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思想
音乐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探析
音乐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探析音乐教育是向学生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学生的音乐活动是融歌唱、语言、图像、律动、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行为方式。
音乐教学正是从培养学生感受美这点出发,从而引导学生们鉴赏美、体验美、表现美。
《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课不只是向学生进行一些识谱、技能、技巧和音乐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感知、实践、审美、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用美的音乐,美的体态、美的情境感染人,从而达到对学生音乐体验、音乐想象力的培养。
”为了贯彻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笔者在本文中运用了各种教学手及教学方法。
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音乐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学理念的内涵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扩大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陶冶高尚的艺术情操,形成正确的艺术观。
其实质是一种社会交往行为。
下面着重谈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的内涵。
《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阐述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从新课标中看出“审美教育”是一种音乐美的回归,它否定了以往音乐学习偏离生活实践及情感世界的这种情况,并通过音乐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让学生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从正确贯彻实施教育方针这点上来看,音乐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音乐教育的功能上来看,音乐教育有教育功能、健体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等,“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先突出审美功能,因此,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要途径。
从这点上来看,美育在传统的概念上就是情感教育,那么,“以审美为核心”的第一层含义就必需注重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因此,要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情感体验的和机会。
怎样正确理解与运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学理念?
怎样正确理解与运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学理念?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被放在了基本理念之首,它的提出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乐教”传统的基本理念,直接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中“美育”方针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的教育功能。
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理念,我认为有以下四点可以借鉴:首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体现在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审美的学习环境。
审美的学习环境体现在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两个方面。
听觉环境的关键是音源音响。
音质清晰、悦耳的音源音响能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愉悦,诱发美感发生;教师良好的演唱、伴奏、演奏示范能及时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
视觉环境体现在音乐教室。
在整洁优雅、富有艺术性的音乐专用教室里,张贴、悬挂一些著名音乐家的肖像的音乐家的名言,能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之中,帮助学生进入联想、想象的境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其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更体现在要为学生提供具有审美价值的音乐材料。
教学中所选用的歌曲或乐曲应具备足够的审美价值:或体现音响形式美(节奏、节拍、力度、速度、旋律、音色、和声织体、调式调性、配器等要素构成的音乐音响),或情绪情感美,或画面意境美,或个性风格美,或哲理意蕴美……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材料中的审美因素,和学生分享音乐的种种美感。
第三,“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还应包括整个音乐学习过程在内的审美过程。
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
学生只有参与了音乐审美过程,才能真正地获得一种音乐审美的愉悦体验。
教师要带领学生多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唱、奏、听、动、评等),在大岭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发现、领略、感受、体验、创造音乐的美。
论述21世纪的音乐课程改革
论述21世纪的音乐课程改革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高度科技化、国际化、民主化与多元化的脑力密集时代,是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国际间关系更加密切的发展时代。
因此,在未来社会中,世界各国只有让自己的人民能够大量而快速地吸收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可以预见,教育必须培养更具有创造力和锲而不舍、追根究底的人才,才能解决21世纪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各种问题,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和不断充实自我。
长期以来,在中学音乐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音乐教育往往丧失了自身的本质特征,音乐教育没艺术性,存在着一种异化现象,即:音乐教育的德育化、智育化问题。
我们要先明确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借助”于音乐艺术的形式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个是能够潜移默化地发挥德育作用的音乐教育。
前者例如战争年代的文工团员在战斗前线进行演出,鼓舞战斗士气。
而音乐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修养,它具有一定的辅德功能是音乐的审美功能所派出来的。
