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怎样反思

合集下载

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
标题:历史教学反思
引言概述: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历史知识的传授和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脉络和演变过程。

然而,历史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历史教学内容的设置
1.1 历史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1.2 历史教学内容是否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
1.3 历史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
2.1 历史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和灵活性
2.2 历史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3 历史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历史教学资源的利用
3.1 历史教学资源是否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
3.2 历史教学资源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3.3 历史教学资源是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历史教学评价的方式
4.1 历史教学评价是否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4.2 历史教学评价是否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4.3 历史教学评价是否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改进和提高
五、历史教学的未来发展
5.1 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5.2 历史教学应该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5.3 历史教学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结语:通过对历史教学的反思和改进,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历史教育的健康发展。

希望教育界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

历史课教学反思

历史课教学反思

历史课教学反思标题:历史课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历史课教学是学生了解和理解历史事件、人物以及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五个方面展开历史课教学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1.1 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的意义和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参预学习。

1.2 强调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背景和判断历史发展。

1.3 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和热情: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案例,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主动参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2.1 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历史课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历史事实,避免片面性和主观色采,让学生了解历史真象。

2.2 引入多元文化和跨学科内容:在历史课教学中,可以引入多元文化和跨学科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历史,拓展视野,促进思维发展。

2.3 创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3.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历史课教学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让学生参预其中,提高学习效果。

3.2 激发学生的思量和探索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的思量和探索能力,培养他们的批评性思维。

3.3 注重实践性教学:历史课教学可以结合实地考察、历史文献研究等实践性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资源:4.1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网络资源:在历史课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网络资源,如多媒体教学、在线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2 创造丰富的教学资源环境:教师可以创造丰富的教学资源环境,如历史展览、博物馆参观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入了解历史。

历史教学中的反思能力

历史教学中的反思能力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反思能力摘要: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生活的反省与自我观察的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必要条件,对教育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学反思;反思能力;教育教学改革作为历史教师要思考为何反思,反思什么,怎样反思,反思对教师发展有何意义?本文试结合历史学科的某些问题及教学改革的相关理论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为何反思1.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为教师的发展是教育成功和学生发展的前提,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也就没有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们说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而离开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任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设想都难以变成现实。

2.教学反思是培养专业化、反思型教师的重要环节自我反省是必要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没有反省的生活是无价值的。

做人要反思,而作为教育者更应该进行反思。

前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就曾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

”这体现了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3.教学反思也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无所不包,人文与社会、经验与总结……我们只有以史为鉴,从历史的智慧中自觉的感悟和反思,才能促进今天的进步,还有什么比历史科目更能容纳和教育功能的呢?二、反思什么1.历史教师对自己教学课堂的反思课前要反思,就是要备好课,设计好教案。

课后反思是带有总结性的分析,问自己“我做了什么”“我做的有效吗”。

在教学中有了新的发现并对自己有启发就需要作出详尽记录,作为改进教学方式的依据。

2.对学生发展的反思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教学改革的对象。

教师教学反思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使自己的教学真正结合学生的实际,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3.历史教师对其他教师的观摩课、公开课的反思县教研室、学校经常组织历史观摩公开课、示范课或评优课,都有许多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讲评,我们可以听同事关于历史教学或其他科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对学生的看法,审视和评价自己的行为。

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一、引言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本文将对历史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问题分析1. 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教授历史事件的基本事实和日期,忽视了历史事件暗地里的原因、影响和意义。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度不高,无法真正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教师扮演着信息的传递者的角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和厌倦的情绪,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学生参预程度不高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起到被动接受和记忆的角色,缺乏主动思量和参预的机会。

这种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量和批评性思维能力。

三、解决方案1.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和吸引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例如,可以引入历史故事、历史文物、历史影视作品等多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积极参预,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

2. 创新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方式外,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

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来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等,来呈现历史事件,增加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此外,可以组织一些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3. 提高学生参预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参预度,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可以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赋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其次,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此外,可以设计一些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完成,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历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然而,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对历史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思考。

一、历史教学内容反思首先,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更加科学和严谨。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往往过于注重历史事实和事件的呈现,而忽视了历史的深层内涵和人文精神。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历史资料和文献进行批判性思考,形成独立的判断和观点。

其次,历史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激发学生兴趣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只注重历史的“大事记”,忽视了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我们应该引入一些多媒体和互动式的教学手段,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历史教学方法反思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大多采用“师说学做”的教学模式,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另外,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也需要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历史与文学、地理、政治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互相渗透。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学科的融合,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历史,拓宽其视野和思维方式。

三、历史教学评价反思历史教学评价是历史教育改进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传统的历史教育中,我们往往过于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评价的方式和标准,注重学生的历史教养和能力培养。

