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的品种改良
四川省冬油菜稳面扩种技术模式及关键技术要点
农业技术|四川农业与农机/2023年5期|>>>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菜籽油消费占国产食用植物油的45%左右。
四川是我国油菜的生产和消费大省,播种面积和总产常年居全国前三,菜籽油消费市场占全国约30%[1]。
为满足“天府菜油”对优质油菜籽原料的需求,可通过高产品种选育途径提高油菜籽产量[2],也可通过耕作栽培措施的改善提高油菜籽产量[3];还可充分利用冬闲田和撂荒地扩大种植面积来增加油菜产量。
而在实际生产中,四川寡日照生态气候条件下油菜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导致人工割晒难度,再加上劳动力缺乏等原因,四川油菜生产成本高、效益差。
此外,由于油菜适宜播栽期往往会遭遇湿害,播种出苗后优惠遭遇旱害,导致油菜播种出苗期延迟,田间出苗率低,出苗后根系生长缓慢,弱苗和小苗增多,油菜稳面、扩种面临巨大挑战,严重制约了优质油菜籽原料的有效供给。
本文通过优化品种布局,落实油菜全程机械化分段收获、油菜抗逆丰产轻简高效生产和粮经复合种植高效生产等技术,解决逆境下油菜播栽出苗难、机收损失率高、效益差等难题,实现四川省油菜稳面、扩面、增产。
1油菜全程机械化分段收获生产技术模式1.1技术目标降低油菜的生产成本,提高油菜的种植效益。
1.2技术要点1)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选择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的高产、优质、宜机收,且适宜于当地生态条件的油菜新品种,如川油81和川油83等。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清选、包衣或药剂拌种防病虫害等,药剂有氟啶胺、噻虫嗪和枯草芽孢杆菌等。
2)播前整地。
油菜播种前7~10d ,进行机械灭茬,喷施灭生性除草剂,每公顷用10%草甘膦水剂1125~1500mL 兑水750L 机械均匀喷雾。
土壤含水量较高田块播前应机械或人工开沟排渍,厢面宽2.00~3.00m ,沟宽0.40m ,沟深0.30m 。
3)施足底肥。
每公顷施用油菜专用复合肥600~750kg 左右(总养分≥45%);没有专用肥的可用普通复合肥代替,并增施硼肥(硼砂15kg/hm 2);后期视苗情每公顷追施尿素150~195kg 。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油菜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不仅可以提供人们所需的食用油,还可以作为饲料和工业原料。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关注油菜的栽培技术,希望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是决定油菜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优良的油菜品种通常具有生长势旺、抗逆性强、产量高等特点。
目前市场上广泛流通的油菜品种有很多,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土壤环境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
同时,应该选择抗病性好、科研成果丰硕的新品种。
二、耕作管理(一)土壤改良选好品种后,就要考虑土壤的质量。
油菜喜欢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不宜在土壤质量差的地方种植。
如果土壤质量不好,可以采取适当方法改进土壤质量。
比如,在秋季耕地时,可以施入合适的有机肥,并耕种深,使其充分分解发酵,增加土壤肥力。
此外,还可以合理施用化肥,以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
(二)密度控制油菜是属于大范围种植的作物,其栽培密度与产量有着密切关系。
密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会影响油菜的生长。
通常,油菜种植密度以30×20cm为宜,可使油菜生长适中,叶面不疏不密,同时又不会因营养争夺而互相影响。
(三)适时浇水油菜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其生长和产量。
当土壤水分过少时,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浇水应注意量大小,避免出现积水或水涝现象。
土壤湿度合适时,油菜可以迅速吸收养分,增加产量。
(四)病虫害防治油菜的生长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一般应该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
如采用无土栽培、轮作、灭虫剂喷洒等方法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确诊病虫害后,可以采用有效的化学治疗方法,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增加油菜的产量。
三、收获与后期管理(一)采收时机油菜在正式花芽出现后,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采收。
一般来说,油菜的开花期在2-3月,一般在开花前1-2周进行采收。
采摘时,应保证油菜干燥,避免长期放置在桶内或地面上。
油菜三系育种的原理及应用
油菜三系育种的原理及应用油菜是世界上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广泛种植和利用。
油菜的三系育种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油菜育种方法,通过雄性不育系、核心亲和系和恢复剂构建的三系育种体系,实现了油菜的高产、抗病性和品质的改良。
油菜三系育种的原理是利用雄性不育系和核心亲和系控制油菜的雄性不育性和恢复能力,以及利用恢复剂恢复杂交后代的育性。
通常,雄性不育系是通过诱导不育发育而得到的,从而完全失去了自然界的育性。
核心亲和系是具有对雄性不育系不育性的特殊亲和力的亲本。
恢复剂是指能恢复雄性不育系育性并产生正常有性细胞的品种或系谱。
在油菜三系育种中,首先从自然资源和育种资源中筛选出合适的雄性不育系,通过诱导使其发生雄性不育现象。
这样产生的雄性不育系不具备正常的花药和花粉的生殖能力,无法进行正常的传粉作用。
然后,通过双交或回交将具有核心亲和力的亲本与雄性不育系进行配种,从而产生具有恢复剂基因的后代。
该后代具备了恢复剂基因,能够恢复雄性不育系的育性。
最后,将恢复剂基因的后代与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既具备了雄性不育系的优点,又保留了恢复剂基因,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杂交种子生产。