音乐教育具有智育的功能并不是音乐能直接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主要是因为它能有效地减轻智育本身对学生身心施加的压力,从而使智育获得更好的效果。
因此,新的音乐教育观念必须首先确立起音乐教学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思想,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审美体验为中心。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要使学生乐学、会学、学好,我们教师要围绕“怎样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等主题做好文章。
课程的整合既是人文性能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人的素质趋于综合化的需要。
“整合”既是知识的融合,也是能力的贯通,因此,我们教师首先要在学科综合性上下功夫。
例如:在学习《天山之春》中,我们在教学中结合这个新疆地域介绍一些新疆的少数民族。
如:热情好客的哈萨克族、联合互助的维吾尔族,散居新疆的乌孜别克族,居住冰山上的塔吉克族等,再欣赏这些少数民族的歌曲、乐曲。
新的音乐课程内容上注重加强了音乐与现实生活、社会的联系。
谈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
谈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音乐是极具感染力的一种艺术表达形日式,音乐主要以音响为媒介,通过张弛有度的韵律和节奏表达出美感。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开始了全面的转变,改革在各个教学领域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其中也包含了音乐教育。
针对音乐教育的改革主要是将审美作为一个核心力量灌入到教学环节。
音乐教育的兼具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决定了它有别于其他学科,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理论、演奏技巧还要注意学生的审美水平的提升,这对新时期教师的音乐教育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音乐的传播和审美是相辅相成的,把审美作为核心部分引入到教育当中,是完善音乐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
审美和音乐的定义审美是一种认知世间万物的特殊方式,一般来说,人与自然界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情感关系。
美是世间存在的一切使人身心愉悦的静态事物和动态活动,人们对于环境、声音、事情的主观及客观感知和评判都会受到审美的影响,审美是对事物美丑做出主观判断的一个过程,它有很大的随机性、主观性,同时也会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尤其是社会背景、文化基础的影响。
在审美这一名词中,审是一个动作过程,认识作为主体存在的;美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由主体介入并加以评价。
审美作为一种带有评判性的活动过程,其评判结果是因人而异的,与审美主体当时的心境、心情、生活经历和知识水平密不可分,所以说审美主要是一种感性认识[。
人的生命历程中,审美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有了审美我们才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人生道路上无穷无尽的选择当中加以取舍,用审美用自己的智慧丰富内心世界,愉晚自己。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审美也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通过审美发现世间的真善美,从而完善自我品格的构建。
在这个快消费的经济时代,我们的生活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审美的3个主要特点是直觉性、愉悦性和情感性。
直觉性不同于缜密的逻辑思维,它是人们在接触某一事物的一瞬间最直观的感受,可以说是“毫无道理可言的”。
最新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对于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我将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中学音乐教育,其基本目标,可理解为培养有审美修养的人。
有审美修养的人,往往把个人的审美趣味和崇高的审美理想、丰盈的审美价值取向融为一体,其审美判断实现了主客观的高度统一。
这无疑是审美心理成熟的反映.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感知理解音乐音乐美的表现存在于音乐艺术形象之中,没有美的形象就没有艺术。
音乐形象产生的过程就是音乐实践、音乐学习和音乐创造的过程,设有音乐艺术实践,就没有了音乐,没有对音乐艺术实践中音乐美的感知与理解,就无法实施审美教育。
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音乐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
音乐课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围绕聆听即“音响”来进行,2、注重情感体验音乐是最擅长于表现情感、以情动人的艺术.音乐能最直接地表现和激发情感,最有力地拔动人们的心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为学生创设美的情景,让学生在美的教学意境中充分感受歌(乐)的情感。
3、强调重美轻技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教师应“根据音乐艺术审美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第二、兴趣爱好为动力课程标准写道: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如何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首先是音乐经验的获得。
让学生对音乐本体产生体验,产生兴趣。
要让学生多听,因为熟悉东西才会让人产生感情,才感兴趣。
“音乐就是生活”学习音乐要贴近学生生活。
只有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生活中的事情才会让他们产生共鸣,才会提起他们的兴趣。
培养学生兴趣还应注意多鼓励、肯定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成功感.第三、面向全体学生课程标准写道:“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面向全体学生。
以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
以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
其基本目标可以理解为培养有审美修养的人。
《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为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得过程。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
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首先,由于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
