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案例分析
幼儿园孩子进红色旅游地案例分析
幼儿园孩子进红色旅游地案例分析国庆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我园举行了礼赞百年,童心向党,共筑童梦,伴我成长的革命教育活动。
第一站我们去了上段村。
上段村“二.二六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史实,这个国仇家恨,我们要世代不忘。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我们纪念碑前宣誓。
我宣誓:我爱祖国的祖国是黄皮肤黑头发,我爱祖国的灿烂光辉历史,我爱祖国善良的品格,我爱我祖国的文化。
红色文化香浓郁,幸福生活比蜜甜。
上段村,这个既闪耀着革命老区村荣光,唤醒着我们新时代儿童。
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对红色教育进行熏陶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红色文化,紧接着第二站我们去了牛庄村。
抗战时期,牛庄村是我党在晋南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活动的战略要地,牛庄村民与日寇顽伪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作战上百余次,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来到牛庄纪念馆参观。
教师正在为幼儿讲解发生在牛庄的“四九惨案”。
伴随着讲解,孩子们在纪念馆里参观了记录“四九惨案”的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不仅对牛庄的革命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思想上受到了极大震撼。
让小朋友了解先辈浴血奋战的历史。
烈士们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他们为了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奏响了一曲正义之歌,在人们的心中树立了不朽的丰碑!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品德,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鼓舞我们不断开拓进取。
英雄们的伟大事业需要你我他积极参与,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为祖国和人民做好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活动圆满结束。
红色文化遗产及其开发利用研究——以湘潭市为例
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红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
把这些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红色文化遗产所代表和体现的“红色精神”不单纯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追求独立、自由解放的超越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十分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国际性和时代性,应该向世界展示它的魅力[2]。
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是一项重大的文化遗产工程,对红色文化遗产的功能价值进行评判及开发利用的相关研究,将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二,有利于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理论的丰富和实践研究的深化。
红色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承载的不仅是一个党的革命精神,也是中国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世界优秀的文化遗产。
按照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一般理论,在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分析和科学考量的基础上,探讨红色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问题,有利于促进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理论的丰富及实践研究的深化。
第三,有利于红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年代遗留下来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等红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同时,红色文化遗产也是开展红色旅游的有效载体,是一种具有政治教育、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等价值和功能的独特的综合性旅游资源[3],旅游开发(发展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主要手段之一。
对红色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开发与合理的利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解决红色文化遗产管理中最大的难题,即资金短缺问题。
这一难题的解决反过来又将促进红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井冈山实践研修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红色旅游的热点地区。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实践能力,我校组织了一次井冈山实践研修活动。
以下为本次活动的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井冈山革命历史,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巩固和转移的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1)教师组织学生查阅井冈山革命历史资料,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巩固和转移的过程。
(2)教师讲解实践研修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组内事务。
2. 实践阶段(1)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了解井冈山革命历史。
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博物馆内的实物、图片、文字等资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参观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
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重走红军路,体验红军生活。
教师组织学生徒步穿越井冈山革命老区,体验红军战士的艰苦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4)参观井冈山革命旧址,了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巩固和转移的过程。
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旧址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革命故事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 总结阶段(1)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实践研修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2)教师对学生的实践研修成果进行点评,总结实践研修活动的收获。
