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评课稿(精选10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评课稿(精选10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评课稿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评课稿(精选10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评课稿篇1本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顾英老师老师教态自然、大方。

驾驭课堂的的能力比较强,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2、本节课较好的将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寓计算教学于解决问题之中。

3、让学生亲身经历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基本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

如:8+7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谁还想说一说?同桌互说,小组交流。

让学生充分参与,牢固掌握8+7的计算方法。

4、比较两种算法的不同点,帮助学生体会算法多样性。

如:8+7可以把7分成2和5,也可以把8分成5和3。

6+9可以想看到6,把9分成4和5,还可以想看到9,把6分成5和1。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点建议: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出示两个小组一共要多少瓶?这个问题后,应先让学生说一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两个信息?再完整出示在屏幕上,让学生读一读。

这样做,有利于让低年级的学生掌握一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两条信息和一个问题组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评课稿篇2X老师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和复习》这节课。

20以内进位加法是学习多位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一个重要学习内容。

《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和复习》这节课是对20以内进位加法学完后进行的一堂整理与提高的课。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评课(5篇模版)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评课(5篇模版)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评课(5篇模版)第一篇:一年级数学公开课评课北京少林武术学校总部教务处小学部一年级数学公开课2013年10月23日上午第三节课,总部一年级2班董瑾娟老师讲授了一节数学公开课-------《认识0》.董老师是一位年轻,朝气又有活力的数学老师,此次授课打破了传统的上课方式,把数学内容融入到学生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中,借助新的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紧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认识0》这节课,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0”的两种含义:一是“0”可以表示什么都没有,二是“0”也可以表示起点,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习与“0”有关的一些简单数学知识,以构建他们关于数学的概念,以铺垫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

在本节课中,通过创设童话情景、生活情景、问题情景三个方面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孩童时代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时代,在童话中,学生能找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神秘、有趣总能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

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她把教学内容编成一个有关小兔才蘑菇的故事。

课堂开始,让学生说说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名字,接着把小兔请到了课堂。

先通过兔妈妈让兔哥哥和兔姐姐带着小灰兔小白兔去森林采蘑菇的美丽动态画面吸引学生,“兔哥哥采了3个蘑菇,兔哥哥采了2个蘑菇,小灰兔采了1个蘑菇,小白兔垂头丧气,采了多少蘑菇?”这样一个需要学生帮忙解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接着通过小白兔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认识“0”、感知“0”。

这样的童话情景学生兴趣昂然,学习热情奔放激昂。

学生身临现实情景,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

一年级孩子初入学校,对学习目的尚未明确建立,学习情绪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的驱使,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创设游戏情景,重在激趣。

在巩固练习时,设计了“猜猜我是谁”的游戏,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第二篇:数学公开课评课讲稿数学公开课评课讲稿课题:《9加几》《8加几》年级:一年级时间:今天在南校听了四节课,都是关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课。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精选6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精选6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精选6篇)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篇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重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和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难点是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的换算及应用。

虽然人民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不是一个新知识,但是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个初浅的认识阶段。

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大多数学生认识1元,1角,5角,这些人民币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基本都能分辨。

但2角的纸币现在比较少见,所以有可能不认识。

至于1分、2分、5分这些已经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远了,对于现在的`学生是陌生的。

陈老师这节课设计了几个前测问题,通过前测了解到大部分的孩子对人民币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

根据这前测在第一环节中,陈老师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以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

第二环节人民币的分类中,陈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学生的热情高涨,对人民币的分类更轻松,对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

当然分完后,最好能立即要求学生整理好学具。

第三环节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时,陈老师同样运用前测题目“怎么拿出1元钱”,分析学生的不同拿法,从而明确1元=10角=2个5角。

虽然使学生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陈老师给学生准备了60角和60分,在3元=角换币时,让学生动手圈一圈,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材料,对突破这样的难点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四环节模拟购物活动中,既然认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后的环节陈老师设计了解决实际问题:买东西。

这里陈老师是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解决的,我想如果变成一张练习单,让生先动手做做,再汇报是否更好一些?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已经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是一节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课。

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精选10篇)教学中,老师用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

