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工资与全额工资有什么区别

合集下载

固定工资和基本工资的区别

固定工资和基本工资的区别

固定工资和基本工资的区别固定工资和基本工资是工资体系中常见的两个概念,尽管在很多情况下这两个术语被互换使用,但它们在含义和用途上还是有一些区别。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固定工资和基本工资的区别,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在薪酬管理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定义一下固定工资和基本工资的含义。

固定工资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不受工作量或绩效影响的工资水平。

无论员工工作多少小时,完成多少任务或者表现如何,固定工资都不会改变。

通常,固定工资是在雇佣关系开始时根据员工的技能、经验和市场行情等因素确定的,然后在一段预定的时间内保持不变。

相比之下,基本工资是员工在不计算任何额外津贴、奖金或福利的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低工资。

基本工资通常是根据国家或地区的最低工资法规设定的,旨在确保员工获得基本生活水平的收入。

基本工资的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并确保雇主在薪酬方面遵守法律法规。

下面我们来详细比较一下固定工资和基本工资的区别:1. 工资调整:固定工资是在雇佣关系开始时确定的,通常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即使员工的绩效有所改善或者市场行情发生变化。

而基本工资可以根据国家或地区的最低工资法规进行调整,确保员工获得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

2. 绩效考核:固定工资不受员工的工作表现影响,即使员工完成了更多的任务或者表现出色,他们的固定工资也不会有所增加。

而基本工资通常是作为员工工作表现的基准,在此基础上通过绩效考核进行调整。

3. 津贴和福利:固定工资一般不包括额外的津贴、奖金或福利,员工只能从固定工资中获取收入。

而基本工资可以作为计算其他津贴、奖金或福利的基础。

例如,根据员工的绩效和业绩,可以给予不同的奖金、津贴或福利。

4. 风险和稳定性:固定工资相对稳定,员工可以在固定的工资金额上进行预算和安排。

而基本工资有一定的风险,因为它受法律法规和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如果最低工资标准发生变化,员工的基本工资可能会有所调整。

在薪酬管理中,固定工资和基本工资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基础薪资是什么意思说明

基础薪资是什么意思说明

基础薪资是什么意思说明基础薪资是什么意思基础薪资即基础工资,基础工资是指以大体维持职工本人的最低生活计算的工资额。

除去绩效以津贴及其他的福利待遇剩下的用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工资。

根据不同地域和行业的基本工资有所不同!管理要求基础工资,是指员工进入企业组织,在特定的岗位上担当角色,企业以现金的形式发给的正常履行职责的劳动报酬。

它是构成员工经济福利的一个比较稳定的部分。

其管理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 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但也必须与岗位角色的工作实绩挂钩。

即以达到一定的业绩标准为前提,达不到一定业绩标准,不能发给全额基础工资,必须等比例地扣减,以避免把基础工资变成大锅饭。

2. 其具体形式,必须严格根据岗位本身的特点选择确定,避免在企业内部套用单一的基础工资形式,以保证基础工资所必需有的激励作用。

3. 其核定和发放必须定时,不能无故拖延,造成激励作用的下降。

它是员工把自己的努力和贡献贷给企业组织之后应得的报酬,任何形式的拖延,都会让员工感到被剥削、被欺骗,因而产生不满。

4. 员工有特殊需要,可以在一定比例之内预支基础工资。

但必须事先确定预支担保管理制度,以增加员工预支基础工资的责任心,避免随意的预支行为。

5. 其核定的方法、标准、程序和发放的时间、形式,都必须事先与员工共同约定。

一方面要保证其公开透明性,让每一个员工自己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要保持其稳定性,使这种共同约定成为企业组织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构成内容。

什么是工资保障工资保障,是指保障劳动者依法获得工资,维护其基本生活的法定制度和措施。

它主要包括两部分:(1) 最低工资保障最低工资保障是国家以法定形式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基本生活需要。

最低工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综合参考各种因素确定和调整,并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 工资支付保障这是劳动者获得的全部应得工资及其所得工资支配权的保障。

工资的分类

工资的分类

工资的分类工资是人们劳动所得的一种形式,是对劳动者付出的努力和贡献的回报。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工资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本文将以工资的分类为标题,探讨不同类型的工资及其特点。

一、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所获得的最基本报酬,通常是按照小时、日、周或月计算,并与劳动者的工作时间相关。

基本工资是劳动者的最低保障,也是劳动者努力工作的基础。

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绩效和贡献而确定的报酬。

它可以根据个人的工作表现、完成的任务数量、质量等因素来计算。

绩效工资激励了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奖金奖金是一种额外的报酬,通常以一定比例计算基本工资或绩效工资。