所以,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学内容是实现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表现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使学生能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并使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为学生创设没的情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第三,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使学生的音乐素养不断提高。
“主客二分”认识论主导的音乐美育观
Phonetic Forum 音教论坛“主客二分”认识论主导的音乐美育观张吉星(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摘要】“主客二分”是哲学的认识论问题,即人对主体、客体关系的认识问题。
在人类尚处于愚昧的时代,人与自然无法分开,此时人类认识处于一种主体与客体不分的状态,即“主客不分”。
“音乐是什么?”决定了学校音乐课程哲学的建构,“音乐是什么?”又深受特定时代特定文化的影响。
在“主客二分”认识论的理性主义文化观中,他律论与自律论音乐哲学渗透着学校音乐课程的哲学建构。
【关键词】“主客二分”;认识论;主导;音乐;美育观【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一、音乐美育观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叶的社会文化转型以及西方教育观念与美学观念的输入带来了具有启蒙性质的美育思潮,代表人物有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鲁迅等。
1903年8月,蔡元培在1912年发表的《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将美育纳入教育之中。
“五者,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废者也,军国主义,实利主义,德育主义三者,皆隶属于政治之教育。
世界观、美育主义二者,皆为超轶政治之教育。
”在1922年发表的《美育实施的方法》中指出:“舞蹈、唱歌、手工,都是美育的专课。
”“专属美育的课程,是音乐、图画、运动、文学等。
”1930年发表的《美育》中认为,我国古代教育的礼、乐、射、御、书、数中“乐”为纯粹美育,西方的“音乐、文艺,纯粹美育”。
在小学校的课程中,“游戏、音乐、图画、手工等,固为直接的美育。
”在美育思潮的影响下,1923年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学校音乐课程标准中都将“涵养美的情感”纳入课程的目标中。
新中国成立后,美育在当时的教育方针中仍有一席之地,1952年颁布的《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和《中学暂行规程(草案)》都提出了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政策。
1956年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提出小学唱歌课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完成美育的手段之一。
音乐课程为什么要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音乐课程为什么要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诸城市龙都街道指挥小学梁允秋2012年7月22日10:32浏览:37评论:1鲜花:0专家浏览:0指导教师浏览:8“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种提法是非常必要的。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即“音乐课的基础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是音乐艺术净化心灵…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基础”。
审美为核心,不是一句空话,是有具体的内容指向的。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学得愉悦,学生学到了很多有用的音乐知识,音乐审美能力才能得到了提高;相反,如果学生没有学到知识,课堂上就会缺乏信心,就会缺乏审美能力。
通过几年的音乐教学,本人从音乐基本技能方面,对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方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学会听1、静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音乐,却不一定能听懂音乐。
因此,首先就要培养学生专心聆听的好习惯,才能使孩子们逐渐拥有音乐的耳朵。
无论学唱歌曲或是欣赏乐曲,学生都要用耳用脑专心聆听。
2、想像听丰富的想象力是听赏音乐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的感受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也是不同的。
在音乐听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
例如,在欣赏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时,启发学生注意聆听乐曲中模仿鸟鸣的声音和力度的变化,引导他们自然地联想到这是描写早晨的音乐,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出不同的早晨的景象,再通过分析乐曲的旋律运用苗族音乐的特点,最终联想到这是苗岭的早晨,学生的想像随着音乐似乎“飞”到了苗岭。
3、让身体动起来在听赏教学中,还可以发挥其它器官,积极地参与到音乐之中。
如拍手、点头、跺脚、晃身、演唱、舞蹈等与听觉相结合,让“音乐的耳朵”和运动的身体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
论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课程基本理念
《 全 日制 义 务 教 育 音 乐 课 程 标 准 》 ( 2 0 1 1版 ) 和《 普 通 高 中 音 乐课 程 标 准 ( 实验 ) 》 的 颁 布及 实施 推 广 , 不 仅 对 我
国成 立 以 来 的音 乐教 育 课 程 实 践 改 革 影 响 深 刻 ,并 且 也 是 我 国 实 行 学校 音 乐 教 育 以 来推 广 度 最 大 、 改 革 内容 最 为 具体 的 一 次学 校 音 乐 教 育 活动 的普 及 。 其 中 以音 乐审 美 为核 心 的课 程 基
音 乐 课 程 包 括 音 乐 的 历 史 、 文 化
语境、 对 音 乐 的相 关 批评 、 音 乐 在 人 们 生 活 中 的 多 种 作 用 , 以 及 和 音 乐 本 质
乐 审 美 为核 心 ”的 教学 实践 活 动 提 供
参考。
一
2 O世 纪 5 0、 6 0年 代 兴 起 了 审 美
的哲 学》 为代表 。雷默提 出音 乐审 美教 育几 个 具 有 特点 的信 条 :审 美 教育 努
力 既 在 哲 学 上 令 人 信 服 , 也 要 在 音 乐
的教 与 学 的 整 个 广 泛 的 运 用 上 有 用 。
… …
文 围绕 音 乐 的审 美 概念 从音 乐哲 学 角 度 进行 探 析 .并 结 合 当 前我 国课 改存 在 的 问题 , 提 出相 应 的对 策 , 为“ 以 音
教 育 运 动 , 该 运 动 是 针 对 当 时 美 国 实 行 以 实 用 主 义 为 教 育 哲 学 基 础 , 倡 导
相 关 的许 多 问题 。② 雷默 对 于音 乐教 育
者 要 关 注 音 乐 音 乐 体 验 的 多 样 性 的 主
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述评
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述评一、本文概述《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述评》这篇文章旨在对贝内特·雷默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评价。
