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谓谓语句和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句式五大类型
现代汉语句式五大类型
文言文句式八大类型分别为:固定句式、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用作记述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者,记述文字用的就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进,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不断扩大,“文言文”变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经过历代文人润色越显出浮华,唐代迪阿尔库文学家韩愈等发动“古文运动”,主张重回通俗古文。
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易于写作认知,通常都会对其标示标点符号。
文言文中的四种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四种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包括四种,两个前置句和两个后置句,即宾语前置句,谓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句子成分的位置,除了表达的特殊需要外,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的位置,在古今汉语中是一致的。
就宾语来说,在一般情况下是在谓语之后。
但是,在文言文中的几种特定情况下,宾语却在动词或介词之前,这已成为固定形式,这就是“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中也有不少倒装句,但古代汉语中的倒装句,形式更多,格式也更固定。
一、宾语前置句文言文中,宾语可以前置(即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的前置表示否定的句子叫否定句,一般带有否定副词“不”“毋(无)”“未”“弗”“勿”“否”“非”或否定动词“无”,或否定代词“莫”。
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是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两个必要条件。
基本格式如下:[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例: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郑风?蹇裳》)——你不思念我,难道没有别人思念我?[否定词+代词宾语+插入成分+动词]例:莫之能御也。
(《孟子?梁惠王上》)——没有谁能抵御它。
[ 否定词+插入成分+代词宾语+动词]例:莫肯之为。
(《吕氏春秋?不苟》)——没有谁肯干这件事。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的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是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疑问句,一般要有疑问词的帮助发出疑问才能构成。
疑问词分为疑问代词和疑问语气词。
疑问代词有谁、孰、何、安、奚、恶、胡、曷等,疑问语气词有乎、诸、邪、哉等。
主要格式如下:[疑问代词宾语+(能愿动词)+动词](疑问代词做动词的宾语必须前置)例: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我欺骗谁呢?欺骗天吗?[疑问代词宾语+介词]例:何为不去也?(《苛政猛于虎》)——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3)一般句式中动词的代词宾语的前置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先秦古籍里。
其特点是:代词宾语+动词例:民献有十夫予翼。
古文语法知识
古文语法知识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
那么你对古文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古文语法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一、古文句子成分的划分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1、主语和谓语在句子中,陈述的对象和陈述的内容都是句子的成分,陈述的对象叫主语,回答“谁”或“什么”的问题,陈述的内容叫谓语,回答“怎么样”的问题。
(主谓之间用“//”分开)。
例如:①语文老师//正在点名②今天天气//非常暖和③邻国之民//不加少2、当谓语的中心词是动词时,在动词后面被支配的那部分叫宾语。
(宾语用“﹏﹏”划起来)。
例:①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②我们//需要创新精神。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④吾//师道也。
3、定语:在句子中起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词的作用。
(定语用()标出)。
例:①(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②(这样庞大而复杂)的结构//,该是(一项多么艰巨)的工程啊!③(秦)//东割(膏腴)之地。
④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4、状语是修饰、限制用动词或形容词充当谓语中心语的句子成分。
(状语用“〔〕”标出)。
状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代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例:①〔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众一万多人//〔在南京路上〕举行(反帝国主义)大示威。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③(蚓)//〔上〕食埃土。
总之,一般的句式是:〔时间或地点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二、古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宾语前置句1、否定句中宾语前置这类宾前的句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末”“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例: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②“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作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②“而今安在哉?”(《赤壁赋》)3、介词宾语前置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文言文的句子成分
文言文的句子成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文言文的句子成分1、单句成分位置关系主状谓宾主语在谓语之前状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谓语之后定语在主语或宾语之前。
2、各个句子成分由什么词充当主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谓语:动词,形容词宾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状语:副词,介宾短语四、短语:大于词,小于句。
任何句子不加标点即为短语。
A名词短语:以名词为主体、中心,整体上具有名词性,语法作用大致与名词相同。
可作主语宾语。
1、并列关系用“和、跟、同、与、及、以及、或”连接例如:工人农民城市和乡村、2、偏正关系?名词和定语组成,修饰语+中心语。
定语是修饰语,名词叫中心语。
例如:壮丽山河2、方位短语(上下左右中东西南北前后)3、例如:黑板上4、“的”字短语例如:吃的、喝的、我们班的?5、复指短语例如:司机老王B动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1、并列式例如:调查研究?2、偏正式(状语+动词)例如:立即动身3、动宾式:例如:挖地道4、动补式例如:变得更美丽5、连动式?例如:开门进屋打开本讲课?6、兼语式?例如:请你参加(“你”是“请”的宾语,“参加”的主语,一兼二职,兼语?C、形容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1、并列式例如:坚韧和刚强2、偏正式?例如:非常生动3、形补:漂亮极了D、主谓短语例如:春天来了E、介宾短语介词加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或代词构成。
表方向,处所,时间,方式,目的,原因,对象等。
一般充当状语或补语。
