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合集下载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一、教学环节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能力目标:通过欣赏与演唱提高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情感目标: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和草原人民质朴、执着的性格,了解西部地区人民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2、教学重难点: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找出乐曲中乐句的特点。

3、教学用具:电子琴、打击乐器。

4、教学流程A、导入:直接导入师:同学们我国地域辽阔,有很多个少数民族,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预设学生:蒙古族、布依族、维吾尔族、傣族等师:下面请同学们听听这首歌曲,你认为是哪个民族呢?预设学生:哈萨克族。

B、试听歌曲师:听录音机泛唱听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歌曲,强弱关系是什么?预设学生4拍子,强弱关系是强、弱、次强、弱教学生用手势打出四拍子的强弱关系,并且再听第二遍歌曲用手打拍子。

C、学唱歌曲老师泛唱一遍歌曲同学跟着哼唱请同学们试着跟着琴一起唱,填第一段歌词说一说夏牧场的美丽画面。

牧场景色(红梅绿水、冰峰、牛羊)想象美丽的草原景色再唱一遍。

学生跟着琴填第二段歌词,说一说歌词描写了什么景象。

生活的景象(炊烟袅袅、奶茶飘香、歌声阵阵)想象牧民生活的景象唱一遍讲解阿肯(是哈萨克人民对民间歌手的尊称,阿肯的歌词内容很能表达哈萨克人民的豪迈性格,反应天山草原的时代气息。

师通过学唱歌曲请同学们找找歌曲中的乐句有什么特点。

哪句最能够抒发感情?找出来并唱出来。

预设学生:前两句乐句完全相同,最后一句的后半部分与前两个乐句的后半部分相同,第三乐句的前半部分最能抒发感情。

完整的唱一遍歌曲,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欢快热情的演唱。

二、课外延伸:解西部地区人民的风土民情,开阔视野。

1、图片展示哈萨克民族乐器2、同用打击乐器伴奏,歌伴舞《美丽的夏牧场》三、小结大草原蕴含着古老的民族文化、宝贵的风土民情,她所蕴含的生命的壮丽与伟大,深深的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所以,我们要更加的了解草原,更加的热爱草原。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2单元《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2单元《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2单元《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辨别和模仿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旋律和节奏;2.能够了解歌曲歌词的意义,掌握歌曲的演唱要领;3.能够通过动作、画面等语言形式表达歌曲的意境;4.培养学生的感性理解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歌曲《美丽的夏牧场》;2.歌曲歌词的理解和演唱要领;3.表达歌曲意境的形式。

三、教学重难点1.歌曲旋律和节奏的辨别和模仿;2.歌曲意境的表达;3.歌曲演唱的技巧和语感培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1.教师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学生闭上眼睛听,用心感受这首歌曲的曲调、旋律和节奏。

3.学生开眼,谈谈首听歌曲的感受。

2、歌曲学习1.教师指挥学生“跟我来唱”“大家一起唱”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模仿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演唱要领。

3.发放歌词,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思,并加强发音练习。

4.教师演示歌曲的演唱方法,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声音表达歌曲的表情和情感。

3、形式表达1.学生分组,自选表现形式(如舞蹈、画画、表演等),展现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2.学生进行小组间交流和分享,学习和取长补短。

4、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验,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1.学生基本功薄弱,对歌曲旋律和节奏的模仿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提高。

2.学生对歌词的理解能力较弱,需要教师重点强调。

3.学生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需要重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兴趣。

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1.细化教学过程,强化练习环节,减少干扰。

2.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歌曲歌词的意义,加强发音练习。

3.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理解歌曲。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调整,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带领学生探索音乐的世界,在音乐中收获快乐和成长。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美丽的夏牧场》,感受草原牧场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表现夏牧场的美丽,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草原牧场的风土人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 感受歌曲中的草原风光,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音高较高的音符。

2. 歌曲的节奏和拍子。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乐教材。

3. 电子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重点教授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

