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定量分析
聊城市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定量评价
i次产业分类是英 国经济学 家 AF hr l 世纪 3 . se 于 9 i O年代提 出来
的 。 人类 礼 会 的 发 展也 基 本 上 是 按 照 三 次 产业 的 发 展顺 序进 行 的 . 个 一 地 区 第 ■ 产 业 的 发 展情 况 ,在 一 定程 度 上 标 志 着 这 个 地 区 的 现 代 化 程
表 1 相关 系数 矩 阵
指 标
Z — x1 Z— x 2 Z 一 3
z— x 1
lO00 O 357 0 81 5
Z—x 2
0 35 7 1 O0 0 ・ 4 0 03
Z— x 3
0 581 40 3 1 00 0
Z— x 4 Z— x S
Z— x 6 Z— x 7
. 0 478 . 0 078
- O 246 0 380
5 82 0 4 32
0^ 98 08 07
. 4 0 96 . 0 611
. 9 0 84 . 9 0 36
l OO0 0 47 5
一
() 2 矩阵 R的特征值 、 特征值的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 见表 2 。 )根据 特征值 大于 1, 总贡献率在 8 %~ 5 5 9 %之间的提取原则 , 确定 了两个 主 因子 , 且 前 两 个 主 因子 的 累计 贡献 率 为 8 . 9 可 见用 这 两 个 主 因子 并 77 , 0 来反映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所损失的信息不多 , 以这两个主因子 所 能够综合反映各地区的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
0 851 0 486
0 47 5 1 0O 0
0 71 7 0 97 6
0 851 O 77l
l 00 0 0 647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n
1OO .
计算的准确性关系到堤防基础护 算结果 , 更有利于工程设计的完成。 中占据 着重要 的作用 , 熟练掌 握不 同 脚埋深 的选择 , 在深泓逼 岸段应延 伸 ( 单 : 作者 位 关向琼 。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 的公式 的应 用 条件 , 项 目开展过 程 至深 泓线 , 在 方艳, 陕西省工程咨询 中心) 并应满 足最大河 床冲刷深 设计研究院; 中选择针对 性的 公式进行 计算 , 有 要 求。 能 针对不同的工程实际, 选取相应 责 任 编 辑 : 小莉 王 效保障设计 的安全性 和准确性 。 的公式 进行计算 , 出符 合实 情的计 得 投稿邮箱 : l ag6 1 i . r x n1 0@s a o w ncn
交通运 批 发和零 住宿和餐 年 份 第三产业 输、 仓储 和 邮政 业
200 5
20 6 2 7 00 2 008 2 009 20 0 1
售业
饮 业
金融 业 房地产业 其他行业
49 8. 7 2. 7 89 9 49 94 99 95. 3 27 4.5 461 80 5 35 2 7 2. 1 346.54 1 2 7 3 97 6.