下面由店铺为您整理出的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内容,一起来看看吧!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篇1生活情境是数学内容的载体,是情感的诱因,是数学活动的平台。

今天我听了一年级数学教师魏霞老师的课,感触颇深。

魏霞老师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较好地诠释了这一标准,创设出一个和谐、互动的生活课堂。

一、童话故事的创设,和谐的课堂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堂课中老师首先从课前板演一个简笔画——课堂储蓄罐入手,生动有趣,而且为后面课堂教学打下伏笔,接着通过猜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引入课堂,这样的交流促使学生从无意注意走向有意注意,为创设和谐课堂建立了一个基调,课中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课堂一环紧扣一环,学生不自觉的在学习着新知,其中又穿插购物活动,颁奖嘉宾等,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机械学习变成意义学习。

师生之间,整个课堂充满着和谐的氛围。

二、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课堂课堂需要合作。

本课带领学生步入情境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相互介绍一下“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在课中教师与学生互扮角色进行购物演示,在活动环节中更让学生直接购物,互动的过程是有效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当讲到到分的单位时,更播放《一分钱》的儿童歌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了一次教育,不失为一举两得。

三、学习生活数学,生活的课堂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现代教育的要求。

该老师根据教材很好地设计了内容。

例如在认识一元时问:你是怎样知道的?从而明确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现由人民币上面的国徽阐述了爱护人民币的原因和方法,抵制了生活中的不良现象。

再如生活中购物的场景,朱老师移入了课堂,如何购物,要找对钱,要文明购物等等,这些生活经验的培养正是对学数学、用数学的最好标注。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通用15篇)评课是教研员和很多教师的必备技能,如何评课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听评课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篇1今天,听了易敏老师的课,下面是我听课后的一些感受:1、本节课上易敏老师先出示口算题,以作复习。

使学生通过复习,唤起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

2、在课上,易敏老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揭示算法,为学生很好的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供了保障。

第二部分加强难度不演示小棒,学生练习加强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非常及时必要。

3、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时间,使学生独立探索,独立思考。

4、练习的设计,我觉得钟老师设计的这几个练习从形式上、内容上、层次上都是很好的,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还使学生在口算、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上有了提升,且有梯度,数量上有保证。

5、本节课易敏老师使用的表扬性语言比较少,准备的小奖品如果使用起来的话,效果会更好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篇2本次校本教研的主题是《同课异构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我的观课点是教师对学生是如何让评价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为了正确地评价每一位学生,我认为应该做到:重视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建立开放、和谐、宽松的评价氛围,评价方式多样化,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需求。

纵观本堂课来看,牛老师的评价方式多样化,有教师对对学生的评价,包括语言性评价和物质性评价,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有学生自己的评价,教师对集体的评价,其中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性评价有23次,物质性评价评价有两次,生对生的评价有5次,师对集体的评价有2次,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有1次,教师采用“变现真棒”“很仔细”“第一名”“第二名”“速度快”“最棒”“眼力真好”的语言性评价,本节课还有一个教师对学生心理上的激励性评价,在本节课中,教师让学生上台数数时,用了“表现不错,方法独特”的语言性评价和物质性评价,以及在学生数数时说“数的非常认真,声音再大点”的心理上的激励性评价,及在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用“嘿嘿,我真棒”,是本节课的亮点,这几处牛老师的评价很到位,总之,在本节课中牛老师的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很到位。

小学数学评课稿(精选5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精选5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精选5篇)小学数学评课稿篇一在市小学数学评优课活动中,有幸聆听了魏芳老师《角的初步认识》一课。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这堂课中,在魏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如:在教学角的大小和角的特征时,魏老师通过调动学生观察、动手制作角等,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并且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有什么特点?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等这些结论。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这节课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让学生在各个教学活动中唱主角。