油菜三系育种的应用十分广泛。
首先,通过三系育种可以加快油菜新品种的培育速度。
由于油菜三系育种可以在种子级别上进行杂交,可以克服传统油菜育种的限制,大大缩短了品种改良的周期。
其次,油菜三系育种可以利用核心亲和系的亲和力,选择最佳的杂交组合,增加了后代变异的空间,有利于杂交后代的进一步选择和筛选。
再次,油菜三系育种可以实现对油菜自交不纯性和同兄弟杂交的双重优势的利用,使得后代具备更加优异的特性。
最后,油菜三系育种可以更好地控制育种材料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油菜育种的效率和生产性能。
总之,油菜三系育种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油菜育种方法,通过利用雄性不育系、核心亲和系和恢复剂实现了油菜的高产、抗病性和品质的改良。
其应用广泛,并且能够加快品种培育速度,提高品种改良效果。
油菜种植的土壤要求与改良措施
油菜种植的土壤要求与改良措施油菜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油菜收成,合理的土壤要求和有效的改良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油菜种植的土壤要求和改良措施展开论述。
一、油菜种植的土壤要求1. pH值范围油菜生长适宜的土壤pH值范围一般在6.5-7.5之间。
在这个范围内,土壤的酸碱度可以满足油菜的生长需求,有利于油菜的根系发育和吸收养分。
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会对油菜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2. 富含有机质油菜生长需要充足的有机物供给,因此,土壤富含有机质是油菜种植的一项重要要求。
有机质的存在能够增强土壤的保水性和保肥能力,有利于油菜根系的发达和养分的吸收。
为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农民可以通过施用油菜秸秆堆肥、绿肥和畜禽粪便等方式来达到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目的。
3. 透气性良好油菜的根系相对较浅,对土壤的透气性要求较高。
透气性良好的土壤能够促进根系的呼吸和养分吸收,有利于油菜的生长和发育。
为了改善土壤透气性,农民可以进行适当的翻耕和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孔隙,同时避免土壤板结现象的发生。
4. 良好的持水性油菜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供给,因此,油菜种植的土壤要求具有良好的持水性。
土壤持水性好可以保证油菜在干旱季节里得到足够的水分供应,有利于油菜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为了增加土壤的持水性,农民可以进行水分调控措施,如合理灌溉和覆盖物的使用等。
二、油菜种植的土壤改良措施1. 有机质的增加有机质含量足够是改善土壤质地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施用有机肥、秸秆堆肥和绿肥等,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2. 矿质肥料的合理施用油菜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供给,合理施用矿质肥料可以满足油菜生长的养分需求。
根据土壤养分水平进行科学肥料施用,既可以降低农民的施肥成本,又可以减少养分的浪费和污染。
3.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微生物肥料是一种能够提高土壤生态环境的改良措施。
提高油菜产量的技术措施
提高油菜产量的技术措施1. 土壤准备为了提高油菜产量,首先需要进行合适的土壤准备工作。
- 确定适宜的土壤类型:油菜对土壤的要求较为苛刻,一般偏好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壤土。
选择适合油菜种植的土壤类型非常重要。
- 调整土壤pH值:油菜对土壤pH值的要求在6.0-7.5之间。
通过添加石灰或酸性土壤改良剂等来调整土壤pH 值,提供油菜生长所需的适宜环境。
- 施肥:在种植油菜前,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或化肥,如磷、氮、钾等,能够提供油菜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养分。
施肥的方式可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油菜的需求量进行调整。
2. 良种选育油菜的良种选育工作对于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通过选用抗病虫害、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可以提高油菜的产量。
同时在种子繁育和繁殖过程中,采用科学的育种技术,如选择法、组织培养等,能够获得更好的品种。
3. 合理的种植密度种植密度是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单株油菜的产量,减少植株之间的竞争。
种植密度的确定需要考虑油菜品种、土壤肥力以及生长季节等因素,一般在75000-90000株/公顷之间为宜。
4. 合理的灌溉管理油菜的灌溉管理对产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油菜的生长特点和土壤水分条件,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保证油菜生长期间的适宜水分供应。
一般来说,油菜在生长初期和花蕾期需要较多的水分,而在开花期和结籽期则需要适度控制水分供应。
5. 合理的施药策略油菜种植中,病虫害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油菜产量,需要制定合理的施药策略,防治油菜常见的病虫害。
首先,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并采取防治措施。
其次,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并按照正确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喷雾。
此外,定期轮换使用不同的农药,以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抵抗性。
6. 适时的田间管理适时的田间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油菜产量至关重要。
- 杂草防除:及时清除油菜田中的杂草,减少杂草和油菜之间的竞争,保证油菜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应。
现代生物技术在油菜遗传改良上的应用和进展
.