HD1斜冲段河 道横 断面, 2 进行水流斜 冲 防护岸坡 产生 的冲刷 深度 计算 , 冲 刷深度计算见表3 本设计局部 冲刷深 , 度取 1 6 . m。 7
堤防斜冲段冲刷 深度计算表 (0 5 年一遇洪水) (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附录D公式) ( (
表3
斜冲角度 水流流速不 大干1 %d 局部冲刷 5 断面编号 均匀系数 a
( 数 据采集 一)
本 文 采 用 我 国 国家 统计 年 鉴 公 布
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 宿和餐饮 、“ 业” 金 融业” 房地产业” 其他行 、‘ 、“ 、“ 业” 如 表 所示 。 , 使用 S S 统 计 软件 对原 始 数 据 进 PS
第一、二、三产业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二、三产业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一、二、三产业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班级:统计1010班学号:姓名:第一、二、三产业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经济增长的体现是GDP、GNP的增长,而经济增长又与产业结构变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采用1978-2006的统计数据,采用SAS的计算统计量,定量变量的图形表示,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相关手段,研究三大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国民生产总值、GNP、三大产业、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一、前言世界有200多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极大,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些差异呢?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呢?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水平,为国民经济的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和资金积累,成为了整个社会生产的“工作母机”;第三产业有力地促进物质生产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助于城市多功能作用的充分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一。
从经济发展因素来看,三大产业的发展对GDP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我国第一、二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的纵向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自1978年到2006年,28年间下降了近27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稳中波动,无论是上升还是波动变化趋势都不大。
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是基本上呈现上升趋势。
因为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通常可以通过它们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表示,而三大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能够在整体上反映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为了研究影响中国生产总值的主要原因,分析GDP、GNP增长的规律,预测中国未来GDP、GNP未来的增长趋势,我对数据进行以下分析。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第三产业
DETECTION区域治理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第三产业西安财经大学 周微笑一、引言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有至少10%的60岁以上老人,或者7%的65岁以上老人,就认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有1.76亿,同比增长5.6%。
同时,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我国到2050年的时候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会增加到总人口的35%。
实际上,我国在2000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就占到总人口的19.9%。
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会随之产生影响,尤其是产业结构的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又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外部升级又叫做动态升级。
简单来说,人口老龄化会使得市场上老年服务需求增大,企业要满足市场需求,就会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研发老年产品。
从另一方面来说,老年人口占比不断上升,相对应的年轻劳动力人口就呈现降低趋势,当市场的劳动力不足时会影响到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影响产业结构的升级。
人口老龄化对于市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加速了老年消费市场的发展,而老年人的消费项目大多都存在于旅游业、医疗行业、健康管理以及家政服务行业等。
这些行业都属于第三产业,所以,当老年人口占比上升时,会造成经济市场整体的消费水平上升,具体的表现为对物质产品的消费水平下降,对服务业的消费水平上升。
因此可以说,人口老龄化会直接影响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并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在以往对第三产业产值的研究中,很少有学者利用统计学的理论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本文在预测的方法上进行创新,建立干预分析模型来对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指数进行预测。
二、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我国的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打头演变成了第三产业打头,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升级,主要表现为产业内部升级。
人口老龄化造成的第三产业结构优化表现为生产服务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上升,而流通部门、传统服务行业的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
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推动绿色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的挑战,推动绿 色发展是必然选择。
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发展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政 策和措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 件。
需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体制和政策体系的完善, 提高市场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
城乡结构变化
城市化进程加快
建国以来,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城乡差距缩小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得到改 善。
需求结构变化
投资占比下降
随着经济的发展,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占 比逐渐下降,消费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
VS
消费结构升级
2023
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 状况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我国经济发展历程 • 经济发展特点 • 经济结构变化 • 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政策建议和展望
01
引言Leabharlann 目的和背景研究目的
分析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特点、问题和经验,为 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长期的高速增长,但也面 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如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 增大等。因此,研究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04
经济结构变化
产业结构变化
第一产业占比下降
01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农业
占比减小。
第二产业占比上升
02
由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第二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成为经济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研究2008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自从中国采取积极货币政策以来,首次跌破到10%,达到9.9%,中国经济出现了减速增长。
但是在物价上涨,特别是农产品物价上涨,以及通货膨胀、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从国家统计局获得统计数据,对中国经济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中国经济具有的特征,进而预测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一、中国经济发展现状1、中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张。
GDP总量由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210871亿元,28年间共增长了54.8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同时各行业的规模也不断扩张,发展趋势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与GDP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第二、第三产业的拉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第二、第三产业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
但是,应该看到第一产业的发展与整个经济的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不协调。
图中显示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趋势线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农业越来越难以适应工业化、城镇化的要求,农业已经成为弱势产业,尤其是近几年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最近的两次通胀就是最好的说明。
综上所述,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农业,中国经济出现问题,一定是在农业问题上出现问题。
中国应该将发展经济的重心转向大力发展农业,极大程度解决中国长期滞留的“三农问题”。
2、中国经济呈现周期波动性。
从经济总量看,中国经济总量呈现不断扩张的态势;但是从增长率看,中国经济增长呈现一定的周期波动性。
分析1978年—2006年中国经济的环比增长率,中国经济在此时间段大致经历了3个半周期:第一个周期为1978—1989;第二个周期为1990—1995年;第三个周期为1995—2003;第四个周期由2004一直到现在。
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前2个周期波动的幅度较小,第三个周期波动幅度较大,第四个周期是一个尚未完结的周期,该周期的加速期已过,目前已进入减速增长期,2005—2006中国经济开始减速增长,2007—2008年中国经济的通货膨胀和次贷危机(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将对中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来应对通货膨胀和全球金融危机,特别是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避免中国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的不利状态。
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效益的统计研究
得到各城市 的综合得分 , 并因此对它们的
经济情况进行排序 , 如表 2 所示 。
3 聚 类 分 析 以因子分析 中得到的两个 主因子 的
综合 得分作为 分析变量 ,采用 迭代聚类
法, 用 SS 使 P S统 计 分 析 软 件 , 择 K 均 选 .