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思维方法,知识的获得和学习方法的形成是在学生“做”的。

过程中形成的。

如教学“画角”这一部分时,魏老师先不讲如何画角,而是鼓励学生自己试画。

开始,学生出现了各种画法,有的没顶点。

有的边不直……,最后教师演示了角的正确画法。

这样,让学生在“做”中学,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能力十分有益。

三、让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

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

魏教师这堂课上始终注意了这一点。

例如:在课题引入部分,先出示了各种实物画面,再抽象出角,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在课的结束部分,学生学会本堂课有关角的一些知识后,魏老师让学生到教室周围去找角,学生兴致勃勃地抢着去找每一个角,有的甚至找到了老师穿的衣服上。

一年级数学6和7的认识评课稿3篇

一年级数学6和7的认识评课稿3篇

一年级数学6和7的认识评课稿3篇一年级数学6和7的认识评课稿1一、认真懂得教材编排意图,运用好教材这节课程老师通过认真研究教材,明确认识到数的概念,精确制定有效的教学目的:学生能精确地数出数量6和7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能通过抽象的数字到点子图,再从点子图抽象到到数字符号,并从数字符号反应出形象的点子图或实物上。

在认识了数字6和7之后,还要知道7以内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层层推进导入新知,教师能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知识目的和能力目的,重点、难点把握的很好。

由展示挂图引入例题开始,引导学生由抽象的数字——点子图———数字符号———点子图实物进行学习,学生通过初步感知数字6和7的概念,接着到动手感知6和7,认识数字6和7的形状并能认真练习书写,最后是认识数字6和7的数序。

全部教学过程,教师始终抓住了把抽象的数字具体化,辅助学生深入认识了数字6和7从而建立7以内的数序。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色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育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器重操作活动,施展主体作用教师能创建机遇,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让学生获得丰盛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在通过挂图初步认识了数字6和7概念后,教师能通过大屏幕播放有趣的图让学生数数,毕竟这些都还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学习需要趣味性,他们能看到自己喜欢的图案,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加深了学生对数字的认知。

三、教师素质程老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教学语言表述精确。

整节课最大的亮点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地使用一些激励的语言使全部课堂的气氛很活泼,也能有效地调控了课堂。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教师的语言与孩子的身心发展亲密相关,不仅影响孩子的思维发展也影响其心理因素。

一年级数学6和7的认识评课稿2听了郑**老师执教的《6和7的认识》,我收获良多,这节课有许多地方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精选7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精选7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精选7篇)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篇1《认识平面图形》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

而杨老师上的是《认识图形》的一节练习课。

杨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上一节课学到的新知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首先,“搭小棒”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与长方形。

活动中,教师的引导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教师的问题指向性非常明确。

例如用小棒搭三角形时,教师提出了这一几个问题:“为什么你搭三角形搭得这么快?”“能搭出比刚才大一点的三角形吗?”“最少用几根小棒就能搭出一个三角形?”等,针对这几个问题的实践与思考,学生理解了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围成的这一本质特征,也知道了三角形是可以有大小的等拓展性知识。

其次,“画一画”的活动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由形象转入抽象,进一步体会每个图形的本质特征。

点子图比格子图更抽象,教师引导学生把点子图想象成钉子板,“交叉点就像钉子板上的钉子”,使学生有了空间想象的依托,降低了练习的难度。

所以说教师的适时点拨还是非常到位的。

最后的“折一折”活动,很好地把不同的平面图形沟通了起来。

“把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两个三角形”、“在长方形纸上折出一个正方形”等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到,长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而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等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宽,更丰富了学生对于平面图形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篇2本组周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一课是在第一册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平面图形。

这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评课稿(通用11篇)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评课稿(通用11篇)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评课稿一年级数学找规律评课稿(通用11篇)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一年级数学找规律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评课稿篇1一、设计游戏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初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找规律”这一案例,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做游戏,有意识地按规律呈现,让学生在猜测中意会,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

这一环节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同时人人能够参与,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到规律的存在,帮助理解知识。

二、转变学习方式,强调合作与交流。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本节教学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所以在教学设计上,老师多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通过课前感知规律——情境中发现规律——操作中深化规律——体会中创新规律——生活中应用规律这五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进行教学。

她能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借助课件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探索规律的各种活动中,自主探究、主动地去发现,创造规律。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的作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老师从主题图——学生熟悉的学校举行联欢会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还有在学生掌握初步的规律之后,从自己的身边着手,寻找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让学生在举例中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美和作用,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评课稿8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评课稿8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评课稿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评课稿8篇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评课稿1《认识钟表》这节课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让学生从小建立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陈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教学过程,主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做一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课堂中通过形象、生动的积极主动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来学习知识。