油 菜是世 界范 围 内广 泛种植 的 四大 油料作 物之 绩 , 加拿 大 的双 低 油 菜 品种 Qunu 我 国 的华 如 atm、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6期 6 20 0 7年 1 月 2
华
中
农
业
大
学
学
报0 , 0  ̄ 9 6 c 0 7 90 0
J u n l fHu z o g Ag iut rl iest o r a a h n rc lu a v ri o Un y
能 孢 子 的胚发 生 频 率 和幼 苗 移 栽 成 活 率 得 到 不 断 提 验室 和 不 同 的 时 间 进 行 重 复 试 验 , 得 到 可 靠 结 高[ ] 小孢 子培养 技术 得到不 断 的改 进并发 展成 为 果m。 2, 。QI 等 ] U 应用 DH 群体 , 在不 同地点 连续 进 TS S R、 L 稳 成 熟 的现代生 物技 术 之一 , 泛 应用 于油 菜新 品种 进行 多年试 验 , 行 S , S RF P连 锁作 图 , 广 选 育 、 源创新 和遗传 分析等 多个 方面[ ] 资 5。 定地 寻 找 到控 制 种 子含 油 量 和芥 酸 的 QT s 为 提 L,
和世 界食用 植物 油和植 物蛋 白的主要 来源 之一 , 双 3号 、 双 4号 、 双 5号 、 华 华 中双 8号 、 中双 9号 在 国际农 产 品贸 易 中 占有重 要 地位 。有鉴 于此 , 油 和杂 交油菜 中油 杂 1 、 号 中油杂 3号 均 是 结合 小 孢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油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油料作物。
油菜籽含有丰富的油脂,可提取食用油和工业用油,同时油菜蜜蜂蓄养的采蜜活动对环境友好,能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油菜的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的一些关键点。
一、品种选择油菜的品种选择直接影响着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早熟、耐病虫害、产量高的品种是选择的首要条件。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高产的油菜品种,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油菜品种。
二、土壤改良油菜对土壤要求较高,宜选择土层深厚、持水保肥能力好的土壤进行种植。
在种植前,可以进行土壤酸碱度和养分含量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土壤改良。
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有施肥、翻耕、精细耕作等。
三、合理施肥油菜对氮肥要求较高,但对磷肥和钾肥的需求相对较少。
适量的基肥和追肥满足油菜整个生长期的需求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基肥一般在耕地前施入,追肥可以根据油菜的生长情况进行。
四、科学播种油菜的播种期一般在秋季,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播种期。
在播种前,应该先进行土壤消毒,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油菜是半直根的作物,所以播种时要掌握适当的密度。
五、及时灌溉油菜对水分要求较高,特别是在发芽期和旺盛生长期需要大量的水分供应。
及时灌溉可以保证油菜的正常生长,提高产量。
六、合理密植和距行距栽油菜适宜密植,一般密植为20公分×40公分,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距行距栽也是一种提高产量的方法,可以通过减少行距,增加株密度来增加产量。
七、病虫害防治油菜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早疫病、甜菜夜蛾和油菜蚜虫等。
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灭虫灯等,可以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保证油菜的健康生长。
八、农田管理农田管理对于油菜的高产栽培也非常重要。
合理的翻耕、松土、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保持油菜的良好生长环境,促进产量的提高。
九、收割和储存油菜一般在油菜蒴果成熟时进行收割。
油菜高含油量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创新及应用
油菜高含油量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创新及应用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高含油量种质资源的开发与育种技术创新及应用,对于提高油菜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于健康食用油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在油菜高含油量种质资源的开发方面,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筛选出了一批含油量较高的优良品种。
这些品种在遗传背景上有着较高的油脂积累能力,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稳定地表现出高含油量的特点。
通过对这些优良品种的进一步改良和选育,可以进一步提高油菜的产量和油脂质量。
而在育种技术创新方面,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工程等,可以更精确地筛选和选育油菜高含油量品种。
通过分析油菜基因组的序列信息,可以发现与油脂积累相关的关键基因,并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这些基因的精确调控和改造,从而提高油菜的油脂积累能力。
在油菜高含油量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的应用方面,这些优良品种和创新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种植这些高含油量品种可以提高油菜的产量,减少国内对进口油料的依赖,提高我国的粮油安全。
同时,这些品种还具有较高的油脂质量,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符合人们对于健康食用油的需求。
油菜高含油量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创新及应用对于提高油菜产量和