例如:我们坐在高高的土堆旁边(补语)我们在高高的土堆旁边坐着(状语)F、固定短语包括:主要是成语二课时教学内容: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教学过程:一、展示例子,思考在现代汉语中,1、名词能否做谓语一般是由动词充当。
2、名词能否做状语一般是由副词、介宾短语充当3、形容词动词能否做主语、宾语一般是由名词充当4、不及物动词能否带宾语一般是由及物动词充当请看例句:二月草已()请分析成分。
主谓宾用法
语文语法中:主、谓、宾、定、状、补的含意、位置、用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它和古汉语语法的不同之处(如:位置、用法等)句子成分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1)什么叫信息?(2)门口围关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
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a 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 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
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
“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判断宾语前置的方法
判断宾语前置的方法
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怎么判断宾语前置这个事儿哈。
咱先得知道啥是宾语前置呢?正常情况下,句子里的顺序是主语在前,谓语在中间,宾语在最后。
比如说“我吃饭”,“我”是主语,“吃”是谓语,“饭”是宾语。
可宾语前置呢,就是把宾语放到谓语前面去啦。
那咋判断呢?有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句子里有没有那种表示疑问的词,像“何”“谁”“安”之类的。
要是有这些词,还在谓语前面,那很可能就是宾语前置喽。
比如说“何陋之有”,正常语序应该是“有何陋”,“何陋”是宾语,被放到“有”这个谓语前面啦,就因为有这个“何”,咱就可以判断这是宾语前置。
还有一种情况呢,就是句子里有否定词的时候,像“不”“未”“莫”这些。
要是在这种有否定词的句子里,代词做宾语,那这个宾语往往就前置啦。
就像“古之人不余欺也”,正常应该是“古之人不欺余也”,“余”是代词做宾语,因为有“不”这个否定词,就前置到“欺”前面啦。
再一个呢,宝子们要注意一些固定的句式。
有一些句子格式,那就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比如说“唯……是……”这种结构,像“唯利是图”,正常语序是“唯图利”,“利”就是前置的宾语啦。
还有“之”字也很调皮哦,有时候它会出现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但有时候呢,它也会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像“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正常语序是“不知句读,不解惑”,这里的“句读”和“惑”就是前置的宾语啦。
宝子们,判断宾语前置其实没那么难啦,只要多留意这些小细节,多看看文言文里的句子,慢慢就会很容易判断出来啦。
加油哦,咱们一起把文言文这个小怪兽打败。
。
汉语倒装句的用法归纳
汉语倒装句的用法归纳一,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一)宾语前置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1)规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2)否定词:不、未、莫、无、弗、非、否、毋……(3)句子结构:否定词+代词宾语+谓语动词(4)代词: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我,予,仆,自,己......第二人称:汝,子,尔,乃,若......第三人称:其,彼,之......指示代词:是,其,此,斯,兹,之,然,而,彼,夫......疑问代词:谁,孰,何,曷,奚,胡,安,焉......(5)例句:v 古之人不余欺也。
→翻译:古代的人不欺骗我。
v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翻译:没有这种事情。
v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翻译:不肯照顾我。
2.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何、安、谁、奚)(1)规律: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2)疑问代词:何、安、奚、谁、孰、曷、胡、焉……(3)句子结构:疑问代词+谓语动词(4)例句:v 大王来何操?→翻译: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v 沛公安在?→翻译:沛公在什么地方?v 君谁与归?→翻译:您与谁回去?3、“之”,“是”作为宾语前置句的标志(1)规律:之、是可以作为宾语前置句的标志(2)句子结构:宾语+之/是+谓语(3)例句:v 宋,何罪之有→翻译:宋国,有什么罪?v 寡君其罪之恐,敢与知鲁国之难?→翻译:我们国君正担心(自己的)罪过,哪里敢过问鲁国的困难呢?v 唯利是图→翻译:只图谋利益v 唯命是从→翻译:只听从命令4、介词“以”的宾语提前v 一言以蔽之。
→以一言蔽之。
v 秋以为期。
→以秋为期。
(二)定语后置1:“之”可以作为定语后置句的标志。
v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翻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劲的)筋骨。
2:“者”可以作为定语后置句的标志。
v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翻译:寻求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
宾语前置句判断口诀
宾语前置句判断口诀宾语前置句判断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种句子叫否定句。
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如: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②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屈原《离骚》)(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在古汉语里,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字,其他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如: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司马迁《鸿门宴》)②沛公安在?(司马迁《鸿门宴》)(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这种现象古汉语中并不多见。
如:①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③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惟)……是……”和“唯(惟)……之……”等格式,可将副词“唯(惟)”译成“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而助词“之”“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
如成语“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唯你是问”“唯才是举”等,就是这种格式。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
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
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时放在介词前:(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前。
如:①王问:“何以知之?”②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判断句子成分前后置“四步走”
判断句子成分前后置“四步走”发表时间:2020-08-03T16:47:26.66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下作者:何旋[导读] 文言文倒装句式是语文考试中的考查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仅仅靠死记硬背无法很好把握,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进行判断。