引导学生跟唱,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3. 歌曲欣赏:教师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歌曲中的草原风光和民族特色。

4. 歌曲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5. 歌唱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唱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演唱中感受歌曲的美感,提高歌唱技巧。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有关夏牧场或草原的歌曲,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草原夜色美》等,进行比较学习,使学生对草原音乐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夏牧场上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草原风情。

七、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学生学会了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感受到了草原牧场的美丽风光。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提高了歌唱技巧,还加深了对我国草原文化的了解。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需要将《美丽的夏牧场》唱给家人听,让他们也感受到歌曲的美。

2.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关于夏牧场或草原的歌曲,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需要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歌曲,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人教版六上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人教版六上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 比喻
- 拟人
- 修辞手法
3. 课文的情感表达
- 热爱大自然
- 感悟生活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美丽的夏牧场》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② 课文的表达方式
这篇课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西北牧区的自然风光和牧羊人的生活。
③ 课文的情感表达
这篇课文通过对西北牧区的自然风光和牧羊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板书设计:
1. 课文的结构与内容
- 自然风光
- 牧羊人的生活
- 作者的感悟
2. 课文的表达方式
3.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欣赏课文中描绘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我国西北牧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素养。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美丽的夏牧场》课文内容,掌握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夏牧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景观;2.了解夏牧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3.了解夏牧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5.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二、教学内容1.夏牧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景观;2.夏牧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3.夏牧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4.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5.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夏牧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2.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3.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夏牧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景观,让学生了解夏牧场的基本情况;2.互动法: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夏牧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3.实践法:通过实地考察夏牧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夏牧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景观;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3.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内容1.夏牧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景观;2.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3.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夏牧场的自然景观,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授(20分钟)教师讲解夏牧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景观,让学生了解夏牧场的基本情况。

3.互动(15分钟)教师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4.实践(30分钟)学生分组前往夏牧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夏牧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5.总结(10分钟)学生回到教室,进行总结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夏牧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了解夏牧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3.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内容1.夏牧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夏牧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3.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美丽的夏牧场》,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体验牧民的快乐生活。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唱歌、演奏、舞蹈等表现手段,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美丽的夏牧场》,感受草原风光和牧民生活。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歌曲《美丽的夏牧场》乐谱、音响设备、草原风光图片。

2. 学生准备:自带乐器(如口琴、吉他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重点讲解高音部分和节奏。

3. 演奏乐器:学生自发组成小乐队,演奏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4. 舞蹈表演:学生自编舞蹈,展示草原牧民的快乐生活。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草原风光和牧民生活的美好。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 家长协助学生拍摄草原风光照片,体会牧民生活。

3. 学生下周上课时,分享自己的课后作业成果。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演唱、演奏、舞蹈等方面的表现。

2. 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 家长评价,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音乐学习情况。

七、教学拓展: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草原风光摄影比赛,展示草原的美丽。

2. 学生参观牧场,体验牧民生活,感受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开展草原主题的音乐作品欣赏,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八、教学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学生提出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及时解答,促进学生进步。

3. 家长提供意见和建议,教师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求。

九、教学改进:1. 针对学生在歌曲演唱、演奏、舞蹈等方面的不足,教师制定针对性的辅导计划。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美丽的夏牧场》,感受夏牧场的美丽风光,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心情。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表情等方面的表现。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歌词及旋律。

2. 夏牧场的美丽风光及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2. 教学难点:音准、节奏、表情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夏牧场的图片、歌词、旋律等。

2. 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3. 音频设备: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夏牧场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夏牧场美丽风光的向往。

2. 学唱歌曲:a. 教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表情等方面的指导。

b. 分句教唱,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熟练。

c. 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注意音色、音量的控制。

3. 分析歌曲:讲解歌曲的歌词内容,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 演唱练习:a. 集体演唱,检查学生的演唱效果。

b. 分组演唱,相互评价,提高演唱水平。

c. 邀请学生代表演唱,鼓励他们大胆表现。

5.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谈谈对夏牧场的印象,以及在学习歌曲过程中的收获。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欣赏音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六、教学方法1. 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学习。