在这节课中,以下这几个方面做得很好,值得我们学习。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陈老师在这节课上,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根据这些特点,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突出知识点。

例如:在欣赏各种各样的钟面时,老师用准备很多漂亮、形状不一的钟面,激发学生的兴趣,难怪全班学生都想和这些钟面交朋友。

再如:当学生观察了钟面后,在他们的汇报交流中认识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分针后,又通过把时针、分针分别进行闪烁,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在教学钟面上有12大格时都把一大格一大格做了处理,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二、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陈老师在这节课上,注意创设了很多轻松愉悦的情节。

如:老师创设了“老师是早上7时起床,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情景,展开教学,学生兴趣很浓。

在认识了钟面以后,让学生动手拨一拨,因为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学生注意力很集中,一下子就拨出了这些时刻,正确率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来获取知识陈老师在这节课上,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己观察上的钟面,说说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

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8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一年级数学《10认识》评课稿三篇

一年级数学《10认识》评课稿三篇

一年级数学《10认识》评课稿三篇一年级数学《10认识》评课稿1第一次听冯老师的课,感觉虽然是新老师,但无论从教材的挖掘还是课堂的组织方面都像是很有经验似的。

个人素质还是很高的。

1.游戏导入,师生一起拍手说10的组成,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在动脑动口的同时,手也没让闲着,很快将学生注意力收到课堂上来,复习了旧知,又为本节内容作了铺垫。

2.教师摆圆片,让学生说图的意思,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让学生在直观的图形中感受算式的意义。

在学生说出四个算式后,又利用盖住的数,问学生没有图形该怎么算,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方法,设计巧妙,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3.由扶到放一步步引导学生总结出10的加减法算式。

4.在探究新知识环节,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教师适时参与、师生互动等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自主探究出10的加减法的所有算式,效果较好;5.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

6.全课小结采取由学生自己回顾总结的`方式,重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需要改善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需要培养。

一年级数学《10认识》评课稿2叶老师在传统教学风格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

重视加强知识点的训练,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同时又重视和学生间的平等对话,通过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深高的教学素养把整节课演绎的十分精彩。

叶老师在10的认识教学中,通过认识10.数序、比较大小、数的组成和写数几个环节向我们呈现了一节优秀的常规课。

先不说课本身的好坏,就看班级六十多孩子在课上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老师对孩子训练有素。

即使是后排的孩子离老师比较远也能把小手放好不乱动,真的很不容易。

因为刚刚带完一年级知道在开学两个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帮助孩子养成这么好的习惯的确很难做到。

再说说教学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盯着每一个孩子,观察他们的听课状态,并及时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专心听课。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20篇)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20篇)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20篇)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20篇)课程性质界定是课例评价的前提。

任何一门学科,只要开展了教学,就要必要首先追问其在课程性质上的体现和实现程度。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篇1听了李老师的《比较大小》一课,感觉这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先让学生从0数到100,两个两个地数到100。

,让学生体会到越往后数,数字越大。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大小。

如比较45和39的大小,学生就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看表格,越排在后面的数越大。

(2)利用计数器,直观地看。

(3)利用数的组成来看。

原本呆板的数字符号,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地去学数学,使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都得到提高。

3、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对于用不同方法来比较大小的学生予以语言的鼓励,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多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

4、注重从细节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把卡片正确地放在小圆圈里”这一题中,李老师让学生找到一个数,就做一个记号,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篇2“左右”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可以很好地体现《标准》的理念,让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学习身边的数学,让数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因此,王老师紧紧围绕《标准》的理念,“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

如:王老师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身体上的左右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精选8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精选8篇)

⼀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精选8篇)⼀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精选8篇) 稿件是指出版社、报刊编辑部等称作者交来的作品。

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篇1 1.课堂常规 这是⼀年级上学期,孩⼦们⼊校刚刚三个⽉,上课时间不⾜13周。

