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进度表
2019年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2019年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2019学年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工作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65人,经过二年的科学学习,基本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主要由三个大块,第一块是“水”,分为8个课题,1.水到哪里去了2.水沸腾了3.水结冰了4.冰融化了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6.加快溶解7.混合与分离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二块是“空气”1.课感受空气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3.压缩空气4.空气有质量吗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6.我们来做“热气球”7.风的成因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三块是“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2.认识气温计3.测量气温4.测量降水量5.观测风6.观察云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三、教学措施:开展生动的实验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树立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
潜能生主要表现在: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3、缺乏合作意识;4、实践能力不足。
杭州某学校2021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一册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内容
1.1水到哪里去了课时安排1
教学目标
及要求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3、认识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
4.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及
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空气有可以被压缩的性质、认识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挤压空气”的实验来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
气有弹性的特征。
教具、学具准
备
篮球一个、打气筒一个;甘油注射器一只、橡皮擦一块、硬吸管四只、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1、猜谜语。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空气的知识。(板书“空气”)
3、认识“空间、“占据””
师:这是装水用的圆形玻璃水槽(板书水槽),它里面空的部分就是水槽的空
间。这个像没有底的玻璃瓶我们把它叫做“钟罩”(板书钟罩),这个钟罩空
的部分叫钟罩的空间 (板书空间)
师:换句话说水占据了水槽的空间。(板书占据)
3.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体会细致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及
难点
重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难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二、实验探究
刚才,我们讲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占据空间,那么我们看不见也摸不
着的空气,要不要占据空间呢?让我们一起来动脑筋想办法,利用老师给大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表格式)
一、植物⒈我看到了什么一、教材简析: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
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
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
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
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潘幸君)⒉校园的树木一、教材简析: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
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
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⒊大树和小草一、教材简析:《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教科版⼩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录:⽔1.⽔到哪⾥去了2.⽔沸腾了3.⽔结冰了4.冰融化了5.⽔能溶解多少物质6.加快溶解7.混合与分离8.它们发⽣了什么变化空⽓1.感受空⽓2.空⽓能占据空间吗3.压缩空⽓4.空⽓有质量吗5.⼀袋空⽓的质量是多少6.我们来做“热⽓球”7.风的成因8.空⽓和我们的⽣活天⽓1.我们关⼼天⽓2.认识⽓温计3.测量⽓温4.测量降⽔量5.观测风6.观察云7.整理我们的天⽓⽇历8.天⽓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1.1 《⽔到哪⾥去了》教学设计课题⽔到哪⾥去了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3科学知识2、蒸发是⽔的⼀种形态3、⽔和⽔蒸⽓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学习科学探索:⽬标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到哪⾥去了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蒸发因素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蒸发特点,研讨⽔和⽔蒸⽓的区别科学态度细致观察⽣活、尝试解释⽣活现象重点1、常温下,⽔会蒸发到空⽓⾥去2、蒸发是⽔的⼀种形态3、⽔和⽔蒸⽓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难点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到哪⾥去了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蒸发因素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蒸发特点,研讨⽔和⽔蒸⽓的区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活动设计意图导⼊新课展⽰图⽚,聚焦问题:学⽣猜测回答单⼑直⼊,激发我们已经知道⽔是⼀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兴趣有⼀定的体积。
⽔还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讲授新课⼀、探究 11、试着解释下⾯的现象,你认为⽔到哪⾥去了?学⽣试着去解初步让学⽣了解(展⽰图⽚)释交流:跑到⽔蒸发是怎么回2、⽔变成什么物质跑到空⽓⾥去了?空⽓⾥去了。
事教师点拨: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蒸⽓散发到空中,这种学⽣回答:⽔现象叫做蒸发。
蒸⽓3、教师⼩结蒸发是⽔从液体变成⽓体的现象。
(展⽰⽰意图)4、活动体验( 1)请做以下这些活动,体验湿⼿变⼲的时间是否⼀样?①⼿⼼向下,⼿背向上学⽣依次做活通过体验活动,②对⼀只⼿吹⽓动,并认真体了解影响蒸发的③甩动⼀只⼿验因素( 2)活动⼿册活动体验探究背向上对⼀只⼿吹⽓学⽣填写活动( 3)教师⼩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积③液体表⾯上⽅空⽓的流动速度⼆、探索 2说⼀说我们在⽣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教师点拨:①⽔洼的⽔会变⼲涸学⽣回忆、交培养学⽣留⼼观②煮⾷物时,锅⾥的⽔越来越少流察⽣活现象的品③晾⼲⾐服质④吹⼲湿发三、探索 3:模拟实验1、导⼊⽤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 第二章:动物的生活详细内容:动物的特征、动物的行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详细内容:天气的变化、气候的特点、人类活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4. 第四章:水的世界详细内容:水的存在形式、水的循环、水的重要性和保护。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认识植物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 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2. 教学重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水的重要性、环境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和动物模型、天气和气候图片、水循环实验器材。
2. 学具:学生活动手册、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或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内容,结合教具和学具进行演示和操作。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例题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重点和难点。
2. 辅助板书:展示植物、动物、天气和气候的图片,增强直观感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画出植物的生长过程。
(2)描述你熟悉的动物的行为。
(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并分析原因。
2. 答案:(1)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2)动物的行为:捕食、繁殖、迁徙等。
(3)天气变化记录: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参观植物园、动物园,观察植物和动物的特点。
(2)开展天气和气候的观察活动,了解身边的气候变化。