贝内特·雷默作为一位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他的理念对现代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首先概述贝内特·雷默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核心观点,包括他如何看待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以及他如何理解音乐审美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文章将详细介绍和分析贝内特·雷默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以便读者能够全面理解其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
本文还将对贝内特·雷默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进行评价和反思,探讨其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启示和影响,以期能够为未来的音乐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二、贝内特·雷默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概述贝内特·雷默,作为20世纪颇具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家与哲学家,他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为现代音乐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他坚信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学习,更是一种审美教育,一种人文精神的传递。
雷默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核心在于他对于音乐教育的全面理解。
他认为,音乐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审美教育,即通过音乐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力。
他强调,音乐教育应该超越单纯的技巧训练,注重学生对音乐内在美的感知和理解,以及他们通过音乐表达自我、理解世界的能力。
雷默还提出了“音乐作为人类行为”的观点。
他认为,音乐不仅仅是声音的艺术,更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情感、思想和文化的表达。
音乐教育应该关注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角色,以及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雷默倡导“探索式学习”。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主动探索和实践来学习音乐,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他鼓励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音乐的内在逻辑,去理解音乐的深层含义,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
在音乐教学中实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美育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实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美育教育教育部在新世纪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基础音乐教育要贯彻实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
”可见,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音乐课程中最突出、最重要的理念,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那么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实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美育教育呢?基础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
因此,我们应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从音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环境三个方面,实施音乐审美的核心教育。
一、优美的音乐教学内容是审美教育的基础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有机载体。
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材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实现音乐教学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
富于审美的音乐教材,其审美因素包括:音韵美、曲调美、立意美、情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
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能表达人们的心声:或是蕴涵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使人之心灵萌发美的种子。
同时,优雅的音韵、优美的曲调能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百听不厌,百唱不烦。
器乐教材“美”的着眼点则在于简洁、洗练的编配方面,通过配器,显示其音色、织体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
音乐欣赏教材要体现经典性与文献性,展示人类音乐文化的精粹,展示美的结晶。
二、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是审美教育的手段音乐课堂教学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
音乐课堂教学是音乐审美的主体实施过程。
而音乐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哪怕是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技巧,学生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不用说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再创作了。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摘要:在学校音乐教育当中,让学生在音乐艺术教育当中学会感受我国音乐的魅力和美的体现,并且可以激发学生们自身创造美的意识和基本的音乐教育,培养学生们对我们祖国艺术的热爱也是学生乐教育中最重要的方面。
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岁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直受到很多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音乐在学生音乐教育中都是以艺术教育服务为主要目标,并且需要充分发挥出培养学生民族艺术的情感。
本文以下针对根据审美为主要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进行分析。
关键词:审美;核心;音乐教育;改革音乐教育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智力和脑部思维的发展,对其中国艺术的情感态度和形成也有很大的作用。