我们看到的孩⼦精神饱满,发⾔积极,说话完整,表达流畅,倾听认真。

这些都是⽼师长期训练的硕果,这节课是训练过程的⼀个侧影。

我从听、说、坐三个⽅⾯来说: (1)倾听能⼒的培养 学⽣的倾听能⼒需要从⼩培养,它的重要性⽆需论证,我们早都形成了共识。

但学⽣会倾听并不是⽼师⼀句“认真听!好好听!”就可以培养得了的。

设计听的环节:⽼师这节课开始的⼝算有两点培养学⽣倾听能⼒⾮常好:⼀是⽼师说算式,学⽣听算。

这是培养学⽣倾听能⼒很好的机会,是⽼师很好的设计。

⼆是学⽣说得数,其他学⽣听他说的和⾃⼰想的是否⼀致。

这给学⽣⾮常明确的指导,听什么:他的和⾃⼰的是否⼀致。

前期提醒:在机器⼈要给学⽣发起挑战前,范⽼师先组织教学:“认真听,看他给我们提了什么问题?”这是在关键点提醒学⽣需要认真倾听,否则,弄不清楚问题,将影响接下来这⼀个环节的学习。

课中点评:范⽼师经常点评:xxx听得多认真!xx真会听!谁听清了?这是评价的导向功能,潜台词是同学们都要想xxx⼀样认真听,给全体学⽣以榜样。

(2)表达(说)能⼒的培养 范⽼师要求学⽣说要声⾳洪亮,表达完整,⼝齿清晰。

这对⼀年级学⽣是⾮常关键的,这是站起来⼤⼤⽅⽅的前提,是数学素养重要的基础。

提醒:范⽼师让学⽣说话声⾳洪亮,主要是提醒“声⾳再⼤⼀点,给学⽣直接的要求,回答问题声⾳的要求。

要求:课堂上我们听到范⽼师对后⾯回答问题的学⽣说:“让前⾯的同学也听到!”这样给学⽣以明确的要求,让学⽣明⽩说的⽬的是让全班学⽣都听见,哪怕是离得最远的学⽣。

评价:“xx的声⾳真洪亮!我听到xx的声⾳了,还有xx的声⾳”。

一年级《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精选12篇)

一年级《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精选12篇)

一年级《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一年级《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精选12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篇1今天我们看到袁校长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节课的全部示范过程,让我们看到学校领导在教学上真正起到了“标杆”和示范引领作用,下课后和和几位老师进行了交流,大家对袁校长这节简约而又实用的好课无不称赞。

概括地说这节课有五大特点:1、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是咱们学校课题研究在课堂上的探索、实践和运用。

如学生已经很熟练的知道回答问题时候应该说“先说答案,然后说我是这样想的”。

有一个学生说的不对,老师说:“你说的不够准确,谁来帮一帮她呢”,有一个学生说的不对,亲切的说“你这个问题提的不对呀!”这说明平时老师在课堂训练扎实有效。

2、注重学生思维的引导和算理的探究:教学例题时候,先出示情境图,然后是观察,找数学信息,然后提问题,学生说算式,教师紧接着说:你是怎么得到的?然后说你怎么计算呢?当大家开始探究的时候,教师说:可以独立思考,先摆一摆,也可以拨一拨,一学生说先摆20,再摆5,老师追问:20是怎么摆的?老师的提问引导层层递进,脉络清晰,学生思维能得到良好的培养。

计算20+25的时候,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怎样计算,而是让学生们在自己操作、自我尝试,自我验证中得出结论。

学生在这段教学中表现的很兴奋,几分钟的时间又是摆,又是讨论,又是交流,又是汇报。

培养了学生自主动手、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中老师更是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评课稿四篇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评课稿四篇

四篇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评课稿1这节课是在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加、减计算,又有利于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

从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推动知识的迁移,在模仿创新的过程中,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提升口算能力。

钟老师在《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采用创设情景、观察、比较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

主要亮点有:1.教学思路明确、清晰。

这节课钟老师围绕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新知教学和巩固新知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整个教学环节体现了主次分明的教学思路,非常好!2.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清晰、和蔼,有亲和力;激励性评价语比较多。