在历史教学评价中,我们可以采用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通过论述和辩证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回答。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历史研究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报告或写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独立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反思是历史教育改进的首要条件。

历史教学设计反思怎么写

历史教学设计反思怎么写

历史教学设计反思怎么写
历史教学设计反思。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
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当前的历史教学设计是否能够充分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认知能力,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
反思。

首先,我们需要反思历史教学设计的目标和内容。

历史教学应
该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为目标,而不仅仅是传
授历史知识。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是
否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其次,历史教学设计需要关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传统的
历史教学往往以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引入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历史学习,提高他
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历史教学设计也需要关注跨学科的整合。

历史与文学、
艺术、地理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综合素养。

最后,历史教学设计还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都不尽相同,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历史学习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历史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设计反思是一个需要不断进行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反思和创新,才能够让历史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

希望我们能够在历史教学设计中不断追求创新和进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历史学习体验。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思考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思考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思考面对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所以,必须转变已有的观念,打破旧的历史教学模式的束缚,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

为此,我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了一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尝试。

一自主学习教学法的特点1、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与教师讲授为辅。

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精心讲析,教师可以运用所有的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自主的学习。

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由于缺乏背景知识或认知策略陷于困境时,教师就必须给以讲解点拨。

但教师的讲解是为了帮助学生能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来说只是起铺垫导向的辅助作用。

2 个人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相结合。

个人思考探索是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的基础,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认知,还为了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

3 学习信息及时反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活动情况,以便及时给予必要的辅导和点拨。

4 教师教案的导学性、开放性。

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

为此,我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教案”,用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

二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基本操作程序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应是:揭示教学目标、展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探究——小组讨论、同伴合作——师生质疑、释疑——检测评价——总结概括、构建知识板块。

以《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昌盛的文化》一课教学为例。

导入新课后,揭示教学目标,展示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1,介绍佛教,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举例说明;2,介绍道教,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举例说明;3,司马迁是怎样写出《史记》的?4,秦始皇为何要在其陵墓旁埋下巨大的军阵?问题的设计统揽全节内容,既有重要基础知识的概括,又有分析评价的能力要求,难易适当,同时,结合地方史,历史与现代社会相联系,因而能诱使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学 术 论 坛224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1 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在教学环节中,可以将反思教育贯穿进来,例如,在讲解到马克思的早期活动时候,可以为学生讲解马克思青年时期是非常勤奋好学,进而使其掌握很多的科学技术知识。

而马克思在17岁的时候中学毕业的作文题目就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候的思考,通过这方面的讲解表明青年时期人生在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是不能够让虚荣心和幻想来左右自身的思想的,要不为社会的利益和地位的诱惑所驱使,要将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作为主要的人生目标。

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有表情的为学生讲解,讲解在选择人生道路将来的走向时候,如果选择的是为人类造福的职业,我们就要不被他的压力所压倒,因为这是为整个人类做出的牺牲和选择,最终获得的满足和欢乐不会是很小,也会为人类造福,而这些幸福是属于千万人的,这样的事业不是非常显赫的,但它却是非常伟大和神圣的。

如果作为一名中学生,在这个阶段中拥有这样的思想和远大的报复,那么他的情操是何等的高尚。

我们教育学生,作为同时期的同龄人,看到马克思尚可如此,想想自身该怎样呢,这样就会促使学生的思想和马克思产生共鸣。

历史教师就是要将学科的知识和德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价值。

2 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实际上教学环节和教学对象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这样就会促使原本比较出彩的教学方案必须要随着变化而变化。

在教学中会面对不同的学生,本身学生们的生活成长环境不同,导致学生学习的历史知识掌握的结构也会不同,这些方方面面的不同都是教师无法控制和无法掌握的,因此影响历史教学的课堂质量是有很多因素的。

所以,只要是能够具有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方案都要在教学中尝试,在课堂上要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上台演讲,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思维模式来获取演讲的实践经验,增加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另外,我们要不断地进行课堂教学反思,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理论教学水平,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关注在教学中忽视的一些重要环节。

浅谈对历史课堂教学的理解、思考和感悟

浅谈对历史课堂教学的理解、思考和感悟

浅谈对历史课堂教学的理解、思考和感悟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结果,也是不断发展的过程。

因此,详细了解历史,了解人类社会进程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思考和研究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以期达到既可以借鉴历史,又能有效把握当下的目标。

历史课堂是把历史教学融入到实践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方面,历史教学必须注重历史事实的准确性,强调历史的真实性,重视历史的丰富性。

它既要求叙述事实,又要求分析历史变迁的规律,以便让学生了解历史,让其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甚至形成对历史的独特见解。