奖金可以作为对劳动者工作表现的肯定和奖励,也可以作为激励劳动者超额完成任务的手段。

奖金的发放可以根据个人或团队的表现来确定。

四、津贴和补贴津贴和补贴是一种额外的报酬,用于补偿特定的费用或提供额外的福利。

例如,住房补贴可以用于支付劳动者的租金或房贷,交通津贴可以用于支付劳动者的交通费用。

津贴和补贴的发放可以根据劳动者的需要和公司政策来确定。

五、加班工资加班工资是对劳动者超时工作的一种补偿,通常以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

加班工资的发放可以激励劳动者加强工作投入,但也需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加班对劳动者身体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六、福利待遇福利待遇是公司为员工提供的额外福利,例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子女教育补贴等。

福利待遇可以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满意度,也能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七、股票期权股票期权是一种以股票形式给予员工的激励措施。

员工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和价格内购买公司股票,从而分享公司业绩的增长和发展带来的收益。

股票期权可以激励员工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和成功而努力工作。

八、年终奖金年终奖金是在年底或年初给予员工的一笔额外报酬,通常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公司的业绩来确定。

年终奖金是对员工一年来工作表现的总结和奖励,也是对员工对公司发展做出贡献的肯定。

工资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工资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工资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工资一般包括哪些内容一般包括五个部分:一是基础工资、二是岗位工资(技能工资)、三是效益工资、四是浮动工资、五是年功工资。

1、基础工资基础工资即保障职工基本生活需要的工资。

设置这一工资单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维持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基础工资主要采取按绝对额或系数两种办法确定和发放。

2、岗位(职务)工资或技能工资岗位工资或技能工资是根据岗位(职务)的技术、业务要求、劳动繁重程度、劳动条件好差、所负责任大小等因素来确定的。

它是结构工资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激励职工努力提高技术、业务水平,尽力尽责完成本人所在岗位(职务)工作的作用。

3、效益工资效益工资是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实际完成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给职工的工资。

效益工资发挥着激励职工努力实干,多做贡献的作用。

效益工资没有固定的工资标准,它一般采取奖金或计件工资的形式,全额浮动,对职工个人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4、浮动工资浮动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报酬随着企业经营好坏及劳动者劳动贡献大小而上下浮动的一种工资形式。

形式多样。

有利于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促使职工群众关心集体事业。

5、年功工资年功工资是根据职工参加工作的年限,按照一定标准支付给职工的工资。

它是用来体现企业职工逐年积累的劳动贡献的一种工资形式。

它有助于鼓励职工长期在所在企业工作并多做贡献,同时,又可以适当调节新老职工的工资关系。

工资和薪水的区别这两者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都是薪酬的一种;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在中国,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1)社会保险费;(2)劳动保护费;(3)福利费;(4)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5)__费用;(6)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

在政治经济学中,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工资是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

法定最少数额的工资叫最低工资,工资也有税前工资、税后工资、奖励工资等各种划分。

在政治经济学中,资本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劳动合同中工资是综合工资

劳动合同中工资是综合工资

劳动合同中工资是综合工资,这一表述在劳动合同中较为常见。

但是,许多劳动者对于综合工资的概念理解并不清晰,容易产生误解。

本文将从综合工资的定义、构成、特点以及劳动者如何维权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综合工资的定义及构成综合工资,又称全勤工资、固定工资等,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报酬。

综合工资通常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补贴、奖金等各种名目的工资收入。

1. 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基础,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工作年限等因素确定的。

基本工资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

2. 岗位工资:岗位工资是根据劳动者所在岗位的难易程度、工作强度、技能要求等因素确定的。

岗位工资旨在激励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工作效率。

3. 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业绩、工作质量、工作数量等因素确定的。

绩效工资旨在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4. 补贴:补贴包括交通补贴、通讯补贴、加班补贴等各种形式的补贴。

补贴旨在弥补劳动者在工资之外的其他经济损失。

5. 奖金:奖金是根据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的特殊贡献、创新成果等因素确定的。

奖金旨在奖励劳动者的突出贡献,激发整体工作氛围。

二、综合工资的特点1. 固定性:综合工资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固定,不会因为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工作量等因素发生较大波动。

2. 全面性:综合工资涵盖了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各个方面,包括基本生活保障、岗位价值、工作业绩等多个方面。

3. 激励性:综合工资制度通过设置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等不同形式的工资收入,激励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工作效率。

4. 稳定性:综合工资制度有利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减少因工资问题引发的劳动争议。