(3)学生撰写实践研修心得体会,深化对井冈山革命历史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研修过程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观察分析、实践创新能力等。
文旅融合视域下重庆市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探究
文旅融合视域下重庆市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重庆市作为中国的红色旅游重要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随着文旅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红色旅游也逐渐成为了重庆市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目前重庆市红色旅游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进行探讨和研究。
探究重庆市红色旅游在文旅融合视域下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红色旅游发展的角度来看,重庆市作为革命老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但如何将这些资源有效整合和利用,实现红色旅游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重庆市红色旅游如何与其他旅游元素相互融合,创新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也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议题。
通过深入研究重庆市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创新模式,可以为推动红色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也有助于提升重庆市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000字】1.2 研究意义红色旅游作为具有独特国情特色的旅游形式,是我国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庆市作为全国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革命历史遗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研究重庆市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对于推动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旅游业的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重庆市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了解我市红色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制定改进和提升的措施提供依据。
研究文旅融合对红色旅游的影响,有助于深入探讨文旅融合对于红色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为不断拓展红色旅游的市场空间提供思路和方向。
通过探讨重庆市红色旅游的创新模式和案例分析,可以为其他具有红色旅游资源的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本研究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探究重庆市红色旅游与文旅融合的关系,分析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探讨重庆市在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方面的模式和案例,并提出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旅游案例分析三篇
旅游案例分析三篇篇一:旅游规划实战案例分析遵义旅游规划方案——荣获“中国策划金奖”!遵义旅游规划方案,把红色旅游和现代游客进行了完美的对接,使的原本枯燥的红色旅游路线规划成结合现代与历史文化相融合的旅游圣地。
在我看来这个方案之所以获得策划金奖,在于他的思路的独到之处,这就充分反映了现在的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大家都是按部就班,你抄我看,没有直接独特的想法,所以当这样一个出其不意的方案放在面前的时候大家都被这份旅游规划方案震撼到了。
XX公司根据遵义会议在党史上的三个挽救的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的旅游形象定位为“旅游遵义,从此顺利!”并策划了转运体系:娄山关——突破难关,二郎滩——渡过险滩,遵义会议会址——从此顺利,赤水河中国酒文化长廊——好运长久。
到遵义交好运,第一站到娄山关突破人生的难关,第二站到二郎滩渡过人生的险滩,难关险滩都攻克了,第三站到会址从此走好运,光走好运还不够,最后得到第四站赤水河中国酒文化长廊好运长久。
巩固好运!这样一来,实现遵义红色旅游与现代游客需求完美对接!让遵义成为游客非来不可的旅游圣地!此外,我们还将遵义的城市功能定位为“国运之都,转顺之城”,因为国家命运在这里发生大转折,从此走向坦途。
并要这个定位形成一套产业体系叫作“喝国酒、聚国会、借国运”,遵义新城也从原来其他旅游规划公司定位的“大学城”,被XX公司否定后,从新定位为“中国会展城”,借助茅台酒和遵义会议的影响力,名正言顺打造会展城,会展是旅游的最高端形态,一个产业拉动二十个产业!遵义才有两个专科大学,搞什么“大学城”!大学城土地是划拔,不提供就业税收,对城市拉动作用怎么能与会展城相提并论!遵义的灵魂和特色是大学吗?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中国99%的旅游规划都是平庸之作!”的原因,XX 公司看过的旅游规划不下上千,几乎没有一个认真动过脑子的!遵义市市长慕德贵及规划局张继勇局长:“与我们合作过的策划、规划大师不少,脸红过的也不少,唯一能征服四套班子所有人的只有XX的方案,后面我们将请同济大学和中科院,按照XX、规划机构的策划、规划来进行规划。
龙岩红色旅游开发研究
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10年,龙岩市红色旅游逐渐发展起来,政 府加大了投资力度,增加了红色旅游景区的数量和规模。同时,红色旅游开始 向多元化、综合性方向发展,如增加了民俗、生态等元素。
提升阶段:2010年至今,龙岩市红色旅游进入提升阶段,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 策措施,推动红色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龙岩市不仅注重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 和传承,还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和红色文化品牌。
龙岩红色旅游开发研究
龙岩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包括红军长征出发地、革命历史纪念地等。 开发龙岩红色旅游对于弘扬革命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次 演示将研究龙岩红色旅游的开发情况,并提出相应建议。
龙岩红色旅游开发历程龙岩红色旅游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致经历了三个 阶段。初创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龙岩市开始红色旅游资源的保 护和利用,建设了若干个革命历史纪念地和博物馆,如古田会议纪念馆、才溪 乡调查纪念馆等。
2、品牌塑造: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节、拍摄革命题材电影等方式,提高了该地 区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市场定位:针对不同客群需求,制定多层次的市场定位策略。例如,针对 学生市场推出研学旅行产品,针对中老年市场推出怀旧之旅等。
4、产品创新:该地区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如红军餐、红 军服、红军歌等,受到了游客的广泛欢迎。
2、加强宣传推广: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对母瑞 山红色旅游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3、制定旅游规划:可以结合市场需求和母瑞山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旅游 规划,合理安排旅游线路和活动,提高游客的游览质量和满意度。
