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温庭筠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商山早行》知识梳理(解析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
《商山早行》知识梳理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一、作者作品温庭筠(约812—约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诗词兼工。
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
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金奁集》等。
二、写作背景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
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
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
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
三、重点字词:征铎(zhēng duó)槲叶(hú)枳花(zhǐ)驿墙(yì)凫雁(fú)四、词语解释:1. 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2. 槲:一种落叶乔木。
3. 枳:一种落叶灌木。
4.驿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5. 杜陵:在长安城南,因汉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这里指长安。
6. 凫:野鸭。
7.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五、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六、作品鉴赏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默写07商山早行(唐温庭筠)-解析版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07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破晓起身,套子驾车铃声叮当。
踏上遥遥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
残月高挂苍穹,村野客店鸡鸣声声;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槲树枯叶飘落,悄然铺满静寂山路;枳树白花绽放,映亮原本暗淡的店墙。
我触景伤情,不由想起归乡之梦。
遥想野鸭大雁,早已挤满曲岸湖塘。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首联第一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第二句的“悲”写出了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人们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颔联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
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
颈联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
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
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尾联写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
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
“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
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2)
温庭筠《商山早行》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2)10、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表达效果。
答:这句话罗列了很多早晨所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形神兼备的渲染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晨景图。
11、客行悲故乡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那一句/答:思念故乡;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2、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中的照字,很多版本写作明字,你觉得哪个更好些?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答:照字比较好,既暗示了在早晨枳花颜色的白,也富有动感的传达了这种白色的枳花将在晨光中还显得黑暗的驿墙都照亮了。
13.本诗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早行情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答:本诗描绘了羁旅之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的情景。
字里行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14.人言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绝佳,其写景有何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4分)答:这两句诗写景,纯用名词(或运用列锦的手法),连缀成一个意象组合体。
在这个意象组合体中,有声音,有形体;有人物,有动物;有仰望之景,有俯视之景。
描绘出生动的视觉形象,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
赏析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宋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明代李东阳进一步分析说: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商山早行》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商山早行》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原诗】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主旨】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组合、相互映衬、虚实相生、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是:2、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下列能准确表现早春特征的一组词语是()A.槲叶落枳花开凫雁 B.霜槲叶落凫雁C.霜槲叶落枳花开 D.晨起鸡鸣杜陵梦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紧扣“早行”二字,托物言志,表达了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
B.颔联描写了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
C.“落”、“明”二字,生动传神,点染事物,赋情于景。
D.尾联中的梦境与前面所写的现实相映,以乐景反衬哀情。
同时,“思杜陵”又巧妙地同首联的“悲故乡”相应,首尾圆合。
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境。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巧妙点题,毫无斧凿之痕。
B.“客行”句点明早行的原因。
这里“悲”字含有怀念故乡而欲归未归的意思,表情达意十分传神,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C.“榆叶”句仍紧扣“早行”。
“叶落”反衬出路寂静;而“明”字则准确写出因为天色未亮,驿墙边鲜红的枳花格外耀眼。
D.“杜陵梦”与“悲故乡”遥相呼应,与中间写景相辅相成,使“早行”所见之景与“早行”所发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商山早行》温庭筠赏析【部编版九上】
《商山早行》温庭筠赏析【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诗】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作者】温庭筠或作“廷筠”“庭云”,本名岐,字飞卿,行十六,太原祁人。
为人放荡不羁,性格倨傲,好讥刺权贵,为执政者所恶。
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以隐约迷离之境,写怅惘悱恻之情,是“花间词派”的鼻祖。
【背景】温庭筠本是太原祁县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
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外出宦游。
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颇有江南风光的“故乡”。
【主旨】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组合、相互映衬、虚实相生、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赏析】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
《商山早行》试题及答案
《商山早行》试题及答案一、解释字词(每题3分,共15分)1. 请解释“征铎”在诗中的含义,并说明其在本诗中的作用。
2. “茅店”一词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描绘何种场景?请结合诗句说明。
3. “槲叶”和“枳花”分别代表了怎样的季节特征?请结合诗句分析。
4. “凫雁”在诗中具有什么象征意义?请结合诗句进行解释。
二、句子翻译与解析(每题5分,共25分)1. 请将“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析其情感色彩。
2. 翻译“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并分析这句诗中的意象是如何表现旅途的孤寂。
3. 请翻译“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并讨论这句诗中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
三、默写填空与诗意理解(每题5分,共25分)1. 请默写全诗,并解释“_________,客行悲故乡。
”中省略的部分所表达的情感。
2. “鸡声茅店月,_________。
”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描述。