三、劳动者如何维权1. 明确工资条款: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仔细阅读工资条款,明确综合工资的构成、支付标准、支付时间等内容。

2. 保存证据:劳动者应妥善保存与工资相关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加班记录等。

工人工资的组成

工人工资的组成

工人工资的组成工人工资是指工人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报酬。

工人工资的组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几个主要的方面来探讨工人工资的组成。

1. 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工人的基本收入,是根据工人所从事的职业、工作年限、工作性质等因素来确定的。

基本工资通常以月薪形式支付,也可以按照小时、日、周等形式支付。

基本工资是工人工资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工人的生活水平。

2. 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根据工人的工作表现来确定的。

绩效工资可以根据工作业绩、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等因素来计算。

绩效工资可以作为一种激励机制,鼓励工人提高自己的工作表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加班工资加班工资是指工人在超过正常工作时间后所获得的报酬。

加班工资通常以加班小时数或加班天数来计算。

加班工资的水平通常比基本工资要高,是对工人加班劳动的一种补偿。

4. 奖金和福利奖金和福利是工人工资的另外一部分组成。

奖金可以根据工作业绩、岗位职责、公司利润等因素来确定。

福利包括各种福利待遇,如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餐饮补贴、医疗保险等。

奖金和福利可以提高工人的收入和福利待遇,增强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

5. 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社会保险和公积金是工人工资的另外一部分组成。

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公积金是由工人和雇主共同缴纳的一种住房公积金,用于工人购房或租房。

社会保险和公积金可以提供工人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保障工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6. 税收和扣款工人的工资中还包括税收和扣款。

税收是指工人根据国家税法规定所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扣款是指根据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所需扣除的款项,如扣除违规行为造成的损失、借款、罚款等。

税收和扣款会对工人的实际收入产生影响。

工人工资的组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

工人工资的组成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加班工资、奖金和福利、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税收和扣款等。

这些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工人的总收入,对工人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有着重要影响。

什么是工资和基本工资

什么是工资和基本工资

工资和基本工资的解析一、什么个人收入是工资?1、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规定A、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劳部发[1995]309号第53条规定: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B、关于印发《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4〕489号)第三条规定:本规定所称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各种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C、《外商投资企业工资收入管理暂行办法》劳部发〔1997〕46号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实得工资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全部工资性收入。

2、国家统计局的规定《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一九九○年一月一日国家统计局令第一号发布)第三条规定: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

第四条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一)计时工资;(二)计件工资;(三)奖金;(四)津贴和补贴;(五)加班加点工资;(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3、财政部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财会[2006] 3号)第二条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职工薪酬包括:(一)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二)职工福利费;(三)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四)住房公积金;(五)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六)非货币性福利;(七)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八)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4、国务院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7第512号)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10年军队干部转业新政策

10年军队干部转业新政策

10年军队干部转业新政策10年军队干部转业新政策(求证)1.服兵役不满10年的人员不再安置,将被买断:每年4.7万人+住房津贴+服务津贴+6个月工资。

2、军龄满10年干龄满6年但军龄不满16年的,采取应金制,前10年每年3.2万,10年后按每年5.4万计,并给予解决住房问题,转业后每月发工资的百分比(根据服役年限和立功情况)、医辽保险金自己交;也可选择计划安置。

3、军龄满16年的采取自主择业(退役金较以前有所增加,每月发全工资的百分比,并解决住房和医疗问题),也可选择计划安置(参加公务员考试,立功的加分,考试分低者自主择业)。

4.服兵役超过25年的人也可以选择退休安置。

5.在当地大学应征入伍被视为在校期间的军龄。

6、2021年开始实施本着保护军人利益和兼顾地方经济建设原则,将逐步减少计划安置,加大自主择业名额。

一、服役不满八年或者三年的军队干部,原则上不得退出现役。

确需退出现役的,应当复员。

服役3年以上、8年以下不满16年(不含16年)的军队干部,原则上需要退出现役的,应当调离(计划安置)。

需要复员的,必须书面提出申请,经本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审查批准后方可办理;2是军龄在16年以上(含16年)的团以下(含正团职)干部需退出现役的,50周岁以下(不含50周岁)可安排转业,也可安排自主择业,50周岁以上或军龄在30年以上的安排退休;(三)师以上(含副师级)需要退出现役的干部,安排50岁以下(不含50岁)或者军龄不满30年(不含30岁)的干部转岗,安排50岁以上或者军龄超过30年的干部退休;4是士官需要退出现役的,军龄在10年以下的一律安排复员,军龄在10以上(含10年)20年以下(不含20年)的原则上安排复员,有需要转业安置的必须有接收单位开具的有效证明材料,军龄在20年以上(含20年)30年以下(不含30年)且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安排自主择业,军龄在30年以上或年龄超过50周岁以上的安排退休。

