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中穿插抒情和议论
抒情议论在文中的作用
![抒情议论在文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17022c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7c.png)
议论抒情在文中的作用一篇记叙文,在叙述描写中适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会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主旨得以明确,主题得到升华。
精彩的议论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
材料(记叙、描写)是文章的躯体,思想(议论、抒情)是文章的精神。
作者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则是使“躯体”中生出“灵魂和精神”的手段和过程,否则文章不会有深刻的思想。
举例爱的姿势(1)无独有偶,当初在唐山大地震后,人们从废墟中挖掘,见到最多的场面也是父子、母子抱在一起,他们只想用自己的身体为孩子挡住断墙残砖带给他们的恐惧,以求孩子能够生还。
爱的表现有千万种,而这生死相拥的悲壮场面却是让人最悲戚、最震撼、最不忍将其分开的伟大而平凡的爱的姿势。
(这段议论抒情是为了渲染情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爱的姿势(2)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经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她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像,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
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的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
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的高山而在风雪中塑造生命。
(点化细节)冬天里的那一点点热茶蛋在大衣里慢慢散着热,我忽然想把它们拿到班里去,让吃汉堡的同学看看这“老掉牙”的东西。
这才是“最生活”的东西——外皮苦涩而坚硬,里面却是热气腾腾的,燃烧着我的心。
是生活,就逃不脱艰辛和单调,而生活的美丽和热情就蕴藏在这艰辛和单调中,需要去发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怜。
将茶蛋拿到班里,同学们没有笑我,我释怀了——生活是不会笑我的,生活不嘲笑任何真诚而坚强的面孔。
描红的起到的是议论点睛,点明了主题的作用。
例题1、铃响了,虽然那一个空没有填,但我觉得没填比填了更好。
因为得到某种东西的同时,不能失去比这更珍贵的东西(议论点睛,点明了主题)例题2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
中考作文技巧——在记叙文中巧用抒情和议论
![中考作文技巧——在记叙文中巧用抒情和议论](https://img.taocdn.com/s3/m/73d1e279844769eae009ed7d.png)
中考作文技巧——在记叙文中巧用抒情和议论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把握作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2、学会运用议论抒情语言,使文章充满真情、见解深刻。
学习过程:1、议论是用来表明自己的看法,观点和见解的文字。
抒情是抒发作者的情感,表明文章的主旨的文字。
2、怎样理解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1)记叙文的议论记叙文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
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我的老师》片段: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1)议论用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a. 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
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开篇部分。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b. 开宗明义,提挈全篇。
即在文章开头作精要议论,以提示全文中心并引起下文。
使用抒情叙事议论两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
![使用抒情叙事议论两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https://img.taocdn.com/s3/m/ffed5bc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9.png)
使用抒情叙事议论两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在记叙文中,记叙好似基本的表达手法,但也夹有议论和抒情。
记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记叙,而开头和结尾部分是议论或抒情;一是边叙边议(或边抒情),通常称为夹叙夹议(或记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
不管哪种方式,记叙是议论和抒情的基础,而议论和抒情是记叙的深化。
一般说来,在记叙文中,对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写比较具体,而议论和抒情则应力求精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在比较具体的记叙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之后,写道:“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事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的美丽和宽广。
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士我们只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儿自豪!”这段议论和抒情,虽不多,却在前文具体叙事的基础上,充分揭示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全国人民对他们的舞步热爱,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在议论文中,议论是基本的表现手段。