3. “_________,枳花明驿墙。
”中的意象如何体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四、内容理解概括(10分)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通过哪些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五、描写手法分析(15分)1. 请分析诗中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表现旅途的艰辛。
2. 诗中是如何通过对比手法来加深情感表达的?请举例说明。
六、句子赏析(15分)请赏析“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句诗,并讨论其如何巧妙地融合了梦境与现实,表达了诗人的归乡之情。
七、人物环境情感分析(20分)1. 请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并讨论其反映了哪种社会现象。
2. 描述诗中的环境特点,并分析这些环境描写如何服务于诗的情感表达。
3. 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这些情感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诗句传达出来的?八、主旨剖析(20分)1. 请剖析这首诗的主旨,并讨论诗人是如何通过全诗的结构和内容来体现这一主旨的。
2. 结合时代背景,探讨这首诗在唐代文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答案:一、解释字词1. “征铎”在诗中指的是旅行时马车上的铃铛,用以警示行人或驱赶野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温庭筠-《商山早行》
意象叠加的实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抒怀》) 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赏析颈联中的“明”字。说说枳花为什么 能映明驿站的墙壁? 说明天色还早,残月不明。紧扣“早行” 来写,表达思乡之情。
学习目标
1、本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题目中 的“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2、首联中“悲”字有什么作用?“悲故乡” 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3、颔联中写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 4、赏析颈联中的“明”字。说说枳花为什 么能映明驿站的墙壁? 5、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本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题目中的 “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整体感知
读懂诗意
清早起来出行,马车上的铃铛响声不断,出 门人想念家乡倍感悲伤。 雄鸡唱晓,茅草店外残月当空,布满寒霜的 板桥上,早有行人足迹。 槲树叶纷纷凋落,铺满山路;驿站墙头,枳 花开放,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于是,想到我昨夜梦会杜陵的故乡景色:凫 和雁布满了曲折
《商山早行》是温庭筠的一首比较著 名的写景抒情诗。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 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 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 同感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 安,经过这里。这首诗大概是作者离开长 安赴襄阳投奔徐商,在商山途中所作。全 诗紧扣“早行”二字,写景抒情,表达了 羁旅中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
早春 晨、鸡声、月、霜、明 首联中“悲”字有什么作用?“悲故乡”在 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悲”: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悲故乡”:点明题旨
宋代著名词人梅尧臣说最好的诗是,“状难写之 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你能体会 出“难写之景”和“不尽之意”吗?
《商山早行》练习题及答案
《商山早行》温庭筠精品练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棚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瞭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榔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主旨】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组合、相互映衬、虚实相生、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二、选择题:1、下列能准确表现早春特征的一组词语是(A )A.棚叶落枳花开凫雁 B .霜棚叶落凫雁C.霜棚叶落枳花开 D .晨起鸡鸣杜陵梦【解析】A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榔树很多。
榔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 字。
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 二字。
“凫雁满回塘”。
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全诗紧扣“早行” 二字,托物言志,表达了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
B.颔联描写了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
C.“落”、“明”二字,生动传神,点染事物,赋情于景。
D.尾联中的梦境与前面所写的现实相映,以乐景反衬哀情。
《商山早行》赏析习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作者】温庭筠或作“廷筠”“庭云”,本名岐,字飞卿,行十六,太原祁人。
为人放荡不羁,性格倨傲,好讥刺权贵,为执政者所恶。
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以隐约迷离之境,写怅惘悱恻之情,是“花间词派”的鼻祖。
【背景】温庭筠本是太原祁县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
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外出宦游。
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颇有江南风光的“故乡”。
【主旨】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组合、相互映衬、虚实相生、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赏析】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
温庭筠《商山早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温庭筠《商山早行》阅读答案及赏析引导语: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下面我们来做一下这首诗的阅读训练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①铎(duó):系在马车上的铃。
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汉宣帝陵墓所在地,这里指故乡长安。
阅读练习及答案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
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
(“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2、说说这首诗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体会期中的“羁旅乡情”答案: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度,斛叶山路,枳花驿墙言外之意:道路辛苦,羁旅愁思。
3、“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案:“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
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4、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内容: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
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
5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6“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参考答案:5①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
《商山早行》温庭筠 阅读鉴赏题背诵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商山早行》阅读鉴赏题背诵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雁,正嬉戏在圆而曲折的池塘。
1.内容主旨:
本诗描写了旅途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抒发诗人旅途中的辛苦孤独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2.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六种景物(意象),鸡声、茅店、明月、行人足迹、板桥、秋霜,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
同时由景生情,抒发了长期漂泊他乡的孤寂愁苦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3.“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
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4.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部编版(含答案解析)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回答下列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写得极好,请简要分析。