5.自营职业的工资:满16年不满18年的军官自主择业所在地同级别军官工资的60%。

基本工资是底薪吗

基本工资是底薪吗

基本工资是底薪吗
基本工资是指在劳动合同中规定的固定工资额,通常用
作员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它是员工的底薪,是员工在没有其他奖金、津贴、加班费等额外收入的情况下所能拿到的最低工资收入。

基本工资是劳动法规定的,旨在确保员工基本生活需求
的满足,同时也是雇主对员工劳动的最低报酬承诺。

在劳动合同中,雇主和雇员应当明确约定双方的劳动报酬,其中基本工资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

基本工资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双方协商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通常情况下,基本工资是根据员工的工作职位、岗位等级、工作经验、学历等因素来确定的。

也有些行业会根据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来确定员工的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是员工与雇主之间的合法约定,双方应当严格
按照劳动合同中所规定的支付和领取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的支付频率一般为每月一次,在约定的发薪日
支付给员工。

有些公司会选择每两周支付一次或每周支付一次,但支付频率通常不会少于每月一次。

基本工资可以视为员工的稳定收入,无论员工是否加班、是否具备其他奖金、津贴等额外收入,基本工资都是有保障的。

但是,基本工资并不包括其他福利待遇,比如社保、公积金、职称补贴等,这些福利待遇需要另行支付或另行约定。

总体而言,基本工资是员工的底薪,是员工劳动的最低
报酬。

它是劳动合同中一项重要的约定,员工和雇主都有义务
遵守合同规定,确保员工按时领取基本工资。

同时,基本工资也是保障员工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种措施。

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的区别是什么

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的区别是什么

基本⼯资和岗位⼯资的区别是什么劳动者发放的⼯资⼀般由基本⼯资、岗位⼯资、绩效⼯资等多部分组成。

许多⼈可能会认为⼯资就只有两部组成,其实不然。

那么,基本⼯资和岗位⼯资的区别?接下来店铺⼩编将为你讲解。

⼀、基本⼯资和岗位⼯资的区别是什么(⼀)⼯资即为劳动报酬,包括所以货币⼯资和⾮货币⼯资,基本⼯资、岗位⼯资、奖⾦、福利都是全部属于劳动报酬。

1.基本⼯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所得的报酬,它构成劳动者所得⼯资额的基本组成部分.劳动者基本⼯资也称标准⼯资。

2.岗位⼯资即基本⼯资以外的、在⼯资构成中处于辅助地位的⼯资构成部分,常见的有岗位津贴(补贴)。

(⼆)基本⼯资包含岗位⼯资。

岗位⼯资是指公司对该岗位的评级⼯资,因岗位⽽异,因级别⽽异;⽽基本⼯资包含岗位⼯资,各种福利,各种补贴及津贴,奖励或处罚等;岗位⼯资和基本⼯资是不同的。

⼀般结构薪酬由四个部分组成:1.基础薪酬:是薪酬中保障劳动者基本⽣活的部分,是维持劳动者劳动⼒再⽣产所必需的。

2.职务(岗位、技术)薪酬:是按照各个不同职务(岗位)的业务技术要求、劳动条件、责任等因素确定的。

⼯作变动,职务(岗位、技术)薪酬也随着变动。

3.年功薪酬:以⼯龄为主,结合考勤和⼯作业绩来确定。

4.浮动薪酬:也称业绩薪酬,是根据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个⼈的业绩优劣来确定。

⼆、为什么要把⼯资分为基本⼯资和津贴?1、基本⼯资是国家有规定的,企业⽀付⼯作⼯资必须达到最低⼯资标准。

2、津贴,是公司⾃⼰说了算的,是浮动的,是变化的。

公司有权停发或少发。

如果公司倒闭了,清算时拖⽋⼯⼈的⼯资必须要发,津贴就没有了。

这样⼀算,公司要节约很多⼈⼒款吧。

职务职级职称等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基本⼯资对照表》,《机关事业单位岗位⼯资对照表》对号⼊座,⽽绩效⼯资是根据国家和地⽅财政情况将总额的70%纳⼊⼯资,另30%浮动。

因此将三者相加就形成了个⼈⽉⼯资总额。

三、公司不按时发放⼯资怎么办?单位不按时发⼯资的处理办法:1、到劳动⾏政部门举报;2、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3、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的在拿到仲裁书后15天之内到法院起诉。