对历史课程的教学来说,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历史课程教学的核心。

另一方面,历史课堂要注重主体性。

我们应该把历史作为人类发展活动的某种视角来审视,而不仅仅把历史看作是一个事物,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与总结历史的变迁,把握当下的意义。

在历史现象的观察和研究中,我们可以着重探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可能性,以便从中概括出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不是看到历史发展的偶然性。

此外,历史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以及思考能力。

把历史认识和思考融入历史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实现,是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思考和发现的重要途径。

此外,历史课堂中融入实践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参与研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最后,历史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性,要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性格、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找到自身学习的兴趣,融入学习活动中,形成实践性学习。

尽管历史是一个实现超越虚拟世界的范畴,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历史中寻找,获得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元素,或形成一种思维方式,供学生自由发挥。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历史课堂的教学需要把历史教学中事实和分析联系起来,把主体性和实践性融入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以及思考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思考和发现。

只有相信历史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才能培养学生对事物发展的敏感度,使其有能力对历史有更深入、更详细的了解,促进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和应用历史,最终形成一种积极的历史观。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实践(3篇)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理解能力和探究精神。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素养是指一个人对历史的认识、理解和评价能力。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和民族精神,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历史教学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多种视角去分析历史现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历史学习,学生可以学会独立思考、判断和推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沧桑和社会变迁,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可以认识到自己作为国家的一员,应该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策略1. 优化教学内容(1)精选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精选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关注时事热点:将时事热点与历史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 改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 创新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融入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4. 强化实践教学(1)参观历史遗迹: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2)开展历史竞赛: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反思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高中历史教学的建议与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的建议与反思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建议与反思教学改革将历史教学的重要性提高了起来,在现今的高中教学教材中,历史知识的渗透非常普遍。

因此,教师必须要不断积累历史知识,提高专业素养,为打开高中历史教学新局面而努力。

一高中历史课堂对话的艺术对话意味着教师把学生当成有意识、处于主体地位的人来看待,意味着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是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是学生群体中“平等的首席”。

这种对话,以师生之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达到互动、互惠,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肯定学生,激发斗志作为教师,给予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要尽量捕捉学生的亮点,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斗志,促使其奋勇前进,给教师带来意外的惊喜,让教师深刻感受到对话教学的艺术魅力,深刻体验教育的成就感。

三使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手段,也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同时,运用网络技术教育可以丰富师生的学习资源,传统教学资源只是文字教材的单一表现,教材呆板、生硬、缺乏生动感和形象感。

网络技术丰富了课程资源建设的形式和内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校园网络的应运而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

这既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历史新课改的需求。

对于久远的历史,生活在21世纪的学生们难以深刻感知,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历史图片和影视片段创设情境,把抽象的历史概念变成可感知的历史图像,将消失的历史场景再现,缩短时空距离,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

并且通过采用适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大大减少讲课时间,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能提高课堂质量。

历史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独立性、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历史教学中的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中的教学反思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教学反思摘要:教师要善于回过头来总结自己的工作,坐下来反思。

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历史教师应当加强课堂教学的反思,以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和专业成长的需要。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师反思;探讨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历史教师应当加强课堂教学的反思,以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和专业成长的需要。

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推及到教学中,反思有着更为深厚的内涵。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工作回过头来总结,坐下来反思。

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

“实践出真知”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

以下是我多年来关于教学反思的一些心得。

一、历史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有自觉性、超越性、个性化的特征,那我们历史教学就更应该重视教学反思了。

新课程的实施对历史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历史教师使用的教材具有开放性,并且要求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充分展现主动性,要求历史课堂具有生活化倾向。

历史教学反思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你保持可持续性教学效应,并弥补历史课堂上留下的遗憾。

所以说历史教学的反思是适应新课程的必然选择。

二、历史教学反思的优越性通过课堂教学,我真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反思教学设计,积累经验——质的基石教学设计的反思就是对一些思考和预设是否与教学的实际进程具有适应性进行比较和反思,找出成功或不足之处及其原因,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

如在讲“宋代的社会生活”时,第一节课时分别介绍宋代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特点,结果发现课堂上学生的“储备量”非常丰富,远远超过了自己所讲的内容。

教师历史学家的历史教学心得与反思

教师历史学家的历史教学心得与反思

教师历史学家的历史教学心得与反思我是一名历史学家兼教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历史教学工作。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我总结出了一些历史教学心得和反思。

首先,历史教学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历史是一门关于过去的学科,而过去的事件和人物往往并不直接与学生的生活相关。

因此,教师需要善于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历史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

其次,历史教学要注重多元化教学手段。

历史可以通过课堂讲授、讨论、阅读、实地考察等多种不同方式来传达。

我常常尝试用多媒体资料、历史影视作品等来加强学生的历史感知和理解,也积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历史主题进行研究和分享。