2. 运用讲解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和音乐特点。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4. 运用鼓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七、教学步骤1. 初听歌曲:让学生完整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学唱旋律:教师钢琴伴奏,引导学生跟唱旋律,注意音准和节奏。

3.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注意发音和咬字清晰。

4. 演唱练习:分组或集体演唱,教师指导,纠正发音和演唱中的错误。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牧民的一天》这首乐曲,引导学生感受电子琴多变的音色,激发他们对草原音乐的兴趣和美丽草原的热爱之情。

2、根据想象和联想为《牧民的一天》各段音乐命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电子琴多变的音色,激发他们对草原音乐的兴趣。

2、根据想象和联想为《牧民的一天》各段音乐命名。

教材分析这首乐曲由五个乐段组成。

乐曲利用电子琴音色多变的特点,生动地描绘了草原美丽的景色和草原牧民一天中劳动、生活的情景。

第一乐段引子,描绘了草原清晨的景色,音乐清新而优美。

第二乐段是全曲主题的第一次呈现,表现了牧民们愉快的放牧场景。

第三乐段表现了草原上万马奔腾的景象,音乐急速而欢腾,形成了全曲的高潮。

第四乐段表现了牧民们欢快的踏歌起舞,乐曲主题再现。

第五乐段为尾声,表现了夕阳西沉,炊烟袅袅,牧民们结束了一天的劳动踏上归途直至渐渐消失在夜幕之中,音乐节奏主题逐步放宽,力度渐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视频美丽的草原。

2、学生谈观看后的感受。

二、乐曲欣赏1、初听《牧民的一天》音频,提问:乐曲描绘了什么情景?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师:这首乐曲运用电子琴多变的音色,生动地描绘了蒙古族牧民一天的生活、劳动情景。

2、这是一首多乐段的乐曲,由五乐段构成,下面逐段进行欣赏。

聆听第一乐段引子,描绘了什么情景?第一乐段引子描绘了草原清晨的景色,草原渐渐从睡梦中苏醒了,动物们欢叫着,牧民们伸展着筋骨,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3、听乐曲第二乐段主题。

(1)出示视唱主题旋律。

老师和学生一起视唱曲谱。

(2)学生展开想象,仔细聆听第二乐段描绘了什么情景?第二乐段是全曲主题的第一次呈现,表现了牧民们放牧时愉快高兴的心情。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第一篇:《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演唱歌曲,并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2.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美好的意境,培养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用优美清晰、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并能用深情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

2.引导学生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

教材分析《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曲为一段体,G大调,4/4拍,一段体。

运用民歌旋律发展中最常见的手法,将第一、二乐句多次反复构成全曲。

歌曲的音域不宽,只有六度,歌曲的旋律多次反复,六个乐句,除第五乐句外,一、三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二、四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第六乐句在旋律上与二、四乐句重复,在节奏变化。

歌曲旋律起伏流畅,优美动听,充分表现了新疆哈萨克夏牧场的美丽景色,唤起人们对新疆的热爱与向往。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导入新课1.欣赏歌舞视频。

2.提问:欣赏完这段视频,你觉得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呢?学生回答。

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3.教师介绍哈萨克族民族乐器冬不拉、手鼓。

师:哈萨克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和手鼓。

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录像认识哈萨克族乐器,进而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并引入本课歌曲的学习。

二、学习歌曲1.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优美、赞美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

(学生听后谈感受)2.再次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提出问题:(1)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问题。