4、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可以进一步挖掘母瑞山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 值,将其打造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红色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研究——以安徽省金寨县国防与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例
红色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研究——以安徽省金寨县国防与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例于晓淦【摘要】Basic research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 resource analysis of rod tourism area were firstly done by the discussion of the aim for developing Red Tourism from the aspects of concept,status,significance and development,through which red history and culture of Jinzhai were displayed.Secondly,red revolution spirit,patriotism and traditional education were integrated in different theme parts by taking red and national defense and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education as main thread.By the analysis of this project,the key problems and experiences of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red tourism area were summarized.%通过从红色旅游的概念、发展现状、意义、发展趋势等方面探讨红色旅游发展目的,对红色旅游景区首先进行基础性研究和特色资源挖掘,充分展现金寨红色历史文化底蕴;以红色和国防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线,巧妙地将红色革命精神、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融入不同主题的分区之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总结出红色旅游景区设计和开发的经验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1)013【总页数】3页(P5798-5800)【关键词】红色旅游;教育基地;规划设计;金寨【作者】于晓淦【作者单位】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合肥2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4近年来,红色旅游在全国各地都备受关注,具有广泛的经济、社会效益及深远的政治影响[1]。
中国2023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中国2023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典型案例中国是世界上保存红色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许多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和革命历史遗迹。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革命的历史、革命遗址和革命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
自2012年以来,中国红色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已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一大特色,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在这种背景下,各地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的典型案例层出不穷,本文将选取其中较为典型和有影响力的案例进行介绍和分析。
红色旅游是中国的一个独特旅游资源,也是中国弘扬国家精神、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
红色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传承和宣传革命精神,激发全民的爱国热情和报国情怀。
因此,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对于中国旅游业和国家文化传承至关重要。
一、四川凉山州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凉山州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属于红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凉山州围绕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创新开发,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首先,凉山州加大了对红色旅游景点的保护力度,修缮了一批红色旅游景点,使其更具观赏性和参观性。
比如,对井冈山等革命圣地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改造,使其成为了更具吸引力的旅游地。
其次,凉山州还创新了红色旅游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通过举办红色旅游文化节、革命历史展览等方式,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旅游投资和旅游者。
二、江西井冈山红色旅游创新发展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国最负盛名的红色旅游胜地之一。
近年来,在全国红色旅游产业的大发展下,井冈山积极抢抓机遇,采取了多项举措促进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
首先,井冈山大力发展了红色旅游主题活动,如举办井冈山红色文化节、革命历史讲座等活动,丰富了旅游产品,增加了游客的参观体验。
其次,井冈山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修建了一批新的游客中心、停车场等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最后,井冈山还加强了对相关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的旅游体验。
红色旅游的研究现状案例数据分析
红色旅游的研究现状案例数据分析今年1-6月,旅游网平台红色旅游产品同比增长140%,相较2019年同期也增加了25%。
推出的“献礼百年·红迈中国”项目,带动了数十万游客赴红色旅游目的地感受红色文化。
其中,30岁以下的游客占到29%,红色旅游正呈现越来越年轻化趋势。
上海、北京、南京、延安、嘉兴、长沙、南昌、常熟、井冈山、遵义成为红色旅游十大热门目的地城市。
老年人爱跟团、年轻人爱打卡、全家一起去红色旅游景点品味红色文化,成为许多家庭“寓教于游”的必选项。
而各大红色景点也开始创新不断,通过红色演艺、红色文创以及沉浸式体验的推出吸引更多客群。
红色旅游增速快客群的年龄段差异化减小今年以来,红色旅游热度持续居高不下。
2021年初,启动“献礼百年,红迈中国”红色旅游项目,上线百条红色主题旅游线路,1000多款相关产品,致力于通过“互联网+旅游”的方式,赋能红色目的地、景区,弘扬红色精神,激发游客的爱国情怀。
《报告》显示,今年1-6月,旅游网平台红色旅游产品同比增长140%,相较2019年同期也增加了25%。
红色旅游的游客结构发生的很大的改变,客群的年龄段差异化逐渐减小。
从数据来看,红色旅游游客的平均年龄为28岁。
从数据来看,今年1-6月通过平台预订红色旅游的人群中,30岁游客占到29%,其中,95后、00后客群增速最快,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约50%。
红色旅游的年轻化趋势越发明显,各个年龄段游客都可以通过红色旅游找到自己需要的旅行体验。
红色旅游热门目的地、热门景点出炉上海、北京、南京、延安、嘉兴、长沙、南昌、常熟、井冈山、遵义位列红色旅游十大热门目的地城市。