但在行文中,也时有记叙。
议论文中的记叙,大致也有两种情况:一是对议论对象的交代,一是议论是的举例不管哪一种,议论文中的记叙都要求言简意明。
如《谈骨气》一文中有这样一段简明的记叙的文字“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
文天祥杯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文中除了文天祥拒绝降元的事例,还列举了古代一个穷人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和闻一多先生宁死不屈的事例。
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https://img.taocdn.com/s3/m/f68f4cbb4431b90d6d85c745.png)
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是记叙文最为常见的写作技法之一。
其难点是,怎样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们先应了解为什么要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一般来讲,记叙中的议论主要有如下作用:第一,表达作者的观点;第二,抒发作者的情感;第三,表现人物形象;第四,深化文章的主题;第五,严密文章的结构;第六,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有的时候议论用得好,可以对上述这几种作用进行综合的表现。
如《一面》,作者在知道自己所面对的就是鲁迅先生的时候,有“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大段的议论,这段议论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情感,突现了人物在人们心中的影响,有着强烈的的感染力。
1、如何在记叙之中穿插议论⑴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有明确的目的这种目的,大体上表现在上面的所说的六个方面。
但在具体运用中,就要注意:1•要着重对最典型的事例进行议论。
2. 要着重在最动人之处进行议论。
3•要着重在作者感情最激动的时候进行议论。
4. 要着重在点示全文的意义时进行议论。
5. 要着重在对文章的结构起重要作用时进行议论。
我们在对作文进行构思时,就应该考虑到要不要穿插议论,就要考虑到这议论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从而有的放矢地安排记叙中的议论。
(2)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掌握一定的方法①泼墨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文章的结尾处集中一大段语言文字进行议论,给人以“泼墨如雨”的感觉。
如《一面》,专门安排了课文的第二部分进行尽情的议论,以表达作者内心的激情。
又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用了结尾的一个段落进行议论,以抒发作者的感激、赞美之情,深化文章主题。
②点示法即用很少、很精粹、很关键的文句,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结尾,或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在文章的结尾)“点”一下,人们往往称这一“点”为“画龙点睛之笔”。
如《挺进报》的结尾是:“革命同志以无比的机智战胜了敌人,保全了党的组织”。
又如《狼》的结句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详解演示文稿
![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详解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072981128e9951e79b8927bb.png)
告别童年,扬起我们远航的风帆,犹 如从溪流中奔出的纸船,义无反顾地飘向 远方的大海,为着梦想,努力向前。
---------《告别童年》
记叙文中直抒胸臆常用第二人称,显得真 情流露;
常用铺陈,显得感情充沛;
常出现在文章首尾,以情入文或激情收文;
常用形象的意象化的手法,避免直白.
记叙文中巧用议论,常能揭示事物 的本质,深化文章的主题。
记叙类文章中的议论,不象议论文 那样要有充足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它 是在叙述、描写和说明的基础上,直接 表明作者对人物、事件的看法,在文章 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中考满分作文 《最好的奖赏》 广东)
二是“直抒胸臆”,即“直接抒情”
春天已悄无声息地降临了。 白驹过隙,我们一路潇洒地走到了与李老师 分别的这一天。直至动笔答题的那一刻,才发觉 心中强烈的不舍。从对立到亲密,从不屑到崇拜, 从疏远到亲近,老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驱走了寒 冬,用他带来的春的气息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 田。
我与它相知,渐渐地我习惯了它,我习惯了 午后捧一本名著在我的天堂里与阳光邂逅。我甚 至习惯了暴风雨后它的泥泞,清晨它的潮湿。我 渐渐读懂古时文人隐居山林的意蕴,它给了我很 多,它教会了我很多,于是——
我与它相恋。我离不开它,它也离不开我。我需 要它给予我丰富的精神需求,它需要我带给它热 闹和充实。我需要它的安宁,它的清雅去填补我 的及傲,我的倔强,它需要我的陪伴,我的欢笑, 让它孤寂的门庭不再冷冷清清。
美丽也不输给百合,并且有一种非常好闻的香气;由于花
是空心的,茎也是空心的,在风中格外的柔软摇曳;再加
记叙文中如何穿插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中如何穿插议论和抒情](https://img.taocdn.com/s3/m/72d2835026fff705cd170a74.png)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 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 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 我当个孩子呀!
我的肩上。一叶知秋,我将它拾起,仔细地端详。
它那变化了的色泽,正在失去的柔软,以及开始
卷曲的形态,向我展示了一个生命最后阶段的依
恋与惆怅。
(
)
它似乎在告诉我,生命是多么美好,
时光又是多么容易流逝,珍惜这大好青春 吧!