再次,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历史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事实和日期,更重要的是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通过历史的镜头审视现实和未来。

因此,我会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评价和推理,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最后,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怀。

历史是一门充满人文情怀的学科,它不仅是科学知识,更是一种对于人类生活、命运和情感的关怀。

我常常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来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怀,引导他们正视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总的来说,历史教学是一门庞大而又丰富的教育工程,需要教师用心去体会和思考。

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将继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让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具有启发学生的意义。

很多年前,我曾经在大学历史系就读,并且在历史学领域取得了博士学位。

在接受了正规专业的历史学教育后,我一直怀着激情和热情投身于历史教育工作。

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兼教师,我坚信历史的重要性,也充分认识到好的历史教学不仅能够传授历史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和深刻理解。

让我认为历史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历史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集,而是我们的生活和世界的缩影。

通过历史教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并理解过去,洞察现在,规划未来。

因此,我一直努力使我的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以便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一、引言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培养对过去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思考。

然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认为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二、教学内容精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过于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导致学生记忆负担过重。

我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进度,在精简内容的基础上注重提高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不仅仅是记忆事实和时间顺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应该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辨析能力。

四、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导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探索,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多样化的教学资源除了课本知识,学生应该接触到丰富多样的历史教学资源。

我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加深理解和记忆。

六、合作学习促进互动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单纯听教师讲解难以全面理解。

我可以引入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通过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历史思维能力。

七、提供案例分析和实践环节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真实意义。

我可以设计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调查研究等方式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八、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历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我应该通过教学中强调历史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激励他们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九、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历史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学科,学生往往对某些历史事件充满好奇和兴趣。

我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通过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给反思一片蔚蓝的天空——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反思

给反思一片蔚蓝的天空——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反思
— —
浅谈 如 何 在 历 史教 学 中进 行 反 思
040 ) 6 4 0
黑立 军 ( 北省 迁安 市建 昌营镇 建 昌营初 级 中学 河
新 课 程 背 景 下 的 教 师 要想 改 进 教 学 质 量 , 高教 学 效 果 , 提 必 须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教师要对 自己的教学行为 、 决策 , 以及 由 此产生 的结果进行及时的审视 和分析 ; 要反思 自己的教育观念 、 教学行为和实施过程是否合理 , 是否存在疏漏 , 哪些方面需 要改 进。这对新课改实践者们都是 十分重要 的。 在 新 课 改 实 施 过 程 中 , 者 认 为 , 学 反 思 必 将 为 历史 教 学 笔 教 添 加勃 勃 的生 机 和 活 力 。 让我 们 的教 师 都 给 反 思 一 片蔚 蓝 的天 空 ,这必将指引我们走 向成 功的殿堂 。教师要始终对 自己的教 学行为进行 自我反思 , 围绕 以学生 的全面 发展为 中心来检验 自 己的教学行为 中存在的优 势和不足 ,针对问题不断调整 自己的 导学计 划。那么 , 如何在新 课改的实践过程 中进行有效 的教学 反思 呢?本文从 以下几方面来 与大家共 同探讨。

所 以说 , 教师 的 自我反思既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 , 也是不断提高 自身导学水平 的宏观需要 ,有 利于新课改向纵深
发展 。
二 、 学 生 进 行 反 思— — 使 之 知 己知 彼 对