质量,满足人们对于健康食用油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期待这些优良品种和创新技术能够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为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油菜高产种植方法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油菜高产种植方法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其高产种植方法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增加产量、提高品质至关重要。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油菜高产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和技术。
一、油菜高产种植方法1. 土壤选择和改良油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对于土壤松软、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的土壤生长效果更好。
在选址时应尽量避免连作地,进行轮作。
在土壤改良方面,可以在播种前施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高产优质油菜品种,如早熟、耐寒、耐病虫、产量稳定的品种。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经过优良品种改良的油菜种子,生长期短、抗病虫能力强、产量高的新品种可以极大地提高产量。
3. 合理密植在油菜的种植中,要根据品种的生长情况和实际土壤肥力情况进行合理密植。
一般来说,油菜的适宜密度为15-20万株/亩。
通过密植可以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4. 施肥油菜的施肥要根据实际土壤情况和品种特性来确定。
一般来说,油菜对养分要求较高,尤其是对氮肥的需求较大。
在播种前要充分施入基肥,并在生长过程中及时追施增产肥、磷钾肥等,以提高植株的养分供应,保证生长发育需要。
5.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可对油菜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或者种子外部涂覆功能性微生物剂,促进其生根发芽和提高抗逆性。
同时可以进行种子浸种、播种前喷洒药液等操作,以减少播种后的病虫害发生。
6. 合理水肥管理油菜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尤其是在生育期间需要合理的灌溉管理。
一般来说,在播种后要及时浇水,避免干旱和缺水对植株的影响。
在生长期间可以采用定时定量的滴灌或喷淋灌溉方式,以保证植株生长所需的水分。
7. 防治病虫害油菜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讲解,这里只强调在种植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防治标准,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并做好预防工作。
二、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1. 病害防治(1)白蚁病防治白蚁是油菜的重要病害之一,对于白蚁的防治要采取机械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沿海滩涂盐碱地杂交油菜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沿海滩涂盐碱地杂交油菜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为了提高沿海滩涂盐碱地的利用价值,并满足人们对油菜产品的需求,我们需要制定一套高效的栽培技术规程。
本文将介绍沿海滩涂盐碱地杂交油菜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帮助农民在这些地区进行良好的油菜种植。
一、土壤改良1.盐渍土壤改良沿海滩涂盐碱地通常含有较高的盐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盐分含量。
首先,进行淋洗处理,利用充足的清水将盐分冲洗出土壤,一般每亩用水量在6000-8000吨左右。
其次,可以选用海藻酸钠、石灰等中性处理剂进行中和处理,改善土壤结构和酸碱度。
2.腐熟有机肥的施用在改良盐渍土壤的基础上,充分施用腐熟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可使用腐熟的畜禽粪便、苜蓿等有机肥料,每亩施用量在3000-4000公斤左右。
二、品种选择1.杂交油菜的选择沿海滩涂盐碱地杂交油菜是一种耐盐碱性较强的油菜品种。
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用适应性较好、丰产稳定的杂交油菜品种进行种植。
常用的品种有:(1)沪杂23号:适应较差的土壤,耐盐碱性较强,产量高且稳定。
(2)沪杂7号:抗盐碱能力强,适应性广,适宜生长在盐碱地区。
2.栽培技术要点在沿海滩涂盐碱地种植杂交油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良好的排水条件:盐碱地通常水分含量较高,容易导致水涝,要保证排水的良好性,避免根系缺氧。
(2)适度的浇水:油菜对水分需求较大,但不宜过多浇水,以防止盐分上升。
(3)合理的施肥:油菜对营养需求较高,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肥,做到既不缺乏营养,又不造成盐渍化。
(4)采取轮作措施:对于长期种植杂交油菜的地块,要进行轮作,合理安排作物种植顺序,以保持土壤肥力和防治病虫害。
三、病虫害防控1.病害防控沿海滩涂盐碱地的高盐碱环境容易诱发一些病害,如盐渍病、白粉病等。
应选用抗病优良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发现病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害虫防控沿海滩涂盐碱地也有一些常见害虫,如菜青虫、蚜虫等。
可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合理施肥,增强油菜生长力,结合化学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9油菜品质育种
11.4
12.6
6.6
7.5
17.5
7.6
1.5
2.1
3.9
3.6
3.3
2.3
4.0
4.8
2.8
0.8
17.0
9.7
24.6
16.6
54.7
28.3
15.5
39.4
17.9
83.3
13.0
81.0
52.0
15.0
25.7
56.6
73.7
44.9
61.9
7.4
9.0
0
8.0
58.5
0
0.8
0
1.8
(引自Downey, 1963; Craig等,1969;李日正,1974)
脂肪酸
植物油
棕榈油
(16:0)
硬脂酸
(18:0)
油酸
(18:1)
亚油酸
(18:2)
亚麻酸
(18:3)
二十碳烯酸(20:1)
芥酸
(22:1)
甘蓝型油菜油
红花油
大豆油
亚麻油
花生油
玉米油
向日葵油
芝麻油
棉籽油
双低油菜油
4.07Biblioteka 211.53. **其中白菜型和甘蓝型各有一个低硫苷品种,即白菜型皖油1号和甘蓝型浙优油1号。