正常工资的概念是什么

正常工资的概念是什么

正常工资的概念是什么正常工资是指按照劳动合同或法律规定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其金额应符合劳动者所从事工作的性质、难易程度、工作时间、工作量、职称、工龄、工作年限、责任等因素的要求。

正常工资是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益的重要内容,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和知识技能所应得到的回报。

正常工资是建立在合法劳动关系基础上的,必须符合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

根据中国劳动法和相关法规的规定,正常工资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劳动者按照工作时间、工作量和工作强度,获取基本生活保障所需的报酬。

基本工资的支付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不能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通常情况下,工资支付周期为一个月,也可能根据具体情况为半个月或者一个季度。

2. 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根据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和绩效进行的奖励,在工作业绩达到一定水平或者完成一定任务的情况下,向劳动者支付额外的报酬。

绩效工资有助于激励劳动者提高工作效率和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3. 加班工资:加班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外工作的报酬。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加班报酬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加班工资,或者给予相应的补休。

4. 职务工资:职务工资是根据劳动者担任的职务和所具备的职称、学历、工作经验等条件而支付的工资。

职务工资是根据劳动者在企业内的岗位职责,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定和支付的。

5. 奖金和津贴:奖金和津贴是用来鼓励劳动者努力工作和提高劳动积极性的一种报酬形式。

奖金是根据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的业绩表现给予的额外报酬,津贴是用来补助劳动者工作和生活中的特殊开支的。

6. 社会保险和福利:正常工资中应当包括劳动者应享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等。

这些保险和福利制度的实施,能够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并在劳动者因意外事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时提供相应的保障。

正常工资的支付应当遵循公平、合理、互惠互利的原则。

基本工资与全额工资有什么区别

基本工资与全额工资有什么区别

基本工资与全额工资有什么区别 一般情况下,基本工资是职工劳动报酬的主要部分。

全额工资是指其每月所收入的基本工资与辅助工资的总和,即实得工资。

下面是爱汇给大家整理的基本工资与全额工资有什么区别,供大家阅读!基本工资与全额 工资的区别劳动者的全额工资与基本工资的概念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经常会遇到的两个概念。

根据国家统计局 1990 年 1 月 1 日颁发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0 年 1 月 1 日 局令第 1 号)和《〈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以及劳动部颁发的《工 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1994]489 号)和《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 (劳部发[1995]226 号)的有关规定,劳动者的全额工资是指其每月所收入的基本工资(又称标 准工资)与辅助工资(又称非标准工资)之总和,即实得工资。

劳动者基本工资是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或国家及企业规章制度规定的工资标准计算的工资。

例如工资总额组成中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就是基本工资。

再具体些说, 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均属基本工 资。

劳动者的辅助工资是指基本工资以外的各种工资。

例如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附加工资、保留工资等等。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工资总额一般是用人单位在从事统计、缴费等劳动工资工作中常用的 一个概念。

与劳动者的全额工资(或称实得工资)、基本工资等概念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

在理解劳动者全额工资等概念时,常常也会联系到工资总额的概念。

弄清这两个概念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很重要。

因为计发劳动者的待遇,时常会用到这两个概念。

例如:在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时,需要用劳动者全额工资的概念,而终止劳动合 同计发生活补助费和女职工三期内计发工资时,需要用劳动者基本工资的概念。

如果不准确地理解这些概念,容易因此而发生劳动争议,对劳动关系双方都不利。

目前工资分类标准

目前工资分类标准

目前工资分类标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资分类标准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目前,工资分类标准主要分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和补助、奖金和福利等几个方面。

一、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是指按照国家或地区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对员工的基本职务或技能水平进行核算的工资。

在职工年度工资总额中,基本工资通常是占据相对大的比例。

二、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是指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和能力水平进行核算和发放
的工资。

这种工资在很大程度上与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和工作成果直接挂钩,可以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三、津贴和补助
津贴和补助是指为了满足员工在工作中的特殊需求而发放的工
资项目。

比如,生活补贴、加班补贴、交通补贴、住房补贴等等。

四、奖金
奖金是指在员工完成一定任务或者达成某项目标后,根据公司规定进行发放的额外奖励。

奖金通常是一次性的,但也有的公司会在一年中进行多次发放。

五、福利
福利是公司为员工提供的一些特殊待遇,以提高员工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包括在职福利和离职福利,如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培训
机会、年假等。

总的来说,工资分类标准的完善可以让员工的收入得到更好的保障,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基本工资名词解释

基本工资名词解释

基本工资名词解释基本工资是指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等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基本工资是指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等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它是劳动者最基本的劳动报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本工资具有一般劳动报酬的共同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它是劳动者获得维持其本人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需要的劳动报酬;第二,它是劳动者平均劳动熟练程度的体现。