师:歌曲表现了天山脚下的夏牧场的美丽景色和牧民们的幸福生活。

(2)歌曲是什么速度?学生回答:中速。

3.《美丽的夏牧场》歌曲学习。

(1)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分句学唱歌谱。

提问: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哪两个乐句旋律相同?学生回答:旋律中“6”音出现的最多,一二乐句旋律相同。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词汇、句型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在写作技巧方面存在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此外,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让我意识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讨论,能够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多设计一些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夏牧场的基本概念。夏牧场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美丽景观,是牧民们放牧和生活的地方。它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了解自然、欣赏自然之美的重要窗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夏牧场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夏牧场的美丽景色,以及这样的描写如何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描绘自然风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课文内容理解:《美丽的夏牧场》中对夏牧场自然风光的描绘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如“绿草如茵”、“牛羊成群”等景象的描绘。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思考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想象力,提高对自然美景的感知与评价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美丽的夏牧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美丽的夏牧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美丽的夏牧场一、教材背景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的一节课,是介绍夏季场景的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夏季的美好,增强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目标1.掌握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歌词和曲调。

2.增强孩子们对于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3.提高孩子们的音乐表演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内容1.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学习和欣赏。

2.讲解歌曲的意义和表演技巧。

3.组织孩子们合唱和表演歌曲。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舞动夏天通过互动的小游戏来热身,让孩子们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

2. 歌曲欣赏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让孩子们仔细聆听。

3. 歌曲教学1.教唱歌曲:先教唱前两句歌词“绿草地上牛儿走,夏天的风儿真好听”,唱几遍后再教唱下一句歌词“小鸟儿在林中唱,夏天的蓝天好看极了”。

2.要求孩子们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唱出歌曲。

3.整合歌曲:将前两句歌词和下一句歌词整合成完整的歌曲,教唱整首歌曲。

4. 表演与合唱在教室中布置一张夏牧场的场景,让孩子们穿上动物、植物等相关的服装,在场景中生动地演绎歌曲的内容,并进行合唱演出。

五、课堂小结1.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加深孩子们对歌曲的了解和印象。

2.强调重要知识点,让孩子们牢记。

六、作业布置让孩子们自选一首夏季主题的歌曲,准备下节课的小合唱。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们对于夏季的美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课程设计上我们也注意到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加强了歌曲的整合教学和表演环节,让课程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

同时,我们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跟唱节奏和音准上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夏牧场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夏牧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3. 让学生了解夏牧场的畜牧业发展和人类活动。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图片分析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美丽的夏牧场》一文,描述了我国西北高原上夏牧场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2 教学图片:夏牧场的自然风光、动植物图片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展示夏牧场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夏牧场的概念、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3.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夏牧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当地的影响。

3.4 成果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3.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讨论成果,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4.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夏牧场相关知识的掌握。

4.3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出的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源:《美丽的夏牧场》课文。

5.2 图片资源:夏牧场的自然风光、动植物图片。

5.3 网络资源:有关夏牧场生态环境、畜牧业发展的资料。

5.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牧场,增强对夏牧场的直观认识。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夏牧场的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6.2 课堂活动: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景色描绘,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通过讨论、汇报等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夏牧场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关于夏牧场的作文。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通过口语、书写方式,描述夏季牧场的特点和美景。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与思考,写出自己对夏季牧场的感受和想象。

3.学生能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和思考,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美丽的夏牧场》故事书2.彩色粉笔或彩色笔3.夏季牧场的图片或者幻灯片4.学生的课本和笔记本5.纸张和铅笔教学过程:引入:1.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美丽的夏牧场》,并展示夏季牧场的图片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夏季牧场的特点和美丽的景色。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夏季牧场的特点,例如:夏季牧场有哪些植物?动物有哪些?天气如何?景色如何?等等。

导入:1.教师请学生打开课本,让他们分组读一读《美丽的夏牧场》故事,并让每组选择一个代表来简单介绍故事情节。

2.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进行概括性的复述,并提问学生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知经验。

主体:1.通过学生对故事的了解和感知,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和细节,例如:主人公在夏季牧场的生活如何?主人公的家人如何?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等等。