4. ***系新疆自治区农科院经济作物所育成的第一个芥菜型双低新品种新油9号,系由新油5号×加1058(加拿大育成的低硫苷系)芥菜型品种间杂交育成。
白菜型油菜第一个低芥酸品种,是在加拿大西部农业试验站育成的Torch,由加拿大Saskatchewan农业部和大学推广部合作育成(1978)。系来自白菜型品种Span SA中的低芥酸品系Sc 68-1332,通过单株选择得来的,芥酸含量低于1%。第一个白菜型双低品种Candle,于1977年注册投入生产,但其产量低,只有Torch的89.2%。其芥酸含量为1-2%,硫苷含量为1-2毫克/克。
甘蓝型油菜高油分的遗传改良
燃 油 生 物 柴 油 的最 理 想 原 料 。 国是 植 物 油 消 费 大 国 , 我
主要 集 中在 安 徽 、 北 、 I 江 苏 、 湖 四川 、 湖南 、 贵州 、 江西 、 浙 江等8个 省份 , 各省 油菜 籽产 量均在 5 O万 吨 以上 , 其 他省份产 量较 少 。中国于 2 O世 纪 3 O年 代 由朝 鲜 、 日本 和英 国引进 甘蓝 型油 菜 , 0年代 起大 力 推广 种植 甘蓝 6
尽管 近 年来 我 国油 菜生 产 一直 保持 稳 中有升 的状 态 ,
但 仍不 能满 足 国内加工 和消费 的需求 。随着人 民生 活
水 平 的提 高 和生 活 习惯 的 改善 , 国对 优质 菜 油 的需 我
求 量还 会增加 , 优质 菜 油的供求 矛盾 日益 突 出。 与发达 国家 或其 他 主要农 作 物相 比 , 国油 菜 的生 产 效 益还 我 处 于 较低 的水 平 , 大大 限 制 了油菜 生 产 规模 的继 续扩
在 2 C以上 , 照 充 足 , 夜 温差 大 , O 光 昼 土壤 湿 度适 宜 有 利 于油 分 累积 , 且 温度 和 光 照对 油菜 种 子 含油 量 的 并 影 响最大 [ 。 菜是 需水 较多 的一 种作物 , 菜种子 生 2 油 ] 油
我 国 自2 O世 纪7 O年代末 开 展油菜 品质 育种 以来 , 已取 得突 出成果 , 育成 和推广 了一 大批 双低 ( 芥酸 含量
低于 1 , 硫苷 含 量在 3  ̄ lg以下 ) 0/ / mo 油菜 品 种在 生
优质油菜良种繁育技术
案例二:某品种油菜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结词
该案例通过选用适宜的油菜品种,并采取 一系列栽培技术措施,实现了油菜的优质 高产。
详细描述
该品种的油菜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品 质好的特点。为了充分发挥该品种的潜力 ,该案例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选地整地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灌溉 排水、病虫害防治等。通过这些技术措施 的实施,该品种的油菜产量和品质得到了 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
优质油菜繁育的策略
选育优良品种
优化栽培技术
通过杂交育种、分子育种等技术手段,选育 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油菜品种。
制定科学的栽培技术方案,优化施肥、灌溉 、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 质。
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
建立稳定的良种繁育基地,确保优良品种的 繁殖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
多倍体育种
通过诱导多倍体油菜的产生,筛选 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多倍体品种。
分子育种技术
基因克隆
克隆与油菜性状相关的基因,用于改良油菜品种的性状。
分子标记
利用DNA标记技术,确定不同品种油菜的遗传变异,为育种提 供依据。
转基因技术
将外源基因导入油菜细胞中,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生物技术应用
01
02
在必要时,使用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需注意使用量和药 剂的选择,避免对油菜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04
优质油菜良种繁育的收获与加 工
收获时期与方式
适时收获
油菜的适宜收获期是在油菜籽成熟度达到90%以上时,此时收获的油菜籽含 油量高、品质好。过早或过晚收获都会影响油菜籽的产量和品质。
机械收获
采用联合收割机等机械设备进行收获,能够提高收获效率,减少损失。同时 ,机械收获时需要注意调整收割机参数,确保油菜籽的收获质量。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油脂含量和营养价值,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为了进一步提高油菜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采用科学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良种选育良种是高产栽培的基础,选择适应本地环境条件的优良油菜品种是提高油菜产量的关键。
应选择具有丰产、抗逆性强、品质优异和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在选育过程中,可以通过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和基因工程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油菜的产量和抗逆性。
二、土壤改良油菜生长对土壤要求较高,应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具有良好保水性和肥力较高的土壤。
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改良,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
可以根据土壤的特点进行施肥和改良,比如在土壤碱化较严重的地区,可以添加石灰来中和土壤酸性;在土壤贫瘠的地区,可以添加有机肥来提高土壤的肥力。
三、合理施肥油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养分需求不同,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油菜的产量。
在播种前需要进行基础施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
在生长期间根据油菜的需求量进行追肥,一般分三次施肥,分别是抽薹前追肥、正薹期追肥和花期追肥。
追肥时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油菜的生长情况来确定施肥量。
四、合理密植油菜的密植度对产量影响较大,过于密植会导致光线不充足和通风不良,影响油菜的生长和发育。
一般来说,密植度为2-4万株/亩,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适当调整。
密植座子时要注意座子距离的均匀和精确,避免座子之间的空隙和重叠。
