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汇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Ⅰ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5.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
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解释有关现象。
4.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3.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4.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Ⅱ探究实践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复习1】单位换算:1km=________m 1m=________cm=________mm1m=________μm=________nm【复习2】刻度尺使用说明书1.观察刻度尺:看________;三看:看________;看________。
2.刻度尺使用规则:刻度尺位置要________;确定________的位置;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刻度尺;记录结果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1.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宽度。
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测铜丝直径。
请写出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测一角硬币的直径,画出测量实验简图。
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拓展】1.怎样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如果我们手边没有刻度尺,又需要粗略地知道物体(如科学课本、课桌、教室……)的长度时,你有什么办法吗?3.你知道现代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哪些?4.自制一把纸尺(贴在下方)[分度值1mm;量程0~8cm]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复习】阻力对物体运动有什么影响?图12-1【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1.提问:(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提出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这个观点对吗?(2)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停下来是由于撤去了力,还是由于阻力作用?(3)提问:让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度滑下,发现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为了研究不同表面对小车运动阻碍的情况应该怎么办?2.实验步骤:3【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docx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一、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1、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情况往往不同。
同一个物休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白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2、速度:⑴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⑵时间相同,路程长,运动快⑶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快⑷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单位: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lm/s=3.6km/ho 人步行速度约l」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通过的路程为1.1m.(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平均速度:及对应的时间)常见速度:人步行速度1」m/s,自行车速度5m/s,人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乂10论人实验中数据的记录: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练习中长跑测验中,小明跑1000m小红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
跑步路程时间平均速度小明1000m4分10秒4m/s小红800m3分20秒4m/s解:跑步路程时间平均速度小明1000m4分10秒4ms小红800m3分20秒4ms三、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的基本测量之一,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亦、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皿、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迪1、墨水瓶高度6cm5、特殊的测量方法: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卷数n,用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分析 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一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1)概念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被称作机械运动(2)自然界中除了机械运动,还有热运动等。
(3)对物体做的运动是否为机械运动的判断标准被研究物体与周围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2.参照物引入:A同学坐在向前行进的车里,看见路边的树木向后退;而站在路边的B同学,认为树未动(1)概念说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选取参照物的原则和标准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参照物)是静止的②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③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我们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比如树、河岸作为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运动的绝对性(这里的“运动”,不一定指机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里的“运动”特指机械运动)对于某一个物体而言,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①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而言,位置发生的变化,我们就说第一个物体是运动的②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而言,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第一个物体是静止的③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它的运动状况,得到的结论可能不同。
补充:①相对静止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的②相对运动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同、或运动的方向不一致,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运动的例题:1.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天空飘动的白云B.放在电炉上加热的水壶C.地球绕太阳公转D.流动的河水2.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可以是A.静止的B.运动的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3.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A.月亮躲进云里B.太阳从东方升起C.列车中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D.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只有静止不动的物体可以做参照物C.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D.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也可能是静止的5.一辆车沿河岸行驶,车上的人看到岸边的树向西运动,而河面上一艘船却在向东移动。
运动和力知识点
运动和力知识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能够使物体的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或方向。
- 使物体发生形变。
3. 力的分类-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摩擦力:物体在接触面上滑动或有滑动趋势时产生的阻力。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恢复力。
- 电动力: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到的力。
- 磁力:磁性物质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4.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一个等效的力。
- 分力:一个力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分力,分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5.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 动量守恒定律- 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7. 动能与势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8. 功率与功-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 功:力作用于物体上,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所做的工作。
9. 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物体以恒定速度沿圆周路径运动。
- 向心力:使物体沿圆周路径运动的力,指向圆心。
10. 相对论效应- 经典力学在高速运动(接近光速)和强引力场中不再适用,需要使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来描述。
以上是运动和力的基本知识点概述,这些知识点构成了物理学中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
掌握这些概念对于理解和分析物体的运动现象至关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机械系统、分析运动问题以及预测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行为。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12章 运动和力》重点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第12章运动和力》重点知识点复习一、运动的描述:1、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作为标准的,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2、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是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 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用符号 v 表示。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的单位是:米/秒, 1m/s= 3.6 km/h 。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m=10 dm =100 cm =1000mm=106μm=109nm。
