过围岩的单轴抗压强度,此时围岩一部分处于塑性甚至松弛 状态,围岩将产生塑性滑移、松弛和破坏。
✓侧压力系数λ的变化意味着围岩条件的变化,侧 压力系数小说明围岩条件好,侧压力系数大说明围 岩条件差。
导论
➢毛洞弹性位移状态(无支护洞室围岩位移状态)
✓围岩内任一点的位移:开挖所引起的位移,径向位移以向隧道内为正,切向位移以 顺时针为正。
u1 E2zr011412co2s
u1 E2zr012122si2 n
公路隧道围岩压力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导论
➢构造应力场
地质力学认为,地壳各处发生的一切构造变形与断裂都是地应力作用的结果,因而地质力学就 把构造体系和构造形式在形成过程中的应力状态称之为构造应力场,它是动态的。
导论
➢毛洞弹性位移状态(无支护洞室围岩位移状态)
✓在不同的λ值条件下,开挖后的断面收敛状态如图所示,当λ=1时隧道断面是均匀缩 小的,随着λ的减小,隧道上下顶点继续向隧道内挤入,水平直径处则减小,变成扁 平的断面形状。
✓隧道开挖后围岩基本上是向隧道内移动的。只是在一定的λ值条件下(λ≤0.25),在 水平直径处围岩有向两侧扩张的趋势。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拱顶位移均大于侧壁位 移。
导论
➢围岩应力向深处变化的规律
✓侧壁中点,在λ=0~1.0时坑道周边的切向应力都为 正值(压应力),最大值为3σz,最小值为2σz。 ✓拱顶处应力值随着ρ的增加,逐渐接近于初始应 力状态。坑道开挖后二次应力分布范围是很有限的。 视λ值其范围大致在(5~7)a左右。λ愈大,影响范 围愈大。
✓拱顶处的拉应力深入围岩内部的范围约为0.58a, 尔后转变为压应力。这也说明坑道围岩内拉应力区 域是有限的,而且只在λ小于1/3的情况下出现。
由于构造应力场的不确定性,很难用函数形式表达。它在整个初始地应力场中的作用只能通过某 些量测数据加以分析。构造应力场具有如下特征:
✓地质构造形态不仅改变了重力应力场,而且除以各种构造形态获得释放外,还以各种形式积蓄在 围岩内,这种残余构造应力将对隧道工程产生重大影响。
✓构造应力场在不深的地方已普遍存在,而且最大构造应力的方向多近似为水平,其值通常大于自 重应力场中的水平应力分量,甚至也大于垂直应力分量,这与自重应力场有很大不同。
✓构造应力场很不均匀,它的参数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它的主应 力轴的方向上绝对值变化很大。
在理论分析中,常把初始地应力场按静水应力场来处理。在某些重要的工程中,多采取实地测量的 方法来判断主应力的大小及其方向的变化规律。
导论
(2)毛洞(二次)应力及位移状态
➢开挖后周边围岩的应力状态,受开挖方式(爆破、非爆破)和方法(全断面开挖、分 部开挖法等)的强烈影响。 ➢基本假定
✓λ=0时,即只有初始垂直应力时,拱顶出现最大切向拉应 力,并分布在拱顶一定范围内。拉应力范围约出现在与垂 直轴左右各300的范围内。
✓随着λ的增加,拱顶切向拉应力值及其范围逐渐减小。当 λ=1/3时,拱顶切向拉应力等于0。大于1/3后,整个坑道周 边的切向应力皆为压应力。λ在0~1/3之间时,拱顶(拱底) 范围是受拉的。拱顶可能发生局部掉块和落石,但不会造 成整个坑道的破坏。
✓在侧壁范围内,λ在0~1.0之间时,周边切向应力总是压 应力,而且总比拱顶范围的应力值大。侧壁处较大的压应 力是造成侧壁剪切破坏或岩爆(分离破坏)的主要原因之 一,而且常常是整个坑道丧失稳定的主要原因。
✓当λ=1时,坑道周边围岩各点的应力皆相同。 为一常数(2σz)对圆形坑道稳定有利。
✓通常围岩的侧压力系数λ变动在0.2~0.5之间。 在பைடு நூலகம்个范围内,坑道周边切向应力大都是压 应力,要注意切向应力的变化,它是造成坑 道破坏的主要原因。
导论
➢坑道开挖后形成塑性区的二次应力状态
在深埋隧道或埋深较浅但围岩强度较低时,上述应力状态可能超过围岩的抗压强度,此时坑道或 发生脆性破坏,如岩爆、剥离等(坚硬、脆性、整体的围岩中),或在坑道附近围岩内形成塑性 应力区域,发生塑性剪切滑移或塑性流动。塑性区的围岩因而变得松弛,其物理力学性质也发生 变化。对设计有实际意义的是塑性区内的应力应变状态和塑性区范围的大小、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