五、合理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高产栽培的关键,包括除草、病虫害防治和灌溉等。
及时除草可以减少对油菜生长的竞争,保证光线和养分的充足。
病虫害防治是保证油菜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手段。
灌溉要根据油菜的需水量进行,过多或者过少的灌溉都会影响油菜的产量。
六、合理机械化栽培机械化栽培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人工劳动量。
在油菜的种植过程中,可以采用机械进行耕种、施肥和收割等工作。
合理使用机械可以减少人工劳动的强度,提高油菜的产量。
油菜抗裂角基因
油菜抗裂角基因
油菜抗裂角基因是油菜遗传育种团队发现的一种基因,该基因可以调节油菜角果内皮层细胞的抗性分子遗传机制,为油菜裂角抗性育种提供了新途径。
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实验植物学杂志》。
在黄熟期抢收油菜,又会导致菜籽品质下降,含油量降低。
因此,提高抗裂角性是近年来油菜品种改良的主要目标。
油菜遗传育种团队结合抗性资源评价方法、抗性种质资源的鉴定和筛选,深入开展该性状的遗传调控基础研究,鉴定出特异裂角抗性基因BnSHP1.A9。
深入研究这一基因,他们发现,该基因启动子区上游序列的一个转座子插入,可抑制基因表达,从而导致油菜裂角抗性提高。
这一成果不仅为油菜裂角抗性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也为分子辅助选育抗裂角亲本材料提供了理论支撑,对其他十字花科和双子叶作物的抗裂角机制的研究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油菜生产机械化进程有望加快。
盐碱地油菜新品种耐盐性与抗逆性分析
盐碱地油菜新品种耐盐性与抗逆性分析盐碱地油菜是一种能够生长在盐碱土壤上的油菜品种。
由于土壤中含有较高的盐分和碱性物质,传统的油菜品种很难在这种环境下正常生长和发育。
因此,培育耐盐性和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对于提高盐碱地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盐碱地的特点盐碱地的主要特点是土壤含盐量高、碱性物质多。
高盐分会对植物的正常生理代谢产生负面影响,而高碱性物质则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植物无法吸收养分。
此外,盐碱地还常常伴随着水分不足、土壤贫瘠等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困难。
2. 盐碱地油菜的耐盐性耐盐性是指植物在高盐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正常生长和发育的能力。
盐碱地油菜的耐盐性取决于其对盐分胁迫的适应能力。
一般来说,耐盐性较强的油菜品种具有以下特点:(1) 盐胁迫下的生理适应能力:耐盐性强的油菜品种能够通过调节细胞内的离子平衡,降低盐分在植物体内的胁迫程度。
同时,它们还能够自我修复,促进植物体内酶活性的提高,有助于减轻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2) 盐分排泄和积累机制:耐盐性强的油菜品种能够通过根系释放物质或特殊的离子通道,将超过植物耐受范围的盐分排泄到外部环境,保持细胞内离子平衡;同时,它们能够通过胁迫物质的积累和转运,将盐分尽量远离正常的生理代谢途径。
3. 盐碱地油菜的抗逆性抗逆性是指植物在各种逆境压力下保持正常生长和发育的能力。
盐碱地油菜的抗逆性主要包括对干旱、低温和土壤酸碱度等逆境的适应能力。
一般来说,抗逆性较好的油菜品种具有以下特点:(1) 干旱逆境下的生理适应能力:抗旱性强的油菜品种能够通过减少水分蒸腾、提高根系吸水能力等方式适应干旱环境。
此外,它们还能够合理分配水分,保持细胞和组织的水分平衡,从而保证正常的生理代谢。
(2) 低温逆境下的生理适应能力:抗寒性强的油菜品种能够通过调节细胞内的脂类组分、蛋白质含量和活性物质等途径适应低温环境。
同时,它们还能够通过积累渗透物质和酶系统的调节,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减轻低温对植物的伤害。
油菜生产品种改良与机械化
芥 子 酶 的作 用 下 , 产 生 恶 唑 烷硫 酮 、 会 异硫 氰 酸 盐 、 腈 等有 毒物 质 , 不 宜作 饲料 。 故 我 国有 约 7 0万 h 油 菜 ,如 果全 部 普及 双低 0 mz
高 品种 中油 8 1 但 产量 提 高 了 2 % ~2 %,而 且 2不 0 5 芥 酸 含量 由 4%降到 05 , 健 康有 重 要 意 义 的油 2 . 对 % 酸 含 量 由 1%提 高 到 6 % ~6% ;硫 苷 含 量 由 7 2 5
植物油不含芥酸 , 其油酸 、 亚油酸总量都超过 8 %。 0 低 芥 酸 育 种 的 目标 是 把 芥 酸 含 量 从 4 % ~5 % 降 0 0
表 2 双 高 常 规 品 种 与 双低 杂 交 种产 量 、 质 对 比 品
由表 2可 知 , 目前 湖北 审 定 的双 低杂 交 ຫໍສະໝຸດ 比双 第3 6卷第 2 期
21 0 0年 4月
农 业 装 备 技 术
Agi u tr lE up n rc l a q i me t& T c n lg u e h oo y
Vo _6 № . l 3 2
ADr 2 0 . 01
油菜生产 品种改 良与机械 化
1 我国油菜 生产发展的现状
表 1 中国 油 菜 单 产与 品 种 改 良
宜作饲 料 的菜籽饼 变成 优 质饲料 源 。② 常规 品种 改
革 为杂 交 种 ,一 般 杂 交种 比常 规 品种 增 产 1 %左 5
右 ;双低 +杂优 ”选 育 双低 杂 交 种 , 当前 国 内外 “ , 是
油菜育种的主攻方 向。③低含油量品种改革为较高 含油量 品种 :长江流域 由含油量 4 %左右提高到 0 4%~ 5 , 2 4 % 将来可达 4 %以上 ; 8 ④株型高大的品
中油821油菜
04
中油821油菜产量及品质
产量表现
高产稳产
中油821油菜品种在适宜的种植条件下,能够实现高产稳产,为 农民带来可观的收益。
适应性强
该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生长 良好。
抗逆性优良
中油821油菜品种具有较好的抗逆性,如抗病虫害、抗寒、抗旱 等,能够减少农药和灌溉等方面的投入。
中油821油菜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适应性,可以 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和频率,有助于保护土壤和 水资源。
绿色农业
油菜本身具有生态修复功能,中油821油菜作为 绿色植物,有助于减少农药使用,推动绿色农 业的发展。
增加土壤肥力
中油821油菜的种植可以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积 累,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在科研育种中的应用
要点一
遗传资源利用
中油821油菜作为珍贵的遗传资源,可以为科研育种提 供优质的种质资源,推动油菜品种的改良和创新。
要点二
科研价值
中油821油菜在科研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对于研究油 菜生长发育规律、抗病性及产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06