本文根据 (0 7年 中国城 市统计年 (0 2
值聚类法 ,对 6 个资源型城市进行 聚类 5
分析 。输 出结果解释为 , 第一类 : 郑州 ; 第
二类 : 山、 头 、 庆 、 州 、 阳 、 山 、 唐 包 大 徐 贵 鞍
鉴》 提供 的数据 , 遵循科 学性、 合理性 、 可
比性 和 可 操 作 性 的 原则 , 取地 区生 产 总 选
— —_ ・ 墨
 ̄
MAN AGE NT ME
我 国资 源 型 城 市 经 济 发 展 效 益 的 统 计 研 究
口唐 志 丹 李 芳凝
(. 1 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 学院, 辽宁 鞍 山 14 5 ;. 0 12 辽宁大学文学院 , 宁 沈阳 1 0 3) 1 辽 10 6
几 个 综 合 变 量 可 以 反 映 原 来 多 个 变 量 的
较大 的载 荷 。特别 是在在 岗职 工工资总 额 、地 区生 产 总值 等 5个 指标 上 都 有 9 %以上 的载荷 。 0 而因子 2在第三产业 占 G DP的比重上载荷 为 8 . 69 %,在 其余指
标 上 的载 荷 都 很 小 。 因此 , 子 1 解 释 因 可
供应地 , 在促进 国民经济发展 、 加速 我国 城市化进程 、 扩大就业等方面都做 出了巨 大的贡献。但是 , 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 源衰减等原因, 这些城市在 发展过程中积
我国三大产业与其就业吸纳能力的实证分析(作业)
我国三大产业与其就业吸纳能力的实证分析(08金融A班 第八小组)摘要:本文对我国三大产业与其就业吸纳能力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三大产业就业弹性的模型设定与检验,剖析了各个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及其变动,为解决就业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 就业弹性是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
关键词:就业结构、就业弹性。
第一节实证项目研究的选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劳动力的就业总量和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增劳动力、下岗转移劳动力以及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就业问题日趋凸出。
由于产业结构和就业之间的关联问题,有的行业增加投入可直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有些行业增加投入,虽然给本行业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不多,但它会直接或间接消耗其它行业的产品,引致其它行业或部门从业人员增加,最终带动整个经济系统的就业增加。
因此,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系统内部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可以使各行业吸纳劳动力达到最大。
因此,研究我国三大产业吸纳就业的潜力对扩大就业潜力和制定就业政策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近几年经济增长率都在10%左右,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经济的高增长没有带来高就业。
进一步讲,就业形势的好坏,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有着密切关系。
一般而言,一定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就业增长也是一定的,然而我国的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却不是很明显。
最近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就业增长却相对缓慢,中国目前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存在大量的大学、大专毕业生面临就业选择,甚至毕业就失业的境况。
可以说,中国的就业压力很大,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局部就业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因而面对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我们应将视野放宽,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就业理论研究的成果,解决就业问题,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文对我国三大产业与其就业吸纳能力进行了分析。
我国转型时期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我国转型时期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作者:陈光普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3年第04期[摘要] 本文采用OLS回归估计法分析法,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来研究我国现阶段不同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既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又受政策、制度变迁的作用,具有典型的转型时期特征。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因素政策体制转型时期[中图分类号] F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023-02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缩小到扩大”的变化过程。
近年来,东西部的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不仅都没有缩小,而且还在扩大,尽管不同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对于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扩大趋势还是有共识的(蔡昉、万广华,200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与改革课题组经过数年跟踪调查做出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
该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乡之间的人均收入比率由1995年的2.8提高到2002年的3.1。
然而,调查人员认为这还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城乡之间实际收入的差距。
报告指出,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涵盖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实物补贴,比如城镇居民很多享受公费医疗,城镇的中小学能够获得国家大量财政补贴,城镇居民享受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救济,而农村居民却没有这些补贴和保障,如果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估计城乡收入差距可能要达到四五倍,甚至是六倍。