(3)进行水资源调查,提高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科版科学三至六年级教学计划及课时安排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科学课程的教学,促使学生在以下科学素养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1、能从“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样”“会怎样”提出问题。
2、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比较和评价。
1、能根据观察的现象进行猜想,知道猜想可能出错,需要证实。
3、能用“如果......那么”对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设。
4、能运用多种感官直接观察常见的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材料、岩石的形态特征。
5、能按要求的顺序观察(观察对象的前后变化。
如观察水的形状、溶解等)。
能在教师引导下借用工具间接的观察物体。
6、能运用对比观察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知道对被观察对象进行简单处理后,有时可以提高观察效果。
7、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控制变量实验。
能在教材引导和教师的帮助下制定简单调查计划、实验或观察计划。
8、会使用刻度尺、量筒进行定量测量。
9、根据教材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或他人帮助下进行简单制作。
10、能从周围对象中取得观察数据,能用图或简单文字记录数据。
11、能根据对象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12、通过询问、采访周围人(教师、同学、家长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13、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14、能用口头语言、图画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征的研究的过程。
15、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他人的结果和猜想进行比较。
16、尊重证据。
17、知道借助工具观察比感官更有效。
18、能将自己的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得出结论。
19、能判断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评议的对错、好坏。
二、教育对象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小学生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只有便于体验和理解的内容在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才有意义,因此科学课堂主要将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
三年级学生擅长于用感官观察、识别物体的基本特征。
根据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点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符合这阶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因此,教学中将注重发展学生此项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技能。
教科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探究能力,但他们的思维方式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获取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水”“空气”“天气”“我们周围的材料”“植物”“动物”六个单元。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多个科学领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和探究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实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了解水、空气、天气、材料、植物、动物等方面的基本科学概念。
认识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以及生命的特征和生命周期。
2.科学探究能够运用观察、比较、测量、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3.科学态度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与科学活动。
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关注环境问题,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水、空气、天气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
认识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和生命周期。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逻辑思维能力。
2.难点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以及科学概念的抽象性。
设计和实施科学探究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1.加强直观教学,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5.加强科学阅读和科普宣传,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进度表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进度表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进度表引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是一门涵盖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基础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课程进度表。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的进度安排。
关键词: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教学、综合性学科、课程进度表第一周:自然科学基础在第一周,我们将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物质、能量和力等概念。
通过实验和观察,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周:生命科学基础第二周我们将关注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从生物的分类、器官系统、生命过程等方面展开教学。
通过实验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奥秘和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周:地球科学基础第三周我们将探究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地球的构造、地形地貌、气候变化等。
通过观察、模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构成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四周:综合实践与复习第四周我们将进行综合实践与复习,通过问题解决、项目合作等方式,将前三周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同时,通过复习和测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总结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进度表旨在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
通过实验、观察、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生命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同时,通过复习和测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关键词: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教学、综合性学科、课程进度表、实验、观察、实践、自然规律、生命过程、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复习、测试为了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在每周结束时进行小测试,测试内容将涵盖本周所学的知识点。
同时,我们也会在学期结束时进行一次全面的期末考试,以检验学生对整个学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此外,我们也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
新教科版(2017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2017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1水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液体,也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单元共有8课,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
第1~4课从观察水的蒸发现象开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冰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
第5、6课引导学生探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以及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其他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
第7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
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组成物质的成分并没有改变,总结并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特殊物质的认识。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与水相关的认知经验,他们知道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以喝,可以用来清洗物品,可以溶解一些物质,在加热时会冒气泡。