3.能抓住小学生好玩、好胜的特点在巩固新知这教学环节设计游戏的学习进行巩固,非常好;4.重视算理。

钟老师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

计算30+2的结果,是通过摆小棒理解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

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0+2=32,因此32-2=30。

6.体现算法多样化。

如在教学“2+30”时,学生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的,钟老师提问:“还有别的想法吗?”让学生先讨论交流,再引导学生发现可以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学生在交流中,起到互相学习,互相推动的作用。

建议:1.在计算过程中,多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加强算理;2.在引导学生分析减法时,是不是可渗透逆思维,即:想加做减。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是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以后数的运算的基础,本节课李国梅老师对教材研读的比较透彻,把握校准,教学设计比较合理。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8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8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8篇《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7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教学难点:建立记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师:小朋友们,今天茄子老师又来到了我们数学课中,他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演示课件:出示茄子老师和20个排列整齐的五角星)。

茄子老师带来这么多的五角星有什么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茄子老师是怎样说的。

茄子老师:我知道一(1)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又爱动脑筋。

今天我带来的这些五角星叫做智慧星,是用来奖励学习认真的小朋友的。

在这些智慧星里还藏着一些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五角星上出现1-10各数)师:原来这些智慧星里还藏着数呢,这些数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请小朋友们一起读一读。

猜一猜,其他智慧星里藏着哪些数呢?(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师:小朋友们猜得很对,在后面的这些星里藏着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11-20的数小朋友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

(依次出现11、12、13、15、18各数,让学生读一读,并说出其他星上是哪些数,认一认、读一读。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一)建立记数单位十地概念师:茄子老师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智慧星,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小朋友们解决,你们愿意吗?听一听,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茄子老师:请小朋友们数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2024最新-小学数学评课用语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优秀3篇

2024最新-小学数学评课用语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优秀3篇

小学数学评课用语一年级数学评课稿优秀3篇本文是细心的小编为大家找到的一年级数学评课稿优秀3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篇一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本校一周前“慈善一日捐”活动的照片,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体验,引发学习兴趣。

二、人民币的初步认识(一)、小明也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

募捐前一天,他拿出了储蓄罐,想数一数自己攒了多少钱。

(放录像:小明倒出储蓄罐里的钱,拿出一元硬币,说:咦!这是多少钱?)(二)、认识1元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的?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

(三、初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四)、进一步认识人民币1、师:这些人民币就这样放在桌上有点乱,怎么办?我们把这些人民币分类整理,好吗?2、小组活动3、汇报分类情况教师相机介绍: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提问: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三、人民币的兑换、进率(一)情境设置:(放录像)小明:谢谢大家帮我认识了人民币,我想把这些人民币都捐出去。

可是,把这么多零钱带到学校很不方便,怎么办呢?(二)生分角色活动(三)师生表演在表演中引出1元=10角情境的设置,既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兑换的意义,又能使学生在分角色活动中对元、角、分的进率有了初步认识。

师生表演更是把这一活动推进了高潮,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率。

四、实践活动评课记录4月20日学校对一年级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我听了林老师上的数学课《认识人民币》,该课教学中“认币----换币----付钱”的线索清晰,较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编排的意图,由以往的“只重视认识”转向“有认识,重使用”;同时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采用两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这一节课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设置情境,通过分类活动、换钱活动、购物游戏三个实践活动教学。

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体会到人民币的功能,同时渗透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一年级数学评课稿1本节课教材通过一幅旅游窗口购票图,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能准确表达几和第几的意思。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早已有了“第几”这个概念,在学校无论是站队,还是自己的学号,以及在课表中学生们都会接触到“第几”这个知识。

但是对于“几和第几”学生们并没有认真区分过,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第几的基础上明白“几和第几”的区别。

1、本堂课一开始就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先请学生找找同桌身上能用数字1—5表示的东西,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所见,所想,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

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3、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事物的数量顺序,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在深化对“第几”的认识时,老师可组织相关活动,丰富学生对“几个”和“第几”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实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但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理解、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服务意思。