音乐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日后发展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教学案例中指出,实施音乐教育能够完整的测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式发展,艺术可以作为我国美的教育体系,其情感教育功能具备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学生音乐教育当中应该对我国音乐艺术的开发和作用有良好的作用,充分发挥各种艺术文化资源的教育发展体系。
各民族和地区的音乐能够有效开扩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以及陶治内心的情操,并且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良好的发展前提。
与此同时,音乐教育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良好的重要作用,能够对学生的大脑思维进行丰富的填充。
作为学生音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乐教育也是学生的全面素质体系和实践形式。
一、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当中的重要环节,早在我国传统年代,中国的音乐教育就已经有初步的头角。
并在西周时期则是出现具体的音乐教育体系模型,但是由于西周的统治者给予了音乐很高的评价和地位,并且将音乐的教育称之为国教。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其中包括很多著名的思想家孔子也是十分注重音乐教育的传播,他们都认为音乐教育是可以塑造人们思想的重要环节,音乐教育可以将人培养成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自公元20世纪西方音乐开始大量的进人我们中国,与此同时西方还以自创的中心论改变我国民众的普遍思想,再增加受客观的条件所影响,我们中国民众大多都对传统的音乐文化艺术缺少一些认知和理解。
音乐教学“音乐审美为核心”
音乐教学“音乐审美为核心”第一篇:音乐教学“音乐审美为核心”我理解的“感受与鉴赏”和“感受与欣赏”今天看完专家们的讲解以后,对音乐欣赏课的要求有个小小的改动,以前本人也曾经也质疑过,和我的“兄弟们”也讨论过这个问题。
通过专家的讲座的内容,也证实了我以前的质疑是对的,我的这个“小小的虚荣心”哪就开始猛烈膨胀了,终于证明我的见解还有一定合理性。
这两者的区别我认为,首先还得从“鉴赏”和“欣赏”这两个词的定义来看:“欣赏”只要求个人对于艺术作品表示肯定、赞许,或者从个人的感情出发,能找到心灵上的共鸣。
欣赏可能没有理由、个人无法说出喜欢这个作品的原因,只是从内心出发的喜爱;而“鉴赏”要求个人判断作品的好与坏,对于个人的专业知识有一定要求。
所以说鉴赏与欣赏还是有所区别的,鉴赏的时候更需要的是一些理性的参与、知识性的参与,用所学的知识对音乐进行自我判断与评价。
对于“感受与鉴赏”和“感受与欣赏”,我认为得具体事情具体对待。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运用“感受与欣赏”非常实用。
而高中阶段就得采用“感受与鉴赏”,毕竟高中的课本就叫音乐鉴赏吗。
因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而高中阶段是以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为基础,它从中强调了个性的发展。
所以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采用统一的“感受与欣赏”是再好不过了。
特别是小学生根本就谈不上鉴赏了。
专家老师说得非常好,鉴赏具有评价、对照、判断这种理性的学习,欣赏就是对这个特别美好的事物的一种感受,特别是专家老师强调的是感受在先,其实感受是我们学习音乐的共同基础。
鉴赏与欣赏一字之差,程度有了要求,但是教学质量没有要求。
因为在提出感受与欣赏以后,我们可以再教学方式上有所改变,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有所增加。
因为在鉴赏来说,在欣赏一部作品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要有一定的分析与理解,欣赏更多的是对音乐作品的直接感受与接触,虽然在程度上有差异,但它要求学生的浏览更多的音乐作品,记住更多的音乐主题,音乐资源和音乐经验的积累。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理念背景及其内涵
当前 , 基础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 以审美为核
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 从属论” ,即美育可包含在
心” 的教育理念 , 那么, 什么是“ 以审美为核心” 的音 德 、 、 智 体等之内, 实质上等于否定美育的独立地位 与作用。这种观点对我国的影响很大 , 如叶圣陶先 乐教育理念呢? 了弄明白“ 为 以审美为核心” 问题 , 我们有必要先弄明白其提出背景。
样 ,人们也承认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但是 ,它实际上只不过是打着美育的幌子而已, 美
育的本质和中心地位被置换了。兜 了这么一大圈 , 历史经验要求我们音乐教育必须 回归其美育本位。
虽都从不 同角度为证实音乐教育的价值提供重要 的理论依据 , 但是 , 终因其只是从智力和情感技术
训练角度立论 , 因而无法证实音乐教育是每一个人
从借鉴 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角度来看 ,建国 初, 受我 国全面学 习苏联 的影响 , 音乐教育也 自然
而然地接受其美育观。 根据苏联奥夫相尼柯夫等主
所必须要具备的, 从而不能成为音乐教育最本质的 核心理论。 世纪之交 , 受美国教育家雷默“ 音乐审美
维普资讯
第 6期
吴跃华: 音乐教育“ 以审美为核心” 理念背帚及其内涵
・0 ・ 1 1
从把握当今 的时代特征角度来看 , 目前 , 人类
已进人知识经济时代 , 也受 2 世纪 7 年代 以来的 0 0 世界性教育改革影响 ,我 国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标 。如果达不到这个 目标 , 就谈不上美育对德 、 智、
教育理论 ” 的影响 , 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经过权 我
衡, 终于为音乐教育找到了适合 当代 中国实际的理
论基 础 。
编 的《 简明美学辞典》 美育” 对“ 的解释可看 出, 其最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
以
审 美 为 核 心
梁
的
璐
音
乐
教
育
( 京市 玄 武 中等 专业 学 校 , 苏 南 京 南 江
200 ) 10 0
摘 要 :文 章 从 音 乐 的价 值 入 手 , 讨 了音 乐教 育 中 审 探 美 的 问题 通 过 对 音 乐教 育 中存 在 的 一 些 现 象 的分 析 . 者认 作 为进 行 审 美和 音 乐教 育 时 .要 引 导 学 生认 识 艺 术 内在 的特 有 品 质和 审 美特 性 .而 不 是 仅仅 谈 论 有 关 音 乐 的 专 门知 识 和 技 能 文 章 还 探 讨 了怎 样在 音 乐教 育 中贯 彻 审 美教 育体 现 音 乐 独一 无 二 的 价值 , 怎样 让 学 生 真 正 从 音 乐的 本 身感 受 到 美 , 并 得 到 审 美体 验 等 问题 。 关 键 词 : 乐教 育 审 美 音 乐 的价 值 音
( ) 受音 乐是 培 养 学 生音 乐 审 美能 力 的起 点 。 一 感 贝多 芬说 :音 乐 它尽 管千 变万 化 ,但 归根 结底 是 精神 生 活 “ 同感 官 之 间的桥 梁 。它 能够 确切 反 应个 人 和人们 的精 神 品质 并 反作 用 于人 的思想 意识 及整 个感 情世 界 。” 音乐 通过 人 的审美 感