2.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诗歌开头以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羞”,有何用意?4.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起伏变化一波三折荡气回肠。
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各题。
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B.诗的一二句用夸张的笔法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与三四句诗人内心的悲苦形成强烈的反差。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中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抒发了诗人决心渡过黄河翻过太行山,实现自己理想的信念。
D.最后两句中的“破”“挂”两个动词富有表现力,充满气势,充分表达出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追求。
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②,凫雁满回塘。
【注释】①动征铎:驿站里响起了铃铎声,催促旅宿的客人动身上路。
《商山早行》练习题及答案
《商山早行》温庭筠精品练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主旨】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组合、相互映衬、虚实相生、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二、选择题:1、下列能准确表现早春特征的一组词语是( A )A.槲叶落枳花开凫雁 B.霜槲叶落凫雁C.霜槲叶落枳花开 D.晨起鸡鸣杜陵梦【解析】A 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
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
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凫雁满回塘”。
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全诗紧扣“早行”二字,托物言志,表达了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
B.颔联描写了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
C.“落”、“明”二字,生动传神,点染事物,赋情于景。
D.尾联中的梦境与前面所写的现实相映,以乐景反衬哀情。
商山早行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
商山早行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班级:姓名:资料:【原诗】【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参考答案】《商山早行》温庭筠【原诗】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是:2、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下列能准确表现早春特征的一组词语是()A.槲叶落枳花开凫雁 B.霜槲叶落凫雁C.霜槲叶落枳花开 D.晨起鸡鸣杜陵梦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紧扣“早行”二字,托物言志,表达了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
B.颔联描写了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
C.“落”、“明”二字,生动传神,点染事物,赋情于景。
D.尾联中的梦境与前面所写的现实相映,以乐景反衬哀情。
同时,“思杜陵”又巧妙地同首联的“悲故乡”相应,首尾圆合。
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境。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巧妙点题,毫无斧凿之痕。
B.“客行”句点明早行的原因。
这里“悲”字含有怀念故乡而欲归未归的意思,表情达意十分传神,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C.“榆叶”句仍紧扣“早行”。
“叶落”反衬出路寂静;而“明”字则准确写出因为天色未亮,驿墙边鲜红的枳花格外耀眼。
D.“杜陵梦”与“悲故乡”遥相呼应,与中间写景相辅相成,使“早行”所见之景与“早行”所发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温庭筠《商山早行》全文及赏析整理
温庭筠《商山早行》全文及赏析整理温庭筠《商山早行》全文及赏析《商山早行》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以下是我整理的《商山早行》全文及赏析,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商山早行》全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家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翻译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惊;一路远行,游子悲思家乡。
鸡声响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脚印依稀,木板桥掩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艳丽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妙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玩耍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解释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⑴动征铎(duó):震惊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⑴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⑴枳花明驿墙: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行吃,可用作中药。
明:使……明艳。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艳丽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⑴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⑴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
(7)回塘:圆而曲折的池塘。
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赏析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早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很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商山早行温庭筠》阅读答案
《商山早行温庭筠》阅读答案
《商山早行温庭筠》阅读答案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8、诗中最能表现“早”的是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两句从描写角度看既有,如“人迹板桥霜”;又有,如“鸡声”。
(1分)
9、大雁是古诗中十分常见的意象,一般与忧愁相思有关,例如亲友离别、闺中相思、羁旅怀乡等等。
请依
据第二句及第七句中的关键词分析诗人借大雁这一意象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参考答案:整理
8、分析这两句诗可知有视觉,例句是“人迹板桥霜”;又有听觉,依据是“鸡声”。
(或静态和动态也可) 9、第二句就说:“客行悲故乡”,第七句说:“因思杜陵梦”,因此可以确定,他是借大雁来表达思乡怀亲、急于返家的迫切之情。
温庭筠《商山早行》阅读答案
温庭筠《商山早行》阅读答案温庭筠《商山早行》阅读答案引导语:《商山早行》选自《温飞卿诗集笺注》,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
下面我们来做一下这首诗的阅读训练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①铎(duó):系在马车上的铃。
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汉宣帝陵墓所在地,这里指故乡长安。
阅读练习及答案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
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
(“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2、说说这首诗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体会期中的“羁旅乡情”答案: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度,斛叶山路,枳花驿墙言外之意:道路辛苦,羁旅愁思。
3、“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案:“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
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4、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内容: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
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
5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6“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参考答案:5①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
②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
九上之《商山早行》(知识+题目)
《商山早行》温庭筠一、知识结构一、古诗内容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二、注释及译文注释:1、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2、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3、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4、明:使……明艳。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5、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6、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7、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翻译: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三、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作者简介: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山早行》温庭筠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作者】温庭筠或作“廷筠”“庭云”,本名岐,字飞卿,行十六,太原祁人。