其中,上海、北京、嘉兴、长沙、南京、南昌等地拥有众多游客耳熟能详的红色旅游景点,成为游客打卡的“大热门”。
而延安、井冈山、遵义作为中国革命史具有重要意义的标志地,革命气息厚重,也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学习和观光。
红色景点方面,新晋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市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景区热度持续攀升,仅6月以来的热度同比增加了3.5倍。
红色文化传承视角下的哈尔滨纪念性景观优化
第49卷第2期 林 业 调 查 规 划Vol.49 No.2 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4.02.033红色文化传承视角下的哈尔滨纪念性景观优化郭丽娟,巢震豪(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0)摘要:从红色文化传承角度出发,以哈尔滨红色纪念性景观为研究对象,梳理国内外红色纪念性景观研究现状,总结哈尔滨红色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哈尔滨红色纪念性景观的发展脉络与实例,指出现存的主要问题。
深入融合宏观的城市文脉、生态修复、文化塑造、精神传承,以及微观的景观塑造,精细化创造“冬季友好”的寒地红色纪念性景观,从六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改造留住红色记忆、均衡发展丰富红色景观、丰富载体表达红色文化、“五感”体验感知红色文化、重塑寒地气候红色空间、数字化建设再深红色传承等景观优化策略。
关键词:红色文化传承;纪念性景观;景观优化;哈尔滨市中图分类号:K201;G0;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24)02-0214-05引文格式:郭丽娟,巢震豪.红色文化传承视角下的哈尔滨纪念性景观优化[J].林业调查规划,2024,49(2):214-218.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4.02.033GUO Lijuan,CHAO Zhenhao.Optimization of Memorial Landscape in Harbin from Perspective of Red Culture Inheritance [J].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2024,49(2):214-218.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4.02.033Optimization of Memorial Landscape in Harbin from Perspective ofRed Culture InheritanceGUO Lijuan,CHAO Zhenhao(College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150050,China) Abstract:The red memorial landscapes in Harbin were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heriting red cul⁃ture in this paper.By combing red memorial landscap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red culture,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context and examples of red memorial landscape,and pointed out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of red memorial landscape in Har⁃bin.Deep integration of macro urban context,ecological restoration,cultural shaping,spiritual inherit⁃ance,and micro landscape shaping was to refined the creation of“winter friendly”cold red memorial landscape.Targeted landscap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from six aspects,including upgra⁃ding and retaining red memory,promoting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d landscapes,enriching carriers to express red culture,experiencing red culture with“five senses”,reshaping red spaces in cold climates, and inheriting deep red through digital construction.Key words:red culture inheritance;memorial landscape;landscape optimization;Harbin收稿日期:2022-10-12.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2022B053);哈尔滨市社科联研究课题(2022HSKY019);黑龙江省教育厅基础科研经费项目(2018CX0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3PXZ0409);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JGY20220518).第一作者:郭丽娟(1981-),女,辽宁锦西人,博士,硕士生导师,教授.从事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与科研工作. 弘扬红色文化是新时期对广大人民群众提出的新要求。
小学美术《红色旅游印象》教案
在今天《红色旅游印象》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红色旅游的概念和水彩画技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讨论和实践活动当中,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红色旅游的意义,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其重要性,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红色文化背后的历史故事了解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景点的历史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其次,在水彩画技法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掌握得不够熟练,对水分和色彩的掌控存在一定难度。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实践环节,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练习,以便更好地掌握水彩画技法。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尝试采用更多有趣的话题和形式,鼓励学生们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红色旅游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红色旅游的基本概念。红色旅游是指参观我国革命历史纪念地,感受红色文化的旅游活动。它是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途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幅描绘红色旅游景点的水彩画作品。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水彩画表现红色旅游景点的美,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
旅游涉入、满意度、地方依恋作用机制研究以西柏坡红色游客为例