知, 能迅 速调 节 情感 , 发共 鸣 。音 乐审 美 的教 育不 仅 能激 发 学 引 生 对音 乐 的兴趣 .而且 能让 他们 的情感 随着 音 乐 的情 感 而起 伏 变化, 这种 交融 与碰 撞 是达 到审美 教育 最终 目的的起 点 。 音 乐 审 美能 力 的起 点 在 于 培 养 学 生 的审 美 感 知 能 力 学 生 的 音 乐 审美 感 知 能 力 主 要 表 现 为 感 知 节 奏 、 律 、 声 、 旋 和 音 色 等 音 乐语 言要 素 中 的美 感 ,辨 别 生 活 巾各 种 音 乐 现 象 的 美 与 丑 . 验 音 乐 享 受 的 感 情 等 方 面的 能 力 。在 教学 中 , 们 应 体 我 该 重 点 培 养 学 生 音乐 审美 的感 觉 能 力 ,在 音 乐审 美 活 动 中注 意 发 展 学 生 的 对 比 、 象 和 想 象 能 力 , 养 对 音 乐 的情 感 的体 想 培 验 。在 教 学 过 程 巾 , 创 设 情 境 , 要 营造 一 种 让 学 生 能 够 接 受 的 环 境 氛 围 , 学 生 尽 快 进 入 课 堂 学 习 的 角 色 , 美 的氛 围 中感 让 在 受 音 乐 , 音 乐 审 美 感 知 能 力在 潜 移 默 化 中 得 到培 养 。 使 . 鉴 赏 音 乐 是培 养 学 生音 乐审 美 能 力 的基 础 。 )
最新-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大学音乐教育 精品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大学音乐教育摘要大学生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中有着特殊意义。
但目前高校在音乐审美方面的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何让大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还能接受到审美的教育,这是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与实际面对的问题。
我们要培养新世纪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审美创造力,来促进未来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推动与实现社会文明的进程。
同时审美能力在音乐教育中对于大学生个性的完善及其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音乐教育;审美能力;培养音乐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是对一个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所需的培养过程,也是赋予人高尚的情感和丰富内心世界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音乐艺术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在塑造人,它通过各种形式的人类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挖掘及培养,达到培养人的心灵和人格塑造的目的。
因此,探讨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特别是学校音乐教育,俨然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大学生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中的特殊意义以音乐作为审美教育模式,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所创立的6门功课中,音乐列为第二位。
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把乐视为造就仁人君子的条件,也就是说,音乐能使人达到最高修养。
可见音乐教育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俄国知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音乐像其他各类艺术一样,它可以唤起人们的愿望,能让更多的人体验与分享音乐。
目前没有其他艺术能像音乐更能表现出艺术的真正涵义和本质。
在此可以看出,从古至今,音乐教育都有着崇高的地位,因为它可以使人类个性发展完善,使心灵健康成长,开发智慧产生重要的作用[1]。
学校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审美情趣有着高低之分,人类虽然对周围的事物以及人的行为与艺术形象有所感知,但是对美的欣赏、感受与表现是有差异的。
并且这种差异与人的年龄、学识、气质、教育等其他因素有关,但与审美教育关系更直接,在识别美与丑、善与恶、卑下与崇高,都需要审美教育和引导。
21世纪初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思想
才 日益步入正轨 , 无论在理理念上 、 国家教育方针上 , 还是 实践 策 的实施 , 使计划 经济逐 步 向市场 经济转轨 , 在经济 上取得 了 运 作中, 均获得 了独立的地位 , 得到 了长足发展 。 8 O年代初 是美 举世瞩 目的成就 。经济领域 的发展与竞争 , 促使人们的价值 观 育观念上 的“ 拨乱反正 ” 期, 学术界 、 教育界为美育“ 正名 ” 、 在第 发生 了变化 。社会动乱时期被压抑 的功利观念和感性欲望物极
值、 创造 性发展价值 、 社会 交往价 值、 文化传承 价值 , 音乐 课程 的落后状 况 。在此基础上 , 教育部对于 2 0 0 2年 5月颁 发 了《 全 的基本理念包括 1 O条 :以音乐 审美 为核心、 以兴趣 爱好 为动 国艺术教育 发展规划》 ,强调指 出: “ 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 是 力、 面 向全体学生 、 注重个 性发展 、 重 视音乐 实践 、 鼓励音 乐创 当时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的一项 迫 造、 提倡 学科 综合 、 弘扬 民族音乐 、 理解多元文 化 、 完善评 价机 切任务 ” 。 现存 问题 : 2 0世纪末也正是一个 时代快速转型的历史 制 。在文件 中, “ 以音 乐审美为核心 ” 被作为音乐课程 的头 条理 时期 , 加上近 百年 来 中国社 会在 政治 、 经 济、 文化 上 的动荡 不
国家 教育 行政部门为保障学校音乐教 育的健康发展 , 规范 的意义 。1 9 9 9年 6月, 全 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 明确将 美育纳 教育 教学 行为 , 推进学校 音乐 教育 改革 , 先后 制定或 完善 了一 入 到素质 教育 的范畴 , 并写入 国家的教育方 针, 确 立了美育 在 些必 要的政策法规 。其 中, 在2 l 世纪初颁 布的 四个文件 , 集 中 教育 中的地位 。 体现 了国家 教育行政 部 门对学 校音乐 教育工 作的指 导思想和 近年 来 , 国家对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问题 越来 政策取 向: 《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 、 《 全 国学校 艺术 教育发展 越加重视 。在 1 9 9 9 年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 规》 、 《 全 日制 义务教育音 乐课程标 准 ( 实验稿 ) 》( 2 0 0 1 , 以下简 面推进 素质教育 的决 定》 中指 出, 实施素 质教育必须把 德育 、 智
论新课标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课程基本理念
论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课程基本理念【摘要】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将音乐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以及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审美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
新课标对音乐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启示作用,引领着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致力于构建更加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的力量,丰富自己的人生。