职工的劳动熟练程度越高,对其劳动所做出的贡献也就越大,则基本工资就越高。

基本工资通常不包括地区补贴、物价补贴、生活费补贴、住房补贴、交通补贴,也不包括按规定应由劳动者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

但是,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工资。

劳动者在事假期间,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其工资。

我们国家目前执行的工资制度以职工工作的月工资收入为标准,实行一定的工资等级制度。

职工的工资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步提高。

工资构成由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和加班加点工资构成,以此作为确定基本工资的主要依据。

按照劳动部的有关规定,现行的基本工资项目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基本工资是指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等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它是劳动者最基本的劳动报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本工资具有一般劳动报酬的共同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它是劳动者获得维持其本人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需要的劳动报酬;第二,它是劳动者平均劳动熟练程度的体现。

标准工资和基本工资的区别

标准工资和基本工资的区别

标准工资和基本工资的区别标准工资和基本工资是两个在工资体系中常常被提及的概念,它们在工资管理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虽然它们都与工资有关,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区别。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标准工资和基本工资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首先,基本工资是指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应得的最低工资,通常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来确定的。

基本工资是员工的基本生活保障,是员工获得的最低工资收入。

而标准工资则是指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工作内容、工作时间等因素而确定的工资标准,它通常高于基本工资。

标准工资是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表现来确定的,是员工工资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基本工资是固定的,不随着员工的工作表现而改变,而标准工资是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而确定的,因此会有一定的浮动。

基本工资是员工的最低保障,无论员工的工作表现如何,都会得到基本工资的支付。

而标准工资则是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来确定的,优秀的员工可以获得更高的标准工资,而表现不佳的员工可能会得到较低的标准工资。

此外,基本工资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是员工的基本权利,公司必须按照规定支付基本工资。

而标准工资是由公司内部规定的,是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工作表现来确定的,公司有一定的自主权。

基本工资是员工的最低保障,是员工的基本权利,公司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支付基本工资,否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而标准工资是公司对员工工作表现的认可,是公司对员工的一种激励和奖励。

综上所述,基本工资和标准工资在工资体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基本工资是员工的最低保障,是员工的基本权利,公司必须按照规定支付基本工资。

而标准工资是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来确定的,是员工工资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对员工的一种激励和奖励。

了解基本工资和标准工资的区别,有助于员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工资收入构成,也有助于公司更好地管理和激励员工,从而提高整体工作绩效。

标准工资和基本工资的区别

标准工资和基本工资的区别

标准工资和基本工资的区别在谈论工资问题时,我们经常会听到“标准工资”和“基本工资”这两个名词。

虽然它们都与工资有关,但实际上它们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释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是指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所获得的固定工资,通常以小时、天或月计算。

基本工资是员工的最低保障,是员工劳动所得的基本报酬。

在很多国家,基本工资是由政府规定的,雇主必须按照规定支付给员工。

基本工资的设定通常考虑了生活成本、通货膨胀率以及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等因素。

而标准工资则是另一个概念。

标准工资是指员工在完成一定工作任务或达到一定绩效水平后所获得的工资,它通常是由雇主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绩效来确定的。

标准工资的设定是更加灵活的,它可以根据员工的表现进行调整,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

标准工资的设定也更多地考虑了员工的个人能力、工作贡献以及市场竞争力等因素。

可以看出,基本工资和标准工资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设定的方式和目的。

基本工资是固定的、最低保障的工资,是员工的基本生活来源;而标准工资则是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绩效来确定的,是对员工工作表现的一种奖励和激励。

基本工资是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而标准工资则是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的一种手段。

在实际操作中,雇主需要合理设定基本工资和标准工资,以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

合理的工资设定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留住优秀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因此,雇主在设定基本工资和标准工资时,需要综合考虑员工的生活水平、市场行情、企业的经济实力以及员工的工作表现等因素,制定出合理、公正的工资政策。

总的来说,基本工资和标准工资都是与员工工资待遇相关的概念,但其设定方式和目的有所不同。

合理设定基本工资和标准工资,不仅有利于员工的生活保障和工作激励,也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员工的忠诚度提升。

希望本文对基本工资和标准工资的区别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劳动合同为何基本工资都很低

劳动合同为何基本工资都很低

劳动合同中的基本工资为何普遍较低,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基本工资,又称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所应得的最低工资报酬。