四川省遂宁市第七中学校何旋 629000摘要:文言文倒装句式是语文考试中的考查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仅仅靠死记硬背无法很好把握,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进行判断。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熟悉句子成分,明确短语位置变化,分清句子成分前置还是后置,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判断句子成分前后置用四个步骤即可实现。
关键词:文言文;倒装句;句子成分;前后置。
宾语前置句、定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等文言文倒装句历来被看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它们也常常作为考查的重点,在各类考试中出现。
然而,学生在掌握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尤其是在判断句子成分的前后置问题上,很容易混淆。
要弄清句子成分的前后置问题,学生就得先清楚什么是句子成分。
因此,在对文言文倒装句式进行讲解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在这个准备过程中首先得教会学生进行词性的判断,准确辨别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等几种常见的词性;其次,进行句子成分(即主谓宾定状补)的判断,将词性适当地和句子成分进行联系,让学生加深对各句子成分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这方面的印象;接着,需要学生熟悉基本的短语类型,特别是针对定中短语、状中短语、动宾短语、介宾短语等常见短语类型,需要反复操练,力求让学生快速准确地进行判断:最后,需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常见的文言文倒装句式,重点强调宾语前置句、定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这三种句式。
做好了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学生再学习判断倒装句式中的句子成分前后置,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判断倒装句的句子前后置情况,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引导翻译;第二步:锁定变化的区域;第三步:判断变化区域所涉及的短语类型:第四步:板书时,将原文写在上面,译文写在下面,进行句子成分的位置对比,并标注箭头。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A. 在疑问句中各种疑问句一般地说都是倒装语序。
例如:Will they come to see us this weekend ? 这个周末他们将来看我们吗?Are you talking about the film you saw last Monday ?你们是在谈论你们上周一看的那部电影吗?Can you speak another foreign language except English? 除开英语,你还能说另一种外语吗?Where did you buy the dictionary, in the book store nearby or in Xinhua bookstore?你在哪儿买的这本词典,是在附近的书店还是在新华书店?She is not a student, isn't she ? 她不是个学生,对吗? B. 在感叹句中某些感叹句也用倒装语序。
例如:Isn't it a beautiful garden ! 多么美丽的花园啊!What a beautiful garden it is ! 多么美丽的花园啊!(在这种句式中,主语在谓语之前,属于自然语序。
对于主语和谓语而言,语序没有倒装。
)Have you ever seen such a naughty kid like him ! 你见过那个孩子像他这么调皮! C. 在陈述句中陈述句在一般情况下用自然语序;但由于英语语法的某些原因,陈述句也要使用倒装语序。
这些原因大致可以归纳如下:1) 为了避免句子部分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常用"so + be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或"neither / nor + be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的倒装句式。
古代汉语句式
古代汉语句式古代汉语常有八种句式,分别是:1、判断句2、被动句3、省略句4、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5、宾语前置句6、定语后置句7、介宾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8、固定句式一、判断句1、“……者……也”式: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者……”式: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
3、“……,……也”式: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4、“……,……”式:刘备,天下枭雄。
秦,虎狼之国。
5、“……为……”式: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6、用“乃、即、则、皆、必”: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环滁皆山也。
7、用“是”作判断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二、被动句1“谓语+于”: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2“见+谓语”: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3“受+谓语”: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4“为+动词”: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5“为……所……”: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所劫。
6“被+动词”: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7无任何标志: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2省略谓语: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3省略宾语: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4省略兼语: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5省略介词: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又试之()鸡,果如成言四谓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正常句子,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而主谓倒装句,却是相反。
如:怎么了,你?(现代汉语)甚矣,汝之不惠!(古代汉语)五、宾语前置句(1)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忌不自信时人莫之许也2、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沛公在安?大王来何操?3、以“之”和“是”为标志的何功之有?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六、定语后置句如: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七、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如: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请于孙将军求救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访风景于崇阿于崇阿访风景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于长勺战八、固定句式如:有以、无以、无所、不亦……乎、无乃……乎、如何、如……何、奈何、何……为、孰与、孰……与、有……者等等特殊句式翻译口诀:判断句式,看清标志,翻译要点,“是”为要义。
现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
有关“现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前置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主要出现在疑问句和否定句中。
有关“现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如下:
1.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你从哪里来?(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你来自哪里?”)