这些知识生动有趣且与生活情境直接相关,但同时也是碎片化的。
学生刚进入三年级学习,思维还处于以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为主的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经历“现象解释”“寻找证据”“数据采集”“比较分析”等理性科学学习过程,同时要兼顾“理”和“趣”。
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将与水相关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
1.围绕科学概念,强化基础教学。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计者“必须将事实性知识置于学习者的概念框架中”,科学概念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围绕科学概念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理解和迁移应用,有助于他们用概念完善认识框架。
在本单元中,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
2.组织科学活动,注重方法教学。
本单元各课都有大量的观察活动和实验活动,活动材料的准备是关键,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交流研讨,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得到的数据合理地迁移,形成相应概念。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专业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专业版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奥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与分类2. 磁铁的魔力磁铁的性质与分类磁铁的应用与磁力线3. 光的奇妙世界光的传播与反射镜子的种类与成像原理4. 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的生长与环境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磁铁、光和植物的生长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光的反射、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磁铁的性质与应用、光的传播与反射、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磁铁、各种镜子、植物样本等。
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声音:播放不同声音,让学生猜猜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磁铁: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光:利用手电筒照射镜子,观察光线的反射。
植物: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声音: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
磁铁:讲解磁铁的性质、分类和应用。
光:讲解光的传播、反射和镜子的成像原理。
植物:介绍植物的结构、功能以及生长过程。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典型例题。
声音:如何分辨不同声音的来源?磁铁:如何利用磁铁的性质进行分类?光:如何理解光的反射现象?植物:如何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4.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声音: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2. 磁铁:磁铁的性质、分类、应用3. 光:光的传播、反射、镜子成像4. 植物:植物的结构、功能、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声音: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并描述其特征。
答案:如汽车喇叭声、鸟叫声等,描述其音调、响度和音色。
2020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2篇(新教材)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明确科学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为自己终身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学生对科学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强;但学生对科学课充满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
本学期将继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采用的是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教材,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它包括“水”、“空气”和“天气”三个部分。
本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较长时间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验证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亲近自然、敬爱生命的意识,并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水”单元,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作为观察的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知识,研究水沸腾、结冰、融化、蒸发等过程中发生的现象,研究不同物质在水中发生的有趣变化,帮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物质“循环”的概念,同时感受“水”的独特魅力。
“空气”单元,是一段充满惊喜的旅程。
学生将通过多种方法来探究空气的相关知识,认识空气是无色无味、有质量、体积、占据空间等方面的特性,了解热气球的原理,并能对风的形成有初步的概念,感受空气和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
“天气”单元,围绕如何观察各种天气、如何记录等知识展开,经历观察云、风、整理出天气日历等过程,让学生养成较长时间观察天气情况并能记录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了解统计和分析的科学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
四、教学措施1、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科学综合知识,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和作业;并能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完整word版)2019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文山市第四小学2019 学年上学期科学授课工作计划三年级 (8) 班刘畅一、学生情况解析:本班共有 65 人,经过二年的科学学习,基本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术,具备了初步的研究能力,思想方式也初步的由详尽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着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质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后达到将科学知识创立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解析:本册教科书主要由三个大块,第一块是“水”,分为8 个课题,1.水到哪里去了2.水沸腾了3.水结冰了4.冰融化了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6.加快溶解7.混杂与分别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二块是“空气”1.课感觉空气2.空气能据有空间吗3.压缩空气4.空气有质量吗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6.我们来做“热气球”7.风的成因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三块是“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2.认识气温计3.测量气温4.测量降水量5.观察风6.观察云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8.天气预告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三、授课措施:睁开生动的实验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研究学习。
侧重感神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经过丰富多彩的授课活动,把科学研究目标、感神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术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渐渐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成立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拥有安全参加研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依照对学生情况的认识,结合科学课的特点。
潜能生主要表现在: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 、无科学研究意识,科学研究能力差;3 、缺乏合作意识 ;4 、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第一以生动的授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供应合作与参加的机遇,培养他们科学研究的能力 ; 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睁开“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的计划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的计划
1. 第一单元: 身边的物体。
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并了解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轻重、硬软等性质。