旅游涉入、满意度、地方依恋作用机制研究以西柏坡红色游客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旅游涉入、满意度和地方依恋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以西柏坡红色游客为例进行研究。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文献的梳理,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旨在揭示旅游涉入对游客满意度和地方依恋的影响路径和机制。
本文也关注了满意度在旅游涉入与地方依恋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个人背景变量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以西柏坡红色游客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游客的旅游涉入、满意度和地方依恋等方面的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涉入对游客满意度和地方依恋具有显著影响,满意度在旅游涉入与地方依恋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而个人背景变量则对上述关系产生了一定的调节作用。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心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旅游目的地管理和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探讨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和游客群体的旅游涉入、满意度和地方依恋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旅游涉入、满意度和地方依恋是旅游研究领域中的三个重要概念。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游客的旅游体验和目的地选择。
本研究以西柏坡红色游客为例,探讨这三个变量之间的作用机制。
旅游涉入是指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活动、文化等方面的投入程度和兴趣。
研究表明,旅游涉入与游客的满意度和地方依恋密切相关。
游客的旅游涉入程度越高,他们对目的地的了解就越深入,体验也就越丰富,从而更容易产生满意度和依恋情感。
在西柏坡红色旅游中,游客对革命历史的兴趣和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是影响他们涉入程度的重要因素。
满意度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整体评价。
满意的游客更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旅游体验,进而形成对目的地的依恋情感。
西柏坡作为红色旅游胜地,游客的满意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景区管理、导览服务、环境质量等。
乡村文旅 红色旅游 项目成功案例
乡村文旅红色旅游项目成功案例乡村文旅:红色旅游项目的成功案例1.引言乡村文旅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旅游发展模式之一,它将农村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与旅游服务相结合,以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
其中,红色旅游项目是乡村文旅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以红色旅游项目成功案例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乡村文旅的价值与潜力。
2.案例分析2.1 乡村文旅与红色旅游的结合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革命旧址、革命遗址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
在乡村文旅中,通过展示革命历史,人们能够了解到乡村地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同时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旅游经济的发展机会。
在某县,通过保护和利用革命旧址和红色文化遗址,成功打造了一条红色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推动了当地乡村文旅的发展。
2.2 项目策划和落地红色旅游项目成功的关键是有效的策划和落地。
在某村,当地政府在整体规划中将红色旅游作为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调研和市场分析,确定了旅游线路和景点,并结合当地资源进行特色打造。
在项目落地过程中,政府部门与企业、社区密切合作,共同承担起项目推进的责任。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富有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红色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3.价值与潜力3.1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乡村文旅中的红色旅游项目,更重要的是通过保护和传承革命文化,改善农村地区的文化环境。
乡村地区往往隐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红色旅游项目的策划和推广,使得这些资源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为后代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2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红色旅游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为当地农村地区带来了旅游收入,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通过提供旅游服务和商品,当地居民能够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随着乡村文旅的发展,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会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个人观点作为一种旅游发展模式,乡村文旅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
其中,红色旅游项目作为乡村文旅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保护历史文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1076764_红色旅游景区导游讲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为例
Tourism Economy旅游经济红色旅游景区导游讲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为例杨媛春(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贵州贵阳 550181)摘 要:近年来,红色旅游发展迅速,客流量逐年增加。
作为特殊类型的景区,红色旅游景区在党中央和当地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扶持下,建设速度和质量均有保证。
本文以红色旅游景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其导游讲解工作展开讨论,分析在导游讲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为分析案例,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 解决对策。
关键词:红色旅游景区;导游讲解;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中图分类号:G122;F592 文献标识码:A引言红色旅游景区不同于普通的历史文化景区,红色旅游具有不可比拟的教育宣传功能,担负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这对红色旅游景区导游来说是较大的考验,不仅考验其文化底蕴和专业能力,还考验其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
红色旅游景区导游需要全面了解与景区相关的所有细节,更需要想办法将这些细节以游客容易接受的形式表达出来,真正达到讲解和教育的意义。
