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经济地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nku.baidu.com
2019/1/30
九江学院
6
故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以及手工业和工商业等经济的 发展,从而使得三代王朝活动的政治中心汾、涑、伊洛河 下游以及济水以西的平原地区,逐渐成为我国当时的经济 发展与分布的重心地区。在当时,西南为“西南夷”,东 南为“百越”民族,南为“荆蛮”,西北为“西戎”,北 为“北狄”,主要还处于采集、游牧、狩猎为主的蛮荒时 期,农业经济在经济中的地位还很低。
2019/1/30
九江学院
2
2019/1/30
九江学院
3
三代以前,我国原始农业已经兴起并有初步发展的分布地 区,在黄河流域中下游的北方一带,主要有陇山以东的关 中渭河下游平原,晋西南汾河、涑河下游平原,豫西北伊、 洛河下游平原和黄淮海下游平原等地;在以长江中下游为 主的我国南方地区,则主要有川江流域的四川盆地、江汉 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太湖流域和钱塘江口两岸等地。 南北方基本上处于同步发展的水平。 至新石器的晚期,黄河中下游流域地区率先由原始社会过 渡到了奴隶社会--夏。
2019/1/30
九江学院
4
2. 中国传统经济重心区在中原地区的形成与 南方经济的发展
上古时期的人们喜欢住在河谷和平原。夏人最早的活动区 在汾、涑河之间和伊洛河流域,属于黄壤的冲积平原地区, 适宜于农业耕作。殷人活动的区域主要是在太行山东南的 黄河和济水流水的平原地带。周人祖先在渭水流域关中平 原从事农业经营,后迁到泾水两岸,再迁到渭水旁岐山下 的周原,也是一个广阔的平原。这些地区土质疏松,土壤 肥力较易保持,适宜于原始农业的木耒、石刀,而历史时 期这个地区气候比现在更温暖湿润,更适宜农作物生长。 先秦时期最早和最发达的农业文明出现于这些地区便在清 理之中。
九江学院
8
3. 中国传统经济重心区在中原地区的巩固与 各地经济的发展
战国时期,随着铁器与牛耕的使用日趋普遍,为农业的精 耕细作提供了可能。同时人、畜粪肥与水利灌溉工程的使 用,为开垦和耕种丘陵山地、盐碱地和低洼地等,提供了 极大的方便。 西汉统一以后,推行了一些列“与民休息”发展经济的措 施,因此,西汉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当时 相继出现了“文景之治”与“昭宣中兴”以及后来东汉初 年“光武中兴”的治世繁荣局面。
2019/1/30
九江学院
9
农业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据统计, 当时全国设有铁官49处,山西13处、关东29处、江南5处、 龙门碣石一线2处,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西汉时设有盐 官36处,其中山西7处、山东17处、江南3处,龙门碣石一 线9处,也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秦汉时期桑蚕业重心仍 在黄河流域。《史记· 货殖列传》中叙述的四个经济区中 惟记山东“宜桑麻”,产丝织品。
2019/1/30
九江学院
10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自然会使城市经济发展。《史 记· 货殖列传》记载27处经济都会,其中山西7处、山东15 处、江南5处。它们是山西的雍(凤翔县)、栎阳(临潼 北)、咸阳(咸阳东)、杨(洪洞)、平阳(山西临汾 南)、巴(重庆)、蜀(成都),山东的蓟(北京)、温 (温县)、轵(济源东南)、荥阳(荥阳东北)、濮阳 (濮阳南)、睢阳(商丘南)、阳翟(禹州)、陈(淮 阳)、宛(南阳)、雒阳(洛阳)、涿(涿州)、邯郸 (邯郸)、临淄(淄博)、陶(定陶)、彭城(徐州), 江南的寿百(寿县)、合肥(合肥)、吴(苏州)、郢 (荆州)、番禺(广州)。从都会的分布来看,主要分布 在山东地区,即黄河下游地区。
§4. 1 中国传统经济重心区在中原地区的确立 与各地经济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中国农业经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当时, 各地大致处于同步发展时期。但经过相当长的一段发展时 间后,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状态,文明最发达的地区在黄 河中下游地区,陇山与泰山之间。 这可能与文明产生所需的生产力正好最适应黄河流域的环 境有关。我们知道,黄土高原及其冲积平原地区,在湿润 的气候背景下,土质疏松柔和,矿物质不易流失,土壤自 我加肥能力较强,便于耕作。新石器时代的北方地区森林 植被较好,农业生态环境相对较好,这便为黄河流域高度 农业文明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019/1/30
九江学院
7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对自己地域作了较大开发,如齐 国、鲁国对今山东半岛的农业开发;晋国对今山西北 部地区的开发;秦国对成都平原的开发;楚国对荆楚 及越国和吴国对长江三角洲的开发。 战国时期的重要城市,如陶、临淄、荥阳、彭城、邯 郸、宛、郢,分布于南北各地。
2019/1/30
2019/1/30 九江学院 11
从秦汉开始,中国已经有较为明显的经济区域了。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18个经济区的分布来看,13个 都是在黄河流域,而只有巴蜀、西楚、东楚、南楚和岭南 5个区域在长江流域,在北方还有一个龙门-碣石的游牧 区,可以看出当时经济发展的重心区在北方黄河流域。 《史记》中提出当时我国的经济区分成山西(华山以西, 一说崤山以西,又称关西)、山东(又称关东)、江南 (长江以南)、龙门碣石四个大区。实际上秦汉时期我国 最发达的经济区主要有三个:一是关中平原地区,二是关 东地区,即函谷关以东的汾水、涑水平原和华北平原,在 今山西南部、河南、河北南部、山东部分地区,是农耕文 化的发达区;三是成都平原地区。
2019/1/30
九江学院
5
在南方地区,虽很早便有了稻作农业,但南方地区大多为 淤泥,粘性强,熟化不够,面对这种土质,原始社会时期 简单的木耒、石刀显得无能为力,再加上卑湿炎热的环境 对于早期农业生产和人类基本生存制约甚大,故大规模发 展水稻农业就不可能。所以在先秦时期南方地区的稻作农 业多是分布在一些环境较好而范围不大的地点,农业区往 往被狩猎区、畜牧区包围。 《史记· 货殖列传》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 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 无饥馑之患,以故呰蓏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 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江南地区先天的地 理 环境,加上自然条件使人类基本生存容易,又一定程 度上削弱了先民们农业创造的动机,于是江南地区的经济 发展不如黄河流域。
2019/1/30
九江学院
1
1. 原始农业起源与南北方经济的同步发展
原始农业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文化在中国的分布可 谓满天星斗,星罗棋布。 考古学家把陶器和农业的出现作为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中 国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已进入新石器时代。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南北地区就出现了以河姆渡与仰韶 文化遗址为代表的原始农业区,成为我国原始农业经济起 源的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