这个文段有没有表达出母亲的关爱柔情?
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 到了我的床前。我将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 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
归纳
❖ 1、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开头) ❖ 2、抒情议论、确定基调(开头) ❖ 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文中) ❖ 4、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
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末或叙事 之后)
❖怎样进行抒情议论?
❖
———教你几点小妙招
❖妙招一、直接抒情
❖ 指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 度。
《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 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 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 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 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 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 么漫长。
表达效果: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 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文的五种构思方法
![记叙文的五种构思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ec9782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c.png)
记叙文的五种构思方法中小学教材中的记叙文,以记事文为主,也有不少写人的文章。
一般来讲,记事的文章,要着力对事件意义的探求,要在事件所具有的多方面的思想意义中找出最重要、最动人的“闪光点””。
下面介绍五种常用的构思方法。
一、巧用穿插穿插,是记叙文构思写作的基本套路之一。
所谓“穿插”,就是在记叙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有目的地插进抒情、议论、说明、描写等内容。
在记叙文中穿插以上内容,有六个方面的作用:1.表达作者的感情、观点;2.表现人物形象;3.深化文章主题;4.变化文章结构;5.增强文章的感染力;6.使文章有很清晰的文面。
从中考作文来看,在作文中巧用穿插,有两个特别重要的作用。
第一、优化文面结构,第二、表现构思水平。
而这两项对于提高中考作文得分是十分有好处的。
先看看如何进行穿插、穿插什么内容:1.穿插描写【例】《孔乙己》中有十几处写到众人的“笑”。
作者处处突出旁人的嘲弄、哄笑,在每一层描叙之后,都以“哄笑”、“笑声”一类语句作结,以至形成一种节奏,使“笑声”在小说中显示出独特的艺术力量。
2.穿插议论或抒情【例】《谁是最可爱的人》,开篇运用抒情议论表达感受,揭示中心;然后每叙述一个故事,就用抒情之笔,穿插一段文字;结尾安排了大段文字,进行抒情和议论,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激发人们的情感。
3.穿插主题句【例】《白杨礼赞》在文中反复穿插“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样的句子,不断地点示着文章的主题。
其实这种主题句也是“结构句”,不仅极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而且也有机地组织起文章的结构。
在以上内容的“穿插”中,最常用的最基本的手法就是“反复穿插”。
可以说,没有“反复”就无所谓“穿插”。
正是由于有了“反复”,才能在“穿插”中形成文意的递进,才能形成前后内容的呼应,才能形成一唱三叹的感情波澜,才能清晰地显现出文章的思路。
二、横向组合横向组合,就是在文章中将一个一个的情节、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加”起来,组合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https://img.taocdn.com/s3/m/a09117c0da38376baf1faefb.png)
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璨然生色,就像画在壁上的龙,一经点上眼睛,就立刻电闪雷鸣,腾云而去。
请读下面的诗文,你有什么发现:王安石《麻雀》:一只两只三四只,五只六只七八只,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林和靖《雪梅》: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一、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
记叙文的中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
作者犹如一个讲解员,随时随地就所讲述的人和事发表一点评论。
二、写记叙文中运用抒情议论时要注意避免几个问题: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
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三、读下面的文字,找出文中的议论句:那是在一节体育课上,我艰难地跑着跑着,那可恶的跑道似乎变得那样崎岖不平,长得几乎没有尽头。
我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小,终于喘着气想停下来。
这时,体育老师向我跑来,瞪起眼睛,挥舞着右手,对着我大声叫喊:“跑下去!”我重新振作了一下,努力加快步伐,可委屈的眼泪却溢出了眼眶。
如今回想起来,眼睛又一次湿润了。