因此,在红色旅游景区讲解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导游需要重视这些常见问题,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采取合理措施加以解决。
一、红色旅游景区导游讲解的作用(一)党史宣传教育红色旅游景区的设置一般都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事件为主要背景,景点的布置具有逻辑性,串联起来便是一段革命历史。
红色旅游景区导游讲解一般利用历史人物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述共产党的革命历程,进而实现对民众宣传党史、进行精神思想洗礼、多样化红色思想教育、增强自信意识的目标,激发民众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荣誉感,重塑信仰力量。
(二)传承红色精神每个时代的人民都有自己新时代的历史任务。
红色精神是奋斗的力量源泉,是一个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拼搏进取、砥砺前行,为实现一个个伟大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红色旅游产品特点和发展模式研究
红色旅游产品特点和发展模式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红色旅游逐渐成为了人们的焦点。
红色旅游产品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文将深入探讨红色旅游产品的特点和发展模式,以期为未来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领导下的革命历史纪念地为主要旅游资源,通过游览、学习、体验等方式,让游客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精神内涵的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产品具有鲜明的特点,如浓厚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丰富、旅游形式多样等。
历史背景浓厚:红色旅游产品以中国革命历史纪念地为依托,游客可以亲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发生的环境和氛围。
例如,延安的革命历史纪念地,让游客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的革命历史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文化内涵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不仅涉及中国革命历史,还涵盖了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参加当地民俗活动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旅游形式多样:红色旅游产品包括旅游线路、景点游览、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例如,一些旅游产品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通过徒步、露营等方式,让游客切身感受中国的革命历程。
传统模式:传统模式以旅游景区为核心,通过门票收入来实现盈利。
这种模式适用于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红色旅游景区,如井冈山、延安等。
然而,传统模式也存在旅游产品单缺乏互动性等问题。
数字模式:数字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线上平台提供虚拟旅游服务,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这种模式适用于地理位置偏远、游客难以抵达的红色旅游景区。
数字模式具有成本低、互动性强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用户体验不足等问题。
跨界模式:跨界模式是指将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如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
这种模式有助于拓展红色旅游的产业链条,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
例如,一些地区将红色旅游与当地特色产业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实现了跨产业的融合发展。
红色旅游产品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发展模式,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重庆红岩博物馆案例分析
重庆红岩博物馆案例分析
10月13日,记者获悉,由国家发改委、文旅部联合组织的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结果近日揭晓,全国共60个典型案例入选,重庆红岩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是重庆唯一入选案例。
红岩联线管理中心(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先后整合文物遗址53处。
截至目前,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已荣获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是重庆一张响亮的文化旅游名片。
2019年,红岩联线管理中心迎客1150万人次,位居全国博物馆第二位,仅次于故宫博物院。
“红岩精神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在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教育融合发展,以及传承弘扬红岩精神等方面我们正不断创新。
”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党委书记XX说。
去年,市委宣传部、红岩联线管理中心等主办了“让烈士回家”系列主题活动,让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在全国各地深入传播。
此外,红岩联线管理中心还推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22个精品展览,开展“小萝卜头进校园”等数百场宣教特色活动。
目前,红岩联线管理中心正整体打造“红色三岩”革命遗址,修缮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渣滓洞等文物建筑,让红岩精神代代相传。
未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案例
未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案例红色文化资源是指由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遗留下来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然而,如今我们发现,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本文将探讨一些未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案例,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未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案例1. 红色旅游景点的单一化许多红色旅游景点在营销过程中只强调其革命历史,忽视了当地丰富的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比如一些红色旅游景点只关注于文物、史实的陈列和传统的革命宣传,而忽视了革命宗旨积极引导当地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
2. 红色文化资源的单一化开发有些地方在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时,过于单一地强调革命斗争,而忽视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这导致了红色文化资源最后只被局限在了红色旅游,而忽视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未能真正实现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最优化开发和利用。