个 好 的教 师 应 该具 备 哪 些 条 件 呢 ? 我们 说 首 先 应 该 具 有 敏锐 的观察能力。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行 为变化 , 并分析 、 判 断 出学 生 可 能 出 现 的 心理 问题 或 现 实 困 难 。 比如 有 的学 生 在 课 堂 上 突 然 表 现异 常 , 突 然 往 上 耸 , 欲 言 又 止 , 我们 教 师 就 如 或 那 要 想 想 是 不 是 教 学 过 程 中 的哪 个 环 节 出 了 问 题 。 比如 ,教 学 过 程 中有 些历 史事 件的原因和现象 比较 复杂 , 学生可 能会 陷入困 惑 ,因此导致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师要透过现象认识 本 质, 能立 马意识到是学生对 历史 事件发生 的背景不 甚了解 导致 对 教 师 进 行 反 思— — 使 之 扬 长 避 短 的 。那 么 , 师就 要 在 讲 新 课 前 , 学 生 进 行 必要 的背 景 知 识 介 教 对 在教学过程 中 , 师准 备得虽然十分充分 、 教 细密 , 但总会 出 绍 ,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 事件 的原 由,从而激发他们 的学习兴 现一些 不如意的的地方——意外 。对 于“ 意外 ” 要常反 思 , 总 趣 , 并 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学 习过程 中。例如 , 年级上册《 片战 八 鸦 结经验 、 教训 , 并对其作深刻反思探究 , 使之扬长避短 。 争》 一课 , 有的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 因是英 国为 了打开 首先拿备课来说 。教师在备课 时 , 不仅要备教材 , 更要备学 中国市场表现 出不理解 ,究其原 因是对 当时的英 国历史知识缺 生。比如, 教师要综合考虑 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学生 目前 已经 乏 了解 。 因此 , 师 应 对 导 入 新课 这个 环 节 进 行 反 思 , 加 入 对 教 应 掌握 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在传授新知识时学生可能会出现 英 国历史的介绍 ,特别要增加对其光荣革命 和工业革命后的历 哪些情况 , 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 , 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 史 变 化 的介 绍 。 三 、 可 疑 之 处 要 反思— — 使 之 透 彻研 究 对 问题 , 师生之 间、 同学之 间出现争 议……这时 , 教师要对 自己进 行反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 的问题 , “ 我如何 调整 , 采取怎样有效 这里指 的疑点可能是来 自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 ;可能是来 的策 略与措施” 这样就会使课 堂教学更加完美。 , 自学 生 课 堂 上 的 异 常 表现 ;也 可能 是 由一个 颇 有 争 议 的 历 史 问 其次 ,课 堂教学结束后 ,教师还 要继续对 自己进行 反思 : 题 引发 的思 考 ; 有 甚 者 可 能是 一 个 没 有 达 到 预期 效 果 的教 学 更 课 堂 内容是 否清 晰 , 教学 手段 的运用 是否充 分 , 重点 、 难点 是 设计 。教师把所 怀疑之处记录下来 , 细加琢磨 , 探究透彻 , 以疑 否突 出; 本节课 我采取 的哪些 方法是 正确 的 , 哪些做得 还不够 促 思 ,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 提高教学效果 , 这有助 于在今 后的教 好, 哪些 地方需要 调整 、 改进 ; 学生 的积极性 是否调 动起来 了 , 学 取 得 突 破 性 成 果 。 学 生学得是 否愉快 , 教得 是否愉 快 , 有什 么 困惑……教师 我 还 此外 , 在课堂教学 中, 教师还要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 要 把 这 些 方 面 的 问题 都 作 一 下 思 考 和 总结 , 后 记 录 下 来 。经 积极反思 。重难点的突破在整个历史教学中至关重要 。相信每 然 过 长 期 积 累 , 不 断 改 进 、 善 和 推 陈 出新 , 今 后 的 教 学 提 并 完 为 位教师都能在教学反思 中, 对教材的处理更准确 , 能够寻求出 供 了可资借鉴 的经验 。教师在不 断 的教 学反思 中提升 了 自己 突破难点的最佳途径 , 对学生的尊重更到位 , 对课堂的驾驭更 自 的教 学 能力 , 开创 自己独 特 的 教 学 风格 , 进 新 课 改 向 纵 深 突破 如 、 效 。 只 有 这 样 , 推 有 我们 才 能 给 反 思 一 片 蔚 蓝 的 天 空 , 让历 史 发 展 教学 由此更加完美 !

关于历史的教学反思

关于历史的教学反思

关于历史的教学反思前言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包含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历史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历史教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从历史教学的重要性、现状、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与反思。

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核心,是传承文脉、弘扬文化、铭记历史的重要途径。

历史教育是社会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历史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觉和历史意识。

同时,历史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增强分析、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审美修养。

历史教学的现状尽管历史教学在理论上有着很高的评价和期望,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目前,历史教学存在以下方面的现状:1.课程设置单一。

历史课程的设置过于单一,主要依靠教材知识点的讲授,缺乏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体验式的教学模式。

2.学生兴趣不高。

历史知识的繁琐和抽象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基础薄弱、理解困难等问题,导致学生对历史教学的兴趣不高,难以形成历史意识和自我认同。

3.缺乏历史思维。

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于历史思维的培养存在欠缺,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掌握某些历史知识,而缺乏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历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问题一:历史课程设置单一传统的历史课程可能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的问题,而新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研究对象则需要更加精审且迅速更新的内容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1.增加教学体验。

可以将历史知识通过多媒体互动形式进行呈现,提升历史课程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

2.注重知识之外的内容。

历史内容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展开,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各方面的协同作用。

问题二:学生兴趣不高1.实行个性化教学。

适应学生的身份、个性、需求,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2.通过活动进行学习。

历史不仅存在于书本,还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可以组织历史文化、文艺类、实地教学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增加对历史内容的兴趣。