【关键词】音乐审美、新课标、课程设计、音乐情感、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启示、未来发展、结语1. 引言1.1 新课标的背景新课标的背景可追溯至我国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音乐作为艺术形式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
以往的音乐教育往往偏重于技能训练和知识传授,而忽略了音乐审美的培养。
新课标的出台正是为了填补这一不足,将音乐审美作为教学核心,引领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表演和创作等活动来提升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新课标的背景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一次革新和完善,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人才。
通过新课标的实施,学生将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体验音乐,从而真正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美好,同时也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1.2 目的和意义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
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注重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其对音乐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使其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和认知。
通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设计,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理解,打破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会到音乐的美与情感,提高其对音乐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其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使其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更为丰富和深入的体验。
面向 21 世纪素质教育“审美型”音乐教学模式设计(一)
面向21 世纪素质教育“审美型”音乐教学模式设计(一)面向21世纪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旨意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历史的实践告诉人们,人的素质高低主要是在人的后天社会环境和教育训练中形成的。
中小学阶段是人的全面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古人云“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
从这个意义上讲基础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纵观多年来的中国教育,虽然迟迟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但众多的教育精英都在努力地寻找一条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结构模式。
其中“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审美型’教学模式”就是其中之一。
一九九七年七月我校被市区定为此模式教学试点校,一年来在省,市,区有关领导的指导下,实验已具雏形,下面就我校实施“审美型”教学模式设计情况做以说明。
一,模式特点“审美型”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小学生的审美品质,即个体通过审美教育而逐渐形成以感受美,监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核心的审美能力与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以及正确的审美观等品质。
“审美型”教学模式就是基于这一目的而设计的。
它的特点:1,从音乐艺术的审美感知角度上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灵活多样的特性和不受视觉影响的审美特征。
以“听”引起学生对审美形象的注意。
2,在审美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已变成了审美指导和审美形象的化身。
在整个模式教学中,突出了教师以审美的引导和自己的审美形象展示的地位。
3,突出了音乐技能教学的主渠道,改变了以往音乐教学是“唱歌”教学的这一旧模式。
4,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感知美的能力,并通过自己的创造再现美,这是“审美型”教学模式的最大特征。
5,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
音乐是艺术中最能体现美的一种形式。
“审美型”教学突出了培养,塑造学生监赏美的能力。
为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服务。
二,理论依据1,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中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的主动地位。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个人收集整理-ZQ
以美育为基本属性地音乐学科,在其教育、教学形式与过程中,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地区别,那就是:淡化教育活动中那种赤裸裸地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地情感交流活动,并视这种活动本身为教育目地之一.以培养感情为主.基础音乐教育作为美育地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地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地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影响音乐审美地要素很多,下面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作简要分析:
l.音乐教学内容地审美因素
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地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地客观条件.因此,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地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材是极其重要地,它是实现音乐教学审美为核心地基础和前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2.音乐教学方法地审美原则
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地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地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地潜效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3.音乐教学环境地审美特点