●你们到底想要什么?(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你们到底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2.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我不是学生。
(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我是学生。
”)
●她不喜欢唱歌。
(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她喜欢唱歌。
”)
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汉语中,当句子中的主语和宾语都是名词时,通常会遵循“主谓宾”的语序,即主语在前,谓语在中间,宾语在最后。
但如果句子中的谓语是动词,那么主语和宾语的顺序可以根据语境和表达的需要进行变化。
另外,在一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例如诗歌、对联等韵文或者特定的口语表达中,也可能出现一些不同于常规的语序变化,例如“有朋自远方来”(正常语序为“有朋友从远方来”)。
总之,现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需要根据语境和表达的需要进行判断和使用。
主谓倒装和宾语前置
主谓倒装和宾语前置
主谓倒装和宾语前置是古汉语中的两种重要语法结构,也是高考语文中常考的知识点之一。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两种语法结构,并给出相应的例子,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一、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是指在一个句子中,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
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比较常见,但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
主谓倒装通常是为了强调谓语或者表达某种特定的语气。
例如:
甚矣吾衰也!(《论语》)
正常语序应为“吾甚衰矣”,但这样就无法强调“甚矣”,因此将主谓颠倒,达到强调的目的。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孟子》)
正常语序应为“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但这样就无法强调“宜乎”,因此将主谓颠倒,达到强调的目的。
二、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是指在句子中,宾语的位置被放在了动词之前。
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也较为常见,但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
宾语前置通常是为了强调宾语或者表达某种特定的语气。
例如:
何后之有?(《左传》)
正常语序应为“有何后”,但这样就无法强调“何”,因此将宾语前置,达到强调的目的。
夫晋何厌之有?(《左传》)
正常语序应为“有何厌”,但这样就无法强调“何”,因此将宾语前置,达到强调的目的。
以上是关于主谓倒装和宾语前置的详细解释和例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高考语文中,对于这两种语法结构,需要了解其含义、特点和常见的例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句子结构与语法解析
句子结构与语法解析句子是语言表达中最基本的单位,由一个或多个词组成,用来表达完整的意义。
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是语言交流的基石,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解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一、简单句结构简单句是最基本的句子类型,由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构成。
主语是句子的主要话题或动作的执行者,通常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
谓语是句子所述的动作或状态,通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动词性短语充当。
例如:“小明吃了一个苹果。
”这个句子中,“小明”是主语,“吃了一个苹果”是谓语。
二、复合句结构复合句由两个或多个句子通过连接词或连接词组成。
主要包括并列句、复合句和复合句。
1. 并列句并列句是指由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句子通过连接词连接而成。
并列句中的句子结构一致,可以表达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例如:“我喜欢吃苹果,爸爸喜欢吃橘子。
”这个句子中,“我喜欢吃苹果”和“爸爸喜欢吃橘子”是两个并列的简单句。
2. 复合句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组成,从句在句子中充当一个成分。
从句可以作为主语、宾语、定语或状语,从而对主句进行补充说明或限制。
例如:“我喜欢的书是我妹妹送给我的。
”其中,“我妹妹送给我的”是一个从句,作为定语修饰“书”。
3. 复杂句复杂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组成,从句在句子中充当一个成分。
与复合句不同的是,从句在复杂句中起到辅助性作用。
复杂句通常由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从句在复杂句中起到修饰、补充或说明的作用。
例如:“我正在读的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