中油821油菜品种改良与 繁育技术
品种改良方向
浇水
在油菜花期,应根据土壤墒情和天 气情况,适时进行浇水,以保持土 壤湿润,促进油菜正常开花结实。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油菜容易受到霜霉病、菌核病等病害的侵 害,应根据病害发生情况和防治指标,及 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药剂、农业防治 等。
虫害防治
油菜容易受到蚜虫、菜青虫等害虫的侵害 ,应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指标,及时 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药剂、生物防治等 。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01
02
03
土壤环境黏重板结的油菜配套种植技术
土壤环境黏重板结的油菜配套种植技术以土壤环境黏重板结的油菜配套种植技术为标题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油菜种植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一些地区的土壤环境黏重板结,给油菜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土壤环境黏重板结的油菜配套种植技术,帮助农民解决种植过程中的难题。
一、土壤环境黏重板结的特点土壤环境黏重板结主要指土壤黏土含量高、黏结性强、排水性差的情况。
这种土壤的特点是易于板结,使得土壤结构紧密,通气性和渗透性差,根系生长受限,影响作物的吸收养分和水分能力。
二、土壤改良措施1. 翻耕深松:在油菜种植前,进行翻耕深松处理,将土壤翻松至30-40厘米深度。
这样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渗透性,有利于油菜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2. 添加有机肥料:在翻耕深松的同时,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如腐熟的农家肥或堆肥。
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抗性,提高油菜的生长效果。
3. 施加石灰:土壤环境黏重板结通常伴随着土壤酸化现象,因此可以适量施加石灰来中和土壤酸性。
石灰的施用量应根据土壤酸碱度进行调整,一般为每亩100-200公斤。
三、油菜品种选择在土壤环境黏重板结情况下,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油菜品种非常重要。
建议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油菜品种,如抗板结性强、适应性好的早熟油菜品种。
这样可以降低板结对油菜生长的不利影响,提高油菜的产量和质量。
四、合理施肥在油菜种植过程中,合理施肥是确保油菜正常生长的关键。
对于土壤环境黏重板结的地区,应采用分蓄肥的方法,即基肥与追肥相结合。
基肥主要在油菜播种前施用,追肥则在油菜生长期适时追施。
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油菜的需求进行调整,避免肥料过量或不足对油菜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五、适时灌溉土壤环境黏重板结通常伴随着排水性差的问题,因此灌溉控制非常重要。
应根据油菜的生长需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
避免过度灌溉或缺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315 47819 65210 115317 133115 151815 159618 147715 158110 181312 179310
88155 83132 138165 489190 832110 1138110 1133110 1055122 1142100 1318117 1305123
75~80
10
<3
0~2
向日葵油 玉米油 橄榄油 大豆油 花生油 芝麻油 棉籽油 猪油 棕榈油
12
16
71
少
0
13
29
57
1
0
15
75
9
1
0
15
23
54
80Leabharlann 194833
少
0
12
39
45
0
0
27
19
54
少
0
43
47
9
1
0
51
39
10
少
0
资料来源 : 根据加拿大 Pos Pilot Plant Corporation, Saskatoon, 1994的资料作了一些补充 。 油酸含量高 、饱和脂肪酸含量低 , 是衡量食用油 油 (75% ) , 而高油酸的双低油菜油其油酸达 75 ~ 脂肪酸组成品质的重要指标 。吸收过多的饱和脂肪 80% , 超过了橄榄油 。油酸能降低血内总胆固醇 , 特 酸 , 易使胆固醇升高 , 患心脏病的危险增大 。从表 4 别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不利的 ) , 而不降低高 资料可以看出 , 双低油菜油的饱和脂肪酸只有 7% ,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有利的 ) , 减少心血管疾病 。加 是普通食用 油最 低的 , 比大 豆油 ( 15% ) 低一 倍 , 拿大 、芬兰 、瑞典 、美国科学家研究证明 , 食用双低 比猪油 ( 43% ) 、棕榈油 ( 51% ) 低 6 ~7 倍 , 这是 油菜油其胆 固醇 总量 较常 规 饮 食 的 人 群 低 15% ~ 油菜油作为食用油的第一个优点 。第二 , 双低油菜单 20% ; 其胆固醇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较常规饮食人群 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 ( C18: 1 ) 含量特别高 , 现 也低 15% ~20% , 说明双低油菜是最有利于健康的 在的双低油菜的油酸含量平均为 61% , 仅次于橄榄 食用油 。由 于 这 些 原 因 , 加 拿 大 每 年 消 费 植 物 油
饱和脂肪酸 ( % ) C12: 0, C14: 0, C16: 10,
C18: 0, C20: 0 7 7
油酸 ( % ) C18: 1
17 61
亚油酸 ( % ) 亚麻酸 ( % )
C18: 2
C18: 3
13
10~11
21
11
芥酸 ( % ) C22: 1
41 0~2
双低高油酸 低亚麻酸菜油
7
211 油菜品质改良的目标 综合起来 , 食用油菜品质育种的主要目标是 :
“三高 ”, 即高 油 份 、高 油 酸 、高 蛋 白 含 量 ; “四 低 ”, 即低芥酸 、低亚麻酸 、低饱和脂肪酸和低硫 苷含量 。 212 关于提高含油量的遗传改良