浅谈如何做好初中历史的反思性教学_陈品娟

浅谈如何做好初中历史的反思性教学_陈品娟

教学设计与策略新课程导学浅谈如何做好初中历史的反思性教学江苏省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 陈品娟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进,学生的成绩已经不再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必然少不了教学中的一些反思。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做好反思性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有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反思性教学 策略一、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首先,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往往是教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座位上听讲或者记录,这种单方面的教学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导致学生缺乏思维的发散,因而不能在课堂上与老师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样的教学存在的一些失误也就很难得到师生之间的共同关注,故难以达到一个协同上的共识,从而不能很好地做好课堂的反思。

其次,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依据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很少引入课外知识,这样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往往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课外知识的拓展,从而无法建立起知识网络,一旦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什么讲解上的偏差,学生由于知识量的限制也很难注意到,也就无法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

最后,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师一般只是对一些重点知识加以板书,而没有一些新颖的上课方式,这样的课堂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缺乏对初中历史课的兴趣,最终导致学生厌倦历史课,学不好历史科目,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往往就会在这个时候出现,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来反思和解决这些问题。

二、做好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具体策略(一)改善学生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往往都和学生心理上的问题有关,由于他们心理素质的不够成熟,加之传统初中历史课堂比较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受到很大的抑制,从而在课堂上表现为消极的学习态度。

所以,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如穿插有趣的课外知识来吸引学生们的关注,这样一来,课堂上的一些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反思性教学也能取得一定的成果。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从现代教学论来认识,“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教会学生学习,才是传授了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

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

在平日的历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摸索出了“把学法指导贯穿在历史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多年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初中生对历史课存在着严重的厌学现象。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历史知识容易掌握,只要看书就可了解,用不着听讲,要考高分只要死记硬背即可。

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方法根本不可能把历史学好。

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不会厌学。

一、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课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历史课上,讲解生动的历史故事恰好能做到这点。

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

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抓不住重点,所以,在起始阶段,我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

二、对历史人物串联讲解如讲韩非时,提到其惨遭陷害的情况,谁害死韩非?是他的嫉贤妒能的同学李斯;谁害死李斯?是历史上着名的巨奸赵高;谁杀死了赵高呢?是秦王子婴;谁杀死子婴呢?是霸王项羽;项羽结局如何呢……这样一个引出一个,学生自然听得专注入迷。

指导学生整理、编写提纲,可以达到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科能力的目的。

这是因为:首先,学生在整理和自编提纲时,必须先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有真正理解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它们所处的地位,才能把知识点有效排列起来,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一旦整理出准确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上,从而使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构成基础知识的立体之树。

论历史课堂教学要反思

论历史课堂教学要反思

论历史课堂教学要反思作为历史教师一员,感触颇深的是:教师习惯于搬运工式教学方式——把所需教的知识从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复习书中搬到教案上,然后把教案搬到课堂上,传播给学生。

通过简单的历史知识的传递和技能训练把学生作为客体塑造,遮蔽了学生心灵,让学生永远不能踏进知识的真实世界。

这样的教学,学生不睡觉、不反感、不厌倦才是奇迹。

很多学生想学好,开卷考试下喜悦、困惑交错。

喜悦乎出现题抄上了,选择题做过了,分数得到了。

剩下的一个遗憾:题没抄上,题白抄了,题从没做过,分数得不到。

反思一:如何让历史成为受学生欢迎的科目,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教学不要过于理论化、抽象化,这样会与学生产生距离,讲解要朴素,朴素到极点便是石破天惊的深刻。

例《权利法案》主要内容为“限制正朝”,反对君主立宪专制,《人权宣言》主要内容为“人生来始终是自由的、平等的”体现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将全国土地平均分配全国人民”,突出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三个文献共同特点是反封建,通过以上三个文献学生来认识封建社会的现象,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上封建土地地主所有制,以后封建斗争要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开展运动。

反思二:让学生感觉到重复便是掌握,例如:文艺复兴运动前提条件是“资本主义萌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等,从根本上都是旧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以上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影响之一: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再如:“转折”在历史教学中主要有两种现象。

其一,是历史时期转折,因其改变了社会,改变了社会性质。

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史到近代史的转折,它是由封建社会过渡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到现代史的转折,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古代史到世界近代史的转折,世界史由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历史教学怎样反思蒋碧勇(公安县车胤中学,湖北荆州434300)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是促进教学从“灌输”转型为“对话”的一种教学创新,这种对话式教育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同样具有方法论意义。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一公式简明地回答了这一个问题,我想就此与大家交流,以期抛砖引玉,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认为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第一,基于真实性情境。

我们研究的问题必须是教育中的真问题,必须是一个“互通的问题”——“研究者个人意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互通,研究者个人生命过程与社会发展过程之间的互通”[1]。

前不久,我在本校高一年级上了一节公开课“戊戌变法”,内容是“百日维新”和“戊戌变法”,我认为:公开课不仅要求展示教育理念,更要教师在真实的情境里用行动诠释,反对上课任务化,开课形式化,课中不讲话,课后讲假话。