二、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1.模型的建立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经济发展方面的因素,如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工业化进程、教育水平等;也有政策制度性因素,如财政支出结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就业体制等。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研究
上升趋势 ,但 比重依然很 小 ;第三产业则 以更慢 的速度 呈上升趋势 ,但在截至 17 年第 三产业 吸收就业的 比重 98 仅 占就业人 口的 1 .%。在这一 阶段 由于产业 的发 展战 17 略和政 策 的片 面倾斜 ,致使 我 国的交通 、运 输 、金 融 、 商业等服务和基础设 施产业 的严 重紧缺和发展 滞后 ,显 然 ,这一切都是和传 统经济体制 、工 业化 目标 、片 面追 求重工业 的高速发展等密切相关的。 17 98年以来 ,中国实施 了一系列 以市场为取 向的改 r 革措施 ,包括对经济结构 进行调整 ,放慢 重工业 的增长 速度 ,加快农业和轻工业 的发展 ,以求彻 底扭转前期 造 成 的产业结构要 中失衡 的状态 ,这一 时期 产业结构 的变
第 2卷 8
.
2期 29 第月 O 年2 O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总2 N2 第.o . . 8
14 8期
中 国产 业结 构 升 级与 经济 增 长 的关 联 研 究
张晓 明
( 东北财 经大学 ,大连
[ 摘
1 ̄2 ) 1 5
要] 中国经济发展 已经进入 了一个结构 转换 的新 时期 。从世 界各 国经济发展 的 经验来看 ,
法一直不一。很多学 者仍然认 为重工业是 推动 中国经济 增长 的主要动因 ,对 产业结构 升级与经济 增长之 间的关 联性认识不清。笔者将 在 以下篇 幅通过实 证分析论 述产 业结构升级的方向问题 。
2 关于产 业结构 升级 与经济增 长 的实证 分析
在关于产业结构升 级和经济 增长之 间的关联性 研究 上 ,很多论点是站 在别论数据 的基础上 展开 的,但 国别 经验 的讨论存在着理论层面 研究 的局 限性 ,只能做 出对 经济增长过程 中产业结构发 展方 向的描述 ,不可能 对产 业结构升级的相关 变量 与 G P之 间的关系做 出定 量的说 D 明和预测 。为了论证产 业结构升 级与经济增 长之 间定量 的关联性 ,本文借 用柯 布 一道格 拉斯 函数模 型,分 离 了 三次产业产值 ,作 为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 的影 响项 ,利用 18 —20 年 2 90 O 7 8年间的相关 经济数据 ,进行精确 的定量 分析 ,回归了各产业产值变动对经济总产量的影 响率 。
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1)
公务员复习专题: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1)产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
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
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第一产业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第二产业52.2 48.7 48.0 46.1 44.1 42.3 40.8 39.1 38.9第三产业39.7 44.4 45.8 47.0 50.1 52.5 54.5 56.6 57.1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
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
我国产业结构分析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实证研究
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分析
投入产出关联分析是通过投入产出表来研究产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根据 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出各个产业之间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从而了 解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此外,通过对产业链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各产业的短 板和瓶颈,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始于1987年,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已成为研究我 国产业结构的重要工具。根据最近的投入产出表,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产业结构的 主要特征是:第一产业占比较小,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其中,第二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较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第三产业 虽然发展迅速,但在整个产业结构中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投入产出法在产业结构分析 中的应用
投入产出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它通过分析经济体中各产业之间的 投入与产出关系,来揭示产业结构的特征和动态变化。这种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 于产业结构分析中。
首先,投入产出表提供了各产业之间的投入与产出关系,这使得我们能够定 量地分析各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哪些产业对其他 产业有较大的影响,哪些产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关键地位。
未来研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向
本次演示对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进行了初步探讨,但仍存在以下需 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投入产出关联分析的精度和细度有待提高,需要更加细致地分析和划分 产业类型和产业链环节。
2、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和趋势,以 便更加精准地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
3、需要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全面评估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和作 用机制,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优化政策。