使用刻度尺的规则:(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零刻线和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2)"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准确值、估计值、单位;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是准确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2、时间的测量的工具:钟表,单位换算: 1h=60min=3600s 。
3、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
四、力:力(F)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对它施加这种力。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是: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指速度大小或方向的改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
运动和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力必然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应用:人向后用力划船,船却向前走,原因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5、力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6、力的单位是N ,两个鸡蛋重为1N 。
初中生重约500 N。
7、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物体的重心施力物体:地球。
求重力的公式是:G = mg ;8、g是固定比值,g= 9.8 N/㎏,意义是:地球上质量为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 N 。
增大物体稳定性的方法:一是增大物体的支承面积;二是降低物体的重心位置。
9、摩擦有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摩擦力的作用总是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10、静摩擦力的特点:两个物体接触,有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力有关。
11、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和物体的速度无关。
12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 )增大压力;( 2 )使接触面变粗糙些;( 3 )将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2)使接触面变光滑;(3)加润滑油;(4)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1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4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所以力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
同时,物体的运动不是靠力来维持的;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5、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惯性只由:质量决定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初三物理第12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
十二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__________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__。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但速度没甲快 ③__________。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__________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1、 定义: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__________.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__________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1. 基本概念1.1 力(Force):作用在物体上的推或拉,能够使物体的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2 质量(Mass):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1.3 惯性(Inertia):物体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1.4 运动(Motion):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1.5 速度(Velocity):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1.6 加速度(Acceleration):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2. 力的作用2.1 重力(Gravitational Force):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2 摩擦力(Friction):物体之间接触面产生的阻力。
2.3 弹力(Elastic Force):物体由于形变产生的恢复力。
2.4 流体阻力(Fluid Resistance):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3.1 合力(Resultant Force):多个力作用在一点时的等效力。
3.2 分力(Component Force):合力的分解,按照一定规则分解为若干个力。
4. 牛顿运动定律4.1 牛顿第一定律(Inertia Law):物体若未受外力,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2 牛顿第二定律(F=ma):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4.3 牛顿第三定律(Action-Reaction Law):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动量与能量5.1 动量(Momentum):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是矢量量。
5.2 动能(Kinetic Energy):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5.3 势能(Potential Energy):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5.4 机械能守恒定律(Conservation of Mechanical Energy):在没有非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6. 圆周运动6.1 向心力(Centripetal Force):使物体沿圆周路径运动的力。
九年级物理第12章运动和力知识点用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汇编一、机械运动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可以让所有物体都运动起来也可以让所有的物体都静止。
注意:动植物的生长不是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但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一般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注意: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3、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相对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与参照物位置没有改变,叫做静止;相对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叫做运动。
特别:若A ,B 相对静止,那么C 物体相对于A 或B ,C 的运动状态是相同的。
补充:同步卫星指的是和地球自转速度相同的卫星,相对于地球而言,它是静止的。
三、 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相同时间比路程)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相同路程比时间)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2、速度定义: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 变形 ,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运动1.1m 注意:用上述公式求出来的是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的平均快慢,在运动的各个时刻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相等,瞬时速度可能不等。
运动和力知识总结归纳
运动和力知识总结归纳
运动和力知识总结归纳
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知道1N的大概概念,可能会出现在选择题的一个选项
4、力的三要素,可能会出现在填空或选择
5、力的`示意图考作图
6、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会用来解释某些现象
7、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实验
注意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可能考选择的一个选项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推理得出的
8、知道惯性现象
知道是利用惯性还是防止惯性危害
能利用惯性知识解释某些现象(可能简答题)
9、知道并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能判断两个力是否为一对平衡力(选择题,一般考是否同体这一条件)
能理解力和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牢记:当物体静止时,它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平衡力;
当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平衡力
当物体不受力时,它可能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当物体受平衡力时,它可能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只要物体是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合力肯定为0
10、会进行同一直线的二力合成及求合力。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知识点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机械运动:物体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的物体)叫参照物.运动和静止具有: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二、运动的快慢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 v=S/t速度的单位是:m/s;km/h。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沿着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除以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