2. 第二单元: 生活中的能量。
通过实验和故事,让学生了解光、声、热、电等能量形式。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感受不同形式的能量传递。
3. 第三单元: 空气中的水汽。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的存在形态和水的循环过程。
引导学生探究水蒸气和雨的形成原理。
4. 第四单元: 生物之间的关系。
探讨植物、动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引导学生了解食物链、食物网等概念,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5. 第五单元: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通过实验和模型展示,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自转、公转等现象,培养学生的宇宙观念。
6. 综合实验: 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7. 组织科学实践活动: 安排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如参观科技馆、植物园、动物园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科学1.1 认识科学1.2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2. 动物世界2.1 常见的动物2.2 动物的特征3. 植物王国3.1 常见的植物3.2 植物的生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含义,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 使学生掌握常见动植物的特征及其生长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的基本概念,常见动植物的特征及生长过程。
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冰的融化、植物的生长等。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内容。
讲解科学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科学的认识。
3.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章节内容。
生活中的科学:通过实物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动物世界:介绍常见动物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植物王国:介绍常见植物的生长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
分析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解答过程要求步骤清晰,便于学生理解。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
及时批改、反馈,针对问题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如科学的概念、动植物特征等。
2. 图片:展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增强视觉效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说出三种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描述一种常见动物的特征。
绘制一个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答案: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冰的融化、水的沸腾、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常见动物的特征:如狗有四肢、猫有爪子等。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朋友了解自己的特点,认识朋友的长处和不足。
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
2. 植物的世界认识常见的植物及其特点。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 动物的家园认识常见的动物及其特点。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4. 大自然的力量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力量。
了解力量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2.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学会保护动植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及生长过程。
自然界中的各种力量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
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关注环境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和动物图片。
模型、标本等。
2. 学具:彩色笔、画纸。
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和朋友的优点和不足。
出示植物和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以植物的生长过程为例,讲解植物的特点及生长条件。
以动物的生活习性为例,讲解动物的特点及生活环境。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自己喜欢的植物和动物,并标注特点。
小组合作,调查了解自然界中的力量,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与他人相处,关爱动植物。
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朋友:优点:善良、友善、乐于助人不足:自私、任性、斤斤计较2. 植物的世界:特点:光合作用、生长周期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结果3. 动物的家园:特点:生活习性、适应环境生活环境:水域、陆地、空中4. 大自然的力量:风力、水力、太阳能影响:生活、环境、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和我的朋友”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和朋友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画出自己喜欢的植物和动物,并标注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短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描述与朋友的相处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进度安排表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班级教师日期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水”、“空气”和“天气”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水”单元
本单元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同时,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
本单元共有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第1课到第4课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从观察常见的水蒸发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第5课引导学生探究一定数量的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第6课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别的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第7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
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总结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物质的认识。
第二单元:“空气”单元
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认真地观察空气,用多种方法研究空气的性质。
让学生了解到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也是可以被压缩的;空气虽然很轻,但也是有质量的,很多很多的空气积聚起来,质量还不小;空气也是可流动的,自然界的很多现象都与空气的流动有很大关系。
学生还将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空气是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人们利用空气的性质做了许多事情。
在本单元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首先用感官观察空气,然后通过简单的实验,用竖直倒扣的杯子、注射器、简单天平、热气球、风的成因盒子来探究空气的各种性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实现科学概
念和科学探究协同发展。
本单元共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感知空气(第1课,感受空气);具体研究空气的各种性质特征(第2课到第7课);讨论、归纳、总结、提炼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第8课)。
学生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空气的基本性质,再聚焦到空气的资源属性,认识空气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心和热情。
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予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保持继续实验的热情,这将是决定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悉天气现象,用他们的感官和科学的工具获取天气特征和记录数据。
学生在本单元学到有关天气的科学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这将有助于他们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生活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