1、制造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感应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均较 高。这表明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我国国际贸易的主要 支柱。
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第三产业现代化
*收稿日期:2005-05-20作者简介:李江帆(1951-),男,广东台山人,经济学博士,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第三产业就业方程和产值方程的详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见李江帆: 第三产业的发展!,载洪银兴、魏杰主编: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版,第281~306页。
另,在本文撰写过程中,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魏作磊博士生协助笔者对1978~2003年中国第三产业比重与人均GDP 数据做了回归分析,曾国军博士生用 中国统计年鉴2004!对第三产业第一、二层次的演变方程做了数据更新。
2005年第4期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o 42005第45卷JOURNAL OF SUN YATSE N UNIVERSITY Vol 45(总196期)(SOCIAL SCIE NCE EDITION)General No 196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第三产业现代化*李江帆(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摘要: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中外第三产业比重日趋增大,与人均GDP 呈幂函数型相关关系。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表现为流通部门比重下降,生活生产服务部门比重提高,传统服务业比重下降,现代服务业比重上升。
由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缺乏了解,对第三产业的性质、现代化与就业的关系存在误解,中国长期没有把第三产业现代化战略提上议事日程。
在产业结构高级化、第三产业比重日趋增大的形势下,我国很有必要全面推进第三产业现代化。
关键词:产业结构高级化;第三产业现代化;产业内部部门结构;服务产品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05)04-0124-07一、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国民经济部门结构的重心随着经济发展顺次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
经济发展史表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日趋提高;世界呈现国民经济软化趋势和制造业服务化趋势;第三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分析_以广东省为例
$%+-%*, -%’, -%33 -%&+ -%&* -%’$ $%-’ $%--%3$%-3 $%+& $%,* -%*& ,%4’ $%)) $%$3
-%$’ -%,3 -%$) -%$& -%+’ -%+$ -%$& -%$$ -%$4 -%-’ -%-& -%$-%$* -%$* -%,) -%$3 -%$&
经贸论坛中国流通经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广州增长贡献大小可以看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第三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本文认为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与经济增长水平高度相关第三产业中年均增速快的行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也大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要加快广东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在第三产业内部应着重发展交通邮电批发零售房地产社会服务金融保险等对国民经济推动力大的行业关键词
行业 年份
交通运输 邮电通讯业
卫生体育 社会福利业
贡献度 贡献率 贡献度 贡献率 贡献度 贡献率 贡献度 贡献率 贡献度 贡献率 贡献度 贡献率 ’( ( ’ 百分点 ( ’( ( ’ 百分点 ( ’( ( ’ 百分点 ( ’( ( ’ 百分点 ( ’( ( ’ 百分点 ( ’( ( ’ 百分点 (
中国流通经济 !""$ 年第 % 期
!经贸论坛
第三产业对 !"# 增长的贡献分析
! !! 以 广 东 省 为 例
丁 元! 周 树 高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广东 广州 $&’(($ $
摘 要: 由广东省第三产业对全省 !"# 增长的贡献及第三产业各主要行业对 !"# 增长贡献大小 可以看
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掌握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就业与消费市场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对于科学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详细分析我国经济运行情况,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统计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对我国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剖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官方发布的数据,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通过梳理大量数据,旨在为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提供客观、准确的分析。
1.3 报告结构概述本报告共分为七个章节。
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研究背景、意义、方法与数据来源;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从经济总体运行情况、财政与金融政策、行业发展、区域经济差异与风险挑战等方面展开分析;第七章为结论与建议,总结全文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2 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分析2.1 经济增长与趋势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过去一年我国GDP增速为6.1%,经济增长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增速逐步放缓,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创新驱动作用日益凸显,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从增长动力来看,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协同发力。