秒表(实验室用)单位:s min h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m km dm cm mm μm nm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5). 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而不能,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
四、力力:力是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还可以改变。
力的单位是:,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示意图。
五、牛顿第一定律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作用时,总保持或。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一、运动1. 运动的定义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它是物体在空间中移动的过程,也是物体发生形变或者状态改变的过程。
运动是一种基本的物理现象,它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
2. 运动的描述根据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变化规律,可以对运动进行描述。
常见的描述方式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3. 运动的分类根据物体运动的方式,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其中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而曲线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做曲线轨迹的运动。
4. 运动的规律运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其中最基本的规律是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力学定律和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这些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之间的关系,为运动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5. 运动的应用运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工程、交通、体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运动规律的研究,可以设计各种运动装置,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力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其他物体施加的作用,它是使物体发生运动、形变或者状态改变的原因。
力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它在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 力的性质力有多种性质,包括大小、方向、作用点和作用方式等。
力的大小可以用标量表示,而力的方向、作用点和作用方式则需要用矢量来描述。
3. 力的分类根据力的性质和作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包括摩擦力、支持力等;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包括重力、静电力、磁力等。
4. 力的测量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来确定,常见的力的测量方式包括弹簧测力计、天平测力计等。
通过对力的测量,可以了解物体受力的情况,为力的应用提供依据。
5. 力的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表现为力的作用和反作用。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一原理在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总结运动和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描述了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对于理解自然界中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第12章 运动和力
长度
⑤ 长 度 测量 特殊 方法
ln l1 = . ln l 2
⑥拉长的皮尺测物体长度: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s 单位:秒(s) 测量:表 秒表续数:表示 0.01s
时间
误差
4、变速 运动
①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有差别。 ②产生原因:受仪器和测量方法限制。 ③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④误差与错误区别: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 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可以消除; 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 ①定义: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②举例:
总路程 总时间
) (非匀速直线运动)
3、 匀速 直线 运动
前一半路程中 前一半时间中 2υ1υ 2 υ + υ2 的速度为υ1, 的速度为υ1, → υ= → υ= 1 后一半路程中 后一半时间中 υ1 + υ 2 2 的速度为υ2 的速度为υ2 ①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 ②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km m ③长度单位和符号:km m dm cm mm μm nm 1km=103m、1m=10dm=100cm=103mm=106μm =109nm 1m=10dm=100cm=10 m nm。 ④刻 度尺 使用 方法 (1)认,就是认识刻度尺.观察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分度值。 (2)放,即尺的位置应放正.使刻度尺的零刻线与被测物体的边 缘对齐;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平行;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 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 (3)看,即视线不能斜歪,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读,即读数,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 (5)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测多算少: (叠加法,以少积多) (纸厚、金属丝直径) 以直代曲: (棉线、滚轮子) (地图上铁路长度、圆的周长) 等长测量: (圆锥的高、硬币和球体的直径) 物体正比法:
物理九年级十二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十二章知识点第一节: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在物理中,力是指能够改变物体状态(静止或运动)的物理量。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将保持其原来的状态,包括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力和物体运动之间关系的定律。
它的数学表示为:F = ma,其中F是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会有一个等大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第二节:机械能与机械功1. 功的概念功是指力沿着物体的位移方向做功的能力。
功的单位是焦耳(J)。
2.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描述了物体动能和外力做功之间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示为:W = ΔK,其中W是外力对物体做的功,ΔK是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3. 功与机械能的转化当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重力势能的增加等于物体动能的减少。
第三节:压强与浮力1. 压强的概念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垂直于该面积的力的大小。
压强的数学表示为:P = F/A,其中P是压强,F是作用力,A是力的作用面积。
2. 浮力的概念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上升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第四节:热与温度1. 温度与热量的概念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物体间能量的传递形式。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2. 热平衡与热传递热平衡是指两个物体处于相同温度状态时不存在热量交换。
热传递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第五节:光的反射与折射1. 反射的概念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界面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
反射定律表明,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折射的概念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物质传播到另一种物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斯涅尔定律描述了光线在两种介质中的折射关系。
第六节:电流与电路1. 电流的概念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线的数量。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要点
第一节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快慢
第三节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第四节 力 第五节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第六节 二力平衡
二、知识要点回顾 1、什么叫机械运动? 2、什么叫参照物? 3、速度(定义、公式、单位、物理意义) 4、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5、怎样使用刻度尺? 6、什么叫国际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哪些? 如何换算? 7、时间的单位有哪些?如何换算?
5、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受哪些平衡力?
F支
G
F浮
6、匀速上升的汽球, 受哪些平衡力的作用?
G
2、下图标志是什么意思?
3、右图为某人乘出租车到 达目的地的车费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的平均速度; 解:
(1)t=5min=300s
(2)s=6km=6000m V=s/t=6000m÷300s=20m/s
4、一列火车车长200m,它以20m/s的 速度穿过一长为1800m的隧道,需要多长 时间?
8、力:定义、作用效果、三要素、相互性 9、怎样画力的示意图? 10、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建立过程。 11、什么叫惯性?怎样解释惯性现象? 例:汽车突然启动,乘客为什么会向后倒?