音乐教学环境地审美特点,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地优美,二是两者间地和谐.这是创造良好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地外部条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从上述几点我们可以看出音乐课程地综合,是以音乐为本地综合.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地途径是多种多样地,他们所接受地音乐教育地广度与深度较大地影响着其他素养地提高与音乐能力地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地视野,必须保持开放地态势,对音乐教育地各种影响因素给予高度重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音乐知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世纪初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思想
21世纪初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思想
【摘要】音乐审美教育是指以音乐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
如今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思想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关键词】审美;音乐教育;发展
一、21世纪初: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思想及理念的提出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为保障学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推进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先后制定或完善了一些必要的政策法规。
其中,在21世纪初颁布的四个文件,集中体现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音乐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政策取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以下简称《课标》)、《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鉴于中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这些文件上传下达,对各地各校具有贯彻实施的指令性。
因此,透过这些文件可以窥见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现状及发展水平。
而《课标》中对音乐教育理念的表述,更引起了一场音乐教育的学术大讨论,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提出。
《课标》认为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10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在文件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被作为音乐课程的头条理念。
二、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及现存问题
随着20世纪80年代这一思想解放时代的到来,美育建设才日益步入正轨,无论在理理念上、国家教育方针上,还是实践运作中,均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得到了长足发展。
80年代初是美育观念上的“拨乱反正”期,学术界、教育界为美育“正名”、在第一次全国美学会
议上,美育重新得以和德、智、体并提,专家对其内涵、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美育对音乐教育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的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使人们变得高尚积极,在思想感情上全面健康的成长。
同时,广大教育工作者,满腔热忱的开展了美育的学术探讨,进行了美育实践活动,美育思想空前活跃。
国家《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报告》中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
”重申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推进美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999年6月,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明确将美育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范畴,并写入国家的教育方针,确立了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近年来,国家对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问题越来越加重视。
在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美育不紧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989年11月,国家教委颁布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提出了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目标、任务、管理、教学、师资设备及科研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规划》颁布之后,国家狠抓落实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艺术教育的落后状况。
在此基础上,教育部对于2002年5月颁发了《全国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强调指出:“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
现存问题:20世纪末也正是一个时代快速转型的历史时期,加上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动荡不安,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使美育在近20年的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缺憾和不足,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
首先,施教者对美育内涵和目的的理解上存在着偏差,影响了美育实施的工作和效应。
其次,美育的功利化、世俗化。
中国30年来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领域的发展与竞争,促使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社会动乱时期被压抑的
功利观念和感性欲望物极必反似的暴露出来,一些人一味追求实际的物质享乐和粗俗的感官愉快,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步入了误区。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2]谭浩哲.刘彦顺.美育的意义――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发展史[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冯长春.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