消费方面,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服务消费占比逐年上升。
投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较快。
出口方面,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外贸结构持续优化。
2.2 产业结构分析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第一产业占比逐年下降,第二产业稳中有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农业现代化取得积极成果,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工业方面,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不断提高。
市政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市政学的特征:答:政治性历史性整体性动态性综合性。
2.市政学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答:1 市政学首要先研究市政主体:2:市政学同时研究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3市政学要研究和探索市政管理规律。
3.市政学研究方法?答:1系统研究方法:2 理论分析和证实研究相结合的方法:3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5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
4.学习与研究市政学的意义?答1加强市政学研究是我国城市划进程提出的迫切要求:2加强市政学研究,也是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划的迫切要求:3强加市政学研究,有助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现代市政管理人才。
第二章城市的生产和发展1 城市的特点?答1:人口与物资的高度聚集性:2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3基础建设的强公共性:4文化构成的异属性。
2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答1:古代城市阶段(奴隶社会,指原始公社解体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2 中世纪城市阶段(封建社会,指公元476年—1640年英国资立阶级革命爆发时代);3近代城市阶段(资本主义社会指1640年—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时代):4现代城市阶段(三个世界共存的时代)。
3 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答:1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2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3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结点:4城市空间是区域形态的基本构成:5城市生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地位更为重要。
4城市化主要特点?答:1增长迅速而特续:2城市划发展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开始趋于下降。
5城市化衡量指标是单一性指标,主要有:答:1城市化水平指标:2城市化速度指标:3城市化质量指标。
6农业发展对城市化的推动,主要有5个方面:答:1农业发展为城市经济提供资金积累:2农业发展为人口向城市聚集提供基本的物资生活条件:3为城市提供劳动力:4为城市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5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广东商学院黄晓、江敏敏、刘萃婷中文摘要:为了对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利用Eviews5.0软件,选取我国1991年-2009年的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实证了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城镇化化水平、第三产业劳动力和对外开放程度这些因素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有显著影响。
根据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的建议,对发展我国第三产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第三产业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实证分析一、问题的提出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产业,广义上认为是除了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产业,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成分之一,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经济,与世界接轨,以发展经济为主要建设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第三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下表1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的大致变化趋势。
在表1中,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越来越显著,发挥着其特定的推动作用,此外,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78年在三大产业中排列最后,发展成目前排列第二,超越了第一产业,且与第二产业相差不大,这都表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1],也成为衡量现代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那么,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第三产业的发展的影响显著吗?本文利用Eviews软件,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不少国内外学者针对第三产业做了大量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总值的时序特征分析
型 能 更好 的 拟合 我 国 第 三 产 业 的 发 展 规 律 。
关键 词 : 平 稳 时 问序 列 ; Rl 非 A MA 模 型 ; 三 产 业 第 中 图分 类号 : 1 3 1 文 献 标 识 码 : F 2 .6 A
文章 编 号 : N 3 12 / f0 0 O —0 7 2 C 4 — 0 7 F 2 1 )2 0 一O
4 3 1 6 4 6 .