在实际签订劳动合同时,很多劳动者会发现,合同中约定的基本工资往往比实际到手工资要低,这其中原因复杂,涉及到法律法规、市场供需、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首先,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劳动合同中的基本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和调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因此,企业在制定基本工资时,需要遵守这一规定,保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差异,最低工资标准相对较低,导致基本工资水平普遍不高。

其次,劳动合同中的基本工资只是劳动者工资收入的一部分。

在实际工作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还包括奖金、津贴、补贴等。

这些额外收入的存在,使得劳动者实际到手的工资往往高于合同中的基本工资。

因此,虽然合同中的基本工资较低,但劳动者整体收入水平是符合实际的。

再次,企业为了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竞争力,往往会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较低的基本工资。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财务压力,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同时,企业也会通过提供完善的福利待遇、培训机会等方式来吸引和留住员工。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充分了解企业的整体待遇,综合考虑基本工资和额外收入,以及其他福利待遇,以作出明智的选择。

此外,劳动合同中的基本工资低,也可能与劳动者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有关。

在劳动力市场上,素质高、能力强的劳动者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工资。

因此,劳动者应当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企业文化也是影响劳动合同中基本工资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一些企业中,强调的是团队精神和集体利益,因此在工资分配上,更注重平均主义,使得基本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然而,这些企业往往会通过提供丰富的福利待遇和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全额事业单位工资标准

全额事业单位工资标准

全额事业单位工资标准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用人单位,其工资标准一直备受关注。

全额事业单位工资标准是指事业单位对其员工支付的全部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福利待遇等各项内容。

全额工资标准的确定对于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事业单位的用人政策和管理水平。

首先,全额工资标准的确定应当充分考虑员工的工作贡献和市场行情。

事业单位作为公益性单位,其工资标准应当体现对员工的尊重和重视。

在确定全额工资标准时,应当综合考虑员工的工作职责、工作业绩、所在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及同行业其他单位的工资水平,确保员工的工资能够与其工作贡献相匹配,不低于市场行情。

其次,全额工资标准的构成应当合理透明。

全额工资标准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福利待遇等多个方面,这些构成应当在合理范围内,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应当向员工公开透明。

基本工资是全额工资的核心部分,应当根据员工的岗位、工作年限、学历等因素确定,并且应当有明确的调整机制。

津贴、奖金和福利待遇应当合理设置,符合员工的实际需求,而且应当有明确的发放标准和程序。

另外,全额工资标准的执行应当严格规范。

事业单位作为公益性单位,其工资发放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在执行全额工资标准时,应当建立健全的工资管理制度,确保工资的发放程序规范透明,防止出现违规发放、滥发奖金等问题。

同时,应当建立完善的工资调整机制,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市场行情进行适时调整,确保员工的工资能够与时俱进。

最后,全额工资标准的确定和执行需要充分尊重员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员工代表大会或者工会组织,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民主决策机制。

在制定和调整全额工资标准时,应当充分征求员工的意见,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总之,全额事业单位工资标准的确定和执行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和事业单位的发展,应当合理透明、规范执行,并充分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参与。

希望各事业单位能够重视全额工资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为员工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基本工资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基本工资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基本工资和劳动合同的关系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最为核心的权益之一。

基本工资是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按照约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而劳动合同则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

本文将从基本工资和劳动合同的定义、区别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基本工资的定义及特点基本工资,又称固定工资、基础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按照约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基本工资具有以下特点:1. 固定性:基本工资在劳动合同期内相对固定,不受劳动者工作绩效、工作量等因素的影响。

2. 保障性:基本工资是劳动者生活保障的主要来源,体现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基本生活的保障。

3. 合法性:基本工资的支付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4. 可调整性:在劳动合同期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经协商一致,对基本工资进行调整。

二、劳动合同的定义及特点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

劳动合同具有以下特点:1. 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双方必须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2. 平等自愿原则:劳动合同的签订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双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地位平等。

3. 明确性:劳动合同应当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4. 期限性:劳动合同有明确的期限,一般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三、基本工资与劳动合同的区别1. 性质不同:基本工资是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用人单位支付的劳动报酬;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

2. 内容不同:基本工资是劳动合同中关于工资待遇的约定,侧重于经济利益;而劳动合同则涵盖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全部劳动关系,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保护、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内容。

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是到手工资吗?

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是到手工资吗?