正是这位那么"凶"的体育老师和那么"可恶"的跑道,使我今天的身体这样健康、壮实!四、请看下面一段文字,并给这段文字补上一个议论句:朱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科学家的故事:著名的科学家科尔怎样利用三年中所有的星期天证出了200多年来无人攻克的难题;发明家爱迪生怎样刻苦钻研,废寝忘食,一共有一千三百多项发明;居里夫人怎样被放射元素夺去了健康....他动情地讲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他激情四射地讲华罗庚、陈景润、李四光....每每讲到激动处,他总是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在这三段叙述之后有这样三种议论:请选一句最恰当的()1.他了解得是那么多,知识是那么渊博,讲得是那么生动,科学家的精神实在是太感人了。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https://img.taocdn.com/s3/m/ae6aaedd84254b35eefd3474.png)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必须掌握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这种写作技法,这对于提高作文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学会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议论,就是直接说理,对人物或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对问题发表见解、主张,用以说服他人。
它是作者对人物、事物深刻认识的真知灼见,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1、为什么要在记叙中穿插议论?一般来讲,记叙中的议论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第一,表达作者的观点;第二,抒发作者的情感;第三,表现人物形象;第四,深化文章的主题;第五,严密文章的结构;第六,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2、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掌握一定的方法:①泼墨法。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文章的结尾处集中一大段语言文字进行议论,给人以“泼墨如雨”的感觉。
如《一面》,专门安排了课文的第二部分进行尽情的议论,以表达作者内心的激情。
②点示法。
即用很少、很精粹、很关键的文句,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结尾,或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在文章的结尾)“点”一下,人们往往称这一“点”为“画龙点睛之笔”。
③穿插法。
也就是以叙为主,边叙边议的方法,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层次之中安排议论的内容。
例如《白杨礼赞》。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应以记叙为重点,在详细记叙的过程中发表简短、甚至是片言只语的议论。
(二)学会在记叙中穿插抒情:抒情: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在作文中的抒发和倾注。
在记叙中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
1、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间接抒情。
这种抒情形式就是借助其它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等)抒发感情。
(2)直接抒情。
这种抒情形式就是作者随着文章情节的发展,事物的变化,感情达到高潮,间接抒情已不能满足表达需要时,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
这又叫做“直抒胸臆”。
2、怎样才能使抒情真实感人?1)寓抒情于叙述之中如,抒发的是上大学的儿子和妈妈离别时母子间的依依深情。
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_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_记叙文写作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92cf95024b73f242336c5fd8.png)
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_记叙文写作指导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_记叙文写作指导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
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人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就是抒发、表述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1、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1)、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事物的片断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2)、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
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多种手法。
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A、从描写的对象看,一般有三种: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
景物描写(也称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细节描写,可以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重叠或交*,构成人物和环境的完整描写。
B、从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
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C、从描写的风格来看,有白描和细描。
白描,即运用最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描写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
叙事,线条分明,言简意赅;写人,三言两语则揭示出人物的心态,如见其人,细描,即细致具体地描绘对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所写对象栩栩如生,逼真动人。
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1