答:最初,乘客和汽车都静止,当汽 车突然启运时,乘客的下半身随汽车一起 向前运动,而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 静止状态,所以会向后倒。
12、物体受平衡力时处于什么状态? 1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共体、等大、反向、同线。
三、运动和力的关系: 1、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不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 或匀速直线运动)。 4、受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
1、如右图所示,在建国60周年阅兵式上, 空军加油机与“歼10”战斗机以空中受油的 状态列队飞行。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 静止 是__________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 运动 是__________的。若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是 战斗机 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在变速运动中,可以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得到平均速度,它表示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
二、力的基本概念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有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可以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表示出来,这样的线段叫做力的示意图。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三、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和反作
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运动和力的基本框架,对于理解更复杂的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期末复习:人教版《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A.人的上半身有惯性,下半身没惯性. B.由于石块作用而改变了人的运动. C.人由于惯性保持向前,石块作用脚时, 使脚运动变慢.D.整理以ppt上说法都正确. 15
5、在一列匀速前进的火车上,一乘客跳 起来,发现自己仍落回原处,原因是哪一
个? [ A]
A.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当人跳起来的时候, 仍然保持在火车前进方向的速度,所以仍 然落回原处
中考题目类型
▪ 1、举例、记忆类知识P133例12P134T1\2\3\4 ▪ 2、问答类知识P136T6\7\8\9 ▪ 3、探究实验类、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探究 ▪ 二力平衡的条件探究
整理ppt
13
1、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 B]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整理ppt
7
4、图c中物块的长度为 2.92 cm。
c
整理ppt
8
1、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改变物体的形状
2、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 4、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一个 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5、力的测量: 弹簧测力计及其工作原理
重力
6、几种 常见的力 拉力 压力
C.匀速前进的汽车上的乘客,无论汽车的速 度多大,乘客均不会发生前倾或后仰的现象, 说明匀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D.以上三种说法均不正确
整理ppt
17
7、物理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
属于平衡力的是(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1.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简称。
2.机械运动在宇宙中是最普遍、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在发生位置的变化,看似不动的房子、树木,都在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甚至整个银河系,没有一个绝对静止的物体,这就是物体运动的绝对性。
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所选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4.参照物既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但一般不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参照物。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1.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速度越小,物体运动得越。
2.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叫做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是km / h,1m/s = km / h 3.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4.平均速度能够反映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但只能对运动做粗略描述,
平均速度= 。
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常用单位有、、、、、等,
1m= dm= cm= mm= μm = nm
2.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3.刻度尺读数的时候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常用单位有、等,1h= min= s
5.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不能被消除,只能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②;③
6.错误是由于人为操作不当得到的数据和结果,错误可以避免。
第四节力
1.力是,提到力一定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物体,一个是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使静止的物体运动;②使运动的物体静止;③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4.力的三要素:、、。
5.描述力的时候,通常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做。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这个物体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反作用力,如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就是一对。
7.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方向,作用在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都是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刚到达水平面开始运动
时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
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
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
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
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
4.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的惯性与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汽车启动时,人体上部向后仰;急刹车时,人体上部向前倾,是因为人体具有。
物体表现出惯性的现象叫做。
如拍打衣服上的灰尘和抖落雨伞上的雨滴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
6、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第六节二力平衡
1.如果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状态或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叫做。
2.二力平衡条件:如果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一定受的作用。
3.作用在上的两个力,如果、、并且在上,这两个力就互相平衡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词概括“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第一节、弹力 弹簧测力计
1. 叫弹性, 叫塑性。
2.物体由于发生 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物体的 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弹力产生的条件:○1 ○2
3.弹簧测力计:(1)测量 的工具。
(2)原理是 。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时首先要看清_______和_______,还要检查指针_________ ,加在弹簧秤上的力不能__________。
○
2若指针没有对准零刻度线,应先 。
○3测量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
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 。
○
5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 或 状态。
视线必须与刻度面 。
第二节、重力
1.物体由于 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用字母 表示,苹果受到了重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一切物体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都
2.重力的三要素:
(1)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叫 。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 成 比,其公式为 ,g= ,物理含义: 。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 的。
重垂线的原理:
(3)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 。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 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 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包括 、 、 ○
1静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
2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 2.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 3.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
1如何拉动弹簧测力计? ○
2由甲、乙两次实验可知: ; 由甲、丙两次实验可知: 。
因此,摩擦力的大小跟 和 有关。
4.增大摩擦的方法有① ② 。
减小摩擦的方法有①_ ② ③ ④ 。
第四节、杠杆
1.一根硬棒,在 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 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 ): ;○2动力( ): ; ○
3阻力( ): ;○4
动力臂( ):从 到 的距离; ○
5阻力臂( ):从 到 的距离。
3.力臂的画法:一 、二 、三
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水平 或
(2)○
1为什么要将杠杆调至水平平衡? ○
2调节杠杆平衡的方法: ○
3为什么支点要选择杠杆的中点? ○
4为什么要多次实验? ○
5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公式写作: 。
1. 定滑轮的特点是 ;动滑轮的特点是 。
2.滑轮组:○
1组装: ○
2特点是 。
竖直的滑轮组F= G ,S= h ,其中:F 表示 ,G 表示 ,n 表示 ,S 表示 ,h 表示。
注:n 如何确定? 3.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当动力作用在轮上时 ;当动力作用在轴上时 。
(选填“省力”“费力”)
4.斜面:(为了省力)斜面粗糙程度一定,坡度越小,越省力。
应用:盘山公路、螺旋千斤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