通过公开课,共同经过一种合作、探究、对话(师生、生生、师生、人本)的专业体验,即使完不成教学任务(一节课),也可为评课提供一种“案例”,供以后不断地完善。

另外,不断开展对话,激励学生反思,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替学生思考。

课前我首先统计了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并提供相关材料印发出来。

结果发现这些问题很有价值,如,维新派与洋务派怎么不联合起来变法?光绪帝为什么不是维新派?慈禧太后到底对维新变法是一个什么态度?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而中国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谭嗣同的死值吗?等等,确实需要我们反思。

1.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反思。

关于这一节内容,人教版教材没有“维新派行动退步论”,并强调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2.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我注意到康有为在北京成立保国会时,顽固派攻击他们是“保中国不保大清”,这句话既从另一个角度点明了当时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华民族初步觉醒,也说明了形成中的近代中国观与专制王朝观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余英时先生在《二十一世纪》发表文章“戊戌政变今读”就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和王朝利益之间的冲突”。

3.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比较抽象,学生反映不容易理解,因此,我根据材料原创了一道材料分析题,其立意要求学生“同情性理解”张之洞和李鸿章等洋务派既资助又反对维新派的行为并认识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意义(该题属于课后探究,经调查学生反映较好)。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拿到光绪廿三年(1897)二月廿一出版的《时务报》第21册的读者,展卷伊始,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麦孟华与梁启超的两篇文章:麦孟华的文章放言“中国宜尊君权抑民权”,竟与《时务报》前此刊出的声音“民权”之益的调子,好似正异其趣;另一篇则是梁启超介绍从美国的“墨尔斯根省之大学”毕业,“以发念救众生疾苦因缘故,于是专门医学”,并且“唯以中国之积弱,引为深耻”的江西九江女子康爱德之事迹的文章。

两文一出,都引发了《时务报》读者无限的联想。

如高凤谦就不认为麦孟华的文章是唱反调之作,在他看来,“中国之患,在于事权无属,故百事废弛。

非伸民权,即君权亦无所寄”,而要提倡“民权”,在“论议措辞”方面,便“不可过激”……另一位读者是一代奇士刘鹗,引发他的注意力的则是梁启超生花妙笔下的“江西康女士”,[关键词]历史教学,反思,教材[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8)01-0035-04【收稿日期】2007-12-16历史教学HistoryTeaching总第542期SumNo.5422008年第1期No.1,2008让他不禁“为之神往”……于是乃即托罗振玉函告汪康年及梁启超请他们“为作冰上人”,想要和她结为连理。

材料二:以《时务报》而开始扬名天下的总主笔梁启超,亦屡屡“以文乱法”,引发事端,例如他的《知耻学会叙》一文,就让《时务报》的重要支持者湖广总督张之洞深觉这是一篇让“阅者人人惊骇”,恐招大祸的文章,要湖南巡抚陈宝箴等采取动作,“速告湘省送报之人,此册千万勿送”。

……因此,即便《时务报》得承受来自政治现实权力这样或那样的压逼,它更从官府以外的社会获取成长和发展的物质动力。

举例而言,《时务报》自是会得到封疆大吏的热心捐助,如李鸿章一次捐助报馆洋二百元,道员朱采阅报后“附助报馆经费百元”,等等;它的捐助名单更可以开出一长串。

材料三:阅读《时务报》,既让改革变法的呼声得以在士人群体里扩散,它提供的各种诉求维新改革的讯息与行动,亦令阅读读者屡起呼应。

比如,张之洞倡言组成“戒缠足会”以“救二万万之妇女”之外,“何不更举戒烟会,以救一万万之男子”的主张见诸报端……——潘光哲《〈时务报〉和它的读者》[2]请回答:(1)联系材料一,你怎样理解作为“在追求变法维新的旗帜下共同开办的报刊"的《时务报》为什么会刊登麦孟华的文章以及梁启超介绍的女子传记?(2)联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你对材料中的张之洞和李鸿章看似矛盾所为(既资助又反对)怎样评价?(3)联系材料三,综合上述材料,从《时务报》和它的读者中,你怎样认识维新变法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1)扩大《时务报》的读者群,增强《时务报》的影响力,更广泛地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以救亡图存。

(2)张之洞和李鸿章作为原洋务派的代表人物,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变法形势的发展,他们救亡图存意识日浓,因此,他们对《时务报》取支持态度;但同时他们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为维护清朝统治,一旦《时务报》的文章突破他们可以容忍的底线,他们就禁止《时务报》的传播。