![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1](https://img.taocdn.com/s3/m/a0620edace2f0066f5332267.png)
• 段落二毛病:结尾的议论抒情句和记 段落二毛病: 毛病 叙、描写的内容脱节,没有准确地揭 描写的内容脱节, 示记叙、描写所要表现的内容。修改: 示记叙、描写所要表现的内容。修改: 妈妈是多么的体贴、 啊!妈妈是多么的体贴、多么的疼爱 我呀。我真为有这样一个体贴、 我呀。我真为有这样一个体贴、疼爱 我的妈妈感到幸福 。
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和 议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学目标
1.认识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写作中的重 认识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写作中的重 要性。 要性。 2.明确记叙文写作中对议论和抒情的要 明确记叙文写作中对议论和抒情的要 求。 3.能在记叙文写作中准确恰当地运用议 能在记叙文写作中准确恰当地运用议 论和抒情
• 段落二:妈妈非常的疼我。一天,天生瘦 段落二:妈妈非常的疼我。一天, 弱的我病倒了。母亲白天带我到医院排队、 弱的我病倒了。母亲白天带我到医院排队、 挂号、看病、拿药整整忙乎了一天, 挂号、看病、拿药整整忙乎了一天,夜里 又一直守候在我身边,生怕发生什么意外。 又一直守候在我身边,生怕发生什么意外。 可那时我完全不知道妈妈一夜没水, 可那时我完全不知道妈妈一夜没水,整整 一夜,一直都在看护着我。第二天早晨, 一夜,一直都在看护着我。第二天早晨, 我慢慢的睁开双眼,朦胧中, 我慢慢的睁开双眼,朦胧中,我看到了母 亲的脸,黯然无光,眼里布满了血丝。 亲的脸,黯然无光,眼里布满了血丝。显 然她已经疲惫不堪了。见我醒了,她用手 然她已经疲惫不堪了。见我醒了, 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前额, 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前额,露出了欣慰的笑 顿时我只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田, 容。顿时我只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田,啊! 妈妈的经历是多么的充沛, 妈妈的经历是多么的充沛,意志有十多么 坚强啊!我真为有这样一个精力充沛, 坚强啊!我真为有这样一个精力充沛,意 志坚强的妈妈而感到幸福。 志坚强的妈妈而感到幸福。 • 毛病: 修改: 毛病: 修改:
16分析记叙文中议论和抒情的作用-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解题36计
![16分析记叙文中议论和抒情的作用-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解题36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f1ad6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09.png)
16 分析记叙文中议论和抒情的作用考点解读记叙文中的议论,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事件的看法,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
记叙文中的议论句一般就是记叙内容的中心,就是揭示具体事物所具有的思想意义的话。
所以,在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时候,要注意抓住这些议论句,通过议论句来看作者对所写人物或事物的评价。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出来,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
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形式。
精彩的议论、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
可以这么说:记叙、描写是文章的“血肉”,议论、抒情是文章的“灵魂”。
课文解剖例1:试分析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部编版七上)结尾段议论的表达作用。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
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答案示例:这段文字,写“我”由此次经历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人难免会有畏难情绪,把事情化整为零,不去想远大的目标,而是先从最切近的事情做起,只关注近期目标,积小步成大步,慢慢就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结尾的议论揭示了这件事对“我”人生的影响,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2:鲁迅《社戏》(部编版八下)“思考探究”二: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以本文所写的某件事为例,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
答案示例:如课文开篇一段,讲述了“我”的外祖母的家乡平桥村的情况,用的都是描叙语句,大概说了几件事:一是“我们鲁镇的习惯”,二是“我”随母亲来平桥村的缘由,三是平桥村的地理概貌、村民状况。
记叙文中穿插抒情和议论
![记叙文中穿插抒情和议论](https://img.taocdn.com/s3/m/c8e82ed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1d.png)
3、贴切策略。
记叙文中的抒情、议论是建立在叙述 的基础上,必须使抒情、议论紧扣叙述内 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 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意,有情真意切之感。
4、呼应策略。
记叙文中的抒情与议论前后呼应,不 仅可以使文章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凑, 还能渲染气氛,突出主题,收到良好的效 果。
牛刀小试,蘸墨留情
(二)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 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 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 的作品被登上报纸。。。。。。第一次的 经验不一定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 味无穷。