根据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对我国 832份油 菜品种资源的分析结果表明 , 我国现有品种资源含油 量的变异范围从 26%至 51% (大多数品种都在 38% ~42% ) 之间 , 4份含油量超过 50%的品种均是西藏 和云贵高原的品种 。欧洲 、加拿大油菜品种油份含量 较高 , 一般在 43% ~45%之间 , 但年份间差别很大 , 如加拿大 1998 年平均含油量为 4110% , 1999 年为 4515%。瑞典 O lsson ( 1960 ) 就报道筛选到含油量 52% ~56%的油菜材料 , 曾育成含油量 53%的品种 。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陕西农垦中心 、华中农 业大学通过杂交筛选也获得含油量超过 54%的材料 。 当然 , 高油份含量只是优良品种的一个重要性状 , 而 且年份间气候变化 , 对含油量也有影响 , 品种能否在 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 还要通过区域试验 , 全面鉴定其 抗性 、产量 、品质等 。
收稿日期 : 2007 - 7 - 17 作者简介 : 傅廷栋 ( 1938—) , 男 , 广东郁南人 , 中国工 程院院士 ,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 ( TWAS) 院士 ; 主要从事油菜 的杂种优势及利用研究 。
我国油菜生产还将进一步发展 ①双低油菜油的品 质好 , 是最有利于健康的食用油 , 消费量增加 , 低硫 苷饼可作饲料 , 市场需求量大 , 效益好 。 ②油菜是多 用途的作物 (油料 、饲料 、能源 、肥料 、蜜源 、观 景等等 ) 。 ③油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作物 , 在轮作 中有重要地位 ; 油菜后种水稻比小麦后种水稻 , 水稻 增产 15%。 ④油菜是长江流域冬季作物 , 与粮食争 地的矛盾较少 ; 目前我国油菜面积约 0107 亿 hm2 , 估计还有 0107亿 hm2 冬闲田可发展油菜生产 。
16 0 CROP RESEARCH
¸ÃÎĵµÓÉ Foxit Reader ±à¼°æȨûÓÐ ·-°æ²»¾¿ 油菜½的ö品¹©种Æ改À良¹À¡£
品种
双高品种 “中油 821” 双低杂交种
表 2 双高常规品种与双低杂交种产量 、品质对比
产量 (%)
含油量 (%)
硫苷 (μmol/ g饼 )
2007第 3期
油菜的品种改良
作物研究 161
成一批双低黄籽材料 。我国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研究倍 受国外同行的关注 , 预计我国双低黄籽品种将在 3年 内应用于大面积生产 。 213 食用菜油脂肪酸组成的遗传改良
当前食用菜油的脂肪酸组成改良的重点是降低芥 酸的含量 。传统油菜品种在食用品质上最大的缺点是 芥酸的含量高 , 芥酸占总脂肪酸含量 40% ~50% , 对人类健康有利的油酸 、亚油酸含量低 (两者之和 只 30%左右 ) , 而其他植物油不含芥酸 , 其油酸 、亚 油酸总量都超过 80%。低芥酸育种的目标是把芥酸 含量从 40% ~50%降到只有 1%左右 , 油酸 、亚油酸 含量就可大幅度增加 ( > 80% ) , 使菜油的品质在脂 肪酸组成上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
芥酸 (%)
油酸 (%)
100
40
120
42
17
120
40~42
20~28
015
62~65
亚油酸 (%) 13
18
2007 (3)
亚麻酸 (%) 10 10
表 3 油菜食用油品质育种的目标
传统品种
目前双低品种
进一步要求达到的目标
芥酸 ( % ) 廿碳烯酸 ( % )
油酸 ( % ) 亚油酸 ( % ) 亚麻酸 ( % ) 饱和脂肪酸 ( % ) 硫甙 (苷 ) μmol/ g (饼 ) 种子粗蛋白质 (干基 % ) 长江流域含油量 ( % )
从油菜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可以看出 , 以油酸 为前体物 , 碳链的延长就形成廿碳烯酸和芥酸 , 阻止 碳链的延长 , 就可达到降低廿碳烯酸和芥酸的目的 ; 油酸随着减饱和的作用 , 形成亚油酸 、亚麻酸 , 降低
图 1 油菜的脂肪酸生物合成及其改良示意图
表 4 不同食用油的脂肪酸组成
食用油种类
双高油菜油 双低油菜油
选育黄籽油菜是提高含油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加 拿大 白 菜 型 黄 籽 油 菜 比 黑 籽 油 菜 油 份 高 117% ~ 410% , 纤维素含量低 412% ~510% , 蛋白质含量高 319% ~512%。过去只有白菜型 、芥菜型油菜有黄籽 品种 , 1975年刘后利教授在国内首次发现黄籽甘蓝 型油菜材料并育成 “华黄 1 号 ”, 目前西南农业大 学 、华中农业大学 、湖南农大 、陕西农垦中心等都育
2007第 3期
油菜的品种改良
作物研究 159
油菜的品种改良
傅 廷 栋
(华中农业大学 , 武汉 430070)
摘 要 : 目前我国油菜面积 、总产比 20世纪 50 - 60年代分别增了三倍多和十倍多 。油菜品种面临重大改革 : “双 高 ”品种改革为 “双低 ”品种 ; 常规品种改革为杂交种 ; 低油份品种改革为高油分品种 ; 高杆品种改革为半矮杆 、 适宜机械化耕作的品种 。目前双低品种及杂交种的面积分别占我国油菜总面积的 70%和 60%。本文着重论述了油 菜品质改良的目标 、进展及成果 , 并预测了我国油菜生产与研究的发展方向 。 关键词 : 油菜 ; 生产概况 ; 品质改良 中图分类号 : S56510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 5280 (2007) 03 - 0159 - 04
40~50 10~15 15~20 10~15 10左右 7左右 100~150 < 22~24 40左右
< 1~2 < 1~2 > 55 > 20~25 10左右
<7 < 30~40 < 22~24
40
010 <1 > 75 10~15 <3 <4 < 20 > 25 > 42~45
2 油菜的品质改良
种改革为较高含油量品种 : 长江流域由含油量 40% 左右提高到 42% ~45% , 将来可达 48%以上 ; ④是 株型高大的品种改革为半矮杆 、适于密植 、机械化栽
培的品种 。
近年育成的油菜杂交种 90%以上为双低杂交种 。 不但产量增加约 20% , 而且品质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 说明油菜是近年来遗传改良效果最显著的大田作物 。
提高含油量有很大的潜力 。在现有的品种中分离 高油份的材料是可能的 : 单株定向选择高油份的材 料 , 在一定范围内不影响产量 , 可能得到含油量和产 量的同时提高 , 含油量的选择效果往往高于单株产量 的选择效果 。据前苏联学者估计 , 油菜含油量将来可 能达到 65% ~70% , 其根据是 : ①含油量与含糖量不 同 , 糖溶于水 , 糖份含量太高 , 必然影响细胞液的浓 度 , 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 , 因此自然界植物含糖量超 过 20%是很少的 (甘蔗为 13% ~15%左右 ) ; 而含油 量却不同 , 因油份不溶于水 , 以油滴状存在于细胞中 , 有一定范围的油份含量增加 , 并不影响细胞的正常代 谢 。 ②自然界就存在有含油量达 70%以上的植物 , 根 据自然平衡进化的原理 , 人工选择含油量达到 65% ~ 70%的油菜品种是可能的 。 ③根据前苏联从 20 世纪 50 - 70年代向日葵含油量改良的事实 , 向日葵品种平 均含油量从 28%提高到 56% , 高的达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