2.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加入一些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例如:如果你是主人公,你还能做些什么?你对牧场的看法有何不同?3.教师提供一些词汇和句式,让学生们使用新学到的词汇和句式来描述夏季牧场的美景和特点,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讨论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出每个小组对夏季牧场最喜欢的一个特点,并写在黑板上整合。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展示,并给出评价和建议。

巩固:1.学生收拾好书本和笔记本,然后用纸张和铅笔写下对夏季牧场的感受和想象。

2.邀请几位学生进行朗读,让其他同学也能听到不同的看法和体验。

拓展:1.学生完成以上活动后,教师可以请学生们通过绘画、摄影、音乐等方式表现自己对夏季牧场的理解和想象,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2.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作品,组织一次集体的夏季牧场参观活动,让学生们亲自感受和体验夏季牧场的美丽。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夏牧场的图片,了解夏牧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2)培养学生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观察、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夏牧场的特点。

(2)通过绘画、摄影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夏牧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培养学生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夏牧场的特点,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夏牧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绘画、摄影等表现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夏牧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夏牧场的自然风光。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夏牧场特点,教师总结。

2. 深入学习(1)教师播放夏牧场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夏牧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夏牧场的特点,总结夏牧场的美。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绘画、摄影等实践活动,表现夏牧场的美丽风光。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帮助。

4. 分享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夏牧场的特点,培养学生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夏牧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和创作空间,培养学生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夏牧场的美丽风光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总结:夏牧场的美丽风光提醒我们要珍惜大自然的馈赠,保护生态环境,传承民族文化。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美丽的夏牧场》适用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夏牧场的自然风光和特色,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热爱。

2. 通过学习夏牧场的相关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 句子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2. 句子结构的分析和运用。

二、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夏牧场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任务型教学法: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知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与夏牧场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 学习任务单:提前准备好供学生完成任务的学习单。

3.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认读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夏牧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夏牧场的印象,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2. 生字词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新词新句,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并让学生进行认读练习。

3. 课文理解: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4. 句子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子进行表达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夏牧场。

3. 家长协助孩子了解夏牧场的相关知识,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课文的理解程度。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热爱。

3《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3《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3《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正确朗读《美丽的夏牧场》中的生词和词组;2.能理解和复述故事的内容;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4.能够灵活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美丽的夏牧场》中的生词和词组;2.理解和复述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2.能够灵活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准备:《美丽的夏牧场》的课文,PPT课件,图片,小黑板,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引入《美丽的夏牧场》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复习与本课相关的生词和词组,例如:farm, beautiful, sheep, cows, horses, flowers, fruit trees等,并将这些词汇呈现在PPT上引导学生朗读。

Step 2:故事朗读与理解1.让学生朗读故事标题并回答问题:“What is the title of the story?”然后老师听读整个故事,并观察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教师通过图片和故事梗概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主题和大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

Step 3:词汇及句型练习1.教师出示PPT上的单词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词汇找到课文中的对应部分,并帮助学生学习并记忆这些词汇。

2.通过操练与课文相关的句型,例如:There are...;I can see...;They are...等,让学生熟悉和掌握这些句子的用法。

Step 4:观察与讨论1.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片,并自由讨论其中的细节和故事中可能出现的情节。

2.在小黑板上列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就故事中的细节和情节进行讨论,例如:What color are the flowers in the farm?;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next in the story?等。

Step 5:小组合作练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来扮演,并根据故事的情节为自己的角色编写一段对话。

美丽的夏牧场课程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课程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夏牧场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掌握牧场中动植物的主要特点。

2. 学生能够描述夏牧场对当地经济、文化及环境的影响。

3. 学生能够掌握牧场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概念。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地观察、资料搜集,提升信息整理和归纳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学生尊重和欣赏牧民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学生通过了解夏牧场,激发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的意识。