(三)
车来了,又到了和奶奶分别的时候了。 奶奶急了:“油要不要?米有没有?把鸡 蛋捎着,那只公鸡也带走吧。”父亲拿出 几张钱硬塞给奶奶。“我不要,不要!我 有的吃,有的穿,要钱干什么。你们在城 里花销大!”说着,钱又被塞回父亲怀中。 车子缓缓启动了;车窗外,奶奶被阳光罩 着,脸上沟壑分明,久久伫立。
片断三 《老王》一文中的结尾一段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 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 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 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 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 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 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 不幸者的愧怍。
片断一 《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 述蔡老师的几件小事中有这样一件事:
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 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 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 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了:“你要去 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 答。“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看 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 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 想念我的蔡老师呵!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 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 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呵!…… 什么时候,我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如何叙事(六)在记叙中适当穿插议论抒情
![如何叙事(六)在记叙中适当穿插议论抒情](https://img.taocdn.com/s3/m/c473e22ded630b1c59eeb59c.png)
如何叙事(六)在记叙中适当穿插议论抒情一、为什么要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一般来讲,记叙中的议论主要有如下作用:第一,表达作者的观点;第二,抒发作者的情感;第三,表现人物形象;第四,深化文章的主题;第五,严密文章的结构;第六,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有的时候议论用得好,可以对上述这几种作用进行综合的表现。
二、回顾其他学过的课文,评析是如何进行议论的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三、如何在记叙之中穿插议论(一)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有明确的目的这种目的,大体上表现在上面的所说的六个方面。
但在具体运用中,就要注意:1.要着重对最典型的事例进行议论。
2.要着重在最动人之处进行议论。
3.要着重在作者感情最激动的时候进行议论。
4.要着重在点示全文的意义时进行议论。
5.要着重在对文章的结构起重要作用时进行议论。
我们在对作文进行构思时,就应该考虑到要不要穿插议论,就要考虑到这议论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从而有的放矢地安排记叙中的议论。
(二)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掌握一定的方法①泼墨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文章的结尾处集中一大段语言文字进行议论,给人以“泼墨如雨”的感觉,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情感。
②点示法即用很少、很精粹、很关键的文句,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结尾,或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在文章的结尾)“点”一下,人们往往称这一“点”为“画龙点睛之笔”。
③呼应法主要地表现为首尾呼应,结尾与文题呼应。
这种方法使用熟了,也可以用于段与段之间的呼应。
议论与文题遥相呼应,既点了题,又表现出一种结构之美。
④穿插法也就是以叙为主,边叙边议的方法,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层次之中安排议论的内容。
例如以后我们将要学习到的《白杨礼赞》就是这样。
《白杨礼赞》的开头、中间、结尾,反复出现对白杨树进行抒情、议论的句子,不仅使全文的结构分外地严密,而且也不断地强化了对主题的渲染。
(三)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避免滥发议论在记叙中穿插适当的议论,往往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但如果使用不当,不知道记叙文是以记叙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不知道文中的议论,应是在充分记叙的基础之上有感而发,于是随意点缀,勉强凑合,或者大发议论而又空洞无物,那么这就是滥发议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文七年级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文七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cf9db9f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6e.png)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文七年级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今天,我懂得了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的道理。