4 9 . 5 0 3 5 4 . 4 8 4 5 8 . 8 8 4
7 3 . 3 7 1
E三 : 口
图 3 取 对 数 之 后 的 序 列 Y的 折 线 图
18 92
18 93
1 6 . 1 3 O
1 3 . 3 8 1
1 9 9 2
1 9 9 3
非平稳 的, 在明显的趋势 。 存
山 n c 肿 in 0O o P f l rf o a i n  ̄in l Co l o A C P^ O s 矾 C -l Pmb
1o 0 5 2 76 嘲 e9 3 0 —
2 O 7 9电疆 4 1 00 2 14 2 ∞
对 { }作 一 阶差 分 , 一 阶 差 分 不 能 使 成 为 平 稳 时 间 序 列 Xt 当 时 , 用 高 阶差 分 , { x ) 为 平 稳 时 间 序 列 , 对 { X } 采 使 成 再 。 建 立 AR MA 模 型 , 后 根 据 差 分 算 子 与 滞 后 算 子 B的 关 系 然 ( 一 1 B , 到 非 平 稳 时 间序 列 ( 的 AR MA 模 型 。 一 )得 X} I
( ) 列 非 平稳 性 分 析 建 模 。 二 序 ( ) 自相 关 和 偏 自相 关 图 。 由 Viw 下 面 的 C re g a 1得 e o rl r m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定量分析——基于1978-2006年数据吴文韬摘要:本文建立在双变量线性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我国统计年鉴1978-2006年的年度经济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第三产业和我国GDP二者关系的相关性。
对我国GDP 和第三产业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我国GDP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第三产业发展显著影响GDP的增长,同时,我国的GDP增长也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本文探讨了其关联性,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字:第三产业,GDP,双变量模型Abstract:The main body of a book basis of two variable model, we use the year economy data is that from 1978 to 2006. The demonstration having been in progress to our country GDP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 relation is analysed. Demonstration result is indicated, Existence interacts as both cause and effect between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and tertiary industry relation, Tertiary industry develops notable effect GDP increase, GDP of our country increases development of effect tertiary industry;At the same time ,GDP of our country increases development of effect tertiary industry, and gave submitted pertinent suggestion.Key words:Tertiary industry ,GDP,Two variable model一、引言第三产业,又称第三次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特别是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
它的发展给我国带来许多现实意义。
主要表现在:1、第三产业有力的促进我国物质文化的发展;2、更好的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3、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第三产业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有效缓解了我国当前就业压力。
5、根据国外经验和对比,第三产业在GDP中比重越来越大,从世界经济结构中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反映该国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所在的比重越来越大。
第三产业成为推动GDP增长的新生“力量”。
由此可见第三产业与GDP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前,对第三产业和GDP的统计每年都有,但是对第三产业和GDP关系定量分析的探讨和研究却不多。
吴顺发(2007)研究报告表明,经济总量增长14.6%。
初步预测2008年实现GDP1057.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增幅分别比2006年提高2.2个百分点,比2007年预计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85亿元,增长17.3%,分别比2006年、2007年提高3.9和2.8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第三产业与GDP的增长有正相关性。
刘江(2008)从第三产业的就业分析中国GDP与第三产业就业的动态关联性: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与GDP构成一个相互长期影响的动态线性系统,只是程度不同,即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可以提高GDP,但反向影响不显著。
朱磊等(2006)进一步分析我国GDP与第三产业的关系,通过Granger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证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丁元等(2005)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分析--以广东省为例表明:由广东省第三产业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及第三产业各主要行业对GDP增长贡献大小可以看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第三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推动力。