本课程针对年级:小学四年级课程性质:以实地考察、实践体验为主,结合课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观察和表达能力,对大自然和生活环境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第四章《自然与生态》相关内容,组织以下教学安排:1. 牧场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 动植物资源的介绍与认识- 牧场生态循环与生物链的关系2. 夏牧场与当地经济、文化及环境的关系- 夏牧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 牧民文化的传承与特点- 夏牧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3. 牧场生活体验与词汇学习- 牧场实地考察,观察牧民生活- 学习牧场相关词汇和概念4. 小组合作与实践体验- 分组进行牧场动植物观察和记录- 搜集和整理夏牧场对当地经济、文化及环境影响的相关资料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牧场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第二课时:夏牧场与当地经济、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第三课时:牧场生活体验与词汇学习第四课时:小组合作与实践体验,成果展示与交流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实践体验,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夏牧场的生态环境、经济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感。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夏牧场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学会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草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并能用优美的歌声表现夏牧场的美丽。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歌谱和音频资料。

2. 学生准备歌唱本和乐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谱,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高,引导学生跟唱。

3. 歌曲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夏牧场的印象,以及歌曲中所表现的美好景象。

4. 歌曲展示:学生分组,选择合适的乐器,用音乐的形式展示对夏牧场的热爱。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歌曲中所展现的美丽夏牧场。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争取能熟练演唱。

2. 家长协助孩子,让他们在家人面前展示所学歌曲,分享学习的喜悦。

3. 家长引导孩子,让他们谈谈对夏牧场的看法,以及歌曲中所体现的我国草原文化。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聆听、学唱、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提高。

3. 融入草原文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 学生能够用乐器演奏歌曲,展示对夏牧场的热爱。

3. 学生能够谈论自己对夏牧场的看法,以及对我国草原文化的了解。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草原,让他们亲身感受夏牧场的美丽。

2. 邀请草原地区的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草原文化。

3. 开展草原歌曲比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夏季农场的特点与作物生长环境;2.掌握基本的农场管理知识,如浇水、施肥、除草等;3.培养学生观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团队意识;5.增强学生对农田环境与作物生长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农场参观:学生走进美丽的夏牧场,了解夏季农场的特点和作物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阳光等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2.农场管理知识:介绍浇水、施肥、除草等基本农场管理知识,使学生了解不同作物对水肥和光照的需求,以及如何保持土壤湿润和杂草控制等。

3.农作物观察与实践:学生选择一种农作物进行观察,记录作物生长的变化,通过实践测量土壤的湿度、温度等指标,了解作物生长的需要。

4.农作物疾病防治:引导学生了解作物疾病防治的重要性,介绍常见的作物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如喷洒农药、定期除虫等。

5.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照顾一片农作物,学生们共同协作,互相帮助,学习合作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夏季农场的景象,激发学生对夏季农场的好奇心和兴趣。

2.介绍夏季农场的特点和作物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阳光等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3.介绍农场管理知识,如浇水、施肥、除草等基本农场管理知识,学生们通过讨论和实际操作,了解作物生长的需求和管理方法。

4.学生选择一种农作物进行观察,记录作物生长的变化,通过实践测量土壤的湿度、温度等指标,探究作物生长的需要。

5.引导学生了解作物疾病防治的重要性,介绍常见的作物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学生们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农作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6.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照顾一片农作物,学生们共同协作,互相帮助,学习合作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7.总结与展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实践成果,总结夏季农场的管理经验和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8.激发思考与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如何保护农田环境等问题,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美丽的夏牧场》,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美感。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重点:1.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学唱。

2. 新疆音乐风格特点的掌握。

四、教学难点:1. 歌曲中特殊音阶的演唱。

2. 新疆音乐节奏的把握。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乐教材或乐谱。

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4. 乐器(如手鼓、笛子等)。

5. 合唱队伍的编排。

章节一: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旋律、节奏和歌词1. 导入:教师播放《美丽的夏牧场》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

2. 教学歌曲旋律: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旋律,注意指导特殊音阶的演唱。

3. 教学歌曲节奏:教师讲解并示范歌曲的节奏,让学生跟随伴奏练习。

4. 教学歌曲歌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注意发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5. 总结: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章节二: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其他新疆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