事情发生在今天下午:当我正埋头苦干——写作业之时,一支毛笔跃入我的眼帘——它可是曾帮我夺下毛笔字达标等级中的“a”的大功臣呢!我就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般开心,我不假思索地拿起毛笔——这位昔日与我并肩作战的老战友,把它放进水槽中,洗了一遍又一遍。
随后,我便将宣纸、墨、砚放到桌子上去了。
当我手中的毛笔的笔尖触及到那如黑夜般混浊的墨水时,我感觉到一种熟悉的感觉糊上了心头。
提起笔,在雪白的宣纸上写下了几个端正的楷体字,但那黑色的笔迹佉让我感觉到陌生。
这让我十分力不从心,不一会儿,那纸上便布满了一堆歪歪扭扭的“蛇体字”,连我自己也认不出那几个字……“什么嘛!”我气得一下子将笔扔在了宣纸上,墨水立刻将宣纸染成了混浊的颜色——黑色。
忽然,我的脑海中闪过了一幅画面,画面中的我正写着一手端正的楷书,那一笔一画中,都是我满满的`认真和坚定。
要用心做!不管是什么,一定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我重新拿起笔,在另一张空白的宣纸上一丝不苟地写上了几个端端正正的字。
这些字如一缕甘泉,缓缓流入我的心田。
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我铭记着这句话,永远不会忘怀……评语:这是一篇叙事文,文中描写了“我不假思索地拿起毛笔,把它放进水槽中,洗了一遍又一遍”的情景。
描写了“我”的心理状态,而且多次运用比喻的手法,充分表现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时光飞逝,每段时光都在渐渐消失,每段时光都有许多美好的记忆。
但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那一段时光。
那是在一个晚上,当我们刚刚准备吃饭的时候,停电了,我们只好拿了两根蜡烛照亮来吃饭。
吃着吃着,爸爸看着蜡烛突然对我说:“今天晚上停电,没什么事可做,我们就来试试将手指划过蜡烛上的`火焰吧!”我听了,心想:我这么胆小,怎么可能敢。
而且火可是有几百度的温度,这样一碰,手不就烧坏了?于是,我对爸爸说:“你先来试试,不然我可不敢。
”说完,爸爸马上用手指在火焰中滑动。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https://img.taocdn.com/s3/m/cf5c995b27284b73f2425099.png)
记叙文写作中的议论记叙文写作中的议论怎么运用呢?议论,就是直接说理,对人物或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对问题发表见解、主张,用以说服他人。
它是作者对人物、事物深刻认识的真知灼见,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和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并列的基本表达方式。
学生是以学写记叙文为主的,而记叙文很少有完全不加任何议论的。
议论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可以直接为中心服务。
记叙文中的议论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先议后叙。
二是夹叙夹议。
三是先叙后议。
这种形式指文章先集中笔墨,对人物或事物进行详细记叙,然后再发表议论。
先叙后议的文章,议论是对记叙对象或内容的进一步阐述,是直接表达作者的评价、感情。
因此它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深化文章的主题。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先叙后议的特点及议论的作用。
我的业余爱好我的业余爱好很多,爱看书、写字,更爱下象棋。
记得上小学后,我看见姥爷和爸爸下棋,觉得很好玩。
于是我便缠着姥爷教我下棋。
姥爷告诉我:“马走日,象飞田,炮打一溜烟,车四处奔驰,小卒一去不回还。
”我就按着姥爷教的规则,学着下棋。
一来二去,我也慢慢学会了下棋,可总是姥爷的手下败将。
我很不服气,心想,不能老这样输下去,一定要“打败”姥爷。
怎么办呢?我思来想去,有了,何不向爸爸求教呢?我请教了爸爸,学会“双炮轰老将”这一招。
过了几天,我又跟姥爷下棋,用了这一招,真灵,很快就把姥爷“将住”了。
姥爷愣住了,急得抓耳挠腮,怎么也想不出对付的招法。
我赢了姥爷,心中乐开了花,暗想这下姥爷成了我的手下败将!谁知好景不长,姥爷又想出战胜我的“看家本领”。
随后,我又向爸爸学会了“马卧槽、马后炮”等战术,又赢了姥爷。
我虽然刚学下棋,时间不长,但通过下棋我感悟出一些道理:下棋是两军对垒,好似战场,双方斗智斗勇;下棋要统观全局,周密运筹,稳扎稳打,才能克敌制胜。
棋盘不仅是战场,又像是人生舞台。
颗颗棋子站的位置不同,履行的职责也不同,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人也应该如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这个枕头刚做好的时候,我总觉得它不好,还觉 得有点硬,所以就置之不用了。有一次吃晚饭时,我 问妈妈:“这个枕头里装的是什么?”妈妈说是柏子 仁儿,我又问:“怎么才装那么一点?”妈妈有点不 高兴地说:“那么一点儿?让你爸爸走了多少路,流 了多少汗。 那么一点儿?都是为了你,为了让你头 脑清醒些,去去火。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啊!我明白了,原来这个小小的枕头这么好,有这么 大的作用,我要天天枕着它睡觉,让我的脑袋更加清 醒,努力学习,回报父母。
(二)
车来了,又到了和奶奶分别的时候了。 奶奶急了:“油要不要?米有没有?把鸡 蛋捎着,那只公鸡也带走吧。”父亲拿出 几张钱硬塞给奶奶。“我不要,不要!我 有的吃,有的穿,要钱干什么。你们在城 里花销大!”说着,钱又被塞回父亲怀中。 车子缓缓启动了;车窗外,奶奶被阳光罩 着,脸上沟壑分明,久久伫立。
训练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以“我生活在_________中”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 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 刺. 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 励. 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 诚.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头脑 平静地生活。 要求:(1)从所给材料中选择一个加点的词语或另 外选一个更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600字以上;(3)在记叙中注意细节描写。
——在叙事中穿插抒情和议论
学习目标
1.体会“在记叙中穿插抒情和议 论”的表达效果。