(3)维新变法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同时更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从女子康爱德漂洋读书,专攻医学,到女子放足、男子戒烟等事例中,维新派以及开明地主对封建思想文化,甚至封建习俗进行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4.最后本组教师通过听课和研讨,认为教师创新自己的课堂必须开发课程资源,实实在在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师生双方可持续发展。

该课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并特别重视情感和价值观教育,如对教材中的材料“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的解读,对谭嗣同的死值不值的讨论,用教学实践说明三维目标是统一的。

但我认为该课暴露学生的思维还不够,引导还比较急,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讨论还不够充分。

基于真实性情境,我认为还要与当代形势结合起来研究教学,例如当我们复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时,应结合十七大报告中的新亮点进行学习,如直接推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表明我们党旗帜鲜明并充满自信,该报告对“改革开放”做出了新的高度评价,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报告,单章闸述“民生问题”,显示出我们党对现代化的认识更加深刻。

第二,设计开放性问题。

教师确立先进的课程观和正确的历史观很重要。

例如,在如何设计鸦片战争问题上,如果我们过多地从道德原则出发,就容易使学生置于“二元对立的语境”,从而遮蔽鸦片战争的性质。

“在中西传统长期并存的悖论实际下,这样的感情性拉锯当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中国近现代最基础的‘国情’之一就是西化和本土化的长期并存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会脱离实际,面对历史实际,我们更需要探讨的是两者的并存和互动。

最为关键的是首先要超越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语境’,从两者共存的现实出发寻找出路”[3]。

再如,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我对教材这种“反设事实”说明原因颇有看法,试问洋务派有可能变革封建制度吗?最近中国社会科学近代史研究所编写的十卷本《中国近代通史》对“洋务运动”就避免了简单化处理,该书指出:洋务运动由少数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较多的旧式官僚和绅商发起,领导和实施,并未成为真正的国策,未能成为上下一致的全国性运动;在实际举措中也是单纯而有限地引进一些先进科学技术和设备,在传统的封建社会结构中开办新式企业,且吏治腐败,效率低下。

因此,洋务运动是一种局部的,初步的和畸形的早期现代化运动,其求富举措尚有可嘉,其自强之道实属可训;其失败结局令人可悲。

关于对洋务运动的反思,我原创了下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98年和1902年,张之洞相继设立了汉口商务局以及商会公所,“既可兴商务,亦可以勉工艺”。

他不仅为湖北制麻局、大冶水泥厂等请免税厘,而且批准宋炜臣创办的汉口燮昌火柴厂享有十年专利。

材料二:甲午战争后,张之洞与刘坤一联合会奏《吁请修备储才折》,提出了讲求商务工政、造铁路、制枪炮、开学堂等一揽子自强计划,认为“此数事乃中国安身立命之端,万难缓图,若待筹有巨款始议施行,则必致一切废沮自误而后已”……他(张之洞)说:“借款之举,路权第一,利息次之。

”而且,他坚持只借外债而不准掺入洋股的原则。

材料三:鉴于创办近代采矿业需要大量资金,而且技术要求很高,“其利甚薄而其事甚难”,若采用土法开采则效益不佳,加之经费难等,遂使张之洞萌生了“与西人合本开采”的办矿思想。

1906年,张之洞在《札洋务局颁发拟订矿务章程》中明确规定,只有遵从中国法律与矿务章程的外商才有资格参与采矿。

材料四:在创办近代实业的过程中,张之洞反复强调“奉谕旨饬办”“奉旨开办”,其意即在于此。

而且,张之洞的官办思想得到了清政府的肯定。

1894年的一道上谕指出:“湖北炼铁,织布各局,均经张之洞办有头绪、现虽调署两总督,所有各局应办事宜,仍著该督一手经理,督饬前派委员,认真妥办,冀广利源而济民用。

”——陈钧、任放《张之洞经济思想散论》[4]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张之洞的经济思想在甲午战争后有什么特点?(2)结合张之洞的经济思想和实践,你对“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有什么看法?参考答案:(1)维护清朝统治,在以官办形式为主的基础上捍卫主权,主张商办、中外合办等形式,因势利导,为我所用,灵活务实,自新自强。

(2)(观点一)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军事上的失败,并不意味洋务运动的破产,从张之洞在甲午战后的实践来看,他的经济思想和灵活务实的措施是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继续,例如:他为商办企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在借外债修筑铁路中维护主权,在中外合资企业中要求外商遵从中国法律等,他作为开明地主的代表人物,虽然其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朝专制统治,但其实践不仅是洋务运动的继续,更是一种发展。

事实证明,一个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前提,也是进行教学研究的核心,反对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

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展示问题背景,产生认知冲突。

其次,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因为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必然受到其原有经验的制约和影响,学生只有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背景才能积极主动地理解教育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