本文认为,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与经济增长水平高度相关,第三产业中年均增速快的行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也大,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要加快广东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在第三产业内部,应着重发展交通邮电、批发零售、房地产、社会服务、金融保险等对国民经济推动力大的行业。
本文将建立在对以往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同时运用回归模型的分析,来描述第三产业和GDP的动态关联性。
二、模型运用双变量模型,选定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以选取的29个样本数据为基础,用OLS法进行参数估计与模型检验.三、变量与数据第三产业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世界发展来看,它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重要经济发展指标,发展迅速,并有着巨大的潜力。
对第三产业和GDP 的研究,虽然在统计数据上可以找到专门的描述指标,但是对于它发展和GDP 的量化因果关系还没有系统明确的表述和分析。
第三产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锐经济成份,根据目前的相关文献对此进行的研究,本文选取以下指标来描述第三产业和GDP的关系:1、第三产业发展指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上对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四是国家机关、社团、警察、军队等,但它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由此可见,这种第三产业基本是一种服务性产业。
所以本文采用流通和服务产值这一指标来衡量第三产业产值(Tertiary industry)的指标,简写为TI,来衡量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
2、GDP增长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是由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根据不同产业部门、不同支出构成的特点和资料来源情况而采用不同方法计算的。
GDP 是经济增长计量的核心指标,本文对经济增长仅从“量”的角度对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衡量,同时也考虑到数据的说服力,本文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
以上两个指标,凡是会受到价格的影响的指标,本文都将其价格因素予以剔除,将其全部转化为1978年不变价格。
表1 第三产业和GDP数据表单位:亿元年份GDP LNGDP TI LNTI1978 3645.2 8.2012 872.5 6.77141979 4062.6 8.3096 878.9 6.77871980 4545.6 8.4219 982.0 6.88961981 4891.6 8.4953 1076.6 6.98161982 5323.4 8.5799 1163.0 7.05881983 5962.7 8.6933 1338.1 7.19901984 7208.1 8.8829 1786.3 7.48791985 9016.0 9.1067 2585.0 7.85751986 10275.2 9.2375 2993.8 8.00431987 12058.6 9.3975 3574.0 8.18141988 15042.8 9.6187 4590.3 8.431701989 16992.3 9.7405 5448.4 8.60311990 18667.8 9.8346 5888.4 8.68071991 21781.5 9.9888 7337.1 8.90071992 26923.5 10.2008 9357.4 9.14391993 35333.9 10.4726 11915.7 9.38561994 48197.9 10.7831 16179.8 9.69151995 60793.7 11.0152 19978.5 9.902411996 71176.6 11.1729 23326.2 10.05731997 78973.0 11.2769 26988.1 10.20321998 84402.3 11.3433 30580.5 10.32811999 89677.1 11.4039 33873.4 10.43042000 99214.6 11.5050 38714.0 10.56392001 109655.2 11.6051 44361.6 10.70012002 120332.7 11.6980 49898.9 10.81782003 135822.8 11.8191 56004.7 10.93322004 159878.3 11.9822 64561.3 11.07542005 183867.9 12.1219 73432.9 11.20412006 210871.0 12.2590 82972.0 11.3263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有关资料计算整理四、实证分析根据1978年-2006年我国GDP 和TI 的数据,运用EVIEWS 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得到模型方程如下:392.2ln *864.0ln +=ti gdp(110.33) (33.15)396.0,12173,997.02===DW F R从模型结果可以看出: 解释变量ti ln 的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2R =0.997表示拟和优度较好,F 检验通过,但是从DW 检验来看,存在自相关性,而且是正的自相关。
通过拉格朗日乘数检验,可以得到:滞后1阶: 0176.0ln *021.0*816.01-+=-gdp e e t t(6.62) (0.35) (-0.29)85.0,88.21,636.02===DW F R滞后2阶: 061.0ln *0057.0*52.0*271.121-+-=--gdp e e e t t t(8.71) (-3.53) (1.29) (1.31)04.2,39.35,822.02===DW F R滞后3阶:053.0ln *005.0*189.0*419.0*238.1321-++-=---gdp e e e e t t t t(5.66) (-1.33) (-0.53) (1.023)(-1.033)04.2,09.23,815.02===DW F R上述分析表明存在2阶序列相关性。
采用科克兰内-奥克特迭代法估计ρ,运用软件,求出2阶广义差分的结果为:)2(*515.0)1(*266.1ln *132.1496.2ln AR AR gdp ti -++-=(-9.44) (45.75) (8.62) (-3.42)0396.2,42.16690,9995.02===DW F R)2(*528.0)1(*264.1ln *876.0277.2ln AR AR ti gdp -++=(14.39) (45.86) (8.58) (-3.52)013.2,51.16186,9995.02===DW F RT 、F 检验均通过,拟和优度较好,几乎等于1,通过DW 检验,不再存在序列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