对于这节课我也有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在讲述排队问题时,能否渗透一些思想教育呢?首先请学生看各种排队图片,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排队是文明的行为,然后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排队,总结得出:如果不排队,大家挤来挤去会很乱,容易出危险。

使学生明白:我们要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

这样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最后揭示学习主题:排队中的数学知识“几和第几”,这样就顺利地进入了新课。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2上周三听了杨老师的《十几减9》的一节课。

我认为杨老师教态自然、富有激情,课的设计自然流畅,条理清晰,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充分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在课的开始,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复习相关的原有知识,设计了数的分成、合成、9加几和加减混合的口算,为孩子们搭建了学习新知的桥梁,同时让孩子们做好心理的准备和学习新知的准备。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认识》评课稿通用3篇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认识》评课稿通用3篇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认识》评课稿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认识》评课稿通用3篇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认识》评课稿1王老师上的1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课前我认为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一”、“十”、“百”,并在数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留下表象,这样的概念课枯燥、抽象,比较难教。

可是听了之后我感到王老师的笑容和鼓励感染了学生,学生在这节课上思维活跃,积极性高,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学得认真,学得开心,知识掌握得较好,是值得我学习的。

课一开始王老师就用星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先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颗星,再通过数一数来验证,知道老师手中有10颗星,接下来让学生根据10颗星来估计老师盒子里有多少颗星,再通过数来验证并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需要,要认识更大的数。

接下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思考怎样摆让人一眼看出来,从而认识了100以内的数。

其中“几十九添1”是学生数数的难点,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了二十九添1是三十,体会了“十进制”。

接着集中解决三十九添1、四十九添1、五十九添1……,这样就突破了难点。

王老师教学一百时首先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85数到90,再从90数到99,思考九十九根小棒添上1根是多少根?学生很快就说出“九十九添1是一百”,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了99添1是100。

接下来让学生十个十个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把10捆小棒扎成1扎,表示一百,让学生体会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

从而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百”。

这里教师如果节奏放慢一点,可以反复进行10捆小棒扎成1扎,1扎小棒拆成10捆的演示或操作,加强“十”与“百”关系的教学就更好了。

最后王老师让学生数生活中的物体,体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数的方法,不仅巩固了今天所学内容,而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之王老师能根据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遵循直观到抽象的原则,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课稿《100以内数的认识》
我的观课点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

2、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10 ,10个10是100,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100以内数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尝试探索式学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增强学生学习数的兴趣与自信。

针对教学目标我进行一下考察:
(1)、用自己手中的小棒10个10个数到100.考察了10个学生其中5个学生数到20就不会数了。

可以看出他们会10个10个数这个概念比较模糊,达成率不高只有50 。

(2)、用小棒数从45到53.,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里面有几个十,考察了10个学生,能正确摆数的只有3个,而且摆得很慢,有的在教师引导才能完成。

而数数时大部分学生就不
会数,10个学生中只对了4个。

达成率40,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数数有困难。

(3)、67里面()个十和()个一。

45里面()个十和()个,对这道题学生还是比较模糊,10个学生中做对的只有4个可以看出学生对一个数中有几个十几个一掌握不好,达成率40。

(4)、10里面有()一,学生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一会儿说1,一会儿说10,很不确定。

就这样反复猜测后答对了7个,达成率70. (5)纵观本堂课,教师对知识点把握不准,概念交代不清,使学生形成模糊的概念。

教师虽然进行了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但操之过急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进行探究,直流于形式。

效果不太理想。

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评课稿《100以内数的认识》
我的观课点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

2、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10 ,10个10是100,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100以内数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尝试探索式学习的方法。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增强学生学习数的兴趣与自信。

正对教学目标我进行一下考察:
(1)、用小棒数从45到53.,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里面有几个十,考察了5个学生,能正确数数的只有2个,2个需要教师引导,而1个就根本不会。

达成率50,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数数有困难。

(2)、67里面()个十和()个一。

45里面()个十和()个,对这道题学生基本能答对,可以看出学生对一个数中有几个十几个一
掌握较好,达成率80较高,
(3)而从整个教学过程看,教师虽然进行了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但操之过急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进行探究,直流于形式。

效果不太理想。

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