”其中,“是我最喜欢的”是一个从句,作为主句的补充说明。
三、常见语法解析除了了解句子结构的基本类型,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语法解析。
1. 主谓一致主谓一致是指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
即,单数主语使用单数谓语动词,复数主语使用复数谓语动词。
例如:“他们在公园里玩。
”这个句子中,复数主语“他们”与复数谓语动词“玩”保持一致。
2. 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是指将宾语放在动词前面的语法结构,常见于英语中的问句和感叹句。
怎么找句子里的主谓宾
怎么找句子里的主谓宾作为语文老师,找句子里的主谓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它不仅涉及语法问题,还关系到整个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篇关于如何找到句子主谓宾的文章,同时列出了四点分析。
一、如何找到句子的主谓宾?在找主谓宾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句子的基本构成部分。
中文句子由主语、谓语、宾语三个基本成分构成,其中动词是句子的中心词,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或者承受者,宾语是动作的作用对象。
因此,要找到句子的主谓宾,需要依次分析句子的三个部分。
先分析谓语。
谓语是句子中的核心成分,在找到谓语的基础上,才能确定主语和宾语。
有些句子中的谓语是复合谓语,如“玩手机”、“吃面条”等,需要注意这些动词本身并不包括它们的宾语,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句子的意义。
分析主语。
主语是指句子中的主动或被动的承受者,在找到谓语之后,需要确定出是由谁来执行这个动作的,即找到主语。
有些句子没有明确的主语,叫做无主语句。
例如“下雪了”、“发现有人跟踪”。
分析宾语。
宾语是指动作的对象,即谓语所指向的是什么。
大多数情况下,宾语紧跟在谓语后面,但是也有宾语前置的情况。
例如“他书读得很好”、“把球扔给我”。
二、语法分析找到了句子的主谓宾后,还需要进行语法分析。
主语和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副词等成分。
谓语通常是动词,根据动词的不同形式,可以判断出句子主语的单复数、时态等。
三、句子成分分析在找到主谓宾之后,还可以深入分析句子中的其他成分。
例如状语、定语、补语等,这些成分都可以进一步把握句子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四、语言运用分析最后,还需要从使用的角度来分析句子。
例如句子的清晰度、简洁度、美观度和严谨度等,这些角度反映了句子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作者的表达水平。
总结:找到句子的主谓宾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根据句子的基本构成原则,细心分析每个成分的功能和作用。
通过语法分析、成分分析和语言运用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句子的内在结构和意义,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谓谓语句和宾语前置句
个人认为想要判断这个句子是主谓谓语句还是宾语前置句,首先要了解它们的定义。
主谓谓语句是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全句的主语相当于“话题”,谓语相当于“述题”。
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把全句的主语叫做大主语,全句的谓语叫做大谓语;充当谓语的主谓短语的主语叫做小主语,主谓短语的谓语叫做小谓语。
宾语前置句,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但有时候主谓谓语句与宾语前置句的区分很困难。
举个例子,“什么他也不吃”,有人认为不是主谓谓语句,而是宾语前置句。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比较容易解决。
如果这个句子是宾语前置句,那么说明这个句子的宾语提前了,我们可以将句子的成分还原,则变成了“他也不吃什么”,很明显,这个句子的原来意思改变了。
所以这个句子应该属于主谓谓语句。
然而,却还有许多句子无法确定属于主谓谓语句还是宾语前置句,许多著名学者、教授等也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来探讨这个问题。
比如“饭我吃完了”这一个句子,在普通话中是主谓谓语句,而在西北地区的一些汉语方言中,又会把它叫做宾语前置句。
对于这句话,如果是宾语前置句,那么成分调整后就是“我吃完了饭”,与“饭我吃完了”在意思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因此,两者有时候很难区分。
主谓谓语句根据大主语、小主语、小谓语三者之间的语义关系,可以把主谓谓语句分为四类:(一)受事性主谓谓语句大主语是小谓语中某个动词的受事,有时候也可以是与事或工具。
例:这件事我没有听说过。
(受事)这衣服我还没钉扣子呢。
(与事)这把刀我切肉。
(工具)(二)领属性主谓谓语句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有领属关系,或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例:老张身体非常棒。
(领属关系)是个苹果三个烂了。
(整体与部分关系)(三)关涉性主谓谓语句大主语是大谓语关涉的某一方面的对象。
可以在大主语前面加上介词“对、对于、关于”例:这孩子,我真没办法。
—>对这孩子,我真没办法。
(四)周遍性主谓谓语句大主语是疑问代词的任指活用,或者是表示周遍性意义的词语。
大主语跟小主语可以换位,而意义不变。
例:什么他也不吃。
—> 他什么也不吃。
(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