为人放荡不羁,性格倨傲,好讥刺权贵,为执政者所恶。
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以隐约迷离之境,写怅惘悱恻之情,是“花间词派”的鼻祖。
【背景】温庭筠本是太原祁县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
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外出宦游。
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颇有江南风光的“故乡”。
【主旨】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组合、相互映衬、虚实相生、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赏析】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
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
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
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
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
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
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
“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是:2、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下列能准确表现早春特征的一组词语是()A.槲叶落枳花开凫雁 B.霜槲叶落凫雁C.霜槲叶落枳花开 D.晨起鸡鸣杜陵梦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紧扣“早行”二字,托物言志,表达了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
B.颔联描写了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
C.“落”、“明”二字,生动传神,点染事物,赋情于景。
D.尾联中的梦境与前面所写的现实相映,以乐景反衬哀情。
同时,“思杜陵”又巧妙地同首联的“悲故乡”相应,首尾圆合。
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境。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巧妙点题,毫无斧凿之痕。
B.“客行”句点明早行的原因。
这里“悲”字含有怀念故乡而欲归未归的意思,表情达意十分传神,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C.“榆叶”句仍紧扣“早行”。
“叶落”反衬出路寂静;而“明”字则准确写出因为天色未亮,驿墙边鲜红的枳花格外耀眼。
D.“杜陵梦”与“悲故乡”遥相呼应,与中间写景相辅相成,使“早行”所见之景与“早行”所发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4、下列对《商山早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不著“早”字,但通过视觉、听觉的综合描写,描绘出了独特的“早行”图。
B.《商山早行》领联两句诗由六个名词构成,写了六种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把深秋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表现出行之早。
C.“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炼字很妙,“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
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光线的暗,以显出行之早。
D.“因患杜陵梦”实际是说作者的家在杜陵;“凫雁满回塘”想象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画面,通过梦中家乡的温暖反衬漂泊在外的作者的孤独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简答题:1、体会首联晨起情境,“悲”字的作用?“悲故乡”在全诗中的作用?2、宋代著名词人梅尧臣说颔联两句诗是最好的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你能体会出“难写之景”和“不尽之意”吗?3、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4、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5、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6、“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7、诗人为什么要写热闹、生机而温馨的家乡图?8、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9、分析诗歌主题思想。
【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二、选择题:1、下列能准确表现早春特征的一组词语是( A )A.槲叶落枳花开凫雁 B.霜槲叶落凫雁C.霜槲叶落枳花开 D.晨起鸡鸣杜陵梦【解析】A 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
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
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凫雁满回塘”。
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全诗紧扣“早行”二字,托物言志,表达了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
B.颔联描写了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
C.“落”、“明”二字,生动传神,点染事物,赋情于景。
D.尾联中的梦境与前面所写的现实相映,以乐景反衬哀情。
同时,“思杜陵”又巧妙地同首联的“悲故乡”相应,首尾圆合。
【解析】A 通过描写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句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境。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巧妙点题,毫无斧凿之痕。
B.“客行”句点明早行的原因。
这里“悲”字含有怀念故乡而欲归未归的意思,表情达意十分传神,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C.“榆叶”句仍紧扣“早行”。
“叶落”反衬出路寂静;而“明”字则准确写出因为天色未亮,驿墙边鲜红的枳花格外耀眼。
D.“杜陵梦”与“悲故乡”遥相呼应,与中间写景相辅相成,使“早行”所见之景与“早行”所发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解析】C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
4、下列对《商山早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诗中不著“早”字,但通过视觉、听觉的综合描写,描绘出了独特的“早行”图。
B.《商山早行》领联两句诗由六个名词构成,写了六种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把深秋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表现出行之早。
C.“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炼字很妙,“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
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光线的暗,以显出行之早。
D.“因患杜陵梦”实际是说作者的家在杜陵;“凫雁满回塘”想象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画面,通过梦中家乡的温暖反衬漂泊在外的作者的孤独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析】B季节错,应该是初春。
三、简答题:1、体会首联晨起情境,“悲”字的作用?“悲故乡”在全诗中的作用?答:因思故乡而悲,悲“身不逢时,仕途多舛,前途未卜”。
“悲”字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悲故乡”点明了题旨。
2、宋代著名词人梅尧臣说颔联两句诗是最好的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你能体会出“难写之景”和“不尽之意”吗?答:①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寒霜初降。
②不尽之意:旅途艰辛,羁旅愁思。
3、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每句有三个名词组成,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早春图”;通过景物,含蓄地表示“道理辛苦,羁愁旅思”。
4、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
5、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
枳树白花照亮驿樯,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6、“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答:作者通过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表现欢乐的气氛,从而反衬旅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悲。
7、诗人为什么要写热闹、生机而温馨的家乡图?答:将眼前的凄凉、萧条、冷寂的异乡图和生机、热闹、温馨的家乡图形成鲜明的对比。
把梦境中的故乡写得越美好,越能反衬出羁旅在外的艰辛和思乡的浓烈。
8、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答:内容: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
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
9、分析诗歌主题思想。
答: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