2.学会在文章叙事中穿插抒情和 议论,为文章添色。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下面我们来通过三个小片断 的赏析,来体验一下记叙中抒情 和议论。
片断一 《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 述蔡老师的几件小事中有这样一件事:
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 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 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 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了:“你要去 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 答。“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看 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 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 想念我的蔡老师呵!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 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 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呵!…… 什么时候,我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部分有更深的认识,所以恰到好处的适时抒情、 议论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贴切策略。
记叙文中的抒情、议论是建立在叙述 的基础上,必须使抒情、议论紧扣叙述内 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 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意,有情真意切之感。
4、呼应策略。
记叙文中的抒情与议论前后呼应,不 仅可以使文章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凑, 还能渲染气氛,突出主题,收到良好的效 果。
片断二 《背影》中对父亲的描述: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 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 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 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 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 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 见。我再向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 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 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 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小结
1、有利于渲染气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有利于升华情感,引起读者感情共鸣。 3、有利于揭示本质,深化凸现文章主题。
请先指出文段中毛病, 再做修改。
(一)
雨,尽情地下着。走出考场,我看到雨中走来了我 的母亲,她很快汇入前来接考生的家长的人群。在考场 楼前,在那一大群母亲中,她的个子是那么小,可她也 象每一个母亲那样,挺起矮小的身子,急切地在那些从 考场里涌出的孩子中寻找着我。她打着一把雨伞,可那 伞哪是为了遮挡她的身体!她把伞的一大半用来遮挡手 中的东西,那时我的衣服、雨鞋,还有蛋糕、汽水、饼 干。我到了她眼前,她眼泪汪汪的看着我,我一辈子也 不会忘记母亲看到我时的那种目光。那是难以用语言描 绘的目光,那是母亲眼里特有的光华。
(一)
每当放假的那天下午,我的心早已像 离弦的箭一般飞到了她身边。当一下车时 就看到站在村口有些单薄的身影时,喉咙 哽塞了,一种感动悄然而生。相视,微笑, 没有过多的言语,却能倾吐心中的情深。 后来,我才逐渐知道,几乎是每个星期五 的下午,妈妈都会出现在村口,有时明知 道我不会回来,她也会漫无目的地张望, 好像我会突然蹦出来一样。
毛病:————————————————————。 修改:————————————————————。
小结:
1、精当策略。 在记叙文中,无论是抒情还是议论,都是起
辅助作用的,要点到为止,千万不要长篇大论, 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影响中心的表达。
2、适时策略。 记叙中的抒情、议论是为了帮助读者对记叙
毛病:————————————————————。 修改:————————————————————。
(二)
妈妈非常的疼我。一天,天生瘦弱的我病倒了。 母亲白天带我到医院排队、挂号、看病、拿药整整忙 乎了一天,夜里又一直守候在我身边,生怕发生什么 意外。可那时我完全不知道妈妈一夜没睡,整整一夜, 一直都在看护着我。第二天早晨,我慢慢的睁开双眼, 朦胧中,我看到了母亲的脸,黯然无光,眼里布满了 血丝。显然她已经疲惫不堪了。见我醒了,她用手轻 轻的抚摸着我的前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顿时我只 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田,啊!妈妈的经历是多么的充 沛,意志有十多么坚强啊!我真为有这样一个精力充 沛,意志坚强的妈妈而感到幸福。
片断三 《老王》一文中的结尾一段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 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 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 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 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 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 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 不幸者的愧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