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是到手工资吗?基本工资是到手工资吗基本工资不是到手工资。

基本工资,即劳动者所得工资额的基本组成部分。

它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的工资标准支付,较之工资额的其他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具体来说,在企业中,基本工资是根据员工所在职位、能力、价值核定的薪资,这是员工工作稳定性的基础,是员工安全感的保证。

根据相关规定,基本工资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

最低工资不是到手工资。

到手工资一般指用人单位发放的工资条显示的实际发放数额或者劳动人实际收到的工资;最低工资是指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雇主或用人单位支付的最低金额的劳动报酬,一般不包括加班工资、特殊工作环境、特殊条件下的津贴,也不包括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和各种非货币的收入。

在企业中,基本工资是根据员工所在职位、能力、价值核定的薪资,这是员工工作稳定性的基础,是员工安全感的保证。

同一职位,可以根据其能力进行工资分不同等级。

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的区别1、概念不同,基本工资即劳动者所得工资额的基本组成,岗位工资即基本工资以外的、在工资构成中处于辅助地位的工资构成部分,常见的有岗位津贴;2、支付标准不同,基本工资由用人单位根据规定的工资标准,岗位工资需要按岗位来转移,以岗位为标准;3、适用对象不同。

基本工资就是每个人都有的,根据个人的学历以及当前平均工资定的,而岗位工资是根据岗位的不同来定级的。

有些岗位工资高,有些岗位工资低;4、稳定性不同。

基本工资即劳动者所得工资额的基本组成,它由用人单位根据规定的工资标准支付。

岗位工资是按照工种不同来计算。

一般结构薪酬由以下部分组成:1、基础薪酬是薪酬中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部分,是维持劳动者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

2、职务岗位、技术薪酬:是按照各个不同职务岗位的业务技术要求、劳动条件、责任等因素确定的。

工作变动,职务岗位、技术薪酬也随着变动。

3、年功薪酬以工龄为主,结合考勤和工作业绩来确定。

4、浮动薪酬也称业绩薪酬,是根据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个人的业绩优劣来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工资与全额工资有什么区别
一般情况下,基本工资是职工劳动报酬的主要部分。

全额工资是指其每月所收入的基本工资与辅助工资的总和,即实得工资。

下面是爱汇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基本工资与全额工资有什么区别,供大家阅读!
基本工资与全额工资的区别
劳动者的全额工资与基本工资的概念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经常会遇到的两个概念。

根据国家统计局1990年1月1日颁发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0年1月1日局令第1号)和《〈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以及劳动部颁发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1994]489号)和《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劳部发[1995]226号)的有关规定,劳动者的全额工资是指其每月所收入的基本工资(又称标准工资)与辅助工资(又称非标准工资)之总和,即实得工资。

劳动者基本工资是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或国家及企业规章制度规定的工资标准计算的工资。

例如工资总额组成中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就是基本工资。

再具体些说,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均属基本工资。

劳动者的辅助工资是指基本工资以外的各种工资。

例如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附加工资、保留工资等等。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工资总额一般是用人单位在从事统计、缴费等劳动工资工作中常用的一个概念。

与劳动者的全额工资(或称实得工资)、基本工资等概念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

在理解劳动者全额工资等概念时,常常也会联系到工资总额的概念。

弄清这两个概念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很重要。

因为计发劳动者的待遇,时常会用到这两个概念。

例如:在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时,需要用劳动者全额工资的概念,而终止劳动合同计发生活补助费和女职工三期内计发工资时,
需要用劳动者基本工资的概念。

如果不准确地理解这些概念,容易因此而发生劳动争议,对劳动关系双方都不利。

工资的标准计算方法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09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今年国庆节和中秋节合并放假,具体安排为:10月1日至8日放假,共8天。

其中,10月1日(星期四)、10月2日(星期五)、10月3日(星期六)为国庆节法定节假日,10月4日(星期日)照常公休;10月3日(星期六)公休日及中秋节分别调至10月5日(星期一)、10月6日(星期二),9月27日(星期日)、10月10日(星期六)公休日调至10月7日(星期三)、10月8日(星期四)。

9月27日(星期日)、10月10日(星期六)上班。

用人单位凡在10月1日、2日、3日和6日期间安排劳动者加班,应按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资;10月4日、5日、7日、8日期间安排劳动者加班,可安排补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资,如果不给补休,则应当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200%支付加班工资。

日工资该如何折算
日工资按平均每月计薪天数21.75天折算,小时工资在日工资基础上除以8小时。

即春节长假期间每日的加班工资计算方法为:
节假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 21.75 300%
休息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 21.75 200%
加班工资适用范围
经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度的劳动者,在综合计算工时周期内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当视为加班,用人单位按不低于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加班工资。

如果用人单位是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资。

此外,实行不定时工时制的人员,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其工作的,也要按照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资。

工资的计算方法
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89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令第1号发布)的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包括: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的生活费);运动员体育津贴。

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包括: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工会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其他奖金。

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津贴。

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及其他津贴。

物价补贴包括: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

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