3. 缺乏创新性的展示方式在一些红色文化资源展示中,传统的陈列方式和展览手法仍然占主导地位,缺乏新颖的展示方式和创新的展览方式。
这导致了红色文化资源在展示上缺乏吸引力和互动性,无法真正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外国游客去了解红色文化资源。
二、原因分析1. 观念滞后在一些地方,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红色旅游观念上,并没有深刻理解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和广泛含义。
这导致了在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时缺乏全面性和深度性,未能更多地发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潜力。
2. 缺乏创新意识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导致了在展示、宣传、推广等方面缺乏新颖和吸引力。
这也使得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社会中难以融入到现代文化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之中。
3. 投入不足在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投入并不充分,导致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这也使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难以达到最佳状态。
赣南红色乡村旅游规划中的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以会昌县梓坑村为例
详例 紫云山 观音殿峡谷 贡江 紫云山瀑布 紫云山林地 古樟、古榕 紫云山及水畔 1934 年,由项英带领留守红军在此建立留守苏区指挥部 观音殿、紫云寺 兵工场遗址会场 宗祠 客家民居 留守苏区旧址建筑 紫云山水库周边 白鹅水电站 扁萝卜、珍珠粉等 陈毅、项英、邓子辉、徐作潮、李乃广等 建立留守苏区 客家民俗 观音诞庙会
FG 水工建筑
G 旅游商品
GA 地方旅游商品
H 人文活动
HA 人事记录 HC 民间习俗
表1 基本类型
AAA 山丘型旅游地 ACG 峡谷段落 BAA 观光游憩河段 BCA 悬瀑 CAA 林地 CAB 丛树 CDC 鸟类栖息地 EBA 历史时间发生地 FAC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地 FAE 文化活动场地 FBB 祭拜场馆 FDA 传统与乡土建筑 FDD 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FGA 水库观光游憩区段 FGD 堤坝段落 GAH 农林畜产品与制品 HAA 人物 HAB 事件 HCA 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 HCE 宗教活动
生态绿化
现代园艺
2018 年第 4 期
赣南红色乡村旅游规划中的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
———以会昌县梓坑村为例
吴 玫,郭 玲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以会昌县梓坑村为例,分析它在乡村旅游规划中对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梓坑村有着众多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和 劣势,优势主要是红色文化丰富,旅游吸引物明确,宗教历史悠久,生态环境良好,劣势主要是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配套基础设施薄 弱,旅游人才严重缺乏。在规划中,紧紧抓住对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对全村进行分区及节点建设,旅游项目策划。并提出红 色乡村旅游规划中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建议。深入做好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充分发挥其历史教育意义,提高乡村旅游品 质。
红色旅游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I
Vq)t1人学硕L学位论文
前言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综述 (一)论文选题背景
“红色旅游”一词由来已久,尤其是一些革命老区和与老一代革命家活动相 关的地方,早就作为一种特种旅游产品推出来,丰富旅游产品,促进当地旅游 业的发展,并收到了明显的成效。针对全世界旅游界刮起的一场“绿色旅游” 之风,以弘扬革命传统和文化为主旨的“红色旅游”在中国一些省份悄然兴起。
如何实现由一穷二白的旅游圣地向革命胜地转变呢?如何同时实现红色旅 游的社会、文化、经济三大效益?如何将它持续健康的发展成为我国旅游产业 有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呢?这些问题都摆在了我们每一位从事旅游研究的工作 者面前。所以,我们有必要在红色旅游兴起的同时对它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细 致的研究、探索,以此作为指导实践的重要依据,促进我国红色旅游的全面发 展。
原来,2004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2004年是新中国成立55周年,2004年 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2004年是红军长征70周年。重大纪念活动的开 展掀起了参观、游览革命圣地的浪潮,并加速了这一旅游产品的兴旺。而2004 年2月份的《郑州宣言》提出了“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动红色旅游大潮”口 号,倡导“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市场共建、利益共谋”,正式拉开的这一热潮 的序幕。由于红色旅游具有集爱国主义教育和现代旅游于一身的功能,这一活 动的开展立刻得到了全国旅游业界的积极响应,并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首肯和支 持。2004年8月份.在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之际,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了“红 色旅游”工程,并做出了发展红色旅游的具体规划,提出要在今后的5年间, 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以10个“红色旅游基地”、20个“红色旅游名城”、100 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主体的“红色旅游”骨干体系。于是,在全国各地 出现了“重走长征路”、“战地重游”、“英雄城市游”、“伟人故里游”等主题旅 游线路,一些省份也专门制订了发展红色旅游的纲要。2004年12月,中央有 关部门联合制订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给 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表明国家将加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核心思路
定位――冀南银行的历史地位,必需有合适的领导,给予合适的定位。于是,我们 请薄一波老前辈题词:“冀南银行��新中国金融的摇篮”,这个极致的定位,为小 寨村成为中国金融朝觐地提供了支持。
产品策划与设计――我们恢复并保护冀南银行旧址;将村民旧居改造成冀南银行纪 念馆;在小寨村旁边,新建中国红色金融博物馆,形成中国红色金融的系统展示与教 育基地;打造原生态小寨抗日村影视城,形成产品体系。并按照情境化和非主流景观 设计的理念,深度挖掘文化,讲活故事,实现“情境恢复与情境再造”,产生原生态 村落与虚拟情境游览的完美结合。
设计要点:革命烈士史馆分为室内与室外两大主题统一的空间,室外区为第二层平台, “铸剑为犁” 主题雕塑景观矗立居中,以一段“23年革命甬道”连接纪念碑,缅怀纪念海南23年革命历程中。甬 道两侧为22座花环与小型纪念台(与主纪念碑共同形成23座,寓意23年)共同构成,构建起庄严肃 穆的氛围。
刚毅挺拔的“铸剑为犁”主题雕塑,寓意中
开发运作――循序渐进,三段式开发,并充分运用杠杆效应,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 效益的最大统一。 三、后期效果:
冀南银行项目,由一个50平米的旧址小楼,成为了一个投资上亿元的中型旅游区, 实现了项目的历史价值,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a
14
冀南银行纪念馆模型
a
15
中国红色金融博览馆主馆模型
三亚梅山老区革命烈士陵园景观设计
a
2
二、设计理念
1、跳出展馆看展馆,周边景点联动发展
在猴场会议陈列馆的综合打造上,提出“跳出展馆看展馆”的打造理念,将其与周边旅游资源 整合,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实现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古邑文化 旅游等多方位整合发展,留住游客,拉动消费。
2、统筹“新+旧”“室内+室外”
写实的布景手法真实还原出此情此景,让人置身其中,感悟峥嵘岁月。
a
让人身临其境的八路军电报室,仿佛能倾听到紧张且富有节奏的26“滴
滴……”电报声。
标志鲜明,整齐大气的梅山之光广场
冲锋号主题雕塑由若干个小号造型集结而成,
通过一定的艺术变形,呈螺旋上升状,最初
只是几个号角,最后的辐射范围越来越广阔,
寓意革命号角吹响后,规模不断壮大直至覆
盖全中国。
a
18
三、节点设计
节点二:革命烈士史馆
设计理念:回顾历史,讲述革命烈士的伟大精神,营造肃然起敬的气氛。
a
10
二、设计理念
瑞金的历史文化背景,决定了其较为明确的目标市场:即由国有、非国有单位及
机构公费支出的政治学习游团体。面对这一群体,我们认为必需要在项目核心吸引力
上下工夫,即以红色文物保护为基础,避免红色旅游产品的单一性、提升红色旅游产
品的生动性和深刻性,通过与周边旅游目的地的捆绑,丰富绿色景点、民俗文化景点、
梅山之光广场、革命烈士史馆、红色天涯纪念牌等节点的设计,构建感悟缅怀革命烈士的景观体系。
a
17
三、节点设计
节点一:梅山之光广场
设计理念:体现人文特色,凝结红色文化底蕴,合理布局,强调主题的标志性。
设计要点:梅山之光广场作为革命烈士陵园的门户区,阵列式的布局整齐统一,台阶的递进引导着 视线,居中由螺旋上升、膨胀扩散造型的若干小冲锋号集结而成的主题雕塑庄重显眼,两侧是排列 整齐的红旗组合。构建出标志突出,主题鲜明的主题广场。
色旅游产品开发的主流思路。
a
11
入口区场景透视图
入口区场景透视图
风情街立面改造方案
a
12
红色旅游经典案例——冀南银行旧址开发运营模式策划
a
13
一、项目概况
完成时间:2006 冀南银行是1939年在晋冀鲁豫边区成立的八路军银行,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 金融功能,并为新中国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总部旧址,在黎城县东崖底镇的一 个落后的小山村――小寨村,仅有一栋50平米左右的旧二层小楼(县级文物保护)。
a
20
山西武乡·红色旅游目的地节点概念性设计
a
21
一、设计背景:
武乡县位于太行山西麓,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最北端,太焦铁路纵贯武乡,208
国道和邢汾高速路经武乡西部。项目最大的优势是作为八路军总部,红色文化底蕴深
厚、资源突出,红色旅游线路贯穿全县9个景区。
二、设计思路:
在“红色天涯·梅山之光”的主题指引下,我们对设计任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强调景观的
游乐性项目等等,形成综合性大旅游目的地构架,实现吸引游客的功能配套。
在打造手法上,我们旨在把一般的红色文物陈列展示,即“文物旅游”,转变为
以红色年代的生活体验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并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配
合开发射击、攀爬、野战等体验型项目,构建以情境化为基础的参与式、体验式旅游
模式,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在红色情境中感悟生活,休闲游乐。这将是红
打造泛博物馆旅游综合体—贵州瓮安猴场会议陈列馆设计
a
1
一、项目背景
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猴场会议是红军进入贵州后,于遵义会议之前召开的一次重要会 议。它初步恢复了党的优良政治工作的传统;复活了毛泽东同志正确的军事方针,为红军长征的胜 利作了准备;确立了政治局决定重大问题的原则,为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奠定了 基础。
主题标志性,回顾历史展现革命烈士的伟大,引导感悟与缅怀、营造肃穆庄严的氛围”观点,通过
梅山之光广场、革命烈士史馆、红色天涯纪念牌等节点的设计,构建感悟缅怀革命烈士的景观体系。
a
22
三、节点设计
节点一:八路军主题客栈
设计思路:丰富游客情景化的体验,感受八路军生活方式。
设计要点:以八路军为客栈主题,以窑洞的圆拱造型为主,配以古木柜、马灯、行军水壶、铜质面 盆等八路军时代的家具用品,再现那时期的生活场景,配套设施、卫生条件达到3星级标准,配套 八路军食堂、文艺汇演区功能区。
“龙狮文化”在瓮安历史悠久,是中国 龙狮文化艺术之乡。我们在展区入口空 间中提取了具备浓重贵州地域特色,非 物质文化遗产“草堂火龙”为设计元素, 4条火龙寓意红军四过瓮安。
a
8
用情境化体验化模式打造红色瑞金——国际竞标第一名
a
9
一、项目概况
瑞金红色旅游区基本上以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类型单一,体验不够,核心 吸引力较差。因此,如何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如何实现静态展示向动态体验的转 变,就成为了本项目开发的难点
从宏观角度进行规划设计,以期达到“旧馆与新馆主题一致,新馆带动旧馆发展”的预期效果。 室外主题雕塑景观激发热情,室内精致展陈讲”
乌江是连接瓮安与遵义的纽带,室外主题雕塑“江之舞”以乌江为设计元素,舞动起一个环状“转 折”造型,寓意猴场会议是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底部浮雕与环状造型浑然一体,真实再现红军四 过瓮安场景。
a
16
一、项目背景
本项目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梅东村,距三亚城区65公里,距离凤凰国际机场50公里。项
目红色文化深厚,有烈士陵园基础,松柏长青。
二、设计思路:
在“红色天涯·梅山之光”的主题指引下,我们对设计任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强调景观的
主题标志性,回顾历史展现革命烈士的伟大,引导感悟与缅怀、营造肃穆庄严的氛围”观点,通过
a
4
紧扣主题,“先抑后扬”的展陈游线设计
采取“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整体空间以革命红为主色,搭配党徽黄与人文灰,并融入地域文化 元素,渲染革命历史文化氛围
a
5
室内多媒体大型情景再现:强渡乌江
在此展项中,我们在室内复原乌江两岸 的场景,结合多媒体展陈技术使游客在 观看过程中脚下竹筏浮动,呈现波光粼 粼的特效,仿佛与红军共进退与历史产 生共鸣。
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为实现“和平、
自由”为目标不懈斗争,苍劲有力的手握着
被扭曲的武器,和平鸽环绕飞翔,让人感悟
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艰辛革命道
a
路。
19
三、节点设计
节点三:红色天涯纪念碑
设计思路:强调地域的标志性,承载整个项目的文化和象征意义。
设计要点:“灯塔”造型的纪念碑,凸显三亚梅山的地域特色,且有着革命之光的象征意义,是整 个区域的标志性建筑。纪念碑高23米,主体白色,顶部为红色掏空,内部放置一盏长明灯,正面雕 刻“梅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八路军主题客栈的以病房布景的标准间
a
23
三、节点设计
节点二:王家峪旧址主题博物馆 设计思路:以情景化再现的手法,还原历史场景,强化与拔高八路军总部的主题形象。
设计要点:富有年代印记的桌椅板凳、马灯、电话、工作案台,灰色墙面上挂着的发黄作战地图在 青砖地板的衬托下仿佛让人回到了那段抗战岁月。
a
24
峰回路转见黎明,展现猴场会议召开期 间及之后革命出现的转机,色彩明亮化, 游客的游览心理也随之变得愉悦轻快, 此为“后扬”。
沧海桑田话今朝,这一部分主要记叙从 革命胜利至今天猴场地区的发展面貌, 巨大的发展变化会让游客的心理趋向振 奋,感到欣慰,从中深刻感受革命的伟 大意义,获取奋斗动力。
a
7
创新展陈设计,做足本土特色文章
主题雕塑:伟大转折的前夜
猴场会议召开时间为1934年12月31日至 1935年1月1日,是历史上罕见的开了 “两年”是会议,我们以12点为设计原 点,紧扣“转折前夜”的案名。
a
6
运筹帷幄战黔中,重点凸显猴场会议召 开之前的一系列革命失败事件,通过深 色雕塑和图片文字讲述,为游客营造一 种悲痛、压抑的氛围,此为“先抑”, 为第二段做铺垫。
Thank you
a
25
三、节点设计
节点三:八路军砖壁旧址
设计思路:结合砖壁的地形地貌和抗战背景,以八路军军事文化为主题,突出展现八路军在艰苦被 动条件下的感人故事,让游客感悟八路军精神。