2. 讲解新疆音乐的特点:教师讲解新疆音乐的旋律、节奏、音阶等风格特点。

3. 实践: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奏或演唱新疆音乐作品,体验新疆音乐的魅力。

4. 总结: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

六、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情感表达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2. 分析歌曲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的情感变化,如欢快、悠扬、激昂等。

3. 情感体验: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演唱、演奏等方式表达出来。

4. 总结:学生能够正确地表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情感。

七、合唱编排与实践1. 导入:教师讲解合唱编排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夏牧场
沁园路小学李桂玲
教学目标:
1、学会《美丽的夏牧场》歌谱和歌词,用深情、赞美的歌声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更好的表现歌曲内容,体现热爱草原之情。

教学重点:用深情,赞美的声音唱出歌曲韵味。

教学难点:设计多种演唱形式,表现歌曲内容。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大草原吗,你们知道什么地方有草原?(学生畅所欲言)
师: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在我国的西藏、宁夏、甘肃、四川、内蒙古、新疆等地方都有草原,在新疆的天山之南,有很多牧草肥沃的牧场,哈萨克族的牧民们就在这片草原上放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哈萨克族民歌《美丽的夏牧场》。

(课件:出示课题)
二、学唱新歌
1.(1)欣赏童声齐唱《美丽的夏牧场》。

(2)请同学们看着歌词,说一说夏牧场的美丽画面(学生分析:第一段歌词是描写夏牧场的美丽,有红花、绿水,远处的冰峰和近处的牛羊;第二段是描写牧民们的幸福生活,炊烟袅袅,奶茶飘香,歌声阵阵)(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红梅朵朵开,绿水绕毡房,远处是冰峰,近处有牛羊。

河滩飘炊烟,风儿送茶香,围坐在花毡上,阿肯在弹唱”。

师:这里的景色实在太迷人了,歌曲把哈萨克草原的美丽景色和哈萨克牧民的生活描写的非常贴切。

(4)介绍“阿肯”、相关音乐文化
师:同学们,第二段词中出现了一个词“阿肯”(看介绍)
师补充: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冬不拉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唱者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

手鼓是新疆打击乐中最有特色的,老少皆宜。

阿肯是哈萨克族人民对民间歌手的尊称。

阿肯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景即兴编词自弹自唱,这是其他歌手所不及的,所以大家特别尊敬他们。

(打出阿肯、冬不拉、热瓦普、手鼓、铃鼓的图片)
2、学唱歌谱
(1)师弹琴,生分句学唱歌谱,(打着拍子)。

(2)找出旋律相同的乐句视唱。

3、学唱歌曲
(1)师弹琴,生随琴唱词,师恰当指导。

(2)用赞美情绪演唱,哪句最抒情?(“啊”的地方,注意气息的连贯。


4、拓展表演
师:同学唱的非常好,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
生:齐唱
师:除了齐唱,我们还可以设计成什么演唱形式?请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找出比较好的形式)
(1)演唱展示
A、男女生接力唱,五、六乐句齐唱。

B、领唱与齐唱(五、六乐句齐唱)。

(2)边唱边跳
师教两个新疆舞动作,生跟着老师边唱边跳。

三、总结(《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音乐背景下)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领略了大草原所蕴含的古老的民族文化、宝贵的风土人情,它所蕴含的生命的壮丽与伟大,深深地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有一句诗叫“风吹草低见牛羊”,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草原的景色。

草原很美,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它永远年轻、有生机。

但是,在新疆和内蒙古草原的附近都有着大片的沙漠,只要一起风大片的尘土就扑向草原,使草原逐步“沙化”,给牛、羊、马的生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好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正在积极造林,同时严厉打击偷伐者。

所以,同学们,我们要热爱草原,更要爱护草原,让草原成为我们人类永远的“天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